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周边的同事对关系、领导的行程安排了如指掌,而我对一块却像个局外人,这样的我是不是不适合在国企混呢?

[复制链接]
查看5385 | 回复20 | 2021-10-21 18: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啥周边的同事对关系、领导的行程安排了如指掌,而我对一块却像个局外人,这样的我是不是不适合在国企混呢?-1.jpg ! k' g: N. w$ h; u- g8 e
正好在单位加班,做领导下一周的《日程安排》,顺手答一波,换换思路。+ Y' l5 O. `) Y- S" v$ j
原来刚到这个单位的时候,前两年也是题主这种感觉,周围的同事对内部各种关系了如指掌,对领导日程安排也都如数家珍,内心十分不解,也略有向往。2 n  ~3 ^8 J, J
两年后,熟悉了不少同事后,渐渐从同事口中知道了一些内部关系,也对领导这一周的安排有所耳闻,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知道的多,我知道的少。$ ], i* V2 \3 X# H# e  i" G! ?
直到我来到领导办公室对面,为领导服务开始,才算解开了这一层神秘的面纱。$ Q' U$ r  M) |0 C
原来领导每周要干什么,80%是上一周周日就定好了的,这个安排,就是图中的《日程安排》,而领导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安排进行工作的,可以说准确度极高。  z+ K( C2 N- o  g8 k3 r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单位二十多个处室、十几个事业单位、几百号人,每一周要处理的工作特别多,光靠记忆是一定不行的,会两个会冲突、会两个安排撞车、会对重要的会议和事不小心遗忘,所以要做一个《日程安排》,对下一周有一个大致的安排,领导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y6 o" Y# X% R; B' y
这个日程表的内容怎么确定呢。
  M6 y1 E& @/ y% z, r* T第一,每周六省委省政府秘书处和分管副省长的工作处都会发省委书记、省长、分管副省长的一周安排。我会按照安排中跟我们单位有关系的内容,把时间给省里的事留出来,当然最后要以会议通知为准。比如省委常委会一般有我们的事需要参加,没有我们的事不需要参加,所以要等会议通知为准,但是得在《日程安排》里有所标记,提示这个时间可能会有这个会。但是省政府的常务会,每次必有我们,所以常务会就不需要备注标记,直接列进安排中,等那个一定到的会议通知就行了。9 B) F; a/ z0 ]9 V, p
第二,省里的时间安排出来了,就需要安排内部的事了,内部的事一般上一周放假前会和领导碰一下,他重点想安排那几个事,大约是周几的几点?这几个事安排在省里会议以外的时间。+ F/ J) I) m' h/ l' w& U
第三,领导的事安排出来后,再安排处里的事,哪个处的重点工作需要领导听一听,哪个局的重点项目需要推进推进,这些工作不用和领导确定具体时间,在剩下的空余时间里我选择时间安排进去就行。
: E' @; E' @1 X* @7 p第四,市县领导、平行单位、内部人员的拜访安排,以上的事都安排好后,会留出两个上午或者下午是空余的,没有具体工作安排的。主要接待这一类的拜访,这一类拜访会提前和对方确定好大约周几有时间,大约什么事,涉及我方哪些人员。
2 _, \: u7 j3 L; g2 q% |以上都完毕后,会在周一早上和领导做最后确认,领导做一点调整,确定一下剩余的时间哪些拜访的人可以安排。于是,一周基本的日程就安排好了。剩下的临时性工作,见缝插针吧。- s1 N8 g3 b0 n/ k/ P2 N- O( q; L
这个《日程安排》说起来只是我还领导的掌握的,方便工作用的,不需要给别人知道,里面需要安排的内容,我会通知各部门安排,理论上这页纸只有我和领导、办公室主任手里有。
* e# g! |& n. M% ?+ ]# B重点来了,为什么好多人对领导的行程了如指掌呢,还不是跟我关系不错,找我要了一份,自己也掌握一下,方便根据领导的安排来安排自己本周工作。于是久而久之,我每周一都会给副厅长们和几个平时要好又重要的处长们发一份《日程安排》到微信里,他们再转发给自己要好的副处长们,于是有一些人就掌握了,那些没有这份《日程安排》的自然就不掌握了。那些有的为了保持神秘感,对别人只会说知道现在领导在干嘛干嘛,却从不说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感觉像魔术一样,不知道技巧时很神秘,知道了感觉也不过如此。
* s" C# O! I8 [! g至于单位内部的小秘闻,每个人的背景关系什么的,一样的。工作关系,我几乎看过单位所有厅管干部的干部任免表,里面都有家庭成员关系,谁的父母、岳父母、孩子的年纪、工作都有记录,这样的表格又不是秘密,只不过除了人事部门外,很少人看见而已。不过只要有几个人看见,聊天中透漏几句,几天就传播的很广泛了。所以那些爱打听、工作时间长、乱串办公室聊天的,自然知道的多点。谁是谁家亲属,谁的父母干什么的,谁离了婚,谁酒品不好,谁贪财爱小,谁怕媳妇等等,和我在农村看老人聊天是一样的,只不过内容显得高级一小点。
2 C( t, e2 S. `# \. @+ W$ Q题主也不用懊恼、妄自菲薄,因为知道领导日程、知道同事趣闻这种事,没什么含金量,一把手二把手干嘛干嘛去了,跟咱们小兵没啥关系,就好比我天天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掌握中央领导动态,也没破格提拔一样。
( s2 I/ h; O# q3 [' c. N' K至于同事关系趣闻什么的,唯一的作用就是不会在人家朋友面前说否定的话,不会在人家敌人面前表扬人家,仅此而已,也就是减少自己祸从口出。
3 l) C1 V* r9 y9 Y6 }5 y但是在职场中,讲究的是担当作为、谨言慎行,只要你不图一时口快,随便嘞嘞,就不必担心这一层。- J# G( t, g/ @& u: \  U
所以题主啊,别因为这点小事懊恼了,甚至上升到适不适合在单位上班这个层次,不至于!你就踏踏实实工作,谨言慎行的注意,过个三五年,你就是不想知道那些秘闻,也会在食堂、聚会、团建等等和同事一起的场合,一点点听到这些的,人的分享欲是挡不住的。1 K) B' _, B0 t' z
有类似的烦恼,直接找我聊好了,省市县镇四级工作经历,吃过好多猪肉更见过好多猪跑,有丰富的答疑解惑经验,也是知乎官方首批内测音频咨询咨询师。有时天大的事,一语道破“天机”后,也都不过尔尔,愿用我的经验,助你脱离苦海!
% Y$ P& E1 b8 I4 C) l3 c' d5 m# W) Q, V& F
为啥周边的同事对关系、领导的行程安排了如指掌,而我对一块却像个局外人,这样的我是不是不适合在国企混呢?-2.jpg
一杯热茶配咖啡 | 2021-10-21 2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周边的同事对关系、领导的行程安排了如指掌,而我对一块却像个局外人,这样的我是不是不适合在国企混呢?-1.jpg
% Z; m% e  W# r+ l! n正好在单位加班,做领导下一周的《日程安排》,顺手答一波,换换思路。8 t3 F& e% E, [4 c) m
原来刚到这个单位的时候,前两年也是题主这种感觉,周围的同事对内部各种关系了如指掌,对领导日程安排也都如数家珍,内心十分不解,也略有向往。
. y. ]9 _" x# {6 E# m/ ~2 k5 E两年后,熟悉了不少同事后,渐渐从同事口中知道了一些内部关系,也对领导这一周的安排有所耳闻,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知道的多,我知道的少。, E+ P1 E0 {, R
直到我来到领导办公室对面,为领导服务开始,才算解开了这一层神秘的面纱。
+ ~8 g/ u9 ~/ Z原来领导每周要干什么,80%是上一周周日就定好了的,这个安排,就是图中的《日程安排》,而领导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安排进行工作的,可以说准确度极高。. \" Y8 q- Q: F2 F3 O/ s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单位二十多个处室、十几个事业单位、几百号人,每一周要处理的工作特别多,光靠记忆是一定不行的,会两个会冲突、会两个安排撞车、会对重要的会议和事不小心遗忘,所以要做一个《日程安排》,对下一周有一个大致的安排,领导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1 h$ U$ ], x( w5 Y0 {$ z) L5 G
这个日程表的内容怎么确定呢。
5 M& s6 H) V6 m/ u) L  _- ~% [第一,每周六省委省政府秘书处和分管副省长的工作处都会发省委书记、省长、分管副省长的一周安排。我会按照安排中跟我们单位有关系的内容,把时间给省里的事留出来,当然最后要以会议通知为准。比如省委常委会一般有我们的事需要参加,没有我们的事不需要参加,所以要等会议通知为准,但是得在《日程安排》里有所标记,提示这个时间可能会有这个会。但是省政府的常务会,每次必有我们,所以常务会就不需要备注标记,直接列进安排中,等那个一定到的会议通知就行了。
" U, a! G% j8 N( m% C第二,省里的时间安排出来了,就需要安排内部的事了,内部的事一般上一周放假前会和领导碰一下,他重点想安排那几个事,大约是周几的几点?这几个事安排在省里会议以外的时间。0 S% {. C/ N6 c+ ^4 C% c
第三,领导的事安排出来后,再安排处里的事,哪个处的重点工作需要领导听一听,哪个局的重点项目需要推进推进,这些工作不用和领导确定具体时间,在剩下的空余时间里我选择时间安排进去就行。: p+ j9 Y$ U# e' j/ D. C
第四,市县领导、平行单位、内部人员的拜访安排,以上的事都安排好后,会留出两个上午或者下午是空余的,没有具体工作安排的。主要接待这一类的拜访,这一类拜访会提前和对方确定好大约周几有时间,大约什么事,涉及我方哪些人员。4 ?& g% z! |" H! _! _( F
以上都完毕后,会在周一早上和领导做最后确认,领导做一点调整,确定一下剩余的时间哪些拜访的人可以安排。于是,一周基本的日程就安排好了。剩下的临时性工作,见缝插针吧。( m* @( W1 q: ]6 k+ n) v
这个《日程安排》说起来只是我还领导的掌握的,方便工作用的,不需要给别人知道,里面需要安排的内容,我会通知各部门安排,理论上这页纸只有我和领导、办公室主任手里有。
. u7 W2 }! Z9 L# |4 a( }重点来了,为什么好多人对领导的行程了如指掌呢,还不是跟我关系不错,找我要了一份,自己也掌握一下,方便根据领导的安排来安排自己本周工作。于是久而久之,我每周一都会给副厅长们和几个平时要好又重要的处长们发一份《日程安排》到微信里,他们再转发给自己要好的副处长们,于是有一些人就掌握了,那些没有这份《日程安排》的自然就不掌握了。那些有的为了保持神秘感,对别人只会说知道现在领导在干嘛干嘛,却从不说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感觉像魔术一样,不知道技巧时很神秘,知道了感觉也不过如此。
. H2 q5 A- k% v& i至于单位内部的小秘闻,每个人的背景关系什么的,一样的。工作关系,我几乎看过单位所有厅管干部的干部任免表,里面都有家庭成员关系,谁的父母、岳父母、孩子的年纪、工作都有记录,这样的表格又不是秘密,只不过除了人事部门外,很少人看见而已。不过只要有几个人看见,聊天中透漏几句,几天就传播的很广泛了。所以那些爱打听、工作时间长、乱串办公室聊天的,自然知道的多点。谁是谁家亲属,谁的父母干什么的,谁离了婚,谁酒品不好,谁贪财爱小,谁怕媳妇等等,和我在农村看老人聊天是一样的,只不过内容显得高级一小点。
1 n7 J& h  F/ O& D- z题主也不用懊恼、妄自菲薄,因为知道领导日程、知道同事趣闻这种事,没什么含金量,一把手二把手干嘛干嘛去了,跟咱们小兵没啥关系,就好比我天天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掌握中央领导动态,也没破格提拔一样。
* F% R* e4 y3 ^) u* c1 K至于同事关系趣闻什么的,唯一的作用就是不会在人家朋友面前说否定的话,不会在人家敌人面前表扬人家,仅此而已,也就是减少自己祸从口出。
% J! b# _: K8 D" y3 @但是在职场中,讲究的是担当作为、谨言慎行,只要你不图一时口快,随便嘞嘞,就不必担心这一层。0 Q3 d5 M: S. {* f6 ]
所以题主啊,别因为这点小事懊恼了,甚至上升到适不适合在单位上班这个层次,不至于!你就踏踏实实工作,谨言慎行的注意,过个三五年,你就是不想知道那些秘闻,也会在食堂、聚会、团建等等和同事一起的场合,一点点听到这些的,人的分享欲是挡不住的。# Q0 d; O! U8 q
有类似的烦恼,直接找我聊好了,省市县镇四级工作经历,吃过好多猪肉更见过好多猪跑,有丰富的答疑解惑经验,也是知乎官方首批内测音频咨询咨询师。有时天大的事,一语道破“天机”后,也都不过尔尔,愿用我的经验,助你脱离苦海!
8 W1 E' V7 d' V6 D" O% p; M) \) z4 {
+ e! |  {$ q0 p$ n6 h- ^3 f. Q 为啥周边的同事对关系、领导的行程安排了如指掌,而我对一块却像个局外人,这样的我是不是不适合在国企混呢?-2.jpg
尚神仙仄 | 2021-10-22 09: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把心放肚子里,并不全是你想象的内样。
  f; i' x3 ~' q/ C适合不适合在一个环境生存,我指的不光是上班啊,别的也算。得看自己在这个环境里头到底求的是什么,也得看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界儿,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人。
$ ^; Z1 K' C2 K" z在球赛现场卖甜筒的老头儿,是根本不用懂球的,但现场解说员必须懂。* D, k) k( @& W; i/ w
这就是哪怕同一个环境中,卖什么吆喝什么的道理。& x) W4 O2 Z7 K5 o" j
你身处国企。国企哪好?
6 ]& f% U: ~4 Z8 X稳。! o$ ?; E) F( `" m/ Z, C
你是不是为了求稳才在这嘎上班?
. }( D! N- j0 ]是的话,不知便不知,少知一事,少失一志。把打探消息的时间,休养生息,琢磨琢磨怎么干点副业恰钱,比什么都现实。
+ H% u! ~1 s& W2 Y" z这个环境,没点硬背景,天花板是很低的。头发干白了也就是是个副科的人大把,甚至跟能力关系都不大。
+ P; C9 J1 o) `6 E3 z既然你了解老大行程,也不能让你以副局待遇退休,那就想办法变成个有钱的副科,而且是合法挣的。说到哪,都光荣。5 R* A2 l* n0 X3 f# e% U
再者说
, r9 l, p+ t6 n% ?, G. H你周边同事都在搞关系,都了解领导行程。) U; o; M: {. q( J; |) k5 p$ Q2 ]
凡事加上“都”字,基本是跑不脱贱卖的命,不值钱了。
1 |# y# b! T, @- K3 g3 Z/ `经济学角度,价值高的一个维度,是稀缺性。$ H* D9 S1 _  g
这个在关系学上也适用的很,“大家都知道”和“大家都不知道”,是一样的,并不值钱。5 U( q) b9 f/ H# \7 N4 Q
而“大家都知道”的劣势在于,知道的过程是花时间的;“大家都不知道”却可以把时间省下来,哪怕睡一觉都是赚到了。
/ ^3 k& _7 o, m4 Z你看,他们为了都知道,付出了时间的代价,最后换来没稀缺度的廉价信息,时间都喂狗了。; R7 c, U  J# o. T3 B) |( k
这就叫个卷。
) s) ?! V. a, D! d# {! O( Y9 V, \$ T退一步2 `& a" u, b/ F! b7 u$ O8 l3 y. J; X  q
哪怕私企,你说的这情况,也决定不了你去留升迁。
# }' m& w$ b6 W私企老板都不爱当人,这不是什么秘密。越不当人的老板,对上边这两条,越是忌惮三分。
' S8 P+ p$ Y9 v; s( R0 F, _0 J你跟周围同事搞关系,在老板看来,小搞怡情,大搞伤身。
5 T/ G& u4 E  ~! L7 f- `* ]上班互相带个早点什么的,老板可以接受,但要关系好到上下班一起来,周末有私下聚会,类似这种超出公司控制范围之外,超出公司工作时间之外,超出一般同事关系之外的交情。
/ f# q) W# @+ z* J4 h老板一般爱抽签,从里边抓典型祭天。$ z+ v) e- \* @# f2 C& O
祭天的方式是找邪茬,然后打散组织。就这。
- y! v  [5 v- K# Z+ q老板爱看的是员工都跟他关系贼近,但员工之间互相检举仇视,但为了恰饭又不得不当同事的鸟样子。这才会令资本家喜悦。
' m: ~! D0 w' u1 v2 v, `% U  @% u至于老板行程,对不起,无论国企私企,正常领导没有乐意让下属往自己裤衩里塞GPS实时卫星监控的。
/ B. E2 p$ d& d. P' L% o人嘛,有了点身份钱财,副产品就容易有点花花肠子。
, s7 |5 H9 Y4 V7 ?你今天打听他正常出差,玩上瘾了明天打听他不正常去澳门推牌九,泰国造访阴阳人儿作坊,叫领导脸往哪搁。
, C$ T' P9 E/ o$ e领导说你们这帮奴才,是朕的低维展开的智子嘛?啊!是不是朕尿了尿以后抖几下才放鸟归巢你们都想知道?啊!朕在你们这就是皇帝的新寿衣,不但全透明而且随时得死?啊!
( O: `+ f) J, W  y* `; u领导不会爱你的。因为阴阳人领导只掌握了两仪,而这种员工满嘴都是八卦。太凶。3 p% Q8 g4 p- c; g6 k9 C5 @8 r
所以" E# Q* G0 L& Z6 C/ b
无论你是在朝廷的六扇门里,还是在江湖的七星阵中,与其别人搞啥你搞啥,不如搞点有稀缺度的事情。) D% Q1 _/ j" [! E9 D$ d* s  R
大家都不懂搞关系,你懂你就赢了。0 ]! a1 ]% X2 b  o. T
大家都不理解领导,你能用熟练的马杀鸡手法捋顺的他逆鳞你就赢了。/ W% f3 K4 w0 o, }5 m
而大家都在搞上边这些有的没有的时候,你把业务搞好你就赢了。
3 G3 y& X2 B0 ~7 l毕竟上班的本质是搞业务,业务搞好,被薅羊毛不算吃亏。
: a) P; c0 e' q2 H% x因为没羊毛可薅的羊,都是肉用的,午时已到,上去就是一刀。
俺爱吃你的醋醋d | 2021-10-22 18: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恰恰相反,你这种情况更适合国企,或者说更适合体制内,公务员。
2 K- }8 J1 Y- O4 B% z' w你以为私企不这样吗?都一样,而且私企比国企残酷的多。在国企,只要你无欲无求,站好自己的岗位,不会轻易被辞退,起码有一份工资。但是私企可能分分钟让你走人,欺负人更是家常便饭,反抗就是走人,国企越反抗,越闹大,闹到领导那儿,反而没多大事。
无向截指排 | 2021-10-23 05: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Me2
开心杜杜吩 | 2021-10-23 17: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企和民企都呆过,自己也当了 5 年的主管,带过一支大团队(超过 18 人正式员工和 50+ 外包员工),说说自己感受吧。
. p: I! r( i1 X& {一般一个人在公司里,会提供两种价值:
' S% H9 [1 a5 B8 x4 b# S% @
    生存价值:你为企业带来收益,或者节省开支,或者降低风险。具体来说:就是你的本职工作,每个岗位存在的核心意义。情绪价值:让别人舒服的能力,尤其是让领导舒服的能力,最终让人喜欢的能力。具体来说:中午领导提议中午吃什么,你会跟随;领导的喜好,你了解;领导的玩笑,你接的住;领导的朋友圈,你点赞。: u4 r( W" o  X8 y% q! Q3 n
这两个价值都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比例是需要控制住,生存价值应该是第一位的,应该占到你时间和精力的 90% 以上。不然技能树点歪了,就无法再掉头和长期发展。3 |5 Q% ~2 M, e) V  V

$ W3 \+ t- ]. _$ J/ d) r不过,这两种价值也会动态调整,尤其下面两种情况时:
# z% @5 d& S4 w6 c$ g6 y# s
    工作价值无法量化时:如果你是销售,你的工作是量化,而且有价值的量化,那么你的业绩是最重要的事情,你甚至不用知道你主管姓什么。因为只要你的业绩最牛,他的提成利益也就越大,你们始终在一条船上。如果工作的价值无法量化或者价值不大时,情绪价值的占比会一路拔高。想想古时候最受宠和最受信任的岗位,那一定是没有能力的太监。位高权重且外部无忧时:打江山的时候,大家一股气,但苟富贵的时候,良弓藏、走狗烹。历史演绎过无数遍了,这里就不用多说了。9 [8 I1 X' e2 b' f

* \& @; ~/ m( n- z- A. m最后,从主管的视角来看:
% a! y2 X' m% p. K# s. y# S
    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员工,确实更受欢迎,也更容易建立起信任。我的下属中总是有个 ETC,事无大小都来抬杠或者消极处理,轮到谁也不爽呀。主管也是打工人,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是工作的,不是受气的。长期会更加关注生存价值。主管存在的价值是为公司创造价值,一旦团队弥漫情绪价值主导的文化,那么实打实干活的骨干力量就不干了,团队能力大幅度下降。惧怕被贴上小圈子文化。一旦被主管的主管认为,这个人小圈子文化盛行,有另立山头的倾向,那么这个团队就是巨大的风险。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一旦这个任人唯亲的主管倒台了,那一堆亲信或者被认为是亲信的人,都没啥好下场。
    3 G" [, {" `* g; H1 h# E+ W

- V+ ]) O2 S, P; H9 Z! |1 P: Z人,是有情绪的动物。
2 T6 E% e! t  T- {, _7 ]知友问出或者看到这个问题,一定是在职场感知到某种威胁;而且这类知友往往是业绩骨干,能够提供很好的生存价值。然而我们这样的骨干,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只要尝试着和这个社会和解,了解这些社会的真相,并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 u6 |% }- P6 k
君子不器。可以做得大牛,也可以懂得俗务。
录岂非以仿 | 2021-10-24 01: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樟哥刚刚入职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 P7 X2 @' _* k. O7 e' b) p+ z那时候,大学毕业的我,参加了机关工委组织的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在那个培训班上,很多同事都是自来熟,没两天就相互玩起来了,有些人相互之间攀关系,这就一下子熟悉起来。最要命的事,好像他们之间都是熟人,关于领导的关系,体制内的一些秘辛,都非常了解。5 q+ X8 j2 V; G  P2 ]5 g+ B3 {/ _, @
就我,跟一个沙雕一样站在边上,听着他们讲故事,感觉,哇,好厉害,怎么他们什么都知道啊,怎么就我不知道啊,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在某一个瞬间,我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应该考这里的公务员?我考这里以后有什么发展吗?
. W2 z4 ]0 v4 b# V" f0 X那时候,课间活动,我看着这群东北人就围成圈圈踢毽子,我一个南方人,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毽子,我也不会踢,也没人主动带我玩。我就这么傻看着,也没有人关注到我,或者邀请我一起去玩。* E- C8 z2 D" T5 G/ Z
那长达一个多月的初任培训,我都是这样度过的。
; D- `8 o4 v# ~; ]- C9 T8 j0 ~我至今都感激一个沈阳人,老李大哥,他年长我几岁,有一天,看我一个人落单了,就主动约着我带我出去逛了逛,那时候真的是有种雪中送炭的感觉。至今我都会经常和老李大哥走动走动,因为在我最孤单的时候,是他帮助了我,让我知道其实人间真的有温情在。: g* G& M6 {% J8 J, t- Q
其实那日子是过的挺不开心的,但是随着自己回来上班,那些什么小九九,也早就烟消云散了。现在的我和同事关系处理也愉快,之间的囧事,糗事,八卦,我也知道,领导的行程安排我也了如指掌了,再也不会出现什么孤独感。/ X6 W; W: {; @
但是我也是清楚的,同事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协作关系。并不能把所有同事都发展成朋友。但是有些同事,随着接触越来越久,真的是可以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 E* S/ q- e5 Y3 ^国企、体制内等工作,真的没有什么不适应。慢慢你都会适应的,不用担心别人怎么那么了解单位的情况, 早一点了解,和晚一点了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只不过是饭后的谈资罢了,并不是他比你了解这些他就跟领导近,他就比你受重用。- i$ s8 C7 R- n2 n0 c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别的东西,听听就好,一笑了之。
深海红鱼湍 | 2021-10-24 07: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关系、领导的行程安排了如指掌,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岗位;一方面是人脉关系
/ u8 H3 ~' o$ j, K有的岗位天然自带亲近领导的属性,比如司机、文秘、办公室主任,而有的岗位对于单位关系了解就应该比一般人快,比如人事部。
3 v- i( D2 r( @. Y4 X. O8 s# U; {+ p如果不在这些岗位,而对单位事务了如指掌,那就是看个人的人脉关系了。9 R& g9 x1 U1 m' X& j
如果每个科室都有你亲近的朋友,你想了解这个部门还不容易吗?所以在国企混的开就要站得稳、情商高、看得远。0 G; j& j$ Y/ ~" j
最重要的是,国企内的“小道消息”是用来认识社交网络,指导行动的,而不是到处说和炫耀的。对于这些信息,最好的策略就是认真听,记下来,然后需要的时候行动$ T8 o+ q9 B) Z' l
1、站得稳
7 r( k1 m; V; k) t. ]) ^: j5 N站的稳就是业务能力要强,这是腰杆子硬的资本,做事靠谱点,大家都会很尊重你。
; E# X' E7 C7 z. _, g  F  c不要整天想着拍马屁好关系,能力跟不上,当上领导也待不住。有的是资格老的同事甩脸色给你看。/ z# q, q3 g/ p( ?) b8 A
工作能力是“1”,“人情世故”、“关系”就是“0”,有了“1”再往后面加“0”才有意义。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心里才有面对风雨的底气。
1 c$ w% F5 n! q. p2、情商高9 w1 G' i4 A2 p1 u' M: J
情商高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比如见人要打招呼,张姐李王哥赵哥,笑一笑真的太重要了。
' h" [. k- F, A" b+ P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觉得学历高就拉不下脸,与人为善总不会有错。难免不去别的部门办点事,等到有事的时候才去叫人,谁会理你,这是基本礼貌,不是拍马屁。5 Z% \( z% F+ V; W# Y5 }# d
其次,宁愿少说话,多说真诚的话。单位的人精多得是,虚情假意一眼就看的见,不如多说点实在的,别人听着舒服。就算赞美,也要实事求是。1 z, V  B. ~) q7 U0 d" H9 g  f
3、看得远
1 E0 T! W' M2 O$ j+ j你会永远待在一个岗位吗?以后的路怎么走想好了吗?如果不想待了,你能去哪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要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
1 n* }/ u( v9 M* f" H8 Y% i( C% B1 C  v* y8 G3 ?3 q7 j- y
有时间的话,针对性地给自己学习充电,有备无患。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总有你用到的时候。比如多练练口才,等单位有朗诵活动的时候,就是你大放异彩的时候。5 e2 z8 q. K; \  y4 Y
同时要主动发展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你工作困难的时候,可以疏解好心情。
- Z( W* g' U. h- h# p; {; y-----------------------------------------------------------------------------------------
  u+ ]* {* F/ ~2 @. Q8 u. h6 T" w' X
不要纠结于单位里的人情世故,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真的建议要有理想目标,多看看书,多做做事。人呐,一辈子真的过得很快的。
15235553120 | 2021-10-24 08: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公司里面,有的人单打独斗,能力好,业绩强,有的人态度好,业绩一般,有的人忙忙碌碌,混混日子,而领导重视的却是态度好的,而不是业绩强的。
0 ^1 c. @. T3 |  ~0 X于是有人就愤愤不满, 凭什么我业绩比他好,领导就不重视我,而更重视他,甚至还提拔他?
8 z. m# S4 X& \. R黄晓明参加的综艺《中餐厅》有句非常著名的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听我的,这个事不需要讨论,是好的,听我的,我说的算”- @- g% \  p/ Q
黄晓明看似说话非常霸气,就像是偶像剧中的男主角,不容置疑,但是这也揭露了一个事实,就是领导重不重视你,不仅仅是你的业绩, 那决定领导重视谁的重点是什么呢?
: J0 a" U3 W8 L6 B4 w. j$ W0 b$ n$ O1 你觉得工作能力强是你觉得
5 d& R+ l3 i  F6 M4 h' z3 d1) 自我有利归因让我们觉得一直比别人强0 a$ X4 e+ Y5 r
有利归因让我们一直犯错:大多数人凭借个人直觉进行选择。但很多时候,直觉并不客观。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概率。每个人在照镜子时所看到的自己,要比实际长相好看30%。70%以上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要高于平均水平。
( o( `2 R1 t5 G7 I! O% y我们总是相信:自己比同龄人更优秀、更有道德、更勤奋,理应获得更好的报偿, 更应该得到提拔。
2 a8 T% _6 M& Y& Z: g0 n当我们评价成功的是时候,归因于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如果事情不顺利,则归咎于外部环境的恶化,当我们评价他人的成功因素,归功于他人的运气和环境,如果他人失利,则归因为能力不足。$ D1 G/ p( o( E* q: C+ R5 i
现在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体系作战,而不是个人单打独斗,就像做销售,你觉得成交的每一单都是你个人的能力促成的,殊不知这里面也包含着整个团队的辛苦的努力:
- q' }& B7 A; E) U这里面有高层经过各种各种的条件谈回来商品的代理,特别是独家代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2 Y4 A" v$ l0 \; L: V+ j公司的策划团队商品进行包装,各种宣传资料的准备。* v! ?) r5 b. W; ^: {; G) l7 z
公司的营销团队对于产品的曝光,品牌的推广的作用! k! `1 p8 h& [
后续跟单团队对于客户的跟进
" \( z$ X) e% D! Z财务,人力资源,IT团队对于整个公司的支撑,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给大家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5 L/ A, N/ j' e9 o9 |6 v. n所有的团队成员配合,整合成了公司的交付能力,在你成交的每一单,交付的那一刻,就是整个团队配合的成果。
9 o. a: W9 P/ Q6 L2) 领导看到的信息跟你是不对等的, 要管理好领导对你的期待
; }) _8 X2 n: ~' v) j你觉得你做的挺好,但是领导觉得你只是做了这个岗位该做的事情。领导用人有自己的算计,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有人擅长于沟通,有人擅长于数据,有人比较细心,根据不同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放在不同的位置。$ ~: L' a' F' B/ ?( G- G, |" n
管理好领导对你的期望,对于每个人,领导都有不同的期待。 当初招你来的时候,面试不错,所以把你招了进来, 团队里面每个人的工资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工资,期望你做出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所以能力强不强,需要看领导对于你的期望,如果领导对于你期望高,而你做出只是比一般员工厉害一点,则没有达到领导的期望。
' r% P; p; @7 W7 [! R这就要说到,需要管理领导的期望, 不要一上来就放大招,而且一个接一个大招,三板斧,把领导的胃口钓上来了,如果后续没有做出大的突破,领导觉得你没有发挥最大潜力。% J. {6 h7 Y6 X3 y/ O3 }
2 要领导觉得你能力强才有用
6 f/ E  |! T' ^3 ^  {" S4 M1 d" g8 v- d1)领导要提拔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 y3 Y' G. q8 c3 a0 c0 V
领导要提拔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 这里的综合能力有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人家沟通能力强,每次有什么事情需要跟领导沟通,跨部门沟通,都由他来做,做的还挺好。
6 |6 U$ R$ j( l有些人积极主动,平时有什么做个会议记录,分解任务,分配任务,帮领导完成了一些看来是琐事,但是必须做的事情。
5 e9 K, v" j: Z% t5 p比尔盖茨说,不要只自己打拼,整合资源也是一种能力。所以领导综合来看,就重视了这个专业能力可能没有你强,但是综合实力比你强的。) Q4 E7 g& ^! w, r6 l" h' a2 n  P8 [# ^
2) 当然也有一些是非正常的手段
" ]! V# {" b  \% D. d, i4 N% X第一,人家是大领导或者老板的亲戚
! y8 ^  U7 _0 v6 i在一些岗位上,要求的技术和能力不高,但是需要绝对信任,比如财务,出纳, 你比人家厉害,但是人家比你忠诚,比你更让人家相信, 这种情况下,很难竞争得过这些皇亲国戚的。
1 p6 ]1 k* z/ [第二,人家家里有资源,是公司的关系户/ [/ O' w" h9 a3 V
有一些员工,公司指望人家家里给资源,有着利益交换在里面,他们来公司,可能做的事情不多,也不是最勤奋,他们会受到公司的重视,于是领导也重视他。1 g# j, W; z: j/ o3 N& G
第三,人家除了工作以外,跟领导关系好
" k* i) n& k+ H! ~# f8 `还有一些同事,可能人家做的不差,但是人家会来事, 跟领导关系好,领导相信他, 在跟领导更多的沟通中,同事就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取得了更大的信任。
; \# [% W: s, J, |1 @3 领导为什么不重视你& Y$ M3 ?3 _& f. _3 ^  I. Z0 \
1) 业绩突出代表的是过去和现在,领导还要考虑将来
# Z4 D9 W; W" P; o" R% ~: Z在一个团队中,有的人比较厉害,业绩好,有的人业绩不是最厉害,但是能够作为团队的润滑剂,可是提高团队效率,于是他们也会受到领导的重视。: |" ?' O+ w6 C: B) b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作用就是这样的,在取经的团队中,孙悟空的能力最好,团队中的业绩当担,而猪八戒虽然能力不那么强,但是他是整个团队的润滑剂,他可以在孙悟空要离开团队的时候去找回来,他可以调和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 l! y& q- t% e; g0 _3 s
还有一种人,愿意带着自己的同事一起做事,培养自己的同事,对于领导来说,这是非常好的局面,这样整个团队的业绩上来了,将来的业绩也有保证。/ A6 E& m  F( ^
所以团队中,除了业绩好的,团队中的润滑剂,员工带新员工,态度好的,也是容易得到重视的。& N0 z, g6 @% ^( o3 i7 {9 l# H
2)工作突出,恃才傲物,领导为了自己的权威打压你
5 v) V& f" L  N! E/ K2 O: U就像孙悟空一样,虽然能力好,受了一点委屈,就要回花果山,就要撒手不好。
! P6 Z7 w8 S' `; K  |8 h工作能力虽然突出,可是不好管,处处要求特权,比如有的员工业绩好,就不管公司的规章制度,对于打卡,报销制度多有抵触,对于整个团队合作不利,于是就要打压你。
) U7 J" H6 p" n- H1 i2 o枪打出头鸟,这句老话是有道理的,对于领导来说,能力太高,则有可能会跳槽,有可能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不过多倚重你,成为了一种选择。
- L) }* }7 _" D. K3 y% E- v3)风头这么盛,盖住了领导的光芒,领导嫉妒你
) P% I0 \8 D( z% h6 T不是每个领导都是格局那么大的,你那么厉害,厉害到盖住了领导的光芒,那领导就会嫉妒你,也会怕你,害怕有一天会超过领导而取代他的位置。
8 U/ ^( p* M/ |, O- b' V小廖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是业务公司,小廖业务好,不断开发新的业务,这让总经理都关注到了,于是他的上司就不断打压他,鸡蛋里挑骨头。
1 `# Y' A6 w8 i& H# }不过最终小廖找到总经理,单独出来成立了新的团队,小廖领导的担心成为了事实。
* y% n+ l1 i0 j& z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不断收到打压,所以适当的藏拙是更好的选择。9 `/ p8 e0 h9 d: C
职场不是表演节目,不需要每次都在聚光灯下,让每个都有机会,这样不会让自己过于招摇而受记恨。
: h3 n' w" u4 u5 [% N/ I0 h2 J4 在这样的团队怎么办?
' h3 `% p6 Q8 c3 i- J' c1)调整心态,不要让自己有受害者心态,这样自己在做事的时候,容易心态失衡。
: w/ p7 }1 _$ e: f受害者心态(victim mentality),指的是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倾向于把事情归因为客观环境或人力等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进而催生自怜心理的一种思维模式。
# G# F$ h2 o  m+ f另一方面,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为情境中的“受害者”,逃避责任和放弃改变情境的能力,抱怨、责备,常常表现得比较消极和被动。
5 H: q" i( k8 \8 O8 U如果总是觉的我自己能力强,但是领导不重视我,领导对我有偏见,或者是领导歧视我,这样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领导,就是领导有问题,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1 ^& @8 Z& E$ ~% Z, e
美国亚宾泽协会所著的《别找替罪羊》“寻找替罪羊”(即“受害者心态”)是一种逃避自我责任的行为,而“别找替罪羊”就是一种责任转换系统,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有机会改变目前的状态。
8 u0 Y& u( r! {# o所以要调整心态,把责任从领导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看看有什么可以改变的,而不是怨天由人。
8 R2 F0 W& z9 E# f6 X2) 领导对于同事的重视,不代表就对你表示忽视。& Q) B! T) F& P% t- {6 }( r+ D- ?
铁娘子董明珠说得特别好:“职场上,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宝、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一看到领导对同事好,就玻璃心作祟,心态失衡。
8 T+ Z7 j4 R( j$ H- {渡边淳一提出“钝感力”的时候说:“不必羡慕那些过得比你精彩快乐的人,他们其实并不比你优秀,只是他们减轻了对他人的高度感受性,从而活在了自己的节奏里。”/ q$ q! E% C6 N5 e2 d5 N  [
“所谓钝感力,就是迟钝的力量,即在人际交往和工作关系中,我们对周遭事务不要过于敏感,麻木和迟钝一点会活得更快乐。”
$ R% S$ z, C( k9 w6 A8 u% H360创始人周鸿祎告诫年轻人:“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迟钝一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能够承受各种痛苦,能够丢掉虚荣的面子,能够凡事不往心里去,这样才能活得更开心,这样才能赢得更多青睐,这样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 g, a3 |, |; H) \- e3)把团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你的心态可以轻松一些,知道领导为什么对其他同事好,发现其他同事的闪光点
8 C  W) h+ G0 G, H, g! E) |永远记住一点,团队利益第一,只有团队成功了,个人才有可能成功的,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从团队利益考虑,你会发现,其实其他同事也有很多闪光点的。
  J7 c& `  j2 T  ^2 i# V$ ~. I有的同事擅长于沟通,有的同事擅长于带新人,有的同事很细心,这些都是同事的闪光点。, M7 }# Q4 }: P3 _) t/ f; m
4)对于领导沟通,要知道领导对于你的期望,除了业绩还有什么,达成领导得期望可以让领导对你更好。
; n- V6 g) B' L  l8 v: \在跟领导的相处中,存在许多的误区, 看看你中枪了吗?
; D2 }4 d+ c% }5 h0 j" A1 w/ m$ N误区一:害怕,不敢沟通,不主动找老板,就等着老板主动找自己
4 K1 U/ f+ k( [6 j2 Q7 g误区二:拍马屁,没有自己的想法,总是迎合领导,不敢向上级坦诚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纠正上级的错误
* `# w6 [( R. c$ \误区三:靠猜,根据老板的说话,动作等各种蛛丝马迹,根据自己丰富的内心戏脑补老板老板要什么
& P6 b4 J& _0 F" m误区四:出问题了沟通不及时,以为有问题能瞒住,害怕自己被领导认为没有能力
3 `- j5 O- T4 v8 F, [2 q( H; U% `要避开这些误区,思考与领导关系的几个问题:9 o. d4 A) C9 i5 t( X- |
第一,我与上司的关系如何?
# O  p! Y0 c6 S# X# C第二,我是否了解上司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工作评价、态度和期望?  d% t- p3 U' }( N4 C5 r" b) H5 B8 u
第三,我是否了解上司当前的工作重点、目标、风格和主要压力?
# h9 D* k% r4 b+ ?& D* G第四,如果希望上司给与我更多的知道和支持,我需要怎样做?
- X* _: k& m2 K$ z8 t4 `在与领导的沟通中,知道了领导的期望,根据领导的期望,做好事情,比自己瞎猜为什么没有收到重视更重要。
* W1 ~2 h3 o  |. \- ~7 D5) 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8 B# S3 S5 _, b. U
著名演说家安东尼·罗宾曾说过:“人生最大的财富便是人脉关系,因为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 在工作中,需要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
5 i9 ]3 P. O- L$ j0 Z5 m1 h多与领导沟通,可以形成一种习惯,可以跟他讨论各种任务解决方案,定时跟上司更新进度,完成以后跟上司反馈等等。( F6 h& O( F5 n* V9 L/ v
除了工作以外,利用自我暴露拉进距离 , 自我暴露是信任的开始,老板喜欢知根知底得人,至少知道你在想什么,坦诚自己,讲讲成长故事,也需要跟上司沟通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 让上司知道,你是有上进心的。0 e  j7 M0 C' x
5 写在最后6 o$ Q. e0 |1 z1 w
要想收到领导重视,首先要做到不玻璃心,阿里巴巴原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公开说过一句话:“阿里招人有四个基本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人要皮实,不要有玻璃心。”, 没有受到重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那没有用。
1 E. q" t% u( a+ j4 y2 Z什么是职业的人?就是不论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一旦从事了一份职业,就需要扮演得体的职业角色, 职业做事,与领导沟通,知道领导的期望,达成期望。
fmk477129 | 2021-10-24 1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他们早都抱成一团成了自已人了,这个抱团是在无数次吃饭交流中形成的,是一种默契。其实民企国企都一样,总有一些岗位替代性很强的人,每天时刻在关注领导的行踪,去那里出差,去那里吃饭等等,这些信息掌握后并且会分享给他们小团伙。老板从一栋楼走到另一栋楼也会有人通知的。这些都是混子们的日常,如果你没有参与,说明你是业务骨干或技术骨干,用不着这些。
0 g# U4 Y, w, ]# l其实这些小聪明没什么用,精力放这上面只会误了自已,还是要把心思放在业务上,钻研业务上。最终还是能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能让自已活的踏实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