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拼命搞基础设施建设——20年成就超过西方发达国家300年的总和——钱是从哪里来的? Q- v* Y+ \1 i2 @. w8 Z
还是中国特色——通过发展房地产,政府卖地收入作为基建项目的启动资金(一般30%左右),银行配套70%的贷款就干起来了。(有一票“专家”天天指责政府超发货币,说我们货币超发是美国的几倍。呃,数据没错。但是我告诉大家,被“专家”指责的“超发的货币”就是通过这个70%的银行贷款,花在基建上了!这帮煞笔“专家”大概都是瞎子,他们以为基建工程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管是铁公机,还是电网、光纤、基站、城市地下管网——这些都是钱!为什么我们货币发行量是美国的几倍?原因很简单,我们每年干的基建工程是美国的几十倍!)
# x0 V- Y+ {/ W& R- D3 D K9 k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内是道路、地铁、地下排水排污系统、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体育馆、机场,城市外是高速、高铁、甚至是光纤网络、4G基站、电网等等(电网、光纤网络、4G基站等表面上是央企直接建设,其实每年国家都要给这些提供公共产品的央企提供大量的补贴,特别是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你基本可以认为就是政府买单)。
3 q6 ~$ S$ j Y0 j7 E5 e最近20年,中国的城市形象、基础设施不仅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冠绝全球——这么巨大的投入,资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5 C0 Y. O/ S9 Y2 E- U城市主干道含管网绿化人行道一公里造价1000万,地铁一公里造价1亿,桥梁动辄几十亿等等——这些都要有人来买单。; G" k" P' P8 a. X9 z/ s8 }
谁来买单?. x" Q9 }2 Z" q% s- |2 n
当然是卖地收入买单!如果从根源上讲,就是买房者为这个买单!房价越高,买房越多,为中国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买单越多!
0 g# C6 q+ n$ F) a( q' q7 ^在中国大部分地方,政府那点税收能够把公务员工资、居民医保、社保覆盖掉就要谢天谢天地了,基础设施没有卖地收入是绝对干不了的。
# M, \/ y, C5 n2 q如果再比较一下,为什么新兴国家(比如金砖国家)房价猛涨,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
( \- \5 m" @7 C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创造了这个特色的“土地财政”制度。在土地私有的国家,公共服务的任何改进,都先要以资产的升值方式转移给土地所有者,政府再通过税收体系,才能够将这些外溢的利益收回,税收的效率几乎完全依赖于与纳税人的博弈,这个过程中不仅效率低,而且利益漏失非常大;而中国特色的“土地财政”制度下,任何公共服务的改进,直接就外溢到土地上,政府通过出售土地就可以从土地升值中收回公共服务改进带来的利益。相对于前者,这种模式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政府不仅能迅速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而且还能为吸纳劳动力创造税收的产业以及优质公共资源提供补贴。
3 D1 r4 U- [# o% I+ f- U- E所以,对于年轻人而言,你要留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享受城市发达的基础设施、有发展机遇的产业、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优质的公共资源,就只能通过购房来买单。# D- M$ r# F8 P* ~2 p. o
指望深圳的房价与县城一样,大概就相当于在五星级酒店吃饭却希望大排档的价格。是的,中国一线城市就是五星级酒店,二线是四星级,以次类推。6 J `! ^# L! y2 X f# X( N
然后讲讲卖地收入为吸纳劳动力创造税收的产业以及为优质公共资源提供补贴的情况。6 g0 N) |' Y! L" r Q0 f
我们国家工业用地出让价格非常低,一般就是10万—20万/亩。这简直就是倒贴的白菜价!政府从农民收储土地,加上三通一平,加上道路路网建设,至少也要60—70万!,10—20万的价格卖给制造业,政府自己得补贴50—60万/亩。# ?) Q8 h) S4 n9 B; Q; B
工业用地价格低表面上是因为政府为了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本质原因却是过去我们的制造业是中低端产业,附加值很低,无法承受较高的土地成本。) k: i b- s1 ~( ~( v
在中国投资一个大型制造业,1000亩廉价土地拿到手——什么都不干至少也赚了好几个亿。如果条件谈的好,再配套点建设用地,土地溢价收入10个亿以上都很正常。这就是中国招商引资最大的筹码;这也是中国制造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搞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的重要原因。
8 i' y; L8 v8 R! \没有过去房地产的火爆,哪有近十余年来制造业的发展?
4 D* l1 {7 z% P$ @% V地方政府凭什么能倒贴制造业?不就是靠着那点商品房卖地收入来平衡成本吗?" o0 C, R, c9 [! o8 y! W
靠着卖地收入,地方政府不仅能给制造业补贴,还给其它实业、优质的公共资源提供补贴。
; A$ u4 W& ~0 }8 K2 u8 {* o举两个例子。7 H& c" ?7 ^7 C6 ]( p, ]7 U
某市有家IT行业经过十几年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然后市长直接特批在城市最好地段——土地价差不多达到1000万/亩,直接以10万/亩给了20亩,让企业在这块地上盖办公大楼,有了优质的资产,企业也就可以通过抵押获得急需发展的资金。这么运作表面上政府亏了2个亿,但是后期的税收几年后就收回来了。
2 }& S5 u/ U4 K5年前,我在某省某县谈了一个项目。大致是给这个县城引进一所优秀的大学艺术院校,政府给的条件是,院校占地给500亩,单价10万,再配套给500亩建设用地,单价是30万。我们了解了一下,当地土地政府征收与整治成本是50万+,当地土地招拍挂价格是120万/亩+。. _+ E# U. N& P2 A& k) X
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产业优秀的公共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得有人买单的——毫无疑问,最大的买单者就是买房者。" L1 L* {3 [. u9 {6 R' r
所以,说句诛心的话——土地私有化让卖地收入进入个人腰包还真不如象中国“特色土地制度”进入政府财政盘子更好,前者是少数人受益,后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补贴是让整个经济受益,是绝大多数人受益。
1 O. |' X. i" Y6 u, u1999年,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不到9平米,2018年中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平米(城市30平米,农村45平米),这个人均36平米在全世界都排名第五,甚至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7 s7 x d3 [5 A
7 ^# H9 p* K2 S5 ]9 K, T
( ?' J; Y3 }1 q5 ^; }3 i9 f- L( S: V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居住面积对比' J" V4 L, ?9 G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就不列举数据了,截止到2019年中国基础设施冠绝全球——包括公路、高速、高铁、机场、4G基站、光纤网、电网等等。. s% q* g, r2 v# ]
这两项是什么意思? M' J/ o+ J/ q$ V
我们98年开始搞房改,当时人均居住面积大致是8平米,到20年的今天达到40平米,翻了整整5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国人用20年时间置业已经超过包括大多数发达国家几代人的置业累积,同时,中国用20—30来年的时间基础设施建设超过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建设。
& s4 t# j! k# d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代价是什么?4 b' t' R" J. A- U& m% z1 p n
代价就是城市部分人群——主要是一二线城市中产阶级以及这些城市30岁以下的年轻人承受了很高的房价痛苦指数。
- \1 T, x: t, u4 T2 n! n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本是靠房地产这个龙头来拉动,其主要路径是这样:$ k: n& | @8 q' {+ M. @
房地产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买单→培育出巨大的消费市场→促进国内产业的繁荣→培育出世界级的企业去参与国际竞争
* ]0 U a% J5 O c, p5 _国际上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一般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中国却能够在20年左右有120个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这种弯道超车的奇迹不是没有原因的。6 [ u. E2 v+ d+ d
随便举几个例子:, [8 A( t% m3 ~' h; t2 }' X! h
2000年时期中国空调出货量才1000万台,2015年就超过1亿台,16年时间市场放大了10倍,目前中国空调渗透率超过60%,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培育出格力、海尔、美的等国产家电的龙头。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建设了大量水力、火力、风力、核电发电站,建设了覆盖14亿人安全高效的供电网络,并且一直坚持居民电费低于工业用电的政策(大多数发达国家工业用电都低于居民用电)。) {% e5 j- \7 m5 I6 F
2009年中国有几个人用智能手机?10年后现在每年中国消费数亿台智能手机,全世界每消费100台智能手机中国人要占一半。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建设了全球占比40%的4G基站。正是这么大的市场,才有了华为、OPPO、小米等国产巨头的崛起。
9 Q1 D9 V& v B8 G! n: `阿里、腾讯的崛起,移动支付与数字经济冠绝全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遍布全国的光纤网络、4G基站、发达便捷的公路铁路网络。. ]* _, d# w7 b: m& O8 n
当然,现在房地产的发展已经太超前了(人均居住面积世界第三),加上去杠杆控风险的因素,国家出台了世界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所以说政府放任房价上涨是不大客观的。说句大家不喜欢的话——如果没有房地产调控,一线城市的房价至少还要翻一番。6 v" t" N( U8 v' [2 D X5 t
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就是泡沫比较大,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s8 L; ~$ p8 @0 y% w/ J% E
“房地产的问题应该说现在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
3 F) h- P- w3 R g这个表态应该就是管理层对房地产的定性——房地产主要问题还是泡沫较大!换句话说,目前房价存在较大的虚高泡沫。, Y# K9 Y, S/ y0 T2 V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么管理层对房地产去泡沫的思路是什么呢?, ^1 V: J, R! N, ^# [
郭树清表示,“但是去年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贷款增速之下,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相信,房地产的问题会逐步得到好转。”4 y$ S: n7 O _
这段描述是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的。$ x) Y8 x) Q8 d% g
很明显,管理层对于房地产去泡沫的思路就是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去年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贷款增速之下”——这段描述被定性为“成绩”,而且是来之不易的“成绩”。
8 E% Q u* {# F. P/ I0 p! \也就是说,未来金融系统在房地产领域要继续做出“成绩”——就必须把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贷款降到社会平均贷款增速之下,甚至越低越好!
2 D6 V" U) w7 z* z9 E( Q* l) v: @因为流入房地产的资金越低,就越有利于挤出房地产的泡沫,才能达到郭树清描述的“房地产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的目标。0 F8 t0 f8 ~' z2 Y: M2 n( o
所谓的泡沫本质就是资金泛滥酿成的结果,资金流入堵住了,泡沫自然会逐渐破灭。1 r4 ?- `7 \4 p" ]# { P- ^# |
) K! @+ n+ x: \! ^' ~
: O9 r0 i0 Q, n1 Y* t7 K+ w
当然,由于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绑架程度比较高——包括房屋资产对金融系统的绑架,地方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所以,国家也不会让房价出现断崖式下跌(所以才会有今年“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描述)。8 t* a" @7 k9 q4 P
房地产去泡沫会是一个渐进的软着陆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时间会比较长,但是绝不能对这个趋势心存幻想。3 _8 J: u/ H, g1 k$ J4 {1 m4 f$ z
不要去投资已经存在严重泡沫的房产,因为政府正在挤房产的泡沫!4 E n6 w5 Y$ o) v. x9 D
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现在管理层对房地产市场的思路非常清晰,对于商品房市场要抑制,要去泡沫;对于租赁房市场则要大力扶持——特别是未来大城市住房的问题,主要就是靠租赁房来解决。: \6 Z- }! b3 Z7 c
7 D, c+ f q! ^6 r4 T/ l# }* t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E9 T) m6 Q1 {, d; o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K }: o4 y$ T原创 | 中国股市的大牛市什么时候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