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一般,是选择自费60万哥伦比亚大学master还是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全奖phd?

[复制链接]
查看9823 | 回复20 | 2021-10-18 02: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久不用知乎了。最近才重新开始用起来。 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有很多人关注。那就更新一下自己的情况和选择说说自己后悔的地方。- q7 ^& j# o8 G2 q& C  u
4年前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拿到了新加坡国立的全奖PhD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的硕士项目, 还有瑞士ETH的硕士项目录取。拿到的硕士项目都没有奖学金,所有项目方向都是EE,比较贴合我本科的专业。
* d" b( m- C* b7 O4 I+ j6 J0 z0 m我4年前的想法主要是,不确定喜不喜欢做科研读博士,并且想去一个排名更高平台更好的学校。哥伦比亚大学排名名气都很好但是学费是很大的负担,如果去的话会很有压力。新加坡国立给全奖,而且国内外声誉还不错是个比较保守可行的选择,我记得当时看到大家的回答说是个下限比较高但是上限有限的选择,我当时深以为然。加上当时不是非常确定读博,而且想去一个不是东亚文化圈的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感觉很多人都选择去美国新加坡之类的,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所以基本没有学费的ETH,非常之高的国际排名,逼格满满的学校成为了我最后的选择。
# S' ?, `7 [' u# |* h刚去ETH的时候就决定转专业做人工智能相关,因为当时2016年有google的AlphaGo,让我觉得人工智能好酷,加之ETH电气的硕士项目有计算机视觉这个track. 而且选课完全不受限,只要你选的导师同意你的课单全计算机课也能毕业。所以我硕士期间基本都是计算机的课。- u$ _4 W: k2 T( N+ H+ h
其实刚到ETH是有一点点失望的,可能去之前对ETH有太多幻想期待值太高。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觉得其实教授讲的课质量就。。嗯可能我太差了,感觉总是跟不上教授的思路,所有的课程理论性很高而且对数学的要求更高,教授上课的感觉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越说越兴奋,然后大家一脸懵。所以每次去上课感觉就听了个寂寞。然后回去重新看一遍斯坦福公开课之类的才能真的弄明白。不得不说美国人的课程还是很深入浅出,容易学习的。所以后来我就不怎么去上课了,把时间花在做项目上。
4 i3 U6 b5 b% v6 R/ UETH硕士需要做两个4个月的学期项目和一个6个月的毕业论文。这才体现出ETH能提供的平台非常非常的好。能够做行业顶尖的项目,虽然是个小白但是不知道怎么就能认识大佬接触很多高大上的项目资源。而且学校的设施和金钱的投入是绝不含糊的,记得之前看过学校的报告瑞士政府对学校的投资差不多相当于每个学生每年4万到5万法郎的投入(汇率乘以7),然而作为国际学生交的学费是跟本地人一样的一学期600多瑞郎(人民币不到5000块)的学费。而且硕士第二年以后每年可以申请学校的奖学金,说是奖学金其实就是经济补助按照家庭情况来的,我当时总共拿了1万法郎的奖学金。所以在ETH除了lecture质量其他我觉得非常非常的好了。, z/ I% Z9 B, \8 h
我花了两年半做完的硕士项目(主要是想多做项目积累经验),其中有兼职1年做RA。其实紧紧的话1年半到两年也是能做完的。读完硕士在瑞士做了两个实习然后继续在ETH做PhD。在ETH的时候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念完硕士就比较坚定的想要读博士,于是第二年的时候开始申请博士,拿到了本校一个新来的教授的offer于是决定还是留在ETH。本来是想开开心心做PhD,有成果的话毕业去创业或者读博士期间也可以开始创业,找几个免费的硕士生做项目美滋滋。但是没想到跟的导师太坑,又是ap,tenure压力很大而且把这种压力加倍给我。他做科研的内容就是问我出没出结果。。我当时一天要工作个10几个小时,然后看着其他实验室的小伙伴一天工作8小时5点下班心态很失衡。而且被每天micro control太难受了,就像出卖自己的时间给别人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ETH的教授大部分人都很好很佛系,但是不知道为啥我莫名其妙遇到这样一个教授。也怪我当时选择的时候忽略了教授人品这一条。真的提醒大家,选博士最重要看教授人品然后再考虑其他的。所以大概PhD半年后决定辞职找工作,因为这半年有点磨灭我科研的热情想先工作缓缓。即使要出卖自己的时间也至少找朝九晚五的工作只出卖8小时。这样每天还可以剩下几个小时做自己的项目。于是在今年疫情来临前找了份在瑞士的工作跳槽了做ml engineer。至今工作还不错,刚工作的时候被老板叮嘱不要加班,当时差点哭了出来。
3 C1 V  T5 `) N) p# [, j. S好像没有逻辑的说了好多。我也是想到哪说哪了没有打草稿,借这个帖子回忆下我这几年心路历程。我用回知乎再次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内心也是有所触动,当时的我踌躇满志坚信自己可以做成大事,然而所有的野心现在发觉越来越难实现不得不回归现实一点。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选择了不同的学校现在会不会是很不一样的人生遇到很不一样的人呢。
% D! e3 V! r3 g+ S3 j我后不后悔做这个决定呢? 还是有些时刻是后悔的,比如在瑞士的高物价下跟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比如在瑞士找工作面临严苛的工作签证制度和非常小的就业市场的时候,比如特别想要吃国内美食的时候,比如现在4年了如果我选择去新加坡的话应该已经博士毕业了吧。所以还是有很多时候想着是不是去新加坡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可能我如果当时选择去新加坡应该也会有时候后悔吧。毕竟选择都是有利有弊没有绝对对的选择。
+ L! ^" M8 N  C& m回想一下我当时做决定的时刻,我有点高估了学校排名的影响,低估了当地生活环境的影响。其实完全没必要太考虑学校排名,不是说去了更好的大学就会有更好的成就,只要学校不错在同一个档次,好好利用学校的资源,学校之间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记的。而且决定去哪留学也往往决定了一种生活方式,我过去严重低估了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影响。很多时候是没有这个资本说换一个地方生活就换一个地方生活的。
: R( q8 i* M4 [如果有小伙伴面临同样选择欢迎私信聊哦,或者有其他方面想了解的我后面会再补充~就酱~
悠然802L | 2021-10-18 06: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用知乎了。最近才重新开始用起来。 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有很多人关注。那就更新一下自己的情况和选择说说自己后悔的地方。, [0 t/ c/ ~9 k! E3 f. R. t
4年前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拿到了新加坡国立的全奖PhD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的硕士项目, 还有瑞士ETH的硕士项目录取。拿到的硕士项目都没有奖学金,所有项目方向都是EE,比较贴合我本科的专业。
4 o; d$ Z5 q. A7 V! \1 G我4年前的想法主要是,不确定喜不喜欢做科研读博士,并且想去一个排名更高平台更好的学校。哥伦比亚大学排名名气都很好但是学费是很大的负担,如果去的话会很有压力。新加坡国立给全奖,而且国内外声誉还不错是个比较保守可行的选择,我记得当时看到大家的回答说是个下限比较高但是上限有限的选择,我当时深以为然。加上当时不是非常确定读博,而且想去一个不是东亚文化圈的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感觉很多人都选择去美国新加坡之类的,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所以基本没有学费的ETH,非常之高的国际排名,逼格满满的学校成为了我最后的选择。
( H3 U: F0 M" j' y刚去ETH的时候就决定转专业做人工智能相关,因为当时2016年有google的AlphaGo,让我觉得人工智能好酷,加之ETH电气的硕士项目有计算机视觉这个track. 而且选课完全不受限,只要你选的导师同意你的课单全计算机课也能毕业。所以我硕士期间基本都是计算机的课。
# u  F! b* I# F5 @5 d# X其实刚到ETH是有一点点失望的,可能去之前对ETH有太多幻想期待值太高。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觉得其实教授讲的课质量就。。嗯可能我太差了,感觉总是跟不上教授的思路,所有的课程理论性很高而且对数学的要求更高,教授上课的感觉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越说越兴奋,然后大家一脸懵。所以每次去上课感觉就听了个寂寞。然后回去重新看一遍斯坦福公开课之类的才能真的弄明白。不得不说美国人的课程还是很深入浅出,容易学习的。所以后来我就不怎么去上课了,把时间花在做项目上。
7 L" n1 B2 i1 @: dETH硕士需要做两个4个月的学期项目和一个6个月的毕业论文。这才体现出ETH能提供的平台非常非常的好。能够做行业顶尖的项目,虽然是个小白但是不知道怎么就能认识大佬接触很多高大上的项目资源。而且学校的设施和金钱的投入是绝不含糊的,记得之前看过学校的报告瑞士政府对学校的投资差不多相当于每个学生每年4万到5万法郎的投入(汇率乘以7),然而作为国际学生交的学费是跟本地人一样的一学期600多瑞郎(人民币不到5000块)的学费。而且硕士第二年以后每年可以申请学校的奖学金,说是奖学金其实就是经济补助按照家庭情况来的,我当时总共拿了1万法郎的奖学金。所以在ETH除了lecture质量其他我觉得非常非常的好了。# x0 `3 U7 g% I" u6 Y% D
我花了两年半做完的硕士项目(主要是想多做项目积累经验),其中有兼职1年做RA。其实紧紧的话1年半到两年也是能做完的。读完硕士在瑞士做了两个实习然后继续在ETH做PhD。在ETH的时候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念完硕士就比较坚定的想要读博士,于是第二年的时候开始申请博士,拿到了本校一个新来的教授的offer于是决定还是留在ETH。本来是想开开心心做PhD,有成果的话毕业去创业或者读博士期间也可以开始创业,找几个免费的硕士生做项目美滋滋。但是没想到跟的导师太坑,又是ap,tenure压力很大而且把这种压力加倍给我。他做科研的内容就是问我出没出结果。。我当时一天要工作个10几个小时,然后看着其他实验室的小伙伴一天工作8小时5点下班心态很失衡。而且被每天micro control太难受了,就像出卖自己的时间给别人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ETH的教授大部分人都很好很佛系,但是不知道为啥我莫名其妙遇到这样一个教授。也怪我当时选择的时候忽略了教授人品这一条。真的提醒大家,选博士最重要看教授人品然后再考虑其他的。所以大概PhD半年后决定辞职找工作,因为这半年有点磨灭我科研的热情想先工作缓缓。即使要出卖自己的时间也至少找朝九晚五的工作只出卖8小时。这样每天还可以剩下几个小时做自己的项目。于是在今年疫情来临前找了份在瑞士的工作跳槽了做ml engineer。至今工作还不错,刚工作的时候被老板叮嘱不要加班,当时差点哭了出来。1 k& p7 Q! x" C, y
好像没有逻辑的说了好多。我也是想到哪说哪了没有打草稿,借这个帖子回忆下我这几年心路历程。我用回知乎再次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内心也是有所触动,当时的我踌躇满志坚信自己可以做成大事,然而所有的野心现在发觉越来越难实现不得不回归现实一点。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选择了不同的学校现在会不会是很不一样的人生遇到很不一样的人呢。
& l1 w" S6 q. v/ R+ Z我后不后悔做这个决定呢? 还是有些时刻是后悔的,比如在瑞士的高物价下跟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比如在瑞士找工作面临严苛的工作签证制度和非常小的就业市场的时候,比如特别想要吃国内美食的时候,比如现在4年了如果我选择去新加坡的话应该已经博士毕业了吧。所以还是有很多时候想着是不是去新加坡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可能我如果当时选择去新加坡应该也会有时候后悔吧。毕竟选择都是有利有弊没有绝对对的选择。2 t4 k2 e+ h' h6 L7 D
回想一下我当时做决定的时刻,我有点高估了学校排名的影响,低估了当地生活环境的影响。其实完全没必要太考虑学校排名,不是说去了更好的大学就会有更好的成就,只要学校不错在同一个档次,好好利用学校的资源,学校之间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记的。而且决定去哪留学也往往决定了一种生活方式,我过去严重低估了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影响。很多时候是没有这个资本说换一个地方生活就换一个地方生活的。
1 ~( Z2 g: e/ b. t* T6 F; O$ T如果有小伙伴面临同样选择欢迎私信聊哦,或者有其他方面想了解的我后面会再补充~就酱~
平民o小百姓 | 2021-10-18 15: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貌似是去年的了,但是看到回答区,还是忍不住说一下。没有人质疑60万人民币真的能在哥大读完一个硕士项目吗?
( P. }8 P+ h/ c! r& Z, }# _建议题主去哥大的,确实,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就没有人思考一下这个一年半的硕士项目到底要花多少钱吗?60万根本就不够!!!题主这个家庭状况,四线城市,家庭年收入15万,如果家里总共就那一套房子,有可能还没读完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了。不能顺利毕业,学校再好有什么用?
0 P+ V% a4 r# \( c' o! p: w5 b
, p1 j; g/ r  S/ P0 ^( F出国留学最忌讳的就是满打满算觉得钱刚好够了。
% m& L9 R/ N) t6 R+ E/ C& X
; ^( V9 q3 X4 ]/ W* o" ]' ?6 V前段时间还听一个长辈说她公司里这些年有几个人把孩子送出国结果钱花光了,没读完就回来了。都是很好的孩子,不存在任性挥霍,就是家里没算好胀。, E+ `+ Y3 o( e" l
3 e8 o5 p/ y3 q5 ^$ Z. m4 P
下图是今年哥大工院各个专业的年度开销预算。EE专业硕士一年学费生活费的全部开销约为$79459。$ @) i) x( {4 ~  a  Y* }3 n( A' q
如果每学期五门课一年内读完,大概是$79459+两门课的钱=$90259。已经超过60万人民币了。但是这么急急忙忙的找工作的精力会被大大挤压,找不到工作谈何回本。# O! H5 X) ~6 O6 G7 y7 o
如果是正常的一年半读完,学校给估的每月的生活费是$2100(包括房租)。总金额为:$79459+$两门课的钱+$2100*4个月=$98659。
. w! v6 V4 o3 J1 z! e# f6 x9 G$2100的生活费在这边是什么水平呢?( [# P  Y; k' u' u
拿我自己举例,我算是比较宽裕的,旅行买书全算上一个月花$3000左右(虽然健身房请私教,房租也比别人多,但我很少下馆子的)
  n5 k4 }8 d- I" s" c男生通常自己不做饭,饭量大,吃的方面开销真的挺大的。实际生活费会有多少自己体会吧。
- N& h' F& q' e. u! B反正市面上都说去哥大读一个硕士大概要花100万RMB。# ~2 |8 B- k+ v% O6 j

5 w# y* L6 E" E- O; w5 {% q) H当然,如果题主家有两套房,只需要卖一个闲置的,那就卖了吧。闲置房不就是为了投资吗?卖了才能实现套利啊。) f1 }( ]* Y* @0 z0 _

  K: K* S  \  [( v( e 家庭一般,是选择自费60万哥伦比亚大学master还是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全奖phd?-1.jpg
南方之旅毫 | 2021-10-18 2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好几年前的,题主肯定用不上了,但是后人用的上。
" X4 i5 ~) _0 s7 n建议去ETHZ读master。; E: k, p1 D; O' }; L: t
哥大master两年60万绝对搂不住,至少100万才稳。别忘了哥大在纽约,生活开销也好学费也罢都是第一梯队的。你只带60万过去万一途中把钱花光,那等于没读。
3 u, x; W8 k8 H. M* XNUS的PhD很好,但是如果你在ETHZ读完master再申请别的学校PhD,应该能找到比NUS更好的offer。看你是想快速读博还是想更上一层了。
( Z; y7 E" N6 W有ETHZ的offer就没必要考虑TUM了,虽然TUM也是很好的大学,但是和ETHZ不在一个档次。
吹泡泡的猪猪杖 | 2021-10-19 04: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面临的情况跟我当年出国前基本一样(香港Phd vs 哥大MS,家里拿出念硕士的钱也不容易)7 |6 x+ k- b8 U4 k# l) |' ]( U
我觉得这个选择不应该从钱的角度去看,而是应该从愿不愿意读phd的角度去看,这个对以后整个人生的轨迹影响都很大。
3 u8 d, j' t8 s# {' B; f如果不喜欢做学术,没有很强大的热情支撑(仅仅不反感是不够的),千万不要为了省钱去念phd,否则这几年会过的很辛苦,而且也没有什么用处。硕士花的那点钱,毕业以后在美国IT行业工作1-2年就挣回来了。9 s, r, ?7 C4 v, n  }
建议题主在不考虑钱的前提下,重新考虑一下选择,祝好运!
wckp217 | 2021-10-19 09: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在瑞士ETH读的博士,在德国的马普所也待过几年,后来在NUS工作过一段时间,现在又回到瑞士。就给学弟学妹一些关于这几个地方的参考消息吧!(太多私信了,没法一一回复,抱歉了。)' F% D) q* }. {8 |1 E

, _' T9 Y+ }7 H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在所有的选项中ETH无疑是最好的,因为这是教育品质决定的。在这个只有三四百名教授的学校里,在过去短短的一百年中,产生过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ETH的硕士不比博士水平差多少。一般情况下,他们毕业的时候大概是博一博二的水准,甚至比德国、新加坡毕业的很多博士水平高。这跟瑞士人一贯追求的高品质是一致的。ETH本身就是以工科著称,EE的品质高,出路也比较好。我觉得这是受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另外,瑞士生活品质很高,有山有水,可以滑雪游泳爬山烧烤什么的,白富美和高富帅很多。瑞士国民素质很高,顶级豪车随处可见,但是没有超速、不礼让行人等等不文明行为。而且苏黎世地处欧洲中心,交通很发达,随便就可以玩遍欧洲。另一方面,瑞士的消费奇贵,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是不行的。没有硕士学位的话,基本上申不到ETH的博士(ETH的博士全球薪水最高,瑞士薪水的购买力也是全球之冠)。苏黎世的贵是全球出了名的,一个人一个月估计得一千五到两千瑞郎(一瑞郎大概6.7人民币)。这也取决于自己选择的生活水准。硕士没有工作许可,打工受限,只能做一些零散的工作。这样算下来,ETH的硕士成本投入非常大,虽然它几乎不要学费。这种情况估计卖肾是不够的:)。不过回报也非常好。从eth硕士转博士相对来说比较容易。ETH博士研究生的薪水是一年七万瑞郎(约四十五万人民币,是博士研究生,不是博士毕业生,还没吓傻的同学戳一下官方链接吧)(Salary | ETH Zurich),让你直接happy到似乎一下子全国解放了,硕士的那点投入也很快就回本了。简而言之,从多方面考虑的话,我觉得这样的付出绝对值得,因为这是教育品质、生活环境、人生阅历等等综合决定的。在其他地方享受同样品质的教育可能付出的学费更多。选择ETH意味着对于高品质的追求(同时也要明白自己即将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被虐出来就牛了)。5 e, k2 X* I5 F2 J) }& a

$ @4 k) I5 H  w# W. l% HNUS的博士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对学术不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NUS的博士的平均水平不是很高(希望NUS的校友别喷我),毕业后不适合学术圈,可能选择工业界比较好,但是新加坡又没啥工业。新加坡节奏不比上海北京慢,人的压力都很大,基本上博士生不是在想问题,而是在做事,忙忙碌碌,论文也发了不少,但是真正有创新意义的东西不多。这个东西有利有弊。现在评职称都看论文数量,谁会在乎质量呢?NUS的名气比较大是因为学校广告做得比较好,整天吹嘘自己是亚洲第一大学。八九个诺贝尔奖的东京大学都没说话,一个诺贝尔奖都没有的NUS倒是叫得很欢。NUS的科研水平肯定比不上欧洲和美国(好吧,他们确实不是一个量级的,说nus比不上德国的马普所没人有意见吧?),具体到EE的话,估计和清华差不多(喜欢看排名的人请绕道吧,该死的虚假广告,还要害人多久?)。查看一下德国、瑞士、日本、新加坡的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大概就对这几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另一方面,新加坡是个华人社会,生活问题不大,地处南亚交通要道,附近也可以玩玩。NUS的博士不需要硕士就可以读,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感觉很奇怪,这不是很水的博士么?别人七年的训练,你三年就完事,怎么保证质量?有人说博士不能以年限来衡量,我觉得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三年和七年的差别还是有的吧)。薪水方面的话,NUS博士薪水可以养活自己,而且确实跟欧洲大部分博士的薪水(不包括瑞士)不相上下。不过NUS的博士生可以申请学校的住房,可以节省很多钱。不过物价方面来说,新加坡又比欧洲贵一些。欧洲薪水不高(税后1600欧,大概2400新币),但是物价低(大概是新加坡的一半),却要自己租房子(房租大概500欧左右);  新加坡薪水不高(2500新币,大概1600欧元),但是又物价高(大概是欧洲两倍),却不需要在外面租房子;瑞士工资高(5000瑞郎,大概7500新币),物价也更高(大概是新加坡1.5到2倍),租房更贵(大概1000瑞郎)。所以薪水方面比较的话,就购买力来说,新加坡恐怕比不上欧洲,更比不上瑞士。简单来说,NUS的博士生还是学生(跟国内情况类似),欧洲的博士生算是职员(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儿童福利、带薪假期等等)。虽然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展现了他们的种群歧视:新加坡公民是一等,永久居民是二等,其他人员属于三等(很不幸,我这个ETH博士、在马普有过研究经历的科研人员也属于三等公民)。这些人在买房、租房、上学、工作、儿童福利等等各个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千万别被新加坡政府和NUS美好的广告给忽悠了,他们展现的东西可能只是给公民的。虽然有各种不利因素,我仍然推荐的原因在于它的短期效益比较好(不需要学费,而且有奖学金可以拿,况且不需要硕士就可以读,华人社会,比较容易融入,社会体系相对完善)。, S% y- ^, Q) `% G9 }

1 L1 d/ U5 R- }4 b. d1 b+ o跟NUS相反,德国任何大学都没啥名气,但是教育质量都有保证。德国以严谨著称于世,绝对不会出现NUS那种名不符实的情况。他们各个大学的品质几乎是一样的好,不同学校差别不大。最近几年他们为了对抗英美的学校,也开始加大部分学校的经费投入。这就是所谓的德国精英大学。 相对来说TUM的名气大一些。其实德国留学的花费应该比新加坡小,而且能真正学到东西,只是名气不如NUS。现在很多德国的大学都是跟马普所联合培养博士。而且德国的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好,大把的名企随便挑(想想新加坡的企业)。如果在一个都是TUM的公司里,人家愿意要一个NUS的毕业生过来撕比?另外某些德国人会排斥说英语,即便会也不会跟外国人说英语。偶尔会有二逼会说“这里是德国,你要说德语。”你可以直接无视。大部分德国人还是很友好的。不会说德语在生活上问题不大,大部分人都会很耐心地跟你交流,甚至有人在线查字典跟我说英语。德国法律完善,社会稳定,非常安全,不会像美国有人拿着冲锋枪在街上扫射。而且学术成就在那摆着(看看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就知道了),非常牛逼。德国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善,而且收费低廉(几乎等于不要学费)。德国社会是一个几乎人人平等的社会。我女儿上幼儿园的费用和政府补贴跟德国人是一样的(作为对比,新加坡的幼儿园对于外国人的收费比新加坡人高了将近十倍。外国人在新加坡属于三等公民,跟欧洲人人平等的理念差太多,新加坡政府刻意拉大新加坡人和外国人待遇的差距)。从学术、生活、待遇、未来出路、教育质量等等各方面来讲,德国还是很值得去的(好吧,你得忍受德国足球、啤酒和烤香肠)。
% b7 H% i" T& ^, `7 g( S4 D4 E, }3 ]" t* i( l1 \" _* U! k+ `
再说说美国,对哥大的EE不了解,但是美国的整体环境不错,而且你有机会参与很多的交流。未来的路比较宽,而且有纯正的英语环境(对比德国和新加坡)。但是留学费用是个问题。那些别考虑钱,未来工作云云都是屁话。这会儿拿出六七十万对家里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即便将来有两个亿有啥用,何况未来不一定有两个亿。简单来说,美国好,哥大不好。哥大的学术声誉有所下滑,就是因为他们榨取中国学生的学费,但是教育质量却得不到保障。就好像你去了星级餐厅,结果他们给你上的是路边摊的烤串,但收的是百倍的价钱(没有贬低烤串的意思,只是举个例子)。你拿着星级餐厅的账单(哥大毕业证)有啥用?- x1 }0 _8 j6 h# A

# X6 s( m3 c6 \! I企业不会为你的文凭买单,企业只是想购买你的能力。0 k/ V3 c: k$ L( o2 v! h
5 b* f) _) v, Y: N0 p& I
真才实学不是文凭给你的,是你自己学来的东西。不要看那些极少数成功的例子,也不要看那些极少数失败的例子,要看均值。不管对于ETH,TUM,NUS还是哥大,都要看均值(那些觉得自己是天才的人就不用看均值了)。你付出的时间、精力、钱以及潜在的成本(如果在国内工作的话,赚的钱和人脉),这些与你收获的东西(文凭、能力、经验、朋友圈、眼界等等)是否匹配。不要留学完了才发现还不如不留学,在国内安安稳稳上班呢,因为人生注定只是一个单行道3 v- `5 t/ T! W
) w) P) }- E9 {- h2 r
最后,祝你找到自己满意的道路!
奢望罘够奢求够v | 2021-10-19 12: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认真回答一下。首先分析欧洲的两个学校。
3 G+ B6 \% d0 B# k# I1 a4 d* a
4 M1 L5 x, E3 U5 H# k慕尼黑工业大学的EE专业master是以德语授课为主,需要学习一年德语。英文授课的相近专业是通信工程(MSCE)和电能(power engineering),个人不推荐英文授课,因为这两个专业里阿三、黑哥还有‘清真’学生比重较高,比较没有留学的感觉。TUM没有学费,生活费一年十万人民币左右。另外慕尼黑工大的EE专业有些水分,研究生阶段接触科研的机会也比较少。如果题主准备在慕尼黑工大继续读phd的话,那么这个选择还是不错的。EE专业每个月phd工资是3700欧(税前),读博期间有资格申请欧洲蓝卡乃至德国永居;但缺点是毕业时间长,phd想毕业起码5年。
1 M0 `# ^6 }: G9 n
, \: N$ f- O( y/ S4 `ETH是明显比慕尼黑工大高一个档次的学校;专业实力强且英文授课体系成熟,有慕尼黑工大的大神转学去了ETH。但缺点是苏黎世生活成本极高,一般是慕尼黑的2,5到3倍。master没有奖学金的话去ETH压力会很大。另外说一句,如果能在ETH读博并拿到瑞士国国籍,那么起码有十倍回报;有的德国人也会为了瑞士国籍而和瑞士人结婚。近年来欧洲难民危机蔓延,苏黎世也变得挺乱的,火车站的候车室里有类似中东难民的人从早待到晚,举止极为粗俗。苏黎世的大街上流浪汉很多,傍晚流莺野鸡也是在街道旁当众叫卖,反正感觉这个城市乱糟糟的。
/ |* h+ u3 E5 U; z. A% }% T) A
/ u/ R0 ?( k+ r9 i" [哥伦比亚大学的知名度最高,如果题主不准备继续读博,那么把哥伦比亚大学的master文凭作为最终学历是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以后搞科研,不推荐。有朋友去读了此学校的EE master,在此毕业后没机会留校读博,只能又申请了一个普通学校的phd。7 Y# T  R: t" F3 Y7 u# O
" ]6 F: O6 g# f/ \
新加坡国立的phd有奖学金、毕业率高、年限短且本科毕业就可直博,博士生通过博士入学考试之后就压力大减。如果以后回国发展,例如去大学任教的话,新加坡国立是非常好的选择。当然缺点就是这个phd相对比较水。
1 \% e# j( u- e9 F4 Z0 b1 E4 G+ D1 Y# x  P( J
另外提醒楼主,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如果是我我会选新加坡国立。
赤火炎焱炎i | 2021-10-19 20: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稍微晚了一点点。不过近期写了一篇文章,简单介绍了一下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PHD项目,希望对其他人有所帮助。
% p. F- s: f4 K+ C8 k: |原文链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生项目介绍
! }: b+ [+ X* F! F; B* E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根据泰晤士报和 QS 的世界大学排名来看,NUS 能够排在一个不错的位置上。之前有人在咨询过如何去新加坡留学,如何攻读博士生项目,以及在读博士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于是,笔者在这里写了一篇不那么详细的文章进行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I: z  T2 E) ~7 z- @5 N# f9 L# o: e- L; \+ W
家庭一般,是选择自费60万哥伦比亚大学master还是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全奖phd?-1.jpg - L7 H0 F+ F+ w" J9 Q+ u6 z9 w

" p2 X, h- {4 U/ M6 p 家庭一般,是选择自费60万哥伦比亚大学master还是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全奖phd?-2.jpg   H- H: _! C- Z% T. r' q
如果是要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项目的话,也就是 Graduate Programme by Research。首先要关注的是申请这个项目的 Deadline。与北美高校不一样,NUS 的申请截止日期比较早。根据官网的信息来看,如果是 8 月入学的话,基本上前一年的 11 月中旬就截止了,如果是 1 月入学的话,基本上前一年的 5 月中旬也就截止了。个人猜测,申请的 Deadline 比较早的一个原因就是 5 月份和 11 月份正好是一年内两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于是学校就把申请截止的日期定在这两个月。$ V) c; n* {* U& z9 w

5 l3 J& P1 _' y, N) C7 F4 F* b 家庭一般,是选择自费60万哥伦比亚大学master还是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全奖phd?-3.jpg
, ~0 b3 y% n4 |3 c, D! [& o6 C其次,就是需要研究一下自己希望去哪一个研究生项目去攻读博士学位。整个 NUS 里面的研究生项目是非常多的,需要自行去官网上研究具体哪一个项目和哪一个导师适合自己。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就是,有的院系是可以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一年才选择导师的,例如数学系;而有的院系是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已经定好了导师。* ]1 E* ~$ k+ I, D
再次,既然是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希望学校能够承担博士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通过博士生去做助教或者研究助理去换去的。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博士生都是申请 NUS 的 Research Scholarship,这类奖学金的费用是一个月 2000 新币,当通过了 Qualify Exam 之后会继续增加 500 新币的补助。如果是条件比较优越的博士生,其实可以申请 President's Graduate Fellowship,这类奖学金的每个月可以得到 3000 新币的补助。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学金,这些都需要申请者自行去网上有针对性的查找。
- T" C9 g2 I0 i% j$ v
  |  f  {! m8 t5 q) X 家庭一般,是选择自费60万哥伦比亚大学master还是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全奖phd?-4.jpg
8 S3 C8 w  F3 ^0 k+ [* s如果申请的整个过程一切顺利,在开始进入 NUS 之后,可能就需要以下的资料了。
% z' Y, v( A1 z1 t" b首先,来说说 NUS 的一些学术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图书馆。NUS 里面有 6 个图书馆,当时笔者在数学系读书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去 Science Library(因为近)。图书馆都有着自己的开放时间,一般来说是 8:00-10:00,周末只有白天开放,公共假日则闭馆。除此之外,NUS 的图书馆官方网站可以满足学生们基本的借阅书籍的需求,还有着丰富的论文库,甚至还可以提供过去的 Exam Papers 供学生参考。3 [7 m( E# Q. ]6 m+ O' E. G
其次,如果是学生选择某门课之后,就会进入学校的 IVLE 平台,那就是 Integrat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在这个上面,授课老师会发布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课件给学生,甚至会在上面的 Chat Room 和学生们互动。除此之外,NUS 的官方邮件系统做得十分不错,学生们可以通过邮件和授课老师或者外校的教授们进行交流。Myisis 也是 NUS 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们可以在上面办理一些入学手续,使用信用卡交付学费,查看自己的研究进展和申请学术休假。通常来说,一个 PHD 一年的学术休假有 21 个工作日,相比工作之后是多不少。
; ^4 v/ C8 w1 V0 d5 {- ]再次,NUS 的一个学期十分短,基本上一个学期只有 4 个月的长度。其中还包括 Orientation Week,Recess Week 和 Reading Week 等一些必要的休假,甚至还包括 E-Learning Week。由于上课的时间十分短,因此 PHD 们需要自行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学期短的话就意味着假期将会非常的长,一般来说一年会有 4 个月的假期,但是对于 PHD 而言,假期也是要去实验室科研的,因为论文一天没有提交,就不算毕业。在 PHD 期间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早日通过 Qualify Exam,数学系的考试内容就是笔试加上面试。如果学生在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之后,系统上就会增加自己的奖学金,每月收入从 2000 新币提升到 2500 新币。
3 W1 E6 U7 O- R8 l# e前面提到博士生的奖学金是需要做助教或者研究助理来换取的。一般来说,一个 PHD 一周最多带 6 个小时的助教,但是通常没有那么多,一周的工作量也就是 4 个小时的习题课或者是 2 小时的习题课加上 2 小时的改作业。" H6 f0 \1 b' U
最后,下面这份 PPT 是在笔者在 2014 年撰写的,当时是为了给即将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南京大学校友所准备的。一晃三年过去了,当年刚入学的硕士生现在肯定已经毕业,博士生的话也即将毕业。近期翻看自己的资料看到这一份PPT,于是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各位读者,希望对后来人有一些微小的帮助。% G1 [+ S0 A: l( F7 M# B
PPT请参见原文链接: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项目介绍
123460549 | 2021-10-20 02: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大家挪挪腿,我来说几句。手机码字,格式请谅解。先上结论:去美帝上哥大吧!8 d+ g" Y0 p% O8 s
背景说明:本人当年和楼主遇到的情况非常相似!连专业都一样!当年拿到了加拿大那边的硕士全奖,美帝塔木等ad,坡县两所学校的phd全奖。遗憾的是,我自己连哥大都没报,就是因为怕家里负担不起,同时也希望自己早点独立。如果报的话,硕士offer肯定是没问题的。( N8 ?! e7 Y- T, k+ C/ b  e
如你所说,如果去了新加坡的话,眼界格局自然比美帝小,而且小很多。毕竟地方就那么大。我只简单讲讲我的故事,希望对楼主做决定有所帮助。4 T( D3 A3 v- `- Y" d
很多人说我真tm傻,放着硕士全奖都不去,居然来读博士!是啊,我太高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了,心想去美帝博士起码5年,去新加坡算拿到学位的话也差不多4年半的样子。事实上,如果并不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博士这条路其实真不适合走。在国内的话,真正喜爱学术,热爱科研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说少之又少,很多读博士的学生家境和楼主非常相似,甚至成长经历也很相似:家境不是很富裕(简单来说就是类似拿到美帝常青藤名校硕士offer还纠结和博士的对比学费问题之类的),从小到大学习中上或者上等,到最后也不知道是真正喜欢科研还是惯性使然。所以,楼主一定要问自己到底是喜欢科研还是仅仅为了博士阶段比国内奖学金多?问问自己以后想走哪条路,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
7 G  W8 p# {- f  d另外,就NUS而言,虽然这几年一直号称亚洲第一,ECE排名全世界第七?(过去几年了有点记不太清楚),但是楼主请你看看武侠里真正的高手哪一个不是虚怀若谷,大隐隐于市,自己埋头研究自己的武功,反倒是半吊子喜欢在江湖搞武林第一。老话说得好,越缺什么就越要秀什么。如果楼主真心热爱学术,想以后在大学当老师,那更应该去美帝或者欧洲几所学校,毕竟学术大环境美帝是目前最好的,楼主可以先硕士再博士。( A3 x4 I) E' G
先暂时写到这,希望对楼主有所启示。
柠檬影子劫 | 2021-10-20 04: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想回本想找工作挣钱就不要介意名气。在美国master出身名校对于找工作的作用微乎其微。哥大master项目一年多少中国人,光内部竞争就够喝一壶。我了解的能留在美国找到不错工作的大多属于以下两种,一是精品项目的,比如哥大金融工程,当然这一类项目录取门槛就很高,进去的本身就是大神。另一种是CS的。- u- H' l3 D% ~7 p; n0 E2 @
6 K. c. x2 ]- M! e% A
我的建议是去哥大的话看看能不能转CS。不能转的话个人不太建议,Ivy的名声回国唬人比较有用,但你若想尽快回本又怎么会想回国工作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4

金钱

0

收听

2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2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