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是我辩论的题目。附上稿子。, W% \+ e& g. A
, {+ i! z2 u" L' U, T% n
第一点,我方认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走向的专业。而我们“选择的专业”,是指在我们掌握基本的专业信息后,还符合个人期待并且愿意选择的专业。
/ `: i: O& l* o8 s8 Z/ V( q( U 我们在大学学习专业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专业的箭头指向职业。我们必须在作出决定的同时考虑未来职业的因素。“社会需要的专业”,代表着就业前景可观,就业面大。; D+ U! I! {1 O$ P
就业竞争有多大?大学年年扩招,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多工作岗位供不应求。有的岗位甚至几百人,上千人争着一个职位。1 `" C( C @' G$ p. D- x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在,这样的“各方需要的专业”,被提供着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近的来说,为我们减小了初入社会的压力;从远的来讲,更是为我们未来的稳定打下基础。& d4 r- P$ g3 ?! n* N
2 N1 c1 \! \3 X3 J" C9 P2 J
第二点,我方认为,“选择专业”的主语,并不仅仅是“大学生”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为什么?因为这个一个决定,影响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更是他们的父母,以及未来的亲人。我们把目光落在“责任”二字上,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不仅有使命,身上更加背负了责任。我们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也要为这个家庭负责。选择一份“社会需要的专业”,是选择了一条阳光大道,选择了一条平稳开阔的路,是让身边的亲友吃下了定心丸。将心比心,当你身为长辈询问小辈,“你选择了什么专业啊?”,是希望听到“金融,经济,人工智能”这一类的正蓬勃发展的,还是听到“哲学,犯罪心理学”这样令人一头雾水的?
/ {- V1 l7 Y h" W) [/ c要记住,专业是书写在未来里的,职业是落笔在一生中的。选择一个顺应发展走向的专业,选择一份能给未来安定,稳当的专业,就是为大家负责。
) {7 U8 s* g, I8 X. P* ?: ?5 H& h( G8 {$ F7 H3 A+ j7 A
第三点,是压力。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压力”无处不在。年轻人的压力,年轻人的压力,是亲戚们口中的“买房了吗?买车了吗?结婚了吗?生小孩了吗?小孩上学了吗?”而这些压力同样的作用在我们父母的身上,他们同样面临的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你小孩工作了吗?买房买车了吗?结婚生小孩了么?”所有舆论的压力落在我们身上,负重前行的不只是你一个人,更是背后默默支持的父母。父母已经养育了我们半辈子,难道未来的这些不必要的风风雨雨还要他们陪着我们一起抗么?, b* l0 s E. r& m6 L2 f
别觉得前途和钱途挂钩太肤浅,等到社会后,房租、生活费、父母赡养费等大大小小的开销都会让你踹不过气来。2 n# U; ^4 b6 I# `2 _$ ~, O
什么是兴趣,什么是社会需求?一个是小我,一个是大我;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一个是诗,一个是面包。眼前的苟且都不能自理,还渴望诗和远方,只是一场笑话。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第一层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最后才是尊重需求以及自我需求。位于第二层的安全需求的重要性是在自我需求以上的,它指的是,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一份安定的工作,才能满足我们在就业方面的“安全需求”,我们只有先达到了这一层,才能往上前进,追求我们的诗和远方。
, b' |3 b6 Y! W
8 m. }- h Q* b8 ]第四点,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兴趣,是真正的兴趣么?我们对我们所谓的兴趣,不过是浅薄的认知。自己哪门课成绩好一些就觉得对哪门课有兴趣;看了一些最初级的相关的书籍、影视剧就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兴趣;完全不切实际的,纯粹是虚荣心的兴趣;道听途说,从而产生兴趣。喜欢不是随随便便说出口的,大多数理解的喜欢只是是好玩有趣。比如:看了几本盗墓小说就要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的。. `$ f* \- n! ?) S( m
看了几本推理和破案小说就要读警校的。看了几本惊悚悬疑小说就要读心理学的。+ X+ \0 ]2 a+ k; P# j
这样的兴趣,只是我们现在的一时所乐,谁能保证坚定一辈子不动摇,谁又能说这样的兴趣是我一生的“志趣”,谁又能说,我对这个兴趣的热忱值得我用未来买单?
3 J& m8 `! ~2 {; B1 ^ B8 J我认为,先把眼前的苟且照顾好,选择一份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拥有一份稳定良好的工作,等到有了有了足够的底气时再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去往自己的诗和远方,会是更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