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我觉得应该放最开头
# T& d& E1 s+ u% Q5 A不光是引体向上这一个项目,任何体育考试/测试相关话题,都有这么一群不腰疼的人在那“抱怨的都是体育差的”“成绩提高不了就是懒”
1 M* f! N) h* \" N- y然而这种话题里,总会有不少运动大佬/体育相关人士对学生成绩不理想表示理解的;我虽然没那么高水平,但是体能也算高于平均值吧,而且早就毕业了,利益无关8 N+ V6 K9 b) J1 n
但是反过来,跟那么多人掰扯过,我还真没见过一个体育成绩不好但是支持体测的 9 v3 b9 E9 e( g H, c) W% \* M/ l
所以两方观点很明确了吧:利益无关的人里,反对的多是出于同情或者专业的见解,而支持的人就是仗着自己身体好幸灾乐祸、找存在感
3 m- l, r- v" {: B关心下一代身体素质?方奶奶打牌!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抨击”别人的初衷是什么,在拿“全面发展”大言不惭的时候,想想德智体美劳排第一的那个字自己做没做到吧5 U- r; \) y, Z5 C! m# K( L
还有一堆“当年”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全知全能的父辈”和“包治百病的郎中”、“特异功能的怪人”还有“外星生物的飞船”一起,在带有录像功能的手机普及的同时,迅速消失了
7 O. k1 q3 s# y' j* _6 W6 J问了我妈,说她们那阵运动确实不少,但是主要是踢球啥的,引体向上?不是在单双杠那玩就叫练引体好吧; P# f+ T6 P. v: e9 s* } B
看到过好几次说“ta们上学那阵”的人不仅体能吊打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还比现在大的,合着十几年人类完成一次退化了是吧1 O) x- ^* C1 W# k
“现在年轻人身体越来越差”,确实是事实,也确实需要改善,不过对于从这事上找优越感的,我只想说,猿人应该也觉得自己的后代体能不太行+ x* R- m! l: s- w
偷来的图,非常应景,送给这些人,应该没有版权问题2 o9 z+ z, ]+ h) A2 _1 K# R7 p
5 f" Y6 R' K( s3 Y/ r$ r! w
" t9 m0 h$ Q1 W0 ]5 @
<hr/>说回题目0 s3 y; q4 s2 T+ X% K$ U
数据很真实,不像网上人均20起步: J U# G3 n Z2 Q' I" s, k' h
体育测试的最终目的是“健康”,引体向上做得多的身体一般不会太差,但是做得少不代表身体就不好
8 G3 T2 ]; r# k% `$ @8 ^* F引体向上应该是所有体测项目里技术含量(或者说壁垒)最高的,从零到一的突破非常难# N# H7 M6 }! J4 ~/ F V
现在很多人关于“体育”的观念还是重耐力轻力量,一提“锻炼身体”还是跑跑跑,花样多的地方最多也就打打/踢踢球、游游泳
+ R. k# ~) G3 \1 u2 [. _1 T再加上日常基本用不到背部肌群,自然薄弱;反过来这个动作对日常生活也没有什么迁移性(又说靠这玩意保命的,我只想说少看电影)/ p' O# Q0 ?/ a9 a4 W$ @
综上所述,引体向上作为体测项目的意义有限! r( J; P2 w' z( A: f U4 E. i1 L
但是,不适合作为强制项目不妨碍引体向上是一个优秀的动作,我还是建议男性练一练的
' A/ h7 z- u4 d; X: o: P3 ?考虑到据说很多地方对引体向上动作没有要求,非要考的话,我觉得改成少量高标准引体(身体完全垂下且静止,匀速拉至下巴过杠,稍作停顿,再匀速放下,吊杠至身体重新静止;一个20分,仨及格五个满分)更合适,能完成这个的背部力量和发力技巧都合格了,次数只是练习量的问题
" R A' x( K% M<hr/>接第一段,类似话题下面,大部分抱有优越感、认为“现在的孩子不行”的人,态度都是“你凭啥不练?”“有空玩手机没空锻炼?”
' U9 |& l5 \ w学生是人不是机器,没法体力脑力连轴转( A7 _ \ I0 x, ~ G4 }4 n
是不是各位脱离学校太久忘了当年怎么熬夜写作业的了?怎么?难道要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牺牲睡眠时间去跑圈?
! O. v# n5 u# f9 x而且其中还有一个频率不低观点:“为啥非有人教?不会自己练吗?”
4 N) a1 b% p+ ?0 s8 P2 q套用某高赞答主的说法:“这比做不了引体向上更堪忧”
4 y7 r- D$ K% J不练确实是问题,但是不教就让练问题更大
1 f1 S0 z! g, y* A8 n这暴露了还刻在很多人(包括家长、教师和标准制定者)潜意识中的观点:体育瞎练就能提高成绩——长短跑?跑不就完了?引体向上?拉不就完了?立定跳远?跳不就完了?……体育成绩提高不了?你这就是不够努力,多练( O; M2 e8 f. p% ?7 M1 K
锻炼和训练是有区别的!训练是个很严肃也很专业的事情!训练是个很严肃也很专业的事情!训练是个很严肃也很专业的事情!重要的话说三遍
* j: k6 T1 z e# g瞎练,轻则没效率容易劝退,重则受伤影响一辈子,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投胎;那些猝死的除了个别作死熬夜还可劲蹦跶的,剩下的不都是(某种程度上)信了这种观点,平时不好好练考试时候拼命?
) u, y. e7 d8 s! u% y体育作为一个学科,跟语文数学是并列的
7 S: e. U* n* q8 p0 W3 O: Q ~% O有人跟你说“数学有啥难的?不就是1+1=2吗?为啥要老师教?不会自己学?”你会不会一个大嘴巴抽上去?& D/ R4 G5 f/ [
语数外老师跟学生考同一套题,怎么也得比大部分学生做得好吧?你给体育老师测一圈看看引体向上(甚至体育考试其他项目)平均能不能到学生的及格线?教学教学,有人教才能学,体育老师都做不来你让学生做?7 k' `" {9 ^! }/ |9 d
现在啥情况不知道,我见过的很多体育老师,“体育”相关的知识储备可能还不如我(尤其是小学到初中这个重要的启蒙阶段,高中到大学体育老师还是有点本事的,但是依然没教会任何东西,甚至导致我对羽毛球这项运动产生ptsd)+ x$ l/ ]" l6 R( @
放个其他答主的奇妙比喻,我觉得很准确
4 X! r3 t: J0 z" V
% o) t2 o3 y" r$ L) `
( K) L# J( y2 U- N<hr/>这个问题下面也有人发现这种现象
) G# D1 y9 C& k) i0 [; u
- L* o$ W! M$ N+ t& m) m. ]
7 g% x. L/ r& o8 S1 } q' ]( V健身者大多知道这个动作的难度,知道自己为提高成绩下了多少功夫
6 U: k0 s3 T8 C7 y9 `7 ^$ ?keyboardman看了这个题目,哼了一声,找了根杆子(也许它们自己就是),跳上去算一个,借着劲将将下放到脑袋(甚至眼睛鼻子)低于杠算一个,吭哧吭哧做了三五个,心想“老了身体不行了,这要搁我年轻时候不得能做三五十?”
9 p9 H' H9 p7 C' b: T) T我个人进健身房三四年了,之前还有一点徒手的基础,就正常练背的频率,最多时候也才做12个;去年年底健身房关门在家练自重+减脂,一周两次集中练引体+路过杆子的时候没事做几个,半年才提高到20+,平均小一个月才能进步一个;健身房重开以后走力量举计划+体重上升,又掉回15个左右了
9 Y& T7 c: [! K u) e1 G7 [那些“我当年/我爸爸他们那辈/我们班全都能……”的,麻烦您上个视频给我开开眼$ b( ?* y4 ]1 W
<hr/>关于动作,从道理怪天天挂在嘴上的“提高身体素质”方面来说,肯定是要做标准的$ M2 G5 [% i* t$ ]
借力引体这东西,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好像背答案去考试一样,你说一样能锻炼记忆力,那我也没办法;而且一样有技巧需要教导,我就不会荡! l( @2 A5 ?: ?- l
以及高中时候测,就是用的上面描述keyboardman的那种1/3程引体,我11个全班最高,有那么三五个能做三五个的,剩下一多半跳上去算一个,一小半跳都跳不上去7 `! G& ]& O& S) T: _
所以这个数值都偏高了, m9 X; b Y6 Q9 P' V3 E6 i
<hr/>另外这个统计数据/ O- y. B8 W# v) C
% @: }7 q. t5 K8 v! [
5 O" I: H5 R2 h
高中男生平均已经比我高了(望天),不过这真的能反映好多人说的“营养好了”吗?8 h$ D6 s+ ^- H, W$ o4 V. P; F
初中男生平均BMI22.7,高中23.53,一般认为超过24就是超重,假设体重是正态分布的话高中男生已经有将近一半超重了7 S! H; C2 S; x
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米成绩都不理想,说明平时严重缺乏力量训练,也就是肌肉含量低,再考虑到国人饮食习惯,可以猜测到实际上饮食是很不健康的,高热量低蛋白,并不是一直念叨的“营养过剩”而是“热量过剩”
' R' \8 c n3 g& B( d, h# X现在啥样还是不知道,我上初中那会中午吃的是统一订的盒饭,没营养还巨难吃
, n9 f2 r( w$ ^9 @ A9 F B( ?健过身的都听说过一句话:三分练七分吃,想要提高身体素质,先把伙食搞上去吧,然后找点时间教教最基本的营养学知识,最好把家长也叫上
9 n$ c; O# h) N( ?' b<hr/>最后,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 ]6 Z( W# V F" |6 E3 U
' b5 y- B7 H8 I. [
5 d9 P, A) B$ o. Q
至少根据我个人上学的经历,大部分男生的运动量还是远远大于女生的,但是体测合格率却更低,是不是两个性别难度的设置有些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