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远郊区初三家长-----双减实施两周,再更新. C* R) \, E3 v" b5 N$ K2 i1 @' x
一、父母更焦虑了
7 J- Z. r; ]# j% Q1. 今年北京不允许公布宣传中考和高考成绩,给各种自媒体留下了炒作小道消息的空间。“郊区教育不行,普高率低,高考清北率很低甚至为0”流传甚广。实际问了问,不少在校老师都搞不清楚自己学校的中考和高考成绩。; c: S0 e( g+ m+ f! G6 W
2. “本来教学水平就弱,还减少作业,更没法和人家海淀西城的学生竞争了”。父母更焦虑了,有人开始琢磨给孩子加码补课,以前补数学的,现在语数英物理都得补。“现在中考就考语文和政治拉开区分度”,好吧,政治也补!有人琢磨换房到西海,再怎么轮岗,西海底子好啊!* O+ r( h; Q' [* Y: v4 R; z7 S
3. 家长开始打听民办高中了,某高考复读 机构在大兴开办民办高中因师资强劲已经被悄然纷传了,预估明年热度会增加,即便学费一年15万,谁让人家师资强大呢!!
, ~, v/ m* z0 ^& l- E二、上了白名单的小补课机构朋友圈宣传学费涨价了!1 @. z% ?+ w5 }# k6 |, ~
三、少儿编程机构多了,也许是我过去没注意。
3 J& P' P n4 h! T* K- @( d- f( B对这个发现,个人有点诧异:难道这会是奥数热之后,新的抢跑点?否则,码农聚居区,少儿编程还会有市场?希望是我狭隘了,希望是我的错觉。1 @/ Y' S: V4 T6 a8 ~$ L# k4 {
四、亲子矛盾更多了
( h2 p5 ~. q9 {4 {) e: {9 J1. 初三年级作业明显减少,写作业时间比小学三年级时候都短。4 E5 q% c! m$ K
2. 孩子很开心,几个爱打篮球的孩子(包括上晚自习的孩子,不去食堂吃晚饭),据说一放学就冲向球场,5:40放学,6:40回家。孩子表现上看,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双减增加运动的目标。
, A* a. y& D9 U; _1 P3. 妈妈们受不了了。" o; O3 U+ m# u$ [8 ^& q Y1 f, S
“这马上中考啊,这天天这样怎么行?”,于是,商量个规则:星期一和星期三放学可以在学校打球,但是最晚6:20必须回家。星期五晚上允许打球到9:30。孩子不乐意了。
* o% G7 Q# ~6 X% k" z7 ~4. 中考不变,学校减负,那就家长加负,亲子矛盾更激烈了。
% X2 J! @( Z- w4 [身边有几个家长给孩子报了线上补习课,一方便要补课,一方面又怕孩子补课期间偷偷上网玩游戏,各种设防冲突。
. H8 O: w# C, e. _7 _& t我给孩子加了作业,孩子喜欢的数学每天刷2道题,孩子可以接受,其余英语语文作业,不接受,各种推脱,引发了两场亲子吼叫。
8 \; v7 E; X: t y7 U& r五、比较了9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和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庆幸生的早!
" }% z0 R7 k; d- }为了缓解家庭亲子矛盾,也为了认识自己孩子的能力边界,比较了9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和2021年北京中考语文卷:2021年北京中考语文题目阅读量和难度都超过97年高考语文卷。
' B* x6 @% F) S比较试卷后,才知道教材编委、各种专家确实都是神仙!
! S9 @2 `' }/ a* ?; ^: h比较完试卷,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常见教育行为感到脸红:顿辄就指摘孩子不用心读书,不是读书的料,满满自豪感忆往昔“我读书那会儿….”,或者就是指摘“现在老师不好好教…”. P0 W" E7 f& b. t( ^8 l
比较完试卷,我和爱人自觉降低期望,孩子能考上普通高中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优质普高!: g+ A, n0 q. C7 p
* \3 }- Y# g* K0 }$ W, d3 e
4 a: Q, m3 a3 T0 x

. f( v; E: M( |3 |# r* x3 r3 J; w& _& |% M1 Q
" G8 d2 z8 E2 A% C- T. r& \( v/ Q
- L- y$ e" G; k; L( c
" ]* f+ N1 u# K; i3 l
, j# l; h* g: Y# Z% u
1 Y' C& }; _1 d3 Y* `- t* [
- M f# N! D8 J, C
) d1 b* m+ M4 `: } c, s% `
" i' y. R/ n8 D, |3 E2 u ) z6 s/ j+ N7 O# W4 v+ \- z
+ u* I! _& k9 V
<hr/>原文
. M8 V& n* T2 h3 ]' }. B+ j7 K身份:北京远郊区县初三家长一枚。; M$ O. D$ X: F T) u& A. H
一、家长给孩子上补习班,都是因为校内老师划水,水平不行?非也
; ^. c* d2 f9 p, N' W现在各大自媒体,尤其是某些教育自媒体总喜欢搞家长老师对立,一说补课,很多家长会说是校内老师划水,水平不行等等。坦率说,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第九年,也算接触过了一些课内课外老师,师德败坏的老师确实有,但是少数。就我孩子所在的初中而言,绝大多数老师都非常质朴、认真、负责。举例:
3 z& d; ?0 i0 b* v% O1) 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后,英语老师就利用中午午休时间,给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免费补课,今年是第三个年头了!请问,有多少父母为自己孩子学习这样努力过!/ b" y; u) o7 U! A7 x3 ~5 `! e( R/ L
2) 只要孩子们有问题,随时找老师都能得到解答。假期里,孩子数学题不会,qq上发给老师,老师给了解析辅导!
( _& D1 S1 p, n. W2 }3) 现在普遍语文成绩不好,我孩子也不例外,最近刚换了语文老师,我给孩子说:你们换语文老师了,据说这个老师很资深,你要好好跟着学。孩子很淡定的说:其实我原来的语文老师讲课也很好,实在是语文这个科目太无聊了,考试阅读理解像八股,我和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不爱学,所以成绩不好,和老师其实没关系!
p! P0 T3 O6 s( k$ d* h/ o8 v' G* r1 E二、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补课?
% E' d5 w' ?6 g* S为什么家长给孩子疯狂补课?个人看法有以下几方面:/ i% y. _# E# o p1 A e* \: W
1. 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分配制度才是那指无形的手
4 @; k" J' u6 w0 r3 t' i略微体面点的工作,就要211本以上学历;略微社会保障齐全点的工作,就要本可以上学历。工厂工人一个月赚三四千,快递员一个月赚五六千,没有社保和其他福利关怀,还要996,45岁就失业。公务员虽然现在也不轻松,好歹不担心35岁被裁员,有完善的社保和福利体系,薪水也比快递员和工人好。遭受过社会毒打的家长,没几个愿意让自己孩子去当工人,中考分流,导致中考竞争白热化,这是家长补课的根本原因。
I- J4 i/ H6 s/ |2. 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优质资源有限5 l4 ]( U, V! v
教育资源不均衡,北京家长感受可能会很强烈。硬件方面,有学校有游泳馆、健身房,篮球场若干,有的学校篮球场足球场共用场地,有的学校甚至连标准跑道都没。软件方面差异更是天上地下的差距。优质资源有限,优质学校招生掐尖、带头超前学习,大家都卷起来。: T& e7 \% ~8 V1 h9 X/ M( J
3. 学科内容及编排与考试之间有断层(仅在自己认知范围内谈,非专业人士,可能不准确)
- X. g) [, `' H1 x: ]) l y经常听人说:小学初中高中知识点就那么点,上课好好听就可以了,还要补课,哪得是什么智商啊? : J( C+ u- r) B$ K+ m
实际上,略略了解下当下的教材和考试,就会闭嘴。以补课较多的语文和数学为例来说:
& d/ J x: z/ G/ i4 M, h1) 减负下的语文3 y" X) F; W; Y' b( c6 G, x( \9 v
现在基础教育阶段,通用的语文教材是部编本,说是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这套教材,做作为家长,最直观的感受:语文教材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周围孩子语文学科厌学情绪较浓。" s: `1 V( T: k$ Y0 O' ~
(1)增加了好多古诗文(小学阶段,原69篇增到124篇;初中阶段,原60篇增至132篇;高中阶段,原14篇增至72篇)。6 S4 U& t! {( }4 j- V% b8 @$ b
(2)原来初三的内容编排到初二编排,原来初二的内容编排到初一(和70后读初高中时候的内容比)。$ N0 l9 b# f* o! s6 m
(3)内容编排上也和历史学科没关系。疫情期上网课,听了几次语文课,课文背景介绍,老师得先讲一点历史内容。
) p7 P- B) h' n$ @7 x) K(4)提倡阅读,指定书目。小学必读书目里不少编辑们的私货(个人观点)。初中指定阅读书籍中,像《水浒》《创业史》这样书籍,是否适合给青少年读,有待考证。3 l$ A) e# l/ ^
(5)初高中普遍没有时间练习写作。+ ~$ [7 Y* e3 W( N. {9 Z9 ^% a) U
(6)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除了综合运用外,阅读部分内容涉及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题目也由过去的单篇文章变成了非连续性多文本阅读;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赏析能力及阅读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p2 T/ }8 U& h8 h& X; E
怎么办?补课,现在补阅读理解和作文的孩子不要太多!
8 Y( ?- a. V. }0 \+ h& `, a( w2)数学
" ]/ r! r+ r* _5 ^8 _4 X4 N5 P6 U+ H和70后上学年代比,现在数学也出现了很多高年级知识点压到低年级的情况。可能我水平有限,对课本知识点编排次序很不理解,以初中数学为例:初一学平行,初二学三角形全等,初三学三角形相似;初二学勾股定律,初三学直角三角形;初二学正比例函数,初三马上学一元二次函数,接着又是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完全被打散打碎。
" \( [/ x) K: r/ t! f考试和课本内容难度脱离严重, 定义新运算、数形结合运用等,在课本上基本是一带而过,例题超级简单,却是考试的必考点和难点。, F( N I$ U, U0 a" a1 f$ j
实际教学不让分班,基本老师很难顾及到头部孩子和尾部孩子。怎么办?补课!
% S# X4 H: w' e; R D. C总体上,课程内容在增加,考试要求在提高,政策上叫减负,搞素质教育,各科课时都紧张,没法详细讲述!
- F! E8 L2 ~1 ^' O" a. x8 U+ I; n# Q6 H- J
三、我对双减的初步感受:无奈、很慌9 B) U5 B! `" F. i/ O& l
8月31日,和孩子小学同学妈妈(不同区不同学校)分享了课表,海淀区某普通学校初三,分层教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上课一周,今年开学前上课一周,9年级数学已经学了大半。2 C2 [, U; D' K% ~! o' x" K
而我们远郊区县学校,教学进度基本按部就班吧,没有超前学校也没有多课时去补课!
4 e7 q k8 ]5 A' H9 T* t0 N3 \) s不让分实验班,都是平行班,生源差异太大,课堂纪律不太好,总有插科打诨的孩子扰乱老师讲课,影响认真听课的孩子学习。换位思考,这样的课堂,老师最多只能顾中等水平孩子,头部孩子肯定吃不饱,尾部孩子估计听不懂! 0 n* P. c: H% ^, ~6 T7 \
课程表明显体现了素质教育,增加了地方历史和实践活动。远郊区县学校教师配置一直不是很足,教研水平也受人员、经费和资源所限,没有深厚的师资资源情况下,搞这种素质课程,估计学生也学不扎实。
+ H4 o- N8 W" t6 F2 }( W3 X学校原来7:20~7:50的早读,统一参加。现在变成了早上托管,自愿参加。需要托管服务的孩子, 7:30前到校, 7:30~7:50早读,有老师盯。不需要托管服务的孩子,7:50前到校。7:30~7:50之间,估计稀稀拉拉,不断有人到校。早读氛围也没了,也只能靠孩子自觉了。
# x% `/ C2 h6 [. H9 u; G下午从16:00开始,提供课后服务。16:00~16:45是自习时间,老师答疑,这是从上学期就有的环节。17:00~17:30全年级跑步,是体育活动时间,17:30~18:00社团,可以选择做作业。增加了体育活动,这是不错的,但场地有限,设施有限,只有简单的跑步,对比中考要求的引体向上、投掷铅球、足篮球等要求,这种单一的运动,不足以应对中考,不少家长私下里已经讨论报中考体育班了!
) E1 d1 e Z$ g4 C原来16:45就放学了,现在拖到18:00放学!
5 A! v$ L2 ~6 i( p/ W. } x增加了晚自习,18:30~20:00,自愿参加。班上有一半的孩子都没报晚自习,里面不乏学习成绩稍好的孩子。就我个人而言,担心晚自习成了茶话会,反而作业效率不高。虽然晚自习肯定有老师值班,但是老师也是人,不能时刻在教室看着,且有的孩子老师也未必能管的住。1 X/ ]5 N. c" \. l W
虽然个人一直坚持认为教育有些问题10年前就该改了,比如超级中学和民办学校的掐尖、超纲超前教育等等。但作为毕业班家长,面对这种双减少,并没有感到高兴,中考、高考选拔方式没改变,双减政策落地执行力度不一样,现在各区和区内教育资源极不不均衡,远郊区县高中本来就少,优质高中更是稀缺资源。貌似中考完全指望学校,想进优质高中,有困难!补课吧,课外补课机构被一刀切打击,很难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好老师!4 A& S6 }" a8 x, j# h
心慌、无奈!也许,这次双减,教育弱区、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就是那个代价吧!
5 k+ Z1 o: M9 K- {3 q' X1 x6 k8 g- u* f' h: H3 F
四、家长眼中的老师——超辛苦
' V+ I( P& @! J8 q! O+ F+ C身边很多妈妈都很羡慕教师这个职业,认为教师是对女性很友好的职业。
+ h& e: c) j, H/ a2 h) l9 V G这两年,我观察我孩子班主任的日常,真心觉得老师很辛苦,从早上六点多到晚上十点多,有时候十一点多还在群里发通知,做统计,说班级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担任几个班的教学任务,备课、判作业,监考等。+ F& C$ M! x2 p, p5 L
另外,学生们的各种集体活动,班主任都要参与组织筹划协调指挥,比如运动会、科技节、合唱、社会实践。' X: p5 R% O4 y5 H) D0 [, b
这次双减,又增加了晚自习,估计班主任的在校工作时间会再次拉长。 d" |: H% c! [) ~
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996了,尤其面对的是一群青春期孩子,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班主任们的身心健康很难保证!. S$ j( ?% B$ d
我个人观点:给老师要减负,否则绝对是双输的结局!社会问题,不要指望用教育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