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有所精通的,一个普通人,坚持在一个领域深挖是回报率最高的做法。: ? H5 r/ Q8 U. }
1、什么是“弱点”?
0 W/ g" i# b9 d重要的是这个“领域”怎么理解,别动不动拿马云不会电脑说事,他已经牛逼到不需要在乎这些“弱点”——何况那根本不是他的弱点。
8 H" i3 k q( Z. ]5 R弱点是什么,是一个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5 h* Z1 o! S. D" h: F4 u
请问不会电脑能限制马云发展吗?显然不会,他的长处技能在你看不见或者不去看的地方,不会电脑或者电脑不精通,只会限制一个程序员的发展,马云做互联网,不是程序员。
6 p8 N! ^3 E6 P' Z/ ~3 ^6 \1 ^3 w( T6 {看看他的演讲视频,那顶绝的口才、那高超的情商,当然他能成功,技能不止这些,我不敢说这些东西对他就是决定性的—但肯定都发挥过重大作用。! a2 \ u$ G1 i: s
说来,即便马云不会电脑,他也可以招那些特别擅长电脑的人来为他工作,他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优点长处,所以能够实现优势互补。5 v' d3 c0 L" L* ?1 t) h0 }" R& s
优势互补可以解除弱点对个人发展的限制,所以,终究来讲,最终个人的发展还是落到长处上来。! w- u! C1 s. E- R5 t" S2 ]
但如果一个人可悲到连身上最大的长处,看起来像是“弱点”,那就真的太弱了。
+ j0 ^: y$ K! _5 H& J( `发展的上限天花板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
3 N0 C3 ~3 s& q: L. O& `1 a4 o2、不要限制自己对“技能”的理解!!!
% Q5 d/ u/ R/ n, m6 N技能是有很多种的,有硬技能,也有软技能。+ k- k8 E( N1 j6 W6 \! @8 R
一个服装店老板躺着晒太阳,他的老婆女儿在忙活,有人就嘲笑老板,你可真是享清福啊,啥事都不用干。老板说他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啥事?
- g3 y# r9 h& U5 w8 J9 D6 s那件事叫做承担风险。
/ O. j- _5 x7 }) r5 p承担风险,这种事情,不是谁都可以做。 X' ~+ [. H, o) V
有人嘲讽那些到处凑饭局的人,说他们爱吹牛逼、油腻,这些人是真的没有一技之长吗?' ?: }- V, `& J
你以为谁都能做好凑饭局这种事?8 o3 x$ O7 a7 ?& }" F' R5 c( i) W
在这个社会里,有的人付出的是情绪劳动,有人付出的脑力劳动,还有最常见的体力劳动,不要只看到最后一样。
9 [. U7 p5 w5 o( [6 x! ?7 N) c/ V9 P3、找准自己发展方向上的具体关键性技能!!!
/ E3 J, P) _$ E7 i7 T" ?, {, N重要的是分析自己的事业发展,它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关键性技能,这个吃饭的技能要是不行,那就是真是不行。
/ r F2 R3 z; N, l哪怕是AV男主,都得想办法让自己的屌精进,因为那是人家的专业。- R) i6 F* Q! g) Y! O5 H
退一万步讲,“什么都会一点,但都不精通”,如果真的能上升到“好事”的高度,那我们可以把你理解为精通于“尝试”。
' a. j" _+ C: z7 g+ ^精通尝试还是可以成为某些领域的关键技能的,比如,那些搞视频的,他们就需要这样的人,不断的尝试,才能不断更新出作品。
# ]& s v& |4 U% l$ f2 Q可是,你真的有底气说,你在“尝试”这件事上做到精通了吗?
2 D2 w' ^" Z3 W) }& Y-; c; F5 ^( {2 D9 b& a6 B& W0 p
什么都会一点但不精通,这种人会面临三大困境:& z2 r, n& j8 X# z# |* P
第一大困境:由于行为之间没有积累性,解决的永远是低水平重复问题6 v$ {/ l% j. J g
游戏,你玩和平精英,学会了基本规则和操作,玩的还行,没有深入下去就换了王者荣耀,不过也没成为深度玩家。
: [, C2 f4 k5 n那你永远在做的只是换一个游戏种类了解其基本规则和操作,然后自娱自乐一把,尽管可能玩一段时间后,确实也可以享受到游戏的快乐,但终究逃不了被大神完虐的命运。
& w9 b& D9 Z3 O当然自娱自乐没什么,只是如果你在什么事情上都只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那就只能祈祷自己有机会一直自娱自乐下去吧。
4 B6 H0 h1 }7 ~+ T# x; w3 D1 U二吊子水平无法形成生产力,无法兑换现实的价值。
+ A' W$ Y0 u' o+ |为什么有的学霸,比如,能把英语学得好的技能迁移到学习其他学科,又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啃下某本艰难经典著作,之后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通百通,大幅度提高了理解和思考能力?
9 q2 b: E: }6 h3 \0 S其实就是世间之事,跟游戏差不多,你做这件事跟那件事,尽管表面上是不同的两件事,但是它们的解决逻辑是一致的。4 y7 B+ h7 M4 o7 ~0 H1 Z8 b
你能玩好这个游戏,也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可迁移能力。
" \2 C1 p! P7 V$ L; x u, p% ^所以,此处就是别处。! G8 t* K! u7 i3 u
什么都会但不精通,那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意义不大,而且结合人生发展来看,这种模式贬值速度极快。) ~' s7 l9 _9 ~
年轻的时候,尽管你不精通,但能勉强维持竞争,不过随着年龄增长,你的身体机能下降,压力就大很多。3 ~9 Z* q. s5 l" X; g) v
能想象一个三四十岁大叔还得跟初入职场的毕业生竞争同一岗位吗?
1 c3 z/ T r; E. \- L8 D前者年龄不仅大,还有家庭的负荷…所以有句话说:30岁之前不学习,30岁之后力不从心。0 |: y; Q5 X: T; F) f5 q
这个社会处处有马太效应,相比收益,那些深入者借由开始一点一点的相对优势,获得了多一点再多一点的收益。
' r u, x P# z7 r a最后到达顶端的时候,他们吸走了大部分的好处,甚至可以掌握行业话语权,改变规则,制定规则。
/ U \; u- C! n! f+ t0 J% e规则的本质是利益的流动,新规则会考虑你?9 x0 u |& L, _6 L# l% l& w
第二大困境:不敢于自我挑战者,就越不敢自我挑战
2 V9 \) r3 h$ u% {. Q) S很多人满足于低水平重复,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低水平重复的现状,这种人往往缺乏自我反思能力,另一个可能原因是,这些人很少有过那种深入一件事的体验。
# Y( D! m" P: {5 k更重要的是,没有那种因为深入研究一件事而获得持续收益的经验。3 R. ]9 D$ K Q5 }6 c2 G2 s" F- Y
上学的时候,成绩好不好坏不坏,不会差不拉几到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也不会好到经常被家长老师表扬的程度。
3 D: x/ g+ G" _7 j4 }要获得后者很难,他们也许努力过,但几次用尽全力的尝试没带来期望的结果,他们就失望了,尽管不甘心,但还是会渐渐接受自己就是不行的看法。
. V+ G1 e+ q* Y他们产生这种看法,这种看法也塑造了他们。
% M$ q; |* |' e0 ?4 `! e' v+ x6 ]相反,那些因为努力而获得成果的人,就更愿意接受努力的设定,走的是不一样的模式,那些享受过深入某个领域而带来的某种“深入红利”的人,走的也是不一样的模式。
2 ?* I* q* w, ^* w! w2 W1 |& R由此发展而来,前者更容易一直怂,一开始只是因为心态上不愿意深入,后来逐渐变成了深入能力的缺乏。
9 I5 W( |3 a. B1 K- r$ f5 E5 ?而深入者,不断接受挑战的经历会让他们习惯于接受挑战、接受自我突破。
. Y; Y* c0 \* B' M9 F所以,人与人的差距由此越拉越开。
! d: w" M) ]& k# [, Y5 r% J y第三大困境:觉醒越晚,调换赛道的成本越大
8 y3 x' ~' o# h# y4 z" u8 {& Y [年轻的时候体会不到年龄带来的恐慌感,但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啊,想一想2008年的奥运会、四川地震,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好像那才是两年前的事,可那已经是12年前的事情了。- R; g- J8 Y: P: K' l2 e! D* k- N( R
以前我看书,发现有人写“十年前,我和他干嘛干嘛”,作者描述的细节会让我产生质疑,他什么脑子,十年了,怎么可能还记得清那些细节。0 e% g, e6 l+ o$ `+ @) `, k6 d7 I
这几年有一些“岁月感”之后,才觉得,十年算什么呀。
9 z% g* `2 C" A# I, S0 ^20岁到30,30到40,貌似时间一大把,但都是转眼的事…$ I/ G+ J+ N* d$ l6 u
等到了某一时刻,你感觉自己因为一无所长而导致发展受限,我很想告诉你,那时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刻,因为那之后的一段挺长时间,你的现状会更糟糕,这就是墨菲定律。
) A, |8 l6 [) X; h6 x- Y2 c# t7 G比如原先你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可以维持你的生活,过得也滋润,但某天之后来源中断,你需要赚钱了,你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一门技能啊,其实那一刻才是最糟糕状况的开始。: ^+ W) Y$ J) F* T
或许你得一边借钱生活一边练习技能,因为技能并不能马上就可以变现啊!
. u9 V l) e5 L T9 }! \( q你左顾右盼,陷入了一种着急应付生活的境况之中。& p. Y8 P a$ c, N2 t
这个世界最残酷的地方在于,那些笨鸟根本做不到先飞,而真正会先飞的永远是那些聪明的鸟——即便在考虑“笨鸟先飞”这句名言的前提下。
' F! R( K9 u" ^' n-* J. l2 M4 Y. A8 o3 c# ^. Z3 ` S
怎么改变现状?' f) e# `1 x3 M5 a# ]
以下是来自环境、心理、资源投入三个考虑层面的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5 G; y! O+ n5 z$ g0 a' N$ ^1、环境层面的考虑:及早主动改变,而不是等到环境驱动你去改变. r% N' r3 G1 P9 c# A
一个女生快30岁,之前因为朋友带,一直不怎么愁赚钱的事,不过这两年她的那些朋友东奔西走,没能再带上她。; Y. S( W1 I+ S) |
现在她还负债,需要一份工作,但一无所长。
" O5 O! e( p# @, l0 i她跟我说,好羡慕你,以你现在的水平,轻轻松松就可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而我现在的期望工作不过找到一份月薪6000的。
, I; ?1 v9 j1 H$ d: e我都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我说,没事的,慢慢积累啊。 p' \; W5 E! [) ^: G4 B& m" M
她说,你都积累快10年了,我积累下去要等到40了。, J3 o7 t; x1 c$ p3 z
可能各位没机会处在当时的对话语境中,不能体会到女生说出这句话的无奈感。
0 f0 V- X# Z0 ]% p' j当时她说完,我们两都笑了。
+ \6 X% x, J# T, M笑完,我却有点伤感。
( z# n! O. {. k& _多少的人,就是这样,因为过去的荒废,而变成一句无奈的感叹,“我积累下去要等到40了”。4 j" e. t9 z: I& J; \& |6 A' F! K% v
改变这件事,重要的是心态。
# C& l% Q- C! w! |+ B* s7 T# V) @心态是第一步的觉醒。! e( J8 m: G: q1 d, x2 s, |
25岁能想一想30岁,早一点问问自己,是否有一项可以赖以生存的技能,就可以早一点投入准备。
% e" h, c3 M5 R中年危机之类的,于你于我,并不是太遥远的事情。' M$ h% }2 y3 D9 J2 a
没有一技之长,就尽早的投入去磨练,而不是等到境况变差之时才行动,那时的被动会让你无比难受。 H- K& y2 X3 O/ y& E7 M8 G
成熟的人,他们的内心会对自己有要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行动,而不是等待被环境推动。% g8 X; i5 X" l3 \6 a
所以,第一点就是,要成为一个内心对自己有要求的人。; N" c2 C! v# t
3 y) U4 s; [) P9 U: X
2、心理层面的考虑:你需要克制一贯弊病,真的培养起延迟满足能力* ]0 }! _' L0 C5 r% N/ ^) y( j/ t3 a
我遇到过一个什么都会一点的人,学啥好像都挺快的,而且他也喜欢尝试新东西,口语表达顺溜,一些游戏玩起来也还不错,给人一种“挺聪明”的样子。
- a! |2 K) z: c: q) K* S( Z有时候我看他,总觉得他的那些聪明,没能集中投入到某一件事的深入发展之中,我感到挺惋惜的。% @1 l: [' o4 p2 u! l! {
但是时间一长,我就发现,他那种聪明,除了能给他贴上聪明的标签,其实并没有什么生产力。4 I% d3 _6 y5 c
“纸老虎”,这个词说得听得会让人感觉刺耳,但这却是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词汇。8 S# }# m) {% C( `, r
看起来聪明,但是学什么都没能沉下心,乃至于最后什么都不能精通----这种人往往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
: U0 S" }+ \; L9 p. f* S; b学一样东西,一开始的反馈确实是最多的,但是再往后,反馈不那么明显了,而且人对刺激的阈值也高了。
* ?( C W/ t: \2 L7 o于是不能维持热情的人就率先退下来,他们会换下一件事,寻找新的新鲜感。
# }' }1 K$ t: b _% f" T他们不习惯,甚至也不能忍受,一件事放慢带来的反馈。
" C( h' ?8 S- a' T, S7 [1 k所以做的事都是短视主义,想到的都是眼前,看不到长远。$ t( N3 }' E8 k# r* R% r
我们都知道“长期主义”好,“短期主义”不好,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会不自觉认为自己属于长期主义者,就好像那个调查司机驾驶水平的实验一般,超过9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超过平均水平。0 A2 y- l" N0 V8 A: _ H2 e
所以,这就是有趣的地方----即便你认为自己是长期主义者,你也有多到能超出你想象的短期行为表现。4 C/ ?! f0 h; M! d5 f* _1 D
所以,在正确认识自己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 @% n8 Z+ X
就具体个体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历史,二十几年来遵循的都是短期主义,这已然让其形成了强大的习惯依赖以及思维惯性,难道只是看几篇文章就可以改变的?
6 ~+ a [* q# e5 }4 ]& n0 K所以,改变的前提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而“打持久战”这种概念,本身底层逻辑就是“长期主义”的。
1 x) P7 W, l* Y( G7 o! x, K从改变的第一刻开始,你就已经需要挑战不适感了。: P l5 N& a6 e- F& x6 f
$ b4 I" P3 I* J* s7 q6 B$ D9 q
3、资源投入层面的考虑:唯一能做的,就是集中有限的金钱、时间、精力,乃至于勇气,投注到关键技能的练习中去
$ E) f7 I5 G. Y5 w9 p集中资源做事情,唯有如此,才能是对自身以往一贯惰性的最有力冲击。, R R& R& e3 A. H
不要不舍得,需要花钱学习的技能大胆投资,如果有条件,一定要找人带,哪怕是学习电脑操作,有个人手把手教你,那也是成长最快的方法。* m4 c+ o7 V1 P: B! j
懒的人,不要太高估自己,你以往的一惯尝试如果都是失败的话,那么再一次的尝试,你也不大可能有着大不一样的结果。
4 E" v( N. k6 T+ U% j/ d3 t曾经的败绩,已经多少显现了你自我改变的能力有几何,尽量找人逼着你走,比如进入培训班,比如找健身教练,你不去,教练会叫你。" F3 W0 M8 j+ p! Z4 B2 f9 W
在时间的分配上,要考虑到“刻意练习”这个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每天能够承受的刻意练习时间是有限额的。6 o1 V* z+ f A
别说你可以一天搞十个小时,那是不可能的,专门进行刻意练习的小提琴手、专业运动员,他们能够承受的极限也不过三四个小时。5 l7 j. @" B9 G6 I* i3 C2 e- _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一天可以刻意练习七八个小时,那八成并不算刻意练习,可能只是在重复出力而已。
8 U' O9 F8 \% L, K; U4 a5 Z对于刻意练习时间限度这件事,我们最需要认识到的是,每天的额度就是那么几个小时。
/ E- |$ q' O2 o6 [& e" }2 V如果你不去用,那它也就没了,你失去了一次精进的额度。8 o- n0 j9 s8 V
“不要浪费每天的精进额度。”,这是我最想说的话。
# U' |0 Z5 Q( t每天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先把两三个小时的刻意练习任务保证再说。
5 W% E1 ]: S+ P- | ?3 y* `如果你有6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尽量让自己花3个小时投入到刻意练习中去。
- R6 ~6 F1 k5 _* o& o& x% {最后的话,“希望你变成那个让别人追的人”+ R0 v; ~4 X. o1 x
如果有人说自己什么都会但都不精通,某种层面上,好像还能显示那人的聪明劲儿,但现实是,这种状态一点都不浪漫,尤其是遇到现实的那一天。
& q7 o% U7 R; e现实中,当你因为一无所长而面临发展困境,那时候,你发现,自己错过的已经不会是一天,甚至不会是几个月,而是几年!& E) [ e7 J" b9 x/ h3 n! n
一个人想要把人与人的差距拉到比别人足够明显的远,需要几年的时间。0 r5 H4 F0 ]+ p: `- a
一个人能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足够明显,对比之后,发现自己有足够的差,也需要那么几年时间。( t& v7 b& J7 J: ]
牛逼或者垃圾,都需要几年时间作为跨度。
5 h9 K o0 ?1 E所以,你蹉跎的,不是几天,往往以“年”为单位。
3 f1 y+ K7 n" v' @; \# T, S几年,可以让我们变成足够好的人,几年,也可以让我们看起来比别人有足够的差,当我们能够看到彼此明显差距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分隔两个世界,你追不上我,我也不想让你追得上。
, w7 @& v; M' W U7 S6 O愿今天的文章,能够带给你思考,让你意识到当下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沉下心去改变的地方。- f9 H1 k2 N# `+ Q1 o
愿今天的文章,能够带给你勇气,让你变成那个几年之后,被别人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