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复制链接]
查看3740 | 回复0 | 2022-1-17 18: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谢大家的点赞,那我就在最下面放些学校的照片吧,供大家欣赏欣赏。, c4 p; B; q. H
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见谅。
% r3 N0 f: o/ b7 N; |--------------------------------------------------分割线
# M2 E! t, |' Y  B禁止转载。
5 ?! }8 \8 ?$ O5 v8 f. y看到这个问题真是百感交集。: K: Q7 g- G* J7 q8 F' C& u& @
15岁那年,曾经在德国南部一所私立高中留学。全校一共110左右的学生,十几个老师,5年级到12年级,一个年级1个班,一个班15个人左右,那时就我一个中国人。5 v1 t; [: D! X
感受就是你一开始会很寂寞,很无助,很彷徨,身边的同学一个都不认识,操着蹩脚的德语小心的和她们聊着天。而她们真的会很热情,问这问那,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们真的吃狗肉吗?. _# G  F4 X* Y. G3 `
后来全校都会知道你的名字,大家都会认识你,你会和每个人都认识,知道大家私下里传的不同的八卦。口语得到飞速的提升,所有的老师都会照顾你,上课讲慢一些,对你的平分标准低一些。校长也会特别关注你。
+ P; H0 p% H3 p4 m最后不适应感会完全消失,你会很享受在学校里的生活,一天交流都用德语,口语变的超级无敌好,和同学都会打成一片,交往之间不会因为国籍而产生距离感。+ }6 y7 \7 X% r! u+ r
要是再让我选一次,我还是会喜欢那个让我又爱又恨,见证我成长的足迹的那个小小的Gymnasium。
; d" w/ m8 N5 ^贴上自己当时写的小小的文,现在看看不知会不会太矫情。
9 G. ^2 G* ~5 f. t  U9 D. K: e8 h7 f/ [% ?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1.jpg
  U$ F$ X3 q- ?) K% Z
( C# S" N3 L# A) H; P5 P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2.jpg
; k, V& d1 v0 l/ P6 O
, _9 F4 e- {# q4 i( {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3.jpg 7 b6 K4 A, ~1 y7 K6 \0 ^

( |) `4 j: y$ v, P取消匿名啦。
/ [& L- D. a+ d" T, [5 ^, Y2 a- ~. @8 R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4.jpg
' O3 C5 g" K  {5 T9 k' k8 L' s" }" U# n& a
学校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小村庄( `; d) L- I1 i

: m& J/ D$ C" S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5.jpg
$ Q0 R( c% m0 A. D4 D$ x5 y+ v  V. n0 \5 i+ y. }
学校的云,冬天。7 H- X8 `" Y' e' o0 D# q" U
图片禁止转载。
碣砂顺程 | 2022-1-17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点赞,那我就在最下面放些学校的照片吧,供大家欣赏欣赏。
7 C6 L; W6 B# L: Q+ x8 O' Z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见谅。
( `; _+ y  W- y5 |* k, m2 h--------------------------------------------------分割线3 [) ?, s6 Q+ n9 F% X4 K
禁止转载。4 M+ a1 r* A7 a$ V5 m2 [* L
看到这个问题真是百感交集。
5 ^5 F1 |" ~% W/ o/ H( z15岁那年,曾经在德国南部一所私立高中留学。全校一共110左右的学生,十几个老师,5年级到12年级,一个年级1个班,一个班15个人左右,那时就我一个中国人。2 u3 s# Q' `: [% |/ Z0 ^
感受就是你一开始会很寂寞,很无助,很彷徨,身边的同学一个都不认识,操着蹩脚的德语小心的和她们聊着天。而她们真的会很热情,问这问那,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们真的吃狗肉吗?
3 R2 Y; \: ?: Z4 u' x! E: ?3 D$ E% c1 X后来全校都会知道你的名字,大家都会认识你,你会和每个人都认识,知道大家私下里传的不同的八卦。口语得到飞速的提升,所有的老师都会照顾你,上课讲慢一些,对你的平分标准低一些。校长也会特别关注你。
' e- g/ a" D5 d/ T% p7 Z) f4 H( ]( o最后不适应感会完全消失,你会很享受在学校里的生活,一天交流都用德语,口语变的超级无敌好,和同学都会打成一片,交往之间不会因为国籍而产生距离感。; ~. Y5 @+ E( y7 ]1 \1 g" J
要是再让我选一次,我还是会喜欢那个让我又爱又恨,见证我成长的足迹的那个小小的Gymnasium。% j  s1 U# U/ y  R- e+ {5 z) c2 X
贴上自己当时写的小小的文,现在看看不知会不会太矫情。
& J( j/ a+ N  K. r1 _* `
& p, G6 H% i  T( z7 E: T+ h! V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1.jpg
4 b& L: I& M5 C4 P8 y6 D  v4 v0 ~: k6 U8 _) W9 n# ?: b) r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2.jpg
" j) j7 Z1 L0 Z* A, L* k3 G
/ b4 b1 {+ X1 @  Q6 c! `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3.jpg $ ?" ?' m: `+ k, i$ o" h: d

% |" h! U2 L# Q4 B' w取消匿名啦。
4 i) a# p' x9 ?( P+ g
; ^! ~0 q5 M/ j6 h9 C9 @
0 D5 K8 r7 J" L1 @* U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4.jpg
, W6 w8 }, I" g' Q2 g
$ r3 S- {1 M: h# t学校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小村庄2 D, G6 c/ E( h9 \$ r5 Y  L) Q
. z1 ~" d6 C8 D0 N6 ]! g0 B! g+ C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5.jpg
4 o: _( a$ m/ e9 A/ \3 g( g2 c$ @) u3 f  b0 K
学校的云,冬天。
9 z5 P% n+ S. B* `& v' T图片禁止转载。
AngelaDeng2017 | 2022-1-17 23: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12岁来美国的, 现在21了. 生活在白人区, 初中高中都是一枝独秀的中国人.. M7 n9 }: X  X+ V, A1 \4 Z. a8 d
我来美国的时候体验到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我在国内上小学的时候什么都是一帆风顺, 大队长, 尖子生, 话剧主演, 舞蹈队什么之类的标签我都带过. 而且就人缘来说也是不错的, 本班的交完朋友了去外班的交. 可是来到美国之后就不是这样的了.. c  k& b% V7 G. v3 |- \
美国加州这边的公立学校是划片的, 就是说你家住哪边, 学校就就近上. (当然啦, 如果你有特殊要求去其他district的学校, 或者district以内其他的学校, 也是可以申请的啦.) 我去上初中的时候, 学生们已经上过6年级不说, 很多也是一起上过小学, 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那种从小一起长大友情很令人羡慕, 同时也容易造成一种距离感.
) Y6 l! t! o$ r7 C% O我刚开始到美国的时候也经历过低潮时期, 而且落差感非常非常的大. 我打小最大的自夸点之一就是外向, 可是刚来美国的时候的确也外向不起来, 更自信不起来. 每次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会担心有没有说错话, 或者口音是不是还ok.
. i9 {- R+ Y1 Q1 u6 N迷茫过是必须的, 心想着我放弃了在国内那么好的资源和前景, 来美国就是为了享受寂寞? 而且初中必定有很多不是很成熟的小男生小女生-也会说一些让你不好意思的话,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别人和我说donut, 我说我没有吃过. 那个小男生以一种发现ET的表情看着我, 然后和旁边的人各种说hey dude, Ariel never had a donut before can you believe that? 然后大家都围着我, 算不上哄笑, 但是我心里不舒服.1 X; H7 I. R/ x/ ?3 U
课程上面呢, 除了理科, 其他的, 特别是英语, 各种让我着急啊啊啊啊. 上课听不懂, 甚至连作业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经历有过. 看不懂老师的连体字的经历也有过. 听话听不明白搞错过乌龙有过. 总感觉自己活得怎么有点委屈呢?
8 e0 ?9 g6 w* g6 Z1 p9 ?后来我就一个人琢磨怎么办呢? 因为语言压抑时间长了的自己也难受啊! 我慢慢想明白了, 我之所以感觉语言不通也不好意思去说, 就是把面子问题看得太重了. 因为在乎面子怕丢脸, 怕犯错, 怕被拒绝, 所以才唯唯诺诺的, 说什么都战战兢兢的, 反而给外人塑造了一种我放不开, 我寡言, 我无聊, 甚至我很奇怪的感觉. 其实把自己放下了, 也就不会在乎那么多了. 美国原来就是个移民国家, 所以说口音啊, 不一样的风俗啊, 人家也都是见怪不怪了. 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其实人家也没啥想法. 至于那些我不懂的事情, 没有什么好不意思的啊, 本来就不知道, 本来就不习惯, 这也是我的一个特色嘛.
1 P% e6 Y3 }: b# Z, e9 k  x把这个想通之后, 很多事情就自然了很多.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我想说就说, 有的时候词不达意了, 被纠正了 在结尾说一句yeah that's what i mean, my bad. 不会的东西我就问, 不理解的地方我就找人. 时间长了, 你会在每堂课上发现一个两个特别喜欢帮助你的朋友, 那下课留个电话之类的(我那时候是个myspace和txting比fb和twitter更火的时候), 课间吃饭聊聊其他学习以外的事情, 时间长了, 他们会介绍你给他们的朋友, 邀请你去他们的一些活动, 关系也就好了. 我的口语和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 也是在各种what's ____ 和同学纠正发音里慢慢提高的. * U$ P# I: n4 F! B7 s8 A2 e
语言掌握了以后, 我的自信也慢慢回归了. 有了自信的话, 就会更主动和对方交流. 很多事也就都顺下来了/ c+ R1 e% A- N0 J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虽然要尊重自己, 但是不需要感觉别人会笑话你啊, 看不起你啊之类的. 也不要抱着一种"美国人只是假热情, 说说而已"的态度去接触大家, 因为这种态度会透露在你平时的处人待事上, 也容易让你自己多思. 我以前就是把自己看得有点重, 放轻松之后就不会感到不好意思了.
; j4 p  I2 v8 z而且语言必须练习, 不光是对你社交学习有用, 以后工作了也很重要啊! 我理解现在很多留学生的圈子弄得大家很难有机会去练习语言, 但是我认为有很多很要好的中国同学, 并不妨碍你去鼓起勇气和周边的其他同学去交流. 在学校里是个非常好找话题去聊天的机会, 所以应该去把握, 要是在学校里都没有交流, 怎么样在课外私下有交流呢?
) _3 V# M" o7 C% [7 Z* \! p" ?后来上了高中之后风云了一阵子, 语言提上了后学习也不用说了. 在大学里才遇到了更多的中国同胞, 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自己的交际圈, 工作圈和学业圈的关系, 我在大学里交到的中国朋友寥寥无几, 有几次说中文还把别人惊了一下说我看你和他们(美国人)那么好还以为你是ABC呢...2 s; N; y7 [' |; w- _  c! l' v4 b- R
====默默贴上一些以前自己写的关于交朋友的经历, 望参考.& Z' C1 z, y9 x: g; ^' p
我是一个很讲究缘分和真心的人.很多事情,有缘分才成,爱情如此,友情也一样.而真心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真心相待才会换来真心.Mean girls看过吧?我总认为迎合而来的友谊关系比不上真心相处的友情联系.我是真的真的不建议一个人为了交友而改变自己本质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爱好,比如说性格.当然啦,你可以为了扩展自己的共同语言,为了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质”, 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但是不喜欢不适应就是不喜欢不适应, 不需要为了一群人逼着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有些人不喜欢张扬, 那你们逛街可以收敛一些, 但是要是为了这个人改变自己独有的幽默感, 那就犯不上了. 而且交朋友我感觉不应该看种族和信仰这些有的没的, 要看人品. 但是说到人品咱也不能太武断了啊啊啊啊, 别动不动就因为一件事情就给人家判死刑.
* n' p7 ^: V. g7 {2 o9 C2 h5 h3 ]Individuality, 也就是个性, 是西方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从来都不认为有某种特定的社交方式,只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我感觉保留你自己的个性很重要,所以说这个帖子并不是交给你一些准则让你变得popular或者让你左右逢源, 我只是通过分享我自己的社交经历好给大家一些鼓励吧.
4 K/ s3 `) r# D4 S% Y关键词: 语言
2 }! _& E) j* L: P% }4 I& D语言这个问题我在我说领导经历的帖子里面又谈到过, 重要的是不能在重要.
. K/ L& s% I' g- g: ?) o# i语言是交流通常的必须, 当你和一个人连普通沟通都很费劲的时候, 哪还有耐心去一点点分享幸福分享苦楚. 我和外国人处得来的时候, 也是语言越来越好之后的故事.
- K- e0 u* b+ b3 M& S. n有些同学吐槽说语言不好怎么办? 练啊! 口语这个东西真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 就是要去实践, 不实践是提高不了的. 就好比一个人为什么口才好, 先天条件是一部分, 可是后天的训练也很重要. 外语更是这个道理.7 v% d# o& ^5 ^1 a- G2 \
好了现在说圈. R/ w! e. K$ F' O( U, Z
初中的时候我有固定的几个好朋友, 圈子却不是很广, 参加过排球队, 也获过设计和学习的奖项, 可是口语的流利, 说实话并没有给我带来过多的交际拓展. 反而让我在老师们面前很有眼缘, 可能是因为留下了伶俐好学的印象吧. 同学们请教我问题的也比较多, 但是平时去mall的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人比较少, 并没有说特别有拓展./ E/ s# n. z+ B! k; d
上了高中, 我参加了几个固定团体: marching band/color guard, JROTC, 奥林比克科学队和NHS. 在这几个固定的团体里, 我开发了几个不同的朋友圈子, 圈子里的人处的也比较好, 因为拿过奖项什么的之类的所以说认识我的人也比较多. 我指的圈子呢, 是说我和这些人因为某种共同的语言交涉特别多, 关系也发展的特别好. 比如说在奥林比克科学队, 还有各种ap课程里, 我认识了我们学校同届里很多的尖子生, 因为平时做project啊, ap grind啊, 去咖啡厅或者谁谁家study group啊, 你会和这些人关系越来越好, 谈论的话题也从题目到了家庭到了好玩的YT视频到了八卦...即是说你很安静, 耳濡目染也会听到很多的, 以后可以当做谈话内容, 和别人去聊.- a$ t4 X( B+ N# U% L, f: Z
在marching band里面更是隔三差五就见面, 因为我们的乐团不错, 所以训练也紧张. 你试想一下, 在一个有150多人集体里面, 每周16-20个小时的训练, 然后是不是比赛巡演, 这么多交流的时间, 你肯定会和某一个人, 甚至很多人, 变得特别熟络. 况且你们在一起的成长和经历, 都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不说, 也是让你们友谊特别有意义的大事件们# ], }* C5 V$ B% a( Z1 h5 ?: C
而且呢, 你认识一个人之后, 这个人或多或少会和别人提及你, 然后这样刷的一下子, 你的人际面子也就宽广了. 过两天也有人和你搭话了, 问你东西了, 带你去玩了之类的.
) s2 \2 N% Q$ T1 U6 P" o! @+ u4 v3 @还有, 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团体, 会带给你当领导的机会, 这样一来, 你上台面的机会也就多了, 别人对你也就认识了. 比如说我是color guard的队长, 那么我势必要和其他什么舞蹈队, 拉拉队, 甚至合唱队的领导层有交涉. 照片登到报纸上和学校网站上了后, 势必也会有人认识自己, 然后交流起来陌生感会少很多, 相见恨晚的感觉倒不少.
1 l, j4 o# t, x3 W咳咳(有种好自夸的感觉), 上了大学后呢,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大堂课的课堂变动比高中规模大多了, 刚来到新环境的时候呢, 我也会有一种告别了过去, 要重新洗牌的失落感, 也有落差. 毕竟我在高中过得挺滋润的, 来到了一个我什么都不是的地方, 自然会闪一下. 但是兴奋也是有的!
- B/ ?: A& l- [6 c大学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社团呢? 就是为了给新生交流用的! 我在我们学校的reslife工作了一年, 亲眼看到了并且参与了我们团队为新生们设计的各种交流社交活动, 所以说在这里不等不呼吁大家, 积极参加活动没什么不好, 也不要老感觉没人去陪或者说感觉没意思, 没有人陪着去, 那就自己去, 更容易结交新朋友; 听别人说没意思, 那么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呢?3 z/ b  D" Z0 {7 f3 i2 t4 X+ J
现在我基本上有四个圈子, psi chi, 心理学honors, 学校的lol公会, 和我工作的reslife office. 途中呢, 在不同地方工作, 在不同教室上课, 也认识了很多人, 但是因为有这个几个大的圈子, 我的安全感和集体感还是很强, 不会感觉说在偌大的学校里迷失了自己或者感到恐惧.
3 Q8 N& e; F& w; M# d" f(一下照片为psi chi officers合影, 去lcs的照片, 和reslife team以及活动时候的照片)
) `( T2 `. E1 x心理学当中有个理论是说proximity effect, 就是说呢, 人们交流和交往的时候会产生邻近效应, 对于距离近的和曝光率高的人事物特别容易产生好感. 什么叫相处, 相见时间长了, 处出感情了, 就是相处. 什么是朋友, 朋友就是可以分享快乐的. 什么是好朋友呢, 好朋友就是可以真心交流的, 排忧解难, 一起成长的.
$ U2 T1 K$ H4 q$ D& h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一个新环境中呢, 找一个团体, 这样产生共同语言的几率比较高, 然后勇于和别人介绍自己, 和别人主动沟通.( c5 h% T# E: z) q
再次提醒, 交朋友可以走形式, 交好朋友自己要走心.
4 S! C$ i& r7 c+ }! q8 G很多时候不一定要害怕分享, 因为分享自己的难处反而能体现信任. 分享快乐则能体现出你的正能量. 我和我现在最好的朋友之一, 就是从失恋开始分享成室友的.' A: X5 V2 u+ I- P) ]+ ?+ w4 \  ^
关于话题
2 n% W" h3 x4 N8 i很多留学生表示说语言关已过, 可是和别人交流起来却不知道具体说些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
+ b! |$ o# M( ]6 n5 x首先呢, 在国内的时候, 是不是也有时候不知道和别人说些什么呢? 所以说不要因为这个而焦虑, 因为很正常, 没有什么好感到不安的. 你不安紧张, 反而容易影响情绪, 然后大家出去玩你弄得战战兢兢的多不好, 说不定还影响你语言发挥呢.
, i/ e" D$ k5 U  p) e' e3 o: K3 i, B
结识到新朋友的时候呢, 一般可以从两个话题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 第一个则是先入为主的自我介绍, 第二个是共同点.
) F. Z1 T# ?! Y: G$ h$ ~& w' [楼主说过, 交朋友是要走心的, 你想要人家真心相待, 那么一定也要对人家真心交朋友. 遇上新朋友之后不妨大方一点介绍自己的背景和喜好, 然后反问关心一下他们. 分享自己的背景和有趣的经历有两个好处, 第一呢能让他们了解你, 对你产生一种熟悉感, 也给你一个机会了解了解他们. 第二呢分享有趣的经历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 也给大家一个和你寻求共同点的好机会.' W1 `$ H2 L) W* F
大学刚开学的时候人来人往很多的, 所以说你会听到很多的where are you from之类的开场白(因为大家谁都不认识谁), 而每个学期开新课也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时机.$ `& m6 c  v2 g- N  F
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呢, 大家可能会对你的中国背景感到兴趣, 不妨多为大家代言代言中国. 话聊多了, 彼此也就熟悉了.
6 |- J0 Y! Q5 i楼主认识新朋友一般都是这样絮絮叨叨的聊开的. 不一定非要很正式的说我姓嘛, 叫嘛, 从哪来, 到哪去, 家里几口人, 人均几亩地, 地里几头牛...可以自然随性一点, 想起什么说什么, 也可以主动一点, 怎么个主动发呢? 就是可以自己发问. Do you play ____ ? Do you know ____ ? What did you do in ____? Did you hear _____ ? 楼主不建议一直被动的等着人家带你玩, 自己完全可以自己组织话题啊~6 \; ~. n1 \( Y3 U' _
找到共同点就好办啦, 第一话题点子就多了, 第二亲近感倍增, 第三以后就有小玩伴了. 每个人对于有着相同经历和相同爱好的人都会产生好感, 因为这种是对自己的某种认可.2 N5 l/ D$ h& a( C  m/ U( g
楼主知道, 对别人敞开心胸有点不好意思, 还可能没有安全感. 但是楼主始终相信真心换绝情还是少数的. 很多人总感觉孤独好像没人可以分担寂寞以及困扰, 殊不知他们根本没有给别人关心他的机会. 楼主会按照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朋友们小吐槽, 分享一下小黑暗, 这样以来给了自己一点安慰, 也分享给别人一份信任. 有多少女孩子是因为分享恋爱经验而升级成闺蜜的, 有多少男孩子是分享游戏秘籍而成为哥们的, 不仅仅是因为兴趣相投, 也是因为彼此分享了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感觉更亲近.
5 N) T* [/ i) v( g楼主也知道, 不是每个人都话多(比如说我...), 如若不习惯, 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罗嗦. 我只想说一个人在外, 朋友很重要, 有一批能为自己分担的人更为重要. 遇到很合得来的人, 分享一点真心是好的. 西方国家再西方, 慢热的人也不少, 所以说不要因为自己是慢性子就担心是不是没办法跟上大家火急火燎的交友频率.
艾克斯1 | 2022-1-18 07: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16岁那年,我去美国当交换生,去的是俄亥俄的一个小镇。全镇会说普通话的只有我一个人,除我之外只有一个中国家庭,但是他们只会讲粤语。学校里自然除了我没有别的中国人,甚至连亚洲人都没有几个。我第一个接待家庭管我管的很严,刚到的时候英文讲的不好,什么都听不懂,也不会说,被接待家庭嫌弃。他们为了让我更快的学英语,把我的手机“没收”了,买了一个当地的burner phone,就是只能发短信打电话的那种,当然,只能发英语,不能打国际长途;叫我换了电脑,把原来的中文操作系统的电脑放到一边,买了一个只有英文操作系统的。每周我可以跟我父母联系一次,不允许我上中文网站,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所以我平时想上人人网都要偷偷看。开始的时候真的真的很痛苦,每天都想讲中文,甚至听到某些英文单词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词好像中文的某个词,但是两周之后,真的就是两周之后,因为没有人跟我讲中文,我也没有任何机会讲中文,两个礼拜我就可以听懂日常对话了,虽然表达起来还是磕磕绊绊,但是至少能听懂了。当时参加了学校的marching band,我是唯一个亚洲人,大家对我很好奇,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橄榄球赛的时候会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中国有没有冰箱”,“我很喜欢吃sushi,你们每天早饭都吃sushi吗”,或者甚至“中国有手机吗”一类很无语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中国人,所以无知,因为无知,所以好奇。好处大概就是不用怎么努力就会有很多人过来跟你讲话,当然开始的时候我是听不太懂的,但是有这么多人陪我练口语听力,慢慢很快就能回答他们的问题了。所以体验之一:没有机会说中文,没有机会听中文,没有机会看中文,每天24小时都被迫生活在英语的世界里,导致听力口语飞速提升。如果有中国人,我应该一定会跟他们一起玩耍的,毕竟爱吃的东西类似,从小都是看葫芦娃,黑猫警长长大的,可以聊的东西有很多,即使都是英文交流,我还是更喜欢和中国人一起玩。但是在一个几乎没有亚洲人的学校,我只能跟美国人交朋友,push myself out of the comfort zone,即使跟她们没什么可聊的,也默默听着,试图找共同语言。过程痛苦吗?痛苦。因为毕竟人家虽然对中国文化有兴趣,但是并不是所有跟你在一起的topic都要与中国有关,他们会聊乐队,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抱怨老师,父母,教练,男朋友等等等等。开始的时候交朋友很难,因为缺少共同话题,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就跟在中国一样,只不过语言换成了英语,大家的话题无非就是上课,男生,八卦,衣服等等。遇到不懂的俚语,表达方式,我都直接问他们,他们也都很耐心的解释给我听,他们也要我教他们中文,虽然学起来很难,但是他们还是挺有兴趣的。如果有人过生日,我在贺卡上都会用中文再写一遍生日快乐。在第二学期,语言问题解决了之后,我想交更多的朋友,所以就去报了垒球队。之前完全不会打,但是队里的女孩都特别nice,教练也很耐心的教我怎么打,让我跟她们一起训练,一起去比赛(比赛的时候我只能看着)。学年结束的时候,因为逼着自己参加各种社团,交到了很多的朋友。所以体验之二:没有机会跟中国人做朋友,只能被迫去了解美国人的生活,发现他们的生活也挺有意思的,开始会经历很多culture shock,但是慢慢的就适应了,习惯了,在一个没有中国人的学校,是了解美国文化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并不是说有中国人会怎么样,只是因为如果有中国人,我绝对不会这么push自己去跟美国人social,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运动,跟她们一起去购物等等。)最后说一下接待家庭。我后来换到了第二个接待家庭,他们对我非常好,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如果说学校里没有中国人对我的正面影响是以上两条的话,住在一个美国人家里对我的影响真的太多了。首先还是语言。美国妈妈,姐姐,弟弟都会纠正我的发音,教我怎么用介词等等。比如video这个词,我一直不知道v这个音需要用上牙咬嘴唇才能发对,直到有一天弟弟听到我说这个词突然开始大笑,很认真的跟我道歉,然后纠正我。类似这样的词还有不少,比如year和ear的区别,他们真的会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教我,直到我学会为止。所以一年下来,语言想不提高都难,在学年快结束的时候,美国姐姐有一天跟我说,你知道么,你说梦话都是英文的。
1 ?3 x9 y$ f$ m) n: W& L其次是文化。住在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家里,当然了解最多就是他们的文化,我不会说这是美国的文化,毕竟只是一个家庭,不能代表各式各样的美国人,所以了解最多的是这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的文化。妈妈每周都会去教堂,姐姐弟弟和爸爸都不愿意去,所以我就每周都陪妈妈去,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了解所谓的基督教文化,教堂里的人都特别的友好,妈妈每个月还会在sunday school教课,我也跟着她一起去,跟她一起准备吃的,看她教小朋友圣经的故事。逢年过节,妈妈都会亲自做thanksgiving/chrismas dinner,我跟她们一起烤pumpkin pie,学做各种各样节日的小点心,装饰房子,跟姐姐去trick or treat等等等等。我特别感恩的一点就是,他们真的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外祖父外祖母都对我很好,姐姐弟弟的cousin也都很能跟我玩的来。这一年里最难过的一段时间就是外祖父的过世,教会的人对妈妈一家都很照顾,外祖父的葬礼也都是在pastor的协助下完成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难过,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最后学年结束,离开这个家庭的时候,真的特别舍不得,我们五个人在机场抱头痛哭,这10个月有很艰难的时候,我们也有过矛盾,但是最后的最后,因为我感觉我就是家里的一员,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还有一对美国的父母,离开回国的时候,就像离开了自己的家人一样难过。% c' |7 c) f' j4 }2 C) n/ Z
说了好多,有用的没有的都写上去了,总的来说,这一年的体验真的很好,虽然有过很多挫折,很多的不愉快,自己也有过一整晚一整晚因为想家,想说中文但说不了哭的时候,但是对我整个的人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除了英语提高,了解了很多美国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这些经历真的教会了我怎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扎根生存,从一个朋友都没有到有很多的朋友,从英文讲的不好到被人误认为是ABC。如果题主也在一个没有中国人的学校挣扎的话,我想说,这种体验是人生难得的财富,可能当下很痛苦,但是现在努力去拥抱这些挑战,日后回过头来会发现,这真的会是很美好的回忆。# A: @7 k; k! B
7 @3 _9 i1 m; A
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1.jpg
白衣卿相384 | 2022-1-18 1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呢,应该不算是严谨的回答
, F  _9 K6 F% d8 ?+ t当时学校一共两个中国人,我是第三个  ]8 n+ C( q8 H+ @) S
然后学校管理层商量了下# D  V2 q. ^$ l2 C" v
介于今年中国学生人数增长高达50%* ?1 b- I& \7 w$ y+ Z" [
决定在食堂开设中餐专柜  W& t/ N$ V7 C" L4 G! |
然后我每周二周四都可以在学校吃到奇怪但是好吃的美式中餐) K3 q; n* k1 `) p% o/ }
就是这样~& E* X2 {! D, ]
————————————精神分隔线——————————————& |; d; k, T$ {' d/ l

" w  g3 M( |7 ~% Q  u- W0 q没想到居然一下有这么多人来围观。
! ]$ K, r) h, ^# n' o( [实际上那个学校是一个教会大学不是文理学院
) ?+ _. f# ]6 K3 B- J8 W福利好啊~学费一口价啊!/ ]; ~: ^2 l. z5 W9 U" D5 e
什么叫一口价?就是17个学分内学费都是恒定的~没错~12分也是这么多,17分也是这么多!还可
7 q  u6 a3 U6 k5 _" l以分期付!没错学费可以分期付!
* i  d  r9 l* E% a0 E, r学校食堂一个人每顿5美金~每周三还折半,如果天天在学校吃饭的还有个优惠卡,天天打折,周三免费!(周三并没有开中餐档位不开心)
8 V* f. `3 t/ _8 t$ t学科方面老师都是慈眉善目的,当然没学好老师也会慈眉善目的让你挂科。。。
  |) j7 Q! A; u5 _3 x) m5 a4 l& v不论什么专业,圣经学习和宗教理论是必修,毕竟是教会学校但是也只有三节课。
" J/ w. M9 r* d( ^6 E0 U每学期规定参加一定数量的教堂早会,要签到,不够数要罚款(后来不强制了)2 q0 P5 V$ `# K( b
同学之间也很友好从来没有歧视之类的事情发生+ ~3 k: K8 S7 I; w, X
校园不是很大,但是很安静,除了宿舍和图书馆之外基本没有超过地上两层的建筑,看起来其实有点可怜,但是个人经历还是不错的,可能物以稀为贵吧~
) h! d# v* X, J$ w8 ]' z(我不是来给学校做广告的)
123461104 | 2022-1-18 18: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答,不知道题主还看不看得到,嘛无所谓,来英国也快半年了,正好也给自己做个期中总结。不过一路看下来,感觉各位知友都好厉害,能跟老外玩得这么好,我是至今没参加过他们的私人圈子聚会的,不过这也跟我是研究生有关,交际圈毕竟不比本科生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我没学会怎么和他们交朋友吧)我的环境倒不是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而是我的专业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个人经历非常奇葩,本科是学文学专业的,毕业后留学也打算继续老本行,而英国的文化底蕴毕竟比美帝来得强,考雅思的难度也比考托福要低一些,所以就决定去英国留学。7 |" ~. y) ]) ~5 X
我至今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勇气决定走这条路,因为我的英语从来不是强项,一塌糊涂不至于,但大学里唯一一次挂科贡献给了大英2,知道大英有多水的朋友都能看出我挂科意味着什么。而即使考雅思在很多优秀留学生看来已经很简单了,我还是考了足足六次才勉强达到6.5,六次呀,而且是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以几乎一月一次的频率在考,当时整个人考得几近崩溃,觉得这条路已经快没有希望了,不过那是另一个故事了,暂且不说。
( o5 @; U; v/ A- V! D而你们都知道,文学是关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研究的学科,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格外高,要想在英国读文学,雅思大抵都要七分起步价,好的学校更要7.5以上,而我考到6.5时,实在是没有力气再去冲七分了,就拿着这么个很水的成绩去碰运气。没想到还真的被我碰到了一所学校的offer,东英吉利大学,然而它的专业却不是理想中的英国文学,而是美国文学。
( I: t5 y5 f* j" j+ e我申请时保险起见,追加了教育学的申请,而且还意外地收到了不少综合排名不错的学校,像格拉斯哥、爱丁堡、谢菲尔德等等,偏偏这份文学offer是最后一份到手里的,当时几乎已经准备放弃文学改学教育了。offer到了之后,老妈说:“既然有对口的专业,那还是学吧。”于是我一咬牙,抛弃了手里的那几所名牌,选了这所大部分中国人基本没听说过的学校(不过其实它的综合排名还不差,近两年在英国排14)。到了学校后,和几个中国留学生聊起来,他们都用一种关爱智障儿童的语气亲切问候我:“你是神经病吗?有爱丁堡都不去读,来这个没名气的学校?你那offer不要可以给我们啊。”
% Y3 h" O5 e, s6 ^: ~' n于是我就开始了这么一段在旁人看来极为二缺的留学:去英国,读美国文学,而且是在一所大部分中国人闻所未闻的学校里。8 `$ i# A. j, r. Q7 U1 O" p# J3 k% E
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本来留学读文学的中国人就不多,更何况是在一所中国留学圈里不甚有名的学校,读一个即使在本校而言都属于极为冷门的专业,冷门到什么程度呢?开学时参加见面会,总人数不过二十人,所以不难想象,我华丽丽地成了全专业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8 E, V2 ~1 o8 |# N) u9 M正因为人数的稀少,我们专业是没有所谓的正课和seminar的区别的,每一节课既是正课,也是seminar,老师不会讲太多,他们只会定提前将本学期的课程发给我们,规定好每周要阅读的小说和文献,我们唯一的课堂任务,就是讨论,畅所欲言地讨论,老师负责引导讨论的方向,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其他时间都是学生在唱主角戏。% F% V0 }4 X7 [" d, Q
这种课堂形式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没有教学大纲的束缚,只需要自由地和其他同学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一节课都像是开文学沙龙一样。但是当这种讨论换成第二语言时,就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噩梦了。$ e5 z3 G, @% ?: y7 ^
最初的上课对我来说是一场场痛苦的折磨,和从前性格内向与否无关,或者应该说,正因为我原来的性格还算外向,才会更感到痛苦。痛苦的最大来源自然是孱弱的听力完全听不懂他们上课的讨论,只能被迫一直沉默。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种感受,我会用“孤岛”:被一片汪洋包围,我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我知道对于很多留学生而言,留学除了出去吃饭购物时可能要用英语跟售货员结账外,其余时间可以完全不用英语,周围满是同胞,无非是换了个地方上专业英语课。最令我羡慕的是他们有听不懂时可以互相询问,至少能手拉着手一块儿前进。而我就没这样的福气了,讨论听不懂?憋着吧,难道还让全班为了你一个重复一遍吗?
& K# L& U% K, l我看着老师发下来的handout,每个题目置换成中文都会是我极其感兴趣的,而且以我中文的水平和表达欲望,也一定会是讨论最热烈的人之一,然而现在因为语言的问题,我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明知道笼子外有美味的肥肉,却怎么也撞不开铁栏。
+ q) {: E, m' e所以两个星期之后,我学会了一门技术,即如何装作很用心地听着自己其实半知半解的讨论。我相信以我现在上课时“专注”的表情,我一定能拿下奥斯卡影帝奖。) f% K# f3 e( u- T9 A" U
我后来发过一条朋友圈描述我上课的感受:“现在每次上课上到一半都会产生一系列‘咦我为什么会坐在这里听课’‘明明他们说的我都听不懂为什么我要这么认真地听‘’我到底是谁‘等等上升到存在主义哲♂学高度的疑问
* o+ N7 q) Z3 U7 V4 _% d" s- n对我而言,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提升自己对课堂的参与度,具体来说,就是强迫自己寻找一切机会发言,在开学之后没多久,我就给自己下了一个短期目标:争取每节课至少发言两次以上。而要做到这一点,课前的阅读就要比其他同学更加认真。已经不可能像国内大学那样,即使没看过原小说,也能在上课时靠听其他人的发言来提炼观点了。要想提高对课堂讨论的理解度,就一定要做好预习,自己先把相关的关键词和内容总结一遍,带着一套思想框架去听,这样才更容易听懂。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样做只能保证听懂和自己总结相关的内容,其他内容则依然要靠临场听力弥补,但至少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一脸懵逼的状态。
# ?% O, w6 z! g7 L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Well,我必须老实承认,我直到现在都不敢说自己能百分百听懂内容,那种痛苦和折磨仍旧会时不时造访,譬如遇到一些本身就极其难懂的小说,前段时间学习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即使有中文辅助,依然感到极为晦涩难懂,于是那堂课我又是全程沉默地划水了。
2 S0 s1 ]- o2 N  ]/ X2 r但是另一方面,我能听懂的框架外的内容确实在缓慢增长,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在慢慢完善。一开始我课后去找老师谈话,必须要先把相关的单词要点记下,慢慢地组织语言表达,一急语法就要崩;而现在我可以较为轻松地直接跟老师表达自己的问题,和老师交流课堂感想。还有某一堂课,有好几个part time学生都有事不能来,结果那堂课史无前例的只有三个人——算上老师三个人!就是个小水滩,再划水就要搁浅了,而那节课我的表现是刚开始时的我无法想象的,不敢说全都听懂了,但我好歹撑起了三分之一的谈话量,内心的成就感无与伦比,不过那堂课到最后话题莫名变成了美国大选的形势和川普的得胜率【什么鬼' G$ V8 l/ y) e$ P' e0 Q: c/ p/ c
这里插一句:在全老外的学习环境下,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老师一个极其重要的辅助和资源。必须要大胆和老师交流,积极地跟老师邮件沟通,每个专业都有一个老师担任advisor,最好能预约meeting,问所有你想问的问题,无论是生活的还是学习的。一则和老师一对一沟通时,你不用担心自己糟糕的口语会阻碍别的同学,二则这些老师一般都比较和善,对学生的问题都会耐心解答,所以这时候千万不要保留着在国内的那种“矜持”和“跟老师打交道越少越好”的想法,要知道你可是给了学费的,尤其是英国留学学费还他娘的这么贵,你就是顾客,老师就是为你服务的,你不多去问对得起你爸妈交那么多钱吗?
6 A( ?2 e2 k9 G& c1 ^: v; y0 W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形成了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再也听不得磕磕巴巴的中式英语了。我的耳朵已经被英国同学那一口纯正的British English给养得刁钻了,听不听得懂尚且是一回事,但我显然已经习惯了他们一开口就是流畅、无语法错误的句子,没什么耐心慢慢分辨中式英语那千奇百怪的发音方式和让人昏头转向的语法结构了。比如我这学期的一门选修课是好莱坞电影研究(上过国内大学的朋友们都知道这类课程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结果大半个班是中国留学生,第一节课按惯例老师要大家自我介绍,于是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国内的雅思口语班上课,整个自我介绍过程像是对我耳朵的一场酷刑,居然开始怀念起那些英国同学们了。
/ j# Z8 U3 M2 V: L( v学习的事尚且有办法解决,真正困难的是课后和老外打交道。
: [, \! T3 K9 h1 b英国人和美国人普遍咋咋呼呼热情外向的性格不同,他们和善有礼,但并不会太主动和他人交流,显得拘谨很多。我不说话,他们也不会主动来搭话,甚至有些同学在我打过招呼之后,回应得也是不冷不热,颇让我有碰一鼻子灰的感觉。更主要的是,我和他们见面基本就是在上课时间,课后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哪儿、做什么,因此指望靠上课那短短两个小时和他们增进感情是不太靠谱的。他们互相其实也只是泛泛之交,他们中有些人是已经开始工作的社会人,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也不呆在学校,比如我认识其中一个叫Rachael的同学,年届三十,在酒吧工作,是个单亲妈妈,家里有一儿一女,平时除了要上课,还要兼顾工作和孩子的教育,确实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再体验学园生活了,不幸的是前段时间听说她前夫得了癌症,她还要抽时间和孩子去探望,在这里祝他们一家平安顺利吧——老外和中国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国人习惯于要么在学业上进修到底,要么就出来工作,学业和工作作为人生的两个阶段区分得非常清楚,而老外的倾向则是,可以选择先出来就业,过了一段时间如果觉得有必要,再回学校进修充电。所以在我考雅思不断砸锅的那段时间,一个英格兰朋友就完全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紧张,非要在本科毕业之后就马上去读研,按她的说法,我可以选择先工作再慢慢去考,而她不知道的是,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出来就业就意味着要为生计奔波,平日的柴米油盐琐碎小事足以磨灭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和精力。& v9 c( u' Q6 d2 T% ~# T
和同学聊天,需要的是更强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因为上课时大家普遍会用比较正规学术的语言讨论,而且一帮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可以给我足够的时间思考并组织语言。但是在平时聊天时,他们的口语就变得生活化很多,一些slang也许是我根本没听过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因此我到现在也只能无碍地和他们谈一些普通而浅显的话题,比如假期的计划啦最近的天气啦(你别说,在英国你不知道聊什么的时候,聊天气最合适,英国那种动不动就刮风下雨的奇葩天气确实很值得一说),再聊到一些更琐碎更日常的话题,我就只能坐在一旁默默地听了。甚至有一次,在巴黎恐怖事件发生后 ,我在课前主动挑起话题,说我看到伦敦好像也有很多荷枪实弹的军人上街巡逻,他们接过话题后就开始大谈感想,我作为话题的发起者又变成了围观群众。
$ v+ V- m- n$ F/ l) s0 Y5 k! S  h+ H对这种情况我也试着做过努力,作为班上唯一一个中国人甚至是亚洲人,最好的话题切入当然是文化。之前春节我特地买了一大盒巧克力请全班同学吃,跟他们简单介绍春节的历史,聊天时我会有意识地在一些话题上比较中英两国的差别(比如吐槽英国火车速度太慢,然后很自豪地说我们高铁很快),或者问他们有没有兴趣知道他们的名字用中文写是怎么样的,通常这都能收到不错的回应,但也仅止于此了,很难再深一步,毕竟老外不会有事没事老缠着你问中国的情况,他们聊天当然还是倾向于聊本土的话题。: M( e. |/ i; a5 ]& g7 x: d, B
因此,直到现在我也只能很遗憾地说:我的英语能力,还不足以到和他们交心的程度。班里和我最熟的是一个叫Ellie的姑娘,因为上课挨得近,所以平时聊得也多,但是话题通常受制于我的词汇量,很难拓展,只能说相比其他同学而言,我和她交情还算不错。
8 N* T; B5 x- e% ~3 Y# m+ V所以留学到现在,一个很清晰的感受,就是孤独。其他留学生有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彼此的交际圈互相重叠辐射,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我只有一个全部都是本土英国人的专业,时间一久,难免失落。好在单身二十多年,学会了和孤独相安无事地度日,所以倒还不算太糟糕。很多人问我,来英国这么久会不会不习惯、会不会想家,如果出于礼节我似乎多少应该表达一下一般人该有的思乡之情,但诚实而言,我并没有太觉得这生活有多难熬,从踏上英伦土地的那一刻,我似乎就已经习惯了目力所及都是金发碧眼的世界,习惯了刺目的阳光洒在铺满了薄薄一层雪屑的草地,习惯了枯枯荣荣的树林,习惯了头顶呀呀飞过的白鸥,习惯了远处粼粼的湖光,习惯了突然而至的一场雨,习惯了风拂过时忽然跃跃而动仿若要在蓝天下飞舞的灵魂,以及那些打着转转不知所至的落叶。
1 s7 m  n' ?. e2 k5 A谢谢你,英国,给了我一个安顿灵魂的机会。
wendayang | 2022-1-18 23: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看到过这个提问,一直没敢来回答。怕自己趴在电脑前哭到崩溃。事实上也是边擦眼泪边打字。. S$ W8 N% V/ M+ j0 j1 T/ M
体验就是:差不多全校学生都努力把我赶出学校吧。
5 ~( l: @2 z* i' K9 `, i: \* S8 Y: c* H% V/ ^8 `& X% V2 Y
--------------------------------------------------------------------------------------------------------------打字的时候食指是无法敲字的,昨天在Atelier里弄伤了手指。上课的时候,我平时坐的座位被别人占了,我无论的想座哪里,都被同学说,你不要坐在这里。后来实在没办法,我拎着书本做到了老师旁边。% E$ c* t( {$ q7 \9 ?7 ~  f4 K% E9 |
其实这种事情我已经习惯了,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刻东西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刀扎进了手指,我把刀拔出来,伤口太深止不住血,我去水池冲了冲。有个同学看到了大喊,chen你的血把布弄脏了。我看了看,水池下面确实有个抹布,平时大家擦桌子用的。我赶紧说了声,excusez-moi。把受伤的手指含在嘴里,咽了一口血。把抹布洗了。
3 p3 e* k2 Y) k( S" |6 H一个下午,嘴里全是血腥的味道。2 L5 n( {/ i% W& M) M$ T
然后我发了一个状态,Catastrophe…..putain…..。七哥看到了,赶紧问我怎么了,我们通了一个长电话,本来应该好一些的,可是我却更难过了。因为七哥告诉我她毕业就回国了。以后隔着时差,隔着天涯,难过的时候都不知道该跟谁打电话。我仿佛看到自己,一遍一遍翻微信,一遍一遍翻通讯录,又按下锁屏键放进口袋的样子,对了,应该还会再叹一口气吧。6 S- p& E) T6 e" t1 `  G
太难过了。。。。让我哭一会而先。。。。。。。。。。。。。。。。。。。。。。。。。。。。。。。。。。。。。。。。。。。。。。。。。。。。。。。。。。。。。。。。。
# ?8 \2 ]- Z$ ?! ^& h' |% x6 }- C) y2 u# D, c. }, Z
+ \/ G6 X7 H7 s" o2 }0 n+ Z
好一点了。。。。。。。。。。。。。。。。。。。。。。。。。。。接着码字。。。。。。。。。。。。。。。
; ?# T  A$ N0 t; u5 g6 v今天早上,我们第一次课用软件。半年前注册的密码我给忘了,没办法打开电脑用软件。我告诉老师,老师说,你忘了我也没办法。我问同学,同学说,老师都没办法我又有什么办法。我换了一个同学问:有什么没办法可以找回密码吗?同学看都不看我一眼说:你在你自己的脑子里找找啊。) ^& `0 l9 z/ m3 C
这节课我还是要上,该懂得知识,我一定要听。我搬着凳子做到同学旁边:我可以看看你的电脑吗?同学撇我一眼:comme tu veux.(随你便吧)。我一边看电脑,一边noter,一边听老师讲课。哎~怎么水滴下来了,哎~你怎么流眼泪了,哎~你别哭啊。就这样,老师在讲课,同学在欢笑着交换意见,所有人都看到我在流泪,所有人又都当没看见。
8 ?& U6 S/ c# X+ K0 @9 s: k下课了我收拾好书包跑到操场,躲到墙角里哭的筋疲力尽。拿出纸,擦擦眼泪。去教务处咨询密码的问题。最近口袋里都带很多纸,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哭一场。刚刚摸摸口袋,纸没了。
- A3 F, m- C2 W& h) e! t2 L第二节课,同学找我借笔。我把笔袋给她随便用。前几天就是她跑去老师那告我一状的人。其实大家经常和我借东西,涂改笔啊,胶带啊,卷笔刀啊。。。有一回一个同学说,chen你总是把什么都带这么齐。我笑笑没说话,心里在想,如果我不把东西带齐,你们会借给我吗?
1 _+ P9 w# i1 Q" L已经过完trimestre了,当时选学校的时候,就听说这个学校好。其实也确实挺好的,好几个同学都是刚开始没申请上,打了迂回战先去读完钟表设计或者配设再来申请的。还有几个拒了boulle的offer来读的。$ r( ~) I$ }+ F) r# V& T$ ~
可是法国有一个左派右派办学的问题。去年认识个韩国妹子在里昂三大读L’histoire d’art,每天回家都整晚整晚地哭。问她问什么,她说班里的法国人对待她comme le chien(像小狗一样),老师也如此。
$ p2 }  T% y, \, }/ t3 k其实我还好啦,有几个老师对不挺不错的。只是他们有时候不太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我做好的东西莫名其妙就丢了,为什么常常只有我材料不够用,为什么自带trouble的bug。# G9 E. \7 c  L( {
学生就是不接受为什么异族人可以和她们一起上课,就是不接受异族人某些地方比她们做得好。
* w2 n/ v( S% J, X0 I最近成绩下滑,她们觉得这个傻逼中国人,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
( D+ H/ N* C4 O' S3 s毫不避讳的在我面前跟别人说,她本来就不该被学校录取的。她们只要谈论discrimination的问题,就chinois,chinoise的挂嘴上。
% o; g- i. E2 g2 y我是一个乐观无所谓心大的漏风的射手座。需要借东西随便用,需要帮忙我搭把手。
/ m$ p' p% A. [0 I  E7 t3 h! g' V转头要在眼泪掉下来之前。: s' n) K9 w) {# b- M
昨天和七哥聊天,说自己真的有点坚持不下去了。本来想把这一年过完,再换学校啊。可是这一步一跪,一年也坚持不了了。七哥说,你真来到法国开启trouble模式啊,有一个小伙伴也是这样,刚来到法国开庭打官司,刚结束官司注册的野鸡学校被查了,现在长居拿不到就要被遣返。。。七哥知道我和她一样内心住个小婊砸,知道有人比我们过得还差,也就放心了。。。* F5 a! \* C1 R3 g
想想自己何止是来到法国才开启的trouble模式啊。大学一毕业一切就失控了。
2 [; H) N. U' y2 Z跨专业考研,考上不读去国企做翻译,好好做着翻译辞职来法国读书,本该读着自己的专业,偏偏换专业学设计,好好拒了里昂的offer来没有中国人的valence。1 b6 [4 ^- q9 A! I! Q
我一遍一遍在纸上的画着岔路口的箭头,问自己,如果重新来过,你还会这么做决定吗?会!哪怕时光倒流一万次,我还是会这么选。性格决定命运吧。& J$ ~7 [4 X3 x
好像有点歪楼了,问的是体验,好像答着答着成了我自己感情的宣泄。在回答一遍:同学想把我赶出学校,然而我就是不走, Comme le chien(像狗一样) 又怎样,) x2 q" o- J5 `, A' _
本来单身狗,也是狗嘛。 6 B8 W+ U- Q# w. j) N3 z% R* E
2015-12-17) t3 C/ W6 v7 }" E6 g5 N; Z

9 c+ h' N8 J  D( H
, A: K9 {! C# i# F# b& t---------------我是两年后的分割线------------------------------------6 {3 f) [( a* x7 `$ l
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谢谢大家陪我度过。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近况。% Y# v1 V+ F( p; \6 Z
我坚持着走了珠宝设计这条路。今年的作品,在欧洲参展。实习的时候,在卡地亚工作过的法国老板也说,很欣赏我的作品。最近一直做他的助手。* S8 d  c! U1 s8 [, m
大概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无法言喻之痛,也谢谢每个陌生人给我的生命里带来了光。
6 c# |6 g4 d( @+ l) X- p4 X
5 N+ K! g2 b' U# r* T6 C+ ?现在能够更好的面对自己,所以取匿了~
河图863 | 2022-1-19 1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今天第一学期最后一堂课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了。5 `! _" |& v' ]
我说的不是学校 而是班级。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中国人 也是我们系第一个中国人。
  H. M: K; z% _2 G我知道跟大家比 这个不算什么,但是我们这个城市是那种你随便做一个交通工具 都能遇到许多中国人的城市。所以别人说 在我们这儿 说四川话都可以。
+ m  C* c$ O4 h/ ~- _当时想着肯定会有中国同学 再怎么都有个伴了。到了学校注册的第一天 ,注册的小哥看到我学教育学 ,居然用了神秘这个词来形容。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班上一看,一共34个人。就我一个亚洲面孔,然后21个法国人  12个摩洛哥 就我一个中国人。" u( L* s; T/ W! |
第一个星期 ,应该全班人都知道我名字怎么读了吧。因为每个老师都要大家做自我介绍。到我的名字的时候 ,全班人都要默默跟着读。
. @+ v6 B; X' w4 Y& y5 m第一周鼓起勇气回答了几个问题,每次都能看到同学们欣慰的微笑。
8 I% E# f" R( B1 C. p6 w每节课都要去。因为老师只记得住你。有一次没去 ,第二次上课就被老师说,你上次没来吧 ,我可是记性很好的。你记得我没去,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啊。- k* w2 M# u' i( s% ]3 Y' Y
其实玩的好的 先开始就一个。后来才慢慢记住他们的名字 特别那几个摩洛哥同学 真是把我难为惨了。  O' {+ }* D4 e; O& b+ a* ?
我们要做research,当时没跟玩的好的一组 因为想研究的课题不一样。好害怕没人要我,结果班上的两个学霸分别抛来橄榄枝,瞬间得救。结果我成功地让他们把研究目标定在中国学生里面 ,这样我的地位就变地好高。  o2 F9 P" F5 f1 _% ?3 T) B6 C
我们的考试都是两个小时写东西,同学让我去 问老师可以带字典吗。老师说,当然啦 你有这个权利的。我们还有两门考试是交作业 。可是那个书目真的好难 ,其中一个同学说 要不然我们交一份吧。当时真的感激涕零。还有一个交dossier,我问他们能不能帮我改一下,结果他们都把自己的作业发给我 然后帮着我改。
( A3 _2 {9 T" b  f. {" X" z) T昨天在教学楼排队交作业 大家看着我的cv说照片好好看。后来交完作业,赶着要回家上课,就匆匆离开。突然想到应该说个au revoir(再见),回头招手再见。9 L" {0 g# W2 @* ~+ O
结果kadja说了一句 au revoir sophie (Sophie再见) ,bon courage sophie (Sophie 加油),然后他们十个人居然都说了一句 Bon courage Sophie。(Sophie加油)当时差点感动到cry好吗?+ Z2 e' i# O9 ^" ?0 w8 u# O4 A
今天上课的时候 到我们小组了。我不知道每个人都要发言。我想着随便说点什么吧我说了以后 老师说 sophie 三个月时间 你真的进步很大 然后我又看到同学们欣慰的笑脸 然后说着 好 好 好。
' v. F; u3 n4 \$ a什么感觉呢 就是全班都是你老师。2 o3 Z9 @* g6 K2 B6 s" k
只要你好好回答个问题 随时都有欣慰的微笑给你。

9 R, E$ u% d0 S# S
' W) n/ k- y8 M( c刚刚在facebook群里面给大家写了几句话,然后好多人都来留言6 ~2 `, \' b  ~, k
说:sophie 因为你很好,所以你看所有人好。
0 V- s0 j  }* n所以 最后一天不把我弄哭 是不会罢休了是吧。
丁菇娘 | 2022-1-19 15: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坑。。。〖好久不答题了,我今晚就写!〗
/ y& o: T9 |7 w, K) n---------------------------------我是分割线------------------------------------------0 z0 r* ?. W9 I. B
蹲了10天的坑,我终于决定写【la】了【shi】了。评论区的朋友真是对不住啊。
& J9 F) C" k9 ~5 e& y现在坐标费城,之前是传说中的RED NECK,北卡暂住居民一枚。. q  g. [+ g* U, ^& K1 `, O0 b" S5 k
我的高中是一所公立高中。中文翻译,野鸭溪高中。(发现这个翻译是因为有一天我爹收到了学校的邮件,看不懂就有道了一下。。。然后就野鸭溪了。)我们学校只有德国来的交换生,没有国际生,也没有其他国家的交换生。北卡那个地方吧,中国人少。ABC都少。而且没有中文课。就算是顶顶大名的公立大学北卡教堂山中国人也是少得可怜。Duke和维克就不用解释了。(果然是一个适合我生存的地方,所以我为什么要来费城念书!)因此,我基本上可以被算作是全校唯一会说中文的学生。(自豪脸)
, ?$ O- `7 {6 M) E# M6 P你们问的体验,我分三点来说。1 C5 S& [7 ?; U9 e# y
你们说的我听不懂,我说的你们也听不懂+ b" q9 R) z) ?7 \0 U' X+ t
高中后两年我是一个人住的,啥都靠自己。练就了女汉子属性。刚到学校光选课就花了我1天,counselor连指带比划终于把我要上的课解释清楚。(对,那个时候我傻,没手机没电子词典)! I2 a% r% P8 O7 C
然后我就屁颠屁颠的去上课了。我们校区的地理位置挺好的,黑孩子不多,进班第一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我在国内高中开学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啊。(可能因为我是个中国人,他们觉得我稀奇。额。。。。哪里稀奇了)老师花了一节课,让我和大家social,上课到一半,差点有一个越南朋友(她最后变成我最喜欢一个CLUB的主席)开车去买pizza,美其名曰是为了欢庆我到了一个新的国家学习。* L8 w7 k: F2 [
至于我刚开始是如何和他们沟通的,你们绝对不想知道。但是我还是想告诉你们。
+ F# {5 B' Y) z3 H8 u0 r4 {3 X8 k一个到处穷游的朋友说他已经非常习惯周围的人讲话他完全听不懂的环境了,全世界最好用的语言是肢体语言。此处给他32个赞。@刘骆驼先生 举双手双脚赞同。当时年少,没念英语就跑出去了。爹妈这送我出国送的真是省心。
4 W$ e# r, P! a2 `$ V$ T% _) k学校食堂没有菜单,初期点菜只能靠指。指错了就等死,因为一般鸡块旁边放的是blue cheese什么鬼的。
* ^' Q& w9 W0 f; i6 o同学之间的交流主要靠微笑。假装听懂了。碰到几个比较熟悉的同学就会一直问这个(指)怎么说,那个(指)怎么说。5 l) |( f* z% `% t. H% T
举个栗子,我曾经在食堂掏出本子,画了一坨mac&cheese,然后问坐在我旁边的妹子,这是啥。妹子以为我画的是水管。。。。(画功捉急,怪我咯~)
) w9 C9 |" a. ]$ O" i* k7 v$ x上课问题比较大,因为全学校都是老美,好多美式笑话我都听不懂,听不懂,听不懂。
+ J- f) {1 h8 u/ Q1 b) i: F% _【我先去上课,下午继续更】
8 t4 ?: j/ a; j
# [$ p: v* J4 r$ m: |- Y5 b等更的旁友们辛苦了。然而,我家昨天停电前天停网,而我本人正在无数的paper和编辑工作中徜徉,更新将推迟几天。周末要出门玩耍。爆照以示对你们的补偿。# G+ X( z5 A. K2 [6 T# {

% \  Q) K# y% z# D, B, }% _- }
8 ~1 I4 \+ y" z* v2 T图为我大学室友。高中的图等我回去找找。4 o, {7 e0 E* i
ps 点赞是一种美德。 , K0 ?8 |( K8 D2 E: s' J# [
---------------------------------------------我是终于出现的更新分割线-------------------------------------------------
! h/ s+ ?- X3 Q) Z各位等更的小伙伴真是抱歉,最近学业工作太忙,大家可以考虑帮转告老板不要再给我施加压力了。【谁知道,老板也关注了我的知乎,嘤嘤嘤嘤】
! [8 D( V3 s$ A, n话说上一回说到,吃饭和食堂问题。那来说一下一个听不懂英文的小白是如何在美国历史课上拿到了98的期末成绩。首先,对于一个受社会主义大法好的历史教育的人来说,美国历史懂得比西方历史少百分之99.基本不懂。。。刚到美国的时候觉得全世界的人名都很难记,不过我到现在也只能记全我舍友的名字。拿到历史课本的那一瞬间我特么简直吓尿了啊,单手都举不起来,500多页铜版纸还没算上前后的索引目录。你这是要疯啊。环顾四周,都是能背清楚美国总统全名顺序的同学,还有各种。。。。奇怪地名的重要战役和非英文命名的法案等【历史重大事件】。整个人都不好了。# G8 p  ~( Y- u. `$ n
老师上课还讲的飞快,因为同学们似乎啥都明白,啥都知道,根本不需要dig detail。然后我就惨淡了,你们跑的飞快我这腿还瘸着呢。' H4 b9 \2 J7 q
于是一勺同学只能苦闷的天天呆在图书馆啃历史字典,使然,并没有什么卵用。考试永远都是考你没读的东西,而且经常是一片细到日期的细节还有一大段关于影响的essay.这不是开玩笑么。- N) s! Y3 D' f( U- H% U: Y7 ~7 I
此处省略一百个心塞。2 ]% V& k" D2 o
周围没有会中文的朋友啊,学习只能靠自己和老师,但是老师讲的我又不能全听懂。于是就有了我历史课本上摞起来比笔记本还厚的stick note,还有因为贴了太多stick note变形了得课本。(课程结束的时候老师没有怪罪我弄坏课本真是万幸)然后我就天天和维基百科一起睡,那段时间和维基百科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简直如胶似漆。【注:写论文一定不要引用维基百科,因为词条所有人都可以编辑,你会被教授杀了的】具体stick note上写的什么,除了名词解释就是各种评论。。。四处看来的评论,不管是不是上课讲的,觉得好玩的就写下来。虽然有点像吐槽,但是对于记这些七七八八奇奇怪怪的事件还是有作用的,因为一直在重复。  Z2 ^) Q5 k6 ^- u2 G
你要是问这个和整个学校只有你一个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一没有人会给你学习提纲,历史老师觉得给你们提纲就等于是帮你作弊【到底是谁这么告诉你的】二来,只能自己强迫自己跟上老师的步伐,课下好好用功。反正没人帮的了你。: ^# C5 H& f1 ]! K1 t+ X
那段时间觉得自己阅读能力好到爆炸啊,但是等到考SAT的时候才发现也就那样,没有惊艳。到了大学就更可怕了,为了拒绝再考5个小时的SAT,我基本已经放弃了转学的年头。还是怂。
9 B# H$ J, Z4 h1 v1 ^$ D5 s! x我觉得我没有笔记的图给你们看。。。9 \, C- _9 x/ A  v$ w
所以今天没有图了。。。
* ?' x. B; w1 L* E' ~哼唧,你们都看到我长啥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