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隔代养育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中国特色”。如何真正发挥隔代教养的优势,避免隔代养育的负面影响?本期推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漫谈群家庭教育话题讨论之五。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讨论中,委员们以甲方和乙方两种不同立场参与讨论,希望读者可以在不同观点的争鸣中理解教育中不同选择的优劣,从而因材施教、宜情选择。——编者
8 q% l5 Y; z6 G2 O
* ]% v2 z# V& f+ ^8 g1 n% E1 D; K# J- t2 z& ]! R D9 H
! ] k' {" ?* W/ P召集人:丁伟,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文化部副部长
) R# F& a6 b. J0 ?: d k& X A' H/ Z E8 C
主持人: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7 k1 h2 R" S. ]& b2 D _5 `2 k$ C4 p( }
本期参与讨论委员(按出场时间顺序):
% a5 J; V# U# d) M2 J+ g" i/ g
0 h, ^# z' S9 u! L- t1 u, j$ c雷鸣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4 s1 o. M* @# k4 J
! P% |+ v; f- W5 K
王 欢: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1 @" E: k# r7 f4 u3 X! o; I+ F9 s
4 I0 K3 p; k$ D6 \) Z8 |' i5 m8 x
郭媛媛: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j0 W5 l( C+ ]7 D! x# S
/ b# A& V" Y+ d5 e5 j张兴赢: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
3 F$ W3 I/ y9 a0 ?
# x/ u6 ^5 d2 [, \刘慕仁: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会主委+ S. e1 n- ^/ S0 c& b, S
C9 `9 N/ Q1 ^
倪闽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 V- r0 h1 d6 t1 |, U( O
0 [* f/ b/ k) ~. ?2 U如何看待隔代教育! K7 Q+ w3 G$ g% |( `2 ]# |
) D' b9 t R2 ?0 i. [+ l1 {朱永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孩子好不好?我先分享几个互联网上的段子:: @) V( ?/ _& T s9 \# h
1 x" A! g. t& L% v; C( n( I$ J- l网友A:哎,我儿子长期把他爷爷当马骑,我觉得不妥,我就说了我儿子。不料我老爸却说:老子乐意,关你屁事!
9 w7 y7 E3 h+ S8 [' \# |" E/ w9 s. q; t3 K+ ]& ~
网友B:老爸病了在医院输液,心情不好不吃不喝,我们劝说无果。后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的闺女对他说:“你再不吃饭我就不跟你玩了。”老爷子一听赶紧起来喝了两碗粥……
4 E. D7 o8 b3 c, {* Z& f/ f3 S4 C. ^: ]2 P( Q. K
我现在也是爷爷辈的人了,对“隔代亲”也有着感同身受的体验。我们也经常自嘲地说,没有孙子想孙子,有了孙子自己变成了“孙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社会压力的存在,隔代教育的现象在中国的农村、城市普遍存在。对这个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无法回避的话题,隔代教育到底是优势大还是负面影响大?请委员们畅所欲言。
' C6 ^ w8 b. k8 @# o1 t A. U s7 y+ R9 @. E7 n( f$ ]
甲方:隔代教育好处多
{" c7 d# j2 C6 o4 l% C6 b! V6 q9 [: G9 B/ h6 E
雷鸣强:可以说,存在的就有合理性,合理的就是利大于弊。如果,祖辈在带孩子过程中能为孩子树立榜样,示范正确的言行举止,孩子能在与祖辈的朝夕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许多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另外,如果家庭中所有成员的意见和看法都能及时得到交流和反馈,祖辈、父辈及孙辈之间能增强沟通,消除隔阂。
+ g+ v8 l9 L/ A; G+ o g& k U
总的来说,隔代教育有如下好处:- e# e) a6 d! A; o3 [
" e. Y9 ] |# X第一,有助于发挥祖辈的育儿和人生经验,弥补年轻父母照看幼儿经验的不足。祖辈拥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对幼儿每个阶段发展的特点比较了解,他们经历过各种锻炼,在社会实践中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感悟,这些都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有效处理幼儿教育问题的宝贵经验。而父辈往往在这方面缺乏相关的经验,遇到问题常常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隔代教育让幼儿也让年轻父母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 H S7 w% h8 s9 f4 V: t
: o# a( Y9 X } `
第二,隔代教育可以为年轻父母解决后顾之忧。“421”的家庭模式意味着年轻人的背后是四位老人以及孩子,其生活和工作的责任和压力都很大。而祖辈的悉心照顾可以保障小孩的身体素质和安全,让年轻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祖辈的照顾是育儿机构和保姆都无法比拟的,且不计报酬,这无形中为年轻父母减轻了工作上和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 }; U* |9 {9 |- N) b
8 x2 m+ O+ `7 d c+ ^% b6 X) V
第三,隔代教育可以丰富老人的生活,缓解老人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老人,让老人们产生了孤独感。祖辈抚养孙辈不仅可以让老人消耗空闲时间、缓解孤独感,同时在与幼儿的相处中可以让老人获得生命活力,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保持健康的心态。1 g: o1 R0 g2 `. X1 \! c
' r: h8 L- M1 l8 Z: @, K7 ^第四,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攒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然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却在逐渐消失。祖辈身上会保留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在他们的教育下有利于幼儿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
& M9 y8 \. ^' k8 L. H8 ?0 k/ v+ k; U+ f. H, ]
王欢:我也认为隔代教育有以下好处:
4 K+ k) G. P2 f) `
2 e3 ?! V$ t W3 a; Z: h首先,老人时间更充裕、弹性,可以弥补父母缺失的陪伴时间。老人可以陪伴孩子、接孩子放学、给孩子做饭、陪孩子玩等,这是很多上班族的父母想做而做不到的。4 R" k0 a( i1 f& h8 y
# K9 G0 _4 _( j6 E) K5 k
第二,老人带娃经验丰富。对于很多事情都轻车熟路,比父母带要少走很多弯路,而且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办法。就像有一些年轻父母带孩子的时候,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还会打电话给父母,问问自己小时候发生这种情况父母都是怎么处理的。2 K o# Z2 w; {% {7 B
4 k/ K+ q3 r4 }3 p
第三,老人更能忍耐、情绪更稳定。心理学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忍耐程度、情绪的成熟度是上升的,老人对于带娃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更多的忍耐空间,较少会出现对孩子大吼大叫、控制不住情绪的情况,这对孩子的身心也是一种保护。而且,我们经常说隔代亲,老人在养育自己孩子过程中的缺失,也会倾注在孙辈身上,弥补心中的遗憾。
5 q" ~. S5 e! ^1 \
$ ~5 t9 Q: U1 S1 F! d# g0 Z8 n: @第四,隔代教育是给老人带来自身价值感的来源。现在空巢老人现象很明显,有一些老人退休之后,缺乏自己的生活和社交,缺乏价值感来源,甚至出现抑郁的情况,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带孩子其实会让老人体验到成就感以及价值感的。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孩子身体抚摸会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压力下降;同时,最重要的是,对于抚摸者也有情绪缓解和压力下降的效果,甚至比孩子的效果还要大。( q0 g( B! d; o) E
3 R- a o; }: ]+ ~+ x% r
乙方:隔代教育弊端多: n: J- J; k$ C9 D, f2 g
- P) U z; [+ a! j$ r' F郭媛媛:隔代教育的孩子,一方面因祖父母辈长期的陪伴,长大后趋于传统、稳重、博爱一些;另一方面也因缺少父母直接的培育,与身边大多数小伙伴的成长环境不同,可能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 _1 ~, \2 y0 d, _
/ }9 R( d6 a5 o- f6 O2 z4 z
张兴赢:当下,隔代教育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整体来说,老人大都对孩子过于宠爱,而溺爱则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关于孩子的教育,家庭中一定要明确一个事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教育孩子永远是其父母的责任,而不是老人的责任。因此,长辈帮年轻人带孩子,可以是生活上搭把手,但不能越俎代庖。其次,两辈人观念不一样,长辈的教育理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果一味按照祖辈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那孩子的发展是肯定要滞后于时代发展的。% l/ m d) g5 Q$ U( N$ v
! V/ c" h6 P1 B4 e7 l* J
刘慕仁:一些调研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在隔代教育家庭中也呈高发状态。因为隔代教育会降低年轻一代的责任感,教育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职。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除非客观条件不允许。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祖辈,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这将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缺乏责任感,放任自己。
r% g! X3 b ^5 t) B+ @( `4 q" _% M3 J& s
存利去弊,优化隔代教育
$ m2 H0 C1 D+ \) W1 W Q. y6 _$ `0 A7 F7 p |3 f7 F; a
朱永新:其实,隔代教育有时候是无奈的选择。但只要父母清醒地认识其利与弊,年轻人依靠老人但不依赖,老人给孩子帮忙但不越位,隔代教育就会有独特的价值。
' Q! r% W3 Z$ K' k( Z- a# G" n/ q
% ?% x* O+ I8 t; o; V2 J雷鸣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卢乐珍将隔代教育分为守旧型、纵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四种。“守旧型隔代教育”与“纵容型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身教型隔代教育”,祖辈为孩子树立榜样,示范正确的言行举止,孩子在与祖辈的朝夕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许多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民主型隔代教育”,家庭中所有成员的意见和看法都及时得到交流和反馈,祖辈、父辈及孙辈之间增强了沟通,消除了隔阂。3 l5 b" m( `& Q& M# F
& [3 ~+ `7 ]. _( `我给父辈几条建议:首先,父辈家长要真正回归到家庭教育之中,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即使工作再忙、事业再重,也要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其次,将祖辈经验与父辈知识相结合,两代人在教育思想上达成统一。7 i* ?7 v& z! z+ g% `. x( o' o
/ L$ a8 W+ Y% c0 V( r( F. h. ~5 f给祖辈的建议:首先,掌握爱的尺度,理智教育幼儿。用理智控制情感,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避免过度保护,要爱得适度。要懂得严格要求幼儿,不能一味满足幼儿不合理的要求,不应该对幼儿包办一切,要意识到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之一。其次,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现代化的育儿方法,运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幼儿,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学习使用科技产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促进幼儿与社会接轨,全面、全方位地发展。; j9 D1 H0 d. m
: t1 W# Y2 i1 R" ^" J
另外,我觉得幼儿园、学校一定要发挥教育的指导调节作用。幼儿园、学校教师要通过召开两代家长的经验交流会,梳理整合教育方法使双方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提升育儿技能。让祖辈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学校活动,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时幼儿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了解祖辈的教养方式,给祖辈提供及时的帮助。
! P% _2 n+ R$ q Z R) h
4 I- f# l8 n' H3 Y倪闽景:隔代教育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但理想的状态应是父母的教养和隔代教育交融的方式。完整的家庭就是祖孙三代同堂其乐融融,这对幼儿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e( a# A4 H' ^7 m
: Q9 j) {; {0 N大家普遍认为的隔代教育容易溺爱、教育方法落后等,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父母自己带孩子,也会产生一样的问题。有些父母自己沉溺游戏,不愿带孩子,把皮球踢给祖辈,结果孩子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是隔代教育的问题吗?: x+ m+ q: [. x: Q7 B1 B
# r* z) ?1 a* I+ y V, W/ w1 |现实的问题是,并不是每一位爷爷奶奶都是教育专家。所以,隔代教育的问题,不是隔代本身的问题,而是祖辈有没有教育能力和方法的问题。; s0 P9 s) [/ _# `5 f. w; a
9 s6 \0 o3 o% j7 d
所以,我认为在隔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两个原则就是:第一,和老人达成统一战线,教育观和目标一致。如果出现分歧,年轻人要先认可老人的付出,然后表明立场,平衡双方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最终目的要达成一致,“我们都是为孩子好,我理解您也是为孩子好,我们共同来看看如何做才是真的让孩子受益”。第二,认清楚父母才是真正的教育责任人。我们一定要清楚,老人带孩子是帮忙,我们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老人只是弥补,我们要付出时间精力来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孩子最需要的也是父母的陪伴和爱。孩子出问题的时候,不要责怪老人,出问题的时候要一块解决,在解决过程中,父母是主导,而且要承担责任。" k: K( ?/ I! d
0 ?- M1 |( t$ }, [1 D
另外,我们要给父母亲更多的育儿支撑,让父母亲有时间、有能力勇担育儿责任。研究祖辈父辈共育的方法,减少冲突。同时提高隔代教育的指导性,进而提升隔代教育的水平。实践中,上海老年大学现在开设的隔代教育方法课,效果就十分好。, H. k5 c' D7 y0 x( U( D
# s/ I2 r) B" }
朱永新:今天晚上的讨论很热烈,对于隔代教育的利与弊讨论得很深入,感谢各位委员的积极参与。其实,讨论已经不仅仅是关注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而是如何扬长避短、存利去弊的问题了。委员们给父母和老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达成了以下共识:
6 `2 {& I+ C& C/ l1 y4 M& F0 f+ x8 l6 T( z! j+ r" u) M
首先,要认识到父母是儿童成长的首要责任人。隔代抚养,祖辈不应该替代父母承担责任,而应该发挥辅助、协助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祖辈对父母教育子女出现的异议,应该私下沟通和交流并最终尊重父母的选择,不能以自己的“经验”或者自己作为长辈的“权威”做筹码,逼迫子女顺从自己对孙辈的教育。作为父母,也不能将子女抚养的责任一味推给自己的父母,应该主动进行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技能,并适当借助自己父母的经验,在其帮助下进行子女教育。6 p! I e5 F6 F/ n2 H, C b* \4 ^9 _
u3 B! ]( r, Q3 {1 g1 y其次,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儿童拥有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参与等权利。调查发现,祖辈参与的教养过程中,对孙辈身体的照顾远远多过对其心灵抚育及人格发展、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这也是引发当下对隔代教育问题开始普遍重视的原因。祖辈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甚至在自己子女教养的过程中,物质条件远不及当下富足,所以更愿意为孙辈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以弥补自己心理上的歉疚,而对于孙辈的心灵发展习惯养成等方面却相对重视不足。
/ l& f# g8 u; b2 k5 q! V$ I7 q
8 M/ | t, { ~) Z再次,要完善隔代教育的模式。在我国,隔代教育状况虽然有比较明显的城乡差异,并根据孙辈年龄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按照祖辈和父辈在教养过程中参与程度的不同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一是“单一的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模式;二是“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模式;三是“祖辈为主父母为辅的联合教养”;四是“单一的祖辈教养,父母基本不参与教养”。其中与隔代教育相关的是后三种模式。这后三种模式中,还有祖辈与子女一起居住和不一起居住等模式。实践表明,第二种教养模式是最合理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兼具了两代人的教育经验和智慧。
. \4 L* F" p% D( Z: Z' X, t# B0 w; Z: h1 X/ g* v$ E
我们的一项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在幼儿园前和幼儿园期间这两个阶段,接受“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儿童问题行为最少;接受“单一的祖辈教养,父母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问题行为最多。虽然从统计上看,小学期间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儿童当前的问题行为影响不显著,但一个人成长最关键的幼儿阶段,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深厚而长远的,人的一生,其实是围绕童年展开的。- K4 |# d: M3 h
7 x, B- j( }) g `% @8 o2 L. t
最后,要厘清隔代教育的边界。在隔代参与教养的家庭当中,总体上祖辈多偏重关注孙辈的饮食起居、生活身体等方面,而往往忽略孙辈学业、品格、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当父母对孙辈进行教育并提出严格要求的时候,祖辈常常维护甚至溺爱孙辈,成为父母教育子女的阻力。祖辈进行隔代教育,一是在育儿决策方面,应该确认孙辈抚育责任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对年轻一代父母的育儿决策,祖辈应该给予尊重。毕竟承担直接育儿责任的,还是父母。二是在育儿方法方面,祖辈应该和父辈畅通沟通渠道,以沟通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采取真正适合孙辈成长的科学的方法。一般根据孙辈年龄的特点,婴幼阶段养育过程中的问题,父辈可以多听取和尊重祖辈的建议,而随着孙辈年龄的增长影响,则祖辈要多尊重父辈的选择。一旦出现冲突,祖辈应该首先在孙辈面前,尊重父母做出的决策,以便维护父母在孙辈心中的权威地位,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从而让父母顺利完成完全承担育儿责任的过渡。所以,隔代教育是一个大课题,也建议在老年大学开设相关课程,以帮助父母和老人提高隔代教育的水平。) D5 d2 U/ I+ v6 A: q1 K
3 Z# r2 L! C( s' H; g4 L0 v来源: 人民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