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妈妈规定五岁孩子只准讲普通话,才三个月就「丢掉」重庆方言引爸爸焦虑,如何看待妈妈的教育方式?

[复制链接]
查看1815 | 回复0 | 2022-1-26 07: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总是有人认为二者不能同时掌握?可以看下国外那些多语儿童,有哪一个是在单一的语言环境中长大的?
' \; W4 ^! V5 U- ^& S我们来看一则事例,2016年俄罗斯的某个真人秀节目上,有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女孩贝拉展现了其惊人的语言才能,她与来自7个国家人的人自由对话,而且是使用7国语言,除了俄语,还会说汉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以及阿拉伯语。 想了想我们四岁在干嘛!好可怕!贝拉的表现,当场震惊了裁判和百万观众,还因此登上了俄罗斯的头条……在小女孩2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她英语,通过英语发掘她的语言兴趣后,开始雇了多个家教,3岁半开始学会2门语言,6个月后开始进行其他语言的学习。可以说,孩子那些语言学习天赋,一点都没有浪费,几乎最大限度的被开发了。可以思考下,如果父母从小以“学多种语言会影响俄语的标准程度”来要求不能讲这些语言,那她还能轻松成为多语者吗?要知道,成年之后学语言是比较慢的。
& U6 P0 }; X( U( M" a4 C7 i0 y如果认为以上内容中所讲的小孩掌握的都是不同国家的语言,不能用方言来类比,那么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国内的“普通话”与六南之间的差异要大于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语言的差异,完全可以相互视为不同的语言。就算是题目中所讲的重庆话也是可以做到“令小孩将二者视为两种不同的语言来回切换”的(虽然和普通话的差异不能达到被划分为两种语言但是胜似两种语言因为在说重庆话时不会认为自己在说普通话,反之亦然)。因此不建议完全将其放弃。  k& b* y* d9 u# @' Q6 H3 T) y, O0 \
还有,题主提到“现在小豆每天都在说普通话,没机会再说重庆话”,其实这就已经表明上学之后说普通话的机会有很多而说本地话的时间很少,之前担心小孩的普通话完全是多余的,反而由于这个错误的决定错过了小孩掌握“双语”的机会。
' J* G3 ~9 i1 c' L& O! V可以思考下,现在的所有学校都是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教学,有些学校还会连课间都禁止讲本地话(“在课间禁止讲本地话”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而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远多于在家的时间,就算在上学之前和小孩不用普通话交流,在上学之后都有可能更爱说普通话,更不要提在上学之前也只允许小孩讲普通话了。现在和过去不同了,如果能找出一个不会讲普通话的小孩那么都能算是奇迹了,反而是不会本地话的小孩一大把。
$ u, q) e5 w+ |  m另,要想令一个人的普通话标准,其关键做法并不是要“一天24小时无死角地说普通话”,而是要给其“输入”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家人的普通话都不标准(口音较重)还要和小孩说普通话那么只会有一种结果就是令小孩只会一口“口音很重的普通话”,以后同样考不到需要的普通话等级但是又不会说本地话,这个才是真的不划算。以我身边人为例,有位邻居是地道的本地人(闽南地区的),但是家人因为担心他普通话不标准,从小不仅只和他讲普通话而且有他在场时老人都必须说普通话(只有在他听不到的场合,父母和老人才会说本地话),但是从小由于大量灌输地瓜普通话所以导致这种不标准的地瓜腔普通话成为他的第一语言,现在讲的普通话口音也是很重的但是又不会说闽南语,这确实得不偿失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