房地产泡沫会直接破解还是慢慢压缩,最有可能以什么方式结束泡沫,开启下一个周期?

[复制链接]
查看1501 | 回复0 | 2022-3-25 2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之前直接写房地产的文章很少,一般都是讨论其他问题时,顺带说一说房地产,仅有一篇早期的文章5 X) O; `. {) G& P/ i" g* c9 \
也只是旁敲侧击,这次想单独写一章房地产在经济下行中的讨论,人人参与,也算符合本专栏的主题,
& {/ b, A! w1 F) K! A1、经济大环境:本人观点是经济下行或者名义经济增长放缓已经不可避免,长期来看,房地产的增长基础仍然是仰赖经济增长,有人说是人口,有影响,但不是基础,参考印度人口增长与房地产价格问题,人口增长可以带来劳动红利,降低用人成本,铸造世界工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房价增长的直接基础,购买能力决定了房价的走势。收入与支出才是买不买房每个人要考虑的问题,储蓄是之前收入的结余,工资是现在和未来收入稳定流入的来源,分析几种情况,
0 ?) s. {' s! V$ x0 {8 Yi、储蓄>房子总价,这种情况下,有购买力,如果还有购买需求,房地产交易可以产生,这种情况下,购买者选择余地比较多,既可以选择全款,又可以选择贷款(依赖于手上房子的多少),很大一部分有能力全款买房的,都不止有一套房,后边的情况只考虑刚需,这些人才是击鼓传花的最终接盘者。3 G) _- f9 F2 \0 D$ L$ `
ii、首付<储蓄<房子总价,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贷款形式,贷款是什么呢?是资源,被人不会无缘无故把资源借给你,你需要用自己的资源来换,那就是未来劳动所分得的资源,也就是说,房子你在住,但不完全是你的,在你还清银行贷款之前,这些房子都不完全属于你。有债务就有违约风险,一般情况下,经济在发展,通胀在继续,理论上来说工资是要增长的,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很自信的去进行债务扩张,而忽略违约风险,根本还是对经济大环境的乐观预期引起的,而经济下行开始得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醒来呢?
0 z) [5 Q, H2 {iii、储蓄<首付,现在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在温室待惯了,很难相信社会上还有很多连首付都凑不齐的人,看不见的即是不存在的,这个仅存在量子世界,而现实中,精英们看不到穷人就认为穷人不存在,但有话语权的偏偏也是这些人,一路走来,发现很多接触的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仔细分析下来,又有几个是在为社会做大蛋糕呢?有时候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一下,你们只是沾了蛋糕分配问题的光。回到房地产问题,击鼓传花的经济玩法无处不在,但最终无奈接盘的往往是最没有话语权的。. u8 p# I/ ~- e3 [) Z; _
回到经济大环境与风险问题,经济下行,但债务不会因为经济下行而给你减免(当然会给你减除一部分个税),也不会因为你是刚需还是炒房客而免除你的债务,经济下行便意味着福利和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断供和违约风险上升。如果是单个事件,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但如果是系统性的、大概率的爆发债务违约风险,那将是非常可怕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北上广深这样的各路大神分析房价永远不会降的城市,房屋司法拍卖数量在未来一到三年的情况。你可以锁死流动性,但银行收不回房贷,就要收回房子的,收回房子不是钱,他们也不要,司法拍卖能反应很多断供的问题,要说经济下行原因,一方面是走市场经济不可避免会出现经济下行周期,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和金融近十年疯狂掠夺,对经济基础的掏空导致的经济基础(居民储蓄和消费能力个人认为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空虚引起的( O1 P" X- H7 `6 g( m8 q
2、货币政策:第二个说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从2016年房地产涨价去库存之后,出现了迅速的收紧趋势,很多人问为什么要搞这个违反经济规律的操作,在我看来也是无奈之举。两个目的:1)房地产产能过剩导致的银行贷款违约+地方债问题;2)锁死热钱,降低对外汇储备减少的冲击。一方面房地产投机达到2008以来的巅峰,货币扩张的本质是债务扩张,地方债务也是逐渐庞大,实体被挤压过于严重不能解决地方收入问题,地方债只能靠卖地勉强支撑,银行是亲的,地方也是亲的,一个想还钱,一个想收回钱,这一波债务转移使得居民负债率一年间增长了邪恶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的涨幅,还顺带救了房地产开发商。再说说锁热钱防止冲击外汇的问题,当外资和国内大资本家,也可能包括群众中的明眼人,发现巨大风险和投资收益出现问题后,必然会将资本转移出去,这会极大的冲击外汇储备和汇率,这一波操作,让很多人又看到了暴富的希望,估计很大一部分聪明人在这一波操作中也被套的死死的,以南京、合肥等地为例,2016年房子价格不是按月涨,是按天涨,想要套住资本唯有预期利润。
2 c# n9 H3 n) y& ?1 s今天的文章是往后看,货币已经处于低位一年多了,基本都在9%以下,而最近几个月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的8%左右,以GDP增速为6.6%来算,CPI以2.5%来算,广义货币供应增速都不足以覆盖GDP增速和CPI!企业利润就更不要提了,从M1数据也能看出来问题所在,相比17年同月的M1,2018年的下降了接近10倍,而M1又反应现实购买力,都没钱消费了,企业存活都是问题,怎么想房价都不可能继续增长,锁死流动性短期可以保证不出现大范围的房价下跌,但被裁员的人们被迫断供问题是没法避免的。1 ~  ?+ v  k+ f6 a5 R! @
现在频繁的MLF和降准,怎么看也都不是保房地产,而是想要基本保证企业不出现大量的倒闭,导致失业率上升,我们又是注册失业政策,真正的失业率估计很难从数据上得到,但毋庸置疑的年底互联网公司“调整”“末尾淘汰”“结构优化”等等是实打实发生的。. F$ y0 A( I3 A3 i: x& ^  a
3、金融,不想谈金融,没有严格监管下,光鲜亮丽表皮之下的蛆虫,不在这浪费笔墨,特点: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有钱便没底线。* k. B; i) m) y/ {
4、中等收入陷阱,房地产、金融的掠夺式等内部消耗型经济模式是不可能帮助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使人们纸上财富远远超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准,但如果80%是被锁死流动性的不动产,那消费支出部分能有多少呢?真正做研究是金字塔形结构,弯道超车抄的越热,死的越惨,我自己对一类公司创造了各名词:金融科技企业,如果要严格一些,还需要给科技打上双引号,他们都一个特征:你说他们是科技企业吧,没有利润,有的连研发都没有,你说他们是金融企业吧,又有产品,活着靠融资,赚钱靠补贴和上市圈钱。就如同房地产对实体的挤压一样,这些企业对真正做研发的企业是极大的冲击和挤压,一般一项研究从立项到出产品需要很长时间,但玩ppt的可以靠嘴吹出来,本来正常的投资研发周期,被他们用嘴缩减去了一半,你觉得产品会好吗?但金融机构不这么想,要赚块钱,只要有下家接盘,我的钱能回来并赚到就行,两者一拍即和,严重挤压了真正推进科技发展的企业,畸形的优胜略汰制度导致了好企业被淘汰,金融科技企业疯狂扩张,你想从股市赚钱,他们却想从股市赚你的钱!某些公司切勿对号入座。) }$ D3 m* _" |: S9 h) K
想靠这些ppt玩家创办的金融科技企业完成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科技进步,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痴人说梦。
$ U# i# b$ Q( B, D5、明斯基时刻依然严峻,我的文章几乎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这里也不深入讨论了,每次放水都是加重明斯基审判的破坏力,但估计现在上层认为还不时硬着陆的时机吧,但欠的帐总是要还的,除非你想进入征信被执行人员。
. o4 {4 \1 L1 S& J3 }5 ]+ C; H5 g( q虽然很多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不过现在估计也醒悟过来了,最近的政策更加具有可执行性,如鼓励高校老师持股创业等文件,鼓励国家知识成果真正的用于服务社会和推进科技进步,而不仅仅在学校里面玩,又比如坚定的查环保高压线,主动去除落后产能,给新型企业以成长空间,减税等增加消费能力,构建更加稳定的经济发展结构等等。/ Q# [& n2 S. L; D7 d
对于房价,本人是极度悲观,如果国家用心良苦减税来刺激消费,你们还用来投资房地产,那将是多么可悲的结局啊!3 v; O  f& O2 [
人不可逆时逆势啊!但决策还在诸位手中,内容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