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翻身」的方法:培养「积极竞争力」即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消化和承担失败的原因,最后学习改变自己。
6 M$ k' ]" p3 E; R& p, {4 i举个我的例子:- h S* t1 P/ S, }/ y( h3 _4 i
大学时期一起玩的朋友,在得知我报考北大后,觉得惊讶,毕竟我们曾手挽手一起堕落,不像是有宏图大志的人。
, Z: J4 s9 ]7 e* y. `3 ]& J4 \! i我的北大同学不相信我能拿下《超级演说家》的冠军,他们都觉得,我们毕业后最多只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 D1 d3 ^7 J' ]) l4 y2 W" _然而这就是我成长的特点。
- C; G3 ?7 U. u1 _ @) T我会挑战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机会,然后倒逼自己去凶猛成长,最后完成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实现所谓的逆袭过程。9 W9 k6 ]! [- Q- a, }' x
一次一次完成以后,我发现自己身上亦有天赋。
0 B9 f7 }; E+ ]% ]/ x# a4 I3 H我管这个天赋叫作积极竞争力。* z: L, g0 a2 J# G- y5 R) m
积极竞争力的第一个体现:擅长抓住机会。
8 H: p4 H5 @9 m+ o$ P1 j% C
5 h i- \2 U- ~人在同一件事情中看到的内容并不相同,即便这两个人实力相同,甚至际遇相同。5 W3 o3 o( Y/ ~6 G1 D, g
因此,可以把人分为积极型和防御型。& g- l* r/ E! F0 g# _
积极型的人,看到一个机会,会觉得跟自己有关系。看到厉害的人,会认为自己也会成为那样的人。看到一项伟大的事业,会觉得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参与其中。
6 b) M. i6 J: z5 ]$ t( G, D但是防御型的人看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未必觉得跟自己有关,因为他在追求成功之前,最敏感的是风险问题。
& Q6 ~. O. G0 f" N人的视角可以不一样到什么地步?% C" P7 \; W* ~7 l) ^" G V
前两天我的两个妹妹在一起看《中国成语大会》。8 ]0 s6 j% L) v, l; _$ N
其中一个妹妹说:「姐,我也想去这个节目。」0 Z! x! q y, w5 d
另外一个妹妹说:「真好看。」
* x8 j( t3 W4 Q. e; z+ } b& e其实这就是视角的不同。: }* p6 c8 u9 P- d/ q9 U
一个是参与者视角,一个是旁观者视角。; e& j$ o# m9 W
我曾经是参与者视角。. M8 Q1 i8 P! e- H/ r
23 岁那年我刷微博看到《超级演说家》在招募选手,想都没想就决定报名。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个看客和观众,而是野心勃勃地打算参与这个世界上所有好玩的事情。
6 G. |1 A/ b! s5 y0 p5 L1 H但现在我的视角又变了。
; G: F( A2 n5 L我已经很习惯用创造者的视角去看问题了,所以每次看到一个好看的节目,我都会想:是怎么做出来的?我能不能做出来?
0 U e+ z* E8 F7 P7 L这就是为什么积极思维的人更容易抓到机会。因为他们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我?为什么不是我?' [7 t) F4 e) m# d8 y; i
此外,积极型的人看到目标时,会把目光集中在命中的概率上,能一眼看到成功的可能性。
- }$ C1 K4 k& u9 l [防御型的人就比较谨慎,他们厌恶出错,希望可以保持在一个完全完美的状态。) R# N6 e0 n; _2 ?/ C
过年全家在家打斗地主的时候,我抓到了一手烂牌,看到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如果我能唬着对手把大小王先打出来,那么我还是有可能赢的。+ Z; L4 L1 Q# X0 L3 o, Q$ P6 [
于是我的大脑中闪过好几个可以唬着他们打出大小王的方法。9 T [9 V9 n0 h" @: H
恰好,我爸在后面点评了一句,说:「你这个牌面太烂,连个大小王都没有,怎么打怎么输。」
; w ~/ n, l1 a0 B3 ?如果这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 30%,我看到的是这 30% 的成功率,而我爸看到的则是 70% 的失败率。我会觉得还有机会成功,所以想办法把 30% 变成现实,我爸则会因为失败率太高直接放弃。
. N: W% B; I( w5 Z4 a, z$ u* d所以,积极型的人做出的尝试更多。# L* c! w' ^& `/ B {+ o0 [
你看到的是失败的重点,我看到的是成功的画面;你看到的是无能为力的自己,我看到的是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所以你决定放弃,而我决定闯下去。这是积极思维的人更容易抓住机会的第二个原因。' t7 c2 h5 K! X4 f5 r0 X! m
经常问自己: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可能?有,就不要放弃。6 C# Y: v! {5 C. S4 o9 g
我的人生也类似一场不具备优势的斗地主。一个普通的寒门小孩,向上的路又窄又陡,翻越命运的可能性小而又小,但是你说,爬还是不爬?我看到的是剩余的可能性,所以地主要抢,高山也要爬。
; F! K" V. m- h8 g6 ^% i: |1 F( D5 e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 T/ j. p* F; F" ~. N5 D' k6 c* u( T
确实因为金钱而窘迫过,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赚钱是个难题。即便最穷的时候,我也没有为钱发过愁。
4 @* l. b' h: l' t) c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同学暑期兼职卖保险,去到北京一个豪华高档的小区,同学惊呼:「天哪,我一辈子都买不起这里的房。」/ d7 T7 A) n3 @1 c. H
而我的脑海中盘算:我怎么样才能买得起?* _- u9 f+ {+ Z: S* m% }
在所有方法都尝试穷尽之前,我绝对不会跟自己说「做不到」三个字。1 m- `- x6 }+ Y- W2 o& r
我把这个做事的方法命名为:穷尽方案法则。
+ {4 Z' u& _8 O5 G懂得这个法则,你就能在坏事发生的时候保持镇定。
* F% j6 G4 |: y3 E有一次要坐飞机飞往国外的头一晚,助理把我的护照弄丢了。
4 b0 W( T1 |4 V/ l她慌慌张张的,吓得快要哭出来了,因为我们出国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办。
7 Y5 V$ |. c O0 c0 O) e8 C我说:「你不要慌,我们现在还没有把所有的方法都试过,还没有把所有的地方都找过。」
, d! p" W0 N2 l7 c/ ]我让她把护照可能出现的地方列举出来,从公司到家,沿途的路上,我们把需要寻找的地方分为几个区域,然后一寸一寸地翻过去。, D# R: w# J. f$ ?
我叮嘱她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即便你认为不可能在这里。
9 Y) Q) c9 I9 \/ l最后我们在她家里的一个不常用的背包侧袋里找到了,而这个包她也翻过,但是觉得不可能放在里面就草草略过了。0 `/ k# ?; q) c3 I- Q
我用穷尽方案法则找过许多东西,大部分还真的都找到了,朋友都说我是找东西高手,心态稳定,寻找仔细。
$ {* h+ Y( C* B: t心态当然会稳定了。
5 c& I4 t3 D+ n$ i我明明知道,还有许多方法没有尝试,你让我坐在那里大哭或者抱怨,那不纯粹是浪费时间吗?( B' h/ s' r! I1 N6 d, m
不管发生了多坏的事情,不管面对的困难是什么,当我进入到穷尽方案法则这个思路时,整个人的状态都是积极的,我很习惯把遇到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在后面写上这个问题的所有解决方法,一个不行,就去换另外一个,试着试着,这些问题就都被解决了。
7 R4 c. {+ \2 c$ N这也是我们能抓住更多机会的原因,因为我们常常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到,是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为什么没有我?为什么不是我?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的?是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试过?
1 c! m, i$ h4 m- o0 Y' m- n常自问,就会很积极,就更擅长抓住机会,拥有积极竞争力。
& ?. z! Q' ^9 {+ }. ~/ F0 [- S积极竞争力的第二个体现:擅长吸收失败。
# w, M2 x) ]4 E
/ Z, b1 j3 v$ V太积极的人,更容易失败。
' I' i l& V: Z* c! e( v4 j3 U俗话说「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5 t4 }3 h: Z6 x, H
消极的人必然是更安全的,因为他不会把自己暴露在可能失败的风险当中,他每次都选择不尝试,所以很少有机会失败。
2 k" X# Q# K! a* X* Z相反,积极的人总是认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机会都是属于自己的,但有的时候问题确实没有解决好,机会没有抓住,所以就失败了。( X0 w4 a* s* I; [. K" i
可这时候,如果你一蹶不振,就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功可言。
\+ d9 G! y3 `( s. Q$ T有些积极是虚伪的积极,被打击的次数多了,负能量会加倍地反弹,怨天尤人,萎靡不振。7 x m- c5 _, ?* M4 j2 C7 N3 p
能不能消化失败,就是积极竞争力的第二个关键步骤。
6 j# ?2 r |6 m. M( e, ^关于失败这件事情,我早就看开了。* \6 P$ t/ z7 Z6 B6 A/ R. k
每有十个尝试,有七八件事都被我搞砸了,抱着满腔热情扑上去,然后伤痕累累地退下来。6 t9 C8 q; l" B) u, f9 M) Z* m
但是人们看不到十之七八,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二,就觉得你很厉害。
( k3 i3 y9 X W _有人在我公众号后台留言问:为什么你的人生好像开了挂?. V( J. O3 \9 {6 \
他只能看到我身上开的挂,看不到我身上挂的彩。& x( J0 p& ?0 s: _0 l# R% B" T! T
实际上我的人生只是偶遇了那么几次所谓的成功,我最熟悉的朋友,反而都是失败。6 F( p& n! o" T+ p- t' w
每次遭遇挫折,我都会问自己,最坏的结果,你能不能承受?
' W( F5 R+ H( H8 V9 r失败带来的后果,一般有四个方面:首先是物质的,可能会赔钱;然后是精神的,失败之后自信受损,周围的人也可能对自己有看法,所以精神压力很大;然后是人际的,可能会失去一些朋友;最后是机会的,失败之后,可能会失去一些后续的机会。& T& k# l) V Q' V, z
一般人面临挑战的时候,他只要想到「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我」,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他恐惧到退却了。
- R4 o& | A+ k3 t: e" ~这种恐惧其实是夸张的,远远超过失败真实发生后给我们带来的痛苦。3 Y4 e6 g0 P2 l6 O2 L9 }+ |) K
举个例子,打针的时候,看着针头会很恐惧。: h' W( `. o6 u) F
每次去抽血,护士拿起针头的那一刻,我会怕到极点。但实际上针头真的扎进去之后,那种疼并非不可忍受,打针带来的后果,实际上配不上我们之前的恐惧。
4 r2 c/ y9 f. y; V) w失败亦如是。
* I* u5 l7 g# k# R) I, O如果要打破恐惧的话,可以先把失败带来的后果一一列明,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机会的,最好为每一个后果标注上对应的办法。
@* Z4 Q: c+ C" ]- o我当时选择考研的时候,就是列了一下后果,觉得是可以承担的,然后就报了名。5 C9 _1 ^" Q# r: l, [! {( D# y
其实考研失败没有那么严重,最严重的反而是心理遭受的打击。$ D' V, e# m& o; p, E b' G
人生很长,现在 80 岁都不算长寿,比别人晚一年开始工作,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 F4 d1 \4 }8 f a3 r+ j
这是列明后果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降低恐惧程度。5 @( L5 ^ B A
这样做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当我可能又要面临失败的时候,翻开以前自己做的记录,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承受许多本以为无法承受的东西。1 Y7 @- s9 ~1 t% ?8 s) c
无论是否能够承受,分析一下,总有结论。( b2 A7 F; i3 Q$ J0 Q( K' B0 M
提高失败承受力的第二个方法,是从根源上改变自己的认知。我管它叫「允许失败法则」。1 A, ?& i$ o% t% \: F
败而不倒确实是一种能力。/ |$ l' |# Y# E) F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失败教育,导致我们根本就没有失败的能力。本质上,许多父母给的教育本身就不允许失败。$ r% H$ F9 {$ b6 w6 x, z
小时候没有考好,妈妈会说:「没有关系,下一次一定会考好的。」她看似宽容开明,但实际上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我可以暂时接受你的失败,却不能接受你永远失败。这次考不好可以被原谅的前提,是你以后一定能考好。妈妈从未告诉我们,她可以接受一个一直失败的孩子。6 a& t/ T4 T9 E4 c# L4 Q9 }
结果下一次你还是没有考好。3 v: m3 t9 G; @) t6 l2 y
在你的挫败感慢慢增加的时候,妈妈又温柔地走了过来,她说:「我相信你,这次只是失误。」
" [& U2 y+ p9 [, t这些话仍然是不允许失败的思维模式,它背后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失误的话,你本应该成功的。
4 T ~0 H7 |" }$ q2 N有些人,到老,到死,都没有学会和失败相处。7 g9 J) v. P: F6 `
人有两个思维,荒谬到可笑。2 Z2 R3 f" N( L1 N
要求自己一开始就成功。( i! f9 H9 h7 ^
要求自己永远都成功,一次失败都不行。. H+ }7 U/ i {' x# H7 z( N/ E
很多人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思维。
. T9 l) D% W$ F反思一下:为什么第一次创业失败,就觉得痛苦难耐,就开始否定自己。为什么第一次追求异性不成功,就想自杀?/ y& w/ O3 o) c: V# w' B
再反思一下:为什么优等生小测验没有考好,排名靠后,就接受不了?
' f: X* b. C G7 ?" b- f被这两种荒谬的思维控制,就会把正常的事情当成值得恐惧的事情。7 F" x7 n/ p8 s: x) H5 @
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你不能要求他不摔跤,在人生中做任何一件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你也不能要求自己不可以跌倒。
- @9 O6 {/ _& U) R* `. z: a% x' P1 F) T即便跌倒,也不要产生恐惧,没有哪个孩子摔跤了以后不敢站起来继续走的。
2 {& f2 F- R7 m4 k5 |# Q1 S对待失败正确的思维应该是这样的:- b$ e+ `% y0 I; S) R/ M* n* Y
我们的人生当中,面临失败的次数,远远比成功的次数要多。
, c3 B6 m/ @2 ?) [1 b! A* V所以当你经历失败的时候,必须以一种长线思维,来看待自己所处的失败点,你得允许自己的人生有起伏。
- \2 l1 u* ?/ k: a+ P. w3 o% V乔丹曾在一个广告当中这样说过:我有超过 9000 次投篮不中,输了将近 300 场比赛,我还有 26 次错失了绝杀的机会。当你每次投篮不中的时候,你要想这是 9000 次当中的一次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失败就更容易接受了。% F+ W0 c0 d0 M4 A
所以我就跟自己约定:在同一件事情上,一般允许自己失败三次。
. r( `1 b- q- G+ |6 i就连恋爱和结婚,也要允许自己失败。
0 q: k' Y9 k p/ o8 t' R如果将来错判了恋爱对象,导致婚后不幸,也要宽容自己,毕竟我们之前又没有结过婚。
1 g2 r; n" d1 {3 d$ J" T+ X婚姻失败,其实也挺正常的。
: ?. C* m) H" X我不仅允许自己失败,还允许自己比别人失败得多。3 v h3 m o$ f+ g2 M3 X) a! b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是超强积极型的人,所以我挑战的次数比别人多,我遭遇的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情境也比别人多。
' y; E8 G& x8 L我们可以给防御型和积极型的人画一个能力圈。; ?! H2 U' Z. l' k* j# ?3 E
防御型的人只在圈内做事,当然面临失败的可能性要小。但是积极型的人总往外闯,自然会面临更多挫折。
A$ [* B, x- K所有的失败,对我来说都是练习。 |5 ^: i" K7 s# A/ D
高考失败了你会难过,但平时做练习失败了,就没什么。
7 y+ ~) g4 j& b/ }& C. W因为练习是学习的过程。8 q5 x6 X9 c9 T* w6 w5 H
这就是我总结的另外一种对抗失败的思维,叫作「练习法则」。: a* R1 J/ C: C
我们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当作人生中的一次练习。
7 J2 V6 y6 c! R' V; w. f' m+ T% `事实上整个人生都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优化自己的各项技能,这个过程就犹如日常测验,考得不好,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有优化的可能。 `0 u( q+ t6 O t9 ~
有了这种思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反弹力会变得非常好。. X: u! v- j/ I, e+ U1 ^# u. o. h
触底不见得会有反弹,因为反弹力不是来自你跌得多惨,落得多低,而是源于分析和消化失败的能力。
" ~: g# n$ A# {接受失败是第一步,怎么分析这个失败比接受失败更重要。$ Y: ], b) v$ n, }6 o
怎么去分析错误和失败呢?
* J0 c( z: R4 u; G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S5 T% }% i0 I; G%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