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从业11年,支持双减政策!- l C* U. y0 W/ `5 N" H
双减政策对于教育行业的核心整顿思路:去资本化和去产业化初见成效;; k: z* A0 F! G& C8 |
从这个角度思考,个人看法是:未来的教育行业,投资回报率和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5 J2 `" f4 a" y" ^, ]$ q打掉赚钱预期之后,自然也就能回归常态。' D, X8 K* B# z& i, w' i
+ t4 Z; L* L. s: ^9 C/ r
而最终真正受苦的,是千千万万家小机构,尤其是自己拿出积蓄来创业的小机构。
2 x. z6 C* i2 O' Z% Y. c2 Y3 [以下是过往分享的两篇文章,权且当做笑谈吧。
2 \6 O( ~" v+ d- p* |3 Z# K未来能开机构的,只有一类人,既有钱,有势,有教育情怀。
: d( B4 x' ^: a5 {+ ?+ J- y
3 y" N8 U: J* Q1 e+ R0 S/ g从目前所有政策来看,接下去的教育行业,所有机构都必须合规。
$ E2 y5 ^8 P: d8 c& W6 {& D场地、消防、收费、教学内容、教师资质等,都将严格按照指定标准来实施。
. {: i7 W* }, D& f3 j2 A/ W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 T. A5 ^. d( @- Q* X/ c+ d% K( g
) h; N9 A7 c1 Q2 b2 _意味着:机构的整体投资成本会大大提高,保守估计得在过往的基础上提高50万以上!
4 \/ N/ @( [& h; W0 K- b! d% E% E当然,这还不是结束!! z7 b- I8 \+ h; U' O3 J ?
因为一次只能收取3个月学费,且学费要收到指定的监管账户上,所以,你起码还得准备一年左右的周转资金。6 |4 j/ O% ~1 z t2 U! L* k* m% q1 m
. H) Y& x) a! J0 L( ]
这笔费用,按二线城市新创机构运营成本来测算的话,应该在60-80万之间。$ X+ G0 `- U% q' l" G5 P* J
政策之前,你大概投资50万能搞定的事情,未来得投资140万。
. j \$ X6 e' p6 F" X6 m
* R9 Q- B- ?! ~2 z2 N7 U为了让你明白这140万是怎么出来的,这里需要给你拆解一下(拿2线城市来举例):
8 T! r8 s7 P* [& N300平、双消防通道的场地,一年租金在28万左右(含物业管理和水电),一般这些城市,都是付半年,押3个月,所以首期投资款得支付21万;0 D1 m$ q& h, r: u; \! {
; a+ B* U* G- |1 n8 v% I+ q+ {0 R装修,做得稍微简单一点,还只能是毛坯(不需要打墙和运送残渣),按1200元一平,费用也得在36万左右。
& L! r0 U5 g- ?/ I6 R接下去是空调、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等硬件采购,没个10万也很难搞定。 ?* R4 ~7 b% [0 d0 K' a. M
& Q5 Y3 g. }8 R2 F L3 H! Q- G还需要做消防,拿消防验收报告,除甲醛,部分地方还需要托关系办理办学许可证,七七八八加起来得15万。! ~3 G& V5 K& V
最后是前期的人力成本、市场营销费用,按3个月测算,保守估计也得18万。
0 j" H; T' G; i5 n: }
7 M4 p+ P4 P0 x合起来就是所有的投资总额,总计在100万。* @0 u8 B# y! A- p7 o
由于接下来一次只能收取3个月学费,且学费会统一接受监管。原本只需要3个月周转资金,在此政策的监管下,机构周转资金得再提高半年。这笔投入在40万左右。
! G1 f- H# z% Z. W# q
, Q7 b' [2 f" M) e$ E请注意!到这个阶段,只是代表你的机构开起来了,但距离运营起来,还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4 q% U! I2 ?' W. r6 b7 m
一年之内,拿出现钱140万,说实话,本身就是一道门槛!
. e! _4 w! B. L/ t( T过往的名师工作室,小微型机构之所以能存在,本质上是因为创业门槛低,自己有技术,能招到学生,在家里上课就能赚钱。! }" c( I8 T1 }
9 S3 x7 ^4 P |- d( R+ G' N而一些稍有规模的机构,因为投资人是外行,感觉这个行业的钱很好赚,稀里糊涂就进来了。最后只能是拿其他产业上的利润来填教育产业。% T+ x' r \; Q' |# U( c7 f
如果你经历过之前的教育行业,就很清楚,这道门槛所带来的影响就是:行业垄断。
% U5 ]& W& y+ R% {6 e$ I
5 |7 A$ f, q" ^: E! M" E, r, `6 L5 v1 o有钱,有情怀,想做教育,你就来!
" @) E/ _: f) s$ v5 n, I有钱,没情怀,想赚快钱,你莫进!
4 C' l6 p! W& G$ b1 P0 N+ \0 V没钱,有情怀,想卖技术,门没有!" [$ K1 }. p" F1 y
4 j- N7 w* x k4 I' n( h& o
不要试图去挑战政策的底线!建国以来,把教育行业政策写进国策(十四五规划),是首次!2 v; ~1 }' B, U/ W" `- h( l
还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擦边球做法,在前几天发布的文件里,也全部明确。. g5 S: R- D+ `5 l4 X+ \6 f U
2 o" H" A% h* b, w1 u% A
这里也引用一下:
7 d n8 `- }: A4 `; ?# }; L1.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 J$ O, Y3 M5 d& N2 u2.没有教师资格证或者在职中小学教师开展课外培训;, z' Z- }9 ?/ w) E( I* d
3 M: Y- T9 e1 }0 d. s
3.违反培训时间有关规定,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X6 Z m5 m% T; V) l; Z
4.违反培训地点有关规定,组织异地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 d+ ]; G7 u/ B' L5 t5 d, a; o' ]
7 b$ f1 @" `/ n1 P5.违反培训内容有关规定,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3 s, Q4 l* Z( V' n! ]6.违反培训方式有关规定,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8 u# m- r% n$ P( L+ O1 ]/ ~
# X# A" d( `- k7.其他违反相关规定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
3 ^5 `8 y7 ^3 |6 Y6 T最有杀伤力的是第7条,这种说法等同于:何谓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一切解释权归政策制定者。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 _1 H) }9 `4 m
* P$ Z0 ?) m& ^- P2 N" p
所以,没钱、没势,没背景的,都没法再开机构了……(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 D; I- G3 B1 o4 e9 c# }; ~
$ k: x/ D' }8 l
- g6 n, U! o3 K<hr/>从双减政策文件出来,到现在,这个问题被问过很多遍。/ }) e& |8 S8 s/ \1 T2 [
乃至于不少关心我的网友们,不断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询问我是否会转型,以及善意的提醒我“教育行业玩完了,赶快转行吧,刘老师”。, j! C. [0 r" V$ R0 C6 [; Q
& c& f# J" L; Z3 `' j* s
在此,先对所有长期关心我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c4 w) w$ [6 ? V! B; ^
接下来,还是基于这个提问,讲讲自己的看法。! M) @- D1 p% S$ \+ z
同样的,先给结论:教育行业未来是否还有机会,得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是有教育情怀,想借此养家糊口的,个人认为未来也还是有机会的。- M H3 i) ]- H* ^: v
$ S( y- ^6 {4 ^4 `/ }3 a二是纯粹投资,且指望在教育行业能够比之前所待的行业赚得更多,希望通过教育行业轻松实现大富大贵和财富逆袭的,或许可以绕道了。' b. T' n! n5 l& ?
首先得明确,双减政策对于培训机构治理的核心思路是去资本化和去产业化,回归为民生工程。这一点,在所有目前已发布的文件中讲得清清楚楚。/ H/ q; e/ y+ A
0 N( h/ S2 i' M. U如果一个行业没有资本青睐,单纯靠创业者开机构办学来实现产业化经营,基本不可能。也就意味着,指望开机构到一定程度后套现走人的路走不通。
3 X4 O8 B2 Q% j$ X+ u同样的,一次只能收取3个月学费,和资金全面接受监管,事实上就等同于截断了教育机构产业化扩张的通路。$ M7 h/ g. R# a7 L3 P8 x" w$ p
+ Y' U0 @0 _: v) q现金流的监管,同步带来的是单店投资门槛的提高、整体运营能力要求的提高以及综合成本把控能力的提高,这一招就足以让机构只能在单店经营中获利。
. F6 V# R" d9 m+ [0 i! C. Y可能看到这里,你会有些失望,觉得自己因为双减政策好像错过了几个亿。
) ^1 \, I; ~# U! ~
6 P9 ?! j' [2 m% O- r. t6 U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没有双减政策,又有多少机构能真正获得资本的青睐,完成产业化经营?
, T2 n3 y9 u. ^, N3 c! {: y0 ]0 @7 u我自己长期在全国各地的机构里做咨询,一直以来的观点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现在的格局是大市场、小公司,真正瓜分这个市场体量的,是千千万万家小、微型教育机构或名师工作室。
/ x# M2 r2 j' V) g% i, F/ M
6 Q4 }9 p& K, f( w, c4 I这些小微机构,仅有的出路自成立以来就都是:授课获利;尤其是在二三四五线城市。
, }9 e* H% A1 I9 {也就意味着,无论有无双减政策,大部分人在做的就是一门生意,就是把机构当做养家糊口的工具。2 j( i& Z4 {; M/ W* D( f
0 _% i3 G- s. w
从这个角度出发,心理也就平衡很多。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资本化、产业化,从来没来过,也一直没有注入过这种基因。
# c, D; C" K3 `- Q( n所以,如果你还在经营机构,请好好招生,好好耗课,好好控制成本,好好做好合规,好好赚取那点利润,还是有机会的。
& U) x6 A) o( j( r8 d; i3 Y/ s- G0 l e9 g1 y5 H
机会是有,不一定人人都能抓住。这个抓住是双向的,既是机会选我们,也是我们选机会。2 q+ J) T! h$ e+ Q1 D; _! @# Z7 r
从我所接触的离场的人来看,大家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投资回报率和投入产出比低。所以,即使行业还有未来,也主动放弃,离场。# ], K1 ]7 X; A# a
毕竟,当下教育行业的很多创业者,还没有到财富自由那一步。之所以拿着大部分家当开机构,还是希望能够在短期内有较好的回报率。" c' R$ K: x1 J# l; i6 F- C
# n: L! q+ T3 g也就意味着,无论当下在运营机构,还是未来想开机构,都得去掂量掂量口袋里的钱能够撑多久。还得去评估一下自己同样的精力,投入在其他领域是否能得到更高的产出。
5 y5 `+ Y& C7 }' z: l- t: ]早教、编程、美术、体能……所有素质教育项目的企业主,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 ?3 U& P8 j- a觉得能接受未来的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回报率,那也就不悲观了。, |. G) L+ j# C; ~
2 b; J/ C$ G( N' \3 [. X但也别太乐观。合规、资金监管、收费周期3个月……这些措施指向的都是:钱难赚,现金流紧张。# `+ a4 i+ I3 _
如果还是按过往只要招生就能存活的心态经营机构的话,建议早点关门。未来还想开一家赚钱的机构,必须要把精细化数据管理提上日程。
% L- b: Y7 Y' e; l L招生、销售、教学、服务、成本把控,都得一手抓。一旦有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最后会陷入长期追加投资的境地。
9 p- r% M( H' s6 r
/ A/ o* L0 L. e0 V# T. o假若靠长期追加投资来满足个人教育情怀,即使你愿意,你的家人和另一半也不一定愿意。
! i+ c- R: E, A+ O9 T: Q所以,总结一下,教育行业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实际上是由我们自己的预期管理决定的。
- o4 n. ]6 `' c0 q2 R Z( _1 F$ @- i2 i
如果你有教育情怀,想养家糊口,可以继续做;如果单纯投资,想大富大贵,请远离。
% w, z" Z" ?8 w+ I& U另外,继续做的,请一定要去强化自身管理能力,要不然始终会被市场(自己)淘汰。(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 l, q- j6 ?, ?- F+ w2 x! `1 [% G$ D- y7 o# |* z. u/ l! D
温馨提醒:刷完这篇回答,就觉得自己记住了,其实很快就会忘记,下次想看也找不到了, 所以走之前别忘了点个赞,这样就能快速收藏这篇回答了。我是刘一一,一直在知乎为你分享更多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