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身高180,身材又高又壮的女人在中国的哪个省最多?

[复制链接]
查看5694 | 回复0 | 2021-11-19 12: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我们写过一系列的地域审美,主要跟大家聊的是各地基因对外貌特征的影响,我看大家对这方面的热情真的很高。
$ t7 b/ \2 c: A) }- ^$ u7 h但其实我们身上受地域因素影响的不只有“脸”,所以叔决定从今天开始,以一个新的角度——形体特征,再次聊聊各地的地域审美。
* T% P& P+ V' }. ^想起聊“形体”这个话题,其实是因为那天我突然想到:如今大家已然能对脸的“风格”有很多宽容度了。无论是大气厚重地母脸,还是娇媚清纯脸,都各有各的受众。% g6 Z/ m8 V/ g; h

0 A, |! y- R( w0 z8 @3 t# h7 C2 o% y( X' \) Z7 d$ }7 B
( t+ ^( z- `' U5 a
但矛盾的是,我们可以理解并欣赏“脸”因地域基因不同带来的不同美感,却一直无法将这个思维复制到“身材”上,迄今为止,我们对于“美好身材”还只有那一套标准。
6 R2 b; i# D1 B$ o8 v, J# l; J" x, l' J2 v7 j
! K" t9 i* m' K& P6 d
事实上,我们的身材中同样蕴藏着地域基因的表达,大家有自己的无法改变的生存习惯、先天身材风格特征、更适配的方向和上限,所以有些地域的人群并不必一味地追寻所谓的“流行身材审美”  j: P- Q4 P0 b# G; L2 d6 x& w
9 f. Q- S9 n8 ?) r8 b) o) t

3 z$ C: w" C) r
' w0 J3 u, t* N: k9 e/ E) j* {
$ q4 }* k( `+ ^( N8 U6 r' K
基础条件:历史、遗传、生存决定
( R% w: g3 {+ H4 B2 I6 V由北至南,今天我们就先由黑吉辽三省汇成的东北族群开启形体地域特征的第一篇章。- ]& C7 G& y! u  a2 E" D
很多人提起东北人的形体特征,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体格明显比别人更高大魁梧,中气十足,是走在路上人人都不敢惹的类型。# D" h0 ]/ R: u5 H: B, s' f# K2 d

4 q9 j' ]4 s, G8 O' s! }: \8 N; w9 Z& Y

; G! c2 ^3 S1 m$ X- [3 G19年春晚吉林分会场雪地光膀子的东北壮汉$ g+ Y' q7 E4 v+ S/ M$ M& E
这种既定印象是从哪来的呢?其一是历史人口基因混合影响的。: i) \. b0 u$ l# U0 `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存在三大族系,扶余族系、黑龙江和外东北起源的通古斯族系、科尔沁和大兴安岭起源的蒙古族系。除扶余族消失过早无从考证外,通古斯语族人和蒙古语族人一律都是比当时的华夏人,也就是中原人更高大。
: s5 d+ {. f. H9 X( h; t6 h/ W

# B7 \6 {) `( L8 l' o2 y1 @- P0 ~$ b6 u, H8 i: i* R% s
蒙古族人与通古斯族人示例3 B% E4 B+ {& ?% x0 Q+ j
不过如今现代东北人身上具备的古东北人基因已经不足5%了,因为东北宝藏般的土地,使得它在近代又不断地历经着大量的移民、迁徙、原住民族与外来民族产生了基因交流,让现代东北人混合了多样化的特征。( j: g* Z9 {2 e/ |2 P
19世纪,受灾害影响,关内尤其是山东、河北一带的百姓纷纷跑向东北迁徙,想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寻求活路,这是著名的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闯关东。1 e2 d5 W( Q- s# P7 y
$ ~8 K2 @: ?; z) I7 k' |: |
. I! z! L# w8 `7 J( T

# }3 D! n) F$ K于是东北当地人,尤其是吉林、辽宁一带,逐渐混合了山东人的外形基因,加强了高大的骨架、大气端正的外形特征显现。7 Z  u5 i; I$ m

' l- [4 @5 f* J4 W  ~
0 g1 A+ v+ r  c& D  C6 V. a8 o( r% H3 F) j
父母皆是东北人祖籍山东济南的巩俐vs纯纯山东人的张雨绮
$ i% d0 H: J) C& y! F' E! m其二,是地域因素、寒冷条件影响下的伯格曼法则。! N, D4 u. h+ v4 ~1 |. Z
伯格曼法则是由德国学者伯格曼提出。他认为恒温动物会按照生活在寒冷地方的个体其体积比生活在温暖地方的个体体积大”这样的规律演化。因为随着体积体重的增加体表面积的比例则相对变小,有利于防止体热的散失。/ [3 Y8 M0 T3 X: R8 d

' B. G" q% j6 N' v% m/ o& t# z7 @) g& E9 |/ Q1 p
胖成球的东北虎& ^% Q6 p* j( y. i" F% k4 A
对于这个法则,有人也会提出反对意见,但从《中国体质人类学》一书中测量统计出的数据来看,叔持赞同观点。
1 m1 o) Y1 G# X6 N. {
" P$ L: @. @9 j) H! a( h/ m4 A" u* Z4 \% {. M( J' A( b# Z
) R7 Z, ~; t) l' S- J* J
东北方言汉族的先民进入东北地区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后代基因一定也会因为这种变化而产生更利于生存的相应特征。
, R, f, J4 b  q; z" F- X0 _8 K! j测量显示,北方汉族,尤其是东北族群鼻背通常高、胸廓呼吸围度大、胸围偏宽,这是因为在寒冷条件下生长,高鼻背和较大的呼吸围度能够让冷空气有充足的时间加温。
  z/ }8 X8 U- @6 L8 r! x$ {) U; c$ f2 k/ M; p, n6 D% ?  }1 z: w% j
3 o/ U" E$ h) L5 f9 p7 w
+ ?% E/ r6 y6 c7 U: ?
关之琳的高鼻背(祖籍辽宁沈阳)- |: @; S+ Z! ]% I- f
测量显示,东北族群的身高、体重、脂肪含量、瘦体质量均大于南方汉族,尤其是女性体脂率会明显高于南方女性,这也是因为在严寒的环境中,较高的体型更好储存脂肪,抵御严寒。# Y4 f8 L& U5 u2 @

  V0 g" K; b( s2 A, h4 {) j- [5 u& D* r

& f0 x+ @# Z, V" K+ F& ~: H! T和林志玲站在一起也不输个头和肩宽的小宋佳,哈尔滨人! E- d: p, h& o! k
另外,地域形体特征也一定离不开饮食,饮食也离不开环境。
  k6 L% x2 s) ~% D9 w( T5 _因为地域偏寒,东北人爱炖菜、肉菜,口味偏鲜咸,东北人就算吃蔬菜,也要蘸酱吃,“一碗酱,能蘸二里绿化带”,别人的踏青是登山野餐,东北人的踏青是上山挖婆婆丁。
0 E$ B5 Y, Q, T8 e0 }" @: H
0 J* i( ^1 }3 S
# Y( `. _! ]' G7 u5 q4 l" `/ c' C7 c2 A! v/ ^
《那是葱》& V+ W, N- ]+ J  g8 ?
他们永远离不开一个“大”字。不管你是大兄弟还是大妹子,晚上都要请你去吃个大锅包肉和烂糊的大排骨炖豆角,积的大酸菜炖上大骨头,吃完再整一提大绿棒,给你“大”的蒙登又明白的。* O* ^9 Z# b4 y/ k3 n; O/ }& b3 M

, e& g& u; ^1 z
; \8 {0 U- b: V. }' z6 w
0 B( I& _% |0 j8 R" f8 u抖音东北菜博主馋人太是那个了
; E1 B/ L3 w5 l6 \2 {! b' y多食、食咸的传统会导致更爱进食,腹部囤积脂肪,躯干宽,四肢细,追根溯源,这也离不开生存和地域条件影响。
1 Y" S9 R% q( s: B8 f
3 |8 C; d# r! O6 @1 ^. v! D& v1 \/ J" N, Y3 U
( j# r4 ~: P+ B8 V! e
7 a2 o! A9 H. @
东北人的平均形体
# `0 U, p: k" @! e: l在基因、地域等条件影响下,东北人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平均形体特征。
7 [; L: [$ h1 L- @# Y. f, g" m黑龙江的男性女性在三个省份中身量相对更高挑。他们的平均形体均为整体身高超中等,长躯干,躯干在身体中占很大比例,胸廓偏宽,中肩型较多。
0 a! _3 E4 x4 z9 G! m& E4 T黑龙江鸡西市的高伟光有着很高的坐高,哈尔滨市的阚清子即使很瘦胸廓也并不窄细。
+ A) N0 x9 f' Z2 D, T5 ]' O' v
; A3 |$ J! d& M: {; b6 G4 h  G. O$ w& M! {

) u0 M+ m2 ]* }  I& {7 w, f黑龙江哈尔滨的张译、黑龙江绥化的张天爱,都不是太宽的肩型。  p6 x" ~( |! c5 `
  R- ~, B( Z: [, R8 k

1 ~7 U" s8 V0 f1 C. ~7 P
: S; d1 ?/ Y* c5 `- A2 c. G8 j其中,黑龙江地区男性的平均形体多为宽骨盆结构,搭配中肩型,如果控制不住发胖整体就会呈现敦实效果,但如果用宽肩型服装修饰,就很有大哥味儿,非常符合共和国长子的家乡气质。% Z; U) [* S& H$ z9 X6 ], \
6 t" @/ Z" H/ ?
2 p  c; V2 e. {2 e' e/ H: p; E

2 H# m4 Z5 W6 \3 h5 d5 ?而黑龙江的女性平均形体比较靠近中骨盆结构,中肩+中骨盆+超中等身高,大多飒爽高挑且并不五大三粗,所以说不要靠刻板印象去定义东北女孩。
9 C+ i  X3 ^) f0 ?* G9 G
+ G8 L. s+ R% h+ W/ C+ [( P. `$ d$ ]8 Z

+ I! d1 b1 [* V4 ^$ C7 |郭珍霓、董璇
1 i& b+ s! Q9 ^0 |吉林男性女性的平均形体也为超中等身材,平均身高较黑龙江略低,也属于长躯干型,不过比较不同的是,吉林无论男女均为中等肩型,且胸围均没有黑龙江男女平均值高,可能是因为没有黑龙江那么靠北而慢慢演化的。. T, w3 H. y! W/ t* L0 J' J# N
男女整体的气质都更有克制美和精致感一些。
" ?; M2 V! K$ W4 W! f" W1 R6 C9 \  D# B, n: L
1 h3 v) s' o. p
- S; n- @4 @6 l  Y5 ]7 v& |3 ]% H  x2 i
当然,也不乏宽肩、健壮、的侵略性气质,大的基因特征还是没变。* ]( t: R- f/ Z3 e7 ^) X+ `

, k1 Z  Y# i7 o/ m5 f" N5 L- k$ S# K9 S+ V0 v) G) E, S, i
1 r7 U$ a4 H( ]" `2 h- I
吉林长春的彭冠英: L7 h6 A. R, R4 H- E5 D
不过经由数据统计,吉林男性的平均头围在与黑龙江男性身高不同(略低)的情况下仍就保持持平,可能意味着在同样身高下,吉林男性的头身比要略大些,不过这应该是偶发机率。% l5 S% O; \) l) k
+ R8 }6 P2 i3 g- k2 ]/ g9 K# c

- V: o6 R/ W% ^3 `4 I4 z% y* C: R) T. \' g4 W% ]/ C& N6 ^
辽宁男性女性的平均形体是变化最大的。虽然地处东三省的最南端,但是男女平均身高却都已进入“高型”(不过是高型的最低值),此外其余特征,除肩型、骨盆和前两省一样同属“中型”,腿型这一条衡量额外变成了中腿型(前两者均为亚短腿),整体算是最符合大众审美下的匀称适中定义。5 Q% r! k. t2 c7 ], }
172的关之琳算是一个超美例子。
- U1 O/ W* r# R' b窄高、腿长的确实不少。( c4 V5 ?) C2 }/ H9 I" `
5 b5 K( [* }+ `3 H/ e; U2 W
3 W8 G8 S. m- q" B7 \* _
- u: n$ t9 d" y4 k$ r9 q* W+ n- a2 l
, X- G+ C- @! K' q  Z: f) y& J
( _3 S# i; p" K# c' l/ ~
东北平均形体审美
' u! a. b  G1 a1 R  h无论地域,其实黄种人一直很难有极其明显的超大骨架特征,或魁梧外形,前文根据人类学统计出的东北人平均形体数据也在验证这一点。
. c: b/ x+ N4 H$ N但为什么大家总会对东北人产生魁梧、健壮的印象呢?& y6 V- i& ], z4 g% P" L

& c6 m1 ]7 h8 |. |, F
" w# F# V: _6 V! g$ w) o
. G! A. z& j! t+ I5 Y. T0 L数据统计显示,东北族群无论年轻时期,还是中老年时期体重都处于全国最高位。但叔细看这之间的波动幅度发现,其实东北族群的男女性体脂变化还没有偏靠南的成都、漳州等地人群的体脂波动大。
% I" d1 @$ T0 G, h* g0 e& r0 v  N* A( b这说明,东北人有可能只是体重基数(骨架、瘦体质量)大而导致视觉印象偏胖。
: ^0 [6 s; N! L* F9 J. Y6 b所以我们也要思考:在如今的身型审美统一、追逐纤瘦身材的情景下,流行的通过“戒碳水、健康饮食而达成的体态调整,是否真的就能套用在东北族群身上呢?是否这样的方式真的适合这一严寒地域维持健康的基础条件?是否这种降低体脂的调整,也能改变基因骨骼?
4 ]: C+ D$ z+ c0 f- `: U
2 B) r! M: n# c: f; x, @+ `: I4 p# [! w. p
2 {9 K5 z" T( P, ]1 O: ]
没有酱的蘸酱菜能让东北人发疯
& B) k1 r" {7 a; R- x9 T0 k答案很显然,它就不能。
6 {- t5 \) `6 ]" |- H% F; |, {8 |我们直接从美的层面来看,其实这个形体的标准根本不用那么一致。
* Z1 O7 g! ?7 ?, R3 n! C! ~# Y四肢纤长的躯干型身材,在正确的穿衣、审美下同样也具备美感,俄罗斯人就可以欣赏女性的健硕和力量感。1 o, r; j1 z' y: G. a  t8 v
3 ]3 Z2 H" b* c
! a- c  P2 n% u5 R3 c4 e/ Y4 f

# p  r7 b9 `# X7 M  @- O也是瘦体质量高的身型+ r9 ^, A3 q; Z7 y9 A
更何况,随着城市化和现代东北人长期居住在有暖气的房屋中,这种身型特征也早就不够“典型”了。提东北即魁梧,提东北即粗鲁、五大三粗等印象,早该被摒弃。4 ?: X' P- @! S& S! [0 A
标准不用一致,解决路径也不用一致,北方人群不必非得身量纤细,南方人群也不必有着同样的高个子大骨架。% t' D3 h2 o1 H5 L: ?  m
因为我们地大物博,所以才会产生不同样的形体人群,大家有着多样的身材基因,遵循着自己的特征产生不同的美感。
3 I1 M% Z" L* a因为不同,我们的美才会是最多元的那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