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师拿一批批学生当做教育试验品,后将研究成果转嫁到自家孩子上是否可行,能培养出天才吗?

[复制链接]
查看1026 | 回复20 | 2021-12-29 01: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能8 E3 d4 O  c7 y$ _
你以为孩子是一个个面团,想怎么捏怎么捏,捏的面团多了手感好了经验足了,就能捏出个完美大面团。) |; P" O1 L8 S- y' _
其实孩子是自带形状的铁坨坨,你想让他们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就要日复一日不停打磨,还要根据每个铁坨坨的基础形状和软硬程度选择不同的打磨方法和力度,甚至有时候磨具都要调整,更有一些铁坨坨无比坚硬,任你怎么磨就是坚持自我。
. N. s+ W1 o5 h: w# Y; j教育经验只能参考,不能复制。
麓山峰 | 2021-12-29 04: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  n$ \9 f+ ]6 o/ H
你以为孩子是一个个面团,想怎么捏怎么捏,捏的面团多了手感好了经验足了,就能捏出个完美大面团。  V5 H5 u0 P: k, r7 E
其实孩子是自带形状的铁坨坨,你想让他们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就要日复一日不停打磨,还要根据每个铁坨坨的基础形状和软硬程度选择不同的打磨方法和力度,甚至有时候磨具都要调整,更有一些铁坨坨无比坚硬,任你怎么磨就是坚持自我。7 M- e- C' l1 i8 }7 O4 E) q
教育经验只能参考,不能复制。
风的路2017 | 2021-12-29 08: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行人对教育最大的误解,即孩子是一张任人涂抹的白纸,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后天环境与教育。( X3 J1 U) d2 R7 O  q% y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孩子之所以出色,是因为教育出色;一个孩子品性败坏,一定是教育的缺失。
. r& Z7 X: F. B代表人物就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华生,他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以及适合我培育他们的环境,就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让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乞丐小偷。”, Q3 u8 X' y- b, y& ]( @5 A' v
事实如此吗?8 g3 o( M$ k+ {9 }
查一下华生的实验与其子女的现状,就知道行为主义这套理论在某些方面是不适用于人的。5 X8 b& ^7 `6 o" E- t( c3 \# m
人与人就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智力、性格、气质等各方面特点出生前就已经决定。因此,你会发现,哪怕是一对成长环境与遗传基因完全一样的双胞胎,性格也可能完全天差地别。教育能改变他们一部分的特质,但没有办法让一个内向的孩子真心热爱社交,让智力普通的孩子成为高考状元。7 C' b% K* p+ J4 J7 J
教育能改变人,但是极其有限地改变人。" r0 a3 v5 D) K1 f. @! x& H
因此,直白点讲,天才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 ]5 @9 s2 |2 M1 |+ `. ^) n9 I$ }有的孩子资质不错,后天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上了清华;但有的孩子就是能连跳几级,14岁去中科大少年班。你要前者和后者保持同一学习进度,那叫揠苗助长。3 g; K! E, _, v& j: g9 g" i9 W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教学法。
4 e  p0 \0 V* H3 E: n好的教育,不是把人培养成天才的教育,而是适合这个孩子发展的教育。
* y9 q4 _* Q( R# K! p6 B5 L3 s教师在教育自己孩子时的优势在哪儿?4 ]4 r2 p& q7 r4 @" x
假设是一个很有经验,善于教学的老师,他们的优势在于见过的孩子很多,因材施教的过程里,总结了好几套教育不同学生的方法。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能在对比中很快摸清孩子的资质与特点,挑出一套适合这个孩子的教学方法。
志在千里758 | 2021-12-29 12: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什么叫做天才?  W. h' y- S( j, A( O

& X4 `: d6 }: V如果是天赋足够在顶级高校世袭教职,不要求得诺贝尔奖但是能竞争科学院院士或者通信院士,或者段位低一点拿个行业的大奖,那么是可行的。
* Z" Z' Z! b: `" g隔壁俄国大量bug一般的学者都是这种高教世家出来的。不光在俄国,有些流亡海外的罗曼诺夫家族后裔甚至能在北美顶级高校的数学系拿到终身教职。1 f# g5 d3 e+ G- S2 W0 a( s) j
这个问题的难点是个别教师是否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教学实验,并且积攒足够多的实验体进行测试,完善教学法的方方面面。# z3 E- t6 W' M# l& F9 X0 P
苏联俄罗斯鼓励这种教学实验,赞可夫的实验搞了小二十年,最终搞出一套通过有目的地堆砌教育资源进而可以实现超常儿童量产的教学法。而柯尔莫哥洛夫也通过类似的教学实验和改革,将高水平(注意不是顶级)的数学家(注意不是大师)培养变成一种可以较精确控制的教育过程。
4 @# [" q0 L$ F. H# d" Z/ Q问题是在中国现在谁敢组织这种教学实验?最多都是小范围偷偷组织。搞得好了,写几篇论文,发在外人根本看不到的期刊上
% y! _! f( t% A而网上曝光的所谓的高校教师吐槽自家孩子,撑死就是比不过他记忆中的同龄的自己,并不代表他们的后代就真的是“泯然众人”了。很多时候,大学教师缺乏的是特定年龄段、特定学段的的教学法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而不是他们的子女真的就那么挫。储殷老师是比较敢讲实话的,但是他被gank之后还敢不敢接着讲实话就不好说了。起码他之前的一些观点和系统性回顾过求学历程、经验、教训的学二代们观点比较契合。( R& p2 t& Y: l1 Y; {* P: Y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是培训-认定制,而中小学教资是教育-培训-实践-考试-审核制,后者比前者学的、讲的东西多多了。高校教师的授课水平很多不在KPI里面,而且也缺乏长期的教学法培训,教学水平很多实际上很差。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很难肯定或者否定某种笼统的提问。
语惑非非 | 2021-12-29 23: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来讲,并不能。
/ P$ C+ ^4 Z; v+ u/ p+ w) c8 a不仅不能,2017年皖南医学院对416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s/ E% u; I- y1 _( b. S
以找到青少年自杀率与父母职业间的关系。
$ _' r* X, [2 \* e9 ?( H- `  Q结果证明,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子女的自杀概率是最高的。9 }4 h+ ]+ R$ d, a  w$ \
问题就出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与天才培养之间的积极影响并不高,甚至说会产生负面影响。/ n# `' B/ M( p' G' V1 g: H

2 b4 _# c* B9 }# L4 c/ s# H% i
7 ^; k5 _% K( ?* D1 d1.什么是天才, A7 F' |6 k1 [6 {! t5 I3 H

( Y7 u  Y5 C% V/ V1 {- a对于天才的定义非常模糊,以考入名校,高薪工作等世俗,物质的标准来断定一个人是不是天才是极其片面的。
9 k8 N; G0 G' g( j" N我们对天才的定义,应是至少在智力组成的一方面有着明显优异的表现,这样的人往往会从事艺术行业,科研行业,脑力竞技(围棋,国际象棋)以及创业成功者。9 c! N7 `4 N- {- ]
当然,对于高智商群体的研究也表明,不是每个高智商个体都会取得世俗上的成功,很多也是碌碌无为的普通人。2 {7 y- z* I0 i& `  ]1 S
对于取得成就的天才群体来说,有三项必要的先决条件:高智商,对行业的高度热爱,以及开创性思维。5 B6 A6 y% d* r. p" I# U2 `3 E
/ E( Q1 ^4 B* Z" _' `' S
/ H; U" w' x; K" N, m8 ^
2.教师的角色2 H4 N4 p# j" }( R' ?: x" t8 O2 g
+ `6 _0 c6 G* \; T2 l7 U
如果以中国教师的普遍水平来作为标准的话,其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并不一定是科学,高效的。0 N. c' X' w0 Y. T. U
由于应试教育的独特机制,以及并不平等的招生政策,在很多人口大省,诸如河南,山东,江苏等,即使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学生的升学压力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7 i$ Z, d' t8 J
这就导致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为学生的成绩所服务。
* K# l# B/ p& r( l, s同时,由于教师工作中涉及的教育环节中并没有家庭教育。' o7 e! B0 S& Q0 h% y
所以问题条件下的一批批学生当做试验品,其衡量实验是否成功的标准则更加聚焦于子女的学习成绩。+ s9 ~3 n7 _) |1 u3 E4 E
于是实验所带来的成果也只会在学习方式与经验上更加有效。
" C5 @4 i1 Y7 E" a
# u- w4 `1 G# I- ]( X& V% k/ g& X# j" Z+ L& L& c
3.难点在哪里2 k4 |# Q& T/ p. \, N2 ~& M9 c

& l; P) Z3 F" Q* d& c对于教师利用工作经验与成果进行家庭教育,希望教育处天才的难点就在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与天才的培养并不吻合。  c- R- I! l' @, g5 Z
首先,高智商作为天才的先决条件,已经足以筛掉一大批孩子。3 ?+ {/ {+ T2 T1 l  N
其次,当前教育的学科规划丰富度并不高,加之强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大部分家庭子女并没有时间与机会去探寻自己的爱好。
; }0 E; L  O, V' k; g) P! k同时巨大的学习压力也会遏制学生的求知欲。
, s  j' H7 s% d' @( N! [: j最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开创性思维的培养并无助益,甚至说会起到负面作用。
  C# m9 ~  t$ r  a" y人的思维习惯与模式对个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人认知的养成,对信息的筛选方式以及审视这个世界的方式。5 E) A' P1 T8 L% {+ m, {  ^
拥有优秀思维的个体往往有着高逻辑性的特点,掌握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习惯,且能够客观的进行审视,归因。9 c* t$ g) b. P: _* k2 Q' L' R
而当前对于应试教育较为高效的“填鸭”式教育并不能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高效的培养,反而会因为习惯填鸭式教育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知识获取方式,从而影响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v, a5 y8 g' q% r5 r& S% E+ ?: m
4.总结
% C& m% X/ s- k
" U/ v5 o, [8 V  b3 ]; o; ^2 ?3 I由于教师这个具有应试教育特色的行业,教师群体的育儿方式会大幅受行业经验的影响。
9 C; C) m+ }' W# W8 X而教师工作上的教育成就并不等同于其家庭教育的成就。% t2 L6 W3 s) O9 G2 W' J; _
应试教育导致的与天才相悖的体制使得天才培养的难度进一步提升。
# e" Y( x& [+ Y5 K综上所述,如果教师拿一批批学生当做教育试验品,后将研究成果转嫁到自己儿女身上时,并不会对子女能否成为天才有积极影响,甚至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 ], k2 c8 a  j7 _8 J3 \8 v# K当然,这些研究成果对提升子女的学习成绩是有积极影响的。
; R; v7 ], ?; w  y5 H<hr/>您或许对以下回答感兴趣:
  C1 U% u& t2 b4 w怎样看装抑郁博同情这一类人? - 知乎 (zhihu.com): Q! B0 d4 V) J7 J/ H! Q- \6 W; S
有没有阴天综合症之类的,一到阴天就心情抑郁,压都压不住。? - 知乎 (zhihu.com)
5 p) S' q" a8 r/ O为什么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 - 知乎 (zhihu.com)
阢戊阢h | 2021-12-30 05: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题主了解一下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的经历、研究成果以及他的子女。
123459729 | 2021-12-30 1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新一下+ W( ?4 r, e8 I
教育,一定要与时俱进,千万不要妄有我们那一代人那种什么自动开窍的老观念。$ `, B. M, @: r8 V7 `
我现在跟每个家长都说一句话,新一代人是需要我们引导的,不像我们那一代人可以自己走。. n9 i8 B( R3 O7 s$ D
因为我们已经缺失了那种能让人自己走的条件。我们这一代人表面上素质起来了,但是在教育这个问题上观念肯定是落后了,这才导致我们教育有大问题。
  }3 `8 R) d5 L+ t; h! W+ l3 ?说家长眼前的。现在每年升学东西都在变难,这不是东西变难,是我们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现在没点本事很难就业,你家里条件再好,教育理念不对也会被卡在50%的升学率上,就算通过了,普通一点大学读出来也没什么。未来对于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苛刻的。
* z/ j' _/ g% B9 O) _% f0 n我们现在目前做的很多工作,未来都要更新换代。大换血需要的人才,肯定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我们自身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就是因为吃喝不愁了就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懂教育,其实说白了还是素质跟不上。
( ^2 Y! f% D1 I% y( i大部分外人因为自己有个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或者是个师范生,新手老师,或者自己在单位混的还不错,所以就非常自以为是,拿自己的孩子冲面子。结果惨不忍睹,最基本的升学都跨不过去,,这种例子我见的太多。就不一一例举。
. l, t, J- }$ u. v% F/ ?8 i+ C) B6 z$ Q------
8 d, u" @% A' N. r9 ~7 `: q0 ^' V5 l/ N说不能的真是无知
" U8 y8 M* \' r0 f; t3 O! m% J4 @为什么大部分都认为不能,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面对自己的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学生,都是没招的,搞不定自己的孩子。所以觉得不能,就好像很多新手老师,压不住学生,带不好成绩,很多妈妈,自己的孩子不上进,不知道怎么改变。
9 H0 O, E; Q& p  o我面试过很多老师,这个问题我基本都会问,但是问的委婉一点,给老师一个非常难的难题,比如同时好几个学生,习惯,情况,各方面都特别顽固,讲的很具体。而且问题是不同种类的。: x% p! s% u1 \! G* g7 b- O1 g
我就问对方,这种情况我需要他们都有大幅度进步,你能做到吗?  真正的教师,一大半都说要看情况,老师不是神,这些情况太难搞,也不知道怎么应对,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K/ K& q- m  I% s3 q& C0 l; J. M
一小半人,会分析有条理,并且很有自信。当然这有个前提,前提是这些人都是从教人员,如果是外人,他们没接触过孩子不知道一个孩子的习惯如果出问题是一件多么难扭转的事情。就像姐姐带弟弟,束手无措。
' T3 [4 h3 U' Z& ?' Y0 \4 X其实说到这里,问题就很简单了,那一大半人,也包括其它答着,虽然是教育相关人员,但是自己都没摸清楚教育这条路。还在纠结一些基础。
8 G" Z: z3 G! b: Y% j后一小半人,教育成功明显大于失败,他们才会更坚信小孩的可塑的,任何学生,只要老师做到位了,都可以改变,成为能人强者。" N8 X( K8 w8 z# S9 E3 f
但是为什么你们的孩子遇不到这样的老师呢?那就要转向下一个话题,起码25%的老师具备这种九成让学生不断变好的人,但是90%的人不知道怎么和老师相处。- ^: I1 S' h+ }: e: x9 I
而且还有一条。我有99%的几率让你的孩子变好,但是这是有条件的。条件有两点,时间,钱。$ W( i6 f2 @' X' N4 A# m
7 E. E. U* c5 [) M3 g  K
如果你现在问我怎么改变小孩,我又很难讲。因为教育这个事情不是外行人马上可以领悟的。有些事情你必须经历过几次失败才明白怎么做,就跟做饭一样,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而且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风格做出一些微调。3 b* O- I$ s" w# p4 w
不夸张的说,我从教期间对待学生,我每一句话说之前都会思考,怎么做,做什么,都是有有方法有套路的。0 o4 m/ f) C7 h
打个比方就拿男女感情来说,如果我的教学经验切换至男女感情,我追一般女孩成功的几率会非常高,高到就像我经手的学生,他们九成都在学习承受力上进心和各方面得到了明显的进步。: V8 ]) H+ ]' t# u0 G8 q+ K0 z
# f; S% m4 Y( @$ R( ^- z3 @4 M& y

2 h% E' ]) {; n" o' F) ?去看看波尔加实验吧,自己三个孩子都是大师,批量生产。5 |. R$ C9 _. O
顺便解释一下,波尔加实验很早就得到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如果你知道怎么培养孩子,按照一定流程操作孩子就能被你塑造成天才,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r/ v% ^/ H: m! s/ f3 a
就是教育是可以量化的,不看底子智力差距,不看天赋个性。
7 Y$ W$ j3 a: J- D; d: V5 B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做,一个是懒,二是条件不够,第三有的人有条件,也不懒,但是他们不需要,或者不想做。
" t# V7 T) F9 Y! g7 X家庭教育和家庭以外的教育可以测底改变一个人,如果没有教好,那就是几个教育环境中出了差错,如果能控制好,那么孩子可以被你塑造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 o/ f$ n* ~4 c0 @$ R% {
成绩只是最简单的一个环节。
& F* G) f& u7 K7 e" K7 W9 d0 d" E经常看见有人说老师无法决定学生成绩,什么要看学生自己这种话,说这种话的真是没文化。老师包括监护人和校老师,他们完全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1 C! T$ w6 |4 r7 x% e3 i5 ~- Y
假设把正常一点的孩子交给我跟我住住,一年一定会改头换面。
' N) y. r( A/ x以上这些只是一些教育者都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
& |: N6 n" B* J  [
* x. O0 H. W2 W0 F$ D不懂的不要酸,无知而已。
6 F; w. p3 P- i% U) \  ^; o: L- {最后也说一个让人不那么酸的话题,老师的孩子,老师这个职业其实很悲催,大量的精力交给了工作,回家没什么精力给自己孩子,而且工作是有回报,家里的孩子短期是没有回报的,所以一般老师都会疏忽自己的孩子。" y: v: Q; n# C) R: e2 O
而且有很多老师对于孩子的成就都看的不重,因为自己看过太多,所以散养的也有不少。健康快乐就行。
漂浮的囚徒富 | 2021-12-30 2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每不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智商,照搬别人的经验是行不通的。教育除了要因材施教外,还要根据现场情况来排除困难。在叛逆期的孩子尤其听不得说: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你学着点。这样的话。
Julian2862 | 2021-12-31 05: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原理上是可行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并不能。
* f6 O. D3 N- `* W1 O然而,几个问题你规避不了:
' u& u+ y9 e& i& ~3 C/ J1.个体差异永远是你忽略不掉的问题,不是有个大学教授自家孩子极其平庸。搞得教授十分光火的视频嘛?最后也只能接受了。" K8 F; R9 u3 m9 h) G5 O- n
2.情感纠葛之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对待自己的孩子永远无法完全科学地面对。不是为别的,只是因为爱。
6 g* _$ `- E! o9 e, |1 G( F3.情感纠葛之疼儿疼女的心。这个其实才是关键问题,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师德充沛的,而且对待学生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那么疼爱的。' u% n: }# e0 Y/ ?- M
所以题主这种奇怪的阴谋论,是否稍微有一点小人之心了呢?
5 b! n; o: F) T& s9 c- v% g. U- F不是全部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也不是全部的教师都有足够的能力。,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培养成天才。
6 [* Y! n& \3 `然而天下爹娘爱好的,师德在的教师自己班级里有好孩子肯定尽心培养,甚至超过自家孩子用心的程度,为什么呢?* l$ D( [) g  ~5 D. x2 |2 K# {0 t
自家的孩子可以用皮带说事,别人家的只能用科学的方法。2 A; Y5 g9 O: `! A: D% t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问就是科研成果。
清凉一夏2017 | 2021-12-31 09: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觉得你对天才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 U; q4 V5 m/ z1 w  \2 t  v“天才”从字面上看,就是天生的人才。1 `8 e$ I6 R  d/ a  ?# q( K* I
百度百科里解释:& Z7 H/ p! c! o$ n8 }
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易经》里有“三才之道”之说,“三才”指的是:天才、地才及人才,天才位列三才之道之首,可见天才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模仿性。$ D# B+ Z  v4 D' J9 h( `0 N" K4 S
身边的的例子太多了,我妹是小学老师,他们班有个小姑娘,父母都是清华博士,虽然父母离婚,她整天没人管,脏兮兮的,也不好好上课,但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学习好的不得了,这样真的就是智商超过130 ,人家就是有这个基因。
, W7 Z5 g: Z1 q6 j0 w! Q前天和一个郑大教授聊天,人家在一个小县城,98年上的大学,高考690,就那还是因为监考老师说话声音又大,还一直不停说,导致英语阅读分心,没有考好,整个家族,就她和他弟学习好,其他学习都不好,但是他大姨和二姨超级聪明,大姨高考恢复后才又考的大学,那时候大姨已经有孩子,30多了,人家照样一考就考上了。
) W" @$ G* n; u: @) i天才,不可学,不可追。+ ~6 |' t+ z* h9 I, @9 B. a
还是她们家族,她老公的侄子,今年考上985一所大学,但是他父母都是大专生,学习很一般,这个孩子放假也是玩,也是打游戏,但是学习一向拔尖。& E9 _3 A9 |1 H2 @: R7 R! L
他老爹得知考上985之后,第一件事,你知道是干啥,孩子的爸爸一大早去给他爹(孩子的爷爷已经去世)上坟,在坟头把这个天大的喜事给老爹说说,普通工薪阶层,愣是给孩子买了个苹果13.
, f' s" p) [) |. j$ Q$ {5 I: A这位郑大教授说:这么多年,天才的孩子太少了,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孩子,刻苦努力,也能有个好成绩。
$ R* H2 ]. G( a0 v6 e3 |《人生的枷锁》里,毛姆这个人间清醒写了关于他的主人公菲利普去法国画画,两年也没什么大成就,终于有一天在午餐时候拦住老师福内特,想咨询老师自己有没有画画的天赋,因为菲利普非常穷,如果没有画画的天赋,只当个二流画家,不如早点改行,他不想一辈子穷。% u6 L! u) x, G5 x3 H/ M, i
老师福内特建议去他的画室看看他的画再下结论。6 ~* \* I7 C- c7 O
老师福内特看完他的画,说道:
! @2 E0 W6 x* v& p' A+ s
“你具有某种手工上的心灵手巧,经过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没有理由成为不了一个认真的、还算能干的画家。你能够找到数以百计比你画的差的人,也能找到数以百计画的同你不相上下的人。在你让我看的所有画中我看不到才华,只看到勤奋和聪明,充其量你也是只能当个平庸的画家。”
福内特老师建议菲利普拿出勇气,去别的方面碰碰运气,因为福内特老师认为,再没有比不断为自己的生计操心更丢脸的了,不要入不敷出。
! y( b6 O3 |" b7 Q% I6 T( x) A: L0 J当天才,是为了什么?- n, ~: K. Y; s# t( i* Q5 z
至少天才可以多挣钱,锒铛入狱的天才也不少。
! i5 x1 I& c* k* O; r+ x: V' @普通人,勤勤恳恳二十年,有房有车有孩子,温暖过一生,在我看来,比当什么天才更好。
9 w3 r% Q9 u( t, h4 T7 L$ S当天才,喜欢看天才的传奇,不过是人类基因里慕強基因作祟罢了。' y. I# e) l% R
《孙子兵法》里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7 o# [. b4 d2 s. E先要知己,后才是知彼,太多人只盯着别人、对手、名人,整天分析别人,而忘了孙子要先把自己了解的透透的。# W5 a, c% X: [
先把自己弄懂、搞好,是一切胜利的关键。
# t& V; y# L8 h+ z5 H
8 a7 @+ U. x$ f4 [7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