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复制链接]
查看314 | 回复0 | 2022-1-20 0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答主都是从精神心理专业角度回答的,这是很好的一个方向。
& z7 j! `/ e: ]但,还应该先排除躯体性疾病,再考虑精神心理性问题,是不?
0 Y: _# E. R8 z' U: e仔细看原文,此娃并非仅是“一提上学”这种语言刺激就发烧,而是存在“一进入上学的场景”就发烧的情况。也就是说,可能是上学的路上或进入学校后,接触了什么东西,才出现发烧。
& g, U4 U, @, U
原文《9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快40℃ 医生:排除感染引起的发烧》中,有这样一段

4 i3 W; K' A/ ]( a7 [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jpg 6 E8 |# _$ c& G: v1 B" G) ^9 T
如文中:
" n0 W5 r) h  H* V" Y  q- 爷爷描述,晚上说上学,第二天就发烧。并非“晚上一说上学,立刻在家发烧”,而是要到第二天才发烧。这中间可能有环境场景的移动。
* U+ n- H4 ~/ c- a- 记者测量,发现现场体温未出现异常,带到学校时,孩子脸部有些发红。这是体温升高的表现,但是已经到学校了。
如果看到了这些,就要考虑到环境中因素致病了。比如,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就可能出现爷爷和记者的粗泛描述中的情况。
- Y) Q6 I+ }2 I  @  }8 R: K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还有个坊间小名: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分成急性(acute HP)、亚急性(subacute HP)和慢性(chronic HP)三型。& r: {' H' ~0 y* |* E
其中的急性型的过敏性肺炎(acute HP),完全可因吸入空气中的农牧业粉尘颗粒物后,发生类似超敏反应的过程(学术上,认为过敏性肺炎是III型和IV型超敏反应的混合),进而在几个小时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哮喘样的表现。
9 b( \. O- q7 [# \$ d) p然后,病人一旦脱离了这个场景之后,停止了农业或畜牧业粉尘颗粒物致敏原的吸入后,几个小时内又会症状完全消失。甚至连做CT都不一定能捕捉到病变的痕迹。
+ U: l8 `( ^! Z' l8 w3 q& |+ R& S6 t) S) U0 E4 u" C* G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jpg - N- V9 I# Y5 x- r3 a- d+ T! D: v
上图是正好在急性型过敏性肺炎(acute HP)发作期间做的CT,看到一些毛玻璃样的均质改变和小结节出现。但时间一过,就消失掉了。因此,经常是常规检查怎么查都发现不了什么东西。
/ d* e) \7 T- \9 P因此我们大胆推测一下哦(讨论哦,莫喷~):& S7 N3 |9 j: t" [1 i3 c# v6 T0 ~
- 此娃晚上听爷爷说“第二天上学”,但是在家里,尚未接触致敏物质,所以晚上没有发烧。
5 \* V' Y# ]% ~# O# Z- g- 第二天上学的路上,比如路过养鸡场、草料厂,吸入了导致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的致敏颗粒物,几个小时之后,在学校发烧了。
* p% g7 s1 D) m- 因此,爷爷描述成“晚上提上学,第二天就发热”。而发现了发热后,说“不上学了,我们回家”时,本身已经脱离了环境致敏因素,体温在逐渐回到正常的时间段里,正好赶上“不上学了”这句话落在其中而已。+ g! O9 P7 r+ H
- 同样,记者也看到“现场体温未出现异常,带到学校时,孩子脸部有些发红”。
只要【住所 → 学校】,一路上环境没有变化,或者学校里面有某种动物植物性致敏原存在,以上过程就可以反复重复,最终观察到“每次上学就发烧,一不上学就缓解”的固定搭配。
& d5 T# u7 }7 H% Z当然,如果要进一步做出急性型过敏性肺炎(acute HP)的诊断,还需要很多手段:# Z) T0 e0 G" w( `0 E6 R: b: s

    % \' _" `/ N0 }5 o
  • 更详细的病史(仅凭记者和爷爷的粗略观察描述,差太远了)6 V% h& J2 h5 g9 @! h
  • 尽快做CT
    ! P7 \/ g  z6 D/ h4 `
  • 淋巴细胞增生实验
    4 x9 S: f% u& j- e
  • 血清IgG等
    3 A! C. R9 y5 r6 Q
所以,仅凭记者和爷爷的不专业且粗略的观察描述,仅仅能做如上猜测而已,就当个鉴别诊断和小科普呗~
+ D% M0 g; a$ \) y* M# X要千万注意的是,一定要先排除躯体性疾病,再考虑精神心理性问题。因为一旦真的是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就必须要脱离致敏物环境了。搬家、转学、换工作都不为过哦。否则一旦从急性(acute HP)变成了慢性(chronic HP),很多人就会严重影响肺功能,最后甚至要肺移植了。
. z$ z# H0 s/ m+ D3 [
" M& H, `4 r1 b1 J& ?) g丨医学科普:要靠谱丨医学英语:太重要丨
Ping_LPP | 2022-1-20 14: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答主都是从精神心理专业角度回答的,这是很好的一个方向。( \8 k( d9 i; m: b7 T* b
但,还应该先排除躯体性疾病,再考虑精神心理性问题,是不?
( I: d/ ^. O& z2 M3 P仔细看原文,此娃并非仅是“一提上学”这种语言刺激就发烧,而是存在“一进入上学的场景”就发烧的情况。也就是说,可能是上学的路上或进入学校后,接触了什么东西,才出现发烧。+ B; Q  g* e9 P$ X3 ^
原文《9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快40℃ 医生:排除感染引起的发烧》中,有这样一段
9 _  C  N9 m. \+ Q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jpg / t- s/ ]7 B* q7 n! H& W7 U0 C3 e
如文中:
( ]6 f. [3 |& [- 爷爷描述,晚上说上学,第二天就发烧。并非“晚上一说上学,立刻在家发烧”,而是要到第二天才发烧。这中间可能有环境场景的移动。
) E0 N- f! {- ~) F2 y" c- 记者测量,发现现场体温未出现异常,带到学校时,孩子脸部有些发红。这是体温升高的表现,但是已经到学校了。
如果看到了这些,就要考虑到环境中因素致病了。比如,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就可能出现爷爷和记者的粗泛描述中的情况。
5 E( K) L) v8 P3 T/ w0 v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还有个坊间小名: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分成急性(acute HP)、亚急性(subacute HP)和慢性(chronic HP)三型。
! k* {0 S. K* {. l. b. ?( n. I其中的急性型的过敏性肺炎(acute HP),完全可因吸入空气中的农牧业粉尘颗粒物后,发生类似超敏反应的过程(学术上,认为过敏性肺炎是III型和IV型超敏反应的混合),进而在几个小时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哮喘样的表现。
) f: P& e. U5 U' e4 Q0 G然后,病人一旦脱离了这个场景之后,停止了农业或畜牧业粉尘颗粒物致敏原的吸入后,几个小时内又会症状完全消失。甚至连做CT都不一定能捕捉到病变的痕迹。
! q2 F4 i2 ?2 @% N9 `  o1 Q* ?. j. M8 Q8 c" s& c" A, J! h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jpg
( h; N- j  p$ r& |) w上图是正好在急性型过敏性肺炎(acute HP)发作期间做的CT,看到一些毛玻璃样的均质改变和小结节出现。但时间一过,就消失掉了。因此,经常是常规检查怎么查都发现不了什么东西。
; m: Y! h! t- k2 P+ N因此我们大胆推测一下哦(讨论哦,莫喷~):# ^; {' F( j% G  R. y  S4 g/ U" V
- 此娃晚上听爷爷说“第二天上学”,但是在家里,尚未接触致敏物质,所以晚上没有发烧。. N! V  T/ b, Y0 Z: Z
- 第二天上学的路上,比如路过养鸡场、草料厂,吸入了导致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的致敏颗粒物,几个小时之后,在学校发烧了。8 N, q) T1 T0 s, d/ L7 ^$ G: `
- 因此,爷爷描述成“晚上提上学,第二天就发热”。而发现了发热后,说“不上学了,我们回家”时,本身已经脱离了环境致敏因素,体温在逐渐回到正常的时间段里,正好赶上“不上学了”这句话落在其中而已。
& H# P7 H" A3 y6 F7 W$ x0 L- 同样,记者也看到“现场体温未出现异常,带到学校时,孩子脸部有些发红”。
只要【住所 → 学校】,一路上环境没有变化,或者学校里面有某种动物植物性致敏原存在,以上过程就可以反复重复,最终观察到“每次上学就发烧,一不上学就缓解”的固定搭配。- }/ S6 `( S/ Y: \9 W% s# [5 x
当然,如果要进一步做出急性型过敏性肺炎(acute HP)的诊断,还需要很多手段:! E  s7 h) ~* P% N) I

    5 n+ J, y% i( E' j5 u
  • 更详细的病史(仅凭记者和爷爷的粗略观察描述,差太远了)
    3 e+ O9 b" Y3 d# R4 ~, I
  • 尽快做CT$ U" ~+ |, e4 C& [6 P6 o
  • 淋巴细胞增生实验
    # z  r& V# e. r5 e' ]; A
  • 血清IgG等
    , t  Y8 t$ ^) H8 u4 R; e  v
所以,仅凭记者和爷爷的不专业且粗略的观察描述,仅仅能做如上猜测而已,就当个鉴别诊断和小科普呗~
5 J5 b1 _" d8 V要千万注意的是,一定要先排除躯体性疾病,再考虑精神心理性问题。因为一旦真的是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就必须要脱离致敏物环境了。搬家、转学、换工作都不为过哦。否则一旦从急性(acute HP)变成了慢性(chronic HP),很多人就会严重影响肺功能,最后甚至要肺移植了。2 J4 p8 m! Y% ]  L, |( v

( M$ e7 j1 j% O" f$ @- g" `丨医学科普:要靠谱丨医学英语:太重要丨
雨玲612 | 2022-1-20 16: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总结一下关键信息:这位9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发烧温度近40度,当是并没有任何病因,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H( l$ I% {& S
第一:孩子在测量温度时做动了手脚,或者做了“小动作”,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至于怎么做,不少答案有提到,我就不重复了(笑)。, p1 x9 H0 X6 e3 j4 O
- K4 J3 ^; I3 y9 F1 d$ q" l* u" w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jpg 6 k- T) d; T7 m  |5 g
第二:孩子的发烧是“心因性发烧”(psychogenic fever),这个现象是的确存在的,研究和临床上都会见到,很有可能是孩子对上学有极高的压力和焦虑。以下回答中我会直接给出研究中曾经出现过的具体实例,的确有患者因为“怕上学“而产生”心因性发烧“的现象。5 @( p. g* i+ `+ v5 M7 t; ?8 J
8 Z6 }3 {7 H( ?8 m, |* u# _& L' ~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jpg $ Z' e" A! \/ D' n+ i; d  O7 J
<hr/>那么什么是“心因性发烧”(psychogenic fever)?, B- |9 i$ D; c8 ^' U7 \
& `, N) G. z- S* O7 Y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
+ f  `/ _& z# B' l! v$ V

    " m' `! Z& Q" E. f) e$ \/ m
  • 可能是短期或者长期的发烧现象。! R/ A% O" l* w9 ?3 m' n6 h2 L
  • 没有身体发炎的症状。% H) }, Z0 c4 Q7 _7 T1 L3 M
  • 人体核心温度(core body temperature,通常指直肠温度)较高。
      T1 d. G! K: s  `+ ]+ d
  • 对“心因性发烧”,退烧药(antipyretic drugs)一般不会有作用。7 P/ K8 W0 U: S* f0 Y/ F1 y
其实“心因性发烧”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在临床文献上开始出现[2],不论是一线医生或是精神健康工作者都经常在实践中见到这样的现象,但是大众对这个现象比较少了解。# z. {3 x1 v7 V" i
那么为什么会有“心因性发烧”(psychogenic fever)呢?
1 v' z% s( W0 j( j
, B1 h" Q  j# d. f  f& e, B/ O5 r总的来说,有这样两种心因性发烧[1][3][4]:( D- N8 c' z) H
第一种是温度较高但是比较短暂的发烧现象(最高可能会到41度,可能持续几小时到一两天)。一般是患者遇到了一些带来显著压力或焦虑的外界事件,然后立即出现发烧的情况。2 m7 e4 U) J' x
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下图:
; K. S7 M+ x. f" d3 q- w, ]4 Q
( X7 H6 K/ p0 |; Z) ~  U  s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jpg 7 k0 Q! D6 u2 E4 {7 }
注释:以上这个体温变化图来自于一位对“上学”特别害怕的15岁患者,可以看到在上学的日子(标注为“School”),患者的体温迅速上升到39度,但是在其他不上学的日子患者体温保持正常。
( D0 B8 B$ L' D- j2 e第二种是温度不是特别高但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低烧”现象(温度在37-38度左右,可能持续数个月之久)。一般是患者正在经历长期的高压力事件或者是在体验到了持续高压之后,会体验到持续的低烧。
; C+ Z. I  Y5 N/ Y" i3 B, J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下图:
$ i$ _! E$ z% }- T9 k; B4 N0 K* L* c& |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jpg 3 r# t% u* O, A+ k2 ]9 ?
注释:以上的体温变化图来自于一位56岁的护士,她有服用退烧药,但是依然体验到低烧,并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生活中的压力过高。% M5 ~/ T: y/ T/ y
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也会出现“心因性发烧”吗?
0 e: a1 z- h' I% V0 }1 x, W& Y0 I9 q& i7 i" O1 t
的确是这样的,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 j5 w4 _; X-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对人进行类似的研究,但是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向老鼠直接施加“压力”,进而可以观察:如果老鼠面对过大的压力,是否也会出现“核心体温”升高的情况?4 T  e$ U2 U3 x( P5 K0 N; p
研究人员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施压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暴露到不熟悉的场所[5]、更换住所(换居一个笼子居住)[6]、限制身体自由[7]、更换“室友”(同一个笼子,但是同伴不一样)[8]、接触到“入侵者”或者“占有主动权的老鼠”(从而引发一种叫做“social defeat stress“,可以翻译为”社会失败压力“)[9]。
2 a8 s/ q2 H2 y, s; ]而大量的研究证明,当老鼠面临过高的压力时,他们也会出现“心因性发烧“的情况。比如,当老鼠面对着一位“入侵者老鼠”时,它们的体温在30分钟内会上升2摄氏度[10]详情可以见下图:
2 [& P& f" b. ~
; Y- x3 q1 ~: G# Y" E8 x! i 河南 9 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近 40℃,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未发现病因,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5.jpg 3 V' B' _$ \+ V) g8 u) c; o0 g
注释:上图中当时间(time)在0分钟时,部分被试老鼠会遭遇“社会失败压力”(标注为“Vehicle/Stress"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体温有显著上升,而安定药(B图中的Diazepam)可以减少“心因性发烧”的现象。9 C$ M) l# c1 Y
<hr/>在文中的这位孩子,最有可能是第一种情况,也就是温度较高但是比较短暂的“心因性发烧”。其实第一份图示就是因为”怕上学“而出现的”心因性高烧“,和本新闻中的男孩情况高度一致。如果说他对上学感到有很大的压力,或者对于上学有极高的焦虑,一旦提到上学或者想到第二天要上学,他就会体验到极高的负面情绪,身体上表现出来就是“发烧”。" c- R& r$ Z5 O  ]8 C: _
除了发烧之外,其他常见的压力和焦虑症状包括:肚子疼(腹泻)、便秘、控制不住的呕吐、恶心头晕、肌肉紧张导致的各处身体疼痛、严重的头痛、胸闷心口痛、四肢发抖、手脚发凉,其实这些症状都是大家平时容易体验到的。; r3 d& ]+ ?! Z' ~( p/ w, G4 B
至于为什么上学会给这个孩子这么大的压力和焦虑感,这就难说了,比如:孩子在学校遭遇到了同学或老师的”霸凌“、学校和家长给予了过高的压力、孩子自己害怕社交场景、孩子在学校曾经历过一些比较负面的事件等。这个需要进一步的去询问、记录、排查。
8 T& f, G+ P6 `5 b- a/ C非常认同 @申晨煜 的回答,至于 @极萨学院冷哲 提到的“催眠治疗”,我强烈建议患者不要去尝试,因为“催眠治疗”并没有临床实证,当代的精神健康从业者是不会用的,也基本不会提到“催眠”这个词的。0 J5 U( ]2 y" `. ^! h
<hr/>总结:/ \) k. G. _$ _$ t* k

    9 L, n3 b! F2 |" ]) Z; f" a
  • 存在一种现象叫做”心因性发烧“(Psychogenic Fever)。9 J. |' d- v1 W' `
  • ”心因性发烧“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长期持续的。
    - U% h& m) `+ P
  • ”心因性发烧“一般是压力过大或焦虑过度所导致。, H0 W% K$ i& Y  L! m1 O$ c8 E
  • 在面对过高的压力时,实验室的小老鼠们也会体验到“心因性发烧“。& k' U! ?3 n$ t% ]6 {" l
卖炸药的小的l | 2022-1-20 20: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基本可以排除“小孩为了逃避上学故意在量体温时作弊”的可能性。
, E$ x2 ]/ M; z已经到要骨穿的程度了,这个过程中量体温的机会肯定不止一次,小孩再怎么有本事,也不可能在去医院的全过程中都保持体温极高的状态。甩体温计、把体温计放在热源旁边这种事情,偶然做有可能,但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9 K3 K5 C3 K9 R1 s- L
剩下的就是两种可能,一种是纯心因性的,只要想到“上学”,体温就自己升高了。这并不是癔症,心因性的疾病的确可能带来器质性变化。我曾经提过我有一位忘年交,当年出现了严重抑郁,但自己完全没察觉,最后因为心脏一直不明原因疼痛查不出病来,才被建议去看了精神科。
& q! u7 w: J1 v0 G, @2 k# M另一种是“学校”这个环境对这个孩子可能确实产生了影响。比如学校或者通学道路、交通工具有没有导致过敏的东西。但这种情况其实可以通过对照实验来确认或者排除。
六月寄语眉 | 2022-1-21 04: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次体检,拍了CT甚至是骨穿都没有发现问题,但每次提到上学,这个孩子就会高烧。这十有八九是躯体化障碍(具体见下文),先列举一些可能的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一些区别。
& K8 y6 Z" m! J* k+ U/ \
    5 L. i7 {* w# [) b  z
  • 诈病(Malingring):个体有意识地谎称有病(通常表情态度夸张),其目的往往是为了继发获益(比如避免工作、获得经济补偿等外在获益)。患者往往不能配合诊断测试和治疗。其症状通常在继发获益后减轻或停止。
    ) S, _" T! r6 {: F7 ]5 u
<hr/>
  _* p2 d& [& {
    4 i1 \2 x  y$ O/ i: U
  • 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s):患者持续地制造躯体和/或心理症状,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病人身份,获得医疗上的关注和同情(内在获益)。
    3 W: r/ `0 T% n/ `
    & V2 B& w+ H0 O
  • 对自身的做作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s imposed on self):又称为Manchausen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以显著躯体症状或体征为表现的慢性做作障碍。特征是既往有多次就医和住院史,有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意愿。多见于女性和医护人员。+ \" B0 o- A7 p; ~! E: k4 V% @
  • 对他人的做作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s imposed on another):又称为代理人Manchausen综合征,护理者虚构别人的症状,特别是子女、晚辈、弟妹等需要照顾的人。严重一些的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则会向所照顾对象的饮用水、食物中投放有毒药物。如英国一位被称为死亡天使的儿科护士贝弗丽·艾里特, 在工作期间,她向患儿注射会导致心脏停跳的氯化钾和造成低血糖的胰岛素。共造成了4名儿童死亡,至少5人受到伤害。[1]) k. |5 c# s4 `/ U. F' \
<hr/>0 n% R, X: ~0 p7 {  q1 T
    ) t! ?8 W7 h) [0 o* @) u  d5 T
  • 躯体化症状及相关障碍(Somatic symptom and related disorders):由于显著的压力和功能障碍引起的躯体症状。疾病的产生及患者的动机均为无意识状态(相比于诈病和做作性障碍),病人并非有意识地假装有病。多见于女性。
    : p4 e; s! V# W
    ) V$ C: L) g2 M! W/ L$ U4 y  t
  • 躯体化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疼痛或疲劳),通常持续数月至数年。伴随着对症状的过度、持续地紧张担心感。可能与其他躯体疾病共病。
    3 T& ^5 z6 T5 N) J& b# a* A& {! c
  • 转换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又称为功能性神经功能障碍(functional neurologic symptom disorder),患者表现为感觉或运动功能的丧失(比如瘫痪、眼盲、缄默不语),通常继发于急性压力之后。病人知道症状的存在,但有时表现地漠不关心。常见于女性、青少年。2 X+ Q) `0 L  G2 b
  • 疾病焦虑障碍(Illness anxiety disorder):又称为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过度关注于自己罹患了某种疾病,常常忽视临床检查结果(通常为阴性),较少出现躯体化症状。[2]
    ; e$ M8 s2 x- N. T
之所以考虑是躯体化障碍,是因为这个孩子不太像是主观上伪装出来的,而且主观很难把高烧伪装出来,所以还是考虑有更深层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缓解,应该找精神科医生及时进行干预。
泳哥哥拼 | 2022-1-21 10: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问题是会有生理表现的。1 e- `6 V$ O( f# E
运动会上发令枪响之前,你有没有过心里一紧的时候?偶尔还会有人紧张得昏过去。4 u! c1 r0 u/ h3 d7 m  |/ E
小时候一到期末考试,班里总有成绩不错但是心理承受力不足的小朋友拉肚子或者喷溅式呕吐,拉完或者吐完再去考试。0 z; r# Y5 i3 b; j& w+ f
我们校长的女儿,高中时一看见学校大门就头疼头晕甚至突发癫痫,什么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原因,逼得校长都找人跳大神了也没好。后来经过一年的心理治疗才好起来。& k4 M( ~$ E, ], h3 ?
我,上周又打水光又打疫苗又吃止疼药来着,前天腹部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怀孕了。一瞬间我就嗓子疼了,回家就发烧,明显是受了惊吓。老公觉得心病还得心药医,决定给我叫魂(黑人问号脸?)。然后开解我一晚上,今天烧退了。
他们叫我战战扒 | 2022-1-21 17: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正常,和多数人认为的“身体疾病才疾病,心理疾病不要命”不同,事实上70%的身体疾病,其实都和心理因素相关,甚至直接由心理因素引起。6 w) A% e4 U  r2 Y% i# j! b) _
心理学界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起初,人们只是注意到心理演练对运动员的实际训练能起到明显的提升效果。甚至即使只做心理训练,一段时间后运动员也可以获得明显的成绩提升。2 a* }% f4 U8 b9 k
1977年,精神科医生乔治·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指出人的身体健康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一理论迅速被后人广泛验证和接受。心理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在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中逐渐明朗。
3 z% j/ a( t& @3 f2 x现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心理状态于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因果联系,甚至通过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就可以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 k$ O  H5 H$ d9 `) W一、心理状态与免疫系统疾病  Z1 O& W6 t0 p$ K
8 G; y6 E! ?$ d' e" \
1.心理状态直接影响A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1 x% `! \/ z, U: Z0 s8 q6 G1 F" i. d8 w/ a
A型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一般感冒的第一道抗体防线,也是用来检查人体免疫功能的最常用方法。
1 @7 q+ G, {* j& [* Y% t0 a科学家们在实验中为被试施以不愉快事件,然后观察被试的A型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发现不愉快事件不但会直接降低A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其活性(免疫反应水平)也会因为受到影响而降低。
9 l5 I6 b* g" U而如果给被试施加的是令人愉快的刺激事件,那么在随后几天中,他们身体的免疫反应都能保持较高水平。
5 N2 O. w3 ^) Q2.心理状态影响免疫系统基线功能# q: \6 e7 s* \( h4 ?5 T7 w2 v5 }; A
2 U. h% Z% X% I; h6 u7 q
人体的免疫系统基线水平,是指使得人体启动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的阈值。& S3 `1 {% N  u$ X" T( e: u' a
科学家在研究中已经证实,日常生活中比较风趣幽默的人,他们的免疫系统基线水平一般都比较高,因而健康问题也就比较少。2 ~+ I3 k5 X) O7 w5 S  {
而那些遇到问题经常使用哭闹、愤怒等方式应对的人,他们的免疫系统基线水平就比较低,因而健康问题也就通常比较多。
, _  F! N7 L# j7 b这一点在老年人中更加突出,并且年龄越大,由于免疫系统基线水平低而导致的身体问题也会越多。
+ h) R3 w8 n3 B) c3.心理状态影响疾病易感性8 U8 `8 e, L4 g/ Y
0 t: U: @8 e7 h; Z. P
科学家曾将数百名被试安置在含有5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场所种,单独或者成对隔离居住7天。- m* O8 y0 [( k3 `* U- m  Z, L5 C
结果发现,情绪通常比较消极的被试们不但感染病毒的概率要显著高于情绪比较积极的被试们,而且感染后的严重程度也更甚——他们的“上感症状”整体指征由实验前的0.63直接翻倍至19.9(31倍多),不可谓不震撼。+ {) N3 D4 `7 R% L" I6 r. M/ F7 m
同时,实验人员也发现:如果有意压抑消极情绪,虽然病毒易感性可以得到暂时的降低,但这种压抑给却能给身体带来更加长期的、恶性的伤害,个体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可能也会随之上升。
% {  a$ c6 u  H! G* [/ P二、心理状态与心血管疾病" m7 R6 P2 j$ A1 v% c- Q

. z$ J8 n0 O6 J2 B' f' u现今的医学界已经普遍成人心血管病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了。即:其发生和发展与患者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有着必然的联系。, \# y' F7 w2 `9 z
虽然传统认为,心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主要是糖尿病、肥胖症、吸烟等,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认为:这些因素只占到了心血管疾病易患因素的2/3,社会心理因素才是促进其发生于发展的真正要因,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主要通过情绪障碍和慢性压力两个方面实现。; V: A0 B1 _7 K* ?0 g9 E
这一结论也与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剧增,同时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常年增长的现象,是完全吻合的。
) Z5 X' ]/ V9 _0 R- h1.心理状态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v0 p% M* Q

; p6 ^" c( }6 B- a3 c  w) `% V众所周知,当一个人情绪不佳时,总会诉诸烟酒、熬夜、暴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环节压力,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被证明可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程。  o7 @9 f- D- R3 W/ L, U
2.心理状态影响身体循环
! C* {8 L- K; d/ N2 t$ u4 A& {7 Z! ^& F3 t
负面的心理状态已经被证明能直接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自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及血液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参与疾病的发展进程。
) a7 J0 e  ~5 D* E+ ]& G3 J- u而由于许多心血管疾病存在长期发展、急性发病、需要时时警惕应对等特征,于是在患者出现病症后,疾病本身也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这无疑又导致了他们的心理-身体影响体系进入恶性循环。/ n. g$ p- M* h
3.A型性格与心血管疾病
3 p  a. B- \. u& v5 j4 W7 R1 W5 ?
另有研究发现。A型性格(亦称A型人格: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爱显示自己才华,对人常存戒心等)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B型性格(与A型性格相反的性格模式)人群的4.5倍,是M型性格(介于A\B性格之间)人群的2.57倍。
# k1 _5 j+ W4 J3 ?' X5 g4 _这种显著差异并不是由于A型性格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相关性导致的,而是由于A型性格直接参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 g2 \) D3 D, }( R0 Y3 T2 W
A型性格的人由于精神常常处于紧张状态,他们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也就因此频繁被唤醒。这时候,人体内的儿茶酚胺浓度增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心率突然加快,血压急剧上升,血管强烈收缩致心脑血管供氧供血减少。  O9 |2 h3 ~2 _# |# G
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动脉血管或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脑出血或急性心梗。交感神经兴奋可致心电不稳定,心室浦肯野氏纤维自律性增高,进而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0 \3 ^9 s, \: h# k! f# r5 j
此外,交感神经兴奋可激活血小板活性,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粘度增加,加上血管收缩及粥样斑块,形成了脑梗死。
三、心理状态与消化系统疾病
: L  v: F% V3 \% g
  Q1 t+ Z+ D# y# y4 k去消化门诊就诊的患者,近40% 都是功能性胃肠病(即,肠胃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病变,但却出现了明显的胃肠溃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胃痛、便秘、腹泻、反胃、打嗝等消化系统异常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患者中约42%~61%会伴有心理障碍。
+ H6 v% l, C8 |- H" T6 ]. \国内外研究均已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性格内向、焦虑或抑郁状态等均与功能性胃肠病有高度相关性。调研也显示,普通人群和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的抑郁或焦虑发生率分别占9.1%和54.2%,心理因素是功能性胃肠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x  q/ A0 u+ p% T0 `7 M6 \
有实验支持,不同情绪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不同:9 `- ^* {8 _3 c5 E& p  ~
6 A% l2 v3 V# e" i$ [5 ^

    " ]- H# E  P6 o+ y$ {5 g
  • 愤怒、过度兴奋、攻击时胃酸分泌增加,而恐惧、抑郁时则胃酸分泌减少;
    0 m0 m) q' |. Z9 Z# d
  • 进食障碍患者的神经质和焦虑,导致了其出现多种胃肠症状,从而降低食欲;
    + I6 e6 @/ x; W( O, l
  • 暴食症患者则是对疼痛感知阈值降低,导致食管平滑肌张力增高;0 c# D- I, s% Z* Z
  • 焦虑、抑郁会导致成人胃部高敏,而儿童(若遭受虐待)则常会伴随胃排空延缓、消化不良;
    % F% L1 Z1 F+ a# f* x9 z/ _
  • 心理应激可便随明显的腹泻或者便秘;( b, H( e" U' M, d) r% Z: ]  e
  • ……9 u- T6 B' k, X
而反过来,症状越多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其心理障碍的评分也会越高。8 |4 \* B8 h3 Q* l' p( j
四、社会支持与心源性疾病
8 `4 m* ]5 s* s( E
& W1 f! s5 f# y( k! ?3 w社会支持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影响身体健康。6 u9 [0 N$ B& X% y4 R
其一, 当人们经历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时,或面对一个挑战性的情境时, 社会支持可以使人们感到有所依靠 , 进而通过改变人们的情绪状态而缓解个体的应激水平。
5 V1 B: l( f! S0 z* V 其二, 经常而稳定的社会支持可以使人们具有一种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不仅能帮助人们摆脱或消除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消极情绪 (如孤独、 抑郁和忧伤等), 而且能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6 [& j% Q* f5 [4 q
“社会支持”个体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条件。
% E7 j0 l  r' @& m( F$ Q) }% `2 a) s6 g  N- n! B& q
社会支持并不仅仅指的是来自“社会”的支持。个体与其自身之外的关系,其实都可被称为社会关系。因此,个体的社会支持其实主要是源自家人、朋友等重要他人的支持。1 D5 l. l/ ]' a" V4 k3 Z: j; r2 o' Z
在题目中,9岁男童一提上学就发烧严重,家长却在多次出现类似症状后才产生质疑,说明孩子受到的社会支持并不足够。
5 j* {9 u% _+ Z# i( k1 g7 |4 i! m4 v) U但基于诸多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社会支持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0 k7 ~9 w$ W$ U+ e% C. o4 u: ]即使孩子的发烧状况是心因性的,并不源自身体病变,但发烧症状产生后,孩子的身体自然会因为这些症状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
7 k7 u; \$ P  D' C) [4 r5 S5 p8 R# F而40度的高烧,其对生理的影响力可想而知,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5 ]0 o7 S8 e" H我无法想象这个孩子面对上学是多么的抗拒,而家人的逼迫又让他有多么的绝望,才导致了如此强烈的应激反应。+ |3 f4 R+ X" Y3 ~  s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家长想让这种现象消失,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首先聆听孩子的心声,搞清楚他为什么不愿去上学,然后与其商议得出解决方案,才是最妥帖的出路!* \+ h8 y# h* X# C+ x2 n
具体可以看我的这篇回答:
3 ^$ n/ T$ d1 U1 G孩子畏难情绪非常严重,完全不肯动脑思考,该怎么办? 愿所有孩子的内心都能被正确地看见和解读。. }+ ]- W) `3 B! ~+ J; x+ Y, q
=============
0 ]6 ]* M1 w+ U公众号:李谊之帮
: H* s" \3 E! Z( G$ W* p. G专注个人成长&抑郁症救助
& g  D# p& ^% V- Y1 G参考资料:
( h+ s/ ^6 T; h) \& h3 y/ k

    / I1 \$ n4 F+ r/ v7 j$ Q
  • ENGEL GL.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J].Science,1977,196(4286): 129-136.0 x1 Z( }0 X( L" k3 h6 W3 a" N
  • A型性格_百度百科4 k$ z  P$ r7 e7 U
  • 汪美林, 李娟, 何苗, 林瑞桢.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在我国心血管病疾病防治中的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21 卷, 17 期.' q! B( p6 F5 J- }6 u4 _
  • 柯美云, 张艳丽. 重视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 5卷, 1期.
    . O8 h3 |# Q1 _7 b: i. x2 f
  • 刘风芹, 楚更五, 李子华, 牵平, 张瑞迁. 心理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 健康心理医学杂志: 2001年, 9卷, 4期
    2 G: @6 A" v/ t" k. T) R4 j* U
  • 乔建中, 王云强. 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年, 16卷, 10期.
    ( R8 o, a/ v% v* [* i6 Q; C
玉蝶1 | 2022-1-21 20: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挺正常的。* Q7 S2 e5 G6 P4 [8 J4 T/ Q
我小学那会每周有游泳课。体育白痴加上低年级(一年级)对水的畏惧。。头半年,每周游泳课前那一天,我准时发烧。
" X# R% C9 y& {! J! m, _6 G真烧。等这天过了就好了。
7 c; d; Y1 b, U$ m极度的焦虑和恐慌导致身体出现症状。
& b1 u. P( X& x也导致我们学校作为一游泳特色小学,有学生学了两年还不会游泳(就是鄙人我。。 )) l- G! ~& @9 R$ i& y8 k( j. T5 ?* k  s
事实上长大后偶尔也会有类似情况。焦虑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躯体化”的征兆。
6 X6 _  m7 w8 |, {8 z$ X- I话说,我女儿学游泳时,拼过一个搭子(一对二,便宜点)那个小男孩,每次来游泳就说要吐。然后他会真的吐。。。。然后说不游了就立刻好了。。。
林当123 | 2022-1-22 03: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问题挂了教育话题了。" |% w  W: B- Q5 I
两个方面考虑吧。
/ e& Q( m) n/ I5 ]. F7 M" \; i8 i8 j* b一种是孩子心理上的应激反应。
2 `. D# E( f1 \$ ^* y3 @- P' g不要说他这个年龄的孩子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每到开学季的时候,都会觉得血压高,体温上升,身体不舒服。临到放假的时候,是整个身心最愉悦的时候。4 B& c  y' X* S+ {' z
各位读者大大可以想想,自己周一上班和周五下班的时候,那种心理变化。& h% D, g/ p% v7 N1 O
另外一种可能,跟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3 Y' z* `  ]+ g+ o) C8 {
邻居家的孩子倒是真有,初中阶段的时候用一些物理手段或者是药物手段,导致自己体温升高,然后请病假回家休息的。这一方面不知道家长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上有没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反常的地方?
$ \% d$ j6 ?+ E" v7 u  \正常看待就行了。实在不行的话,忍住心疼,也许打一顿就好了。
天桥下的守望独 | 2022-1-22 1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让人费解:
' Y% a* R- `6 m% p9 Q
轩轩爷爷说:前一天晚上说上学,第二天就会发烧。啥毛病没有,玩儿也正常,吃也正常,就是不能提上学,只要提上学就发烧。
& l5 I+ F& `* Q5 c) g, w* l

- r( q! E! b' E7 R4 d# m$ ?" h- Z% Y( P" R+ {+ v' u
来源微博|侵删2 Q, F+ g8 H. k1 q) i4 w; J' [

& B4 G# M3 ]3 I: {% o* V之前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是一个孩子突然就是好好的,结果有一天他因为浑身难受就请假回家,然后一提到升学,也是浑身难受;跟题主说的症状有点类似;
+ i2 _+ W' W& L0 F& B. B! J& m那时候还怀疑他是装出来的,因为去医院啥都检查不出来;
' u# q2 D$ J: e  }7 L2 u后来查出来的结果就是:这个小孩在学校经常被人欺负,导致对上学产生了极度的恐惧,因为性格原因,他也没有将在学校被人欺负的事情跟他父母说,久而久之,就这样了;) t  v9 B* V5 s$ S% D0 D
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心里医生去开导他,他才慢慢走出了恐惧....../ D1 k) R0 h3 H" e8 ]: ?
! T4 z3 w7 f1 d/ n1 T4 y
所以我认为吧,如果可以的话,调查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及帮他找个心理医生开导一下;因为文中也提到了一个关键字:厌学。
+ Z3 I1 x* e5 _, `
( G3 d& j% _) s& w9 D$ ~  Q; G: l( b. i! p7 w& b( T
5 m8 A+ J& X- a# n2 o" y
来源微博|侵删# O: Z4 A; E3 ~" S8 C1 |! X* m& O* u& s

; i1 g& X( I- {0 ?6 o6 b) {. u当然也不排除孩子在温度计上做手脚的可能,所以可以的情况下,可以在父母的监视下,完成对体温的检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