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保安校长的经历很励志!
2 J- s& A, `7 U我能体会他一路走来所经受的艰辛与困难,因为我与他的经历相似,虽然远没达到校长的高度。" @( S9 K- H- f& j8 [# J
我这些年的主要经历是(图1):专科——县城工厂——辞职考研——211硕士——复旦大学博士——海外博后——双一流大学教师) S4 R. i+ e7 G C
3 X1 }! u3 I/ ]7 y: [. @
7 \' u6 r. A% D* W
一、读专科,但是没放弃提升学历的希望
7 @6 x& d6 B( X1 c; i6 w. t高考失利上了一所专科。入学后,了解到有个专升本考试;也了解到还可以自考本科,不过认可度不高。既然有上升途径,我就打算毕业后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甚至觉得如果能专升本进入211大学,就捡了个大便宜,因为高中时从不敢奢望能考进211。5 m: [. l* D5 F* w& M% X6 r9 V
虽然专升本是在专科毕业时才考的,但我从大一入学就开始准备。拿出高三的劲头,早上上课前学习,晚上吃过晚饭后再去教室自习。
( s* j0 p, D+ t# z* y5 ~然而大二时政策改变,那所211不再招收专升本。燃起的希望被浇灭,我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能考的专升本院校没有211,我就不想再考专升本了,觉得再花两年不值得。
3 R# S# v* r. F5 g& U然后就想到了自考。那时大二,那个省一年能自考两次,每次最多考四门,如果选个科目少的专业,顺利的话毕业不久就能拿到本科证。拿着自考专业和科目的材料,选了好几天,选定一个叫旅游管理的专业,只考14门,其中英语过四级的话可以免考。我的专业是医学类的,自考选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但为了能快速拿证,管不了那么多了。( D1 f3 D! H( |
第一次考试报了三门。由于对自考比较轻视,觉得很容易就能过,即使报考了完全陌生的几门课,也没怎么学习,考试前才勉强把教材看完。考试成绩如实反映了我的用功程度:只过了一门。接下来即使每次四门全过,也要在毕业一年多之后才能拿到本科证。想来想去,最终放弃了自考。
, H: E. m6 l, _" Y; r& ^时间过得很快,这个时候已经到大三了。上学期上课,下学期实习、找工作。来不及做什么,大学就结束了。虽然有过挣扎,无奈只能拿着专科毕业证(图2)离开学校。( Y7 R9 N; Q$ F/ t
2 X$ ?/ ~4 Q* ~& N
) ]: d8 e3 t& C* `# Z
二、不愿在工厂蹉跎岁月,打算考研
9 [( E/ V- N3 |( x/ F) q7 E求职过程相当心酸,“本科学历,两年工作经验”的要求,一次次戳痛我。所以当我得到一份远离家乡和学校的一个县城工厂的offer时,感觉终于解脱了。: T0 c. k2 C' T2 c' t5 o. _
入职新鲜劲过了之后,很快就感到无聊。上班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是跟新入职的同事聚在一起聊天。五点就下班,从来不加班。下班就在宿舍上网、看电影、聊天、打游戏。工作生活都很清闲,但我却很焦虑。主要是工资低,工厂效益也不太好,时常传出裁员的消息。入职不久就做离开的打算。' @3 n% V- k/ S
但是离开能去哪里呢?这工作虽然鸡肋,但也是大半年时间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县城消息闭塞,而且也失去了应届生身份,找工作更加困难。想离开却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非常苦恼。8 O7 m: j% `0 F- P/ Y' z
聊天中得知,有几个本科同事打算考研。他们告诉我,专科也能考研,我内心深处的想法就不安分了。向那几位同事请教了很多关于考研的事情:考研大概流程是什么,什么时候报名,什么时候考试,什么时候复试,考哪几门,公共课、专业课是什么意思,都是在那个时候知道的。6 l3 z$ S% t% m8 l6 a
了解的多了,就想亲自试试,于是就跟同事一起报名考研。刚决定考研的时候,我是非常迷茫的。离初试还有两个多月,学校、专业都没考虑好,考试科目更是一点没学。就以一种重在参与的心态,随便选了个学校和专业。
9 d5 w$ H/ D, g3 `报名之后就开始看书。由于没决定明年还要不要考这个专业,所以主要看英语、政治这两门公共课。很快就体会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专业课的书,一本就五百多页,绪论都不能完全看懂;英语更是单词都不认识。 i. {3 U* Z* L9 _. O/ p' ]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没有学习环境。虽然工作清闲,业余时间多,但是住在工厂宿舍,一下班宿舍就很热闹,工友们聊天打牌看电影,一直喧嚣到午夜,根本学不进。从开始学习到临近考试,两个多月的时间,专业课第一章都没看完。3 ^1 [' {/ l6 `$ o# ?$ H3 Q- u% [
三、辞职、借钱、披星戴月冒着严寒酷暑学习 T0 }+ o }$ K. }9 C0 M; Q8 }
思考很久,最终,逃离县城、逃离工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使我下定决心:我要考研,我要离开这里!于是在去市里参加初试的前夕,辞掉了工作。 i0 o8 J6 R L. o; Q
初试成绩惨不忍睹,唯一欣慰的是:我最担心的英语比一区分数线只低了7分,再来一年有那么一点希望。有了一次经验,就不那么迷茫了,知道自己哪里弱,也知道该怎么补强。虽然困难依然很多,但是心理已经有底了。8 p6 S, }$ @5 ?1 I, q+ L
1)辞职考研,首先要解决经济问题4 o6 d3 v6 f6 i% d. h6 P
辞职考研,首先面对的就是经济压力。工厂的工资很低,省吃俭用也没攒几个钱,过个年基本都花光了。在老家学习虽然开销低,但吃饭、穿衣、出行、打电话等也都要花钱。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经济压力很大。
2 w/ D, F/ W) `+ `2 b* b+ }能想到的筹钱方法主要有两个:找个兼职工作,或者借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不打算找工作。而借钱看似简单,但是心理压力很大。和我同龄的同学们大多已经工作,可以挣钱养家,有的甚至已经在省城买了房子;而我还要靠借钱度日,实在难以张口。
' @1 m0 v. v5 }" u工作和借钱都不是好方法,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不耽误学习,只好硬着头皮借钱。找家里要,找同学借。比较幸运的是,家里支持我考研,父母从退休金中每月拿出一部分给我做生活费;从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那里也借到一些钱。另一方面,更加节俭,能省则省。, m; D8 Z: e K$ q, Q2 c, h: U: Y; y
2)其次,找到良好学习环境! H s8 N& x0 i$ Q
有了第一次备考的经验,我知道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于是想去一个有学习气氛的地方学习。家的附近有一所大学,公交车可以直达,就去做了校漂。+ b( A0 ]# P/ W# ^ A6 T2 O; c2 ^
先是到处找没课的教室学习,但一天至少转移三四次教室,又累又影响效率。后来终于到找一间专门上自习的教室,并在那里占了一个位置。有固定座位,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8 X( o4 B& A) n6 `此外,在学校还能旁听专业课,一举两得。
6 w3 |. l( Y6 e# D# V3)购买学习资料,书籍、音频、视频资料都不能少$ E3 w( \/ E* P$ g
由于选择了跨专业,如何学好专业课也是个问题。兴趣对于学好专业课有帮助,但只靠兴趣考不了高分。我根据考研目录买了专业课的教材,还买了一些参考书、习题。然而,自学,特别是一个人自学,没人答疑解惑是个大问题。跨专业学习专业课最郁闷的是:教材中有些内容,字都认识,连在一起看不懂;找遍参考书、习题答案也无法解惑。. M d* B" b: ]
还有一个问题是分不清重点非重点。这样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大量时间。我花了很大力气才学会的一些内容,后来发现根本无足轻重,考试也不考。
, y) X' Y" t2 l每天在学校漂着,自然想到去蹭课。两门专业这学校课都有,用的教材和也我的一样。有老师讲课,学起来轻松多了,有不会的课后还可以问。一个学期就把两门专业课都搞定了。5 A1 p3 u) V/ G% T: N; S
学校里充斥着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从食堂到厕所,从教室到宿舍无处不在。看得多了自然就会有种焦虑:不报辅导班感觉就会比别人少学点东西,就会落后别人。然后就想要不要报辅导班,报哪个辅导班?辅导班价格不菲,政治、英语单科就要数千元;有些“协议班”、“包过班”等加了一堆限定词的,可能上万元。这些钱对于辞职没收入、又不想啃老的我来说,太心疼。& M* Z0 J. A' J: s9 P0 R- S6 ~
4)制定各门课复习规划,并严格执行" U% A6 F* L/ E4 p# ~
找教室、蹭课、买资料,这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辅助,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学习本身。
6 c9 w, W5 W6 q; o# G0 M; h初试考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和两门专业课,这几门课的特点和作用不同,公共课主要目标是过单科线;专业课主要目标是提高总成绩。政治大部人分都能过线,但是考高分比较困难。英语过线很关键,每年不过线的人中,大部分是英语挂了。专业课的分数线都很低,如果都是刚过单科线,总分基本上是过不了线的,所以专业课尽可能多抓分,才有可能总分过线并提高初试排名。
9 c. X$ o) Z3 ^根据各门课的特点,我给自己制定了长期、短期各种学习规划。例如长期规划包括:两门专业课用五个月学完第一遍;英语用三个月时间把考研高频词背一遍,期间做一些模拟题;政治前三个月偶尔看看就可以了。然后把长期计划细分到每天,例如每天学15-20页专业课教材,每节学完后做一套习题;英语单词每天背50个左右,顺便把昨天的复习一遍等等。当然,学习计划也会随进度而变动,但基本上只会增加内容而不会减少内容。这样每天都有充实的学习内容,不会因没有目标而无所事事。
) n" R$ L" ?5 v6 v& k& q由于跨专业且基础薄弱,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很繁重。为了完成计划,每天要学习12小时以上。( [( V" j8 n# P- w, V- X
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餐赶首班公交车,在车上听辅导班的课,7点前到自习室开始学习。午饭后在校园里逛逛放松一下,然后一直学习到吃晚饭。晚饭后再学一会,赶末班车回家。回家后再学习到11点左右睡觉。考试前两个多月的时候,感觉每天在公交车上一个多小时很浪费时间,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这样每天就能学习到自习室关门,学习时间增加了不少。
' [& t+ g; s# N3 y$ K从开始学习到考研初试,差不多十个月左右,经历了四个季节。夏天教室没有空调,三伏天的中午,一边看书一边流汗,有时候汗滴到书上把书都浸湿了。实在太热的时候就去洗手间用凉水冲把脸,稍微凉快点再继续学。冬天早上起床,从温暖的被窝到没有暖气的卧室,是非常困难的跨度;即使这样,6点半之前也要起床。" i$ s$ i3 b! W: o) U1 B
四、经历初试、复试、调剂、加试的考验,终于考上研究生!
& }+ Q# G6 P+ q: u考前心理压力巨大,但还好最终没出岔子,顺利参加考试。
. G& _) [$ q$ M2 z初试过线,但排名靠后,处于录取名次附近,非常危险。于是一边准备复试一边联系调剂。专科生考研报考难,调剂更难。不收专科生一志愿的高校,调剂当然不收;即使收专科生一志愿的学校,调剂一般也不收。
5 n) L5 r/ T: S1 U9 A9 a5 c最终联系了一所同意调剂的双非二本,而且调剂日期在211复试之后。也就是说,我可以参加两场复试:一志愿211高校和调剂的双非高校。备胎学校的加试科目跟一志愿学校不一样,且没有准备,但是管不了那么多了,机会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
$ L: I6 Q2 A4 W% U一志愿复试时挺紧张的,主要担心歧视同等学力。不过最终证明是我多虑了,老师们面试时问的都是专业问题,没有提到我的学历。加试科目也顺利过关。复试结束两天后收到通知:我被录取了!
" S+ l" D8 k) t6 ]1 _8 m* l专科生考研至今仍然非常困难,我们统计了2020年和2021年专科考研上岸数据,一所学校录取一、两名专科生很正常,但也有牛人考上985高校:$ }8 U) B( I* Y5 T3 A |5 V
/ N$ V" E, z( a! _$ [# c& v五、读研、读博、做博后,踏上学术之路
+ m- J1 z, }. U# W2 f1 V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做实验、发论文。
) v! K( {! e. _2 a3 ]重新回到校园,深知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努力学习,努力做实验。做实验很累,有时为了多拿数据,还要通宵做实验。
1 a8 {8 P! e6 ~5 {8 ~: r9 @2 s我的付出也获得了回报,发了一篇影响因子十几分的论文,凭着这篇论文,不仅拿到奖学金、顺利毕业,还通过申请考核制,获得免试去复旦读博的资格。
0 K; A2 l+ k" j9 y6 l想要博士毕业,仅仅努力做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导师给我指了一个研究方向,需要我自己构思课题、设计实验、做实验、写论文。一个课题从无到有,直至最终发表出来,做实验是最不需要动脑子的部分,大多是体力活,这些在硕士阶段已经得到充分训练。博士当然也要做实验,但更重要的是想课题。经过博士阶段的训练,我能够自己想课题、做实验,然后讲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也就是论文——发表出去。* B* t3 N- s/ x3 R k# g$ b
毕业典礼上,我穿着博士服,拿着博士学位证拍照(图3)。又想起了刚上专科时提升学历的念头,那时的我,绝想不出自己的学历最终能提升到博士(图4)。$ m( z& U& t! q, m& t. { r' g' Q
5 \- k2 G9 @: ]- f
9 y1 _: y( o0 i- o2 x% q
. j1 m4 v4 o/ B$ Q Y/ C* N# o
* S" c3 p% S* |: |7 z
毕业后想进高校,但学术圈内卷严重。十几年前,本科毕业就能留校;我毕业时,博士毕业都不容易找到好学校,海外博后加好文章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于是又出去做了两年博后,发了一篇Nature子刊再回来找工作。
2 F+ M6 S: p5 V; s, Z六、当大学老师,拿项目、发论文、评硕导
3 ?6 O+ }( S, ` Y$ X3 R找工作的过程一波三折,从投出第一封简历到办理入职,历时大半年。最忙的时候,上海、杭州、广州、珠海几乎一天一个地,情绪也是起起落落。2 _( t0 b. p( v3 J8 R+ t4 u! Q/ X
这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第一学历让我很受伤。没想到都博士毕业了,找工作还会因为第一学历是专科而受到歧视。有个二本学校,在我投简历之后,专门打电话过来嘲讽我的第一学历。似乎由于是专科出身,即使拿到复旦博士学位,即使发过Nature子刊,也不配向他们学校投简历。还有个211,打来电话就问了一个问题:看到你简历中XX大学那段只有三年,你是专科毕业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很快就挂了电话。
9 b$ k7 g. u- T, j还好我没被这些嘲讽击倒,在复旦受过的良好训练,Nature子刊的成果,使我有足够自信。最终结果也对得起我的自信,成功得到双一流高校教职。
: [- ]9 A* r* O, Z% A找工作耗时大半年,身心俱疲。入职后却没时间放松,反而更忙了。上课、做实验、写论文、申请科研经费等等,通常早上八点多出门,晚上十一点左右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图5)。看到学校报喜新闻中有我的一份贡献,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 p2 Q- A5 S" _5 W+ M7 E' n& ?1 d0 c& y; C& b# H3 J8 f
* O0 f; D2 k) `$ I7 e. j
拿到项目后,顺利评上研究生导师;顺便又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落户上海(图6)。4 c, Y+ K6 _% k$ r2 i9 {
& g$ D( Q7 \7 D
5 o: c& k& |# I5 M) n回顾这些年的经历,不安于现状是我离开工厂、提升学历的动力;有目标并且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是改变现状的前提;当然还有运气加成。有了这些,我才实现了从专科到博士的跨越,也从县城工厂的工人转变为一线城市大学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