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情况下我不建议你找“大中介”办理移民?(一)

[复制链接]
查看5250 | 回复16 | 2022-1-2 23: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的,如果你有对移民有需求,我并不建议你去找“大中介”去办理,即便是我在“大中介”当高管的时候,我还是不建议。
* J3 {  P+ Q: e) J7 k这里我给“大中介”定义一下,就是全国设有多家分公司,雇员在50人以上的中介。; J0 k3 [* b! M8 m' x2 x
正是因为我的职业经历,十几年,从“大中介”的基层一直做到高管,后来跳出来自己做,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接触,所以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篇幅较长,分几期来说~
8 Y9 C% D( B5 t. R" a你肯定会问,我们买东西,购买服务,都喜欢找规模大的,连锁的品牌,感觉放心,靠谱,实力强,有保障。我也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也会选择大公司的产品购买,从实物到服务。
) }+ g/ \' X$ g6 G8 N移民行业是典型的服务业,本身不提供产品(绿卡、护照都不是移民公司发的),通过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来帮客户实现相关目标。看上去类似的行业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甚至高新技术服务公司(帮企业申报专利、拿科技资质的服务型公司),都是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甲方与特定政府部门打交道(税务局、公检法、科技局,各国移民局等)。' E/ N: ?, E! W# @+ f4 y; @
寻常情况,我们购买产品或者服务,会选择大公司,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6 R* g) U( Y: L- I1,人员配备:大公司人员较多,有足够的人手去实现技术目标或者提供服务。 比如某银行年终审计,必须DTT之类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干,一来资质够硬,关键还是员工够多,年底同时奔赴全国上千家分行同时采集财务数据,小所根本干不来这个;大的法律服务项目也是如此。1 n1 n9 L( _9 u& i) V) i
2,产品:大公司一般成立时间较长,会有比较充分的技术积累,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经验会更加丰富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更加先进和到位。
( S! C% s6 @. N4 G# |3,保障:大公司一般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出了问题比较容易兜底,简单点说,就是出了纰漏,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这个比较好理解。2 I6 Z- o( p8 e, B, N, y
4,行业联系:大公司有规模效应,和同业小公司相比,更容易处理政商关系,比如大型税务师事务所,大型的科技申报公司等,这方面更容易出彩,也有很多公司甚至就是因为政商关系好才得以做大,这个中国人都懂。
7 z) O  h5 z% R$ q那你说了那么多优势,为什么还不建议我找“大公司”办理移民呢?* A8 A" B- n8 R9 P1 K  O6 ?% j4 w
虽然移民行业的大公司们,想方设法的把刚才提到的那些优势镶嵌在“大公司”的光环上,但实际上:
) g6 a; m) H4 R" u6 _因为移民行业的特殊性,这些优势基本都不存在
: T3 Q% j3 S4 L) P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逐一来分析:3 ]" H2 M& W$ |
一,先说人员配备,一般这类型公司网站上会贴出大合影,大几十人或者上百人的的团队拉出来,给人一印象,你看我们这么多人,做你的案子分分钟就能递交~然鹅实际情况是,这些上镜的人里,70%以上是销售团队,如果是各地的分支机构,销售人员基本达到90%以上。各地分公司,基本上除了销售就是行政人员。干活的比例很少,至于为什么后面我来分析。" j; @8 Z9 g# W% U/ H
举个例子,坐标某一线城市,某集团公司总部,人数90多个,各个事业部(就是销售部)60多人,文案部10个人左右,项目部(风控部)多的时候有七八个人,目前只有3个人,剩下的都是行政人员,财务,前台,人事这些。该公司的上海分公司,人数15人左右,除了分总和行政,全是销售,一个文案没有。这些不是特例,几乎所有的连锁型移民公司,基本都是这个人事构架。
& j4 R+ A9 V% ~" c, S; `. S你以为公司人多,为你服务的人就多,其实真正输出有价值服务的占总人数的10%都不到。更重要的是,移民的办理本来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参与啊,都是服务于单一家庭,不可能遇到需要几十个律师、几十个会计师上去扑一个大CASE的情况,即便是移民项目最最变态最最复杂的魁北克投资移民,也都是分到一个文案手上去处理。
" ]; |( j5 W& m- z此外,因为移民服务的特殊性,例如但不限于:周期长,短的一两年(买房类,护照类),中期的三五年(加拿大省提名,澳洲188等),还有长期的七八年的(魁北克,还有变态的EB5,排期十几年。。。);专业性较强,特别是对资金来源有要求的国家(购房类的除外)以及各类技术移民;突发情况较多,例如大年三十晚上给你发一份补料信。等等等等。( b6 _( o" |, [7 m1 L
鉴于以上特殊性,其实提供移民服务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直接和一个专业的,责任心强的,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直接交流和对接,在整个移民周期由其从头到尾负责。有点类似法律顾问那种角色,平时咨询,遇事打官司,上法院都是这哥们。他对你的情况/需求/CASE的情况和进度都了解,减少非常多的沟通成本(不光是沟通成本问题,沟通环节多意味着信息缺失,信息缺失很可能直接导致不好 的结果)。
* q0 H4 c: N: I1 Y而大公司的人事架构,恰恰是违反这一原则的。而且在整个服务流程的设计上,往往会人为的规避这种最优安排,道理很简单,公司就那么几个真正懂行能输出服务的人,让他们直接面对客户,从头到尾全程参与,没几年,就没老板什么事了。移民行业的客单价那么高,利润又不菲;我前面说了,又不需要多人合作,一个人就能干;服务周期又长,经年累月,服务好点稍微懂点沟通技巧的,一不小心就和客人变成战友级别的友谊,久而久之,资源都分散在这些人手里,还要老板做啥?分分钟飞单,分分钟自立门户~
. a5 M* n% X' b2 ^6 L1 O每个大公司的老板,都会花费相当大的的时间和精力是在防范员工飞单或者自立门户上,因为业内人士都知道,公司平台再大,只解决了客源问题,只要资深员工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都不是事。所以老板们会千方百计的设计出各种流程,让客人只接触基层销售,而这个群体大都只是简单培训上岗的,基本不清楚移民到底是怎么回事,管理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业绩指标压力,一个月必须签几单,完成了奖励,完不成扣钱或者滚蛋。目标就是客户资源和技术资源相分离,有资源的不接触操作,负责实操的安安心心埋头干活。这样的安排,公司在客户资源层面相对安全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永远是重中之重。
( l  s- q, x0 u- ]但对于客户来说就非常不利,我选择你是因为你看上去是个大公司,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大公司”想象中的人力资源,而往往能和我频繁互动的,大概率是门外汉。当你找一个律师朋友时,你希望除了这人看的顺眼之外,还能随时为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法律帮助,在和你充分交流之后能为你想到很多你想不到的问题,提前做好规划。但是大公司的基层销售,因为公司的流程设置,大部分都是签约机器,要么自己没有兴趣接触实操流程(英语基本都没过关啊有木有。。。),同时公司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剩下的,都是些话术培训了,这些内容其实对对于客户的需求来说,是没有价值的。一群没见过流程只培训过话术,又背负着巨大的业绩压力的销售,能提供怎样的咨询,是可以想见的。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承诺,反正也没见过,无论如何先顺着你签下来,至于能不能符合要求,能不能入表甚至未来能不能通过,这是我考虑的问题么?我都没想好这行能干几年,我就是来拿提成的。。。我为你考虑那么多,老板会奖励我么?我帮你考虑了告诉你公司主推的项目对你其实没什么卵用,请问你会帮我交这个月房租吗?
# X  }/ V4 _8 G& Z: n; j  I& |+ R7 \还有一个现实情况是:基层销售的流动实在是太大了,一个10个人左右的分公司团队,一年之后还剩下5个,就算是稳定的团队了。你签约的时候,聊了一大堆家里情况,子女状况,财产状况,婚姻状况,办了一半,人没了,跳槽了,甚至都不在这个行业了。。。下面接手的人,提成又没拿到,也不算他业绩,你能指望多上心?何况之前交流的信息,全部中断,碰到这种事会非常不爽,只能自认倒霉。5 o2 q3 t9 B; Z1 e' a
说完销售,再聊聊服务输出的主力,文案
7 q; A* |) B+ ^  _销售人员离职也就算了,最多沟通有点障碍,最怕的是文案也有可能离职,离职的概率虽然没有基层销售那么高,但是两三年换一波也是正常,给你碰上就倒霉。有些文档管理上系统的还能续得上,否则。。。做材料的,一个文件,证明信啊,PS啊啥的改个三五版都算正常,2年后一个补料信下来,之前负责你案子的走了,接手你案子的,打开前任的电脑一看,一脸懵逼,估计忙活一晚上也弄不清楚到底哪份是当年递交的哪份是修改后没用上的。。。你说这料还咋补(类似的情况见过太多了。。。)而这种后台的人事变动很有可能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无法补救。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客户办理澳洲188A,和一线销售说他想去南澳,有亲戚在那里。这个信息由一线销售传递到分公司总经理,再上报到总部文案部,中间由于一线销售人事变动,最后交到文案部,经办文案蒙头操作,申请下来的居然是维多利亚州的sponsorship(估计是想当然了,确实大部分人选择维洲,客人耽误了几个月不说,还损失了部分费用)。, X% x0 U/ F$ V4 Y# s
除了离职可能导致的各种麻烦,还有就是心态问题。举个例子,你找律师打官司,找了个大所的知名律师,如果你对面临的官司足够重视,你应该会愿意支付高额律师费的,因为你知道:在合伙制的律所体系里,这笔钱的大部分应该是落到律师本人口袋的,他的费心和努力程度大概率会和你支付的律师费成正比,你给的越多,他越费心,越努力的奔走,因为大头落在帮你办事的人的口袋里,你给的乐意,他跑的也开心。8 I2 A) l6 _  k5 h5 s: Z+ ?/ w
但是,重点都在“但是”后面:如果你知道,你的律师费,绝大部分是给律所拿走去投百度竞价了,而帮你办事的律师只拿个死工资,即便帮你把这个CASE办妥了也就提成个3千块,你是否还愿意支付高额的律师费?我相信正常人都不会同意的。
  M* Z+ B$ b* N% R: K; E而几乎所有的大型移民公司的体制,就是如此。这个行业的客户群体注定是小众(中高净值人群),粥少僧多是常态,要维持这么大的体量,只能用销售至上,签约治百病的氛围来武装。于是海量的资金投向线上推广(百度竞价/网站宣传),线下活动(大型说明会等),销售人员提成(一线销售签单提成基本都是5位数以上)和渠道费用,绝大部分都属于销售费用,用在产品研发和服务力量上的投入,少到出乎你的想象。文案基本都是死工资,一个CASE入表,再拿个千八百的奖金,收到通过信,再拿个千八百。好在这种类型的公司通过海量的营销费用和成熟的营销策略,客户一般不会少,单个文案能力没那么重要,主要博个概率。
9 f# _6 k4 N# N5 |; L笔者文案销售都干过(入行早,那时候都是小公司,不分这么细),干的都还行,我来给大家描述一下典型的场景:你和你的销售千叮咛万嘱咐,你家里有怎么样的特殊情况,需要如何加急处理,销售也搞不清楚具体怎么弄,拍着胸脯和你说哥,姐,交给我们您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然后你的情况和需求就会变成一段冰冷的文字,通过各种邮箱各种forward to,转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和你见过面,听过你的声音,听过你的诉说和要求的文案手上,而你所有的焦急与期望,在她那里不过是1500元钱的奖金而已。她这个月按照月度计划,可能有8个表要出,而你可能是其中背景材料没那么好的那一个,通过率估摸一下没有另外7个高,很有可能最后的1500元的奖励拿不到,你要是没通过,也不会来找我吵,销售动动嘴皮子拿的比我多多了,要吵找她吵去,谁让你情况那么复杂呢?算了,就按照checklist随便整一下吧。毕竟在哪里,不考虑激励机制,自带责任心buff的人总是少数。
& P: B  p  U  p! \* u但是对于行家里手型的“小公司”,基本上是由这些“大公司”草创时期的,分工没那么细时的核心员工开立的,虽然销售没有大公司那么多套路(资金实力不允许啊。。。),但是你的诉说/期望和需求,都转化成了预期利润(我是不是说的太直白了?),而恰好移民行业的利润却是不算低,移民过程那么长,突发情况那么多,在预期利润的刺激下,基本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V" {5 ?: S# R  X我今年就帮一个已经补了3次材料的加拿大客人,在补第四次料的时候(考验耐心),解释资金来源,动用各种关系找了各种银行高管,觥筹交错,开具各种证明;连夜加班在deadline前递交各种变通材料,最后拿到了通过信(还是因为穷,客人通过了我才能赚到钱不是?)。这样的操作在大公司,基本上很难见到了,不是说大公司的文案不负责,只是能拼到什么程度,挖石油到底能不能多挖最后那一铲子,真的和使铲子的那个人的激励机制有关,你花了那么多钱来办移民,钱要花在刀刃上。
青青燕子2017 | 2022-1-3 04: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挺好
苏芮2017 | 2022-1-3 11: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我虽然刚刚入行不到两年, 但已经能感受到楼主所说的移民行业真实存在的问题。 讨厌套路,返璞归真也是我想追求的。写的太真实了!
高佬车务 | 2022-1-3 21: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非要找中介,自己diy就好了
上司池 | 2022-1-3 22: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术业有专攻,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研究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就算有这个能力也不见得有这个时间精力,有这个时间精力去享受生活不好么?# m9 {, d) j. f; a* P) N& Y' [9 j

! S* @3 l: l6 z. i* d* }# g0 D$ q0 |此外实事求是的说,DIY本身就是一件事倍功半的是,行家里手的经验优势和宏观掌握各方信息的能力,是个人无法比拟的。: }' @/ i: N  T6 W# b

$ I6 g2 }. M* _& Y! _% f0 \2 g所以一般也就是技术移民和实在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买房移民,有可能DIY一下。
密宗拳局 | 2022-1-4 07: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相关者,大实话,太真实。大公司就是靠量提供基础服务博概率赚钱。这与专业性服务行业的属性是违背的。
我很烈害 | 2022-1-4 14: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拿到大信封的DIY儿飘过。 加拿大自雇 全程DIY 免面试通过 历时19个月。其实DIY跟楼主说的大中介不靠谱是同样的逻辑,小团队处理单一case比大公司靠谱, 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时间精力自己研究DIY 未必就比中介做出来的文案差。当然,如果本身资质不够好,能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或者确实文案能力或者语言能力不够强,确实还是找靠谱的移民顾问更好些。
沪上小花卷 | 2022-1-4 1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个赞
有道理,环球的销售吓死人。
fengzhrng | 2022-1-5 05: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中旬开始,我动心出国定居欧洲,自己调研了半个多月,自己动手准备好各种申请签证所需材料,十月初递交给签证中心,一个半月后的十一月中旬,领事馆通知补交材料,十二月十日补交“双认证”公证书。十二月十六日被告知签证获批,二十日收到签证快递。从有想法到递交材料历时二个半月,等候签证审批二个半月。
( X0 D4 K: n" }3 ~( o总结归纳:周密调研,果敢行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