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家长请收藏|精选

[复制链接]
查看10318 | 回复18 | 2022-2-18 17: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总是不断想方法给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8 _# h  g2 v1 i) L4 X
8 l; W' u1 K/ w  B今天与大家分享12条教育孩子法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g, V$ P* D. X0 P+ V4 G- A

+ l( U- @4 t' Q0 T( N归属法则: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3 a  \& J8 K* d" C2 s2 i
; Z: a+ U. P% s
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W! q4 g' D* B6 e2 ~1 E
( E( ?( m6 G' y  A# ~. X' b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J) @* V* f4 Z1 A/ J8 |) w* }; C- X
' m5 x* _( {. X* R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 w, h4 T- r1 _/ m. R) I
  ]  s4 r3 t2 \6 i9 o) T希望法则: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1 Q1 n5 P2 ~3 x# l; |! n$ W% l8 U; J3 e8 A' b( P- o& q: c' H
我们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无形中也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4 ^3 y0 `, Z/ u7 P4 |

- A% b& L' Q: o  H, F! I$ g1 Q1 Z力量法则: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 h# o% j3 Z* w1 r# |0 |5 ?
0 R* X" ]: f4 I: e5 E* N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 D' z; D# n+ ~; `% X8 Y9 ?$ b$ p6 U$ l9 r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d5 ~" x% d0 c; m$ D: Y+ ?- m

) e7 J1 e' q- a6 c6 N管理法则: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父母必须负起管理责任。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v* V# i0 _" ~1 K9 o' I; ?

9 ^+ e' ^  u9 J" R6 u* R, q. k  l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V* G) |- a. Q7 [5 b3 |; O
- {' S  s7 z& A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因为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 z3 s- F5 ^% i% C; l& [; U) S) U6 \# @! @2 k9 v4 M
声音法则: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3 C8 E' I+ ~0 @3 w* q$ {
5 Y$ K7 t4 I/ c% e7 ^/ q3 j& Z. M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  N# ~3 k- R

8 [$ P9 `, L/ {. g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不要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 Y% Q& }' n$ Y7 w
& ?9 {4 j! g. P
榜样法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7 y- ?; ~( a' x/ ]5 {6 L; |- `+ N3 ]5 Z- P8 l4 z4 w0 M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影视作品,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 \3 D7 W" @: Z# G0 G& G# Z+ j  l- [2 ^* N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0 o* q$ _# Y9 U& r* i# _/ u  ]: [4 Q
7 M8 s7 n% X& q" N/ `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家长请收藏|精选-1.jpg

0 o' M4 l% R$ m' h: S+ B% J  a. U% `$ o) r# a  l; ?  B. }: G* x
求同存异法则: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4 O# n3 ], f- i
5 a6 L. \( b5 C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6 y4 p7 s7 Q" R9 m7 Z+ {$ E
- u; T6 K; J7 _0 d. D% n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3 b3 ]3 R6 N0 Y5 g1 b* `6 ?; f0 A* ^0 v  F& q5 n8 x- u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t2 ]: p+ g( n8 B1 |" t3 v

+ ?# k; x" p7 |! d$ [4 C9 e慎用惩罚法则: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6 r' r: t! f4 s
+ s; Q: h% j3 J6 r
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 g# G6 i! G% m4 s! I
- ]- K) ^  \; ?6 o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有个家长责怪年幼的女儿不肯睡觉,就罚她去写五十个字或做十道算术题,孩子被迫做功课当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罚她去睡觉。
2 n& C* M  B8 v' [" x3 I2 Y6 ~3 u- V
这样做看起来暂时达到让她睡觉的目的,却会让孩子把做功课睡觉都当作处罚方式,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那将来还能喜欢写字做算术吗?
0 ]/ a7 f+ \! v" e* o2 _2 O- b6 c& S7 O# {
后果法则: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7 ~* C: G$ M& ~

! E4 ]6 B$ B7 D# a% B若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 U; m# c6 w0 e
) ?: z$ c4 u' i# G9 h) a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G$ q" G  |( U* m/ d9 w- G
- A! W2 M& K0 C! I; N1 I0 ~4 W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家长请收藏|精选-2.jpg
* w2 M" R. E5 E' m
# \$ j0 n1 @5 [4 U; |/ K  G8 v; N
规矩法则: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9 H6 ?" M) n0 _

! ]1 _& r, S: a5 |# U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2 e7 g, u4 u) u0 N# N2 P* e- k
+ \: p  e& \7 Q- v! j. Q
二十码法则: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意思是说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A! c; R$ c* l2 O$ a" h

9 w" W& h" }$ z( L- t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1 ]/ ^" X2 r! ]' W
' f4 Y- M! i2 ]& @' I# ^! V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4 n( c2 k9 u7 _) u8 @) o: M: y

& z2 D, _7 W0 U8 |) h* Q$ b4 B" r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最烦家长事无巨细的询问唠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爱搭理人,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听见家长的话。因此,家长不要没完没了地重复一番话直到他们有反应为止,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与其成为被烦的唠叨家长,不如豁出去让他们耽误一两次而换取教训。
) h2 U, N* K$ Z/ }! U- c' L
: f& f& y' m: R0 z4 s( z( I, b# ~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家长请收藏|精选-3.jpg
' K. X. e  p$ A7 ]1 P5 y
) k7 d  Q: @3 e- \. u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 r) i, I* p( B6 y' L7 v) U/ a' @6 P$ W+ ]- m8 G5 K. N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可到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0 c5 a5 N5 K5 d: A# d' N
6 h7 e$ O; k/ Q6 ]
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孩子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交往,家长同样要关注网络世界的这些“W”。孩子不是不可以结交网友,但不可瞒着家长,尤其不能背着家长与网友见面。+ F3 |) D8 A' L# o$ m
+ J# s* ^1 d  [
家长则不要武断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结交朋友,而要试图了解这些朋友。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做出榜样,因公因私外出时都要及时通报家里人这些“W”,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感到,告诉家人这些“W”是必须的。
3 Z( l3 v2 J# Y' F* y; H& [+ b/ }: D( ~
; H( q- T5 Q* r8 i5 ^: G! ~  J  C转自 |人民教育% ~' ~& f+ u- r: i
" C. o* ~: I% m2 D: R% H. z: U! J) L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0 c  f3 }$ I  J$ d7 m+ A9 `  u! s
3 `$ e  [) l- |" l
图片设计 | 樊薇* V, V* j* O) b! F% V
7 y( i0 X: B3 T6 q$ K" i'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暗班束 | 2022-2-19 02: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自己能做到
悄然飞过爬 | 2022-2-19 06: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自律负责的父母才能带好孩子
回中忆谭 | 2022-2-19 17: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庭
转发了
123459312 | 2022-2-20 06: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自律负责的父母才能带好孩子
显店张修命 | 2022-2-20 0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恋兰听雨雨n | 2022-2-20 16: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123459886 | 2022-2-21 0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霸爷96 | 2022-2-21 08: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