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全国前10,加州大学洛杉矶全奖硕士,收入暂时能达到不丢知乎的脸...不敢说自己的学习方法最高效,但是本人已经坚持,迭代学习方法论15年+,应该还是能,厚着脸皮,能和大家分享一些感悟。; N* L* q) G/ |, V! I
, V. o% F$ [& C6 U9 ?
; k, L. M# r7 _. Z. }
7 e, }# t ^# v/ Z
先说结论:
2 k* z2 H+ ~7 E如果学长,明天就穿越了,并且只能保留唯一一个,关于高效学习的认知,其他学习方法,都统统忘掉。( d; K5 N2 {" j( T2 s) H5 E/ B
那么我一定会选,保留学习的大局观。; u& E7 U$ \: n% D& X& K
只要有了大局观的势,其他的一切道和术,都能从中迭代出来。6 N4 j; c& k# W7 F+ L6 _6 q& I
大部分的伪学霸,90%的时间,用来精于术。只有10%的时间,靠着朴素的认知,懵懵懂懂地,意识到一点道。对于势,他们是完全没概念的。
5 e% W5 O W9 e9 C# ? B著名的微操大师,蒋委员长,打仗特别喜欢指挥到团一级。上午在北平指挥机枪往左偏5米,下午忙着在上海调解经济纠纷。
: t+ c; h. Z% N& b! f5 \一天天看似忙忙叨叨,等到了实战,被精于大局的毛教员,各种吊打...
- P$ g3 O( m: X" [0 @$ Q这就是吃了,不懂得大局观的亏。5 p0 U. V* r* I F
不懂得大局,任何努力,都只是假努力,感动自己而已。- l2 Q6 I) B9 @+ F( o% L. W5 ]' |
$ o+ v* {4 [7 D" Y e/ Y. w4 [: T! F9 G) w( a3 i7 B
回到学习。拉开学神和普通人的差距,就在于大局观。
& X1 d) @: h/ D- S) T. E+ G学神的大局观方法论:
% C$ D" X$ J& c* J1.学神一定会,站在全局上,来思考问题。! o) H& V0 g. M: D
对全局没有了解前,不会迷信自己的直觉,浪费自己的弹药。这就是所谓的先谋而后动。
( @6 X: R( E% u' [2 S8 U+ J哪怕条件有限,很难看清全貌,也会尽力收集信息,防止误判。& N. Z! g0 g7 v
2.了解全局后,学神会开始抓本质和核心点1 c% I3 i! Q$ u8 f+ k
想要抓住本质,就必须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 Z' Z3 s, [ w3 M9 k/ v
学神会把一个庞大的学科方法、解决方案,拆分成数十个零件。6 J/ d- L& O$ [6 F P4 e" M
然后寻找不同零件的共同点,合并同类,化零为整,最后得到,10个以内的维度。* Z9 N" ~5 ~& `0 _$ ~$ M6 N& x
然后对比这些维度,按照28定律,把最核心的3-4个,提取出来。这个就是,本质和核心点。* y- a* s/ \* r; }5 E
3.抓住核心后,学神就会判断出:
* L, X4 X) O8 Q8 d: M( E# m什么是你的朋友?什么是你的敌人?什么是可以忽略的细节?
q) y" d+ E. T- Z/ ?+ x' q4.根据前3步,学神会推理出,这个学习任务,底层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9 `: `9 o2 w T( H2 |# s8 E, f按照这个原理,用什么方法论来指导自己,是最适合的。
8 Q& y( m" ?( C2 \9 H! b5.把这套方法,运用到实践之中" ~0 r% X+ t. U# U0 M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微调,甚至推翻以前的认知。让自己进步的速度,像指数一样爆炸。
) M$ [; o. ^: g" x+ x2 W/ w: d1 I+ t
3 {& r1 H# e% ~* }5 K1 e这么来说,可能有点抽象。学长马上把这套方法论,代入到你的日常学习之中。1 G* k) h7 D" b. B ?4 L
2 o2 E! r# n: Q% J1 a! a# H
0 {% R; [& U0 ^$ [: L本文,就是要从这个基础方法论出发,从时间管理、学习方法、执行落实三个角度,帮你看清楚各自的大局观,并且给出实操指南。让你无论在哪个学科,哪个领域,都能迭代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论。9 r% a- j! q) C. J# c$ g( H* O
全文11000字,阅读时间15分钟。; _7 s) [7 ^* r' N# F
看完之后,执行起来,才会变成你自己的知识。假如真的看不完,建议收藏点赞不迷路,以后慢慢用起来。+ u, `, b5 W( ]3 `& [& Y6 r& i _
信息量极大,不建议跳读!看到就是赚到!
! o, `- V- r7 O! h! Z+ ?! ?
* K2 R2 U. G# Q- Z$ D! a
' C, u7 D' y+ X Z本文思维导图如下:+ H; k5 R: Y6 n& u
3 I. @2 W* a* T% R }# c* J* Z/ v v8 M3 z" a5 K8 P
* G' w' B7 _ d+ j9 E4 O
2 Y/ Z5 ?0 o0 ~
一、时间管理大局观/ l# ~ s' ~( q' b8 W& M
/ Z& H/ v) W H7 |7 T+ l6 o! h: r& o: T, p" {- w
* Z6 {# `1 Z+ v/ v* ]8 S. ]1 q( M
1.看清全局:: \; r( A6 \. h9 b# E6 H
学习是长跑,而不是短跑。% G2 L% s9 Y a6 H, m' W1 @
大部分的考试,备考的周期,往往都是按,好几年来计算的。; U% f' U9 K) }% U9 g( @
比如中高考,你至少要准备三年。考研,你至少也要准备大半年。; S! @8 Z9 w7 |' F1 t
因此,学神看时间的全局,不会着眼于一天两天,而是按照年为单位的。
9 r1 u& _8 c# `/ d- }" H# B1 s( @: I: T3 S; t4 H. F6 j+ M
! d8 u `# D5 d% A2.本质和核心点:7 o% X# w" n2 a. ~1 g9 w4 u
" k, `+ a4 I5 U7 e! g1 p' E
学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备考这一年内,学习时间的总和。* z$ |6 V0 F. D
8 ^: t- k8 O t
# ^& Z* ?7 {! A' w, N' [" C& t
3.谁是你的朋友?9 ] X( L, H1 U& W& d
+ q3 g3 A1 Q5 e' r6 h0 v3 F
大局观已经告诉你了,备考的过程,是要长达数年的。/ h5 P0 }6 O8 o
因此,长周期的持久战,是你的朋友。
9 h7 U; c. u, g) m8 p+ ~4 s" p
9 W( A. I. B3 w2 j% Q( _# J* W Q, J) f- t w7 r
4.谁是你的敌人?- k0 p8 J9 q2 s( O" t
5 Y; J' ~8 f0 \% m+ W* P. J* |" A急功近利的突击战,就是你的敌人。$ C* O5 o( n& W8 r( m
比如考前临急抱佛脚;比如短期内,打满鸡血,一下子状态很好,但是鸡血过后,又躺平数十天;
0 r6 f) ]; W/ C0 z; z |这些都只能让你,在局部战斗里面,投机取巧。但是从全局的战略来看,平均下来的学习时间,肯定远远不如,那些稳定发挥的同学。这就是,赢了一时的战斗,输了最终的战役。
. _9 R ], ~! ^7 q
w V0 w$ {2 ]4 s4 S; [
0 c% ~" H/ @3 J' y& z7 {7 c5.谁是可以忽略的因素?
: M0 l: {$ W+ `4 n
: L# j% m, N/ z9 W2 {" Z2 V4 N9 w用年为单位看问题的话,一天多学习十来分钟,少学习几分钟,这些都几乎不值一提。2 a4 J) ?3 F/ a' l7 O6 [
哪怕是稍微,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一些作业没做完,都不用太担心。因为前面还有很多时间,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7 U# R; R! r9 }5 |4 D
这些短期的因素,都可以统统忽略。
4 o% S X P0 Y' y- Z1 h6 Y5 r2 J: X A, A
2 U. d3 b7 m$ M* l
6.时间管理的方法论:6 v8 I! t1 C6 j, l+ v/ v* n g! p
. u$ o5 g4 S" Y2 E" s
; U: p8 K; D: C0 _+ x
7 V* ^: R) ]1 {. @: @8 X1 Ya时间管理的核心,就是每天保持稳定/ k3 @& k- W9 O; y2 r6 l# ?3 \3 T. p
因为持久战是我们的朋友,突击战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应该尽量保持稳定。只有稳定的学习时间,和稳定的作息,才能让我们长期坚持下来。) l" ]9 Y( z/ G7 B* t9 k
! H4 R" A: q9 u/ N7 k" Q, F
( f9 O7 C2 E' A! \如果一天时间长,一天时间短,会造成波动太大了,容易失控。9 i& T4 y2 \- z3 v) g2 Q! U
4 D( w. v4 {# Q5 n M
0 `* i" o! n4 k6 R0 s! j9 v, W
0 c9 p- R6 W. L I" j
g& C$ t) u! f: K/ _1 d. w$ A要把这个方法论,落实到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就必须,记录好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
% h- K6 i \3 B2 f, |. Y4 U+ J+ L# a/ J$ j
' _: Z9 x% z' P比如这个同学的时间记录:+ l. Y' l) J; A ?8 i; Z8 }
19:00-20:00 做7道数学题+ A/ J6 i* Q" ?. ]
20:00-20:45 玩手机(本来想休息十分钟,就背英语单词的,结果拿起手机,刷短视频就停不下来了)& I5 r/ n: T' i: W( I: G
20:45-21:30 背单词30个+ o" }3 S) \8 O' Y5 x+ c) N
21:30-21:40 休息" U4 |( A+ C% \! B! Z
21:40-22:40 做6篇英语阅读,并且订正错题
6 r- X8 l/ G7 \0 a k+ }22:40-00:00 玩手机、洗漱、准备睡觉
) W# h# a6 ]& c& G2 h/ P- d全天学习时间共:2h45min(h:小时,min:分钟)
! h4 E0 R9 b- Y$ J# A4 C: O
" B5 O9 s. I6 _% n1 I
/ h+ r1 M1 }1 p6 X, I; N' ]5 s/ w% c5 g时间记录,不仅仅要记录,全天的学习时间。我们还需要记录,每个小任务,实际发生的时间点。
: `" @. d1 Y* p5 O& m比如,上面例子中的这个同学,他本来想,保持每天学习3.5小时的。一天下来,他只完成了2h45min。如果他不记录每个小任务,就只会知道,今天没有达标,学习时间波动有点大。
+ `; }! \5 b. c
# m; W3 S( t/ _8 s0 Z" j/ _+ V& G0 }8 Z$ g
还好,他把上面的情况都记录好了,他就知道,今天没有达标的原因,就是因为20:00休息的时候,拿起了手机,导致自己的学习时间,偏离了目标值。以后,他就能针对性地改进,决定在学习之间的休息,可以玩手机,但是不能看短视频。' v* Y* g# v! d0 Z3 R& {
3 x2 S' H% q% O" D; C2 A0 C
0 v; d% |4 B; {% l' g9 |抓住时间记录,量化自己的学习情况,就能让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保持稳定,打赢这场持久战。& g) s5 u3 t' P/ m% T6 T
$ a( K, }0 [9 \- z, M7 ^4 l
" t0 a- J% \. c8 b5 \8 X, o( kb管理学习时间,不靠意志力* N3 Y: c2 L0 s5 s/ I2 J$ ?; @; {
不靠意志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3 }* O: h8 |4 e- R; ]; [哪怕你觉得自己天赋异禀,意志力超强。但是如果从长周期来看,你是不可能战胜,怕累怕苦的自然本能的。
% |$ V M5 i# B, N I- E4 R1 u0 w+ Z$ A# f
时间管理,和练肌肉是同样道理的。% Q/ y8 g" B/ L5 L, \0 d# b% d
如果你从来没有健身,你一上来就去卧推,你可能顶多就举起20kg。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你可能慢慢能举起30kg、40kg、50kg。直到最后,举起100kg。5 M. N& M' O2 Z6 o/ X' ^. K
时间管理也是同理,你一开始,可能每天只能学30分钟。然后过了一段时间,能慢慢去到每天1小时、2小时、3小时,一直到13小时。
* [) A6 D, x/ r8 z: j! z如果还没经过训练,你只是单纯地,因为老师布置了7个小时的作业。你就要靠意志力,把它全部做完。这就好比,你去健身,健身教练让你马上去试试,卧推120kg。我敢担保,你明天的手肯定废了...
# P/ C$ U1 `& w1 }/ h% k) d
0 S( w! l( {9 H! F: Z
& I Y( _* f1 `/ h0 \& p6 R
4 e) L3 W/ |2 A
% u4 e) E; N3 y [( g5 Q3 v: n前文说过,老师明天讲课的进度、短时间内作业的完成情况,这些都属于可以忽略的因素。8 g- v1 v5 C6 \8 P1 B3 h
尤其是,讲课进度、作业多少,老师都是根据全班的情况来制定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你的量。
' p W/ L' }+ Q如果你只是个时间管理小白,每天只能学习3小时。那么,即使你的同班同学,能每晚学习5小时。你也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从3小时先开始。哪怕少做点作业,也比最后厌学,彻底放弃要好。
. m" I1 s3 M$ ~$ P. x+ p. u只要你像锻炼一样,每周缓慢地增加学习时间。这周3小时,下周就开始试试3.5小时,如此类推。你迟早也能,每天学习10小时+,赶上现在落下的进度。* F, @6 e9 V5 L# H
! p7 E1 J" E6 V) U) k不按照科学方法,只靠一时上头的意志力,你的学习状态,也是会被拉伤的。5 i6 o) d8 T- U: y' @0 \9 r1 Z
: }! V$ {. I1 V# W1 m8 R
6 u! f) N! H4 `c增加学习时间,要靠习惯的力量4 r. o6 l9 |2 |7 k( v
你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 @' M8 e$ o. U5 a. W9 B# f2 y一天里面,到了某个时间点,就觉得想要吃饭了?9 F4 F; Q3 u- r! o
到了某个固定的时刻,就觉得自己感觉来了,需要去一趟厕所?
6 @7 e1 q: E# K9 [2 `晚上某个时候,你就觉得自己困了,手机也刷不动了?7 o* ~) v% i" u; r1 |
. F X0 y# S4 P& Y
在上面3个场景,你是真的喜爱吃饭?真的喜爱上厕所?真的喜爱睡觉吗?
* \& y# b1 N4 ]: Z1 i, V大部分情况下,应该都不是真心真意地喜爱吧。也不存在什么吃饭上厕所的内心动力吧...但是,你每天都的确,会在这个固定时间,自发地去做这些事情了。
G6 u1 ^% z! a" m Q+ B+ B
8 \+ V4 y' h [/ j& H% k6 a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 |" I1 W" n- u; ^) a如果你想无痛地学习,并且能打赢长期持久战,你就必须懂得借用这种力量。
9 t8 k/ g/ q& u
; y4 k% s" I& s习惯的本质很简单: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完成一个固定的小目标。( N' d& O5 I$ F* e
学长用自己表弟的例子,来告诉你,怎么借用习惯的力量:
8 m' k7 E& d# P: ~- ^+ X! }/ U0 G: _$ n! \% A5 U6 L$ D
表弟上大学时,有段时间,完全躺平了,任何和学习沾边的东西,都完全不想碰。% \( N- S. T7 y# C2 n/ ?( B
于是,我就问他,既然现在完全躺平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玩手机。那么你每天,在早上9点,只学习15分钟,行不行?( ^1 b# P' J# ]1 F% h$ O- {8 q3 ]
表弟表示,毫无压力。' M6 _5 F8 }+ k/ |+ M
1 h9 [0 b9 ^/ @. F2 Y
* d# k" I: H) f2 [
Z) f0 M2 n( K) g" s# G. J; v' F+ Q; N* p. H0 U! p; L
第一周:表弟每天在8点50分,就开始调整学习状态。然后9点的时候,准时学习15分钟。这个环节,坚持了5天。到了第五天的时候,他觉得15分钟太简单了,就主动要求,干脆每次学半小时吧。/ h5 {! A) s( y! W
第二周:同样是在9点钟,准时学习半小时。坚持了3天后,他觉得,每天学习半小时,不会觉得压力大了。于是我就让他,下午14:00的时候,也开始学半小时。$ ^6 ~9 s' ~1 G: `( A
第三周:表弟在上午9:00和下午14:00,都能稳定学习半小时了。而且不需要我来催促他,他自己到了8:50和13:50,就自然想去学习。我让他,把每个时间段,从从半小时,延长到了45分钟。
) z0 P$ [5 h) s1 f* p) J# `...% ]+ L& ]6 y" x3 T8 n- r6 Z
第八周:前面的5周,他都每周,稳定地加时间。到了第八周的时候,表弟已经从厌学学渣,变成每天有效学习7小时的准学霸了.... T4 d% j! d) A" O
这里的有效时间,都是不包括上课的,不包括走神发呆玩手机的。8 \! m( P+ p/ l
6 T C$ U. @5 }# v. r整个过程中,表弟也谈不上多爱学习。但是我用了前文的健身原理,以及这一节的习惯力量,到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就做一个小目标。基本上,他就毫无痛苦地,达到了准学霸的水平。
, @% T5 K7 I; G5 y
( x: M# Q- T; L' K% n: j, V0 \2 z如果你想要实操,你不需要像表弟这样,从每天15分钟开始。如果你现在,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有3小时,那么你完全可以,从3小时15分钟,开始练习。
( g7 t2 o9 q% `' \# M" f
0 ?1 e0 i! U) x6 V: m ?到这里为止,时间管理大局观,就完结了。我们还有2/3就下课啦,加油加油!如果实在看不完,记得收藏点赞不迷路。9 i4 `4 h8 ^" w
3 z& I2 t# m; ?. j% ^" }* ?8 a- i3 X$ C
二、学习方法大局观7 @/ l4 w: H+ {& B8 W! ]
6 s! f( v4 ?; J: ]! r: r9 _- S, `) ]+ C% Z" N* }
1.看清全局:5 I8 a* q1 ~1 W4 q0 C# {4 G
$ W3 U) }' B8 D7 ?$ r) U
虽然有一些营销号,把学习说得非常复杂。/ f. `/ K9 f3 d% g' [2 T
但是从全局上来看,学习就只包含3个维度:记忆、理解、运用
4 h2 ?! U3 I! Q7 O5 \& {不管你是在预习、上课、做作业、刷题、总结错题、考试,都是围绕着3个全局维度,来服务的。' Z/ F, T& `( F: y# r
1 H7 i* f1 R: }& j/ @! B9 c2.本质和核心点:
: n! s& s+ `* h8 F/ b% `6 q' `' B
l9 g8 O& M6 \$ E9 z- T学习的核心点,就在于运用。2 u) f+ k0 D. ~+ X& }' E
现在的新高考,已经很少考纯记忆的内容了。哪怕涉及到要背书的知识,高考都会绕几个圈,来考察你。所以,你记忆、理解的知识点,都是为了最终运用的。光是靠死记硬背,不会运用,是不可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的。: S w( o8 u* \/ G$ p( M
7 q7 @+ J/ { K' G( }9 K如果你是大学生,或者成年人,的确会碰到一些,纯记忆类的考试。但是,现在互利网这么发达,有什么东西,只要搜索引擎一下,就能全部出来。如果一个学科,是光靠纯记忆,就能掌握的,这就说明,这个学科的前途堪忧呀...这种情形下,你还没有运用的能力,就只能跟着这个过时的学科,沉入海底了...
& u# M( i$ m6 Y |% Y
F& L4 x- z/ L0 \/ K6 [& t8 G% R$ l; v3 j. ~0 [2 n& \5 w
( N3 c* A+ J+ C* V: z5 d4 C% j! l
7 V8 Z# V% \' @2 o3 v! ^+ e' A
所以,学习一定是始于运用,终于运用的。
4 U6 t' P$ R1 _3 w2 b. u' P& \# ` w. Z- n" l' T
3.谁是你的朋友?
! J8 {/ }8 ]0 B5 u- Q" P* ]& w
4 b& Q K8 [ {. K& P' q) r能够帮助自己,快速知道,如何运用,怎么运用的标准学习流程,就是你最好的朋友。& P6 C! p w7 d" V; }! X' f W0 P
这个标准学习流程,学长会在后文给出答案。# h9 |2 G% I( V
4 q f! |) I: @) C" l/ i
4.谁是你的敌人?
2 Q( U7 x! z, [" d C; _6 P6 D3 \
a不知道知识点,应该运用到什么场景,就开始去盲目学习。哪怕你是在认真学习,这也是你的敌人。
6 p8 q3 u8 A3 u* F* n3 J$ Gb盲目跟随别人的节奏和流程,因为老师布置你而学,因为同学都在背而背,这也是你的敌人) M, y7 ?4 S. A, z/ R# N* f
c只会沉迷学习新知识,从来不总结自己的学习流程,是否高效。也不总结,现在的方法论,是否合适自己。3 [" Y. ^- e! w
. }5 ?5 p) t# G
5.谁是可以忽略的因素:
, k) a5 V+ i/ c5 Z1 a8 R! y! P* c0 _& j4 u) ]
所谓的解题大招、押题宝典,都是可以忽略的因素。9 j5 ~; u0 J# b9 r3 g
不管哪个学科的考试,都是有具体的应用场景的。哪怕是出题人出题,都是围绕着这个具体的场景,按照母题来改动的。
2 o. Z6 l5 a- q% Q9 C) x如果你感觉,有些解题套路,千变万化。那是因为,大部分同学,他们的学习流程是:记忆了知识点,理解了知识点,再去尝试运用。
2 s: O& K; x P" @$ E他们从来没试过,先从运用出发,拆解母题,搞清楚运用的具体场景。$ v1 |! s- I( L5 x' P9 W; A. [7 R
他们只会去背知识点,甚至搞不清,这些知识点,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什么前提条件,如何取舍。
# \* k, A6 G( r% Z3 M, v那他们当然就觉得,套路变化无穷,踩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了...6 Z+ X+ y/ N" V
7 k8 I. D* s, A/ Z' a9 p9 @只要你使用了,以运用为始的标准学习流程,这些所谓的解题技巧,你自己就能快速地,迭代出来。至于押题宝典,忽略就好,凭实力考的分数,为什么要寄托在运气上?
* \/ }( e9 d j" F$ F6 Y, M/ K( x) L3 m i4 F) t
6.学习方法的底层方法论:
! ?- ^+ v8 C& E% ]0 g1 M( O
9 t6 X7 G Q) [2 Ka运用带动理解+ V& ^3 O. j0 p7 i. E
在你学习着手学习某个知识点之前,你应该先搞清楚,你学完之后,到底要输出什么内容?怎么输出?6 L& O$ J; t7 f5 f$ d
知道了怎么输出,你才懂得:这个知识点到底会不会被用到。
9 L" u) b2 Y6 \% w5 }6 A; B: V: b如果用到,是什么场景下用。用的时候,有什么前提条件,有什么注意事项。7 m) U" m$ V! ~- j4 o" Q
这就是,用输出来带动输入。
& I& j$ E5 C( P4 y5 U
% Z# W9 P5 i* Q- A9 E拿最多人都头痛的数学来举例。! r9 P* T) U" W% s6 X
如果学长,忘记掉过去所学的知识,现在要让我来学,高中的数列。我会这么来做:3 ?& U0 q- b5 E' G$ d: ~5 }6 ^
我不会去上课,也不会去看数学书。我会首先看看,既然要学数列了,那么数列的题目,到底会怎么考验我。
: u8 z) n6 `$ y2 N& m# _0 h$ F* Y
- t. R" p6 o. h" I5 \) D$ X8 [/ v 6 A& t& I2 T, h. x& Q* @
; X& m2 Y7 {4 @- i; P* ~4 Z8 t
1)挑出要理解的关键术语1 n* A4 Z# |8 n& T+ Z
我会先找到20-30道数列的大题,既有选择题,也有大题。但是我不会去做题。我会对着题目的答案,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运用数列的知识,运用了哪些知识。5 ^2 ^& M% {8 H2 G: m3 |
看的时候,我可能很迷惑,答案中经常出现了,an、Sn之类的符号,出现了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之类的术语。 q# ~* j) w* _4 u# @% v/ d2 c
答案在运用的时候,经常会让我求通项公式,或者第n项和,或者Sn5 i. T- G# c' `9 `$ E, d9 l
这时候,虽然我什么都不懂,看得很迷惑,也没有关系。这些迷惑的术语和概念,就是我待会要重点理解的地方。4 x$ s2 a7 A% r9 s/ \4 P! ?
然后我就会打开数学书,简单扫一下这几个基本概念。这一步不会耗时太久,因为术语就只有那么几个。而且,我只需要大致看看概念,能帮我看懂答案,在说什么内容就ok了。
o0 ?# b, ~+ x- Y9 U$ L# @9 Y4 c* [) ^2 c9 M; o8 @
2)拆解成关键步骤
7 g) H" v; \5 ]; ]( `& |我回来继续看题目的答案。我发现,虽然求的都是Sn、an这些东西,但是不同题目的解法很不一样。; C0 P! x0 K" y& P: r( O
为了找到共同点,我就把每个答案,分解成不同的步骤。
. u0 E+ `! w! [* _1 a3 g然后我就发现,虽然答案没有共同点,但是用到的小步骤,是固定的。! n1 m `6 X+ o. p
比如,只看求an这一个小步骤,基本上就那么几个套路:要么从前n项和相减出发,要么从证明数列的性质出发,等等...(篇幅有限,省略其他套路)0 Z2 M! [ A6 D5 K: Q6 b& A
而且,运用这些小步骤的套路,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什么情况下,适合用套路前n项和相减;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证明数列的性质。
4 ?4 T; ~- V" ^6 e这些小步骤的套路,其实就所谓的母题了。
: j. l# M9 r- s! V( Z* i
1 `; f7 Q8 d& L3)了解运用的流程1 w% M+ R M% t" [" i
最后,我还会继续看看,把这些小步骤组合起来的方法,有没有什么规律。
# n2 I \ F* b' u- w+ o0 Z为什么要先算这步,再算那步。
1 q' S7 A" i2 V$ N/ Y: Z9 @1 W0 K; W答案要先算这步时,是不是都对应了,题干中相似的提示。答案后算那步,是不是因为,算这步需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S, ?& P+ z, b: b& l
(我一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一边拆解数列题目。数列的东西,我好多年没看了,上面说的这些,大概用了15分钟,就拆解出来了...)9 R' v" y- [! Y6 U$ p
; f! U0 O, ~8 ?' }! i9 I5 O4 R
总结上面的这几步,我就知道了:' @; a) ~- E- s6 P8 F7 j
当我去学数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基本概念。
8 J% X4 _, u6 s% [5 s2 E# t还要理解,什么前提条件下,适合用这个小步骤。: i* H W4 t i" H1 S0 i
在题干给出的某类提示下,我应该先运用这个,后运用那个,最后把这些小步骤组合起来。- G9 r" r; v Q/ x
6 b; w: }2 K( Y
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东西。并且知道,它可以用在哪里,怎么用,用之前有什么前提。这才叫做真正的理解。
- C- G2 R% D: f6 s; h到这里为止,学长就给你演示完了,怎么用运用,来带动理解。
8 L) A7 [0 L, F整个过程,我用了不到30分钟,但是达到的效果,远超过,我上课听3个小时... [ p/ e7 H6 n+ v3 t
上文用了数学来做例子,但是其他学科也是同理的。如果你自己实在想不出,其他学科,怎么运用上述方法,就三连后来私信学长吧哈哈哈。
: e, S7 e) Z" b A: i8 M或者点赞收藏过2000,我就考虑一下,把其他学科的方法,公布出来。
# |; C0 e) T" ?$ l2 O1 D7 Y2 {# ?' H
% \4 K( |# l0 H9 z4 ~ 2 q5 L+ U' Z2 y0 t3 K
5 v1 k( @& t* b& P+ k1 @' `b理解带动记忆; A c( g& Q: n6 b
如果,学长去看一本书,并且需要记忆书上的内容,我是绝对不会,一页一页看下去的。& r4 ~5 t; f- f6 ?) \- ]6 w* \1 x
一页一页地背,就是典型的死记硬背。
. x6 Y$ [+ u/ F& Q- v0 S6 j4 E如果我不能理解某个知识点,那么我去记忆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干巴巴的汉字。我记忆的时候,是找不到任何的发力点,来提升记忆的效率的。6 x3 P% P) [4 w/ W
# T% B, {& | R/ R4 t0 w0 K/ j5 |虽然,很多营销号,也说过背书之前,要先理解。但是他们只能说出,一个很玄乎的概念,根本解释不清,什么样的理解,能帮助你去记忆。
1 |" G$ p* j8 k/ e6 g ?+ R学长在前文,“运用带动理解”中,已经给出了,“真正理解”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是不完整的,只有一半。
. Z. Q0 E3 g2 T$ X/ o1 D要想辅助记忆,学长给出“真正理解”的另外一半定义:9 Y7 u1 I1 J9 n; _( f1 _. c
既知道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也知道了知识点,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 y! T( N/ L! |% O. M/ ^8 R }& ~ Z# v+ m+ U9 f- v& Q5 \0 Z4 i
1)从上而下
2 D/ `9 _9 r. d所以,要想记忆效率高,在背书之前,学长一定会,把整本书的目录看熟悉先,并且从网上,找到要背的章节,对应的思维导图。大概知道了,这本书到底包含了什么知识点,它们的整体架构是如何的,这个章节内,知识点是怎么联系在一起。
. |2 V: U) A! I7 {7 [9 x) W背诵的时候,我会时不时,就停下来想一下,我现在背到什么位置了。用位置记忆的方法,来做记忆的杠杆。
( [- r# M8 W+ a- b+ c- j7 b0 r. ]! y" Z# f3 @" T
2)从下而上
: e) C/ H$ H* l然后背书的时候,我只会挑出,一个句子里面的关键词。不会一字不漏地背整个句子。1 h1 O& {. e; L7 p
这是因为,大部分考试,关键术语不能错。但是术语的组合方式,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得分。因此我不需要,硬背整个句子。
3 W4 ~7 h( g0 K- N关键词挑出来后,我会大致看完这段,搞清楚课本原文,是用什么逻辑,把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关键词,组织在一起,复述一下。
, U5 Q- S# Y, U' P$ W, M; w3 D1 O4 ?& K' |
从上而下,结合从下而上,我背书的时候,就很容易搞明白,到底有哪些知识,它们在整体上,可视化成什么结构,互相之间是怎么联系。8 ]; U3 n: B' O% L7 }2 n
而且,从上而下的时候,我用了图像和位置,来辅助记忆。这一步,能让记忆效率直接翻倍。
( j5 V( F7 |) k ~3 x6 M在从下而上时,我把大段复杂的内容,都精简成了关键词。这一步,能让记忆时间,直接减少一半。
8 ^5 k9 y" s# I; r8 X. E$ n, Q" q把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都结合起来,才叫做,用理解来带动记忆。2 R8 ?; O9 O$ @- p& M @+ P
/ z6 r1 B% S/ ~1 [: r: I8 w
c记忆带动运用1 Z+ P' l" M' l$ Q: C5 ~
没有记忆,就没有思维。8 ?& z5 Z; @; y- a" A- W
有些同学,快要考试了。一提到记忆,他们就只会想到,赶紧去背课本。然后考试的时候,把大脑里面记的东西,和题目稍微沾边的,都一股脑丢上去。
" ]( Z: D2 {" y `6 Q" M! d极其浪费时间不说,因为他写了太多无谓的东西,阅卷老师本来就很烦躁,没耐心提取得分点,直接就给他打了个低分。: C" c- @0 f- A' F; _
这种就是典型的,记忆之后,仍然不会用。* Z( d+ V1 m0 r, l* Q) ^6 i, C
换句话来说,他们的记忆,是完全无法带动运用的。
4 N5 v9 a: [0 D这些同学,之所以背了用不出来,是因为犯了两个错误:0 Y# D! y* D1 B0 P/ Y9 B
1)记忆的内容错了: @% A- i- `4 K/ N/ t' O+ G
2)记忆的方法错了6 \0 ?3 }' K1 b/ g
要通过记忆,形成运用的思维,正确的实操方法如下:- z0 E$ m; M/ S d2 t
1)记忆的内容:! s, W$ X j2 J( t2 \3 p( p4 B
在前面的两步,运用带动理解,和理解带动记忆,你肯定积累了:% z* t- }) m( _- ?0 x/ a
i)课本上什么基本概念、原理,是必须要记忆的$ _0 K7 C: Z H/ K2 c
ii)在哪些前提条件下,要运用这个知识点作为关键的解题步骤、或者关键得分点
2 d9 E! E; k" xiii)运用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是用什么先后流程,把它们组合起来的 $ U% M) r) O3 G k# }( O1 P% D
iv)知识点在课本中的结构是怎样的
( }: E6 t6 p7 D, {v)知识点包含的关键词是什么4 I$ N+ P8 W) o8 v& J
# Z) D: {- Q2 ~4 r把这5个内容,都记忆好了,才能用记忆,带动运用。
' }! o' ~2 g4 d7 L6 y5 }1 w2 ?1 c上文的反面例子,就是只记忆了第一个内容。所以,他们哪怕背再多的书,去到考场中,也是毫无头绪,不懂应用。
: E" v9 i4 ^. Z学长在考试前,从来不会盲目背书。我都是对着自己,平时拆解题目,积累的笔记,自己补充的思维导图,全部看一遍了,就坦荡荡上考场了。而我身边那些同学,恨不得把书都吃进大脑里,分数却没有我那么高...) W9 F8 g9 s( \) s, o' @) Z0 I" [+ @1 k
5 A) V: C w/ l" y6 V2 D
5 V% Y! y3 ~5 K' O$ z% F

5 ^" S2 y1 _# u; B. y
6 ]6 V8 m# b: D- S2)记忆的方法
3 E$ f" E' N# o: z* @和记忆的内容类似。
+ d8 J3 F. {2 Y学长去背书的时候,只要背到一个知识点,就一定会翻翻自己的笔记,了解清楚,这个知识是什么,可以用在哪里,用之前有什么前提条件。+ t: r. t* {3 i) u, i( ]& q ?5 k
整个章节背完了,如果是文科,我就会对着思维导图,让自己把刚才背过的东西,再次梳理一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是理科,我就会直接拿几道大题,同样是只看不做,对着题目的前提条件,按照拆解过的解题套路,尝试把刚才背过的知识点,组合在一起。
_. u. w% Z6 g, i; W q; `0 Y7 t* ^
( R5 M! Z1 R j' H) Z8 Q8 qd标准学习流程! ^+ E8 O7 [, ?! @ N* P) b
学长把上面提到的3个点:运用带动理解、理解带动记忆、记忆带动运用,整合成了一个标准学习流程。这个流程,叫做进阶8赢法:4 N+ [: Q5 n4 ?
/ H2 k( D/ ?% M' c/ |- G1)首先准备多一本课本的习题册,和现在老师在用的那本不一样就ok了。但是章节目录,最好和现在的一致。
6 i, L0 P& h0 e如果你是成年人,那么这一步准备的不是习题册,而是行业解决方案。另外,你准备的也不是课本,而是行业经典理论书籍。3 e* [ y6 f0 _' Q
8 ]% V3 v! h! O
2)然后看现在课本的某一章节前,不要先看书,要先去看习题册中,这个章节的习题。看不懂,不会回答都ok。快速看一遍这些题目,每道题不要想超过1分钟,就马上看答案。搜到答案之后,心里想一下,或者记下来一些关键术语、关键解题步骤、关键知识点的组合过程。带着这3个关键,开始去看书。7 H3 o& H5 T3 X' W) o" g) x7 X
# p( p) X7 U5 e$ p! ?( U# q这一步是为了让你提前知道,这个章节考试、或者要应用的时候,书上什么是重点,什么是边边角角的不值得花时间看。这是为了针对性看书,提前做的准备。
: G! |, A. T% ]* ~9 ]) l& f* z& e+ _
8 c2 Q. K, @) f& M3)然后找到书的目录,还有从网上,找到这个章节的思维导图。熟读这两个后,回去看书。经过了第2步,你就知道,书中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几乎不考的。着重看刚才记下来的重点部分,而且背的过程,只记忆关键词。这样你看书、背书,就比别人快了不止4倍。: Y+ k! s4 ~8 X( ]
( Y+ R B9 z- j$ Z* Z4)看完书后,再去看本书的章节后面例题习题,以及老师平时给你的习题册。和看书前的刷题类似,不要死憋,想5分钟还卡壳的话,果断去搜答案。并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把自己卡壳的原因,还有对应的解题步骤,记录下来。这是积累自己的解题套路。
: F2 @/ Z j* W% q5 e% n* t$ @" M* t, f
经过这四步,你的看书速度,是别人的4倍,接触题目的数量,也是别人的2倍。算下来,总共就是其他同学们的8倍。所以,这个方法就叫做8赢法。, k' X; f, I& Y( m
% M7 i6 U: e# I- E X所谓八赢,就是当你学会这套标准学习流程之后,你就能赢8次,把同学们摁在地上摩擦8次...
. i+ v, ~' R1 I0 h, T: r上述的这个进阶8赢法,其实只是标准学习流程中的基本功,而且,上面写的步骤,也只是8赢法的其中一部分。不过这个部分版本,应该足够你,超过99%的同学了...
3 Y) a- F& m" [; G) s而且,如果你透彻理解了,学长前文说的记忆、理解、运用之间的关系,其实你自己也能,迭代出完整版的8赢法。! T! B+ h$ V/ S5 D* F
3 Q/ x! _; u: `+ L$ j3 L
学长目前,已经把这个方法,迭代成100赢法了...
q7 a9 u& c+ {但是由于太过干货,实在不舍得放出来。0 c9 Q! I& y; E( ]3 L7 J
老规矩,点赞收藏上2000,我考虑一下分享出来吧...
+ B9 N& F- Z3 h: i' J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详细说了学生版的8赢法。如果你迫不及待,想知道完整版本的8赢法,或者成人版的进阶8赢法,那就三连之后私信我吧...毕竟学长再忙,也是爱同学的 :)
' V/ u4 g0 ^( R4 M5 _" _8 [) y j7 s) m: O% J
; @+ x& v# G. w) R: e
三、执行的大局观( @% c; z+ h8 P
" a8 n- }; y% R- [: f6 `
$ z& S3 M0 v: Q% G; }( M5 @7 r1.看清全局:
]2 d% D# p3 i3 T; P$ U+ n. ~ T' y# l0 X. E& |
从执行的目标来看,
: N% _+ T6 g E' i7 o9 O大部分的考试,最终筛选的标准,都是看总分。2 ]/ F/ t6 f) ^* j9 S& T
不管你单科成绩如何的好,只要总分不过线,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G3 L4 F9 P5 X7 @$ D
从执行的过程来看,
6 l- q/ m- @4 O t$ L可用作执行的资源:我们每天的时间,精力,和体能
" ~2 A0 C: z0 Y' E执行的内容:学习不同的学科、学习每个学科不同的知识点9 X' R3 Z, a1 M- V, p5 R
6 G, I: T y& z
2.本质和核心点:: }- U4 ^6 ~+ r1 o+ @: ]
0 E- N2 k0 A2 |( A
执行的关键点就是,如果将手头的时间,分配给不同的学科任务,获得总分最高的,最优解。8 I1 o% h! Z- w4 d! ?$ A3 z6 [* M
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它的核心是:怎么分清楚,不同学的任务的,主次、先后、本质+ r! i; \9 {3 ]
$ P" t4 K$ P& U
- `' i& U( z# y- {& O 2 V/ d8 f% R; H' R
" h' |3 g$ }; J% c/ O m6 V3.谁是你的朋友?
/ a' }8 J- L- h& T ^( M/ g3 R7 N p% m0 u
一个有理有据,科学的,时间分配体系,就是你的朋友。+ J. k$ w) ?' z; w
能帮助你,快速提高总分的学科,也是你的朋友。
4 [" t9 Z' U; \" z0 X) X0 }* P) V
& Z9 i1 F/ {+ \! Q T- F4.谁是你的敌人?; X8 B1 e2 M: \& W/ r
+ X) I/ h: Q) o A只凭着自己的感觉、或者只凭着自己的一时喜好,不管总分去胡乱分配时间,就是你的敌人。, W/ j6 R8 R/ _4 S
比如有的同学,他的数学,可能已经到了140分了。但是他的生物,才60多分。
, a% B5 ~3 u% D) }6 Y: E* B' W当他在晚自修的时候,忍不住就想去刷,数学的压轴题。
8 n. B! S W# r: y8 N$ y. N这种不讲科学,只求快感的执行模式,就是执行的敌人。: M% G& K( R E/ h2 C; Y
他的数学,花费巨大代价,对总分可能也只有几分的帮助,这类学科,也是执行的敌人。" l& T1 I" O5 T3 a- r- G
5.谁是可以忽略的因素?( _9 e" h" R! c' u; M5 e
- X2 O6 I) e# M: G9 `+ z0 b和执行目标无关的学科,就是可以忽略的因素。 Z. h; e8 N! y4 U
比如,如果你不是艺考生,那么音乐课、美术课这些,你认不认真学,都是可以接受的,几乎可以完全忽略。
4 u" H9 t$ `5 ~/ V6.执行的方法论:' P+ P( Z* b; i7 G& m4 L
1 T' ?! t' Z5 G7 V5 d, y S; I4 Z
0 @% `3 r; N! r3 r( u
a执行前,先认清手头的资源
3 `1 b7 _' q7 Y6 i4 \前文说过,我们每天必须要做时间记录。除了不断迭代时间管理的方法,时间记录,还能帮助我们认清现实。( M: @" _5 ?' ^
比如你记录一周下来了,发现自己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才4个小时。(有效学习时间,都不包括上课时间)8 V! t, k/ `* l- b/ t" D
那么你去制定下周执行计划的时候,顶天了,一天就只能安排4.5小时的学习任务。1 R: `9 m/ m/ W) m/ s' \; V' ]0 X
只有理性客观,知道手头有多少资源,执行的过程,才不会陷入完美主义,或者出现大的偏差。
& b( s' T; z. G% u- C, g% l/ q: r/ O& H( [. L
b执行前,必须分类任务
" Q. m$ s( Q2 N1 @/ V1 z8 O. F你手头的学科任务,至少可以分为3类:可以忽略的任务、投产比极高的任务、投产比一般的任务、投产比极低的任务5 P# t9 s5 _1 a
1)可以忽略的任务:) ~# m4 D+ x1 P" _: i' T | _5 F
就是那些,和你的执行目标-总分,无关的任务
6 K4 c5 A9 [0 ^6 i% Y. f比如,前文提过的,非艺考生的音乐课、美术课,就是可以忽略的因素。这些任务可以从自己的执行安排中,剔除出来。" X) S# [2 }# f" ] h% h% S' O
再比如,你准备求职了,如果你在招聘网站上,看见你心仪的职位,压根就没有英语方面的要求。那么学习英语,这个看起来正儿八经的学习任务,也是可以从你的计划中剔除的。/ ]( B3 r; h/ q% k& G& V; P
$ c* J. \' Y- r, [$ I. D4 |9 o
2)投产比极高的任务:+ j h! C$ _. E, V2 a X9 `9 }
比如,假设某位同学,他的生物只有60分。
4 C& V0 C- |* x8 s( W. M这类学科,就是投产比极高的任务。因为他的基础知识,其实是懂的。但是他只是缺乏,归纳分类好解题套路、得分点套路、基础知识互相之间的联系。核心是【拆解和归纳】。这一步做好了,他做错过的题目,就不会再错了,很容易上80分。1 t* X: h/ R' k" k. H6 w
9 B, Y# z# s" ^
3)投产比一般的任务:
: R& d$ s, s0 M4 t8 F比如,假设某位同学,他的物理只有30分。: x7 Y! V4 n/ ~3 l: M+ X- o: p
这类任务,是投产比第二高的学科。因为这时候,他连基础知识都不懂。但是只要度过,这个学科的抗拒期。核心是【解决抗拒】,把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了大概80%,他就很容易上60分。. S q. O/ D: K! u) c! P g
: I& A# B1 V& V' a1 d5 u( l/ |9 S
4)投产比极低的任务:+ p. e' ?* q; m; O, U" J" F( P1 u% y
比如,前文提过,某位同学,他的数学已经稳定在,140分了。
& O) _& \0 Y5 O1 v这类高分的学科,反而是投产比最低的学科。因为要突破到140分以上,核心是【降维打击】。只会看书听课加做题,是很难稳定在140+的。这也是,大部分伪学霸,一直卡在瓶颈的原因。越到后面,每提高一分,就越艰难。/ X" Q Q. `/ M1 ~+ U3 _% `# n
c执行前,必须明白学科任务的本质:
$ g! r4 u7 Z$ h# U; z' K+ F" V5 I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搞清楚,手头有多少资源,怎么按照投产比,分配到不同的学科。
+ E, P9 {; E4 T) Q& C/ k3 L但是,在执行前,我们还要搞清楚,不同学科任务的本质。不然,我们投入了很多的时间,没抓住本质,仍然是效率低下的。
; R7 h6 b8 M5 i4 E6 r: H+ y6 s0 c
" u- E, Q' s' A- \. x8 G 2 I$ l5 o7 R7 C2 G
' G9 | w$ b2 s' D Z3 u/ a6 U# Q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学长,只说一些广义的许可本质。要分别说清楚每个小学科,比如高中9科的学科本质,文章就太长了。
, K* F' L) D& ?% H' h
( L: ~+ e1 F* T( P1)理科的本质:
; l8 l" K K5 t4 H' Q少量的基础概念,解题的关键切入点,在什么前提条件下使用这个基础概念,根据题干提示有先后地组合母题的步骤
) N0 \: {# q" r5 U+ d理科的逻辑是:一步步往纵向递进
9 k$ X2 ^3 ]% ?4 G" T9 c3 n: P( |1 W) p
2)文科的本质:, g k( o5 p2 ]8 ~$ r( T
大量的课本原理,根据材料定位原理,按照题干提示挑出所有的解题维度) _8 Q/ ^% p2 t) N; Z. v
文科的逻辑是:在同一层次上往横向联系4 c3 Q" ~2 f! D9 a8 _
3 i- K, Z: y3 Q& L$ X- N- H% P0 E; t
3)语言的本质:
) Z6 E1 U7 C( X单词、语法、语感" O3 D& K: Q/ t n- d+ d
语言的逻辑是:一切都是约定俗成的,解题不讲逻辑...6 j2 ~0 k7 n9 D& T- q$ C* q
& @, N5 a: ^" a8 E. p2 M
具体到不同的学科,这些文科、理科的本质,肯定会有不同。毕竟这里,只是说了广义的本质。比如你学量子场论的时候,肯定会和理科本质,稍有出入的。不过这些出入,你都能很容易,自己迭代出来。
2 C; k' u# }% Q3 ]5 }/ b) h: U, z
认清本质之后,你才能事半功倍。比如你去学文科的时候,既然逻辑是横向联系,而且有大量课本原理,那么背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你拿这个方法,去做英语。英语根本就不涉及课本原理,你背下整本英语课文,也不可能拿高分的..# j/ I, a* N$ M6 D6 Y" Y
4 Q8 p& x0 C& c- t/ u
d科学地计算,时间分配的最优解! A7 G0 z, {8 N/ f& b7 x
学长直接给出实操指南:' g" g8 o0 I, L* v& H
假设有一位同学,他的成绩如下。
/ z* Q& k$ C- S2 \物理40,政治70,生物886 C) Y1 t! [* ~( N6 Y/ L
这3科的总分,分别都是100分。为了方便说明,这里忽略了语数英3科。! E( A i: ^" s7 O8 s/ B; L, ]" a$ O1 h
假设这个同学,每天分配给这3科的,有效学习时间是4小时,一周总共28小时。
& V; r( j. X8 ~+ ]: o如果你是这位同学,你会这么分配这28小时?
- T( P$ Z: o. p& j
- {8 D0 N! ~3 R7 N----思考一下,再来看下面的正确答案---
/ A! `9 i- O; @+ C$ H1 o# U& i$ I1 l
正确答案:
* Q' R# R+ Y4 p; B. d因为各个学科,总分是一致的,但是优先级不同。我们可以直接建模,给每个学科分配不同的权重即可:
" c0 @4 F4 J5 O
- s2 @+ [/ H& Y7 @物理40分,属于0-60分的科目,分配给它的权重是3, ~& M6 t# b; z* k- l
政治70分,属于60-80分的科目,分配的权重是4
# {' [+ n! |; o8 g生物88分,属于80-100分的科目,分配的权重是1/ o1 c$ R5 k# t. {; k/ X
1 z- I1 A/ `. }% q/ x' U3个学科,权重总和是8。
7 A& Z( a: w$ |1 G" b6 U, ?% J* i- \计算得出:
; G6 n$ W7 {' e7 G- w! S物理应该分配的精力=3/8=37.5%" s- e4 I5 U( m" Q, l
政治应该分配的精力=4/8=50%
& c* _3 t" m; D b3 ^3 y应该分配的精力=1/8=12.5%1 Z5 a2 I4 E# J8 t, e
3 z; v# d! {3 N6 @
考虑到,这位同学,一周内可供支配的时间,是28小时。所以各科在下一周,应该分配的精力如下:8 C) I! o7 D r. H: N
物理:28*37.5%=10.5小时8 ~% v3 X5 j2 K% y+ C3 O
政治:28*50%=14小时1 T9 @. s. D8 E3 H' n5 |
生物:28*12.5%=3.5小时
$ H& f1 p) k5 w- t7 A4 j求得的精力分配最优解:物理10.5h、政治14h、生物3.5h! {! z. @0 _0 |% j
如果你考的不止3科,那么你分配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用同样方法,计算出来。底层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1 Z; U' Y, P7 @' _9 J
D3 I3 Q1 |$ p' c$ g9 K& _
上面的示例,其实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语数英,各自150分的3科,而且我们也假设,上面3科的各科总分,也是一样的。4 }& P9 V$ T5 w- x$ A
% | w! E8 v. ]在实际操作中,你还需要根据,6个学科的具体分数、你目前的时间管理能力、专注能力,来进一步进行微调。不过,上述的简单方法,对90%的学生,用在日常学习,已经足够了。
4 h2 x6 u3 O8 J" ?3 m& J5 J
+ o7 u) f# e; J, @ Re用Okr的方式,确保执行没有太大的偏差8 Y3 {1 @9 [- |' v7 F# D" t, _
所谓的Okr,O就是目标,kr就是关键行为。
0 {4 v+ u7 z0 q" F; u6 }- r列Okr,其实就是先定出目标,然后列出,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完成什么关键行为。5 l6 f; B, N+ A& Z' D
0 N& k1 C% M O% f继续用上文那位同学的例子,物理40,政治70,生物88,给出实操例子:" B+ q0 e! N0 i
O:在1个月内,提高总分40分
! `7 y2 O$ j X- ` v; I+ |) r$ g- dKr1:政治这个学科,每一周投入14小时。把6章课本原理背熟,每天拆解不少于4道中档大题
3 s ?* \4 Y8 i& D& l+ IKr2:物理这个学科,每周投入至少10.5小时。每天最少要打开物理书,学习1个基本方程;每天至少拆解1道简单的大题,知道在什么前提条件下,可以用这个基本方程。让自己,不那么抗拒物理
8 i% g9 Y3 z% y" J# P) S2 N; [Kr3:生物这个学科,要严格控制时间。一周不能超过3.5小时。给其他学科,腾足时间。生物成绩稳定在85以上就ok。2 k, P0 y* t0 \1 b; M
8 s( s7 P+ A9 _( T3 |: d1 S列Okr的注意事项:
% ]2 v! b8 m/ o6 y1 J% k4 w& I1)关键行为kr,必须和学科本质有关。
2 w- y) P2 h" R! @$ r; t l比如列政治这个学科的kr,必然会和,【文科本质-课本原理】,相关;物理的kr,必然会和,【理科本质-使用概念的前提条件】,有关。
+ i' x) \/ ]/ y; J) ^2 n8 d2 d+ n! k; u8 n+ p$ D* w$ q
2)关键行为分配到的时间,需要遵循科学的配比3 X2 K7 z9 V( k6 O9 m& w6 H
前文算出的各科时间,各科投产比,要用在自己的Okr上。. ^, ^; u3 Y5 G9 f" Z, C
比如例子中,每个学科,都有限定时间。对于投产比低的任务,比如那些已经很高分的科目,我们会严格限制时间。& r- B1 ^6 V% ^- H4 R6 l: l
+ l! }6 N% W# }" [- t2 f: Z% }
3)Okr必须量化
q4 z/ X5 _& s9 y+ l无论是目标O,还是关键行为kr,我们都应该尽量去量化。
! v4 S# }" C- h/ R比如关于你的目标,只写提高成绩是不对的。例子中的正确目标,是提高40分。/ Z5 V$ L8 j2 @1 n; O
当然了,这个目标中具体的分值,是因人而异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给一个适当的数值。但是切忌好高骛远,定了一个不可能的目标,那就失去Okr的意义了。
; `% C- g8 n# Z. a& ]% @, l; l, f1 p9 Y7 k [
以上,就是1万1000字的,如何炼成,高效学习大局观的实操指南。从时间管理、学习方法、执行落地三个维度,让你对着抄,都能在任何一个领域,练就自己超强的学习方法论。" v% |1 Q' L7 B, ?: g" \& @/ z
4 u/ p1 @: F/ V3 u& S* Q全文思维导图:
2 ^8 y% U0 X" u3 F9 W7 t, t
! z0 G! S: q9 a- A( R9 J) ]* r4 |7 p& u' _% s/ \# J
2 |2 {) u$ N& h& P: }
" m0 n" I& u: Q
建议点赞收藏,看到就是赚到!老学长码了5天5夜,纯手码肝出来的...
$ i$ R& Q/ z7 F& ~本文实在过于干货了。老规矩,为了防止学长自己看不开,要把它变成付费内容。只要收藏点赞破2000,我就永久免费放出来。; u0 }+ w0 ^# `2 S
: U$ v8 Z3 o9 w: @7 k9 g9 C
我是硬核学长2077,只分享能实操、无痛楚的高效学习方法。
0 o: y5 {* L! n( ]' b* T$ G n& h/ v* R: e
就这样吧。3 G7 H1 c3 i8 q9 _% [# J2 g1 i( p
6 q& e$ Q7 g6 m%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