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提醒我们,要慎重看待各种「调查报告」。! X8 G) Y' r" c" I( u4 {
我们只是假设一下,如果自己领到一个任务,要制造出「超六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十年内会年入百万」这个结论,可以如何进行调查。
0 b* b3 i W# v" u想到以下几种:
) A8 X/ T2 H. K9 M4 M& X6 T1、在高薪行业的招聘专场发问卷,专门找想去互联网行业的学生调查' k9 r3 ?! e9 [6 g% Z& s. ^
! ]; M4 J* i9 o, |! w6 ?9 T
) }0 v7 \, A5 K1 `$ O( L. h! t问卷中,过半受访者表示希望去字节跳动,Top 10 中有六家互联网企业,有可能意味着受访者来自互联网对口专业。(还有鸿星尔克乱入,受访者是否给出了认真、真实的回应,也是存疑的。)9 d2 O3 ^! d* L0 }) b0 c
$ }: ~! b5 h& c+ ]* R- q- }7 t
. j. C, u9 w2 @$ @- X) E$ m
至少,从互联网、文体和教育行业最受欢迎的现象,就能看出受访者之中生化环材土木佬的浓度还不太够,能否做到受访者专业来源的平衡存疑。
$ G6 l8 B3 E6 K/ o" J0 |* ^2、在问卷中设置更加容易引发积极、正面情绪的选项,让受访者容易产生乐观预期
" @, X4 Z' A2 G
. R. U9 Q2 d- f) H8 Z$ I# P
8 j; w1 \" ?! P# K% j" S: m
可以看到,问卷中关于职场定位的选项中,包含了「能干的勇敢牛牛,不怕困难」、「能干的职场‘秀儿’」等积极乐观的选项,不确定有没有稍微「丧」一点的选项,但如果在关于薪资预期的问题前,加入像是「35 岁被优化掉的电池人」、「入错行就会被裁员的炮灰」、「吃猪脚饭都不敢额外加肉的郊区人」等带有负面情绪的选项,受访者恐怕就不会在后续问题中继续作出乐观预期。, U! P3 u& ?- I' ~7 B2 Z
3、在关于预期收入的问题中,有针对性地设置选项。
2 Z+ i( a$ r( y0 e) u4 I$ o
9 f$ B. V! y5 N, Q
3 ?% c8 z1 c0 Z- f) c
相关报道中提到,「超过 20% 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67.65% 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 10 年内会年入百万」,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看有些令人困惑。一方面,有将近 80% 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不会过万;另一方面,又有将近七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 10 年内会年入百万。
/ a( F) W, y1 x如果换作是我,如果想要达成类似结果的话,我可以如此设置选项:* Q3 _8 D8 L/ [
你认为自己毕业后的月薪是0 I/ z5 q: h7 }8 W4 z8 ~
A 3000 - 5000
: c3 j; Z; G; W4 j, K$ MB 5001- 7500
% |* y. o* z; {/ q) dC 7501 - 99995 S. [, H, m+ D K# x( R
D 一万或以上
' C7 t$ i: O! n, x2 f你认为自己毕业十年内的年收入是
" W: E4 s2 z7 G! pA 50 万以下
1 z, U) o0 z* v/ ~6 dB 50 - 100 万& w" ?9 {& f- j; n+ I8 V/ ]
C 101 - 200 万5 g6 y) V6 E0 ~ R/ K
D 200 万以上9 H" }3 S! I; u! d5 M
各位想想,这样的选项是不是本身就有一定的误导性质了?一个比较自卑的人,也可能根据选项的设置方式而分别填下 D 和 B 选项。
) T- g- y& l5 s; l. ]1 @) b2 [- T v6 ]( n, L/ }2 Z+ n
( h6 H$ }1 q+ \3 p% X
2 ? q' J4 I6 {: @( l) t, n
在各类调查问卷中,选项的表述的确容易产生诱导性。例如,在关于「躺平」的选项中,上述三个选项其实都是表达了拒绝躺平的意思。这就有点类似于设置「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 「特大杯」「超大杯」「大杯」的意味了。(至于剩下不到 3% 的人选择的选项表述是什么,咱也不知道。
0 l! Z8 f9 @. r. D8 F9 G4、最后,表述的方式也很重要。2 t) b% B7 l( y
同样是根据这份数据,换一个标题,叫做《近八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月薪不会过万》,是不是就能引发一阵慨叹经济不行、年轻人失去信心的讨论?
$ O- W2 {& V* m) J以上都是毫无依据的恶意揣测,只是开脑洞畅想如果是我会如何想办法达成标题中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