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更新:本次更新均为【金庸原文!金庸原文!金庸原文!】:0 B5 Y4 V0 ~* o$ h+ m. q8 ^( H
【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摘录】
/ [ \. E+ W5 k6 v2 V M0 ?中国的古典小说基本上是反教条反权威的。
. s* C, s9 Y7 u7 I 《红楼梦》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父母之命的婚姻,颂扬自由恋爱,是对当时正统思想的叛逆。《水浒》……
' I4 u( q# Z! B7 X' N 武侠小说基本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
. I& O' V# d& p4 |! U武侠小说所以受到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原因之一是,其中根本的道德,是中国大众所普遍同意的。武侠小说又称侠义小说。“侠”是对不公道的事激烈反抗,尤其是指为了平反旁人所受的不公道而努力。西方人重视争取自己的权力,这并不是中国人意义中的“侠”。“义”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具有牺牲自己的含义。“武”则是以暴力来反抗不正义的暴力。中国人向平喜欢小说中重视义气的人物。在正史上,关羽的品格……
. q1 f7 D' n- I. U" T6 ?1 G “义气”在中国人道德观念中非常重要……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孝道”对繁衍种族,维持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义气”对忠诚团结,进行生存竞争有重大作用。“人情”对消除内部矛盾,缓和内部冲突有重要作用。
7 c; l3 r( W; n: x5 `, Y1 ^$ t/ H ……4 {- I* I) T! o. U9 P2 j/ a7 P+ F
至于为了父母而违犯国法,传统上更认为天经地义……& N+ h) ~( U6 F7 Y
……
' Q9 k3 k5 J" i5 z; v0 e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情”总比“法”重要……2 w7 Q% Z, n& h( `
民族的生存竞争道德是在自己能养活自己,其次才是抵御外来的侵犯。
& }' }* _* _ ]5 o1 p, m9 u! F. N生产是长期性的,没有什么戏剧意味的事,虽然是自下而上的基本,却不适宜于作为小说的题材,尤其不能作武侠小说的题材。. @6 X% E6 o2 P/ |: F$ X
少数人无法无天不要紧,但如整个社会都无法无天,一切规范律则全部破坏,这个社会决不可能长期存在。然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情景不适宜作为小说的题材。正如男婚女嫁,养儿育女的正常家庭生活不适宜作为小说的题材。(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小说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写的是不幸的家庭。)但如全世界的男人都如罗密欧,全世界的女人都如林黛玉,人类就绝种了。+ V3 N1 o/ {; x
小说中所写的,通常是特异的、不正常的事件与人物。武侠小说尤其是这样。+ x6 H0 |' H/ |8 i0 m
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决不是故意与中国传统道德唱反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出于侧隐之心;除暴安良,锄奸诛恶,是出于公义之心;气节凛然,有所不为,是出于羞恶之心;挺身赴难以德报怨,是出于是非之心。武侠小说中的道德观,通常是反正统,而不是反传统。* c% k S- ^2 G; }7 }
正统是只有统治者才重视的观念,不一定与人民大众的传统观念相符。韩非指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指责儒家号召仁爱与人情,搞乱了严峻的统治,侠者以暴力为手段,侵犯了当局的镇压手段。* @* ~$ P' F+ t% Q" M3 L
古典小说的传统,也即是武侠小说所接受的传统,主要是民间的,常常与官府处于对立地位。
9 ?9 ~0 h& h# H! H# y: n: o. t……
7 G0 g) S3 D7 H- H2 }0 t5 e: y 武侠小说的背景都是古代社会。
$ |) X9 f/ W1 s9 ?# \ ……
. r1 R4 R1 O3 j. U; a: R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利益,是要求法律与秩序,而不是破坏法律与秩序。
" D3 X8 u, u) l' x7 n武侠小说中英雄的各种行动--个人以暴力来执行“法律正义”,杀死官吏,组织非法帮会,劫狱,绑架,抢劫等等,在现代是反社会的,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这等于是恐怖分子的活动,极少有人会予同情,除非是心智不正常的人。因为现代正常的国家中,人民与政府是一体,至少理论上是如此,事实上当然不一定。. A. o2 x& P/ ^2 D
古代社会中侠盗罗宾汉、梁山泊好汉的行径对人民大众有利,施之于现代社会中却对人民大众不利。除非是为了反抗外族侵略者的占领,或者是反对极端暴虐、不人道、与大多数人民为敌的专制统治者。" u7 W1 k* Z. E' T: J) ~+ A
幸好,人们阅读武侠小说,只是精神上有一种“维护正义”的感情,从来没有哪一个天真的读者去模仿小说中英雄的具体行动。
1 C) E& m7 P( X1 P4 a2 {说读了武侠小说的孩子会入山拜师练武,这种廉洁或事迹,也几十年没听见了。大概,现代的孩子们都聪明了,知道就算练成了武功,也敌不过一支手枪,也不必这样的辛苦的到深山中去拜师了。
$ J- n3 l" M) d8 ]& R" v ……4 V6 R! M) V7 ]# e+ m. x. g; `
……就韦小宝而言,他大多数行动决不能值得赞扬,不过,在清初那样的社会中,这种行动对他很有利。
0 \- a7 W4 c J) s! T ……
+ D4 c, _/ U! W* m在某一个社会中,如果贪污、作弊、行骗、犯法的结果比洁身自爱更有利,应当改造的是这个社会和制度。小说中如果描写这样的故事,谴责的也主要是社会与制度。就像《官场现形记》等等小说一样。5 h4 a6 |$ C5 h# E
……
" ]9 k7 |) I: S 这里的分析半点也没有“权威性”,因为这是事后的感想,与写作时的计划与心情全然无关。我写小说,除了布局、史实的研究和描写之外,主要是纯感情性的,与理智的分析没有多大的关系。% D+ [* z: y5 H" X' l
因为我从来不想在哪一部小说中,故意表现怎么样一个主题。如果读者觉得其中有什么主题,那是不知不觉间自然形成的。相信读者自己所作的结论,互相间也不太相同。
8 ~/ F* b+ j- v9 E$ L s) B- I 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这十几部小说中,我感到关切的只是人物与感情……/ @4 o& ^8 j3 ]2 w3 H8 X9 S
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但韦小宝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典型……
! H. }$ m1 e( [. L ……* A6 o7 `' @% j ]. [2 v5 I+ ~+ O
这些意见,本来简单的写在《鹿鼎记》的后记中,但后来觉得作者不该多谈自己的作品,这徒然妨碍读者自己的判断的乐趣,所以写好后又删掉了。何况作者对于自己所创造的人物,总有偏爱。
$ {7 A' D# P7 A _ ……中国人重情不重理的坏习气发作了。因编者索稿,而写好了的文字又不大舍得抛弃,于是略加增益,以供谈助。
1 A) }' a. N' Z, G2 L$ L3 H【金庸《鹿鼎记后记》摘录】
. P# M- G4 v- w7 s- |1 s% p 《鹿鼎记》和我以前的武侠小说完全不同,那是故意的。一个作者不应当总是重复自己的风格与形式,要尽可能的尝试一些新的创造。
" P ~5 f v7 U( ~' Y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
4 N3 }+ j: `2 F 但小说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小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造人物;好人、坏人、有缺点的好人、有优点的坏人等等,都可以写。在康熙时代的,有韦小宝那样的人物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作者写一个人物,用意并不一定是肯定这样的典型。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罗亭能说不能行,《红字》中的牧师与人通奸,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作者只是描写有那样的人物,并不是鼓励读者模仿他们的行为。《水浒》的读者最好不要像李逵那样,赌输了就抢钱,也不要像宋江那样,将不断勒索的情妇一刀杀了。林黛玉显然不是现代妇女读者模仿的对象。韦小宝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并没有贾宝玉那么多,至少,韦小宝不像贾宝玉那样搞同性恋,既有秦钟,又有蒋玉函。写阿Q,并不是鼓吹精神胜利。
! ~' w) f# D# O. l( } 小说中的人物如果十分完美,未免是不真实的。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社会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小说并不是道德教科书。不过读我小说的人有很多是少年少女,那么应当向这些天真的小们提醒一句:韦小宝重视义气,那是好的品德,至于其余的各种行为,千万不要照学。
9 B/ }4 w& }- c- R; V' k……+ h# }* x& T0 h
……又常有人问:“你以为自己哪一部小说最好?”这是问技巧与价值。我相信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所进步: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过许多读者并不同意。我很喜欢他们的不同意。
# C/ V* s& _ s( R7 ~0 ~0 Q8 N————————————
v! s6 U) n9 X3 O$ h更新:题主把原题描述改了,前面追加了一些“越贴近真实就误导性越强”的搞笑逻辑。我也多说两句。# W. z6 w; i% S4 I3 s* V" J3 S
能问出这个问题和回答“是”的人,具有一定批判性思维,但是恐怕还处于中学阶段的水平。
! K0 `* G4 ]1 ]能给“是”点赞的,恐怕就是一头热血地看完了书,很少自己从更高的层面上动动脑子思考,以至于潜移默化地受到正面影响、负面影响都不知道。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很多。
9 B) E( Q. j2 d6 \& I/ e' x; D金庸让武侠流行,武侠能流行到这种程度,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侠”的精神感染了大多数人,符合主流三观。
( o: v) j4 ?6 t/ {7 L8 e三观稍有不正的话,能被选入人教版语文读本???教委是不是疯了???! i3 u3 s$ n9 |2 T3 s' d. a
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完美,在“侠”的世界完美了,而且年轻人看了也对书中大侠肃然起敬,甚至想去“锄强扶弱”,而非像《水浒》那样“打家劫舍”,你说这是好事还是误导?2 r6 X5 `9 i% \/ @6 q" ]
积极作用太显而易见了,偶尔有个人跳出来说:不!你们都没注意到它的消极作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是大毒草啊同志们!很多沉浸于积极心态中的读者惊呼: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6 h! U3 b4 u- F$ a5 J还什么越贴近现实,误导越严重,还很多人相信能把老虎打死……好么!你看现实中有几个真的上山去单挑老虎的?你采访一下,是相信武松打虎是真实的人多,还是信这只是个故事的人多?, W6 T% ~ m; v) J$ S) v7 X
一堆人看了故事都健健康康地长大了,就你看了琢磨着哎我怎么没在山洞里遇到个神仙姐姐啊,我怎么没练成绝世武功啊?这书误导吧!……建议回去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回来再说哪些“男主角”是“严重”“误导”的“典范”。3 y( }: f/ p1 V/ c, o
以下是基于原问题的回答:
7 E+ T% z/ y* g& r3 f我怀疑题主是看了武侠小说就想当大侠的那种……结果发现现实社会不是那么回事,就来抱怨小说了……
: Z8 w7 W2 k) g: m; U在武侠小说里找教育意义,你是不是误会了流行文化……- X- @+ T! X+ Z8 v
你问题描述第2段讲成功什么的,根本不知所云。
/ Z2 v, p5 @: d照你这么分析,绝大部分小说,影视,综艺,动漫,游戏,就不应该存在。不写小概率事件,不写虚幻玄幻的东西,你可以去看新闻啊!为什么要看故事啊?等等,新闻里发生的也是都是小概率事件呀,不然怎么叫新闻?天天播报你们家今天几点吃饭几点睡觉,谁看啊!# ?' x- E2 F) ?9 V: z
更何况,金庸的小说三观够正的了,他也从来没说哪个人物就是成功典范你们都应该学习呀?你说谁谁谁的例子不可取,那你就别取呀?我可以从书中找出两倍的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情节来,你信不信?
/ H# ~6 d1 \: R! k1 l' z" x G生活中充满了不公平,满世界都是不可复制的成功和不可预期的失败,你要不要一单一单的拎出来说这些都是教坏年轻人? F7 A' V5 J4 X. l" {8 O4 S- O* Y
一个作品流行必然有正面的被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原因,流行可以是带给人感情价值,可以纯粹让人快乐放松,没人叫你看完流行作品就跟着学。不要看着一个东西流行了就吃醋非要从里面挑刺。分辨不了现实和小说的分别,或者从小说中分辨不出正面与负面的内容,不是成年人应有的判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