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45.4%的受访青年表示持续到中学。59.7%的受访青年认为打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相关数据一经公布,引起舆论场上不少讨论。- f5 K' d9 h/ j+ W/ x) X$ {; A n5 V
/ ?$ h- d" G/ a1 c8 p& ~1 \
; Z* _5 R" D+ t0 s7 `
' }. G% g2 Q* k* t9 Y& z$ S超过九成的受访青年曾经遭到父母的打击式教育,这不是个小问题。不过,打击式教育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不同人对其理解也不同。或许,有的孩子被父母嘲笑讽刺,甚至被骂脏话,才算是受到“打击”。但对有些心理脆弱的孩子,父母一些“温柔的建议”也可能被看成“打击”,甚至家长跟孩子的想法不一致,就会被归类为“打击式教育”。/ ?6 }) `2 U' X4 E( L' ~# R
3 v- F/ t V5 e, L/ W多数年轻人更倾向于把打击式教育,理解为两代人之间的教育观念冲突,绝大多数父母都是一心为了孩子成长,只是采取的方式不讨孩子喜欢。与其争论“打击”与否的问题,不如深入思考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代际观念冲突。
, `8 p! p, b. m# X
/ E' N+ a8 D$ z' W; [$ c* s$ G很多父母的“好言相劝”,是为了防止孩子骄傲自满,但不少孩子的自信心却因此被打击。有受访者表示:“如果考得好,我妈就说‘又不是拿满分’‘考试题目太简单了’,要是考得不理想那就更没好听的了。”家长这种望子成龙式的心态,其实相当普遍。背后是不同代际的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家长一般“看得长远”,常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绩,而孩子更容易对当下的得失产生敏感情绪,双方在互不理解与包容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矛盾。1 E5 W" M1 _* P- P7 F0 X, d7 d
' h; y# j6 y% E7 k9 _, u1 ?: t* ]分析其中的缘由,首先得看到两代人对亲子关系的不同认知心理。不少家长持有“严师出高徒”“棍棒下的生命更坚强”之类的传统观念,事实上,他们可能就是在各种打击、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对挫败与苦难并不会很敏感。但家长意识不到的是,如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优渥的环境里,年轻一代更希望得到尊重与关怀。家长对亲子教育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愿意平等地与孩子沟通,是造成上述矛盾的心理根源。
! Z: Y0 b9 n) [$ R2 C* E
, K8 L' ?/ D: ?9 S u) J* A! H+ p; d
3 m W9 L6 J8 V! Q5 k与此同时,不少家长存在很强的攀比心态,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即便孩子成绩提高了,也很少有父母懂得如何进行适当的鼓励教育。不顾实际的、自我贬低式的心态,不仅会助长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威权感,也会让孩子产生极端心理,导致走向自卑或变得叛逆。
: ^3 T' p) x! g. g) @3 H$ ]; \3 E5 G0 N' |" ^+ X8 Z% G4 x: {
当然,代际观念矛盾也不能完全排除孩子的因素。对一些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些孩子不理解,不领情,仅仅从自我感受出发来评判家长,这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对化解代际教育观念矛盾毫无帮助。
$ b1 g% U! Y# l2 j" h# Z) J, {8 ?3 [- f! H+ }* ^
好的亲子关系离不开家长与孩子的有效互动。归根结底,要想避免打击式教育,父母与孩子应尽量相互包容,换位思考,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尽量理解对方的言语意图。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未必难以化解,而是源自双方的错误认知与偏激情绪。如何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准确判断双方的心意,是一门需要长期摸索的学问,值得家长和孩子认真思考。5 m0 u! x" F2 | @- c
- B y- R9 i/ r3 E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