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我还在某软工作的时候,原则上每年每个员工都要写自己的目标(Goals),但是一层层领导的目标往往迟迟不出来,我们也不好开始写。$ b8 D% t" Q) C* j; F. [2 {! X n
有同事等不急了了,说,反正做的都是继续去年做的事,就照着写就好了。
2 g2 W2 A' i% p( \: a$ J我们说,那可不一定,也许我们整个公司都改行去卖水果呢,你说还说自己的年度目标是给Windows贡献多少feature,那不是南辕北辙吗?
$ E- C) m- t" C n* Y& M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也说明一个现实道理——公司的目标会改变的,而个人的目标要和公司目标一致。7 K% q, s# t5 @5 |' u
说回猿辅导这事上来,没想到啊没想到,还真的有以技术支撑的公司做出如此巨大的转型,和从做Windows的去卖水果一样剧烈的改变。
$ a5 D$ w# z. H( B* }9 N$ O% ?这样的战略改变,真的可行吗?
, T. A( x% [# H3 p% O可不可行,未来会告诉我们,但是,我在这里想说一下我对于这个转型决定的理解,很多人都觉得猿辅导这是有病乱投医,是一个仓促而且胡闹的决定。
* f7 z; _4 I2 B3 Y+ {But,千万不要低估了公司的思维方式,这个决定肯定不是一个领导人拍脑袋定下来来的,肯定是投资人、高层根据实际情况商议才确定的,毕竟投了这么多钱的公司,哪容得一个人胡闹。5 G `" a- N2 T- J2 F- O3 V7 G0 T# D" W
就我的分析,这样转型决断有这么几个原因:5 z' ^, V' b/ P
1. 拖延预期0 b9 o% @9 l8 E. X& K9 P; v
0 C5 j. d$ r$ x" H
到了10月份才进入羽绒服业务,肯定太迟了,设计师还只是招聘阶段,更不要说供应链和发展客户,今年的冬季市场肯定没戏了,这一点常人知道,猿辅导肯定也知道。
/ ], T3 d5 \, P/ r/ X+ }4 k知道为啥还这么做呢?
# W/ z8 J2 {9 G% l/ X2 T就是因为成果要明年才交答卷啊。
" L( R# c8 b, @4 B+ [: g如果转型到其他业务,资本和市场的预期会很急迫,要几个月就要见效,但是,如果是转型羽绒服,那就要明年冬季才见成果也很合理,于是,就争取到了一年的缓冲期,这一年时候可以让公司喘息一下,观察一下,适应一下,看看接下来怎么走,只要能稳住投资人,大不了明天冬季之前再来个转型呗。
) e$ z; I% Y3 h0 p所以,看起来是一个很不靠谱的决定,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很精妙的一步。% M+ D3 j' L/ U) Z0 |4 P9 ^( I. g$ n5 f
2.强行人力优化, F( P3 @5 r; J! G
( U2 J* h& S8 ~. m' [9 [7 [
如果转型去一个和教培类似的业务,原有的人力用得上,当然,你还要安抚这些人,让这些人从心态上和技能上接受新的岗位,也挺费劲的。
3 d- z, C. H5 K3 {6 [1 I! L所以,干脆来一个剧烈的转型,过滤一下人力资源,如果能够接受这种转型的,会留下,接受不了的,就离开。
4 I7 F, [0 ]8 j) m- S毕竟,打工人要么是奔着理想来的,要么是奔着钱来的,要么是奔着这工作熟悉来的,来一个180度的紧急掉头,可以甩掉很多不够『灵活』的人。/ E! q, I. {$ y; L- Y8 x5 K) `
这比费劲做一个逐步转型来的要快。" m, V" D+ j8 t" B; |
3. XXXXX
* L+ E/ H+ H# A2 e+ Y2 @' G; \' x4 X! m" D+ E- o
第3条实在想不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