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关系、无背景的职场小白,我们常常渴望逆袭,于是我们努力工作,但这样就足够了吗? 不是。你越努力,往往会陷入越贫穷的状态。那么,贫穷与忙碌背后,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核心关键点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实现职业生涯的正循环状态?0 f+ O% U- |, h; U9 o
本文将着力解决以下 4 个问题:
4 U8 g# R: z4 ~% Y1 \寒门弟子真的有逆袭的机会吗?穷人思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有了钱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穷忙问题?: ?8 c! n4 S% P( Z: Q
一、寒门再难出贵子,因为贫穷是祖传的7 r, W# c+ c% b P. z/ c# x
5 J" w$ L1 F+ t6 S0 O% ~
几年前,网上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叫《寒门再难出贵子》。文章讲的是一群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进入银行实习,以及后来出路的事情。不出所料,那些没有背景的学生,最终没有实现留在银行的愿望,而有背景的人早已被内定。8 l4 |8 x3 R2 l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以非常极端的方式反对无关系、无背景的人进国企的,因为在这样以裙带为基础构建的人际圈中,普通人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同等待遇(技术性极强的单位可以区别对待),这样的事情早已是司空见惯。你不属于那个圈子的人,即使有一天进去了,也依然会视为一个圈外人。
- r G6 Q' D' [+ p; F v所以,对于没有背景和关系的普通人来说,选择进入靠能力吃饭的外企或优质民营企业,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靠自己的能力实现命运的逆袭,也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5 ^8 x9 _+ L, G* B- f
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寒门逆袭的事情往往很少。绝大多数人依然在重蹈他人覆辙,沿着一条又一条失败的道路,曲折前行。- k$ r% \+ z: ~. X+ `% u# x
你会看到,原本贫穷的人,进入社会之后,会依然贫穷(相应的例子就不举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身边人的例子,非常普遍);而那些富有家庭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让他们变得更加富有(我们可以看一下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王健林父子,典型的「老子英雄儿好汉」)。, I6 c- D- K! ?: N5 Q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经历了哪些思维上的转变?
2 H2 w% U9 F. Q3 M6 X8 G我一直以为我以往所坚持的思维都是正确的,我坚定地认为,对于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只要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进入以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圈子,就可以实现命运逆袭(因为我本身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5 l& V. C* z7 R/ ]: E但直到看了一本叫《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书,我的这种想法彻底改变了。. P9 T6 |8 M9 Y1 [9 W; V$ Z; e
对寒门弟子来说,95% 以上的可能会世袭祖辈的贫穷,这辈子也别指望摘掉「屌丝」的帽子。/ f2 o. {0 r$ Z' S# b, D2 j
二、「穷人思维」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 G: {( h4 H$ ~0 [/ ~- s) T
2 }% N5 k* Z) y- E) G4 B' L9 S6 }为什么穷人会一直穷?仅仅是因为他们缺钱,所以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吗?2 S! f8 d/ Z: W6 @2 G0 y
真相并非如此。/ c1 b4 J4 D9 A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穷人到底是怎样思考的。
: t* V) b' S2 _8 W* n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p1 t- K9 S: J! m0 @+ i8 C
1. 稀缺
4 O' y3 }9 {2 |' ?5 @" p指「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Y5 v7 G) d9 s/ I
比如,你手头上拥有 1 万元存款,但遇到急事,需要 5 万元救急,你会出现金钱上的稀缺。
. M0 {& J3 D9 b再比如,领导交给你一大堆任务,至少得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而他却只给了你 3 天的时间,你就会出现时间上的稀缺。以此类推。7 M) B# ]; o3 v; k6 `
2. 稀缺心态% l7 K+ k% C$ _4 S# K6 x5 M
在稀缺状态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你缺什么,这种所缺乏的东西就会在潜意识里牢牢俘获你的注意力,并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影响你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7 y. W. m! Y6 f2 }5 @) V/ Q比如,你原本想好好挑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想再走弯路了,但在缺钱的压力下(比如下个星期就要付房租),你可能会放弃这种想法,转而随便选择一份工作(比如电话销售)。尽管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你,但可以解燃眉之急。
+ G; \$ ~: B% H9 X: n$ ?3 d相反,不缺钱的人,则会花时间认真挑选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7 L' @ F5 S y. c% F
3. 带宽
: m. i- P2 r6 p- t' c( `. J: Q3 S即心智的容量,也就是同一时间内我们思考问题的数量。其包括两种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5 I+ {. |# X1 p" ^7 P在稀缺状态下,我们的带宽往往是降低的,因为被眼下的紧急事务占据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思考就会缺乏前瞻性。
7 B! l" Q# E" L0 H. R! l比如,在选择工作时,前瞻性的思考逻辑应该是:! @- d8 q- {0 {# E( [8 g2 C) v
(1)这份工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我的优势?) m% `+ \) M. ]: m b* X1 K* Y/ P
(2)它能够给我带来怎样的能力提升?+ z( r6 O; ]/ L% S; L
(3)这家公司的晋升空间怎么样?是否值得长期发展?% H. ]- u5 n+ X! r% H6 p. R
(4)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如何?是否是一个值得加入的平台?
( G5 j; s1 o, t" m(5)我是否认可这家公司的价值理念,能否融入这家公司?8 `) ~) P- {2 F1 T- m9 Z& O5 A' U
而在缺钱、下个月就要付房租的情况下,你只会关心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份工作的薪水有多少?能否够我支付房租?
' {! G, r# g$ d4. 管窥
' B; T% _% K4 ~* R即短视,以极窄的视野去看待和思考问题,从而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更长远的事情。
# ~$ m' G; c0 F1 p8 \- x比如,我们为了生计而选择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但你可能不会想到,6 个月之后再次跳槽时,这份工作会为你的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f/ f1 l* U. V, {9 V
同样,只考虑薪水而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优势匹配度、晋升空间、公司/行业选择等等),也属于典型的管窥(短视)表现。( 具体可看下图。)
+ Q: q" G$ ~. q5 u3 f8 Z: m" i( H9 j1 @1 r, M* I
! }% S2 E- a% u* e
5. 认知能力3 N( {3 v M) m
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这属于智商的一部分。稀缺状态下,会导致我们的认知能力的下降(即智商降低)。如前例所述,当他有时间回顾自己从事电话销售的这一经历时,他自己都会觉得这种选择很蠢。/ c: w+ R- t6 _1 x' g
事实上,对于我们所咨询过的绝大多数客户而言,当他们在回顾既往的工作经历时,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当时的选择并不明智,并为此而后悔。这属于典型的由于稀缺而导致的智商降低状态下做出的短视行为,并在现实工作中屡见不鲜。* U3 V3 Q3 ^7 _: R. d
6. 执行控制力 ^0 A; w( [5 K2 `
我们管理自身的能力,包括计划、关注、行动和控制。在稀缺状态下,我们的执行控制力也会下降。' D3 i8 ?7 Z) I4 E8 I" a9 P
比如,在职场上你往往会发现,那些对工作抱怨越多、越不满意、天天想着要换工作的人,往往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们很难通过高效的计划及执行来改变现状。/ o5 N$ A* U+ \* R7 o- W, m
7. 杂耍
+ k4 g3 U9 z& F6 ] O# L时刻忙于处理紧急事务的状态。你就像一个杂技演员,马不停蹄地处理一项又一项的紧急任务,从而导致你更没有时间来思考重要的事情。
3 u9 W$ s. E( _/ ^你刚刚辞去了一份十分糟糕的工作,再也不想重复那种工作状态,于是希望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职业生涯。但你下个月要交房租了,要用到钱;好朋友要结婚了,又要准备礼金;晚上睡觉不小心冻着了,去一趟医院又要花去你几百块;手机欠费了,又要充话费……
3 r9 W) y' I: R. u总是有各种各样紧急的事情进入你的视线,你无法摆脱,于是,你又在思考着得抓紧时间再找一份工作,投了一个星期的简历都没有得到回应,于是你着急了。好不容易有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要不要接?算了,急用钱,接吧。以后的职业生涯怎么办?先不管了,以后再说吧!
6 ]4 m. Z' k ?' E! b8. 借用
5 U/ f4 u+ Q; B4 ^也可以理解为透支,无论时间还是金钱,皆可以透支。在稀缺状态下,我们可以通过借用来应对突发事件,但从长远来看,会进一步加剧稀缺的状态。
3 A' r0 l( Y# e$ h比如,你每个月薪水 3000 块,是个月光族,只够养活自己,但某一天家人突然生病,需要 5000 块救急,但你没钱,只能从信用卡上透支。眼下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你下个月就要把这笔贷款还掉,到时候你缺钱的状态会变得更加紧急,你的日子会过得更加拮据。7 z* Z/ X$ C) H1 j- D+ Y- r5 i' q
9. 余闲; x& h3 M9 u G* c0 N( q
我们可以用来支配的多余资源。余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可以让你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4 ]0 U8 K9 L, ~' L3 E$ y" Q; X: [
比如,当我们手头上拥有 10 万元存款时,即使当下因病急需支出 5 万元,我们依然可以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当手头的工作只需要 3 天就能完成、但领导却给了你一周的时间期限时,你就不必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当我们拥有过硬的一技之长时,就不怕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随便接受一份稳定但并没有前途的工作。
/ b" u# G. j2 Y9 c) O" G10. 稀缺陷阱
2 F E( O9 C- j t当你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或加剧稀缺的形成时,这种行为就是稀缺陷阱。
* Q0 C- K. a D, c0 P比如,当你因为要付房租而随便选择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时,一旦这份工作不适合你,你半年或一年后再次跳槽,就会跳入早就埋下的陷阱,因为用人单位会根据你以往电话销售的工作经验,只会给你销售方面的 offer,你想转行的想法也最终无法实现。而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这样才能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时候的缓冲机制。) m5 ]8 O/ L# T# Y) r3 l- e8 T
各种类型的稀缺(无论是缺钱还是缺时间)都有着相同的组合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尤其是管窥心态,会让你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付出了太多的精力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 Z7 b* ^- G9 q4 H+ a) _0 U" W「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稀缺,p76。
! L9 S- y5 U2 M/ y2 n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现穷人的思维方式:
5 v, |' U1 L. Y$ X0 ]6 `- H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7 x* [6 w+ C1 O0 d+ x8 k%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