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

[复制链接]
查看1923 | 回复0 | 2022-2-9 2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作为CCNUer来讲几句:7 C  A! ?3 P$ L  H/ o9 c) }: ~
实际上可以批评CCNU别的行政工作都可以说一塌糊涂,但是唯独不能说它不重视重视宣传工作:比如光是宣传部门就有三个序列,第一个序列是属于党委的华大桂声,主要负责发布官方的通知公告,就算是新媒体(比如QQ)也是只会发布停水通知之类的,所以这个序列的宣传没啥问题;第二个序列是属于团校委管理的华大青年,这个包括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也负责承办学校一些活动,但是由于有团校委直接监督与管理,所以也没啥问题,另外就是华大青年搞得好,拿的全国奖项也挺多,我也在那边干过,了解一些情况,这个基本不可能出问题;第三呢,就是今天出问题的机构了——校融媒体中心,他们负责管理多个宣传平台,比如官博。8 A% ^1 n3 S+ L8 ^- g! T" n
好,背景讲完我们就要明确一个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第一,CCNU微博运营多年,什么是禁忌什么是可以整活的早应该心知肚明,熟悉业务;第二,就是我们这边的三大序列的宣传部门都有双重审核机制,至少不会直接就发出来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甚至从官博2019年同样的Confidence Man翻译选项来看都不像今天这么魔幻。同时在这三大机构自己的审核把关如此严格的情况下,学校又设置了一道保险,叫做校舆情中心,专门负责监督调查学生的舆情,甚至连意识形态光谱,最近学生不满的事情也会调查,而且舆情中心几次对于同工所说的学生自己建立的非官方泛媒体(如表白墙、洋葱华大)都重拳出击过。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出现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魔幻,显得更加诡异了——至少从两年前安德义国学带师事件上看,学校的舆情管理与舆论处置能力远不如现在这么糟糕和缺乏政治敏感性。所以我觉得只能怀疑两件事:1.是不是因为某些问题,导致制度规定在近些年的执行上形同虚设;2.是不是规章制度发生了改变。
: P! Z- c: S3 u9 G! ~) j后者的怀疑显然没有根据,我们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谁导致了越界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越界。这个问题下面其他答主说得很好:与我们学校的宣传部门中女性占比越来越高有很大的关系。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过去,我曾经在学院的宣传部门负责写公众号推文,后来实在因为学业繁忙退出。当初和学姐学长商量的内容,尽量都是以校园生活或者史学边角料为内容,尽管质量不高吧,但是我觉得尽可能可以去围绕学习与生活进行推送,不然就显得我们很不专业。后来在我退出之后,宣传中心又因为种种原因男性越来越少,结果有一次公众号推送了某个女生自己的爱豆的东西,然后恰好这篇推送被院里面领导看到了,很严厉的批评了这个女生,并且进行了很长时间对公众号的整改。这个女生的反应一如今天的写这篇微博的女生一样委屈,大体意思都是觉得至少自己也是花了心思去运营的。
% f" |# P. ^) C0 S# Q  o$ W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从根本上去解决,就像我们史学中所说的一个观点:你已经经过后现代主义的洗礼之后你就回不去了。对于现今中国高校也一样,既然已经经过所谓“女权”思潮的冲击,再要返回到过去至少舆论上不见得性别矛盾那么严重的时代已经是不太可能。所以指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显然是可以借用女权的话“爹味儿主义”的自大,所以我觉得不如继续强化制度上的建设,建立更严格的审核与把关制度,尤其是需要建立问责与处理制度,才可能在舆论上不会引起灾难性后果。6 }& A/ h; `1 K% ]* V
<hr/>最后,回到题目中的问题上来:/ [+ P( v1 G! B+ a% c
“如何评价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 [# h. j: }$ s0 T
即便是今天发生了有争议的事件,我仍然会中肯的评价:运营水平很高,组织架构和几重审核的制度以及舆情管理、对于校园泛媒体的管理也值得其他兄弟高校的学习。很多次正面宣传确实起到了积极意义,但是对于这么一个运营相当成熟的模范宣传项目却出现这种问题,值得每一个人反思。现在估计学校里头应该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估计都在开会整顿吧,最近的事情应该够几家校媒喝一壶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9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