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手记+ ?: A! T! `& p+ w ~: z' I
9 C7 c, u5 O. F, c/ Y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宁宁2 ?$ k8 I: @0 x: c; X
' ?1 W+ }3 n' l) H8 R) I" {
这一届家长,挺难。$ b0 m' G' L- r. h- Y$ S% [' l
@6 a1 p% N' P2 I& g+ P
以80后、90后为育儿主力军的家长正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家庭教育困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焦虑。《2019中国父母孩子成长焦虑白皮书》显示,91.5%的父母对孩子成长各方面的问题感到焦虑。超过六成的父母每天花费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上。 g, U4 J) C1 w2 R6 ~
: ]) Y/ t: G, `. i
育儿焦虑带来的最直接、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家长跟风报班。不少家长觉得只要花了钱、报了班,自己就是尽力了,也便没了责任。一些机构也趁机打出“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样的广告语来制造更大的焦虑。所以,不管孩子乐意与否、学得怎么样,家长在报班时都毫不手软。但很快就会有不少家长发现,报班越多,反倒越发焦虑,最终结果就是家庭教育中出现严重的教而不当现象。
& O4 c& [* r+ y* V% x/ F/ ^2 n% A5 O y# k( F! `& K3 y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家长不知道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对孩子抱有过多的期待、怀有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在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没有形成指导、支持、服务、督促家庭教育积极有效开展的合力。据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显示,30%以上家长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绝大部分家长遇到家庭教育的问题多靠自己解决。1 ^8 m3 M. p1 e% H1 _; k( T$ ?+ r+ x
( ]9 w5 v% e( A. Y$ O9 w) N. V6 f
热门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打动了无数人。剧中,一位父亲对女儿说:“爸爸我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 ?# d6 E8 H1 H4 ^- j: w. k0 t3 z# t: J1 @" k
搞好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好家长。解决育儿焦虑,需要家长转变观念,打破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但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家长自己,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帮助家长解决现实家庭教育难题。
; X7 F" K' X6 ^2 X, F( G4 ?
8 W( x' h) M5 V2 F, ]家庭教育是千家万户的要事,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期待我国的家庭教育立法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再多下一点功夫,用实在、具体、可行的法律规定“教会”家长如何为人父、为人母。$ W9 f. F' O J. s# G
: A/ D8 ?& o$ j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