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的年轻人不计其数。
0 T# ~6 ^8 r% b# N- @有人看着同班同学们每天早起占座,大一就为考研做准备,就想自己的成绩也不能落下,但对专业课不感兴趣,每天上课拍 PPT 倒是很积极,就是再也没打开看过。5 T, w/ \0 M6 J9 l3 f7 A7 K
有人看着舍友们在积极备考英语,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就想也多学学英语考个好成绩晒一晒,但跟着舍友早出晚归了一整天后,只记住了 abandon,生动演绎了「一杯茶一页纸,一坐一整天」。
9 H; X) l" @3 L- k有人看着社团的朋友们在学校晚会上表演才艺,于是也想学一门乐器出出风头,但买回吉他后把玩了一个月,教学视频看了不少,就是一个音阶都没记熟。
. z% |+ w% p- D: h# T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不是假装努力、自己骗自己吗?
5 @# Q H& e% q3 `2 k: z还真说对了。8 j- ]: B l7 e7 q5 Q5 \. m
从最开始设定目标,到过程中假装努力,甚至到最后挂了科、复盘分析原因,每个环节时,他们都在欺骗自己。" s* M* U' b1 n j
在恐惧失败、焦虑掉队的驱使下,他们陷入了假装努力的怪圈。5 B* _5 r" c) b( j
有些人在设定目标时就欺骗了自己,直接把别人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其实自己只想表现得合群一些,根本没有想完成这件事。% `( \5 j: |) J+ R& l6 a
从小时候起,老师和家长就会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出高分,考上大学,出人头地。」
' h& E& k9 G, ^大人们给我们设立了共同的目标:好好学习,考好成绩。
) Z3 ~" O; ?, A+ h) a但长大后,进入大学,老师和家长不再那样严厉地约束和督促我们了,这时候,我们的目标变成了什么呢?6 A( J1 v4 A+ c; b) u
也许就有人答不出来了。
! q. L0 W) S9 M$ m; q) K5 @& j学专业、学英语、学吉他,这些目标虽然都是好目标,但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事情。只是因为,身边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又没有想好真正想做什么,就从了众,把身边人的目标「据为己有」。
$ X: s3 H: v* E9 R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谁都不想被身边努力的人落下。* }% ]' y6 u y# n& R: p0 O
有一个「假」目标,过程中的努力,也很难是真的。' K- ~; G* Z6 p& x0 L5 j. q
身边人定下自己的目标时,想的是掌握知识或技能,这是一种掌握目标;而假装努力的人定下从众的目标时,想的是别被身边人看不起,这是一种表现目标。. o1 a+ h) U8 x% t' J9 f# i
如果把对成功掌握某些知识、某项技能的向往画成横轴,把对在测验中失败、给身边人留下坏印象的回避画成纵轴,那么他们就是右下角的「避免失败者」。* t6 E+ f" e. r% A* h7 h
# V1 T5 h$ v4 o3 a5 M' U) F/ T
8 z/ o. F8 G: z6 j
( y0 X3 }9 W% M$ |; z' V图 1 趋向成功与避免失败的坐标轴3 ^* W' z/ f0 x5 w: v3 J+ H ~, _- y1 g
' G8 B7 I" l! m4 ^4 A- R" k他们其实不喜欢学这些东西,并不渴望成功,所以不会真的努力——没必要呀;但又因为非常害怕失败,所以不敢真的努力——万一真的努力了还失败了,那不就显得自己很没用吗?0 Z- A7 g4 v3 Y% P$ L7 M) k2 C8 n
看清这个本质原因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们身边也有「假装努力」的现象,只是那时候外界约束很严,大家都很忙,所以没有那么容易发现罢了。0 W$ ?9 S$ S& @& Y
比如,同学们上课都记笔记,考试后都会抄错题集,但其中一些同学下次遇到课堂上的知识点、上次做错的题目,还是会错。这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想掌握这些知识,所以没有仔细思考;但又怕如果不这么做,老师会责怪自己,所以还是从众地记录下来,假装努力着。' X; ^ E) ?: ] z# h1 Z l: T
这样假装努力会让他们内心舒坦吗?
' b" Q1 A. Z4 D1 k$ t7 U7 G6 {5 s其实也未必。' |( [; \' Y# ]- P' s6 e' j
虽然有些假装努力的人会在朋友圈自嘲「又在图书馆睡了一天」,但同时,他们的内心可能也很紧张,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一定有效,会害怕之后的失败。, P1 S: q5 o. b- U- N2 O
他们对失败的恐惧,归根结底是对自己无能的恐惧。, K% i1 Q5 C! y( a% B: a. {
所以,在真的失败之后,他们还可能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归因于任务太难、运气不好等外界因素,或者换一种方式继续骗自己,比如认为「这件事根本不重要」。6 g7 Q/ s' O! }& L; J+ r. ]- O& u
对失败的恐惧,真的会驱使人做出看似荒唐的事情。除了假装努力的人,图 1 中还有其他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右上角的矛盾体,就是又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的「过度努力者」,与「假装努力」的人有不同又有相似,他们是真的努力了,但又会「假装不努力」。4 B# S# G/ t" H% `. z
这样,成功时,他们的成绩就更有价值,让人觉得「他有能力到不努力也能做好」;即便失败了,也能用「没努力」这样的借口打掩护,免得被别人觉得无能。
9 y* I( H8 |7 b" x% m% J4 P- u从众的目标+对成功掌握技能的漠不关心+对表现失败的恐惧,最终造就了一个假装努力而内心焦虑的「演员」。
) V# ?9 v& e( _! C* R因为努力是假装的,他们自然也得不到真实的成长。% O& D8 q. V3 w$ Q$ J. E
几年前,有一位网友向我咨询心理学考研的问题,还给我发了他的日程计划,从夏天到冬天的每一天,都被各种颜色的填充着,黄色的半天是学英语,蓝色的半天是复习专业课……我看着准备像是十分周全,便鼓励了他几句。9 n: E" v- E* v3 l6 z
结果到了考研的日子,考试第一天结束,他就再次找到我跟我说:这次的题太难了,我觉得我考不上了,准备二战啦。) e7 r* G$ s v9 s
随后的两年,他又考了两次。
6 [, e8 P% ~# }: B+ y. l0 ~第三次考研结束时,他终于向我吐露了真相:「其实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毕了业能干什么,大家都在考研,家里也说我有个硕士学历会更好找工作,我就也考了。我其实知道自己大概率考不上,因为每天在自习室里我都看不下去书,在网上找很多博主咨询也只是想获得一些鼓励和安慰……」最后,他说,「三年了,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我去找工作了。」$ f* [; \5 W' U1 T$ n
「假装不努力」的人在骗别人,即便被拆穿,别人也不会太放在心上,因为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假装努力」的人骗的可是自己啊,到了最后,那个付出了巨大时间成本却一无所获的人,也是自己。
1 [1 f$ F, B% d! F5 s由于得不到成长,假装努力的人内心也很容易日益焦虑:我这样一直原地踏步,还能有成果吗?还来得及吗?
) k3 x" R8 V. j8 s0 u' Z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g) A+ U! B; j! F/ z" W/ m6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