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高境界(建议收藏)

[复制链接]
查看7088 | 回复20 | 2021-12-31 0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放在企业管理上同样适用。& J# l8 ]# d. V: Z! Z* k
很多时候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认知和思维受到了局限,如果用更高层级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都能豁然开朗,甚至迎刃而解。
! }( m6 b( \! J3 \什么是更高层级的思维方式?相对应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以下,Enjoy:# A0 ]' u: j5 n% o- W
6 J& Q3 K7 r: w! I2 B5 d
管理的最高境界(建议收藏)-1.jpg 3 ?* y) U  J# z4 e, g3 w
作者:宋子义
. K$ L( x- K# d' S; T! g- c6 L7 ~
现在几乎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年轻员工难以管理的问题。  |" r/ B$ c, l" ]- T$ e: i' C2 c
这些90后、95后自信自强,知识面广,喜欢接受新生事物,但又敏感脆弱,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委屈,甚至一言不合就离职,留下身后一脸懵圈的老板和长辈们。
: z. n$ d& b& N3 R年轻员工流失困扰着企业,据统计,70后的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平均超过4年,80后是3年半,90后则为19个月,到95后骤降为7个月,如今连“秒辞”都不罕见。
0 N3 }* H' {% V" |5 b( W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0%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存在“秒辞”的年轻人。
7 C# P+ S$ f3 \, j$ O: s不论是这种离职问题,还是企业中的管理问题或是人生中的难题,对有些人而言能迎刃而解,但对有些人来说则无法逾越。: e* J6 h. {. N% m5 Q
一个人认知的层次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他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下面用六级认知加以说明。8 i- \! y% C* e6 {
& j' Z) D3 r) U2 @9 k0 }8 C
015 Y' w) X7 Y$ j( P3 f0 O$ [
低级认知者
% M' S% j. E; Y  w! v2 h- O
画像:不思改变
( h* N4 T5 B3 S  [认知特点:视野里是一堵墙1 G9 y) G2 I% b
思维结构:因为思维
低级认知者在遇到问题时,如同困在竹筒内的虫子,面对竹节时看到的是“一堵墙”,自然也就束手无策。1 A6 B8 F3 k  e
此时,他要么在角落里抱怨,要么离开这里另寻一个“竹筒”。结果发现,就像青蛙即使更换了池塘,也无法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婉转,于是继续埋怨、换地。- f0 o4 Z" e1 R$ I3 Z/ |" e
当这类管理者解决员工流失问题时,他们会消极地对待,满肚子抱怨:因为企业的工资不够高、办公环境不高端、企业在三线城市、人才竞争太激烈、年轻人心态浮躁、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弱……+ i. ~& q: L, F. b$ ?# E" a* I5 U
在这些管理者的认知世界里,世上哪有什么“钱多活少离家近”,还不受委屈的工作。企业需要螺丝钉,他们却希望自己来扛大梁。
. e4 ]( y' U2 G  v2 q/ M" x“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在找工作,而是在找感觉,即使最喜欢的菜,天天吃也腻了,工作又怎么可能让人处处满意?遥想当年,‘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年轻人这是怎么啦,真搞不懂。” 他们这样认为。
" K% k' k0 V+ m* @8 W7 y! {4 D这些管理者满眼都是理由,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实在逼急了,至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譬如大幅度涨薪等,要么死猪不怕开水烫随你怎么说,要么“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灰溜溜地换一个“池塘”。
$ m1 X1 A$ x& u  w" U在这类人的思维里,都是“因为”,一旦遇到困难就认为是“因为外界和他人的原因”,从不反思自身的问题,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4 H4 K  n4 d" ]4 e8 T- C

7 ^% ?9 V! `3 }- t; o4 I 管理的最高境界(建议收藏)-2.jpg 4 ^0 V6 Y- Z+ H9 E$ D! F: Z/ H
02
' v* |$ e  L5 |( d  [0 L3 J( ^初级认知者/ H4 D8 m6 h6 j7 B( O# e/ P/ Q
画像:改变结果
' V) f, h8 S+ _7 Y1 }* p认知特点:视野里是一个点9 K0 }0 ?  _  c$ `* U
思维结构:结果思维
初级认知者在遇到问题时,心态有所改善,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解决问题。如同困在竹筒内的虫子,面对一处竹节就开始“吭哧吭哧”愚公移山,至于结果不得而知。3 u& |4 Y& V1 C+ a2 d7 ~
当这类管理者解决员工流失问题时,他们习惯于试图改变结果,采取“堵”的策略。
  {0 D  ~5 [0 _, |! v0 n$ f譬如说,员工入职前签订竞业协议、保密协议、高额培训协议等,有的甚至要求员工在入职表上至少填六个以上亲属的名字。2 V  f3 T/ F: H; N+ M
工作中还采取喊口号打鸡血的办法试图增强员工积极性,如果离职要办理繁杂的手续,在离职提出时间、工资、提成等方面做文章,甚至不惜用高额违约金来留人。
$ {  t# C5 {# N7 Z5 L- b9 j, h这些管理者往往只看到了离职结果这个“点”。- @$ `9 d6 J* b' l0 a: o; U
事实上,在员工眼里,企业是你的“家”,而不是我的“家”,我只是一个“打工者”。通过提高离职成本,虽然部分员工被迫暂时留下,但留住人留不住心,他们得过且过甚至投机钻营,对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
5 f9 r0 h+ ?8 I6 A9 b而对那些熟悉法律的员工而言,根本不会顾及那些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内部制度,直接撂下挑子走人。& H9 p7 d; T* i2 J, o  L
试图改变结果的思维,相当于在筑堰塞湖,在没有解决水源流入的情况下,堤坝只能越筑越高,直到某一天一溃千里。
4 D4 _& m& v! s
/ b' h/ s5 d1 E2 H03
; f6 j1 W# U* I4 G6 f中级认知者
* ]) p4 V, C! i& a( j
画像:改变原因1 S! k9 ~0 Z* S2 r* A5 j' W
认知特点:视野里是一条线$ \% z. x4 m. V" m
思维结构:原因思维
中级认知者在遇到问题时,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并开始借助工具或周围的资源。如同困在竹筒内的虫子,在面对竹节时不停地思考为什么。9 k' y& A3 T5 ^- C
为什么不能打通?是因为花费时间不够多?于是更加废寝忘食地努力;
( t" I7 e' b! F8 h9 C: ?% _( @为什么速度太慢,是因为工具不行?于是开始寻找更好的工具或练得牙尖齿利;
7 j  ?; e8 J6 q3 ^, O为什么没有打通?因为没有借鉴别的虫子成功的经验等等。8 Y1 u2 W' G2 z8 W
总之会想各种办法艰难过关,但接下来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竹节。
% F: W' j* W& s& l, V这类管理者解决员工流失问题时,会寻找离职的原因,希望通过改善条件来留住员工。
0 V* H4 |7 F' w0 ^+ e% D( Y) A譬如,员工对食堂有意见,就改善饭菜质量;
# L0 o1 }9 C3 l如果薪酬偏低,就稍微提高员工待遇;% p4 o; j6 X' Q: u* c$ G/ r
如果员工对罚款怨声载道,就由负激励改为正激励;: e* u+ ^4 l/ Q3 @% K
如果员工感到工作压力大,就增加娱乐设施、提供旅游和举办业余文化活动;
) k/ _2 k6 u) \% \  q6 C如果员工没有归属感,就实行股改分红……9 `( }$ _- V2 q* q8 F
可问题总是解决不完的,当企业耗费大量的资源解决这些问题后,却发现畸高的人工成本已严重侵蚀了企业利润,直至企业不堪负重。关键问题是,有些人哪怕高薪也留不住,也许压根企业的方向就错了。9 F9 D  P1 U+ z3 L5 W5 U; m
在这些管理者的视野里,看到的是导致员工离职的那些由因及果的一条条“线”,于是便逐一解决这些“线”上的因素。相当于在给员工盖“房子”,并不停添置家具,但当员工看到隔壁的那家企业已经盖好了自己所需的“房子”时,便头也不回的投怀送抱,只留下这些管理者不甘的叹息声音。& L2 w* m+ d; S, B" \

2 g' O2 W* `' c& M, d9 e 管理的最高境界(建议收藏)-3.jpg 9 V- ~* P1 {3 g* u  E

) J# o: q+ c* H+ I! l* q0 F! B04
! P  t0 }* w/ u  o) K- l4 n中高级认知者
: j& d9 q% @  `! i) ~1 d画像:回归本质
4 A9 H& X" m7 u# N9 e* d' n认知特点:视野里是一个面, Q1 K# t5 u. G& g3 D! Y' e9 H7 J( G
思维结构:目的思维
- E" ]* I* [/ m7 r7 t中高级认知者在遇到问题时,不会急于解决问题,而是先观察、研究问题的成因和规律。如同困在竹筒内的虫子,在面对竹节时,不会盲目下手,而是研究竹子生长的规律,竹子的结构,竹节形成的原理等,把打通竹节这件事彻底揣摩透了,然后分析出哪些地方薄弱,从而轻松过关。
- ]. ]6 z5 I( E; p4 _& @在《教父》这部电影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b) N- [9 L: z4 D7 N8 A" P
当这类管理者来解决员工流失问题时,他会抛开表面原因,去分析离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员工需要什么,缺少什么,然后以终为始,拟定出一套留人的策略。0 l0 X* n+ {- H" @3 k, K* O% L# p
譬如,员工稳定首先需要获得尊重,于是就建立起企业的尊重文化;0 E8 L5 A0 g0 J) i
员工留下需要看到希望,于是完善了薪酬和职级晋升体系;
/ x( L6 z+ y$ Z" q; V: g激发员工的活力需要利益捆绑,于是设计出在岗股;
* D1 b: r* P) i9 K! s( o  ]) [, a员工需要内部公平,于是涉及员工利益的事项,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处理,并允许举报……
7 A- i) ^/ a" h  A/ A) T当观念实在不能统一时,那就去统一目标。+ ~+ o" z3 e6 w* G
在这类管理者的视野里,看到的是导致离职本质的 “面”。他们明白,不是因为90后桀骜不驯,而是他们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 \  z# |& q( _8 J4 c1 q其实70后、80后也没人喜欢挨骂、加班和压抑的工作,只是身上的重担让他们暂时选择了委曲求全。而没有太多经济负担的90后才敢于站出来说“不”。于是这类管理者干脆建起一个平台,让各年龄段的员工去“浪”吧。# f9 b8 @* v) k. I4 f: P& }
员工们终于有了归属感,把企业当成了“家”,便想法设法地留下,离职率也极低。某一天,老板突然醒悟过来,怎么那些需要淘汰的也不想走了?0 s7 [# c; c1 y9 g+ U
' u( N- W% |, C. l4 D5 t+ }; y
051 p4 z% {: h5 u7 o
高级认知者
9 p) ?7 ?; G/ }2 ]! z4 X
画像:放大格局9 D. u* v) D; `9 o" G
认知特点:视野里是一个立体图像* f9 R0 P/ E' H3 J% J# F
思维结构:格局思维
高级认知者在遇到问题时,会将这个问题放到全局的视野来思考。如同困在竹筒内的虫子,在面对竹节时,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竹节,而是整根竹子。于是不再纠结于这些竹节,直接钻透竹壁,从竹壁上迅速爬到竹子的顶端。" H' O6 I" }) u  W7 E8 Q
当这类管理者来解决员工流失问题时,他会思考,企业的效益来自于哪里?$ u& e2 ^7 n, Y) m0 s
根据80/20原则,创造80%业绩的只是那20%的员工,因此把有限的资源向他们重点倾斜。于是员工的星级评定体系启动了,榜样性的荣誉殿堂也应运而生,连全员股份也变成了奋斗者持股……
) Z9 R0 F. C9 v) o) V在这类管理者的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整体。员工稳定只是企业经营活动这个立体图像的一部分。
$ r6 Z- C3 i  k7 Y他们关注的是这件事情的目的,而非仅是事情本身,在把它纳入全局性的视野分析后,再实施针对性的策略。因为他们清楚,问题的解决方式往往在问题之外,因此,除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而不是研究怎么除草。. L1 ?& V  m+ c$ l7 u; i1 X( l" V9 ?
认知达到这种程度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战略家,但还不是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袖或灵魂人物则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也就是顶级认知者的思考方式。
, a" _, f1 G0 [( T3 r. r( Y% d: [" Z0 H% o$ q& d
管理的最高境界(建议收藏)-4.jpg 4 a6 K4 Y4 t/ V' j$ m, @2 o
06
5 @) w& U6 R# \9 L8 G顶级认知者3 ^( G% E& J8 `5 A& O. x% v
画像:回归初衷
! U5 K4 ?% @9 l  h  C8 R认知特点:局外看局2 ?! U7 k9 F9 H% F) p2 l' D- Y: V1 N
思维结构:价值思维' p0 N4 k; E! R3 \5 N. a/ I$ |& U
顶级认知者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做正确的事,而非仅仅正确地做事。如同困在竹筒内的虫子,在面对竹节时会考虑,打通这些竹节是我想要的吗?如果需要便去做;如果不需要,那为什么要耗费人力物力?/ x+ z. e( L# C/ C  ]1 ?% U
当这类管理者面对员工流失时,会回归到企业经营的初衷。我们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想成为行业第一品牌,就要寻找和物色能打造第一品牌企业的人才,他不会局限于企业内部以及眼下的问题。% s" k# r& A' i( V3 u8 A8 F4 v
想成为百年企业就要奠定文化根基,注重长远布局,规划长中短期人才需求,寻找匹配的人才,未必是最好的人选,但也绝不会因为眼前的既得利益牺牲企业长远的未来。基于这种目标来研判企业的人才是否需要培养提升或是阶段性调整。
* W- O- y! x2 L在这类管理者眼里,注重的是事情的价值。遇到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情是否该做,是否值得做。选择大于努力,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Q0 e4 D, S( Y9 I, h/ d3 A
顶级认知者能局外看局,既是一个做局者,也可能是一个破局者。就像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当观众津津乐道谁输谁赢、谁出彩谁出糗时,其实导演就在角落里偷笑,他才不在意谁胜谁败呢,关键是观众的这些谈资让节目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h, A' t; s$ p/ z( X' O; M
回归到企业管理上,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按下葫芦浮起瓢,甚至客户开发、顾客销售等出现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认知和思维受到了局限,如果用更高层级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很多问题都能豁然开朗,甚至迎刃而解。
8 c8 |/ K' F+ k" d/ d7 r' P: t* h9 ?因篇幅关系,不再列举其他案例。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将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试着用上面的思维方式来剖析一下。也可以在文后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进退有我我x | 2021-12-31 13: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曾用7年时间,从一个职场小白成长为一个中型企业的总经理[赞同]
千鸟233 | 2021-12-31 23: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挺好,至少我写不出,但不认同这么分级。! b" P; D8 U: e7 Y& e
对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的挺好,虽然并不全面。/ `7 A& N( b; l, u' n2 S" [/ o' @
有一点没明着说,就是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也就是拿员工当做什么,我想这才是决定企业与员工关系的主要因素。
天坑皮卡皮p | 2022-1-1 07: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一说就有方向了
执节者歌倮 | 2022-1-1 16: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有道理
股票微交易 | 2022-1-1 2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作者为上架即售罄的畅销书《职场突围:总经理成长之路》的作者
晴天小盒够 | 2022-1-2 02: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认知没决策权怎么办
沙漠星空慈 | 2022-1-2 08: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提的问题很有深度,不过倒很普遍,这也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很多人,有知识未必有这个机遇,正如每个市区,能力超过市长却埋没于民间没有该权限的应该也不在少数。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畅销书《职场突围:总经理成长之路》这本书的工具包“成功思维”部分,也许对您会有启发。
血影战天天p | 2022-1-2 13: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有些高端,原谅认知不够[尴尬]
玩世不恭玩k | 2022-1-2 14: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认可,其实就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认知成长路线而已;
4 _, k5 ^! G* i& f经历越多,认知就越多,认知越多层级就越不一样* e& c" A* n/ }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80/90/00后的层级问题,且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 t; ?' \: o6 k; M* f7 v  ~
何为事?何为人?何为人与事?这是一个很深奥也是很科学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8

金钱

0

收听

2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