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7日,辽沈战役前夕,在南下攻击锦州还是先打长春之间犹豫不决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接到教员电报,希望他们“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2 y x' G8 l& }$ z! j& D
从内心来讲,东野军事负责人林彪此时更倾向于先打长春,以求稳妥。以当时的形势而论,虽说解放军已经把国民党50多万军队围困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处,但如南下打锦州,将面临沈阳、葫芦岛两大国军援敌的夹击,不小心就会折了东野的本钱。, f! i& j7 b' M7 H' S( }
经过几番电报往来,林彪终于下定决心,从9月12日开始出击攻锦。但到了十月初,面对傅作义的军队增援,林彪又再次犹豫是继续攻锦,还是回兵攻长春。
4 c( S& I7 b4 S+ Z# e$ n2 b这时教员一顿急电,说服林彪坚决攻锦,并在10月10日提出“这一切的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
- Z9 B+ [1 e8 j+ J) i3 C* X最后的结果还不错,在林彪的指挥下,10月14日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东北野战军只用了31个小时就打下了锦州,一举奠定了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算是超额完成任务。2 O& N ?9 { ~) E7 y% K2 N: m
多年以后,教员还感慨地说:“长征不是艰难日,战锦方为大问题。”70年代,他又讲过:当时这个仗真是难打!发了这么多电报,他(林彪)就是不敢打。
- }2 \( O" t1 e( Y3 Q* T: x
: T" f) g1 {0 s7 c( z, Y8 |
( J' [( G7 e; E即使是林彪这样的天才将领,也会面临领导“逼活儿”的局面,不想干也得干,还限定时间完成。
' C: B! L; R4 F: L6 s
9 |( N1 M; q3 O+ e% J事实上,但凡做下属的,都有这种经历:领导跟你说,几点几点,把个什么什么活儿给我交上来。往往,这种任务还完不成。
/ ^- @$ n! |2 J8 D烦都烦,骂归骂,但领导也有苦衷,因为很多情况下,非如此,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
, y* o2 H+ Q3 K T咱们先得明白这背后的道理所在,才好从容应对。
5 b: K# |9 h" N1 W; q# d% O1 @必须明白,领导往下派活儿,背后的逻辑是目标管理。/ z. m9 I! C; ~" v7 |, A) u$ Z
1 k8 ~8 V8 C1 v6 n I
一个公司,它的每一分每一秒的经营活动,都是靠什么引领的呢?
9 K: d% u5 {7 Z: F7 A没错,目标,无数的目标。各种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大小目标,它们一起来保证公司最高目标的达成。* g, C5 W/ z" R m6 k" m0 Y
举例来说,打锦州是一个短期目标,它服务于辽沈战役这个大目标,而辽沈战役又服务于解放战争这个最高目标。 c. W% ? t8 {1 ], O% Y" Y
又拿公司举例,比如某公司有A、B、C三条业务线,假如A今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4000万,B、C分别可以达到3000万,公司今年的总销售额就能实现一个亿。
, g$ J A/ z( I: B( D+ D' ^作为公司的领导,需要的能力很多,但目标的确定和分解显然是核心能力。
3 F0 T; ^: c L' J7 B甚至,越大的公司,领导越不需要对业务有特别深的了解,他只需要能够确定团队的目标,并且往下分解、监督达成就行了* }0 E* E1 f1 ]8 F: t$ s
这就是领导“派活儿”的由来。
% v7 ?; q8 _! f$ l4 }" V9 z$ ]& t9 F- n2 n
2 F+ l# W6 D3 c- ?# I
回过头说,活儿好派,事儿难干,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m6 F" U8 p4 W% u; K- ]% k. O- U
第一就是,在团队管理中,目标的确定和下达往往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体系越大越如此。" ?" G) s6 W" Y2 l' V9 F
/ u7 X4 p' H3 Q ]8 c% T& U- y! W这样就导致,上面派下来的“大目标”,和下属心里的“小算盘”,对不上。
1 r0 n8 J& ^& F5 ?( R2 |% `" x教员在9月7日给东野司令部的电报就指出:* [1 ^) j# b0 r+ P: L1 |2 ]
“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只要我们每年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百个旅左右,五年歼敌五百个旅左右,就能达到此项目的。今年七月至明年六月,我们希望能歼敌正规军一百十五个旅左右。你们如果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就可以达到歼敌十八个旅左右之目的。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今年九月至明年六月的十个月内,你们要准备进行三次大战役。” 以上,教员的目标是通过打下锦州,形成对华北的“关门打狗”之势,甚至可以“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这与林彪稳扎稳打、夺取东北全境的胜利的小算盘是截然不同的。: ]+ W" P: V) J2 u
教员这个目标,是基于他对大形势的判断,是不会跟林彪去商量的。
8 Z, V$ I: v( d3 y' [* ?( V* ?. p所以打锦州难归难,林彪必须干。8 ^* o3 K1 @/ e6 @) k2 l
公司同理,在确定今年的销售总目标的时候,也许会部分地考虑A、B、C三条业务线的现有水平,但更多地要基于行业增长前景、竞争对手、公司战略等等宏观层面的因素,最终定出来那个数一定会高于1个亿。
2 r: B" a2 e. P不管它最终定的是1.5亿还是2个亿,前面说了,按现有水平,A、B、C三条业务线,加起来只能干出1个亿,这个目标分解下去,下面就一定会感觉“难干”、“完不成”了。
; q, `5 E b9 g& y第二点就是,目标从上一级传导到下一级的过程中,往往会加码。
) L0 A) H: \' J# V# K
7 z# U8 |7 b5 A# u. k加码的原因是为了确保目标的达成;体系越庞大,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具体业务掌控力就越弱,目标加码的冲动就越强。2 W& c: H2 X- y9 H! [
打锦州的例子里,共产党军队扁平化管理,教员和林彪直接沟通,所以任务不需要加码,教员给了一星期,但林总水平高,31个小时搞定。
7 b: `# ? ~. a% |: S, }但层级多了就会导致非常大的偏差。假如某公司有十个层级,而每个层级在目标传导的过程中加码10%的话,到最下面的基层的时候,最初的目标就翻了一番。
6 i7 J- f! r$ Y, N假如说公司最高层的目标定1.5亿的话,到了最下面的基层,目标就变成了3个亿。
& X1 q1 K r c0 ^这只是个最简单的模型,但道理是这个道理。
( O& s! `* q" w所以好干就怪了。3 n- @9 i! w8 ~% ~' \% j% L) x
第三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同样的目标,领导和下属的风险收益不对等,当然感受也不同。
8 n( i Z3 G/ ~* N1 j
- ?0 W, `$ ~' e. K/ `) o# g, S还拿打锦州举例,教员认为东野吃败仗是小概率事件,但拿下锦州对解放战争全局意义重大,所以干的过;
8 Z% R& S, f- g3 ^4 n6 ^( O但对林总而言,苦心经营的东野,打光了自己就成了光杆司令,这个风险他就不愿意冒。- v, S! q. z0 P5 q8 o
职场也是一样,在领导看来,为了完成任务下属努努力、加加班,放弃一些休息的权利不算什么,但做下属的没几个这么想。" s, q' o5 v' C/ o
所以做下属的面对任务经常有不适感。- M$ y4 n: S- k+ }. L; T
, v a, p2 o, v- ]
5 V7 K/ K% }2 P# n
虽然如此,凡事有度,这绝不意味着领导就可以把一个脱离实际的任务甩给下属就不管了,不闻不问。
! T! G+ }% P! q6 G0 J2 p
2 W9 V Y( `+ J# E: |; q任务甩给下属就不闻不问,这不是目标管理,而是摊派。5 u2 m6 H- H' e) ^. ^
必须擦亮眼睛区分以目标管理为目的的好领导,跟以摊派为手段推卸管理责任的差领导。
+ a6 D+ k5 b/ r运用目标管理的好领导,要做的不仅仅是下任务这么简单,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三点: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 V' r7 c1 v7 a A以教员在打锦州的例子中的表现为例:/ R# F. F/ F" i+ Q9 A+ j9 \5 e0 o2 k1 [
7月到10月,连发二十多封电报,就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与林彪沟通,在其摇摆之际坚定其信心、摸清其困难,以达成思想上的统一,此之谓定目标;作战过程中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不断通过电报指导其战术打法,并应林彪之请,电示华北杨成武率第三兵团向绥远方向发起攻击,吸引傅作义部西援,为其攻锦扫清障碍,此之谓追过程;密切监督时局,战机出现,急令速战,全歼守敌并俘获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以下十余万人,此之谓拿结果。
3 b* @; |* @1 ]. m A. d 热衷于摊派的领导就不一样了,我总结典型表现表现有三种:
|$ K) R" X, E* t* G$ \
9 s6 I Z3 g m: A" R第一是摊派过程中乐于对上邀功、严重脱离实际,盲目加码,不管下面死活,还美其名曰自我加压,这就是蠢;( K: @, L9 Q7 J1 L# |7 X) ]
第二是设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挖坑害人,吃人血馒头,这就是坏;
9 P* X; f8 v: _* Z; ]第三是高高在上,推卸责任,对待工作不加思索、直接摊派,下面来沟通却说怎么干是你的事儿,不要来问我,这就是装孙子。
/ x1 s/ C; {% I& X- o7 R$ p+ K0 c8 z! l; l/ x3 V5 t- {: R
0 `: V% z% j. L. i/ J7 P
- }( c2 j4 ~) ?2 S必须严防以摊派为手段,以目标管理为幌子,实际上蠢、坏、装孙子的领导。0 E/ E0 O% O; i
遇到这种领导,我就劝你就别好好给他干,干了也没好。/ |9 l" s! ]1 c
用《水浒传》里阮小七的话说,“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
- U1 h5 v' |5 ?4 c* n7 U R3 X, k. T9 ~- D" A* u
<hr/>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顺手帮我点个赞的,我在网络的这一边也为你送上满满的祝福~7 B. ?; u$ l. `; f- D! u
介绍一下自己 欢迎关注 @一箫一剑 职场答主,曾求学海外,闲来喜读史写作。职场二十年行走,曾谋职于体制内外多家企业、带过多个团队;经历风波无数,参透世态人心,职场沟通、大情小事,各种职场问题,均有锦囊妙策。
. R- b1 p, M {7 ?) C一些之前的回答参考:5 k7 H7 ~: L7 ]4 J, W) {* N
996,大小周,“主动加班”…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成为“正常”现象了?“国企”,这两年为什么更受欢迎了?什么样的领导会把员工用废?下属能力不足怎么办?为什么有的员工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升不上去,还对领导言听计从?每天都是团队里最累的那个?新入职参公单位公务员,领导让我一人干 3 个人的活,该接受还是跟领导说干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