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

[复制链接]
查看3922 | 回复0 | 2021-10-26 07: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妾在最早的时候本来就是奴,即便到后来,也是能买卖的。
$ e3 i- R& d: c9 x0 Z& l3 ?9 n/ o3 ]8 ?9 B" u3 i% [1 T
在甲骨文中,“妾”是这样写的:. V0 o! V/ `+ Q  `0 H

5 L9 T2 ?7 r$ u+ q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1.jpg 3 d, M* [6 L3 k( ~+ d, ]
它是个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把“妾”字划分成两个部分:+ U/ [+ ^4 s) R8 M2 Q: p, Y

2 N5 O5 n# y. R$ |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2.jpg 7 \& G5 J7 w3 Q6 }: d; X
上面是某样东西,这个字是“䇂”,刑具,它的下面是个“女”字。“妾”这个字是象形,意味着被施以刑具的女子。
8 d8 X# j9 S2 s: g% G/ {# y" x7 G# [/ D' L- g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3.jpg
3 Z2 {( P' y4 M8 I. w1 o- S" Y7 l- H. Z, ?% n
在很遥远的古代,部落征伐,一旦俘虏的人口会怎么办呢?让男的去干苦力,让女的留下伺候自己,而年轻貌美的女性,还附带有胜利者发泄性欲的功能。在很多时候,俘虏的人口足够多,那么胜利一方就有很大比例会拥有“妾”这个作用的女俘。这么说大概不容易联想起当时女子的地位,拿后来的案例说,“妾”更像宋代靖康之耻中被俘的女子,即被金人当做侍婢+性奴。
& s4 O1 t" A; i0 X& S3 P0 s5 O  p9 ]- j; Y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4.jpg - y" v) w( j3 k2 r

9 r- z1 p* N7 C! l被俘虏的男子,同样面临被肆意虐待和杀死的处境。女为人妾,男为人臣,都是“奴”的一种。“臣”这个字,来源是“低眉顺眼”:/ Q1 R! @8 h+ r4 k5 n

7 A8 ^+ ^* _" c# X! \, q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5.jpg 1 h; }) x$ H; t2 B9 j5 P8 J; [5 Y
好吧,得加上轮廓:
  M2 e) s, F5 A! _* d, G' H
) N, I9 u( x, f( z& X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6.jpg
1 I6 p; c4 [  g这时候连基本的人权都没有,更没办法谈男权、女权。关于奴仆和妾的分配,也是自上而下有等级的,不是说你屁民和高官分的质量和数量相等。我们从汉蔡邕《独断》“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中,似乎能看出二三。卿大夫可以摊上一个妻子,两个小妾。士子可以一妻一妾,至于庶民,则实行的是“一夫一妇”的原则,有且只有一个老婆,没有伺候他们的。但很多时候,纳妾成为了一种风尚,即便不算很富裕的人家,也有纳妾的。但这不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真的不是,我们判断他是否有纳妾的本钱,可以直接参看他这个人是否雇佣得起仆从。底层百姓,娶妻尚且非常困难,就不用提纳妾了。6 m2 Q1 c. z  t) H

2 O1 T; P8 g$ s! T, g, L+ N& r. s“妾”的地位,比起最开始,的确是有所上升的,最后要比“奴”这个等级高不少,但比起“妻”,还有很大的差距。《红楼梦》里,贾宝玉的丫鬟芳官,和贾政之妾赵姨娘有过这么一段儿戏:$ `' G. M, {1 x2 B7 Q1 R$ G
芳官那里禁得住这话,一行哭,一行说:“没了硝我才把这个给他的。若说没了,又恐他不信,难道这不是好的?我便学戏,也没往外头去唱。我一个女孩儿家, 知道什么是粉头面头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呢!’”袭人忙拉他说:“休胡说!”赵姨娘气的便上来打了两个耳刮子。 袭人等忙上来拉劝,说:“姨奶奶别和他小孩子一般见识,等我们说他。”
明清时期,丫鬟的名字都经常重名,有无数个叫“梅香”的。所谓“梅香拜把子”,就是丫鬟拜把子,丫鬟拜把子,谁也别看不起谁,都他妈是奴才。赵姨娘虽然是贾政的妾,却也和奴相距不远,芳官就敢骂她贱。1 D( A. {/ Z& S4 c- y6 o! Y
+ \/ C, l4 e8 m! z" A& P
妾和妻一样,嫁给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待遇,和这家人有非常大的关系,不是一概而论的。小妾也有过得很好的,很受宠的。但既然是小妾,就免不了受比正妻更多的气。妾在生育儿女之前,是可以转卖的。甚至会被正妻卖掉或杀死(或妻不能容,卖妾、杀妾者有之)。
( C) C& Z  P3 d7 z! x6 a1 ]2 r- s! A" |( {
最近老听公众号吹牛逼,说苏轼拿小妾换马,用以证明文人不要脸。文人不要脸这事儿我不否认,文人吃喝嫖赌欠下三点五个亿带着小姨子跑路都有可能。但你拿苏轼的事来证明这一点,它就是错的。
7 y3 L, x6 O+ j2 ]
2 M7 ~* K9 s! x& A因为事儿是真事儿,但真不是苏轼干的。苏轼这个人的确纳妾,但古时纳妾为寻常,正如现代视婚前性行为为寻常一样,两下里的道德,看待对方,都不能忍。6 H8 x" [5 h3 s8 W
8 K$ Q2 Q( B: z0 H7 N2 w2 G
拿妾换马这事,栽在苏轼身上,起初是在明代。故事的原型,是在唐代,卖妾换马的那家姓鲍,跟苏轼没有半毛钱关系。唐李玫《纂异记》和其他唐人笔记有载,这里不录了。而所谓的春娘写的绝命诗,其实是唐朝诗人张祜写的诗,被人改了几个字,就成苏轼小妾春娘写的了。这是明代的公众号干的,把宋和五代的笔迹一杂糅,洗一洗稿子,就能引爆热点。现在的公众号知道古人纳妾正常,就再给加个“怀孕”二字,给文人泼脏水,给苏轼本人泼脏水……* P4 y# m& c' S$ s( n

  S2 `5 ]0 a/ e. |+ i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7.jpg $ n* Q, F8 H& ?. V% j
. X; [% v" ?3 o4 s; K
话分两头说,即便是真干了这件事的唐代人鲍生,也绝不会在小妾怀孕时卖人,这一定会被吐沫星子淹死。这是古代的原则性问题,有了儿子你不能不认,你不认就是不要脸,就算你是皇上,你日了粗使的奴婢,人家怀孕了,你也得认。! u5 r& P2 b$ M  V
5 O" Q2 S: s& ?$ {" s4 j+ e
不过,未怀孕和生育的妾,有时候会被正妻卖掉,很多时候找不到买家,就直接卖给人贩子。还有因家人不喜欢而卖妾的,如光绪年间,台湾某户因为小妾与母亲不和,故而将五百银元买的小妾,三百银元就卖了。
$ Y9 Y# k# ?& Z4 j  }% n" ?& K9 }, o, |$ c! i' `' o9 _: Z
妾有可能取代妻吗?
  m$ x( i4 J& K6 q( P
- n3 L5 [- W1 ?3 ?% W0 h7 A有。, @; F' @9 T6 |- Z
, N. N) U2 Y' w7 ~
如果没有这情况,为啥古代要出台那么多措施,防止正妻打死、出卖小妾呢?倘使妾对于妻的生活质量、地位以及感情没有威胁,她不会下手那么狠的。《周易》中有一个卦象,叫“鼎卦”,说的就是“小妾因为生子而被扶正(得妾以其子,无咎)”,这证明很多情况下,是正妻无后(没有儿子但也包括儿子无法继嗣的情况)给了妾这个机会。我们看宫斗剧,得宠的要搞得别的女子生不出来才放心,在民间道理也是一样的。
, V% [) @5 U  c0 Y! A) d. B4 p! ~& C
《红楼梦》中,薛蟠同学的正妻夏金桂虐待妾室香菱,最后要下毒杀死香菱,反而毒死了自己,薛蟠后来便把香菱扶为正室。不过很多人认为,香菱真正的结局,其实是被夏金桂弄死了。“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一木,是为桂,香菱应该是被夏金桂害死的。- i. h/ Z  r; ]2 T! @  D
/ N/ h, L0 H% ?
香菱,本名英莲,英莲,应怜也。) t6 _+ b. l; F" v

9 I  Y1 g) D+ u) P2 s# Q6 _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8.jpg - e- c. D. Y6 `8 ~' w3 c8 X# P

: }+ S$ r8 l' _1 O0 u" u8 @妻妾也有和睦的,但很多情况下还是相互忌惮和嫉妒。故而有妾杀正妻之子,如赵姨娘害宝玉。还有正妻害妾之子,这种情况多半是正妻的儿子非常差劲,而妾的孩子很干练。妻妾的地位,并不仅仅只是名分问题。多数还是女子的背景,在实际生活中的反映。女子家庭尊贵者,多半不会为妾,妾的出身,多半是侍女、娼妓、小唱及平民女子。, c6 h) F$ D) A% Z3 V% b
# M- o$ K" F2 L6 _
说回妻妾地位,其实古代法律已经明确了这两者的差异。在明代,“夫殴妻者,非折伤勿论”,“妻殴夫者杖一百”,说的是丈夫打老婆,不打残不论罪,但妻子打丈夫,就要杖一百。而“妻殴伤妾者,与夫殴妻之罪同”,妻打妾的论罪,跟丈夫打妻子一样,不打残不算有罪,就算打残,也“减凡人二等”,比正常的打残惩罚轻二等。然而妾若是要打妻,罪就又与妻打夫等同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夫、妻、妾的地位的差距,当然这对屌丝们来说没什么用,毕竟娶一个都费劲。
路人甲885 | 2021-10-26 11: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妾在最早的时候本来就是奴,即便到后来,也是能买卖的。; l' ~7 u. Q5 c& Y* N

$ x! T, s9 I. ~- a. s3 b在甲骨文中,“妾”是这样写的:$ x1 k) `4 N& \

0 ]4 w: M) ]: h8 ^: k/ M+ R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1.jpg
3 a; r. x- N" I9 }; G它是个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把“妾”字划分成两个部分:* X$ m) y1 d  S4 ]% g2 |* r

* `! u. }/ _# u; i! M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2.jpg
" q, F3 n; B( r! u+ ~8 r上面是某样东西,这个字是“䇂”,刑具,它的下面是个“女”字。“妾”这个字是象形,意味着被施以刑具的女子。7 T7 p5 C+ u, c6 t7 w: o6 y
& i. A. h, @& x4 w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3.jpg
$ T' ~1 j3 I: P* f& w1 k$ e# x' g* a! r" t3 K1 H
在很遥远的古代,部落征伐,一旦俘虏的人口会怎么办呢?让男的去干苦力,让女的留下伺候自己,而年轻貌美的女性,还附带有胜利者发泄性欲的功能。在很多时候,俘虏的人口足够多,那么胜利一方就有很大比例会拥有“妾”这个作用的女俘。这么说大概不容易联想起当时女子的地位,拿后来的案例说,“妾”更像宋代靖康之耻中被俘的女子,即被金人当做侍婢+性奴。0 P" }7 L% @+ s6 o- e
- ]. b! `& m5 O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4.jpg $ e5 o, e+ }. T7 C% }' Q/ `
& M- Q- t# b0 b9 {( w
被俘虏的男子,同样面临被肆意虐待和杀死的处境。女为人妾,男为人臣,都是“奴”的一种。“臣”这个字,来源是“低眉顺眼”:  p" d  d. ~5 B4 i' M3 p: [3 {2 j
( l& V8 J+ d( r: I' A* J+ V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5.jpg & `3 Y1 K2 r0 h4 Y* A
好吧,得加上轮廓:
8 A/ e4 g! c. \
3 C% q+ h- \9 [4 e  P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6.jpg $ l5 ?- f( f9 @3 {( c! V
这时候连基本的人权都没有,更没办法谈男权、女权。关于奴仆和妾的分配,也是自上而下有等级的,不是说你屁民和高官分的质量和数量相等。我们从汉蔡邕《独断》“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中,似乎能看出二三。卿大夫可以摊上一个妻子,两个小妾。士子可以一妻一妾,至于庶民,则实行的是“一夫一妇”的原则,有且只有一个老婆,没有伺候他们的。但很多时候,纳妾成为了一种风尚,即便不算很富裕的人家,也有纳妾的。但这不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真的不是,我们判断他是否有纳妾的本钱,可以直接参看他这个人是否雇佣得起仆从。底层百姓,娶妻尚且非常困难,就不用提纳妾了。
3 ]7 I, G# Y% v: R2 g
7 V* `. I1 T/ s7 I5 W- ]“妾”的地位,比起最开始,的确是有所上升的,最后要比“奴”这个等级高不少,但比起“妻”,还有很大的差距。《红楼梦》里,贾宝玉的丫鬟芳官,和贾政之妾赵姨娘有过这么一段儿戏:. R+ R2 r# P$ A. b6 m2 X) n+ N
芳官那里禁得住这话,一行哭,一行说:“没了硝我才把这个给他的。若说没了,又恐他不信,难道这不是好的?我便学戏,也没往外头去唱。我一个女孩儿家, 知道什么是粉头面头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呢!’”袭人忙拉他说:“休胡说!”赵姨娘气的便上来打了两个耳刮子。 袭人等忙上来拉劝,说:“姨奶奶别和他小孩子一般见识,等我们说他。”
明清时期,丫鬟的名字都经常重名,有无数个叫“梅香”的。所谓“梅香拜把子”,就是丫鬟拜把子,丫鬟拜把子,谁也别看不起谁,都他妈是奴才。赵姨娘虽然是贾政的妾,却也和奴相距不远,芳官就敢骂她贱。* n3 w( q# O( }( A$ h: ~, z
. S8 H% H+ I1 `  j& V, h( q! B
妾和妻一样,嫁给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待遇,和这家人有非常大的关系,不是一概而论的。小妾也有过得很好的,很受宠的。但既然是小妾,就免不了受比正妻更多的气。妾在生育儿女之前,是可以转卖的。甚至会被正妻卖掉或杀死(或妻不能容,卖妾、杀妾者有之)。
' i! i+ i% F- s3 E4 ~/ D7 J5 N/ R3 n
最近老听公众号吹牛逼,说苏轼拿小妾换马,用以证明文人不要脸。文人不要脸这事儿我不否认,文人吃喝嫖赌欠下三点五个亿带着小姨子跑路都有可能。但你拿苏轼的事来证明这一点,它就是错的。
2 W& u. J8 e7 d) a( B3 s5 M" O
/ E9 {5 z9 W; `& ?: h4 J4 R6 O因为事儿是真事儿,但真不是苏轼干的。苏轼这个人的确纳妾,但古时纳妾为寻常,正如现代视婚前性行为为寻常一样,两下里的道德,看待对方,都不能忍。: A2 z3 P: n. m" _8 v6 k) F! O( N
- l5 N$ W% f/ t% N( b; i: R$ }
拿妾换马这事,栽在苏轼身上,起初是在明代。故事的原型,是在唐代,卖妾换马的那家姓鲍,跟苏轼没有半毛钱关系。唐李玫《纂异记》和其他唐人笔记有载,这里不录了。而所谓的春娘写的绝命诗,其实是唐朝诗人张祜写的诗,被人改了几个字,就成苏轼小妾春娘写的了。这是明代的公众号干的,把宋和五代的笔迹一杂糅,洗一洗稿子,就能引爆热点。现在的公众号知道古人纳妾正常,就再给加个“怀孕”二字,给文人泼脏水,给苏轼本人泼脏水……
' j: z9 h0 m% w% t! X6 \
2 J4 O3 O- r. a+ s5 g: [0 {3 c  W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7.jpg
' o/ t/ W( Y/ z/ u1 {; M& e  ^* V1 c9 D8 s2 s7 [6 q; y
话分两头说,即便是真干了这件事的唐代人鲍生,也绝不会在小妾怀孕时卖人,这一定会被吐沫星子淹死。这是古代的原则性问题,有了儿子你不能不认,你不认就是不要脸,就算你是皇上,你日了粗使的奴婢,人家怀孕了,你也得认。
8 \" w  H! N6 R) ^6 o
" m# Y- ?$ {& \. h, k不过,未怀孕和生育的妾,有时候会被正妻卖掉,很多时候找不到买家,就直接卖给人贩子。还有因家人不喜欢而卖妾的,如光绪年间,台湾某户因为小妾与母亲不和,故而将五百银元买的小妾,三百银元就卖了。
; j8 H+ u$ e0 t! M3 K) `
1 m+ f% ?6 h) P$ q/ k妾有可能取代妻吗?8 B# I8 q& e: H  Q' O& ^, l* V
6 x* z- d- v) T
有。
+ Q( L  v: l" q
- O, l: r3 s2 H7 j+ g4 p* b如果没有这情况,为啥古代要出台那么多措施,防止正妻打死、出卖小妾呢?倘使妾对于妻的生活质量、地位以及感情没有威胁,她不会下手那么狠的。《周易》中有一个卦象,叫“鼎卦”,说的就是“小妾因为生子而被扶正(得妾以其子,无咎)”,这证明很多情况下,是正妻无后(没有儿子但也包括儿子无法继嗣的情况)给了妾这个机会。我们看宫斗剧,得宠的要搞得别的女子生不出来才放心,在民间道理也是一样的。
" a8 g- r  C9 p0 C* s4 j2 `% q$ M( i5 y- p7 w7 L6 Z
《红楼梦》中,薛蟠同学的正妻夏金桂虐待妾室香菱,最后要下毒杀死香菱,反而毒死了自己,薛蟠后来便把香菱扶为正室。不过很多人认为,香菱真正的结局,其实是被夏金桂弄死了。“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一木,是为桂,香菱应该是被夏金桂害死的。
3 t& x+ ]+ P$ B& d# \  F6 y) m/ N: K5 a9 ?
香菱,本名英莲,英莲,应怜也。( r5 L9 G$ p( b* x* O

  C+ F! J; ?$ f; D- w' y; g+ h 妾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什么?妾有可能取代妻吗?-8.jpg 6 B& k$ H5 y6 [) `
4 ^: t+ j. B% |* a8 v% o
妻妾也有和睦的,但很多情况下还是相互忌惮和嫉妒。故而有妾杀正妻之子,如赵姨娘害宝玉。还有正妻害妾之子,这种情况多半是正妻的儿子非常差劲,而妾的孩子很干练。妻妾的地位,并不仅仅只是名分问题。多数还是女子的背景,在实际生活中的反映。女子家庭尊贵者,多半不会为妾,妾的出身,多半是侍女、娼妓、小唱及平民女子。
: ~3 ~# I6 K4 Q. ]3 q9 Y+ K; ^7 I6 g- J5 Y( m2 O
说回妻妾地位,其实古代法律已经明确了这两者的差异。在明代,“夫殴妻者,非折伤勿论”,“妻殴夫者杖一百”,说的是丈夫打老婆,不打残不论罪,但妻子打丈夫,就要杖一百。而“妻殴伤妾者,与夫殴妻之罪同”,妻打妾的论罪,跟丈夫打妻子一样,不打残不算有罪,就算打残,也“减凡人二等”,比正常的打残惩罚轻二等。然而妾若是要打妻,罪就又与妻打夫等同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夫、妻、妾的地位的差距,当然这对屌丝们来说没什么用,毕竟娶一个都费劲。
利洋汾 | 2021-10-26 17: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位:
* z6 M* G" y) g
    元帝为丞相,敬后先崩,将纳吴氏女为夫人。后及吴氏女并游后园,或见之,言于帝曰“郑氏女虽嫠,贤于吴氏远矣”建武元年,纳为琅邪王夫人。甚有宠。后虽贵幸,而恒有忧色。帝问其故,对曰“妾有妹,中者已适长沙王褒,余二妹未有所适,恐姊为人妾,无复求者”——《晋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宗景丧其夫人,将以妾继室,先出之于外,而托为良家女且纳焉。坐夺开府,既而还之。——《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宗室二而贤妃刘氏立,浩言:立后以配天子,安得不审。今为天下择母,而所立乃贤妃,一时公议,莫不疑惑,诚以国家自有仁祖故事,不可不遵用之尔。盖郭后与尚美人争宠,仁祖既废后,并斥美人,所以示公也。及立后,则不选于妃嫔而卜于贵族,所以远嫌,所以为天下万世法也。陛下之废孟氏,与郭后无以异。果与贤妃争宠而致罪乎,抑其不然也?二者必居一于此矣。孟氏罪废之初,天下孰不疑立贤妃为后。及读诏书,有"别选贤族"之语;又闻陛下临朝慨叹,以为国家不幸;至于宗景立妾,怒而罪之,于是天下始释然不疑。今竟立之,岂不上累圣德?——《宋史》卷三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且惠妃本是左右执巾栉者也,不当参立之数。《春秋》书宋人夏父之会,无以妾为夫人;齐桓公誓命於葵邱,亦曰无以妾为妻——《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七十九时杨骏以后父骄傲自得,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豪邪。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魏东平王元匡妾张氏淫逸放恣,琡初与奸通,后纳以为妇。惑其谗言,逐前妻于氏,不认其子,家内怨忿,竞相告列,深为世所讥鄙。——《北齐书》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八·薛琡等永妻贾氏留于本乡,永至代都,娶妾冯氏,生叔伟及数女。贾后归平城,无男,唯一女。冯恃子事贾无礼,叔伟亦奉贾不顺,贾常忿之。——《魏书》卷七十·列传第五十八·刘藻等嫡室和侧室都是在官方《玉牒》之中有详细记载的,至于妾,则只有在生育子女之后,作为“第几子/女之生母”才可能被官方记录下来。这也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看史料时,发现某位皇族只有一位嫡福晋而没有妾室,这不一定表示这位皇族“专爱一人”。假设一位亲王虽有妻妾数十人,但是由于自己的问题不能生育,那么在《玉牒》等官方档案里,自然只有嫡妻可以被记录下来。光绪二十九年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奉国将军文初病故,其嫡妻之前已经亡故,身后又没有子女,所以只有文初的妾室书氏来处理后事。结果文初刚病故还没有出殡,文初的族孙继安(文初祖父亲兄之玄孙)便率领一干族人来到文初的家,抢夺文初的家产,使书氏连给丈夫出殡的钱都没了,还殴打了上前阻拦的书氏,砸毁了文初家里的祖先牌位。书氏因此向宗人府控诉,并且希望宗人府出面在族中给文初立嗣。继安等反而说书氏“冒名为文初之妾”。最后宗人府的结论是,书氏未曾生育,《玉牒》内无有其名,故其并没有给文初处理后事的身份,因此支持文初族人继安的意愿,并将文初家产平分给了族中。可见当时妾室地位之低了。非皇族的妾也是一样的,多数默默无闻,在家谱中也经常是作为“第几子/女之生母”来“附记”而已。她们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能够飞黄腾达,这样她们有可能作为“生母”得到儿子做官的封赠,从而成为“诰命夫人”,将身份多少进行一些改变,但是这也经常被人所阻挠。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尹文端(尹继善)公母徐氏,江南人,为相国(尹继善的父亲尹泰)小妻。相国家法严,文端总督两江,夫人犹青衣侍屏偃。文端调云贵,入觐。世宗(雍正帝)从容问:“汝母受封乎?”公叩头免冠将有所奏。世宗曰:“止。朕知汝意。汝庶出也,嫡母封生母未封。朕即有旨。”公拜谢出。相国怒曰:“汝欲尊所生,未启我而遽奏,上以主眷压翁耶?”击以杖,堕孔雀翎,徐夫人为跽请乃已。世宗闻之,翌日命内监宫娥各四人捧翟茀翠衣至相国第,扶夫人榻上,代为栉沐袨服襐饰,花钗灿然。八旗命妇皆严妆来围夫人而贺者相踵也。顷之,满汉内阁学士捧玺书高呼入,曰:“有诏。”相国与夫人跪,乃宣读曰:“大学士尹泰,非借其子继善之贤不得入相,非侧室徐氏,继善何由生?着敕封徐氏为一品夫人。尹泰先肃谢夫人,再如诏行礼。”宣毕,四宫娥拥夫人南面坐,四内监引相国拜夫人,夫人惊,踧踖欲起,四宫娥强按之不得动,既乃重行夫妇合卺结褵之仪。内府梨园亦至,管弦铿锵,肴铿纷罗。诸命妇各起,持觞为相国夫人寿酒罢,大欢笑去。——《清朝穿越指南》陆 婚姻家庭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继妻歧视?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丁亥,诏曰“嫡庶之别,所以辨上下,明贵贱。而近世以来,多皆内宠,登妃后之职,乱尊卑之序。自今以后,皆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晋书》卷三·帝纪第三魏明帝太和五年五月,清商殿灾。初,帝为平原王,纳河南虞氏为妃。及即位,不以为后,更立典虞车工卒毛嘉女为后。后本仄微,非所宜升,以妾为妻之罚也。青龙元年六月,洛阳宫鞠室灾。二年四月,崇华殿灾,延于南閤,缮复之。至三年七月,此殿又灾。帝问高堂隆“此何咎也。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教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易传》曰:上不俭,下不节,孽火烧其室。又曰:君高其台,天火为灾。此人君苟饰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应之以旱,火从高殿起也。案《旧占》曰:灾火之发,皆以台榭宫室为诫。今宜罢散作役,务从节约,清扫所灾之处,不敢于此有所营造,萐莆嘉禾必生此地,以报陛下虔恭之德”帝不从。遂复崇华殿,改曰九龙。以郡国前后言龙见者九,故以为名。多弃法度,疲众逞欲,以妾为妻之应也。——《晋书》卷二十七·志第十七$ f8 l1 `3 `1 D  n+ X
一沙之我世界 | 2021-10-26 18: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代,妾只是生子、满足性需求以及贴身劳动力的「下等人」,可以被当作赌注、礼物、陪葬品,甚至是用来换马的交易物$ {( }& [& `% f: |) p' k
而妻的地位也不过是比妾高一点,并没有认知中的高。% h% T1 C4 C7 X0 h7 E
事实上,旧社会的女性,要面临一系列令现代人触目惊心又不可思议的遭遇:溺弃、童养媳、缠足、一夫多妻、典妻、虐妾、殉夫……9 W$ P! R$ H% J* O) {* m, ?# ?7 J  N; {
苦难与不易,从生命的起点上就开始了。
% ^% u: {, @3 R! h先来看一张令人震颤的照片。* ~4 }& U# P" n6 V# z

) s& n# i/ ?! k, l& a# i2 r  b# t$ f
婴儿塔与贞节牌坊
8 K, R2 {/ n; Y! o9 R$ |4 G这个六层高带小洞口的塔,名叫「婴儿塔」,是旧社会里很多女婴的最终归宿。
. ~! G( Y; E  M$ r/ T, U8 G而远处密密麻麻的,是饱含无数女性青春与血泪的贞节牌坊。
. V+ F' N- w3 L: M* I# u. s1 G- I从被溺杀到被虐待、被压迫,每一关都是劫难,哪个人能侥幸全都躲过去?4 J3 v; Y; N2 s
看完下面的古代女性通关避险指南,你便会知道:0 a4 p3 h" @8 j2 q- a
为什么要庆幸活在新中国。
( C  U4 L0 O* S第一关:溺弃7 z: u1 U$ U1 }1 r, Q
倘若生到了某些地区的穷苦人家,或赶上了灾荒年代,刚一出生,就要趟过鬼门关。6 I- W8 l+ x! q& u% F
在节育手段极其匮乏和落后的年代,贫苦家庭面临着子女不断出生和抚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于是家长们只能杀死「性价比」较低的女婴。. O& Y/ Y! I2 o& R3 e* o& r7 D& G
在灾荒、贫穷、苛捐之下,长期的农业文明中形成的性别偏好,使得人们认为男性才是耕作的主要劳动力,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不二人选。
% _9 C( V) W# c* @, t( i4 ?. \8 G- ^7 [2 r加上嫁妆、苛重的徭役及人丁税的助推,女婴会被认为是「张嘴吃闲饭的赔钱货」而被舍弃,能当劳动力的男婴则被保留。1 c6 y5 B: _+ p/ f; k2 M
由此,出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词「溺弃」。$ C$ R- ]& T4 D) c, F$ D
意思是:杀死或抛弃女婴。
* n" g0 _0 ?  d7 Y. q/ p# i4 v- ~( e2 ~0 K
/ y+ n, I% U# h4 q2 h
1650 年的清代绘画描绘了这一场
& @/ {5 e$ c4 P! i左侧的李氏帮助她的邻居林氏淹死新生的女婴+ R! `9 O6 }; k# K; F
女婴被丢入河湖、池塘中溺毙,被按入水盆淹死,被盖上被子捂死。' f  S) P" F8 S; W  C: Y, L8 n
亲爹妈舍不得下手,就由稳婆、亲友来处理。或被放进「婴儿塔」自生自灭,任由日晒雨淋,虫噬蚁啃,三天后被焚化,连棺材钱都省了。3 ~! ~* n1 S) b( G& X! Q

% K5 N* v! ^+ q+ `/ Q" X* n$ E& @; t% h  ^: S+ I
专放「女孩尸」的婴儿塔
- @2 p5 N) D/ _# C- P" N与某些地区盛放一出生便染病即死男孩的「义塔」不同,多数「婴儿塔」里的女孩是非自然死亡的。8 u5 x3 {9 F) J. G: Z6 c" N
听说过古代重男轻女,但谁想到能有这么严重。
0 y3 ]+ P6 Q1 v$ c「重男轻女」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的甲骨文中已有「生男为嘉,生女为不嘉」的记载。
4 l# d4 q0 ]! }! E$ ^到了战国时期,溺弃女婴的恶俗蔚成风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 {0 z  T9 u. Q' a# h清朝时,此风达到了鼎盛,各地方志中均有记载溺弃女婴现象,「多」、「盛」、「成习」的字眼,令人胆战心惊。6 g# u# }, g7 `2 v
「比户而计,实无一户之不溺」、「乡愚多溺女,岁以千计」、「溺女之家,十常四五」之类的史料不胜其数。9 O. _/ G, u" k8 Y* a7 v; }4 C& t
在宗族势力强盛的地区,会用族规劝诫禁止杀死女婴,还会设立育婴会支持抚育女婴,一些乡绅捐助修建本族或本乡的育婴会等。
& ^, x) X+ P! F/ F但,因国家没有制定严厉的法律去惩治,地方官员也只是用诗文劝诫或发布禁条,作用不明显。2 |4 ^$ r8 Q, p) J2 b3 {: P6 F% H
看下这两张清朝警世绘画,跟现代的宣传海报一个性质。
# V" u: _$ r  w9 Q
& P0 B# K+ Q. i
! \% ]& N6 U+ B& a6 Q何家人因为让四个女儿挨饿而受到业力的惩罚
6 n3 e1 g3 _1 @独生子生病死亡7 t) p) n6 V: `4 x* f' t# F# ?
7 N2 n: ~3 H' q& v. @& o3 Y

, n4 n: z8 Y, B江苏丹阳王氏因连续溺杀两个女儿而受到业力的惩罚3 B4 ]5 [3 T* U; V
生出一个人头蛇身的怪物
- k9 `  s8 Y# ^9 Z( v( ~3 `但,这都没用。
" H, T7 I$ `1 I+ m更有甚者,将女婴活活烧死,再绑上石头投入江中,引数百人围观但无一人出手制止,只发出声声叹息。
- P1 a' f2 b0 ?问为何要如此残忍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9 L) ~" {, p4 K: {1 j
原因竟是连生了三个女儿,用火烧死是「冀其魂魄知惧,不敢复来也」,就是说彻底断了女婴投生到他们家里的念想……) S$ r; F: i, G. ?! T2 P# G! U
而此恶行之风强盛至民国时期。; D5 B% G' ~4 a  ]" H# [  ~
* \, X0 y1 r9 x4 |+ \
, U( J# ]' u$ f) I/ f, L3 k
与家人睡在路边的贫苦女童  o" R( M5 @; W0 ]: y: z' i( T
倘若你侥幸活了下来,年少时还要躲避如下遭遇:逃荒时把吃食让给男丁而饿死、染病时没资格得到同等医治而病死、被吸大烟的爹卖入青楼、替家人偿还赌债而被卖身大户人家做丫鬟,等一系列苦难。$ B0 G5 @  }/ ~
如果你说以上都是小概率事件,那么大概率的是「童养媳」的厄运。
+ ^, r0 W- r/ ]- Y! H) j第二关:童养媳# [6 N; R% o2 x3 Y) b6 c4 A
倘若你的父母认为女儿迟早要嫁人还要赔一份嫁妆,生闺女就是帮别人家养媳妇,嫁女儿时还要忍受一次亲人别离之苦,他们就会穷则思变,干脆把你从小就送人,给有钱人家当童养媳吧,还能获得一笔「卖女报酬」。1 U% x. X) z4 O4 F5 a
; E  y# @6 L; d7 e4 m8 x! N

* |3 n; `- e" u# |幼童夫妻/ r  `5 o' ]5 _2 B; L4 i$ t3 K
能进有钱人家还算好的,很多男方家自己也没钱,所以给几斤小米也能把你领走。. a5 }1 f$ p" i& ~$ b4 }7 P
夫家是白养你的吗?( F% A- Y& Q7 K) i/ m0 E
怎么可能。4 W% Y+ b+ v& o
你大概率会成为这家人的奴隶、佣人,挑水洗衣做饭,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B% ]: O9 C9 j" V7 h9 H! c
在城镇地区,大概率四五岁的时候便被缠足,一生残疾。
! |- R8 ]  n7 _- G1 }: c& K8 `3 D7 D+ u9 c8 p9 ]6 l. |' D4 `: D
; Q7 C6 g0 X- ]* S4 k# l
缠足后已经残疾的「三寸金莲」
; e2 w& O- z9 |* p# o9 T: ?布满老茧鸡眼散发恶臭  K& x. {7 {5 a# X0 n/ F, I/ Y
等长到十几岁有生育能力的时候,就要与这家人的儿子「圆房」,完成为他家传宗接代的任务。
1 e# {3 G9 V$ y! D1 a6 ^9 J- k$ g5 q" [! H: [. c

+ c7 A' J% q8 {' ^8 ]6 f2 r童养媳还可以是「女大男小式」" I, A' T3 B$ i0 |4 `4 a
十几岁嫁过去做劳动力、给「小丈夫」做保姆,等「丈夫」长大后再圆房。7 L  ~7 \' g6 L) P( B% `" Q- ]
这一关的难度是:公婆待你不薄,对你不辱骂殴打虐待;没让你挨饿或天天吃猪食、剩饭;公公没有对你进行性骚扰;他家儿子没有奇丑无比、身患残疾、年龄与你相差悬殊,也没有病到快要死了,把你买来只是为了「冲喜」的。
* M1 H) y3 ?, P3 P; n, k否则,你可能熬不过第三关。
* I9 k2 J9 z1 u: C$ Q& f3 T第三关:殉夫守节
& y! b5 ]) |% v  ]- N
" x( s. l5 g$ r) F7 o6 ?7 t# p7 C7 [1 f9 S+ s
1904 年 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围观一名上绞首架准备殉夫的寡妇
# L! W# b+ Z8 ?清嘉庆年间,安徽歙县许村的儒童许可玑,身患绝症,娶妻程氏冲喜。% c7 x2 }2 c& D1 f5 C  v- w4 g+ [
怎知拜堂时,许可玑竟口吐鲜血,倒地而亡。
6 q* K2 U. ^6 y4 Z$ N$ I: A程氏顿时成了寡妇。
* W* D5 X- w9 R. ^( |2 g程氏该怎么办?回娘家?改嫁?
+ J# I7 k: h; j哪有那么容易,从宋朝中期始,在封建礼教兴盛的地区,寡妇要坚决表示忠于丈夫,要为亡夫「守节」、「守贞」。
2 g2 b$ l/ l. {9 A) Y怎么做呢?
' P# [6 Z& f9 ^5 j7 a. Z6 R要么为夫殉死,做「烈女」。( n! r# X" x$ h) u
吞金子、喝砒霜、绝食、上吊,怎么死都行,就是要快,丈夫一死,自己就得马上跟着死。
: S9 E- ]2 V, n6 [不想死也行,得守寡,做「节妇」。得在公婆生病时,「涤溺尝粪,吃疽疗亲」也就是品尝粪便辨别病情,吮吸他们身上的脓疮。
, v) a+ z, S9 B' T3 `更有甚者,公婆小叔子小姑子生病时,要「割脔疗亲」。就是割下自己腿上、手臂上的肉,或割取指甲等,煎汤药侍奉给他们吃。
; q2 w4 p9 n9 ~7 }8 P" G4 B) J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节妇,还可以毁容、断指、挖目,达到摧毁容貌、不会被其他男人勾引的目的。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5 K  m9 o) g( i$ u7 r光一个小小的歙县,明清两代割股、臂、乳、指甲疗亲者达 162 人。7 `+ H4 J/ [/ G
用这种自残、愚孝到惨烈的方式,表示「节烈」,以表恪守贞操。
; b% p9 f% T9 l$ @丈夫死了,自己想改嫁、自由恋爱不行吗?1 }/ P" p6 x- ^6 R0 D- i2 K
怎么可能,「夫者,妻之天也」。
( D7 K, {( @+ B7 W丈夫死了,能不能改嫁也不是媳妇自己说了算的,得是丈夫的家人甚至是背后的宗族说了算的。8 M( O, M  H- [( T; S0 k. D! Q' y
自主改嫁,会受到周边人的唾弃与鄙视。
2 s+ U$ I7 ]* v' F「加以戮辱,出不从正门,与必毋令近宅,至穴墙乞路,跣足蒙头,儿群且鼓掌掷瓦石随之」。
" r" i4 D6 R. Y0 Y% G! @就跟你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烟锁重楼》里演的那样,小寡妇为了再嫁,舍命爬过七道牌坊,村人争着对她丢石头、拳打脚踢,血淋淋地警动人心。
- |. e0 i# L  Z当然,也有贫苦地区的寡妇,因没了丈夫,而成为娶不上媳妇的光棍们争相抢夺的对象。
1 P! e+ T" @! g6 [8 H程氏没有子嗣,又是嫁到了读书人家,丈夫家没有兄弟分家产、族里人也没有觊觎财产「吃绝户」(丈夫死了,又没有直系亲属可以依靠,家产被宗族、亲戚瓜分光)。3 D, d( S9 y4 g5 R' z
所以没人被逼迫她改嫁,她就老老实实地素衣素食,勤于女红,孝敬公婆,独守空房。
, J0 Z% G: u8 X( ]. W7 Z. ~一直熬成了老妪,没有幸福、没有亲情,孤苦伶仃。, P2 {8 f* ~1 V9 G2 Y" L6 J
但这一天,程氏终于熬出头了。3 w% A7 b- i5 S7 q2 T: c
这个在县志上连个名字都没有的女人,迎来了她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 X) ^5 F, [- @. w* G) U8 }: ]
徽州知府将程氏守节的「事迹」上报给朝廷,皇帝恩准给她建一座贞节牌坊。) M8 ~/ k8 t. t) R5 o+ `# \
这不但是程氏的荣耀,更是那些不想让她改嫁的家族、宗亲、府县官员的荣耀。+ A8 P8 U5 d6 i' u) H! Q, j
人们等得就是这一刻!
# a7 D0 ~) H- [# o- _5 C) S因为牺牲一个女人的自由与幸福而换来的贞节牌坊,不但能使门楣生辉,更能博取名利,甚至免除税赋、劳役。
2 P3 _; [/ \$ @, }8 p! o不承想,就在牌坊建设到最后关头,三层的一个顶板,却是怎么都合不了缝。5 o0 P& T- R* ~8 S
众人立即怀疑,一定是程氏做了什么不贞的事儿,老天让这牌坊建不成!随即招来程氏逼问。
* s. I' e) C2 m  o8 Q5 w1 C程氏闻言,面对苍天哭诉:「我一生辛苦、孤苦伶仃,从未做出过出格的举动。我只是曾经从窗户里看到院子中有两只鸡在尽鱼水之欢,不由想到了自己,连个畜生都不如,仅此一念而已。苍天啊,你何以如此?」
+ P# O. c' m4 \言罢,心中的怨气泄了,大顶板当即合拢,没有耽误圣旨的宣读……
2 U! b# p+ Q' \. N: ~荣耀归族,心酸自知。& D. D. T/ F( a& |* R+ t; N8 {
这就是当地流传下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 S% W: c, W  e& K* j" ^
! G, C3 H& |5 l+ c$ q2 J# m: Z' ~# s5 J# g% t1 s
; O2 N9 L2 E- U# e2 }/ }/ M( H/ ?
8 X7 a+ l: R( x  W
贞节牌坊的前后面
/ \, r5 j" F  b7 Q% F$ R# z+ |你以为贞节烈女只是个例吗?
: h, Q* z" }, l# P0 J, H* \你以为的是对的。- k# j: o3 v1 E  ?
周至五代有记载的贞节烈女仅 92 人,宋 152 人,元 359 人。
% m) L# Z: u  w# q. Y8 ~( k! l但,到了明代,暴增到 27141 人,清代为 9482 人。" y) T3 a) X; P" M3 Q- T, k1 s
还有很多寡妇还没熬过获得贞节牌坊的年纪就已经死了。
0 C0 ^( I/ ^* v3 a在辞官返乡的达官贵人的倡导下,在封建礼教的推崇下,在家族宗亲的劝导下,寡妇们被彻底的物化、洗脑。
" r- t9 n0 [3 R7 h9 ?为何明代此事如此兴盛?, C5 k: S9 a3 e$ ]5 p
就因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对守节寡妇本家免除差役的法令。
; K: H% j! }4 k1 H; M, u1368 年,明太祖发布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v4 Z% N) T9 j) h/ ^4 c: r% ?
在这种环境下,守贞已经不只是统治者倡导那么简单,倘若违反三纲五常,轻则被逐出族门,重则被用私刑沉塘、浸猪笼。
2 f: F4 H1 g" r" @" ^3 `" t表面上立贞节牌坊是对女人们贞节行为的赞扬,实则是牺牲她们,换取利益。
$ I6 G& t  L3 b- c3 b& t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民国。  E/ F2 J9 W5 W7 u. d: i9 {
* ~6 n, s; ]6 l- p1 G: i8 d$ j

- }- d3 [" m' C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辽东村的贞节牌坊 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 年)  c* s  B- T* x1 l) w
贞节牌坊,全称「贞孝节烈牌坊」,分贞节、贞寿、贞烈、节孝、节烈等不同形式。3 F6 K; u9 x, n& e4 Q
起源于秦代开始的「旌表贞节」制度,从明代开始兴建。( f8 \6 ^$ A- F& W, e
有的牌坊背后,藏匿的是对女人更加发指的残害。, K: m1 E( G) F5 u+ ~

, S: ]& }- ~3 a1 P  P4 F& z" Q: a' o- g/ k
贞节牌坊
, Z& X$ B7 b* J: V, |9 I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 1378 年,陕西延安府洛川县,发生了一起「荡妇」与「烈女」,一波三折的奇案。
2 A- @& f9 T% e# P( U* U7 L洛川县有座皇帝下发特旨,建造了三年的贞烈牌坊终于要营造完毕。) ^8 m0 P9 C0 p5 @
就在揭幕开启之日,延安知府李广,带领府县官员前来剪彩,并在「贞烈」之人——赵雪梅的坟前祭奠。5 M$ P0 y  a! s! i
更重要的是,要到牌坊前跪拜谢恩。) m6 s# e( I8 Y  G$ z
钟鼓齐鸣、排列仪仗,李广和同知李受一起,来到红绸布覆盖的牌坊前,俩人各执一绳,同时拉动。+ u. r9 ?/ X0 x, ?' X( d% _0 L) a8 X
红绸布飘然而下,但骇人一幕呈现眼前:那洁白的牌坊上,竟然有红色的斑斑血迹!: g  T6 F8 v4 V* D) w1 B
一股血腥味直冲鼻孔,是谁敢如此大胆,玷污「贞烈」?6 H1 e7 ?/ @+ o, P
皇帝要旌表的赵雪梅,乃是延安府的荣耀。她的丈夫张道敏得了重病,在临终之时特意嘱咐她可以再找个好人家改嫁。/ ?5 E" j! H2 E6 k1 b* S# d
但 21 岁的赵雪梅坚决表示,自己生是张家人,死是张家鬼。一定会从一而终,如果丈夫死了,自己也不活了。* D# ^. B8 w+ M  t& }' @
果不其然,张道敏不久就死了,赵雪梅日夜号哭,在丈夫将要下葬的时候,便上吊自杀了。家人把他们夫妻二人葬在了一起。( S, j- i/ t' G+ T' }1 \. \
地方官员认为这种行为可歌可泣,随向朝廷提出申请,要求将这位「烈妇」予以旌表。) c4 C, L* w' C/ i0 u6 F$ h
实际上,各级官员揣度的就是朱元璋「首重风教」的心理,要把赵雪梅竖为典型。) D* S; z3 f9 L
因此,地方不但得到了皇帝下发的特旨,特赐的牌匾,还接到了礼部下发的 30 两制作牌坊的银两。
* g5 V- a& H, _如今,牌坊被玷污,乃是大逆不道之行,按律要不分首从,皆被处死,还要株连九族。6 q) d' E6 n2 h' ?% Z
府县官员们都慌了,李知府迅速指挥衙役,赶紧把红绸布再盖回去!
1 X8 }3 k4 ~) G没想到,红绸布内竟藏有一首诗:$ m5 a1 r! W* C, f8 Q$ `
洛川河水向南流,女儿出嫁拉花头。: H) d' J" O5 P3 O
真情应送双飞雁,冤怨难平开面愁。
; W' j" n* l! g2 v. N% Z这首诗可以说是毫无文采,但可怖的是,这是一首藏头诗。- M6 e0 k* k; @0 w  U: a; s
洛、女、真、冤!
: U) R( w7 s7 k( Q* c7 G! ^难道说,赵雪梅的死,另有隐情?! N; ]  F+ a7 z  T# k4 }5 p
李知府下令立即封锁现场,命衙役们速速清洗牌坊。然后与同知李受一起,侦破此案。
- ]: u: q6 l4 P6 g# d但此案不能大张旗鼓地查,否则会弄得人心惶惶。只能秘密调查。+ h# `$ E9 p; D  a
李知府装扮成一个贩枣的客商,带了两名亲信,到男方家所在的村落暗访。李受装扮成货郎,前往赵雪梅的娘家甘泉县打探。
7 Y- \/ S: V* g; R9 B李知府到张道敏家所在的村子,出入各家各户收购红枣,借机与人聊天。
# c0 r& H/ s( Z2 k) c但每把话题引向「贞烈」之事,人们就噤若寒蝉,闭口不谈,很显然在隐瞒,不敢多说。0 [+ j) O8 C' H. F
天降大雨,李知府来到一位老学究家暂避。
( M, F* M$ s* v+ m! a0 y6 S雨夜小酌,几杯酒下肚,李知府又将话头引到了「贞烈」之事上,没想到那老学究开口一句话,引出了一个惊天秘密。
7 d6 Q2 B0 y* f& m0 b, o; L, F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g# a( n, v5 _, k8 S;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1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