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

[复制链接]
查看8342 | 回复0 | 2022-1-17 11: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是我常说的那句话,因为你只盯着那些有钱的人看嘛。! F  \+ ^' x; R
每每在这类问题下,总少不了那种“我们XX局单位的停车场宝马奔驰随处可见”、“我认识个XX,父母都是普通公务员,但吃穿都是最好的”之类。然而,不考虑那些把公考当生意的机构号,在一个以理工科毕业生为主的平台上,有些人就算不懂幸存者偏差,也该知道什么叫概率吧?
- H# h! M6 @3 K$ `+ f; _( V  I有些人给公务员消费档次高找的理由是,上一代公务员享受到了各种隐形福利。这还真巧了,我和我女朋友家都是公务员家庭。你要说我们父母享受到的福利是不是比普通人高一些,这肯定是有的。但要说能好到跟收入高几个层级的人比肩,那也只能说搞笑。
: ?" @4 u- n( q( X$ T$ M6 r/ G对于公务员的收入与消费,我也不说别的,就说说我爸单位的几个公务员吧。他们几个与我爸差不多同龄,彼此之间的工资收入相差不过几百块钱,大体上可以看做是同一收入水平的人。这几个同事的家庭情况如下:
- O3 A: a! ]  T( q5 sA:妻子为中学老师,父母、岳父母均为农民,且身患重病。
" L' _5 ~1 }# U+ TB:妻子为企业职工,有退休金,父母做点小生意,岳父母均已病逝。8 P. T+ A9 a) _* Y
C:妻子为事业单位职工,父母为企业退休职工,岳父母为农民,退休金约为两千元左右。
3 e! |4 X; u9 vD:妻子为公务员,父母、岳父母均为已退休公务员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 K6 P  O" r+ {7 m' x  ME:丈夫为当地国企中层,月收入两万左右,公婆、父母均为事业单位职工。
6 X$ g+ u3 o& @- s' Q( U: fF:妻子为中学老师,父亲为公务员,岳父为企业高级工程师,退休金1万多元。6 c- @; _0 r$ M* ~- B
在同样收入的情况下,尽管大家都是公务员,收入相差无几,但A、B两位同事到现在也没存下多少钱,而E、F两位同事虽然月工资也只有几千元,但车可以买二三十万的,手机可以用iPhone、华为,还可以年年带孩子出去旅游1 d/ u& D) i& W( z4 ]
你要是非得盯着E、F来看,那他们的确可以过得比他们收入还高的人要好很多。但与此同时,ABC在你眼里可能就是个假公务员了。
3 h6 i, `( L& e( ?' U如果有人要为上一代公务员有分房等福利,来论证他们可以积累更多的财富。我只能说,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有资格分房,比如我爸所在的单位就没有分过房,我们家的房都是自己攒钱买的;第二,即便是分了房,大多数公务员也只是省了一笔购房的支出,除非是北上广深以及部分房价较高的二三线城市,否则在大多数地方这些房产对家庭生活的提升有限——比如我女朋友的父母家,住的就是90年代单位分的福利房,但现在她的父母依然是靠每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过日子。而我爸单位的这些同事,以及他身边认识的很多公务员,很多人的日子都说不上富裕。
5 G: z+ r9 C) S比如上个月,我爸单位的一个要好的同事,跟我关系也一直不错。今年他的孩子刚刚考上大学,他知道我比较熟悉电子数码产品,于是让我帮忙推荐几款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我想着既然是上大学,就推荐个旗舰机,但他随即就说,这个价太高了,你推荐个两三千的就行。前两天他又说他的孩子专业需要建模学习,需要买个笔记本,我说建模相关的话需要独立显卡,现在笔记本涨价很厉害,独显机型会偏贵。他问偏贵是多贵。我说大牌稍好一点的机型都得8000~10000了。然后他又说太贵了,家里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最后还是勉强选了个价格低一些的机型。而在去年我回家的时候,他还问我过说他老婆想换个华为或者OPPO的手机,但价格要三四千,有没有价格更低的替换机型。
% _0 D! i' U: O. W1 N! r9 ]( N: a3 t在不考虑所谓灰色收入的前提下,关于公务员的消费,总的来说,我想说的是两点:
& r$ c- D  d/ E& E* v0 [! \! e第一,个人消费不只是个人的事情,其背后还有家庭。同样一个月5000的收入,家里有人需要花钱和没人需要花钱,所展现出来的消费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像是我爸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我们退休了之后有人管,养老看病都不需要你们操心,你们挣多少都自己花就行了。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父母、岳父母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家里是一胎二胎还是三胎,对家庭支出的影响,远比收入多还是少那一两千块钱要大得多。- Q1 r+ w# H% M( V6 }$ g( |
第二,如果是在同等的到手收入前提下,公务员因为有相对较高的住房、医疗等保障,倒的确可以花的稍微安心一点。比如说我们家之前买房时的房贷是1300/月,现在我爸的公积金早已经可以完全覆盖这个贷款,但跟我爸同龄的企业职工,很多人每个月的公积金加起来也只有几百。再比如之前我爸生了一场大病,虽然住了快两个月的院,但个人支出只有几千块钱。如果换成是普通的企业职工,恐怕几年的积蓄都得花完了。这样来说的话,即便是一个公务员跟一个企业职工的到手收入都是同样的钱,公务员也确实可以花的更多一点。只是,这个支出的上限,仍然是你的总收入,不可能说一个月工资5000的公务员,能跟月薪5万的人有一样的消费能力。如果真的有,那你就得看看他们是不是在工资之外有什么别的收入了。
3 T/ u- {# `/ p6 P; @" i8 A: h& I总而言之,公务员只是一份工作,也只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一类人的总称。具体到个体来看,每个人的收入、消费观念、家庭背景等等差别都很大。中国有七八百万公务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基层,我敢说的是这其中绝大多数人过得肯定比基层的普通人要好,但绝对达不到某些人眼里富裕的标准。而如果非要拿自己身边公务员出身的张三李四王五过得如何如何好,那我也只能说这样的人我也认识。我妈单位的某个领导,一路升迁到开发区党委书记,全款给孩子在北京买了房,只是前年东窗事发,人被抓进去了,房子也被罚没;我爸单位的另一个同事,当年靠着吃拿卡要攒下了不少钱,孩子早早就开上了奔驰,不过因为打点得好,最终他也倒安全退休了。
1 X0 M7 t5 C6 h. |9 _至于如今的新入职的公务员,情况与之前还有所区别。如果说上一代的公务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和小乡镇,其中不少人因为家庭原因,收入还略显拮据的话。那么现在很多公务员以及体制内人员,父母也都是在体制内的。由于父母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即便收入不高,他们也敢进行高等级的消费。这还是如前面所说,一个父母都是公务员、月工资1万的新入职公务员,跟一个父母还在农村、月工资2万的国企职工,前者能展现出来的消费能力,可能是后者的几倍。
; ^" P" K9 V. X# w& m1 M最后引申说一句,我觉得很多学生和刚毕业的新职场人,在谈所谓的“阶层上升”的时候,往往会开出科幻级别的脑洞。在正常的情况下,阶层上升有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阶层的上升是以个人当前的家庭地位为基础,而不是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的;第二,阶层越向上,升级难度越高,同时升级速度越快,根基也就越不稳。这本来不难理解,但很多人却会觉得,我考上了北大,我的同学考上了清华,所以我的未来肯定会跟我同学一样。而实际上的情况是,尽管你们考的学校是没差的,但你父母是小饭店老板,人家的父母是国企高管,你毕业工作五年未见得能攒出北京房子首付,人家可以直接给全款在上海买房,这时候你再说“我考上了北大,却还是实现不了阶层上升”真的没多大意义。在现实中来说,真正的“阶层上升”如果求稳的话,应当是一步步来。比如说你是个农村家庭出身,只要能在三四线城市稳稳扎下根,这就是“阶层上升”。如果你是“小镇做题家”,能在二线城市扎根就算是成功。而如果是二三线城市的人,就可以以在一线城市扎根为目标。如果一个农村家庭出身的人可以随便在一线城市扎根,并且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那那些原本就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土著,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依然是社会底层?
2 O4 M4 O% N  |7 z8 l' B, a! Q关于这一点,《万历十五年》里其实已经说得清楚:4 x# V( b; w* x' o+ l7 U( N0 @
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
2 w$ [  C6 A3 E5 `3 W: `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 G! P* p" Q! g, i2 j7 C* i
然而这条路漫漫修远,7 u1 E- K" |/ `+ z7 v1 A' O- i
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3 j1 c3 j. h6 G1 I4 l7 V, z3 p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内创业的祖先不断地劳作,
& [4 [6 ?2 [/ d  _5 V; g) e自奉俭约,积铢累寸,逐步上升到地主。
% C  ~/ d" E% b  y. e( ]- t2 T这一过程常常需要几代人的时间。
+ G9 {& R6 E' u经济条件初步具备,子孙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6 o" c; m$ l; Y' z所以表面看来,考场内的笔墨,9 W* h9 G3 v: c
可以使一代清贫立即成为显达,
8 i+ u( p2 n( @7 o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已久。
而从历史上来看,“阶层上升”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很多时候所谓的上升也是空中楼阁。比如说,在明清时期,很多江南地区的地主富商和官宦之家往往是一门几进士,但他们的子女就算是考不上进士,也依然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然后等下一代考上进士,立刻就可以光耀门楣。但是,如果是一个平民子弟,即便是考上了进士,日子也不稳固。有的人会因为生活拮据而无法让子女也受到很好的教育,还有的人虽然官居高位,而一旦失宠回家后也没多少产业,几代之后子孙也就泯然众人。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清朝的状元汪鸣相。出身于贫寒之家的他,考上状元后为了做官,全家移居京城,然京城的生活成本太高,他的家庭难以承受。之后,又因为为父母守孝,六年时间无法出仕,最终在窘迫的经济压力以及其他外界刺激下,汪鸣相留书“手无寸铁之资,家有千金之类”而自杀。如果汪鸣相出身于江南大族,则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9 K1 b% M/ i3 q% P# h- G所以,归根结底,既不要因为看到了几个公务员家庭的同学或者朋友生活的很好,就觉得所有公务员家庭都是如此,更不要认为这是“公务员”这份工作所带来的而忽视了人家家本来的其他因素。否则,你考不上公务员,你会觉得社会黑暗,你考上了公务员,又会觉得别人骗你,看着那些家庭本来就好的人干生气。
龙轩雨少少c | 2022-1-17 19: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我常说的那句话,因为你只盯着那些有钱的人看嘛。$ \' f; ?0 i( ?" A/ o
每每在这类问题下,总少不了那种“我们XX局单位的停车场宝马奔驰随处可见”、“我认识个XX,父母都是普通公务员,但吃穿都是最好的”之类。然而,不考虑那些把公考当生意的机构号,在一个以理工科毕业生为主的平台上,有些人就算不懂幸存者偏差,也该知道什么叫概率吧?
* q" H9 K) Q0 M( q: M3 {有些人给公务员消费档次高找的理由是,上一代公务员享受到了各种隐形福利。这还真巧了,我和我女朋友家都是公务员家庭。你要说我们父母享受到的福利是不是比普通人高一些,这肯定是有的。但要说能好到跟收入高几个层级的人比肩,那也只能说搞笑。0 ^5 a" H" T, I
对于公务员的收入与消费,我也不说别的,就说说我爸单位的几个公务员吧。他们几个与我爸差不多同龄,彼此之间的工资收入相差不过几百块钱,大体上可以看做是同一收入水平的人。这几个同事的家庭情况如下:
7 M, j8 z6 ~; ?% Y1 _7 a, rA:妻子为中学老师,父母、岳父母均为农民,且身患重病。$ B* w  d9 A5 A# y8 ]: J1 m
B:妻子为企业职工,有退休金,父母做点小生意,岳父母均已病逝。7 g% w: S' [" E$ q
C:妻子为事业单位职工,父母为企业退休职工,岳父母为农民,退休金约为两千元左右。
( S" c. l0 ^5 LD:妻子为公务员,父母、岳父母均为已退休公务员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8 Q% Z8 J. r( J/ H/ _! L% t
E:丈夫为当地国企中层,月收入两万左右,公婆、父母均为事业单位职工。
% J; P+ T  o, R, H- N* X/ XF:妻子为中学老师,父亲为公务员,岳父为企业高级工程师,退休金1万多元。6 y% r: w* S, [9 f  k# M" u2 t
在同样收入的情况下,尽管大家都是公务员,收入相差无几,但A、B两位同事到现在也没存下多少钱,而E、F两位同事虽然月工资也只有几千元,但车可以买二三十万的,手机可以用iPhone、华为,还可以年年带孩子出去旅游。: I) U& _, e+ R8 R7 }$ J
你要是非得盯着E、F来看,那他们的确可以过得比他们收入还高的人要好很多。但与此同时,ABC在你眼里可能就是个假公务员了。1 O3 O2 W1 ^* J4 T
如果有人要为上一代公务员有分房等福利,来论证他们可以积累更多的财富。我只能说,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有资格分房,比如我爸所在的单位就没有分过房,我们家的房都是自己攒钱买的;第二,即便是分了房,大多数公务员也只是省了一笔购房的支出,除非是北上广深以及部分房价较高的二三线城市,否则在大多数地方这些房产对家庭生活的提升有限——比如我女朋友的父母家,住的就是90年代单位分的福利房,但现在她的父母依然是靠每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过日子。而我爸单位的这些同事,以及他身边认识的很多公务员,很多人的日子都说不上富裕。  H: L) L& _! k" j# v) Y( q
比如上个月,我爸单位的一个要好的同事,跟我关系也一直不错。今年他的孩子刚刚考上大学,他知道我比较熟悉电子数码产品,于是让我帮忙推荐几款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我想着既然是上大学,就推荐个旗舰机,但他随即就说,这个价太高了,你推荐个两三千的就行。前两天他又说他的孩子专业需要建模学习,需要买个笔记本,我说建模相关的话需要独立显卡,现在笔记本涨价很厉害,独显机型会偏贵。他问偏贵是多贵。我说大牌稍好一点的机型都得8000~10000了。然后他又说太贵了,家里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最后还是勉强选了个价格低一些的机型。而在去年我回家的时候,他还问我过说他老婆想换个华为或者OPPO的手机,但价格要三四千,有没有价格更低的替换机型。3 n; z2 K. }5 d9 z; z3 l# y
在不考虑所谓灰色收入的前提下,关于公务员的消费,总的来说,我想说的是两点:
; E* K7 M2 O1 w0 f% p; L( }$ v第一,个人消费不只是个人的事情,其背后还有家庭。同样一个月5000的收入,家里有人需要花钱和没人需要花钱,所展现出来的消费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像是我爸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我们退休了之后有人管,养老看病都不需要你们操心,你们挣多少都自己花就行了。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父母、岳父母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家里是一胎二胎还是三胎,对家庭支出的影响,远比收入多还是少那一两千块钱要大得多。; ^# A6 |: ~8 G2 ^. w* m. F
第二,如果是在同等的到手收入前提下,公务员因为有相对较高的住房、医疗等保障,倒的确可以花的稍微安心一点。比如说我们家之前买房时的房贷是1300/月,现在我爸的公积金早已经可以完全覆盖这个贷款,但跟我爸同龄的企业职工,很多人每个月的公积金加起来也只有几百。再比如之前我爸生了一场大病,虽然住了快两个月的院,但个人支出只有几千块钱。如果换成是普通的企业职工,恐怕几年的积蓄都得花完了。这样来说的话,即便是一个公务员跟一个企业职工的到手收入都是同样的钱,公务员也确实可以花的更多一点。只是,这个支出的上限,仍然是你的总收入,不可能说一个月工资5000的公务员,能跟月薪5万的人有一样的消费能力。如果真的有,那你就得看看他们是不是在工资之外有什么别的收入了。/ c4 z* W/ j# f& d  ]" b
总而言之,公务员只是一份工作,也只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一类人的总称。具体到个体来看,每个人的收入、消费观念、家庭背景等等差别都很大。中国有七八百万公务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基层,我敢说的是这其中绝大多数人过得肯定比基层的普通人要好,但绝对达不到某些人眼里富裕的标准。而如果非要拿自己身边公务员出身的张三李四王五过得如何如何好,那我也只能说这样的人我也认识。我妈单位的某个领导,一路升迁到开发区党委书记,全款给孩子在北京买了房,只是前年东窗事发,人被抓进去了,房子也被罚没;我爸单位的另一个同事,当年靠着吃拿卡要攒下了不少钱,孩子早早就开上了奔驰,不过因为打点得好,最终他也倒安全退休了。
2 K+ P1 s3 g* K( t1 t: T至于如今的新入职的公务员,情况与之前还有所区别。如果说上一代的公务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和小乡镇,其中不少人因为家庭原因,收入还略显拮据的话。那么现在很多公务员以及体制内人员,父母也都是在体制内的。由于父母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即便收入不高,他们也敢进行高等级的消费。这还是如前面所说,一个父母都是公务员、月工资1万的新入职公务员,跟一个父母还在农村、月工资2万的国企职工,前者能展现出来的消费能力,可能是后者的几倍。2 i' U1 f0 O5 v
最后引申说一句,我觉得很多学生和刚毕业的新职场人,在谈所谓的“阶层上升”的时候,往往会开出科幻级别的脑洞。在正常的情况下,阶层上升有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阶层的上升是以个人当前的家庭地位为基础,而不是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的;第二,阶层越向上,升级难度越高,同时升级速度越快,根基也就越不稳。这本来不难理解,但很多人却会觉得,我考上了北大,我的同学考上了清华,所以我的未来肯定会跟我同学一样。而实际上的情况是,尽管你们考的学校是没差的,但你父母是小饭店老板,人家的父母是国企高管,你毕业工作五年未见得能攒出北京房子首付,人家可以直接给全款在上海买房,这时候你再说“我考上了北大,却还是实现不了阶层上升”真的没多大意义。在现实中来说,真正的“阶层上升”如果求稳的话,应当是一步步来。比如说你是个农村家庭出身,只要能在三四线城市稳稳扎下根,这就是“阶层上升”。如果你是“小镇做题家”,能在二线城市扎根就算是成功。而如果是二三线城市的人,就可以以在一线城市扎根为目标。如果一个农村家庭出身的人可以随便在一线城市扎根,并且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那那些原本就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土著,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依然是社会底层?
3 b6 ]% x7 D4 x" z$ b$ f  `关于这一点,《万历十五年》里其实已经说得清楚:- I. U* B$ e( z/ w3 t
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 R: _" g' G$ Y  K" {, M7 ?9 _
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
" Y1 ~+ I" A- P% f然而这条路漫漫修远,* e7 D4 R% k, {2 V
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3 y) b( a& Z5 `( ^0 ~$ N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内创业的祖先不断地劳作,
/ ]3 Y2 p: e% n9 A0 Q- S自奉俭约,积铢累寸,逐步上升到地主。
5 S5 T2 s) I, k3 }- E这一过程常常需要几代人的时间。8 @- F8 k) K  X' V5 b
经济条件初步具备,子孙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3 h5 z) U6 v2 u  w* y6 J3 ~3 C! `所以表面看来,考场内的笔墨,
, M/ e- \8 J- d0 F, D可以使一代清贫立即成为显达,5 n: R7 x& X  A5 x4 p% X6 }
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已久。
而从历史上来看,“阶层上升”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很多时候所谓的上升也是空中楼阁。比如说,在明清时期,很多江南地区的地主富商和官宦之家往往是一门几进士,但他们的子女就算是考不上进士,也依然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然后等下一代考上进士,立刻就可以光耀门楣。但是,如果是一个平民子弟,即便是考上了进士,日子也不稳固。有的人会因为生活拮据而无法让子女也受到很好的教育,还有的人虽然官居高位,而一旦失宠回家后也没多少产业,几代之后子孙也就泯然众人。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清朝的状元汪鸣相。出身于贫寒之家的他,考上状元后为了做官,全家移居京城,然京城的生活成本太高,他的家庭难以承受。之后,又因为为父母守孝,六年时间无法出仕,最终在窘迫的经济压力以及其他外界刺激下,汪鸣相留书“手无寸铁之资,家有千金之类”而自杀。如果汪鸣相出身于江南大族,则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  _6 j4 b: q- @/ Q所以,归根结底,既不要因为看到了几个公务员家庭的同学或者朋友生活的很好,就觉得所有公务员家庭都是如此,更不要认为这是“公务员”这份工作所带来的而忽视了人家家本来的其他因素。否则,你考不上公务员,你会觉得社会黑暗,你考上了公务员,又会觉得别人骗你,看着那些家庭本来就好的人干生气。
喵喵2017 | 2022-1-18 03: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是看起来,是真的很富裕。
* }! Q0 v2 _3 F) i8 B% Z不过有个前提,是老一辈公务员和现在一部门年轻公务员是这种情况。
; Q  o" d; h7 Y  o& x' W  F给你们讲点当时的情形(注:相关内容来源于身边同年代人的回忆,不排除有添枝加叶的可能,大家可以质疑补充,但不建议较真)
; x# u- N! E9 `- [/ U5 t4 R一、当时的公考招聘情况。当时的公考招聘觉得没有现在这么正规,网络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对于农民老百姓或者家庭不富裕的人来说,公务员就是天,不是随意就能接触到的。很多老百姓一辈子可能连政府大门都没摸过。
2 b: b- A& p0 g! w$ b9 [虽然公考制度很早之前就建立了的,但那个年代萝卜招聘十分盛行。; [1 v  ?; t/ s
当时某个单位准备招考公务员,按照招考要求写一张招聘公告贴在单位走廊上,外面人压根就看不到。等公告期一过,知道报考的都是体制内的人,不是哪个科长的儿子,就是哪个局长的小舅子,普通老百姓就算有能力考也压根不知道有招录这件事。+ q& O% F9 Q3 a8 f6 N' K
后期渐渐的有了网络,招考公告不能在藏着掖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可以通过考试考取公务员这件事。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非常著名的萝卜招聘就盛行起来。虽然普通老百姓知道可以通过考试考公务员,但是你的条件不符合。人家都是根据内定的人量身定做的,别人根本就报不了名。
" W) X, M8 Y) I! b, `: \" L再后来,知晓的人越来越多,加入公考队伍的人也越来越多,就算萝卜招聘,但还是有很多人符合报告要求,那怎么办?面试卡人,说白点,就算你符合要求能参加笔试,并且笔试考了第一名,但不好意思,面试阶段你必定会被刷下去,上来的依然是内定的人。8 x3 a0 Z# p- M1 T
我2010年上大学那会,很多同学都准备毕业之后考公务员,当时我的老师就跟这些同学说,你们想好了么?老师说他自己刚毕业那会连考了3年公务员,第一年他考第三,结果录取了前两名,第二年他考第二,结果录入了第一名,第三年发奋图强考了第一名,结果谁也没录取。后来托人打听才知道,他考的岗位都是单位解决内部人员设置的,其他人都是陪跑。比如某个领导家的孩子早早的就在单位上班,但是一直没有编制,于是就给这个人量身设置一个编制,外人根本挤不进去。8 K. V# ]0 {& g) k7 ^
还有一位,这么多年来过去了,对当年的事还是耿耿于怀。他年轻的时候考公务员,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结果地方保护,政审的时候说优先要本地户口的人员,因此被第二名反超。
  l% d( O; I' I4 o4 w) R6 `2 z2 x6 r2000年开始,公考加入申论,加上国家改革,加上网络不断发达,公考渐渐走上正轨,变得越来月越公平。即使是现在,很多人依然不忘当年的情形,觉得考公务员必须有人,单靠实力是考不上的,可以看出当年的萝卜招聘影响有多深远。
6 C% e' m6 i& D: Z9 q大家看明白了吧!那个时代的公务员人家本身都是有根基有地位的,都是有钱有资本的,普通老百姓你当不了公务员。5 R  {" g. i+ ?6 Z+ m
二、当时公务员的工作情形。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体制内的环境非常复杂。很多事情都是明码标价。' E8 S9 T  Y% K  O6 c( P* f5 e
一开始当公务员可以解决住房,很多福利待遇也很好。后期每个单位都自己选地段盖家属楼,现在很多单位家属楼依然存在,基础设施非常好。
9 ~% H. N! h+ \那个年代各单位有公车,而且公车数量很多,每个领导都会配备一辆公车和一个司机。说是公车,但你用这个司机和这个公车拉着家属兜兜风啥的也没问题,跟自己家的车差不了多少。
1 d) W2 T2 ?7 C- G2 [6 ~而且那个年代公考旅游公款吃喝很正常,每到年节单位都会发很多福利,什么米面油,鸡鸭鱼等等。特别是领导,家里屯的货物都得定期清理,不然就烂掉了。特别市领导,全家开销都可以从单位想办法报销。
5 V+ Q" i6 a1 i6 u例如在机关局上班的领导,自己家的车连带上亲属家的车加油从来都不花个人钱,吃喝什么的好东西家里不断。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7 {; V6 A# M4 M% G5 U
有些年长的人应该还记得,以前每当过年的时候,有些执法部分就开着车到处走。到小摊小贩面前,懂事的就主动搬几箱水果给拉走,不懂事的也会被强制拉走告诉回去检查检查。
2 j% {6 M0 \- m; o0 H4 Z很多事情都是明码标价,都是一手交钱一手办事的买卖。这个不好明说,大家都能懂。只能说除了工资外,收入不菲(注:并不是所有人,哪朝哪代都有清廉的人)& h0 \! L7 B0 Z9 c) T; W5 `; l( Z
我记得小时候有个同学,他父亲就是公务员,而且只是一个很小的官,但他吃的用的都比我们好。有很多他用的东西,在市面上的看不到。
! B' h8 [. D2 l2 j( e* }
$ Z& ?& U4 J5 l& N就写这么多,本来想再写写,但一会有事。直接总结。7 W; U9 P5 z& A0 v! _5 ?: O0 p
为啥公务员家庭看起来比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生活还富裕?那是他们本身就很富裕,老一辈公务员人家根基就好,加上所处的时代可以获得很多福利,这个福利是建立在工资之外的,你看不到但他真实存在。很多时候不能用有多少明面上的收入来评价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还记得以前有官员被查,屋顶刨开全是现金的事吧。
8 @& o% w9 ^" E+ {1 k3 H8 q那一代人获得公务员的红利,于是会让自己的子女继续走公务员的道路。这就导致现在年轻的公务员,也都是有根基有钱的人才容易考,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资本,已经不是每个月那点工资可以比拟的了。
5 c* C7 C7 j  W比如我身边的一位,家里积累了很多财富,刚上班就开路虎,开保时捷,一个月那点工资可能都不够车的开销。人家考公务员一是安稳,二是要名声,有其他用途。
. Z$ f) r% }; {% M- ]: ?但随着公考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多的平民加入这个行列,这种生活的差距会逐渐变小。
拔剑出潇湘付 | 2022-1-18 08: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搞错了因果关系,人家家里不差钱才去考公务员,而不是考了公务员才不差钱……
5 L4 f) |" j, f% z" ~穷人家孩子,下班去开黑摩的才能糊口,你觉得生活质量高么?
8 y' ?1 H  o5 ^3 R& f" b; [$ s" F+ w7 t7 J6 R% K7 c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1.jpg 5 P" |/ i$ q' ^0 S& V$ n
哪怕当了副镇长,也要开滴滴补贴家用。生活水平高么?
% [. m) F: w2 \$ H: X4 q% l+ B8 j& I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2.jpg
老五380 | 2022-1-18 11: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富一代,辛苦创业而有了不少财富。
( R9 U0 I7 P! [) c' G你的孩子能力本领一般,也没什么太大做事业的想法,不太能够接你的班。, y& x2 p0 y8 k' }" I6 f
你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不学坏,安安稳稳体体面面的过日子,活的轻松一点,一生不出大事,最好再给你造两个孙子孙女。1 U2 Q  W' Y5 z( N& S+ U' q. n6 O
你在社交圈里也听说,王老板家的儿子被狐朋狗友带去赌博,李老板的女儿生活糜烂得了性病。两个老哥本来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被孩子的事搞的灰头土脸。3 B3 Z7 W4 A7 f; {$ B
这时候,你孩子大学毕业了,正在无所事事中,小民企里996+粗暴管理根本不想去(甚至搞不好你自己就是这类小企业的老板,可太懂了),你家这普通小城市也没啥比较规范的大型企业。
" [. `6 V$ M/ p, B那么这样的你,希望孩子去哪工作呢?是不是觉得本土体制内、国企浮现在脑海?( W" `5 _" y8 G& h2 f% `
而这样的孩子,如果顺从你的意见进了,他会是什么消费水平呢?
回忆如困兽如x | 2022-1-18 19: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部分公务员家庭可能的确如此,并非全部。毕竟有的公务员还靠送外卖、开网约车来赚点外快呢,何谈生活富裕呢?更确切地说,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这些公务员们大多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即便是收入一般但是看起来的确生活挺富裕,毕竟:
# R. s" k- ~) t# P

    - V8 `! {5 m8 w2 F4 b2 w. y6 Y
  • 那个年代的公务员都能享受到分房的福利,没有房贷压力;8 u( ^! L0 w6 M  T
  • 那个年代的公务员机关的各项福利待遇非常的好,基本上机关都可以包揽你的衣食住行了,伙食很赞,也有通勤班车,机关单位有理发室、活动室等等,毕竟都是机关承办的,所以自己的额外开支基本很小;
    * h. r8 I7 Y/ }* \
  • 享受了不少信息与人脉资源上的优势,毕竟信息也是金钱嘛~~/ i) Q/ q8 V7 M% J8 {, D* C
之前也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在京有房的情况下,部委公务员在北京能生活的较为舒服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8063638/answer/1878340957,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去围观一下~6 H7 Q5 V( k9 {, l, I+ ~
坦白说,部委公务员,即便是在北京没有房子,大多也都过的不算差,因为能进部委的伙伴们,大多是两种家庭出身:9 q9 J4 y1 U* i( o% f2 @6 Q
    / x8 Q2 B: M% o* Q0 I$ K( C# B
  • 第一种,大多是生活富裕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比如自己的父母也都是公务员或者体制内,在上一代就创造了不少的财富;
    ( P. e. T9 o' w% r# Q
  • 第二种,很普普通通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比如自己的父母务农又或者就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但是个人非常努力,能力也比较强。: Q) S8 A. k$ L1 }7 g( h+ g
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出身,但是毕竟部委在很多福利待遇上都还不错,比如优秀的食堂能让你节省在用餐方面的大额开支,1 V, l) s8 W, y8 Y6 }9 a
    9 X1 O+ v; S; }3 X$ m3 T* v! t9 @
  • 又比如单位的宿舍让你虽然房但是至少有栖身之所,
    1 T7 \- u% ~( o1 s0 y
  • 又比如机关健身房、篮球馆、羽毛球馆等节省了你健身方面的消费,
    $ v8 d; ?8 f5 [4 N- M3 p4 ~: c9 E
  • 又比如机关理发室、洗衣房、普惠超市也能让你节省一部分开支,$ {- E. z# j; W
  • 又比如机关的医务室免费拿药以及享受公费医疗95%甚至100%的报销,  K9 L- @1 O0 j  E4 O+ @8 B
  • 又比如单位的政策保障能协助解决你子女的入学问题,省去了学区房的烦恼,
    . V- g. }% T- f( o4 A0 x
诸如此类等等~~~, t, x: N  |# ?. O2 r3 F/ n
的确,公务员的收入没有大企业职工、个体老板挣的多,但是如果去量化这些福利的话,公务员的收入可能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毕竟如果单位给你提供了公租房或者配售了商品福利房,那你节省的真的是一大笔费用,而这笔钱,你可以用在衣食住玩上,所以档次自然也不会低~
) X1 p' Z! p( w) r$ g
/ Q, v6 L2 c: P! {8 l/ T% f同理,地方上的很多公务员,在这些方面多多少少也有一些优势,尤其是父母那一辈的公务员,大多也都分到了房子,放到那个年代,其实跟现在很像,一套房子解决你的不少问题,所以你有更多的钱用来其他方面的投资,只不过这部分红利,现阶段的我们大多数公务员已经享受不到了,毕竟时代变了。
2 D: Z* X4 Z: \& P3 w2 |现阶段的大部分公务员,无论是小城市,还是大城市,大多背着房贷在负重前行,能在衣食住行吃玩方面档次都不差的,大多都是源自于上一代的积累~所以,你看着他们有钱,也只是你看着~( V" d! ]; D) u3 Z) _, l
举个身边的例子吧,有个亲戚夫妻双方就都在体制内工作,虽然县城的公务员工资也不高,但是你看着它们很小资,房车也都不差,虽然没有个体老板挣得多,但是生活是过的很滋润,某次谈到买房的事,才知道:
9 L7 q* t1 _1 U9 i# ], W
他们在房价还没涨起来之前就已经在市里买了两套房子了,如今市值已经翻翻了~
当个体老板还在很努力拼命的挣钱的时候,人家已经通过信息优势先买房了,同样大家都是在工作,的确我没你挣得多,但是我认识的人脉广,消息来源广,所以提早进行了投资,早买早受益嘛~
# g- X1 Q- i" C1 X9 g  M# Q
曾经在一起公考培训的时候认识的一个伙伴,最后考上了乡镇的公务员,虽然在乡镇,工资也不高,但是他说他们单位的有钱人还真不少,好多都是名下好几套房子,都是在房价没涨起来之前入手的~~~呵呵,你还能说啥?
所以,公务员家庭看起来似乎比很多高于他们收入的家庭要富裕,既离不开上一代的积累,也离不开身在体制内能够接触得到信息与资源的优势,但是这些,并非全部,大多数的普通公务员,其实日子过的都挺拮据的~真没那么潇洒!
白发殒发v | 2022-1-19 06: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企业有好有坏,有时候红火,还有的破产了呢?个体老板看着很有钱,自己开个店的是老板,你可以问问他们每个月租金多少,各种打点多少?被人吃了货怎么办?还有多少人欠了他们的货款?每天四点多钟早起支个摊位卖煎饼果子也能月入3万,但是每天的辛苦你有考虑过吗?
0 l" n7 t( L: C( P# K/ |很多职业都是看起来光鲜,用我老家的一句话土话叫:马屎面上光。很多东西,都是表面光鲜。你看见了个体老板开豪车住豪宅搂小妹,但是你不知道他们背后的压力有多大。万一哪天资金链断了呢?其实他们也并没有太多的存款。
4 ^/ P6 Z: H& N' T今天当老板,很可能明天就睡地板,后天就躺板板。
, k: k! U- b+ z0 U7 y& u你要说公务员家庭普遍富裕,我不认可,但是现在那些电二代的日子是真的土豪,你能想象,在某区的电网,普通职工在20年前就有8000多一个月的到手收入吗?是20年前哦!那时候普遍的房价才多少?所以很多电二代,在单位当个临时工拿着4000多块钱的月薪,却开着一百多万的豪车。那是真的富裕啊!$ a( X& W2 e: ?/ m; g
父母是公务员的家庭,算不上大富大贵,但肯定是小康Plus!
( b' M6 W" @( _/ Q说句富裕也真的不为过。别说父母是公务员了,父母只要是双职工。那小日子过的都不错!
+ n. I* g4 b' b- B: ^父母都是公务员意味着什么?
& r7 o& {0 G6 i1.父母天天吃食堂,孩子小时候也动不动吃机关食堂,吃饭钱都能省出来不少,而且吃的还放心。住机关大院,机关幼儿园。有些还有宿舍,福利房。+ f* |4 H; n3 ~, P# ?5 M
2.父母那一代人,基本上都赶上了分房子,不少家庭都能分到房子,分不到房子也有团购房、福利房等等。现在坐拥这么多房产,你说牛B不?公务员以前贷款买房更是各种爽快批贷款………我有个官二代同学,曾经直言:公务员嘛,不就是倒腾房子。他父母都是公务员,在我老家三线城市,各种倒腾房子。后来他硕士毕业从英国回来,来上海工作,拿到资格就买房。他父母鼎力支持,一口气在老家卖了6套房子……帮他把80%首付付了。你说他在上海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j0 W5 j8 V' F4 d& b
3.如果父母有幸走上了领导岗位,哪怕是一个科级领导职务,那在三线小城市可是中层的干部呢!再加上2000年前后那比较乱的时候,对吧,那当官的………
( W' a" h9 N% x5 O. W4 G4.当然,绝大部分公务员并没有走到领导岗位,但是他们日子依然过的悠闲。我爸的很多同学,年轻时候当个小公务员,一个月没几个钱,天天苦兮兮的,现在快退休了,一级主任科员,有的还混到了四调,天天又没活,钱拿的还多,岂不美哉!7 n, u  U) l3 K3 G: X
我认识的很多朋友、同学、同事,只要是公务员家庭的孩子,很多都有留学经历,不少都成绩不错,考了很好的大学!, x  Q# w. S5 |
公务员家庭的孩子,有底气!说不上多土豪,但是肯定没有因为金钱而烦恼。
2 }- [! p- i# \我的同事,如果是双职工家庭的,基本上一来大连上班,一套房首付安排上。有的甚至安排了两套以上的房子。/ |/ @  }" x: I0 ~' _/ T0 h! H. S/ M
我的初中同学,父母双职工的,都能供得起孩子出国留学,国内成绩不好的,也能学过美术,学个音乐,学个播音主持。1 ^' {4 R( Y' Y! q4 N
我的高中同学,很多同学成绩好,从下面的县里考上来。父母在家务农,或者在外务工。他们高考成绩也不错,普遍一本以上,不少考了211以上。结果怎么样呢?
- y, I7 y6 w/ {5 Q* ~还不是打工二代,在北上广飘着,也买不起房,错过了2015、16年那波买房期的,基本上都买不起房子,蜗居度日呗,工作也就那么回事,并没有太大起色。
4 E% F. N3 C8 m* v5 m- \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啊,小镇做题家,也就是会做题罢了。有些明智的,早早退回家,考了个编制,女生考了教师,事业编的,都轻松成为相亲抢手货,嫁的也都不错。
- F: Z. p1 ]* S, J/ R4 V9 ?) ^# z那些还在北上广拼着的,除非几个智力卓群的,一路读研,逆袭了,其中一个还进了红圈所。但是又怎么样?原生家庭烙印太深了,她是家里老大,她有弟弟和妹妹,弟弟、妹妹上大学的学费,毕业了还帮弟弟、妹妹找工作,弟弟、妹妹回老家市里,父母就是务农,也给不了太多支援,她张罗着给弟弟攒首付,给妹妹攒嫁妆,自己也攒了几十万,快上百万了,可是在北京,买房,够吗?/ a$ t9 P# B9 t9 s
我很幸运,我考上了公务员,不需要啃老,但是我买房,还是需要父母帮忙的。5 r" }# _) B- G6 g/ O; X2 W, E& q+ c
你以为是我不想早买房吗?还不是犹豫。。。
" K1 X0 C! w5 q9 K% E家里就这么多钱,要是砸下去都买房了,以后咋办?这样的思想一直裹足我前进。, |% d" q' M0 }, Y. y( U3 }3 ^" B
再看看家庭不如我的同事,不少都选择逃离大连,调回老家的,考取遴选去沈阳的。留在大连的,也是省吃俭用,攒点钱去体育新城、辛寨子付个首付。; Z# i0 N3 b( p5 R7 Z$ l
双职工家庭,那买房妥妥的。两百万的房子说买就买,难道不富裕吗?
字风传酪 | 2022-1-19 13: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词用的很好——“看上去”!
' u7 b! s& [6 W5 N: }看些啥?- x- b- _7 m$ A
穿的、玩的、出入场所、谈论内容、个人气质、生活计划...
7 |9 l" X" ?- S  `5 e7 u是什么?2 z3 v- z1 T2 _; j
穿——工作制服等特殊身份制服或者干净优雅的穿搭。男士白衬衣黑裤子皮鞋或者女士长裙正装利落的发型(都是体制内一成不变的“正统着装”)
' _$ A  Q% K- s+ H/ Y: b为什么名牌谁都可以穿,但公务员穿的看着就是不一样?
( x! ~3 J$ M# v, x因为工作环境干净,工作内容无须出汗甚至流太多汗或者不用到处奔波,衣服穿着就是保持的那么好6 R5 z: P! Z+ l2 s! s! q8 s
玩的——没有很高级,但是很规律。周末双休周边游,法定节假日跨省游,年假公休出国游或者边疆游,平时日常出差学习活动游。同样是出差是工作,内容和公司拼业绩搞合同的目的性能一样吗?  v- p  f* R, `" l5 Z
昨晚通宵大醉搞定合同上飞机后还没醒酒睁不开眼和落地有办事处人员接待入住差旅标准酒店外加悠悠的行程节奏,上飞机后随便po一张照片在朋友圈配点闲情逸致的小文案. _+ Z4 ^! _# b( r% L. W
看上去能一样?0 u  u" M+ ?0 u
出入场所——政府办公单位、去企业公司也是以检查者参观者身份、接待在当地政务性正统的定点酒店...
$ p( b( O3 T/ O6 V0 ~- J公司高管和大企业职工也会去以上地方,但是身份和心态不一样!要么是攒局付钱掏钱的,要么是期待去办事办证处理问题的,和gwy的接待走报销检查者身份自己的办公地点等情况...似乎还是不一样! f5 O* y2 N5 P# ^' {* H  s5 }
谈论内容——工作原因,好像总那么高大上。没办法,工作相关,整天都在接触,自然谈论内容聊天主题办事风格和世人所谓“眼光”必须不一样啦:当地政策制定、规划发展、问题建议、经济形势、社会发展,国家阶段、世界性外资外贸出口进口政策等等
$ I+ J9 ^% e6 D' e; C3 P& t和有的下班吃啥上班干啥休假睡觉...好像也不大一样
) V1 l$ A' |- C个人气质——没办法,老干部作风淋漓尽致。举手投足尽显老干部风范,或严肃或端庄或得体或沉稳,也没办法,看着从一起公考上岸的那些小伙伴出入参加的会议、论坛、学习,接触的领导、同事,面临的岗位职位工作分工等等方面,明白是合力影响。
+ r) _" B" m" r1 i& Q# }. L就那个派头!不在体制内的,一般人还真学不像;在体制内的,不用学,自然是。
2 o; H- @. W( A  a  L: q! L生活计划——稳定打算。因为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稳定,所以理财也好、置业也好、规划也好、子女教育、养老能力、家庭关系等等方面都是大稳定的氛围
5 ~4 j2 }0 i3 v, P0 U收入节奏决定计划缜密。: @& F8 H  g/ ?- J- W/ j% n
年收入10w,2w的计划消费,每年如此
- v  T7 _# `$ J& g5 v今年收入30w,15w临时消费,明天破产下岗被炒,收入为负,借钱消费
在外人看来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吧。
0 E3 d  H- a3 R7 ~. T! e8 _0 l( P3 {* Z3 x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1.jpg " z3 n- f0 Z  q' ^
你所看到的体面和优雅0 q: r% w2 `* M+ |) e' u
——无非是安稳的生活底气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 ]4 Q; ?. F! R0 l9 q这就是稳定的中上收入群体的态度与心境,也是在外人看来那么“美好”的人生状态
, N' O0 P& |# Y' M1 e如果加问为何报考公务员 ?
# h" j3 _) D# S' w- L. S* B我还是希望你是因为壮志,当然也支持选择安逸;
8 K! j+ U+ K. O5 z如果还问为何数次都考不上公务员?7 d6 l9 a9 w: }$ o
我会告诉你就在下次;
( M2 m/ S1 B, o. c( y如果你坚持问我为何工资不高仍要拼死坚持考公务员?" o- ]; X# x$ a/ V0 k. S
我希望你可以回到第一个问号。0 v7 ?' a1 h3 d$ D
因为一次上岸成功,便可打通你未来幸福的大门;
8 |3 K) E: k8 {/ ?* ~因为一次上岸,便会有一生的安逸。# B2 k' |2 j0 q) f6 o
安逸,是一份高大的底气!
4 K# w4 ]# F" K* r. l——是风雨中的庇佑所,也是战乱时的防空洞!
1 a* d1 r" e- D工资与安逸,确实都是很真实的。内在存续性,是你难以想象到的。2 E+ O$ Y0 E% [! }4 @/ @
不如考上试试,香不香,自己尝~
- {; k2 e7 t7 x! N7 `* ~( {是不是也是自己曾经想象过看过的别人的样子,照镜子看看自己竖起耳朵听听别人的评论吧~3 ~7 F9 Z, E! m$ o
" Z+ H7 y) G% Z0 G. h5 q( ~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2.jpg
如雷贯耳惺 | 2022-1-20 00: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么跟你形容一下公务员双职工的生活和待遇。原来公安同事,他们两个都是公安的,一个在督察,一个在派出所。乡镇派出所每个月工资加补贴,8000元,公积金3200,年终奖大概60000元。总共一个人小20万的收入。两个人一年就是40万。接下去说生活费用,人基本需求无非衣食住行医疗,衣服是公安制服,平时穿的衣服这个就不说了。食,督察在公安局里公安局有食堂,一顿饭大概六七块钱。派出所呢每个月伙食补贴400充公,一天三顿饭都不要钱随便吃。住房公积金一人两个人就是6000。基本上我们县城房价10000,公积金完全覆盖房贷,还有剩,我就不说他们家里本来有钱没钱了。医疗的话,机关单位的报销比例大概85,还有补充医疗,所以他们生病根本花不了钱,因为医保还有余额。甚至家人的病,都花不了什么钱。每年工会都会发提货券,就是超市卡,一年几千块钱。你想一下,两个人基本上能花钱的基本生活费,根本不需要掏钱,甚至医疗,住房这种大宗的消费也不需要花钱。一年零花钱每人15万,换作是你,你能过的不惬意吗……
嘻哈族醇 | 2022-1-20 09: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上岸几年的县级公务员来澄清一下啊,不是收入高,是花钱的地方少,所以看起来很富裕。
/ U7 n5 G: X% G- C 这也不是凡尔赛,而是我的亲身体验,听我跟你掰扯掰扯就知道了。事先说明我不是什么世家子弟,家里往上两辈都是农民,也不认识什么高官贵人,就是一个被社会毒打后考公上岸的普通县级小公务员,在外面打过工,现在也在体制内干了几年,有这种想法的人看我把当初体制外的经历跟现在上岸后的生活对比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0 W# D( H2 Z: e$ y* G- o9 m: z 先看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生活对比
, u1 t0 A+ h9 [8 @, E( k. B 1. 住宿方面的对比. O- E$ A( n8 O/ }" }' O
①体制内住宿可以说是免费了
( R! }9 M9 _. V% T1 `( [
1 A  w/ w7 @' g. c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1.jpg
# N! {. _$ Z; y 老家在小县城,当时考试时为了图个方便,也没多想,直接选择了离家近的一个单位,所以每天都不用在为什么房租水电而担心了,住在家里就行。$ b* i3 p! a, D7 v! d. o) i
当然外地的或者没有住所的同事,单位也有宿舍提供,不过结婚之后一般为了节约资源,都要求你搬出去过婚后二人世界。1 J* q% Y/ r' Q0 ?' m
有的单位没有宿舍楼,单位条件好的,有的会帮你们在外面租赁房屋作为职工暂时安置住房,但房租可能需要你承担一部分。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是研究生或者引进人才,有些地方会有人才公寓,人才公寓条件也很不错,住到你结婚也是没问题的。
5 S) _' v, _- ~6 v/ V. W ②体制外租房子住保底1000起步 还要跟各种黑心中介斗智斗勇) |" i. Q9 q( f* H
4 o& ^- E2 d( E. W& M, Y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2.jpg + t3 m+ l: [6 W6 p# s, T% D+ F
这个就不多说了,提起来就生气,给各位刚走上社会还未找工作的学弟学妹提一些意见吧,
  r" y' E* H3 }7 T- K- B3 C- d/ L先找工作,再去租稳定的房子。搬出了学生宿舍或者到了一个新城市,先不用着急去找押一付三的房子。先去找同学家、日租房或者胶囊公寓之类的住处,价格又低又灵活,等找到工作了,在公司附近找房子,可以有效减少通勤时间。
3 V# C3 \# Y# m& J房东身份核实清,租房合同要看好。要确定自己租的房子是房东租给你的,或者原房东同意转租的。租房合同要看好,房间内的物品清单,退房之前多久知会,违约责任,自己有什么要求就写在合同里,别稀里糊涂签合同。
% L$ X" F( H6 }3 P! Q5 ~尽量找陈设全的房子,只购置能带走的东西。刚开始工作,真的未必稳定,很可能很快就要换房子。所以,千万不要弄一堆自己搬家的时候带不走的东西,到时候房东可没有义务买走你这些东西。
. z$ I. w, K7 V; Z5 M. W1 t2 g! p安全一定要注意。门窗、锁具都检查好,如果房东同意,给入户门换把锁,合租最好找同性,一个人住更要注意安全。
3 {. N3 `5 k% @) K  f. A8 w2. 吃喝方面的对比6 z) ]* o( F9 U
①单位食堂便宜的很,等同于不要钱。
% z) p& I8 ^# y' K0 |# p4 P  G! b* ?' |! t/ f) J9 z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3.jpg
# n. ?; R- K/ z" e1 }; e/ H# m
. U0 |; \# F$ i5 ]* c# x! ^( h' ]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4.jpg 6 i) R. B8 u! V- t2 H# H0 |
(这样的菜五块都用不到): S# v$ D* X  u3 x
现在很多单位都有食堂,或者至少是几个单位都有联合食堂,食堂提供早餐和午餐,有的单位晚餐都可以提供,三餐一般是根据地方情况不同而有差别,都有餐饮标准,不会让你饿着,当然也不可能大鱼大肉的,只是工作餐而已,每顿饭一般是自己出一部分钱,然后单位出一部分钱。所以吃饭这个问题你不用太担心。( s0 c8 M7 X  S6 o# k3 H/ b
基本上100块管一个月午晚餐,每餐一般是两荤两素+1罐酸奶+1个水果。每顿算下来3块多,有些单位甚至不要钱,随便吃。2 ~/ o0 ?8 ?7 }9 j
②体制外吃饭一顿都十几起步4 c/ z2 V' J; s. r! Y
上班族吃饭一般都是点外卖比较方便,省事省时,就是贵一点,一顿都要好十几,而且外卖送达时间经常不准,有时迟到太久,饭都冷了,有时候又到的太早,还没到午休时间只能放着等。还有,外卖很多重油重盐。口味也是一个问题,天天吃的话,身体就出问题了。
4 K1 M" o- c9 m: J2 M% Y# p% G3. 福利医疗补贴方面; F: R& `' w1 e) v- t
①体制内各种福利直接拉满  [! j3 K- A) c2 n) U
除了基本的医疗保险,大额医保,还有补充住院医疗保险,基本上不会让你因病致贫。就是医院医保报完了,市总工会的补充医疗还可以再报一部分,大病大额支出报销比例高,且全年不限次数。此外,还给女职工额外又买了女性方面的保险,一但发现恶性肿瘤,一次性赔付几万。3 w- h  H5 l/ t! F
在职的小于等于3000元:公费医疗报销80%,个人负担20%;大于3000元:公费医疗报销90%,个人负担10%;在职人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年度内):小于等于10000元:公费医疗报销90%,个人负担10%;大于10000元:公费医疗报销94%,个人负担6%;,退休的同上95%-97%。
2 X; `2 w4 }" h- J5 u4 y9 J+ F7 A% ?在职公务员住院有补贴,按天算,比大部分人工资都高,退休公务员有无补贴,国企也有,如电力退休工人住院有补贴。
8 x8 t: Y. R7 a- C$ j' M6 n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那么多985、211名校毕业生,一本、二本毕业生,以及一大波大厂高管放弃原有的工作,参加公考热潮,想要进入体制内的原因。我家附近街道办里面就有2名北大的毕业生。9 G, \1 m* X5 G) w  `
②:体制外甚至连五险一金都没有
" l! U9 i* @9 W, _6 z9 y0 E& h$ L8 x- S  @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5.jpg # A, _+ N2 _8 S2 q" d- f# c
更别说什么医疗保障了,有多少人没去医院体检过了,不是没钱去,而是不敢去,稍微检查出来个啥病,说不定整个家庭就毁了,还不如当作不知道呢,过得舒心些。: ]# J. Q3 d/ e$ o1 c- v
这样整体算下来换算成每月的工资就是,体制外每月5000的话,除去生活必需品,房租,水电,吃饭,出行费用等等,更别说有些人还需要还房贷,车贷了,这样算下来每个月能剩一两千就不错了,而且也不敢生啥大病,甚至直接小病等好,大病就直接等死了。
- c' e8 X1 F, d, p1 Y
! w& \( h- a& z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6.jpg
- A8 o* S: S+ H! q体制内的话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了,吃住单位管,生病国家管,小县城也不买房不买车啥的,基本上每月的工资全部都能有自己掌控,有时候工作压力大的话,周末出去玩玩吃吃,花销大点也实属正常,把每月的工资全花完也没事,因为不用担心什么后顾之忧啊,这样就会显得很富裕,毕竟花钱大手大脚的。7 C$ S2 j, n: \
而且公务员的工资真的不低,基本都在当地城市的中上水平
; S1 v: H0 K6 ?8 { 如果是在体制外工作,比如像私企这种,基本工资一般就是全部收入或者是大部分收入,剩下还有的话估计就比如满勤、13薪、年终奖,但这些占比不大,而且考核还一堆事。
& U& a5 @. E+ O& ?) g+ X- r 而公务员的工资,一般除了基本工资,还有七八项各种补贴……很有趣的一点是,体制外人员问体制内人员工资多少时,都只答基本工资那一块。收入是和地方经济、地理位置地域发展以及党委政府的决策密不可分的7 H  t7 \2 e8 c& G" U
比如不熟的人问我一个月工资多少,莫问,问就是两千,然鹅加上各种补贴每月实发也能有个四五千左右此外,还有年底“创卫、创文…”和考评之类的奖金,公积金,小地方的私企很多不给交,或者交一两百意思一下。公务员基本都足额缴纳,一般是双边1500左右,或者单边1000+。# E. W5 k* ^7 N7 w* p" ~. l/ s+ v0 [
还有一种咱们现在接触不到的就是退休后的待遇(这个就有点远了)$ [+ u" W& k$ Q  Y" k/ t
私企的养老金基本上只能给你提供一个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老年生活,而公务员则可以给你一个较为体面的老年生活。# O8 L5 j7 S; @1 t& ~2 ?
$ s. |4 h8 e8 J9 O- O2 b! _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7.jpg 2 H% V3 t( J7 h1 f( Y
未来的一个安全性,这是体制内工作最大的好处,在我国由于国情的特色造就了体制内外的差异,这种差异除了用福利待遇可以衡量,还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安全感,在体制内你可以混到六十岁直接退休。
( P" q% x: l/ N8 r更何况我们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延迟退休。未来65岁才退休,你想象一下在你40以后,50岁以后还能找到一份体面正式的工作吗?目前很多私企如果你四十还没做到高级主管,基本上都得面临第二次再就业。$ O/ v, h. s4 o+ s/ O
还有就是退休后的工资较高,虽然现在与私企一样需要自己承担部分五险一金,看上去好像和私企一样,但其实大不同,一方面缴纳的基数不同,私企一般都是按照最低比例缴纳。
2 X. q5 Z4 f6 q; O% ~另一方面,公务员除了五险一金之外,还有职业年金,目前很少企业缴纳职业年金的,所以公务员的退休工资是比私企高得多的。在很多人的思想里,工作就是为了年老时生活无忧,有个保障,所以公务员的这一点也是很吸引人的。7 X% b2 D8 P0 |) C
还有一种可能是人家真的很有钱
/ B9 M& O0 J9 V8 n7 l7 Y八项规定之后,进入体制内的多为90后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还算不错的家庭条件,作为家中独苗,即使条件差一些的家庭,父母倾其全力,还是能买得起房子。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为什么才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公务员,就能在市区买房买车。8 x- C0 V# x; v, Y; y: D
并不是他们有什么灰色收入,只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家庭。有些刚进岗位看上去就生活自在的,大多原生家庭条件就不差。朋友A,大学刚毕业爸妈就给他买了辆车,七八十万。考进体制内之后领导跟他说,你这个车太张扬了,换一个吧。! Y  @  D8 Q  |; K3 B
然后他换了一个三四十万的车,领导说这个也有点贵。他说:这是我们家最便宜的车了朋友B,父母都是体制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从小也是不愁吃穿,茁壮成长”。! L: V* r2 ]% O% O
家庭条件不好的朋友,更多是选择在社会上打拼,或创业、或进入收入更高的外资企业。因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毕业后,家庭无法再有任何的帮助,他们必须努力赚钱,不但要养活自己,有些还要反哺家庭和偿还助学贷款。
/ @$ ]& ~7 N$ c' u% g% Z/ d! c9 T 即便有些朋友也选择了体制内,在待了几年之后,发现收入并不像社会上传闻的那样高工资。于是,便有部分人选择辞职下海,因为要生存。
$ F- E1 L* v/ Q$ O 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幸存者偏差。其实绝大多数公务员还是普通家庭,但是能给我们留下印象的,是那些家庭条件更好的人,而那些条件一般的,被我们选择性的忽视了。于是,大家便觉得公务员都是那么有钱。
2 O) h8 g# g  ~: I# d 对于家境平凡的普通人来说,逃离公务员出来奋斗就是一碗彻头彻尾的毒鸡汤,有人说公务员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但别忘了,就算是围城,公务员也是一道高墙,虽既限制了你,却也保护了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