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复制链接]
查看1288 | 回复0 | 2021-10-18 02: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哪有什么能居高临下的格局,哪有什么穿透迷雾的战略意识,只有充分理解庞杂数据之后,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读书,做事,总结,这是最笨,也是唯一有效提升判断力的办法。) b+ e4 U# F5 B4 T
知识积累量变到质变之后,你懒得对新来的人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就用“格局”搪塞一下啦。
% ~  c/ J6 L& m8 J
我没学结构力学之前,看到工人在废弃建筑上拆钢筋一点都不觉得有危险。因为我的“直觉”默认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无限刚性和强度的材料,只要有一个连接点,就算像蛇那样翘起来也不会出问题。等到我学了结构力学,再遇到城中村的违章搭建房,哪怕是四梁八柱都齐全,我也仿佛能看到哪些墙一阵大风就要出事,哪些楼遇到三级地震就变成废墟。就算是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也尽量会远离那些看起来危险的建筑。即大学课程改变了我的“直觉”。
0 Z2 v% z# O) b- B1 w; }, B
8 ~  u( y9 S: Z! U& i最早的战略游戏是没有现代这种“战雾”概念的,比如说命令与征服、红警95,已经探出的地方都是你的视野,一切战术都是双向透明。玩了一年坦克战后,转到有战雾概念的帝国时代、星际争霸,我几乎无法操作——看不到敌人的战略游戏让我怎么玩?但再过几个月,我瞟一眼屏幕,就知道敌我双方的位置,看一眼分数和地形就能猜到敌人的前置基地设在哪里。这也是直觉。* ~' j+ Q: a+ X$ `3 J

  s% j* z1 P6 Q+ n所谓直觉,无非是经过训练的思考方式。这里的“训练”可以是对周围事物的粗略观察,也可以是有意识的探索和记忆。在伽利略之前,“大铁球比小铁球下落快”是直觉。在达尔文之前,人和动物不能相提并论也是直觉,在现代物理学之前,物质无限可分,无限可测还是直觉。
a牛1 | 2021-10-18 10: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什么能居高临下的格局,哪有什么穿透迷雾的战略意识,只有充分理解庞杂数据之后,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读书,做事,总结,这是最笨,也是唯一有效提升判断力的办法。
+ i( u) N9 E2 h8 K6 H知识积累量变到质变之后,你懒得对新来的人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就用“格局”搪塞一下啦。
: A$ z) Y7 b2 i1 E为什么对于一阶、二阶导,人们通过直观可以轻易地认识,三阶及以上就很难直观地认识了?
我没学结构力学之前,看到工人在废弃建筑上拆钢筋一点都不觉得有危险。因为我的“直觉”默认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无限刚性和强度的材料,只要有一个连接点,就算像蛇那样翘起来也不会出问题。等到我学了结构力学,再遇到城中村的违章搭建房,哪怕是四梁八柱都齐全,我也仿佛能看到哪些墙一阵大风就要出事,哪些楼遇到三级地震就变成废墟。就算是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也尽量会远离那些看起来危险的建筑。即大学课程改变了我的“直觉”。' F6 D1 x6 }( }

9 w! g$ K2 S) V7 C最早的战略游戏是没有现代这种“战雾”概念的,比如说命令与征服、红警95,已经探出的地方都是你的视野,一切战术都是双向透明。玩了一年坦克战后,转到有战雾概念的帝国时代、星际争霸,我几乎无法操作——看不到敌人的战略游戏让我怎么玩?但再过几个月,我瞟一眼屏幕,就知道敌我双方的位置,看一眼分数和地形就能猜到敌人的前置基地设在哪里。这也是直觉。
0 B. G( P5 v' P8 e* L  k' ?* J( k, s, V) ~* S9 v4 O  r9 b+ t
所谓直觉,无非是经过训练的思考方式。这里的“训练”可以是对周围事物的粗略观察,也可以是有意识的探索和记忆。在伽利略之前,“大铁球比小铁球下落快”是直觉。在达尔文之前,人和动物不能相提并论也是直觉,在现代物理学之前,物质无限可分,无限可测还是直觉。
你想我椎 | 2021-10-18 17: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关注公众号:清泉白石4 O, V2 I% }# [7 h3 r
谈一下个人对格局提升的一些方法:: a9 R2 H6 d5 c
1、写日记,自我教育。参考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每天详细地记录自己的言行、想法,反思自己,多思考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过人之处。做到能够了解自己。而且通过日记记录,自己点滴的成长,积累也变得有迹可寻。
# C+ Y# e# p$ m( m2、多读书,多读一些经典的书,历史书。在有限的生命中一定程度上能看到更多的行为、性格、命运、经历相关的东西,更容易看清一些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次的东西。经典的书,我推荐《毛选》、《明朝那些事》、张宏杰先生的《坐天下》、《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 g" Y7 }( I4 x$ E
关于读书,建议使用微信读书,养成随时用手机看书的习惯,读到觉得写的好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就标注下记录自己的想法。很多生活和生命中的困惑总有一本书,像是一个智者穿越时间和空间去给你解答困惑。
7 O1 Z. G9 p3 ], p, |3、多结交志同道合、优秀的朋友,多沟通。时常去谈论最近经历的事、工作内容、行业发展、讨论下经济、政Z形势,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别人的论点论据,以及提炼和思考你的观点、看法。交流沟通,产生思想的碰撞,思想的碰撞产生强化自己的认知,认知的改变带来真正意义上决策和行为的改变,有了好的认知,才能有更大的格局。
3 U0 V" ?- ?# w  n# Q' h4、戒色(节制)、多运动锻炼,有一个好的身体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3 I( @- ?2 C8 }/ o$ ]为什么要戒色(节制),因为沉迷SeQing会阻碍大格局的形成:
) O" e0 q" }  z" g; {, P: P
    SQ会让你有短期的快感,沉迷于此,容易缺少为一个目标隐忍付出、长时间努力的品质阈值提高(学习和跑步阈值低,游戏和色情阈值高),对周边很多事情会提不起兴趣,对生活、人的感受力变迟钝花时间搜集影像,浪费时间消耗身体、精力,没有好的身体、精力就难以承受高强度的训练、练习、学习最大的危害是,可能会导致事后的自责,形成挫败感、罪恶感,否定自我,对心理影响大。
    * Y- s$ N  H7 U
5、经常去看一些杂志、纪录片、关注一些时事新闻。比如《经济学人》、《哈佛商业评论》、《大西洋月刊》,里面都是政界、商业精英、世界的形势、前沿科技相关的内容。! t7 V! S- H9 [9 m0 Z
当你坚持看,自然就不会总是盯着身边的小事焦虑,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看问题,开始关心政zhi、世界形势、经济对生活、工作的影响,去思考那些精英大佬的创业历程、思考方式等。
; {' X# ?/ C/ b# ^6、去华取实,低调、脚踏实地地努力。
4 r* [" X$ z8 C& ~, {江one燕、翟天临的炫耀被揭发,就能说明,“努力耕耘的是大师,殿堂狂欢的是小丑”。' ~$ S' n- C$ l& I
“去华取实”,是老子(李耳)所倡导的。老子倡导“柔”,这里的柔指的是,你足够地强,表现出柔弱。
5 W9 R2 q4 Z3 y4 L) r2 o当你很弱的时候,没资格张扬、炫耀,所以可以表现出柔弱(低调、谦逊),低下头去积攒实力;当你足够强的时候,也要表现出柔弱,闷声发财,避免树大招风。
% `) h2 D6 u! @# r有大格局的人,都总能沉得住气,不会那么跳,不会得意忘形,因为知道任重而道远,仍需努力。4 o0 S7 p: c3 z! }
7、走出舒适区,有效地练习。做自己觉得难的、不会的事,就属于有效练习,也能带来提升。& V5 P7 X! t5 b
8、带着目标去做事,要有在规定时间内把小目标做成的魄力。
3 M6 \1 c' Z) t6 m没有明确的目标,人很容易懒散松懈。
) I) V4 ?1 d( U' w& [比如你想学Python开发,有效的方式时,先了解Python有哪几个大块的内容,每个内容预计要用多少时间学习,如何检验学习成果,比如做完书后面的习题。只有带着目标做事才能把事情做成。4 g4 K- Y- J/ l+ p
不然,你说在学Python,一年后别人问你学的怎么样了,你说呵呵,学了一会,就没继续学了。
/ c" J  j; E! \) c4 P9、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明白“拒绝是一种肯定“。
2 m% y0 P. T* s% s3 z你想加大佬的微信,大佬拒绝添加,你和大佬说话,大佬看到了也不理;你向女生表白,女生拒绝你;你去大厂求职,面试通不过,被当面拒绝。
  T! P# V! ~% y1 N5 U通常你会很难受,但你要做的是,明白拒绝是一种肯定,之所以别人这样对你,是因为你不够格,不够优秀。你需要做的不是自责抱怨,而是意识到问题差距,努力弥补,使自己变强配得上。# h% C2 E; u3 E4 H
你需要去想究竟哪里不足,如何弥补不足,用毛爷爷的话将,明白自己的问题,日思夜想,思考和想办法弥补(取自《毛zhuxi箴言》:要经常想到自己有缺点,有错误,有不足,这样才能有进步)。时间长了,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上心了,自然问题就慢慢解决了。3 R2 }7 e2 o7 l: D4 L: `) M2 h
拥有这种思维,保持习惯,久而久之,会变得自信、变强,对一些宠辱就看得淡然了,格局自然就上来了。' C9 N1 m) \; l0 Z/ c
10.务实,不把大道理和见解挂在嘴边,闷声低调做事。明白优越感是一种傲慢的行为,不要好为人师。图为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
- [, d) g+ d+ P9 ]8 p
# N  l, d- M' {$ ^9 }) t8 l( s 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1.jpg
" d- L- i( p7 S4 J
0 h* K, _+ Y/ R6 ]2 z1 G 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2.jpg " f$ e' V) A, {$ M
11.寻找更大的欲望,延迟满足感。如去国内名校读研的欲望,去国内或世界顶级公司工作的欲望,拥有别人羡慕的好身材、马甲线的欲望,找到这种更大的欲望,不断地去想象获得时的好处,会让人更容易自律,眼下偷懒、放松的欲望就算是小欲望,更容易舍弃。
% V9 Q( H" l3 K7 B. ?- p12.保持好奇心。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而不是急于否定、蔑视、傲慢。好奇心会带来一系列的思考,思考多了,就会成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这样的人,命运不会差到哪去。$ O5 w; _3 y/ i
13.肯定他人的努力和成果。身边的朋友,收获好的成绩,要去真诚地鼓掌,赞美,而不是挑刺,眼红。给别人的鼓掌,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当你愿意赞美朋友的长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你的道路会宽阔很多,格局也会大很多,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很努力,优秀,你需要做的也还有很多,去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直至自己也获得成就,得到他人真诚地赞美。
% k. @4 g+ U5 l+ ?: @14. 职场和人生中,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企业去经营,当成一个产品去打磨,多去思考如何创造价值。玩一天游戏创造的价值可能只是愉悦自己一个人,而去思考当下环境有哪些痛点,自己有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痛点,去为更多人提供便利,这就是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真正有了这个思维,你会更容易思考如何服务好顾客(任职的公司,身边的朋友),如何做到超预期,如何打磨好产品(自己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你的格局会更大,考虑更长远。0 x$ R6 z# V* j0 X+ m5 V
15. 时常感恩。《快乐算法》一书中说感恩是一条定能通往快乐的道路。我尝试着写了一个感恩清单,去感恩生命中的亲人朋友给予我的帮助,竞争对手给予我的启发和感悟,感恩过后的感觉,诸多消极情绪一扫而光。想想自己和父母都身体健康,自己也受到诸多人的帮助,也拥有一些不幸的朋友可能没有的东西,比如幸福的家庭、健康、教育等。自己更应该积极乐观的前行,报生活,和生命中遇到的人以微笑和感激。我自己也准备开始每天都去感恩,去感激生活,让自己更积极快乐。毕竟,每天苦大仇深,闷闷不乐,是毫无益处的。
! [5 {$ w- |( P) m) `欢迎关注公众号:清泉白石
: k/ D4 K. f% s  d5 m一起交流、进步!
6 x$ p- [6 O; q9 K0 w推荐一些我觉得值得反复读,有助于提升的书籍:
8 W, ]( U" F" o# L9 [《毛选》推荐理由:从伟人的字里行间品味战略和格局,以及一些优秀的工作品质和思维方式,例如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对事物的透彻分析(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 v/ d) t' R* G* X! z/ t) t《思辨与立场》推荐理由:让自己懂得思辨,开始认识自己的思维,了解自己行为背后潜在的思维逻辑与思维模式,让自己比之前更擅长思考一点。
3 Z8 H$ f& D* B5 F" `《曾国藩传》推荐理由:从书中对曾国藩的描写,能品味出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立功立德立言的大人物所需要的优秀品质。7 E' u1 v3 `) |2 S* g; F
《被讨厌的勇气》推荐理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发觉内心真实的自我,不为了取悦他人而迷失自我,拥有被别人讨厌而保持真我的勇气,赋予过往经历以积极的意义,让自己更好地在未来之路前行。
/ l  `" D6 T& V! L" n# ^: a3 ^《人生十二法则》推荐理由:人生的困惑,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值得反复品读。
8 r* R& }2 u+ [
《快乐算法》推荐理由:作者痛失爱子后,写下来的让人通往快乐的方法论。
0 ?, o. H, b2 Y"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04575551600705536">
丛林迷雾新 | 2021-10-19 04: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你如何管理国家的人口?以及如何在 14 亿人中,快速找到某一个人?$ \/ S+ n* C6 l# T2 p9 I" x
0 X$ p  U7 g2 D) B2 l5 _; i0 u
你可能会这样说:
' A: ~$ c6 q, Q% i- e
6 ~1 T" y) l; J6 C( L, `" n把国家分成 34 的省和行政区,然后每一个行政区后面又分成若干个县市,每一个市又划分若干个区,每个区有划分小区,村庄,每个村庄又有若干个家庭,然后找到你所在的那个家庭,最后定位到你。0 m# [& j7 C, j( ^( i! r! n

, K/ l' O! a0 Q% K% N* o  L; Y试问,如果没有这个索引结构,你如何管理 14 亿人口?
( D- [' O0 [4 V- W" N
1 N- l4 N9 O, [* O1 d5 \/ U3 o+ y8 [* i, ]; j' S" w, h' ]

% R: y6 Z# z( R  K3 i6 |) c$ A& V6 I8 f! n$ v
再随便举一个生活的例子:
7 c  n1 E. B, e6 x8 x& s/ O9 N, d! _/ G% z+ }3 E, t+ w; q
现在很多小区快递大多都是存放在寄存点,让你去拿,一个大一点的快递代理点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个,他们是如何快速定位到你的快递的?; j, M$ D) O6 B' j! O( A

5 ?' Z. G) `* r. c0 \他们会把你的快递放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给每一个快递建立索引编号,然后他们会把你快递的编号告诉你,等你去拿快递的时候报编号,他们就能迅速定位到你的快递。包括商超、各种卖场、仓库等等,管理东西的方式皆是如此...
% ^8 f. p- Z- f2 P2 _2 b) h3 ]9 R* O- u6 S; O

- y2 r& c: t$ P& Z
9 C' @9 W, o* I) }* }+ `1 ]2 L2 Y8 E. ]2 ?- I  Q* i5 k
你看,这就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模式,试问如果没有建立索引,这样的快递你如何去找?; ^: q/ x! S) N3 U' Z" W7 T3 W! [

6 w. a9 w3 M. J/ H2 l- M& ?# q2 M3 `7 ]; g/ r* k- l& s& [; B; ?) i
索引就是大脑工作的方式,我们学过那么多的东西、之所以无用,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你学到的东西都是零碎的,完全没有任何可以索引的机会。想要让学习过的知识有用,我们就必须让知识体系化。
% }! G& M4 R' ^6 B) ?
' r* p/ A3 z( [% n8 k( l如果没有给知识建立起索引,那么真正用的时候就会像上图找快递一样,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大脑乱糟糟的一片。5 I1 ~. C. o0 y

" X2 a3 Q# N6 Q) [5 E; n+ w
0 l! p9 A$ y' M7 v1 A4 @  d: L- J' T- ^9 H# Q1 b- D& z# d
我们给知识建立体系就是给知识建立索引,以及索引间的逻辑关系,当知识体系大厦搭建完毕以后,你就可以随意调用,只要在你知识体系涵盖的范围内,就可以任意纵横。
3 U/ B3 `( G3 u' w2 U- i: _: j( u) m8 P6 ?8 _( T0 [$ z% {! S- `
那么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呢?8 a. ?9 b  \# j

. [# @+ b! f$ x% m- |9 s正如搭建房子一样,想要搭建知识体系,我们就必须先要知道,构成知识体系的材料是啥!!!!
& W2 S2 H! R. S5 I8 |4 }& }5 g3 \1 ^( `: S+ y
1 j6 H1 N7 o' D  p( T3 ^4 V+ v
那么在知识体系中会有哪些知识呢?
5 y5 P5 U" p9 x2 V
' Y4 _+ x3 D% W' H我们所涉猎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归结为四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 ~  H3 r  [8 {- I3 n
/ j5 k- U( _) l& M/ i  z5 l9 r5 R& O; Y6 L
) z  U% ~  V) ], h* ^, c
① 什么是元认知?
0 C5 B8 p! M! I+ R2 v' R+ q
1 {0 a/ B9 i$ S8 [6 a/ X听着名字似乎很装逼的样子,其实说人话就是,能指导你思考背后的思考,指导你解释原理背后的原理。0 G6 k$ }$ _6 D8 y5 U
- A$ Q, j; K8 A
举个例子:
8 ?9 f; ^6 ~1 h8 y! m
( q6 g, f3 q4 k; ]0 m3 E1 W比如,你走在马路上,被人扇了一巴掌,你怒火中烧,攥起拳头就要干他,在你拳头准备挥出的那一刻,你突然意识到了点什么,你观察到了身体的反应,你对此产生了疑问:
5 s( d2 t& s7 ^" ?. g+ u' ?9 U% i+ B( F2 |9 g/ q8 k' p! _+ ~
比如,你小腹中的这股邪火,为什么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一下子就让你有种想干人的冲动?还有这个人为什么要扇我?等....3 s; f7 I; `4 L: Z; k

4 P8 b; D2 ]4 r于是,通过分析,你意识到了这是你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它会让你作出不理性的行动,这个时候你控制住了你自己的冲动,仔细分析被扇巴掌的原因。2 L# w% a) J: y0 ~% t# V

  B% ^4 t/ c. p" O1 }
6 i* d8 H0 l2 t' ~( `
& W- G( q/ J9 |* d$ ?哎,你看~,这个让你产生疑问和控制住你身体的意识就是元认知,而让你停下来,意识到自己下意识攻击冲动的是你身体的本能保护机制,并且这种机制是演化的需要,它是有问题的!!,这就是元认知知识。0 p3 {+ H& {6 _7 K' v

. ]2 y: S9 T1 _0 |7 T# q% F. o* ]现在大家明白了元认知和元认知知识了吗?这里限于篇幅,我们先不谈论元认知,你可以把元认知知识理解成最底层的知识,它为一切现象原理,提供最底层的解释和支撑。0 P2 q: v! {6 C' l0 R& ?

0 q& N) h5 R# j& o4 _
0 E, h8 E+ x4 U0 l% S+ T& `1 M' P) W6 G; L2 Y3 r0 j! P7 W
② 什么是程序类知识?! O0 \5 ?1 {3 }% f/ G
; ?$ Y! }7 W0 F) ^0 F
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方法、套路」。
& X: J: g0 I, O6 o  o/ M  z  a; h. M! N& ?; z: n/ k- e
比如:做成一顿饭的方法和流程,写一篇文章方法的流程、演讲的方法和流程、主持的方法和流程、工作的方法和流程等等,太多太多了....
  M8 J) R9 C0 H* N$ C# z2 i, W, f
甚至追姑娘,都是有一套标准的流程的,比如~搭讪、破冰、寒暄、进挪、推拉、打压、冰冻...等等,每个阶段都有 N 多讲究,这里就不展开了,套路多多呦~~
7 t9 Y  D3 s; u% |6 k: E
' q" f; R2 X/ U6 W: g这类就属于程序类知识,当我们把这某套流程的知识掌握了,把各个套路练熟,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可以在多场景中根据情境不同,灵活变换和组合流程,任意纵横~
' q  g  X0 ]% H& h$ P7 t- J( f3 m2 I+ L7 c$ R

2 l8 W) Q( \2 O5 z' Q1 ]9 ]# ?, \" n% k/ k
③ 那什么是概念类知识?
9 z- y2 `. e5 m7 w6 U* d
6 j3 T( S: \* W/ y) Q我们身处的世界都是由一个个概念构成的,这个时候我们理解事物的基本方式。# B3 m. U+ \0 `  v" Q

% K$ [5 E" l& C比如「苹果」,假设如果没有「苹果」这个概念,你会怎么去描述它呢?
6 W5 m, f8 i- j: |3 C/ u: w0 u5 {) e6 t  R9 ~

: e, r# h7 R( b' y, \, V/ n" r6 Q5 O: }, }* B% e/ B
包括各种各样的名词「苹果」、「人」、「小孩」等,还有各种抽象的术语,比如「刻意练习」、「心流」、「黑天鹅」等等,它都是一个个概念。可以说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在认知一个个概念,概念是组成我们思想的基本方式,你了解的概念越多,你认识这个世界的维度就会越丰富。
4 V0 ]  t8 T6 A/ V3 R
$ g5 C9 |9 F& n9 A$ v" m  u. Y( ~7 I* r) w7 z
2 H( O( L# k; z/ i2 }- [
④什么是事实类知识?- u$ \& W; m# ^  D- x

5 |7 N- k& y  U这类知识就是我们大多数教科书要背的那些,诸如~
) \# E) j2 C1 y6 S$ o5 @* V0 Z; c: y" ~/ L8 X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的。
% i% u5 s7 l( D0 O/ w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M, |. P8 e! l# G2 ]- W! G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 w) u& D: N( U' q)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时间?# o5 t& x; N) d& ?
正弦、余弦定理?
. Z+ q) y8 h# g6 d4 s正常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g8 y7 J. _( [. I9 h9 D......
+ i% f6 W% K: a/ z7 s* _% D7 E4 {) f4 g% f! m) b
诸如此类,那简直浩如烟海~~
8 Y. Y; ?5 o6 J6 n# T; S1 p
) k1 p4 u4 K' O/ Q$ s这些知识只在特定情况有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用的,所以它的可迁移能力最弱3 G# d6 ]8 p8 G& X, v
2 b/ I( h" _$ M+ z5 k" `
那么什么是知识的可迁移?
1 {. }) u7 W, [7 g  d
) P/ e" J6 o  C% E
说人话就是,我学会了怎么炒土豆丝,那么我就可以套用炒土豆丝的套路,把土豆丝换成花菜,于是乎我又学会了炒花菜....,而不需要学完炒土豆丝,又从头开始把怎么炒花菜学一遍,我可以直接拿过去用到别处。
. l7 p- O# v9 v+ E" N# X7 Z
1 B& f: h! `& L5 B这就是知识的可迁移能力,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任何东西,都是为了实现知识的最大可迁移,我们可以从一个领域,迅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跨界。
. L4 c0 s9 b" W& D+ c1 E
. [- [; c% R* J! m% ^0 a3 Y元认知类知识最有用,迁移能力最强,但学习难度最高,而事实类知识迁移能力最弱,学习难度也是最容易的。
* d( ]+ |' e6 b4 {! G, q
6 X. |2 Q5 {0 s# X+ w1 |" V8 l" E: p: N# [3 D# t  h

+ H$ f9 A, w$ l5 z! |; [知道了知识体系需要什么材料以后,那么应该如何搭建呢?
9 ^" r6 B6 s! Z9 S! {( b7 V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  |; ?) s6 o5 h2 o! t/ t1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