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的话:毋庸置疑这篇文章触痛了某些人,毕竟很多人想要快乐地生活下去,靠的是创造与重复假象不断地麻痹自己,这也正是绝大多数人传播读书无用论的根本动机。我本无意撕下他们的眼罩,无奈国内反智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侵犯到了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切身利益(例子太多了,转基因食品算一个吧),总得有人站出来发声。在此授权所有公众号在标明作者的前提下自由转载此文,不用再私信询问我了,希望每一个读完这篇文章的人,下一次能够理直气壮地对高唱反智主义的LOSER们说:“读书无用什么的,我们自谦的时候说说而已,你们别当真了。”/ `2 u, v( e, {: E3 ]& x) _
! u% t1 ~9 {* g1 f另外我在评论里看到了至少好几十次喷什么中美差距,说我只会用国外数据,没有说服力的,是不是瞎?我一开始就在后面放出了国内的数据,图表清晰、格式明了,怕有人看不懂还认真地解析了数据含义,这种文章都不看完就张嘴开喷的习惯到底是跟哪学的?对喷子而言,比没受过教育更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盲目从众的人生态度。
6 t/ a* k. a+ j, p! K. {. b! E- J- I* p0 J& I& E6 O' f
以下是正文,3月22日的更新在最后:6 W! Y; S3 ?; K; A8 r* ^
1 U9 h8 {) {8 q1 m* u
反对前面的几乎所有高赞答案,这种时候熬什么心灵鸡汤,直接干货甩一脸不就好了?!
- i- {4 Z1 \9 i( T* z( }. ^+ f
) |, P- g q2 `" C
' O1 ?6 g9 v2 q3 O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
1 z+ h- n1 T a8 Z, f
: M Z+ _7 E, q' j7 @0 A7 z- M& { Q4 F6 T; C
4 E; k! S6 @& I# `6 U
% f. Y8 L6 {% g f3 X i
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 (BLS)( ?8 x9 g) s4 e9 e
, g: y+ N4 C! A3 ]" y/ s1 a0 _0 i% f6 \. y8 w, L0 e
图一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图二是美国社会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数据来自SAUS和BLS,够不够清楚了?(后面更新了国内数据); y& y6 R9 o2 V- d! o0 ~: b
. Q' J6 ~" p) z: H' PBasically,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igher the income. For example,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earned 6x as much as people who did not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in 2009: $128,000 vs. $20,000). 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这个差距称不称得上天壤云泥?2 t U' c7 t) J+ Z
" w; j* P/ N0 |; D; h这么清楚的问题,一张图就说明一切的问题,扯什么时代变迁,扯什么人生追求,扯什么统计口径? l% v$ R% |, h* Z) _- S
! m* c+ M, |; y! y9 `1 Z' o( a我反正是越来越看不懂知乎的风气了,这题主写了这么一大段话,立场清晰,态度十足,处处暗指读书无用论,很明显他不是来虚心求教的,他是来传播观点的,说得更通俗点儿吧,他是来带节奏的。带的什么节奏?就是如今中国社会上占主流的贬损知识分子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节奏,你们不认清他们问话的具体动机,答得越多,越让读者思想混乱,还自以为格调高雅,另辟蹊径。一言以蔽之,他写了那么多有的没的,就是等着你们入瓮呢。
5 D, n, }, D. I( W/ a3 a) q; V, `3 J$ k! P) v7 C
举个栗子,某个答主,放一张物理学家的合影,说什么受教育的追求不是为了高收入。首先你这个回答离题万里,人家问的是教育和收入的关系,问你人生境界人生追求了吗?他既然认为社会地位就是和收入挂钩,那你就向他证明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更高呗。其次,除了众多知乎er脚下踩的这片神奇国土之外,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科研工作者过的跟苦行僧一样?难道基础科学研究者不应该是高收入群体吗?难道科学家就应该筚路蓝缕、甘于清贫,牺牲自己造福大众吗?令人庆幸的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科学家们平均收入都高得很,之前知乎有一篇分析big bang theory里面四位男主角收入的文章,讲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他们理应收入高,因为一个物理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比一百个杀猪卖肉和卖洗发水的舅舅都大得多。' W" q' T. F+ n* L' v8 x0 Q
( b5 r) E2 g8 }/ D答主是研究public health的,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可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社会还能引起争议?换句话说,为什么这年头网上越来越多这样带节奏的人,大肆地鼓吹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 l6 Z2 l! | K- w2 s1 E* Q
很简单,因为他们说出来的话,不是由脑袋,而是由屁股决定的。2 E& Y) M2 T) K: p( N5 E* |8 }& M+ x
7 p" O: y$ x" M% U$ a* ~
, L0 l: ~$ O! ^* d9 K! ], T/ M; F
, z1 T$ m3 ^% K( S6 P' U7 J
+ V5 o3 F* `5 ~9 h0 m图来自新华网(2005年1月20日,数据是有点老了,后面有解释),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网民不到3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网民仅占3%,这还不考虑到统计对象出于虚荣心的瞒报,以及国内官媒条件反射式的造假。网络没有学历门槛,所以大部分网络话语权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体手中的,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当然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比如此前70%的网友要求高考取消数学,是因为数学没用,还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此前三十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很多人掌握了和他们能力极不相称的财富,这群人中有一部分掌控着社会的权柄,他们出于保护既得利益与社会认同的目的,当然也会极力贬损教育的价值。* {9 a0 R* z3 `: O
7 m! |+ B1 q* Z6 b" p4 a% j最为重要的是,在如今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权力和财富的大蛋糕不是通过知识能力进行分配而是更多通过血脉继承,所以authority们不希望那些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没有享受到和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符合的财富和权力。他们希望知识分子们安(gan)贫(yu)乐(yi)道(shi)、默默做(dang)贡(nu)献(cai),不吃草又可以跑得快。所以政治结构才是中国反智主义与读书无用论的最大推动力。这个问题展开了可以说得很清楚,但是答主有deadline,又怕被查水表,就不说得太细了。" s3 m5 ~ P( N+ g. r% B% a) H
! e7 A8 I$ b3 b( o g0 n
总结一下,苍蝇不打自己不会死,虽然四面楚歌,但还是请知乎er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读书无用论,下次再碰到这些带节奏的,干货图甩他们一脸就好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就是更有钱,就是更健康,就是更道德。知乎er们既然选择相信真理,就请把它大声地喊出来。
; [) m# Z1 c+ H P. P, D# ]: I' y/ j! A0 z
01/03/2016更新
; Y4 t4 [& M5 p9 d2 E- W
' l& ]+ K6 O) P答主真的有deadline来临...但是眼看一千多赞受宠若惊,匆忙中回来更新一点内容。0 e' }1 d1 e+ c
. L3 ~: R A' W
1.评论里最为关心的中美差距和中国数据问题,我找到了母校的统计数据,看图:
+ H! I7 J H+ G/ b' [4 E
6 m& d4 x% X9 `
4 V/ J/ @) V% E3 h
7 Q6 @6 E3 ?% O# ?8 }3 ]0 b这是2011年中国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系。这里面详细统计了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从图中明显可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2.5倍的差距)。为什么没有把本科、研究生、专业人员和博士生单独细分?我的推测是,一是样本数量不多,统计难度较高;二是研究和揭示不同阶级收入差距在中国是政治不正确,研究者为了避嫌有意隐瞒;三是本科文化以上的劳动者比起未受高等教育者差距极大,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在研究中罗列出来还会牵扯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与研究目的不符,因此被研究者隐瞒。8 o! Y3 O1 P$ a+ r8 g8 X4 e
$ _ T- W2 B3 s6 x5 o$ A然而即使如此,仅看此统计数据,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不同受教育阶级之间的收入鸿沟。赵家人再愿意轻贱读书人,阿Q们再愿意自欺欺人,他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即使在中国这样一片轻视、歧视和敌视知识与知识分子的地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也仍然成立。" o) @' _$ r2 b
' }7 B, ~. {% B( r2.上面新华网的那张图受到了质疑,有评论认为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没30%那么多,这是肯定的,上面那张图显示的是网民比例。真实的人口-教育程度比例如下:6 J+ c a1 J2 f/ l% N/ X) k
* f' B# `( J$ }# i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6 c: i8 ^2 a9 |; r/ H4 E
$ j. x( q4 W" E- \$ x2 i) n5 s: n- ]2 y8 M1 M5 S
这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这也是读书无用论广为散布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人都没读过书,他们当然要目标一致地宣称读书无用。另外想要吐槽的一点是,在我国,人口-学历比例居然一直被称作人力资源分布...可见在authority们的眼中,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非一个社会学问题,这很有代表性,在这里不细说了,大家在赵老爷们心目中地位几何心中都有数。
1 z/ N5 i" s% H, ^
6 G4 n( @/ v- k3 F) @& C3.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多有市场?这个问题不太好定量回答,不太可能设置一个survey去统计人们对读书价值的判断。但是定性地答一答还是挺随意的。用坊间流传甚广的两个小故事来展开:3 u# X o- U6 r6 ~3 z9 B
# O3 L# }' f# p- \8 L, W4 ?9 M! @
a.同一件事, 博士后花了90万, 农民工190块搞定。, A, G9 T% N" e; s) l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1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2、学历不够的人很有创造力;3、能吹是多么的重要。
1 V5 y G% u( O& U
1 @" q. P, a/ N/ L$ fb.美国宇航员在太空很郁闷,失重条件下钢笔和圆珠笔总是写不了字。美国科学家花费了10年时间100 亿美元终于研制出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的钢笔。而与此同时,苏联宇航员在太空一直用铅笔。(辟谣请戳「美国花好几亿造出太空圆珠笔后,发现苏联航天员用铅笔」的故事真实吗? - 发明)2 f" ]6 u" L1 U* Q- }. S
T5 x( G9 @1 i' S4 n
这两故事吧,答主是听过不下三十次了,在火车上,在小学/初中同学聚会上,从爸妈的朋友那里,从同事那里...不一枚举。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在跟你说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定是用一种洋洋得意且双眼斜睨着你的秘之表情,只差指着鼻子对你说:“你们读书有什么用,越读越傻,文盲才是人类精英”了。, J1 P; D+ Q& p6 H$ H
$ @& K2 \" e4 E4 ]" p9 G
不用想也知道答主对这两个故事有多么的深恶痛绝。第二个故事辟谣很多,说说第一个故事,且不论联合利华可不可能摆个电风扇在生产线边上吹盒子,即使它也这么做了,那么多生产线,每一条雇佣一个工人捡箱子,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不止90万。
8 ?7 i! h/ K; J0 p
) D, L7 D+ Z9 |! S读过书的人稍微动脑子想想就知道这故事有多漏洞百出,可是人们就爱说呀,不仅爱说,还要煞有介事地加上个123条结论,你们这些臭老九,看了怕不怕?说回到之前提过的动机问题。这样的社会氛围、舆论导向,如果不是体系高层的默许与推动,会像今天这样甚嚣尘上吗?再联想到几乎每天都发生的医闹问题、袭杀法官,这个政治体系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的态度是不是一目了然?
! E' {( k- R8 Z: U; A/ I |
$ H( y& Y2 x; q3 t; N+ h9 e. A& I0 P% O# D
01/03/2016 晚上更新3 b6 \4 _: I) S& w. B
6 {) n6 ] D# x+ l& X; Q
4.论文可以不写,知乎不敢不更...2000多赞了,实在不忍让大家失望...
9 y( V7 U: a" b: V7 z
% r% I6 H% o( y/ W( T为什么要揭示道德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实在是因为“读书越多道德越败坏”是一种流传甚广的反智主义论调,它的危害比起“读书越多赚钱越少”还尤有甚之!不少读书无用论的拥趸,尽管嘴上叫嚣学历和收入无关,实际上自己内心深处是绝不相信的,比如评论里很多知友说的:“如果土豪们觉得读书无用,为何还要花大价钱送孩子上贵族学校、出国深造呢?“. F' m+ w! p6 T. N( c( z* V/ g
) C7 ]" v6 A* d8 ^, ^然而“读书越多道德越败坏”这一流毒,很多人不仅嘴上说,心里也还真的相信,甚至打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大旗来。这句古诗,虽然怎么看也是某位痴男怨女张口就来的杰作,但在它的那个年代,我想还是可能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因为封建时代阶级壁垒森严,知识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在这里你用统治者代替读书人,用劳动人民代替屠狗辈,朴素的阶级斗争情怀就扑面而来了。到了现代、到了今天,受教育群体并非和统治阶层重合,这个阶级矛盾的锅,教育不背。% ~- Q; d' H$ P1 r" F/ [$ V; S
6 P& _/ d: J! r, S说这么多还是要上干货,为什么说受教育程度和道德水平呈正比?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得出来,那些谦和有礼、体恤他人、尊重差异的人,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好吧定量分析才有说服力,这里引用Richard Xavier Headley-Soto的一篇文章,他是任职于华盛顿的社会学家,他在2013年6月的这项研究数据详实(美国人的样本数据都大得不得了),逻辑清晰,结论可信。这一块内容有点复杂,咱们深入浅出,感兴趣的看原文,链接奉上:+ X% x1 n$ s; `. g) V1 F
https://repository.library.georgetown.edu/bitstream/handle/10822/558578/HeadleySoto_georgetown_0076M_12127.pdf?sequence=1- q4 N. e% Z' X. H& C( H6 ~8 a. Z
3 {6 P! v4 F3 `" f/ J/ m+ |, i
. ~7 i7 e& ~2 K IRichard设置了很大的样本数据,对受访者询问了一系列用以衡量道德的数据。包括对道德理念的认知、道德逻辑、个人行为、责任观点、对政府态度与对不平等现象认知等,涉及问题如下:+ v* ?/ O8 S* \9 S! o9 X7 Z0 }& |
' _1 c7 W! Q) c" I9 e; h( A4 @
. [. S0 }4 i+ Q, f3 ]
, y4 U, t$ m4 o
这幅图中并未显示出教育对道德的影响,但Richard此后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对以上问题的回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
. D7 Y( P% S" _1 y, b' ^
2 d6 \% p4 C$ cThe results of a variety of OLS regressions strongly [1 ]2 T" v; J. t9 [7 }
suggest a link betwe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individual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 b4 N1 R- _8 z! Z2 o5 Bof morality. Individuals with more formal education were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the$ |9 ^; u& j- O$ S2 X- w6 B- ?; [7 d
world is fundamentally evil (by two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of education), more likely
W, R" K. o+ c/ _/ r i" Jto believe that human nature is fundamentally good (by 1.2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0 }2 r" T8 I: O8 n) T) R& r-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morality is solely a personal matter (by 0.8 percentage points
Z+ I# R2 ]8 V! g" v2 S! f1 _! rper year), and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science breaks down people’s morals (by three
+ F j1 m7 S$ r4 f* Q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Parameter estimat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1%: K$ A$ s8 O# E$ e+ h$ b
level or greater for each regression run within this category, exhibiting remarkable; c& g3 J+ k. a i. J2 d# p5 T
robustness to inclusion of controls.! \5 L h% q1 A3 W
/ n2 S' F# t3 w: z" {( i8 w: W! u简单总结一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以上道德问题越倾向于显示出道德水平较高的回答,且回答的差异性根据受教育年限的变动显示出非常明显的级差,例如,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回答‘相信人性本善’的比例提高1.2%,这是极清晰的趋势。
Z. d, F8 E b+ D2 Z0 B- r% F
% h" Z8 E/ B. HEducation has long been presu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oral development. A( ]1 M. a3 Y3 }, f6 m
variety of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education2 C) N- v% C( r
policy would benefit from knowledge of whether such an association in fact exists, and* q4 A, M& ?: B7 g& ?9 ~, @
what it implies. There are a multitude of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ducation might affect
& N/ h# t6 ^5 [1 x4 j- }$ Tmorality: direct transfer of moral information; exposure to new (non-moral) information, % C/ ?: i- b$ s5 J& |: m
concepts, or modes of thinking; improvements in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ies; by: B1 K( E; B5 n- F
generation of varied social interactions. Conversely, there ar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1 W) ?* p; j$ H, a r
simpl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might not affect moral attitudes: It is possible that only the
$ r7 z. Y: k2 j, B, Icontent of one’s education (and not the extent of it) determines moral attitudes; attitudes+ K J* M; w3 ~+ M
may harden at a young age and be unaffected by continued education; non-school social! c5 `4 \! }/ g9 K; n; A3 ]- I# ]
interactions or other life events may dominate the shaping of one’s morality.
* l- j1 e7 Y5 m) k; i& H, Y- R) d( J4 ^
此文中Richard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教育通过这几种途径影响道德水平:直接接受到道德信息;减少暴露在非道德环境中的机会(这个很好理解,看看辍学的小混混就知道了);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更多更好的社会互动(这个很多鸡汤经常提及,越受他人尊重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相应的,较低的教育水平会显著降低人的道德水平。6 E& s/ P# c7 H$ W
! F% j! E5 m0 S8 u再上一张更直观的图片说明吧:
; A7 s6 T. g( q$ N7 k' x \
7 ?1 L: J9 Y8 k; v) n5 \* h" S
( |% I: t. H. K$ B8 W* Y) b这份统计数据来自答主本校,显示的是英国的犯罪率与受教育程度关系,最后一行显示相关率,数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高,可见在21-25岁的成年男子群体中,未受教育群体比受教育群体受徒刑率高出8.57倍,犯罪乃至受徒刑可以说是道德水平低下的极致体现了,8.57倍的差距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用先贤的话说,教育剥离掉人野兽的一面。
# h4 t* C1 v! j! G; }
+ R, V7 [, y2 h# P M* D. F; s! ~# i" n6 l9 ~; Y
22/03/2016 更新: K) g9 G) G: C6 h& f) x
6 |* Y% H( P1 B8 B/ h5 u2 G d; }
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这个回答了,其实经常在看大家的评论,很有启发意义。现在论文写完了,迎来了复活节假期,也来更新一些内容,算作统一回复。. p6 d" h/ r. A" r# l
0 V% H' b# n, R& Y3 U3 A
5.关于很多人提到的国内高考制度问题。: ]% M) U7 h1 y* W/ C5 H7 o+ p8 N
4 ^: l- j) s" W @
有一些人,他们不直接说读书没用,但是爱扯国内外差距,然后顺势说起中国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顺便提一提国内参差不齐的高等教育质量,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也是读书无用论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读书无用论”,典型的论调有”并不是我考不起大学,只是高考制度有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质量太差,我不愿意浪费时间“云云。看得人又好气又好笑,真是阿Q精神的活样板。
8 @( D3 j; `0 }0 ~* S/ D+ r2 I: T; K$ a
这种论调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它混淆是非,把高考与某种技能等同了起来——“我仅仅是不擅长这种技能而已,并不说明我不如别人,就好比我篮球打得不好,但是我会踢足球啊。”# @) D. C& h( E6 l, I- C( l0 K0 o
% P0 Y: I5 M V$ j7 u
问题在于,高考并不是一种技能测试,高考是一种素质测试,它的出发点是把更优秀的人筛选出来。读过大学的人能清晰地认识到高考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多简单,以数学为例,最难只到函数的变形与应用,连微积分都鲜有涉及,要知道微积分学17世纪下半叶就被创立了,也就是说,高考所考察的数学知识仅仅是17世纪以前的研究成果而已,大学数学系一个学期学的内容,大概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就已经数倍于全部初高中内容了。整个高中阶段,教育部门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更复杂、更诡秘的题目形式去强化考核的技巧性,而老师则配合地带着高中生们,翻来覆去地熟悉那一丁点知识点,掌握它的全部变换,这一切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把那点儿可怜的基础知识领悟透彻,因为大多数的解题技巧在现实生产中毫无价值。高考的出发点,直白点儿的说,就是看看哪些学生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我已经告诉你该干什么了,你能干好吗?”),通过这种筛选,完成社会分化(这个词可能让左派看着扎眼?换成社会分工也是一个意思,马克思和韦伯很多时候不过是用词不同罢了)。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其实一直在被应用,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不说出来罢了。
" ]# P( ^3 i0 A4 p; n2 u8 o; L V% {$ e n
此前知乎有一篇文章说得很好:高考就算是考电子竞技,仍然还会是目前上名校的这些人上名校。我很赞同这种观点,高考只要还是素质测试(电子竞技还真的是素质测试),那么它考什么都一样,因为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的人,干任何事情都同样优秀。连高考这么简单的测试都通不过的人也敢说自己比他人优秀?!至于说为什么现在世界各国不用LOL而是用数学物理等等来筛选考生,大概是想着把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高考、SAT的附加价值吧,毕竟三年时间呢。8 h$ L! s8 h6 v5 q# w( z8 h
- S% b# R: X4 }2 n$ O% H. V0 X
许多电子竞技游戏都对国内各学校的总成绩有排名,比如LOL、DOTA2什么的都有,放眼望去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名校。答主高中班上有许多各县市中考状元,上了高中之后通宵玩游戏的大有人在,其中最狂热的一位在高三时还通过比赛加入了WE.IGE战队,最后凭数学全国奥赛一等奖保送中科大。人家抽一丁点时间出来打打游戏就比某些沉迷者整天打要强很多,真是悲伤的现实。
1 j, l9 l: j$ c
& r. E1 t G5 y! a4 J6 h, K说回来,那些说“学历不等于受教育程度”的人,请等你们拿到高学历之后再说这话吧。我承认中国的大学教育一塌糊涂,但拿到学历的资格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比尔盖茨确实从哈佛大学退学了,但他申请哈佛时的SAT分数是1590分(满分1600),如果有人能在高考中拿到类似的分数,然后选择不上大学创业,我相信他也能一样取得成功。& L" b* q1 @3 V! O) x2 W
3 @0 ?* M0 a% B; j, L* I
6.有一些知友质疑教育投资的回报性,觉得“那么多钱拿去投资早赚钱了”。我无意举出个例反驳这种论调,直接干货说话吧。. \5 s: \6 F5 G' m8 C% h( f
7 F9 @9 \: q# m2 j0 ?0 i4 @
+ t8 l8 v' k2 D( r0 \0 i! H数据来自密歇根大学,原文请点击链接:
0 a2 a! y6 {5 _4 tNational Poverty Center
! E Y& P) P d) j; A+ `可见与股票、黄金、十年期国债与房地产相比,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都遥遥领先。再强调一遍,质疑研究方法合理性的请看完原文,别张嘴就否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这种行径很Low. 国内相关研究没找到,不知道有没有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试着做一做。在目前经济硬着陆的大环境下,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优势只会更加彰显。: `1 U+ A7 j+ r x0 _0 j) {. b& o6 W
) e/ W6 E: `* m' i8 d
7.关于收入和绝对财富的关系...9 ?2 t2 B0 e' X" p6 X4 i2 ], F# I
6 y X9 L, i+ ?' I `" d8 \( p2 n6 [
说真的很不愿意写这一块,因为社会学领域收入和绝对财富呈正相关这难道不是常识吗?可是评论里居然真的有人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可能更高但是绝对财富更少...理由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读书读傻了所以只会拿死工资,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加敢闯敢拼,懂得投资、创业,自己当老板所以积累的绝对财富更多...
' D4 ?. D# |2 X# z: h! R
- D x# m2 J! f1 {我不是特别喜欢爆粗口,但是当我至少二十次在评论里看见这样的论调的时候我是这样一幅表情我跟你讲:
- H) w- y$ A( G# [3 A1 v, t2 G0 [! E. H0 g# J9 X+ V. X
0 e3 V. M6 Y$ F6 b: }( t% D; b5 S! X
* u( A3 v9 X4 ?
收入和绝对财富的关系绝对是正相关,还不是线性正相关而是J型曲线,绝对财富随着收入增长呈指数增长,因为消费增长的速度并没有收入增长的快。( N* D" A$ j# C8 w5 p" J% x/ M- Q
g& ?- Y+ F( [% O7 {. G. {0 m0 g从二战以后,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回报率都比GDP增长率高2-4个百分点,经济学上马太效应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 N5 \1 E, ~8 G( g1 [0 I3 W
1 c" U$ v8 Z+ l% \' i) T4 Q% H再来一张图说明吧:
% b# M* u, [% p! X# s
, ?3 h/ g9 Z, W1 n# h! q" x
2 ^$ U5 x( A4 `7 M& L( Y: d美联储St.Louis 分部(感谢 @不芥 细心指出)的统计数据,说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于40岁)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净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比例的关系。可见绝对财富的级差比收入级差触目惊心多了。硕士学历以上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百万富翁比例高30倍,请感受一下。
6 H7 J3 ]" X3 ?1 J1 i. k7 _. V8 O. j2 R( X
写得比较匆忙,干货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