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在天宫空间站出差的三名航天员为孩子们送上了两个科学实验,其中一个就是挑战“用筷子喝茶”。航天员先是将保鲜袋中的茶水挤出来,让一大滴液体漂浮在空气中,汤洪波小心地用筷子夹起茶水送入口中。
. F; G! i" K/ S$ R- ]. I; y- X p: `: D; ^; r- V
9 V5 d: b2 `9 U) t& `0 Y8 O
2 `. V; U" W' M6 C+ N2 i汤洪波用筷子夹起茶水
J. e+ u5 p- N2 `- z5 T1 b
. k. V5 U) Z- L1 Q/ S喝茶喝水,我们通常都是倒进水杯或者碗里,然后端起来喝。但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喝水大多使用水袋,这是因为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水很难在杯子里老实呆着,它会漂浮到空中,一不小心便飞得到处都是。空间站四壁都是精密的科学仪器,一旦进了液体会造成大麻烦,所以航天员喝水都是使用可以挤压、方便吸吮的软包装容器。! }. z) s9 @, P) d# G d
! ?4 V" G0 }2 k

* U/ ^3 n) Z$ @4 l, U( o/ x7 ~) k' B9 @. C0 L. S
2013年王亚平展示水的表面张力) [8 D+ L8 d5 p7 W" \
$ x, ~+ z) @; G3 w' s朋友们或许还记得,2013年神舟十号太空任务时,航天员王亚平开设“太空讲堂”,就已经在天宫一号里做过类似的实验:先让水在空中慢慢聚集成一个球,透过水球显示出航天员的倒影;王亚平还表演了太空吞水珠。
) D$ P6 w% G9 }3 i既然类似的实验已经做过,为什么时隔8年神舟十二号又要再做一次呢?难道在空间站里没有更多有趣实验了吗?% A+ n; x8 f) {% z8 b0 D8 T
; F# ]/ E% l( @" i; q% Y+ G. z
3 j/ Q! m5 p6 F, v
) ]* t+ |0 Y: F; y- S+ y王亚平太空喝水+ z/ M( s8 h, X) V% b3 q' ^
) }3 R# t& A( N6 _2 f: L: J+ N
天和核心舱的最主要功能是为未来空间站提供控制支持,它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实验舱。在核心舱的中段安装了许多实验机柜,比如人系统研究机柜、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机柜等等。神舟十二号以及未来的航天员除了要完成空间站的组装、测试调试任务外,还需要利用这些设备对他们自己的身体进行测试,做一系列复杂的生命科学实验。 G0 J. D' q1 O
! b# p$ a0 T: Z2 G( k: ]
2 C4 I, n e- c {) ~! u3 p+ u1 Z) c. ^% e
天和核心舱有多个生命科学实验机柜
8 x/ [: }; C! _5 M- q. Y. b& [5 B. h; R
航天员做的这些实验涵盖了太空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对我们未来星辰大海的漫漫征程有极大科学价值,但这些实验过于先进,中小学生们看不懂。为了引导孩子们对宇宙探索、对科学的兴趣,科学家们需要设计一些好玩的、能够启发思考的科学实验——水就是中外航天员最喜欢使用的工具。8 z4 t/ _' T) `4 g0 P# G
& V8 ]2 r8 J1 A
. Q$ ]( F8 W5 [& G4 k' S& m5 y1 e0 U$ z, a. j
用疏水表面触碰太空中的水珠
* _* z# Z0 L8 n% |# F) b" Z5 z9 P& V: J9 x3 ~) h+ c! y! J
水是我们最常见的物质,人每一天都需要补充水,对于水你一定也有许多了解,但这仅限于地球表面的水。水在太空中、在失重环境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失去地球引力的影响之后,水又有哪些神奇表现?这些现象背后究竟有哪些科学道理?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恰恰就是对物理学的认知过程。" t% b* c7 j: v. c4 j1 _0 C% R
在微重力环境下,无论大小,水都会自动地形成一个圆球形,这是为什么呢?5 r3 i0 V. j7 e" p4 X$ m
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液体,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并且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弯曲结构,这导致水分子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氧原子这边略带负电,氢原子那边带正电。- R) E- ~# i V, K1 j
: k9 J; w& `7 f
( Z5 H+ \7 J4 B: `, b# q
2 W8 t" H4 X3 k W, S水分子的极性与氢键' J: P7 R: t3 p1 z$ J1 b1 V
. B9 x0 _' a6 Q+ B. B
当两个水分子靠近时,带正电的氢原子会被另一个水分子的氧吸引,从而将两个分子拉到一起,这就是物理学里常讲的“氢键”,水中所有的水分子之间都是通过氢键相连。
7 ^) y$ k1 W0 E' [7 B( _水里的每一个水分子都通过氢键与周围4个其它水分子“牵手”,由于氢键的力比较强,因此水的黏性很强;同时由于水表面的水分子上方是空气,没有其它水分子,这导致水分子与旁边其它水分子之间的结合力更强,这种结合力被称为表面张力。在所有液体中,除了汞,水的表面张力是最强的。+ _1 A$ c0 x/ h9 n" u2 e. K1 W( S
. d8 b0 w) x8 E; t, [8 ?+ m$ d1 l
) r' ]4 B4 R" l: V' D q. Z

# U9 ]! s7 b0 B- c- j8 u, n0 Y$ O+ y* d
水表面张力的形成
. _' r0 j) P4 h9 b3 I! w9 T6 f4 o
% @' F$ G4 d/ X% o* ^由于有很强的表面张力,水滴表面就像是有一张橡皮膜包裹着,使水滴的表面积尽量地小。我们知道,相同体积的物体,圆球表面积最小,于是水滴会自动团成圆球形状。$ u$ F1 p. S [
" g$ |3 i9 Y7 |6 Z % J* S; `# A5 J4 L& V$ f; |% h! a- Y
4 z9 Z/ V2 a6 B* K& `6 R表面张力$ y* u% M9 W; Z- n0 j5 ^$ U
7 I% P/ F# y3 _: V. I' R) A
地面有强大的引力,只有很小的水滴(比如小露珠和雾滴)才会接近球形。在近地轨道飞行的空间站里,空间站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抵消了地球重力加速度,这里测得的重力几乎为0,即便是乒乓球大小的水珠,它也能团成一颗比较完美的圆球(不考虑空气扰动的情况下)。2 r0 u# i% I& m' j. G2 c/ F
# x9 f, a. K+ y+ l- G , n2 j. G! w8 u5 L7 ^5 H- {9 i
, L: R3 `# M3 i9 _5 O$ O8 ]- v太空中的液滴是一个圆球
+ B; u$ Q! O2 b/ W, z4 y( V" `3 G+ D9 ]
水分子有很强的吸附性,它会粘在所有亲水物体表面,进而带着其它水分子一并黏上去。
2 ?5 f7 @+ }9 C- j" ~ K/ E1 a: Z! v在地面,由于有地球引力帮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拧干毛巾,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水会吸附在毛巾表面,你不可能拧掉毛巾上的水。无论用使多大劲儿,只要一松手,水又被吸进毛巾里了。
! }, I9 \( A* J# o9 e* p8 U3 X) `, @( ], I- m3 |0 t6 Z% V z+ Z
5 h/ ?, T. }6 F! j1 `. l$ X/ C1 z( _
1 U, {6 H/ d% ?! K4 f/ m! F
9 E& ]9 R. R( t拧不干的毛巾
, u4 g6 \$ V8 M+ }" R7 V' Q' [
, E) Z5 ?4 b/ y) g水分子的吸附性给汤洪波用筷子夹茶水提供了方便,只要筷子接触到漂浮空中的水珠,它就会整个儿吸附在筷头上,航天员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送进嘴里。
, a* ~' C9 f" M/ c7 @' v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通过“筷子夹茶水”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向中小学生们生动展示了水在太空中的神奇特性:它会因为失去重力而漂浮在空中;因为表面张力而团成一个小球;因为氢键造成的黏性而吸附在筷子上。这些都涉及基础的力学知识。
- C- v+ D8 g, m+ b; s不只是中国,国际上几个主要航天大国都在宇宙探索活动的同时,也不忘向公众特别是向孩子们做科普。阿波罗15号登月任务中,宇航员特意将一枚老鹰羽毛带到月球,利用月球的真空环境做了一次自由落体实验。5 S. p& \2 P5 h$ f8 Z! m) k3 _. p
% r+ k9 q: Z2 O: I8 t" k9 \ " s) N( ~! r. o/ D H5 w% ~
' K; ^! x* S& n
月面上的自由落体实验
7 j3 r" ^; P& Z8 c' X& v3 C# v6 t. b1 M- S
宇航员将1.32公斤重的铝制地质锤与30克重的鹰毛举到约1.6米高度再同时松手,视频显示地质锤与羽毛几乎同时落在月面上,从而证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是对的。地球表面有稠密大气,同样的实验几乎不可能做成,空气阻力会极大地拖慢羽毛的下降速度,从而给人“重量越轻下落越慢”的错误理解。
7 \- d$ s/ w, w1 {2 W3 V' B! k: Z5 k3 `, L; C
3 }& T W. A4 ?5 U0 ^9 h. {# v) F
! F' ~, u8 p* F) {4 {1 A+ g
锤子与羽毛同时落下
D; K4 l8 ^- y1 P5 W; D% U2 k3 z; _+ X& V8 a: D% K( e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开学第一课”上挑战“用筷子喝茶”,并不是因为没别的实验可做,而是这个实验足够好玩,同时能利用我们最熟悉的工具传授更多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实验提升对物理、对太空探索的兴趣。这种实验不需要花许多钱,却能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0 S* c4 x" J+ C7 D9 }- a; ^. F科普也可以很有趣,不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