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没有什么人是无欲无求的,佛系的人也只是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放弃努力。而题目中提到了病态,说明你自己也明白,你特指是,一个人表面上的无欲无求下隐藏的是一个怎样病态的心理,而非代指所有表面的无欲无求。
8 R/ m. I f- F我自己的心理经历也许可以很好说明这一点,我曾经给自己的人生列出了详细的计划,考虑了方方面面,从每天学习多久到未来十年要朝哪个工作方向努力,我把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的人生通通规划在一个框架里。
; K: u2 c- }! j8 u+ N2 r但当我刚完成我的宏伟计划时,我还沉浸在自己的雄心壮志中,准备为之奋斗一生,没过一会,便消沉下来,而后我就和你说的一样,无欲无求。$ P0 l/ c) u# ?6 {6 i
与其说无欲无求,倒不如说是惰性,这就像如果说眼前有一道美食,有仆人给我喂饭,我甚至懒得去张嘴品尝。8 U( {; G u+ e- y X# E$ n
我自矜于自己的计划,为自己看的通透而自豪,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局外人,一个隐士,而我之所以不去实行,是因为我有着高洁的品德,无意去为了这些俗事打搅我的心,是因为我看透了世事,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自由而非受累。, T* G4 @0 Z6 |# Q: M1 [$ B
这一套说辞,是不是很完美,但谎言终究是谎言。我虽然当时没法明白哪出了问题,可是过着无欲无求的生活,我却有点隐隐的焦虑,并且这种焦虑蔓延开,和懒惰一起,让我的生活没法正常继续下去。
' x( p! Z) b; _" z) ?! u5 `当时的我,翘课,晚起晚睡,一个星期除了拿外卖,不出宿舍的门,过上了我心中的隐士生活(大雾,隐士(×)肥宅(√))3 F9 o$ |5 ?) M, J( V
不用旁人说,我自己也觉得生活不对劲,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从这种生活状态中脱出。
2 L* _2 z' a! Q% n( I所以我上面的病态心理是什么呢?如果要细细分析并且找出主要原因,需要涉及到我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事情,我个人很熟悉。而为了叙述方便我就简化了分析过程,直接说出自己的结论,希望对答主有帮助。
" X* M+ i5 t% y, L) p- l" k+ x" G这种无欲无求本质是惰性,惰性来源于自己内心的不合理“要求”,比如不劳而获,比如觉得自己的生活应该十全十美,一旦生活有啥不如意,生活便是待自己不公等等,然而我们都明白事情不是这样子的。
. i! g) J( c. B# R0 H/ x- q" j对现实的不合理的幻想的要求,没有通过直接的行为和言语体现出来,而是通过回避,通过在选择题的abcd徘徊,表现出来。拒绝当前有限的选择,而觉得自己理应得到一个更好的选项e。这种明明是不劳而获和逃避的心理又被自我美化成了无欲无求。* I) {7 ~( w* } ~4 ]# C
总而言之,无欲无求只是一种表现,有时候它是惰性,有时候它是回避的态度,希望对答主有帮助。
* | p3 k, ?2 l回答提问者的问题
6 S0 ^$ U) g L. d ?) E. A首先感谢提问者看得起我的回答," }/ e. ~! \1 V0 Z
你问得很有道理,认识和改变是两件事,光认识到自己的心理是不够的,并不是认识了自己的问题,就能产生改变。
3 W" c8 Y d( \# R4 G4 `6 b3 C我在这方面不是很擅长,如果你觉得有必要有条件的话,其实去做个心理咨询是最好的选择。8 R! D) Q9 S: i
按我自己的经验,当你无欲无求,又觉得心里有些压抑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反思下自己,为什么会有些许的压抑呢?是不是自己想要不劳而获,觉得生活对自己不公,对生活提出了过高而又不切实际的内容,抑或还是在逃避些什么?
, {4 E# B" C: j捕捉到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就要记住,并且反复地告诫自己不能这么去做,不要想着不劳而获,想着自己想要的就应该唾手可得。' G5 C. H7 j2 ]5 I* p! M0 j7 i' J; A
说实话,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而且理性的认识对情感上自我潜在观念的改变是有限的,使得有了认知却很难有快速的转变,不过这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