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妾只是生子、满足性需求以及贴身劳动力的「下等人」,可以被当作赌注、礼物、陪葬品,甚至是用来换马的交易物。$ {( }& [& `% f: |) p' k
而妻的地位也不过是比妾高一点,并没有认知中的高。% h% T1 C4 C7 X0 h7 E
事实上,旧社会的女性,要面临一系列令现代人触目惊心又不可思议的遭遇:溺弃、童养媳、缠足、一夫多妻、典妻、虐妾、殉夫……9 W$ P! R$ H% J* O) {* m, ?# ?7 J N; {
苦难与不易,从生命的起点上就开始了。
% ^% u: {, @3 R! h先来看一张令人震颤的照片。* ~4 }& U# P" n6 V# z
) s& n# i/ ?! k, l & a# i2 r b# t$ f
婴儿塔与贞节牌坊
8 K, R2 {/ n; Y! o9 R$ |4 G这个六层高带小洞口的塔,名叫「婴儿塔」,是旧社会里很多女婴的最终归宿。
. ~! G( Y; E M$ r/ T, U8 G而远处密密麻麻的,是饱含无数女性青春与血泪的贞节牌坊。
. V+ F' N- w3 L: M* I# u. s1 G- I从被溺杀到被虐待、被压迫,每一关都是劫难,哪个人能侥幸全都躲过去?4 J3 v; Y; N2 s
看完下面的古代女性通关避险指南,你便会知道:0 a4 p3 h" @8 j2 q- a
为什么要庆幸活在新中国。
( C U4 L0 O* S第一关:溺弃7 z: u1 U$ U1 }1 r, Q
倘若生到了某些地区的穷苦人家,或赶上了灾荒年代,刚一出生,就要趟过鬼门关。6 I- W8 l+ x! q& u% F
在节育手段极其匮乏和落后的年代,贫苦家庭面临着子女不断出生和抚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于是家长们只能杀死「性价比」较低的女婴。. O& Y/ Y! I2 o& R3 e* o& r7 D& G
在灾荒、贫穷、苛捐之下,长期的农业文明中形成的性别偏好,使得人们认为男性才是耕作的主要劳动力,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不二人选。
% _9 C( V) W# c* @, t( i4 ?. \8 G- ^7 [2 r加上嫁妆、苛重的徭役及人丁税的助推,女婴会被认为是「张嘴吃闲饭的赔钱货」而被舍弃,能当劳动力的男婴则被保留。1 c6 y5 B: _+ p/ f; k2 M
由此,出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词「溺弃」。$ C$ R- ]& T4 D) c, F$ D
意思是:杀死或抛弃女婴。
* n" g0 _0 ? d7 Y. q/ p# i4 v- ~( e2 ~0 K
/ y+ n, I% U# h4 q2 h
1650 年的清代绘画描绘了这一场景
& @/ {5 e$ c4 P! i左侧的李氏帮助她的邻居林氏淹死新生的女婴+ R! `9 O6 }; k# K; F
女婴被丢入河湖、池塘中溺毙,被按入水盆淹死,被盖上被子捂死。' f S) P" F8 S; W C: Y, L8 n
亲爹妈舍不得下手,就由稳婆、亲友来处理。或被放进「婴儿塔」自生自灭,任由日晒雨淋,虫噬蚁啃,三天后被焚化,连棺材钱都省了。3 ~! ~* n1 S) b( G& X! Q
% K5 N* v! ^+ q+ ` / Q" X* n$ E& @; t% h ^: S+ I
专放「女孩尸」的婴儿塔
- @2 p5 N) D/ _# C- P" N与某些地区盛放一出生便染病即死男孩的「义塔」不同,多数「婴儿塔」里的女孩是非自然死亡的。8 u5 x3 {9 F) J. G: Z6 c" N
听说过古代重男轻女,但谁想到能有这么严重。
0 y3 ]+ P6 Q1 v$ c「重男轻女」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的甲骨文中已有「生男为嘉,生女为不嘉」的记载。
4 l# d4 q0 ]! }! E$ ^到了战国时期,溺弃女婴的恶俗蔚成风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 {0 z T9 u. Q' a# h清朝时,此风达到了鼎盛,各地方志中均有记载溺弃女婴现象,「多」、「盛」、「成习」的字眼,令人胆战心惊。6 g# u# }, g7 `2 v
「比户而计,实无一户之不溺」、「乡愚多溺女,岁以千计」、「溺女之家,十常四五」之类的史料不胜其数。9 O. _/ G, u" k8 Y* a7 v; }4 C& t
在宗族势力强盛的地区,会用族规劝诫禁止杀死女婴,还会设立育婴会支持抚育女婴,一些乡绅捐助修建本族或本乡的育婴会等。
& ^, x) X+ P! F/ F但,因国家没有制定严厉的法律去惩治,地方官员也只是用诗文劝诫或发布禁条,作用不明显。2 |4 ^$ r8 Q, p) J2 b3 {: P6 F% H
看下这两张清朝警世绘画,跟现代的宣传海报一个性质。
# V" u: _$ r w9 Q
& P0 B# K+ Q. i
! \% ]& N6 U+ B& a6 Q何家人因为让四个女儿挨饿而受到业力的惩罚
6 n3 e1 g3 _1 @独生子生病死亡7 t) p) n6 V: `4 x* f' t# F# ?
7 N2 n: ~3 H' q& v. @& o3 Y

, n4 n: z8 Y, B江苏丹阳王氏因连续溺杀两个女儿而受到业力的惩罚3 B4 ]5 [3 T* U; V
生出一个人头蛇身的怪物
- k9 ` s8 Y# ^9 Z( v( ~3 `但,这都没用。
" H, T7 I$ `1 I+ m更有甚者,将女婴活活烧死,再绑上石头投入江中,引数百人围观但无一人出手制止,只发出声声叹息。
- P1 a' f2 b0 ?问为何要如此残忍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9 L) ~" {, p4 K: {1 j
原因竟是连生了三个女儿,用火烧死是「冀其魂魄知惧,不敢复来也」,就是说彻底断了女婴投生到他们家里的念想……) S$ r; F: i, G. ?! T2 P# G! U
而此恶行之风强盛至民国时期。; D5 B% G' ~4 a ]" H# [ ~
* \, X0 y1 r9 x4 |+ \
, U( J# ]' u$ f) I/ f, L3 k
与家人睡在路边的贫苦女童 o" R( M5 @; W0 ]: y: z' i( T
倘若你侥幸活了下来,年少时还要躲避如下遭遇:逃荒时把吃食让给男丁而饿死、染病时没资格得到同等医治而病死、被吸大烟的爹卖入青楼、替家人偿还赌债而被卖身大户人家做丫鬟,等一系列苦难。$ B0 G5 @ }/ ~
如果你说以上都是小概率事件,那么大概率的是「童养媳」的厄运。
+ ^, r0 W- r/ ]- Y! H) j第二关:童养媳# [6 N; R% o2 x3 Y) b6 c4 A
倘若你的父母认为女儿迟早要嫁人还要赔一份嫁妆,生闺女就是帮别人家养媳妇,嫁女儿时还要忍受一次亲人别离之苦,他们就会穷则思变,干脆把你从小就送人,给有钱人家当童养媳吧,还能获得一笔「卖女报酬」。1 U% x. X) z4 O4 F5 a
; E y# @6 L; d7 e4 m8 x! N

* |3 n; `- e" u# |幼童夫妻/ r `5 o' ]5 _2 B; L4 i$ t3 K
能进有钱人家还算好的,很多男方家自己也没钱,所以给几斤小米也能把你领走。. a5 }1 f$ p" i& ~$ b4 }7 P
夫家是白养你的吗?( F% A- Y& Q7 K) i/ m0 E
怎么可能。4 W% Y+ b+ v& o
你大概率会成为这家人的奴隶、佣人,挑水洗衣做饭,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B% ]: O9 C9 j" V7 h9 H! c
在城镇地区,大概率四五岁的时候便被缠足,一生残疾。
! |- R8 ] n7 _- G1 }: c& K8 `3 D7 D+ u9 c8 p9 ]6 l. |' D4 `: D
; Q7 C6 g0 X- ]* S4 k# l
缠足后已经残疾的「三寸金莲」
; e2 w& O- z9 |* p# o9 T: ?布满老茧鸡眼散发恶臭 K& x. {7 {5 a# X0 n/ F, I/ Y
等长到十几岁有生育能力的时候,就要与这家人的儿子「圆房」,完成为他家传宗接代的任务。
1 e# {3 G9 V$ y! D1 a6 ^9 J- k$ g5 q" [! H: [. c

+ c7 A' J% q8 {' ^8 ]6 f2 r童养媳还可以是「女大男小式」" I, A' T3 B$ i0 |4 `4 a
十几岁嫁过去做劳动力、给「小丈夫」做保姆,等「丈夫」长大后再圆房。7 L ~7 \' g6 L) P( B% `" Q- ]
这一关的难度是:公婆待你不薄,对你不辱骂殴打虐待;没让你挨饿或天天吃猪食、剩饭;公公没有对你进行性骚扰;他家儿子没有奇丑无比、身患残疾、年龄与你相差悬殊,也没有病到快要死了,把你买来只是为了「冲喜」的。
* M1 H) y3 ?, P3 P; n, k否则,你可能熬不过第三关。
* I9 k2 J9 z1 u: C$ Q& f3 T第三关:殉夫守节
& y! b5 ]) |% v ]- N
" x( s. l5 g$ r) F7 o6 ? 7 t# p7 C7 [1 f9 S+ s
1904 年 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围观一名上绞首架准备殉夫的寡妇
# L! W# b+ Z8 ?清嘉庆年间,安徽歙县许村的儒童许可玑,身患绝症,娶妻程氏冲喜。% c7 x2 }2 c& D1 f5 C v- w4 g+ [
怎知拜堂时,许可玑竟口吐鲜血,倒地而亡。
6 q* K2 U. ^6 y4 Z$ N$ I: A程氏顿时成了寡妇。
* W* D5 X- w9 R. ^( |2 g程氏该怎么办?回娘家?改嫁?
+ J# I7 k: h; j哪有那么容易,从宋朝中期始,在封建礼教兴盛的地区,寡妇要坚决表示忠于丈夫,要为亡夫「守节」、「守贞」。
2 g2 b$ l/ l. {9 A) Y怎么做呢?
' P# [6 Z& f9 ^5 j7 a. Z6 R要么为夫殉死,做「烈女」。( n! r# X" x$ h) u
吞金子、喝砒霜、绝食、上吊,怎么死都行,就是要快,丈夫一死,自己就得马上跟着死。
: S9 E- ]2 V, n6 [不想死也行,得守寡,做「节妇」。得在公婆生病时,「涤溺尝粪,吃疽疗亲」也就是品尝粪便辨别病情,吮吸他们身上的脓疮。
, v) a+ z, S9 B' T3 `更有甚者,公婆小叔子小姑子生病时,要「割脔疗亲」。就是割下自己腿上、手臂上的肉,或割取指甲等,煎汤药侍奉给他们吃。
; q2 w4 p9 n9 ~7 }8 P" G4 B) J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节妇,还可以毁容、断指、挖目,达到摧毁容貌、不会被其他男人勾引的目的。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5 K m9 o) g( i$ u7 r光一个小小的歙县,明清两代割股、臂、乳、指甲疗亲者达 162 人。7 `+ H4 J/ [/ G
用这种自残、愚孝到惨烈的方式,表示「节烈」,以表恪守贞操。
; b% p9 f% T9 l$ @丈夫死了,自己想改嫁、自由恋爱不行吗?1 }/ P" p6 x- ^6 R0 D- i2 K
怎么可能,「夫者,妻之天也」。
( D7 K, {( @+ B7 W丈夫死了,能不能改嫁也不是媳妇自己说了算的,得是丈夫的家人甚至是背后的宗族说了算的。8 M( O, M H- [( T; S0 k. D! Q' y
自主改嫁,会受到周边人的唾弃与鄙视。
2 s+ U$ I7 ]* v' F「加以戮辱,出不从正门,与必毋令近宅,至穴墙乞路,跣足蒙头,儿群且鼓掌掷瓦石随之」。
" r" i4 D6 R. Y0 Y% G! @就跟你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烟锁重楼》里演的那样,小寡妇为了再嫁,舍命爬过七道牌坊,村人争着对她丢石头、拳打脚踢,血淋淋地警动人心。
- |. e0 i# L Z当然,也有贫苦地区的寡妇,因没了丈夫,而成为娶不上媳妇的光棍们争相抢夺的对象。
1 P! e+ T" @! g6 [8 H程氏没有子嗣,又是嫁到了读书人家,丈夫家没有兄弟分家产、族里人也没有觊觎财产「吃绝户」(丈夫死了,又没有直系亲属可以依靠,家产被宗族、亲戚瓜分光)。3 D, d( S9 y4 g5 R' z
所以没人被逼迫她改嫁,她就老老实实地素衣素食,勤于女红,孝敬公婆,独守空房。
, J0 Z% G: u8 X( ]. W7 Z. ~一直熬成了老妪,没有幸福、没有亲情,孤苦伶仃。, P2 {8 f* ~1 V9 G2 Y" L6 J
但这一天,程氏终于熬出头了。3 w% A7 b- i5 S7 q2 T: c
这个在县志上连个名字都没有的女人,迎来了她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 X) ^5 F, [- @. w* G) U8 }: ]
徽州知府将程氏守节的「事迹」上报给朝廷,皇帝恩准给她建一座贞节牌坊。) M8 ~/ k8 t. t) R5 o+ `# \
这不但是程氏的荣耀,更是那些不想让她改嫁的家族、宗亲、府县官员的荣耀。+ A8 P8 U5 d6 i' u) H! Q, j
人们等得就是这一刻!
# a7 D0 ~) H- [# o- _5 C) S因为牺牲一个女人的自由与幸福而换来的贞节牌坊,不但能使门楣生辉,更能博取名利,甚至免除税赋、劳役。
2 P3 _; [/ \$ @, }8 p! o不承想,就在牌坊建设到最后关头,三层的一个顶板,却是怎么都合不了缝。5 o0 P& T- R* ~8 S
众人立即怀疑,一定是程氏做了什么不贞的事儿,老天让这牌坊建不成!随即招来程氏逼问。
* s. I' e) C2 m o8 Q5 w1 C程氏闻言,面对苍天哭诉:「我一生辛苦、孤苦伶仃,从未做出过出格的举动。我只是曾经从窗户里看到院子中有两只鸡在尽鱼水之欢,不由想到了自己,连个畜生都不如,仅此一念而已。苍天啊,你何以如此?」
+ P# O. c' m4 \言罢,心中的怨气泄了,大顶板当即合拢,没有耽误圣旨的宣读……
2 U! b# p+ Q' \. N: ~荣耀归族,心酸自知。& D. D. T/ F( a& |* R+ t; N8 {
这就是当地流传下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 S% W: c, W e& K* j" ^
! G, C3 H& |5 l+ c$ q2 J# m : Z' ~# s5 J# g% t1 s
; O2 N9 L2 E- U# e2 }/ }/ M( H/ ?
8 X7 a+ l: R( x W
贞节牌坊的前后面
/ \, r5 j" F b7 Q% F$ R# z+ |你以为贞节烈女只是个例吗?
: h, Q* z" }, l# P0 J, H* \你以为的是对的。- k# j: o3 v1 E ?
周至五代有记载的贞节烈女仅 92 人,宋 152 人,元 359 人。
% m) L# Z: u w# q. Y8 ~( k! l但,到了明代,暴增到 27141 人,清代为 9482 人。" y) T3 a) X; P" M3 Q- T, k1 s
还有很多寡妇还没熬过获得贞节牌坊的年纪就已经死了。
0 C0 ^( I/ ^* v3 a在辞官返乡的达官贵人的倡导下,在封建礼教的推崇下,在家族宗亲的劝导下,寡妇们被彻底的物化、洗脑。
" r- t9 n0 [3 R7 h9 ?为何明代此事如此兴盛?, C5 k: S9 a3 e$ ]5 p
就因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对守节寡妇本家免除差役的法令。
; K: H% j! }4 k1 H; M, u1368 年,明太祖发布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v4 Z% N) T9 j) h/ ^4 c: r% ?
在这种环境下,守贞已经不只是统治者倡导那么简单,倘若违反三纲五常,轻则被逐出族门,重则被用私刑沉塘、浸猪笼。
2 f: F4 H1 g" r" @" ^3 `" t表面上立贞节牌坊是对女人们贞节行为的赞扬,实则是牺牲她们,换取利益。
$ I6 G& t L3 b- c3 b& t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民国。 E/ F2 J9 W5 W7 u. d: i9 {
* ~6 n, s; ]6 l- p1 G: i8 d$ j

- }- d3 [" m' C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辽东村的贞节牌坊 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 年) c* s B- T* x1 l) w
贞节牌坊,全称「贞孝节烈牌坊」,分贞节、贞寿、贞烈、节孝、节烈等不同形式。3 F6 K; u9 x, n& e4 Q
起源于秦代开始的「旌表贞节」制度,从明代开始兴建。( f8 \6 ^$ A- F& W, e
有的牌坊背后,藏匿的是对女人更加发指的残害。, K: m1 E( G) F5 u+ ~
, S: ]& }- ~3 a 1 P P4 F& z" Q: a' o- g/ k
贞节牌坊
, Z& X$ B7 b* J: V, |9 I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 1378 年,陕西延安府洛川县,发生了一起「荡妇」与「烈女」,一波三折的奇案。
2 A- @& f9 T% e# P( U* U7 L洛川县有座皇帝下发特旨,建造了三年的贞烈牌坊终于要营造完毕。) ^8 m0 P9 C0 p5 @
就在揭幕开启之日,延安知府李广,带领府县官员前来剪彩,并在「贞烈」之人——赵雪梅的坟前祭奠。5 M$ P0 y a! s! i
更重要的是,要到牌坊前跪拜谢恩。) m6 s# e( I8 Y G$ z
钟鼓齐鸣、排列仪仗,李广和同知李受一起,来到红绸布覆盖的牌坊前,俩人各执一绳,同时拉动。+ u. r9 ?/ X0 x, ?' X( d% _0 L) a8 X
红绸布飘然而下,但骇人一幕呈现眼前:那洁白的牌坊上,竟然有红色的斑斑血迹!: g T6 F8 v4 V* D) w1 B
一股血腥味直冲鼻孔,是谁敢如此大胆,玷污「贞烈」?6 H1 e7 ?/ @+ o, P
皇帝要旌表的赵雪梅,乃是延安府的荣耀。她的丈夫张道敏得了重病,在临终之时特意嘱咐她可以再找个好人家改嫁。/ ?5 E" j! H2 E6 k1 b* S# d
但 21 岁的赵雪梅坚决表示,自己生是张家人,死是张家鬼。一定会从一而终,如果丈夫死了,自己也不活了。* D# ^. B8 w+ M t& }' @
果不其然,张道敏不久就死了,赵雪梅日夜号哭,在丈夫将要下葬的时候,便上吊自杀了。家人把他们夫妻二人葬在了一起。( S, j- i/ t' G+ T' }1 \. \
地方官员认为这种行为可歌可泣,随向朝廷提出申请,要求将这位「烈妇」予以旌表。) c4 C, L* w' C/ i0 u6 F$ h
实际上,各级官员揣度的就是朱元璋「首重风教」的心理,要把赵雪梅竖为典型。) D* S; z3 f9 L
因此,地方不但得到了皇帝下发的特旨,特赐的牌匾,还接到了礼部下发的 30 两制作牌坊的银两。
* g5 V- a& H, _如今,牌坊被玷污,乃是大逆不道之行,按律要不分首从,皆被处死,还要株连九族。6 q) d' E6 n2 h' ?% Z
府县官员们都慌了,李知府迅速指挥衙役,赶紧把红绸布再盖回去!
1 X8 }3 k4 ~) G没想到,红绸布内竟藏有一首诗:$ m5 a1 r! W* C, f8 Q$ `
洛川河水向南流,女儿出嫁拉花头。: H) d' J" O5 P3 O
真情应送双飞雁,冤怨难平开面愁。
; W' j" n* l! g2 v. N% Z这首诗可以说是毫无文采,但可怖的是,这是一首藏头诗。- M6 e0 k* k; @0 w U: a; s
洛、女、真、冤!
: U) R( w7 s7 k( Q* c7 G! ^难道说,赵雪梅的死,另有隐情?! N; ] F+ a7 z T# k4 }5 p
李知府下令立即封锁现场,命衙役们速速清洗牌坊。然后与同知李受一起,侦破此案。
- ]: u: q6 l4 P6 g# d但此案不能大张旗鼓地查,否则会弄得人心惶惶。只能秘密调查。+ h# `$ E9 p; D a
李知府装扮成一个贩枣的客商,带了两名亲信,到男方家所在的村落暗访。李受装扮成货郎,前往赵雪梅的娘家甘泉县打探。
7 Y- \/ S: V* g; R9 B李知府到张道敏家所在的村子,出入各家各户收购红枣,借机与人聊天。
# c0 r& H/ s( Z2 k) c但每把话题引向「贞烈」之事,人们就噤若寒蝉,闭口不谈,很显然在隐瞒,不敢多说。0 [+ j) O8 C' H. F
天降大雨,李知府来到一位老学究家暂避。
( M, F* M$ s* v+ m! a0 y6 S雨夜小酌,几杯酒下肚,李知府又将话头引到了「贞烈」之事上,没想到那老学究开口一句话,引出了一个惊天秘密。
7 d6 Q2 B0 y* f& m0 b, o; L, F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g# a( n, v5 _, k8 S;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