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被老师怀疑偷钱,4月16日,西安一名12岁的小学生竟然从学校附近20层公寓楼纵身跃下,跳楼身亡。% e8 m- e" n: u5 {' C, T1 o
更让人心痛的是,孩子在书包的本子里竟然写着:' w+ p! g- b4 Y: V) C I
「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国际公寓20楼,我知道我只会逃避,谢谢你们,路脏了,抱歉。」
' l U" p4 m6 N# m- V6 o: o
/ K6 P: `! ?7 e$ ]4 ]1 s* B$ F
- U, L4 k& {, Z什么样的孤独绝境,会让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把死亡当做唯一可逃避的出口?
% `, K4 @6 L/ @+ X% j( [3 J“路脏了,抱歉”—— 她临走前最后的绝念,甚至还在想象自己跳楼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麻烦。9 d s/ N' X+ V! C% f$ d X$ a, m L9 w
这种绝望而苦涩的善念,真的让我读到时内心一窒。4 t W4 \" i8 x
梳理一下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键信息:" g" B6 P- x; f% Q" C
出事孩子的母亲表示:
4 e* H. m8 O. N0 H孩子品学兼优,是学校的学习委员;出事当天,老师电话中说孩子偷了1200元钱,孩子刚开始并不承认。接到班主任通知时,家长20分钟后就赶到了,但一直见不到孩子本人。此时学校方和托管班都找不到孩子。在这几十分钟的档口,打电话手表时孩子不接。孩子最后的声音竟然是对母亲讲:“你不要来找我”/ ?2 \: S& d4 ~2 H g
突然间娃的电话接了,我就问你在哪儿,我说我来找你,她说你不要来找我,然后娃突然就把电话挂了。 而学校方给出的信息是:2 a! W* e' |; A% [1 i
对偷钱事件的金额并不统一:校长说大约三四百元,班主任老师说有一千多。班主任老师说监控录像有证据孩子偷钱;班主任老师言语中暗示孩子偷钱不是第一次,而是“最近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多次行为:7 t7 ~9 o v- R2 d6 j0 E+ _7 O1 r
主任老师说娃就在最近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内乃至更久,一共加起来是一千二
' Q& A; y* q6 E出事之前,三位班主任对孩子审问半小时,并配合监控录像对证后,老师说“孩子承认自己偷了钱”。孩子和老师表示:“别给家长说这事”。
9 X ~. E) v4 x4 R3 u* G2 [6 Z 而看过录像证据的记者表示,录像只能看出从办公室走出来时,孩子从兜里掏出了什么物品,看不清是钱:
5 \& g6 Y) e$ g2 O% n记者也查看了监控,一段监控显示,孩子进入老师办公室随后出来,走廊上,其右手的确从兜里掏出来物品,但不确定是钱。 <hr/>无论孩子是否偷钱,金额究竟是几百还是老师说的上千,都不至于把事件上升到一个孩子的生命。$ ]& k2 X S# j" [9 Z/ @
青春期的孩子是内心情绪化、极端化的高峰,自我意识极强,对来自外界评价极其敏感。从年初到现在,单是在知乎我回答过的青少年自杀事件,竟然都已经有了6个题目,而且个个都是10-12岁,五六年级的孩子,直接触发孩子极端行为的事件往往都看似简单(误会、疏忽),但孩子采取极端做法时却非常冲动,能留给家人、旁人介入的窗口期极其短暂。
( ~6 V5 L# O, z$ M0 `- y所以,我觉得最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们作为家长,不能等!
$ f+ @2 t, u, m% S' @/ w3 W1 y不能等到出了大事才想着入手,出了问题才说帮助。必须从平常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与爱,把生命教育融于日常的点滴当中。
4 ], C3 Q* k+ X3 q- \5 E这个事件中,校方三位老师审问孩子之后,孩子显然处于情绪极端波动的状态当中,老师确实本应该至少留下一位老师全程陪护,直到把孩子交到家长身边为止。 但是孩子为什么在遭受困境时,反复强调“不要告知家长呢?”8 E" x7 T1 S/ [
甚至出事孩子母亲,最终和孩子拨通了电话,孩子生前最后的声音竟然再说:
' x6 ~( V; Z0 a! B+ U你不要来找我……& o2 w# j& D/ P$ d( L
, [( K8 T' d7 s$ N+ U* N. A5 o
为什么孩子对于见家长的恐惧,甚至超过了盗窃事件本身的恐惧? 甚至为了逃避和家长面对面交谈、逃避整个世界的对峙,她在那个短短的上午,选择了最极端的逃离出口?
1 J ]1 T4 X: a2 m: H0 ~孩子的遗言中说:“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6 W5 b9 F& t2 z1 K# u8 P7 q
这不是对家庭教育最大最深的指责? 3 t. z+ P8 U) y( ?
我在之前回答小学生自杀事件时也曾经写过:. F; e( k& K8 g' D/ Z e( D8 [/ `7 K
每个生命都是怀着本质上就刻在基因里的坚韧和热力才来到人间的。
$ X* c8 V- u# e: V, a, z“活下去”就是本能,不需要太多额外的理由。; t5 P' y3 H! o( b
但凡多一些交流、多一分宽容、多给孩子爱的陪伴,没有哪个人会轻易放弃出生时那份温暖的记忆、放弃对生命的热烈期待。
! q3 w7 Y x) o3 x0 u想起自家小娃墨墨,刚刚上幼儿园半学期后的小事:
/ A. F# X, j- G) X+ [有一次放学时,老师告诉我孩子吃饭太慢,而且送还杯子时还把水洒了。! e0 f4 Q" ?/ R
墨墨当时朝老师特别生气的撇撇嘴,说:“我生气了,不是说好不要告诉妈妈吗?!” 这让我内心震动极大。我明白他那瞬间特别想隐瞒学校发生的事情,为了防止我知情后批评他。
Q8 B6 T5 }: G( V7 s$ G5 F我太明白这种想遮遮掩掩的犹豫,就像我当初什么都不和我妈妈说一样。
r! ]1 Q0 J/ G% V$ J我最害怕这种隐瞒的冲动、日后变成了报喜不报忧的隔膜,让我再也不知道他日常遭遇的痛苦和挫折。" l# P2 l7 U3 g+ F5 R0 i0 h% Q
所以那天,我先明确地、坦诚地问墨墨:“什么是家人?”
4 P5 |, z; G2 c2 ^墨墨说:就是,家人就是生活在一起的人,家人的“大门”永远会对我打开。(来自我们原先的一次比喻:孩子太过于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在乎自己受委屈,该怎么教导?)
3 f7 L& m' T2 G4 [9 y我搂着他,接着说:% S1 U4 b( i& }- t4 V
“妈妈内心的门永远朝你打开,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是坏事,还是好事,无论你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只要你愿意,有必要,什么事情都可以和妈妈说。”
7 ?1 p$ u, m7 A+ s z# O2 d“因为妈妈永远爱你,无论发生什么都爱你。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过错我们也可以改正,但是只有告诉妈妈,我才能用最快速度来帮你,好吗?”
2 y1 e) Z* |( K9 v% U4 G/ ^( l# E" i3 P/ l0 O6 N2 H, b
7 T* M% s' l+ _8 w. M0 O+ J, Y
- S# W5 M2 P1 P6 O# z. L2 o1 _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么远,又从月亮回到你身边
! O, L3 {* `7 p# Y+ a8 L3 Q8 H0 F0 [. v1 y, R! j
家庭教育,最应该放在第一位的不是排名和成绩,而是爱的教育。, }4 Q; j% }# ]+ f- r8 u, ]
健康也不只是身体健康,更值得重视的是孩子的品格和精神健康。
+ x! s3 \9 C# m. b3 i$ o6 A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境真的再正常不过,无论是被冤枉、被误会,还是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亲爱的孩子,我们本可以一起面对,共同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