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增长,"学霸“这个词,跟我脑门上的发迹线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了。
0 G e; u+ l' t不过,我依然清晰的记得,20年前那个下午,那通电话。
3 e) M, j! r4 V, v- P- “兄弟,” 电话这头的我略带紧张的问道:“怎么样?多少?”
$ _) |% g( g( G* a4 v( R. z" @, a- “不是太好,才861......你多少?”
6 P, H7 W1 C' i! s- P8 Z# _3 R& m3 k- “我......我856......"
! i. Q5 ~& c: D* g# n- “哇,恭喜恭喜,这么高分!”
1 m* t/ J! X. b0 ~# O( s. d' g6 R- “滚犊子!” $ n9 M0 p4 R$ {- L. y! z
然后两个人在电话里没心没肺的笑了。
8 E4 ?2 j- O4 M d, A y第二天的报纸上,公布了广州市当年高考状元榜(上古时代特热衷搞这套玩意儿)。小陆同学总分第五名。我紧挨着他,第六名。, l; x7 B1 a5 V1 \9 ^
如果,高考有以同桌为单位的双打比赛,那我们应该是本届的全省冠军了。
: g0 \, \) i7 J$ e不过,我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手,走着不同的道路。正如我们的人生,只在高中三年的课桌前,有了一点交集。
5 C; v' ~1 Q ]4 K4 H
6 z! W- g9 i! J4 x/ Q d2 E4 N" M
7 [% T" W- Y. |& N7 d! d
: c' v' s. }! D; w/ E |. U-----------------& w- v9 w# o- p5 l9 U
初中,同级不同班。令人惊奇的是,在那三年里面,我们彼此竟从未见过面。+ V, U& Q5 @0 G0 c7 l+ z3 |
他从入学起便是受人瞩目的学科明星。早早通过奥赛在我们这所市重点中学里面树立了江湖地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除了体育,几乎所有学科的竞赛他都要掺一脚。
, u0 {2 E% \" l# t6 o& a2 K我则是.....nobody。初中入学,路人甲一枚。成绩稳定在班10多名开外,年级百多名。身体还没长开,连体育都有挂科的项目。窝在角落里,用着不起眼的书包文具,穿着发型毫无特点,老师不会注意,同学们也不太爱搭理。( t- h: V. j. J: ~1 e1 n
假如说,我多少还有点与众不同之处,也许就是性格上特别的骄傲自大了。不时会说出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夸的话,在一个所有评判标准都唯考试成绩而论的环境里,只会惹来周围人士的嘲讽讪笑。
" M6 C* W- S; `4 W1 z哦,差点忘记了,因为会画些小画,被班主任分配去出墙报。% z5 p: m; L7 @ O3 ^, |, f
“老师,我可以不做这个么.....我想多花一些时间在学习上面.....”) g2 G# D& o3 ^, w
“什么?集体分配给你的事情,你都不愿意做么?”1 K, I7 U7 b8 s# R5 E
看着老师严厉的目光,我只好默默接受了这个任务。% K. ]7 I" w% T. h$ Y
对于一个才华欠奉的人来说,那绝对是苦差事。每当同学们放学回家,才是我开始干活的时候。跟三两同学把桌子在墙报黑板前拼好,爬上去,擦干净上一期的内容,画画,套用着平庸的模板,写着乏味寡淡的文字。有时候要几天才能完成一次任务。回家之时,已是华灯初上,骑着破单车,行走于夜幕之中。然后......迎接第二天大家的评头品足,或者,什么都没有。
' }- y8 o# `* P6 W
( {6 d! f P( T3 ]4 Y
+ @- I0 O9 t5 `! W- v
_/ i+ P& L7 a( d3 \& _+ x一个阴冷的下午,自习课。许是课室里过于吵闹,班主任走进来怒喝,骂了几句。可能那天我的造型看起来比较温顺,她突然指着我说:“大家好好看看大头,他虽然学习一般,出的墙报普普通通,但起码他知道做好自己!我不指望你们像隔壁班小陆那样,你们本本分分学会做好自己就够了!”
- n9 O/ z; h3 i/ e" G课室里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仿佛空无一人。然后,在某个角落里,传来不知谁的低声嗤笑。/ d! d4 U8 j, z6 J
这算是在夸我么?我的存在感,难道就只是课室后面那两周一版,无比蹩脚的墙报么?- p! }& H* r7 V% Y# G+ }
小陆?已经有我这么个路人甲躺枪不是够了么,为什么还要拉一个全明星球员来垫背?
9 u' g; g2 L, V5 x, Z所以,我就需要甘于自己平庸的天资,去接受这样的位置,对吧?/ `' y; h o, b7 X& l+ G& V
好的,我明白了。
y4 |) N( p7 m) [8 J! ?我应该感谢班主任的这番话,因为它帮助我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模式,一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模式:
0 G1 \4 h, U+ @认真去研究规则,然后,找到漏洞,战胜它。
4 c, H, Q( V0 X3 l7 g# B; G9 k在这个地方,这里的规则,至少我所理解的规则,就只有一条:你只有凭着考试成绩冲到最前面去,才能获得与别人谈笑风生,平起平坐的资格。4 i% h. I- e/ k" s
我依然不善言辞,没法在短时间里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技巧和写作能力;我对外语兴趣欠奉,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对于数学,我依旧无可奈何,这似乎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
& y# C2 j) Z: [. H6 e- Y* d: O7 D可是,考试总分的评定,还包括一门:政治。
& n+ G8 }' S7 k, l/ }没有任何人会喜欢这门课。老师照本宣科,同学草草应付;考试题目乏味,答案千篇一律。谁都知道它不在会考范围内,所以没人会在上面浪费时间。可是,不知是否出于教育局的规定,期末总分统计排名时,却会把这门毫无意义的课程,一并的计算进去。9 Q5 t, |7 T# ~6 ^1 w$ B
只要排到年级前12名,便可以获得奖学金——13元,等于该学期的学费。1 U P9 W7 u7 f/ J4 C" e2 }8 W) E
我花了点时间,研究了一下考试题目与课本,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在考试的时候,把课本完整的抄一遍,是的,只要抄对章节,就可以获得满分。: J7 ^+ u2 ~0 P' }* }
当然,我不会真的拿课本出来抄,那是做弊。我抄的是脑海里的课本。1 n. v, V+ h0 z; F
于是,在不为人知的时候,我把整本政治课本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靠着这个粗暴简单不讲道理的办法,我让自己的总分足足涨了近20分。在接下来的期中考试, 其他科目没有大起色的情况下,居然大大咧咧的杀进了全班前五名,离获取奖学金资格已经非常接近了。% L7 d% D2 W" H6 c( X1 f, @
在这种变化刚出现的时候,其实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路人乙丙丁们多半只是说:政治满分哦,你是有多爱这门课啊?
: o! ?% [$ I9 X ~8 f
8 _- F+ N; {2 j3 W6 E
5 x3 h r! q" ~* ~
7 b. g- Y2 z% N: T* S$ [而我却没打算就此停下来。要走到小陆那个层级的圈子里面去,我还需要做得更多。
9 f7 `5 w' k* h0 F. E我开始钻研其他科目的“漏洞”。( Y9 P9 {3 F1 ]1 K* Q
一眼望去,学海茫茫,这看起来真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依然会在某次测验中考砸数学,或者写出篇低分作文,或者连错5、6道英语完形填空。
7 M$ u9 d- l& G& k1 U+ m然而,还是被我发现了漏洞所在。
0 ^. m' C. ]* {: t0 x2 y2 A, S! H这种教育模式,他评定的标准就只有“考试成绩”。只要是考试,就要靠老师们去“出题”。学科知识是如此的漫无边际,但老师的题库,却非常有限。
. q/ r9 h3 X* s! X( w我总觉得,身边某位同学,其能力远不如我,却总能在数学上获得比我高得多的分数。不,绝对不是我过于自信,这里面一定有我所不了解的秘密。反复思索了很久,终于搞清楚了一件事情,一件我本该早就觉悟的事情:他们都买了一本老师推荐的习题集A,而我却因为手头拮据,买了本书名类似的习题集B。
8 O$ @- [+ v3 x# t两本习题,水平孰高孰低我无法判断。但显然,老师的出题套路,来自于A。身边的这些同学,他们也只不过是在重复着机械式的答题模式,而已!, U# C/ y% ?" [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我想方设法,跑去同在一个学校读书,高我一届的邻居那里,弄来了一本。用了一晚上,我把那本皱巴巴,连封面都没有的习题集,认真的看了一遍,在里面找到了我此前测验碰过壁的所有题目的原型!) i/ r' `$ Z: ~6 X8 Z
我,略带阴险的笑了。- K/ }3 V% c# j, B* k
在这样一个年纪,我已经完全想明白了,这特么的真的不是什么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几乎毫无帮助。它不要求你有太多的创造力,却将自己包装成壁垒森严,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学术禁区。他只是粗暴简单的把学生浇筑进一个模子里去,通过机械化的训练,去适应那种既定的竞争标准。你考试高分,低分,并不直接代表你对于那门学科有多么精通,他唯一能够百分百证明的,只不过是:你会做“特定”的题目。' y$ e& M- T& L8 Y( O
不,我不是在抱怨,甚至,我还有点高兴。我就是nobody,一个天资极其有限的普通人。对于这个体系,这个规则,我太过弱小了。但我要感谢这个规则,它把学习本应该拥有的其他所有可能性都掐死了,让我能够专注于一条简单的路径,然后,往上爬。1 q0 Y* ]0 I) A. }/ a! V# H# j
我甚至开始不怎么听课了。我只是埋头研究习题集。我动手做得非常少,我只是看,看题目,再看答案。一本看完,再去弄一本来看;别人去玩,去踢足球,去早恋拍拖,去游戏厅,去参加学生会游园会,那些时间里,我全部都在“看”题,一本本的看.....3 ?" q" Z" ~: Q5 L5 D/ T) M
' q& ^. n& N6 s' R
0 s1 a% b n8 ~. D
% J2 }7 y" I* p- ?5 d毫无征兆的,我在初中二年级第一个学期的这个期末,成为了全班第一。
0 D8 Q- Y) ]# ~2 v9 Y比肩小陆,我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奖学金。: V x, B7 C% U: m. P
我甚至还拿到了校运会的金牌。800米冠军。很简单,挑一个没人有兴趣的项目,轻虐一下自己,就可以了。简单,粗暴,不需要任何天赋。
) @5 H. U9 b6 O @5 ~可是,华丽的考试成绩单背后,我依然感受到,在权威的眼里,我只是个普通学生。老师们是规则体系之中的人,绝不代表他们会认同这种价值体系。他们清楚的知道,谁是依靠规则漏洞上位,谁,拥有实打实的硬实力,那种我们称之为天赋的东西。
: H0 D2 Y' ]; m. U小陆,应该就是这样一类人。我想,他不需要靠做题,不需要利用规则漏洞,便可以轻而易举的站到我们这群同龄人的前面去。5 b3 p/ ?' Y4 A$ |4 n
-------
# n; N8 l3 K& F6 `- C/ V- Q7 O; Q1 h1 l. @我是以本校全年级积点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进的高中。在领取入学通知书的那天,我在班级分派榜上看到了小陆的名字。
3 v3 B6 s, G/ E L: X T瘦小,白净,神情悠然,却能感觉到内心的孤傲。这是我看到他的第一印象。9 g. U3 ^' S! L
他并不认识我。这很正常。除了考试,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学科竞赛小组,也许就是个奇奇怪怪的人而已。: `1 w, Q8 J4 X6 ]
我依然被分配去出墙报。有些事情,叫做只要你一直在坚持,大概多少都会有所收获。在这个行当里摸索了足足三年,我出的墙报已经不再那么蹩脚了,开始有一点自己的套路。
' y) K R# V9 D0 I1 t3 R有一天,大家走进课室,发现背景墙上用粉笔画了一幅巨大的“山海关”。这是国庆专题。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更不会有手机,甚至有线电视都远未普及的年代,这样一幅横4米高2米的画,多少还是有点震撼力的。3 v: y; J. P6 H; b( C
高中老师比初中老师活泼太多了,居然把我叫到讲台前,接受大家的掌声。
# r: _3 Z; _( n( ?/ c长到这个年岁,在这个体系里生存了这么些年,因为深谙规则,我刷存在感的方式已经不止这么一种了。
0 l! t; \0 l1 Y7 G没过几天,校运会,我拿了三块金牌。虽然一个人限制报两个项目,我却得益于初中会考,当年的专项体育尖子大都去了别的学校,而拿到了第三枚金牌:短跑项目接力冠军(团体项目不限制报名次数);" O1 T) X1 N2 r! E# a
写了一篇“鸡汤文”,虽然笔法拙劣,行文晦涩,却得了个不大不小的校际征文比赛奖;
' x& _" @: r0 N k! k# g+ Y4 u" }( c各种科目的考试,更是小菜一碟,没费什么大的力气,几乎全部是全班第一,唯一输给小陆的一科,是英语。
3 `0 }4 D: ~3 g" }, E' m, J而我们可爱的班主任可能是嫌这个游戏还不够刺激。在某个星期班会课上,他宣布:“大头,你搬去那边坐。”同学堆里竟然响起一片哗声——! c) {5 ^1 w7 I% x' W; T1 N" ?
就这样,我和小陆成了同桌。
# j+ L, g3 }" W" W+ E' T接着,成了死党。. ?3 E. l! S( F+ N9 S; W R" \
因为,两个不需要听课的人坐在一起,为了消磨那些看起来非常无聊的时间,会不停的交流彼此的想法,从天亮聊到天黑,筹划着一些另类而有趣的事情。0 _" }/ I k" N$ F, f! G* P- h
我早该想到,以他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头脑,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规则漏洞的存在,并且善加利用呢?
2 C- E' W' v2 f" x& ^1 K9 q我心悦诚服的承认他的天赋,是他除了应付各种考试之外,还能够在真正的专业学科领域游刃有余。仅仅是高一,附近大学就已经有慕名前来要招他入学的人士,希望以丰厚条件锁定他的志愿选择。4 F0 A8 g. B- O9 c4 b, J" B$ f# S
甚至于,在人情世故上,他也有着远胜于我的世故和成熟。他游走在团委与学生会中间——一个我从来不愿涉足的领域——组织各种活动,在同学中有着不一样的威信和号召力;他参加合唱团,参加省港辩论大赛,中文的,英文的;他甚至敢于对抗那些来自老师团体的庸腐陈旧的观点,在一些公开场合阐述自己的立场。他敢于说“不”,并且让大家都站在他的一边,这真的是很酷的事情!
, J9 G. z3 ` G所以,我终于明白了“真相”:即使我不择手段的征服了眼前的这一个体系的规则,那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在另一个更为宏大并且现实的体系里面,我还只是原来的那个我:“nobody"。
4 N6 T1 q1 }( D# t) Z6 _. b这一个更宏大的体系,我们称之为:生活。 t% m* f: I! M3 A) E* P) x g
于是,一切又从“0”开始。
! ` [$ F8 w+ O& H" ]-----------( F2 E+ w" V) l" v; j( O
“为什么去华南理工建筑系?”
% b6 _( [4 \$ e0 c“不想我出墙报的这门手艺被埋没了啊......”
# F! B% i& E6 i8 |( y. w+ @“我是问为什么是华南理工!”. e! Y K& V1 m3 ]
“离家近,回家饭菜比较好吃......”
4 \, j+ v0 w I% `沉默......
( ^: X H. B! G& j& b2 ^. q4 C“为什么是清华计算机?”轮到我提问了。7 V( X* p0 R$ s
“因为中山大学说不管考成啥样可以保证我有书读啊.....”& j2 N, l( f9 i/ t" ]# o5 k7 ~
“所以你是不是应该感谢我不考啊?”3 n3 g+ B# Z$ T0 C: E& ~+ d
“关你球事!”# n( N1 K$ E; E
------------
2 a3 A$ }& c! G* X& J* b; i W6 f读大学的时候,天南地北,我们就再没碰过面了。
4 d6 x; c( W0 L+ ?/ ?& o' x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居然是清华的建筑系馆的素描。
1 {) p$ \! L+ _6 h8 B2 D3 w“你来这里大概会好。刚举行了乒乓球赛,你知道的,我不擅长这个。”- b. s+ x8 `* u! Y: q" B8 V& r% h
他向我描述着在清华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些许落寞。大概是到了一个更高层级的地方,见识了更多天才,真正感受到了在天赋上的“被碾压”,以及对于自身才华能力的疑虑。
3 W6 ^/ p' c# c3 Y“没事儿。我这边忙的一逼。建筑系真不是人呆的地方,现在我唯一的目标就是能顺利的活下来。”
" x& B* x7 b% \这就是仅有的不多的几次对话了。2 ^6 o+ T: J$ G; W% f9 S
------------' G3 g: b- e M1 [) i
) J- }8 Q. u! d! n% k& I+ g% R
/ X0 r9 N8 i: J: i( i; z2 P$ @1 d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再次见面,已经是10多年后。我在环美旅行的路上。康涅狄格,纽黑文。
4 u9 Q1 z9 z" v5 L" f" E; B: f我走出火车站,循着他在手机里的指引,笑着打开车门,坐上他的车。
. c# S8 o; d& X) G5 ?' V* X1 e, o3 h3 Z岁月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的疏离感。我坐在副驾驶座,聊着天,开着同样风格的玩笑,觉得也就是当年同桌时那般模样。唯一有所不同的,只是窗外的景致变幻,婆娑的树影,初秋时节新英格兰的蓝天白云。
0 y* L/ K/ @1 k9 D; d n9 Z9 w“本地有个相当不错的比萨店,我们到那里午餐吧?” 他扶了扶眼镜。
' g$ V" g j, U5 w1 E" a( ?“为什么跑到耶鲁来?”5 h J& M+ d! S
“你......能不能说话的时候考虑一下上下文?”
! B" U$ e# C& y, H4 j; z/ K, \“为什么到耶鲁来?”
0 s0 c' `( s$ `; a. e“因为不敢申CalTech。”
O# Q! m* ^4 U“呵呵,你也有今天!”
7 m# L& v0 z ~+ M3 R, w* ?他摇了摇头,“能人太多了,毫无办法。耶鲁给了全奖,还是来这里算了。”
) M2 C3 r; n$ c8 B“你呢?怎么跑洛杉矶去了?”& B: B/ F/ C6 g0 R, h
“哈佛把我拒了,UCLA给offer。”
$ K4 B1 }; e+ d; S% N6 L“哦......”
: E: |" i- y; _7 x3 T( T3 b“听说你现在画画已经老牛逼了?”
9 Z `. ~9 s" J' E- q“别,就是会倒腾点渲染软件而已。没啥特别的。你在倒腾啥?”0 [, @/ u& q2 J' i! I$ i
“我嘛,在做渲染器啊,最近刚做了一个带时间计算功能的,可以推测20年后物品的风化衰老情况,你要不要试试?”
4 x. z7 s& x0 ]9 Z* m, Y6 ` v, [“滚,离我远点,我不想听!”3 D& |" W( @4 }1 E" `2 Z- i( z s
“有什么打算?旅行的下一站是?”
6 J/ ]7 c/ ]/ F3 D2 \"回国开业赚钱去了啊,你呢?”
; h: X5 Z! P6 o/ L, u8 J5 G“可能是去西雅图吧,还不清楚......”
- q! \6 Q. T9 o/ }在这个意大利餐馆,我们喝着可乐,大口大口吃着批萨,聊着各种经年累月积攒下来还未来得及交流过的琐事。4 R. V/ S S- d
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下午。
4 k4 [0 o* o: ^- J# l9 o. _) ?7 B: H7 v5 ^5 e( N7 ~
+ k5 a6 ~; o$ Y6 l J/ ?: l
4 k2 u( h7 o+ b( m) Q q-----
& n& I" d) L1 u" Q" s+ [, r, N注:文中照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摄自耶鲁大学。摄影:大头帮主。$ t: x, f% s u) j) G4 L' L
1 R3 F Q7 m4 B+ A9 M6 X' Q
/ {8 Z* _4 h" q3 \6 R/ ?( `0 B
附注:
% ~5 b: v* c( O0 f* V2 D1、关于小陆的故事,我还专门写过一篇《大头人物志》,可惜虎扑步行街改版的时候被删光了。如需本尊求证,请致信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微软总部DirectX12开发团队,不谢。) O+ ^* n7 i) D ]* a
2、关于纽黑文,也写过一篇游记,是《火车环美旅行》的其中一章。命运......同上。
0 q7 }8 u0 L* v3 N) V4 Z3、我在华南理工建筑系的学生和校友堆里,远远排不上号;建筑红楼里有太多让我敬畏的人;忝列其间成为校友一员,我很荣幸。6 v3 J) B" H4 f# t3 m6 u$ b
4、屁大点事儿,又不是抢鸡蛋,居然还有排着队上门评论说假的,我也真是醉了。
8 X) S* z/ n% s6 _3 g
: y/ ]# P/ d$ @4 j5 t
6 v( ^- [& \. G(2014年高考前夕,某已回中学当老师的前高中同班同学,从旧档案翻出来一张报纸,拍完照发给我,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b) S1 K6 z3 e
————
& n! _! l6 a- t: Y' V以下是获奖感言。没兴趣的同学赶紧散了吧。2 a0 W ]4 ~$ [
谢谢知乎日报再次推荐。特别鸣谢日报美编(作为设计工作室老板,超想挖脚………)题图选配水准一贯赞。& R- d+ K! S0 b" a0 V; I
知乎上面未成年人的比例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让我着实吃了一惊。我不得不审慎的写一下本文的“阅读理解”——既是写给未参加高考的小盆友,也是写给明显语文没学好在评论里面寻求帮助的若干小头人。
& }' N, o7 j7 d/ n/ a3 k3 @关于本案,关于学霸为何努力读书的问题。我写的答案,讲得很清楚,就是为了爬上去,为了取得和天才平等对话的机会,而拼老命的读书。云淡风轻的叙述背后多少血泪?假如真有人以为过程只是“轻虐”,那实在太天真了。我和小陆都不例外。这个世界永远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那些有个金爹的人,也会有担心其被抓去问话的一天。这个法则,对所有人都是如此,即使再有天分的所谓”天才“,亦然。8 `* ]9 C$ {8 B) s5 n
但到头来呢?与小陆成为朋友,面对了一个更加真实世界,我才发现对付考试的这种方法是如此可笑。正如文中所述,我告诉自己,体系本身可笑,要有自知之明,不需要对抗,但更不要沉迷其中。以后要面对的那段"生活”的考试,才是需要一辈子认真奋斗的事情。(注意,这才叫鸡汤型说教!这种大道理休想我会写在正文答案里,只有PS才会读到哦,亲!)
# @) s" q, u7 ?( k% ]$ B在大学,在社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除了撰文回答这种题目或者自我缅怀一下往事,你主动在别人面前提自己高考有多高分,都是件可笑的事情;假如一个所谓“学霸”只有在校学习成绩能拿来“炫耀”,那就更加可悲了。所以我写了一大堆跟主课业无关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杂艺,却恰恰成为日后生活天平上的砝码。(当然,你们都知道我不是纯考试型学霸,因为我还组建了一个帮派。)至于我高考期间天天打篮球打到半夜这些事情,跟题目无关,不提也罢。(注意,这才叫“炫耀”。)) E5 [, e7 N" E0 v0 N' G9 p' t
总会有人觉得学历是有多了不得的事情,一上来言必称清北复交才堪身价,殊不知其上还有各种世界名校,耶鲁之上,还有加州理工(文中写明CalTech)。然则,拿到这些学历,又如何? + q: y3 a t& x0 w! r
小陆告诉我,他最骄傲的事情,是一直在合唱团里面,从中国一直唱到了美国。昨天我特意到领英去翻,发现这厮在清华读研的时候还当上了计算机的学生会主席,不知骗取了多少………总之一点都不屌丝,我上当了……
0 j9 [; C. }; B; y人最重要的命题,是学会生活。只有未知世事的学生,才会把考试当成一切。是的,这句话是说给曾经的我们,以及现在看这篇文字的小盆友们的。你们即使现在不懂,将来生活自会教你们懂。. X) J; ?* r3 }7 p# W7 e
要说现在,我早就过了拿学历说事的阶段了。我聘请员工更是从不问学历,只看实际能力。所以,那些说我拿这段往事来”装逼“的人可以消停一下么?这真的就是”屁大”一点事情。孩子,行走江湖,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硬实力——经验,人脉,资金,专业能力。再华丽的履历表,不过就是个装饰品。实际工作生活里面甚至还不如我在知乎上卖弄些小画管用。假如你仍然觉得我确实是在“装逼秀优越感",你说是,就是吧,我真的不拦你。也许,只有缺什么的人,才会在意别人秀什么。
% e" V! ]% f R2 I; G8 u人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志向,就是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满足于完成别人分配的角色。这也是我在答案中一再反复阐述的观点。不要屈从于所谓的命运,一定要努力抗争。我是一个创业者,真正0存款白手起家,不靠天地爹娘,深知其中艰险。同样历尽艰辛,达到不需要看任何人脸色过活的层级。要说真有什么值得炫耀,那就是现在的我,可以稍微不被生活的枷锁束缚,可以带领着一群年轻人自由自在的做着感兴趣的事情。难不成我的雇员会嫌我学历低,自动减薪以示匹配?那就好了,说不定我后移的发际线就有救了。
! q( n' F- x/ h. p! e: f* S( ^1 e最后,我想借 & e, n' L. t) ^: T1 |. P y
@徐智涵 先生在原案的评论,来说明我为何写下此文(真的很谢谢他,非常荣幸得到如此切中肯綮的点评。知乎很多厉害的人都特别低调,让我感到惭愧。):! U) v6 l( h+ G/ M3 }
不管当年是霸是渣,时光已经一去不返。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偶然间读到这样的文字,满满的回忆不禁瞬间涌上心头,湿了眼眶。想起很多过去的同学朋友,不知不觉大家已经天南海北,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或是高端或是平凡地打点着不同的人生,唯有那些一起学习过的经历,像一条纽带,始终羁绊着岁月的情怀,不曾忘记。
% M9 r" I7 `5 T5 Y# ?. ^8 F2 D( C
" y3 b( p2 U( j0 {& u- u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