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是问题“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宏大叙事”下面的回答,谢 @刘静 提醒那个问题被关。! E) M- D, V; P5 t$ S0 W' d! y
转帖过来,略作修改。
* \: I6 k( x6 x- s<hr/>“宏大叙事”本身不是问题,出问题的是“沉迷”二字。
4 J9 z1 w( j/ j' \这两个字定义了接收“宏大叙事”的方式。' E$ F: G' Y$ w/ ^
“宏大叙事”可以被其他事物取代,比如“正统教义”、“标准答案”、“意识形态”……+ T% d. @; W. o( Q+ P, o7 m
这些东西接收得当的话可以给人生必要的结构和强有力的支撑。但不恰当的接收则会让人限于囹圄,固步自封。) |/ C! U! f4 F: Z$ a0 O& t
“宏大叙事”本身具有横扫一切、以集体经验代替私人经验、将公共诉求凌驾于个体诉求之上的特质。而这种特质会吸引、也会进一步促使那些本身就缺少实践经验、热衷构造理论、习惯于不假思索接收某一思想体系的人更加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 O6 w' |) Q" p
因此,对于接收宏大叙事的人来说,“沉迷”是最糟糕的态度。
' D. p4 Z- F# f可以接收,但要批判的接收,也就是说需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言说者与被言说者不同的立场,以及叙事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权力关系。
6 j) V( o0 B+ b5 O1 p要理解这种批判的接收,可以先来看一下在社科领域所展开的对宏大叙事理论的批评。
" r6 `6 K3 h: q& p/ `; R/ d% ~$ v<hr/>近代对宏大叙事的批判,背景是二战以后,前殖民地纷纷独立,旧有的殖民体系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 q8 c# |" ^- J+ f1 t. t3 H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以殖民体系为蓝图的宏大叙事理论。
6 \+ D8 V2 d! @5 D$ q0 B' a比如对人类文明的描述、对历史阶段的划分、对人种的分类、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世界市场的运作等等。
; C x+ g) S* K; E3 t2 B; I- e很多人误以为说对宏大叙事的批评就意味着宏大叙事理论一定是错的。
5 |' t4 {# `& _! x. t! W2 Q其实不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一样,不存在证伪一说。
" t! A& Y* g# \, ?所谓的批评,不是要全盘否定这些理论,而是要挑战现它们的局限与偏差、增加一个思考维度、采纳一个新的视角、补充一种可能被忽略的阐释。8 B! u: p) r% P/ g# j# E# y
对宏大叙事理论的批评,是对知识的产生及其适用性提出了质问。
2 P% d5 ^5 F( ?: d- Y& A7 Z——也就是说,当一方掌握了话语权,ta在对包括自己和他者的处境做出诠释、和提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忽视了不拥有话语权的他者对自身处境的诠释以及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观能动性(agency)。
" d* G+ |, X( p而这种忽视,并非全然无辜。1 w( w. l1 u1 O' @8 E( V3 O
它是由实力悬殊的权力关系、以及一方相对于另一方高高在上的霸权地位导致的。
5 L3 Z& t# ~+ {* t+ i) e<hr/>举个例子,印度女性学者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在1988年写的那篇檄文《Can the Subaltern Speak?》,就是挑战宏大叙事理论最有代表性的论述。
8 P! d- t) J% c0 t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后殖民主义时期的印度,「他者」是殖民地的印度女性。, H2 v. X2 Z$ S: P1 U0 v
英国殖民者在西方启蒙文明的宏大叙事中立法禁止印度寡妇牺牲的传统。7 E4 e3 v: R1 W3 H9 J: `; S
这件事令Spivak意识到殖民地女性的命运一直是被统治者书写的。她并不支持女性的牺牲,但她希望借着这件事来思考西方知识分子如何以自己的宏大叙事建构他者的主体论述。7 y6 V8 j3 \9 N& t# S4 O5 [
所以她的质问是:
; m4 g( Z& K4 i- r7 E Q——「他者」可不可以自我言说,可不可以言说自我?7 E& F( R# i2 K( {0 v. b
印度女性作为该传统的主角,却无法言说自己的经验、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无法宣告自己的诉求。她们是无声的subaltern。
5 ^, J ?% s' H* }, G2 F替她们言说的首先是英国的殖民者,将废除印度传统视为欧洲白人拯救蛮族女性的文明成就。继而是独立的印度政府,将之视为印度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功绩。
1 Q% D$ I4 O$ B! t在这个由西方领导、由印度精英接手的现代性宏大叙事中,唯有事件的主角是缺席的。
! I8 m% q: E" \1 h( d: q: ~6 X事件的主角是沉默的,是永远被代表和被言说的客体。在仅有不多的发言机会中,她们的言说也是不被殖民者和印度精英所认知和理解的。
, w2 x! W2 U# o1 z而这种对印度女性主体性的忽视,并不是殖民者和印度精英故意为之。但由于持有构建宏大叙事的主导地位,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无法与女性建立真实的连接、无法察觉女性讲述自身故事的精妙和宝贵。3 y2 i L3 h5 ~
这是宏大叙事加在被言说者身上的锁链,也是构成言说者自身的困境。作为言说者,他们自己也难以摆脱权力关系对他们思维的禁锢和局限。6 v! `: ]& g, L$ \9 s2 N
<hr/>回到正题,为什么越沉迷宏大叙事越会令人在生活中无力?
, C& b" e$ K0 V+ ], \& G5 y就是因为不假思索地依赖宏大叙事,常常会造成个体在具体的实践中丧失言说自我、改变自身命运、以及掌握主观能动性的能力。
# O8 m( L+ B8 Q但是如果可以做到批判的接收,也就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让你的经历和际遇去修正和改造你所接收的宏大叙事,让它来为你的人生服务,不把言说自我、改变命运的权利交在宏大叙事的手里,那么宏大叙事就会对你有益无损,并会给予你的人生最重要的支撑与帮助。$ k$ I/ ]( T( N2 R: v6 p9 k
所以对于宏大叙事,可以接收,可以构建,但要允许解构,允许重建,万万不要沉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