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中国教育彻底变了天,学生们不用也不能够再上辅导班了。除此之外,现在还有“校额到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教育方向和政策的大变革。那么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未来的教育业又将该向何方呢?! C% C+ I* k& E; Z1 t$ c6 y
' t9 P! n! Z6 Y8 b) `
, A( ?2 A4 e2 ~. W- \3 a! c6 }" c
首先,国家希望高考恢复它真正的作用,即区分出不同层次的人才。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国家最需要的就是高精尖的人才,因为普通的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最核心的高精尖科技,例如芯片、航空发动机等依旧需要大量高智商,并且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去进行攻克和研究。通过高考,国家才能够筛选出这样的一批人为祖国做贡献。% K5 d/ L: ^2 J
, ^/ D) r4 S0 a' [; o- w) [4 l3 v9 l1 M8 |( |
然而,辅导班的出现影响了这个筛选的过程,因为很多极度聪明、智商高的孩子可能并不需要上辅导班,依旧能成绩拔尖。可是其他大量资质平庸的孩子通过辅导班最后也可以达到聪明孩子的成绩,甚至超过聪明孩子。这就相当于打游戏时普通玩家开了外挂而追平甚至打败了高端玩家。那么最终,这些上过辅导班的孩子也考上了985、211,但这些学校的名额是有限的,所以或许很多聪明而没有“开外挂”的孩子的名额就这样被挤占,通过高考筛选出的人才就没有那么精确且高质量了。' x: Z; j7 v j
3 a% w! Y9 n8 W: R, ~) S, J* d' G( d- u4 L
因此,“双减政策”的出现就是抑制了辅导班这个“外挂”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中考后,很多地方上普通高中的比例只有50%,处于下位圈的那50%的学生都分流到了职业学校。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20多年未改的政策调整,是因为我国正在建立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而这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和工厂里工作的工人。这50%的学生,或许他们在学习方面比不上那进入高中的50%,那么在未来即使进入高中考入大学,也不一定能够承担高精尖的工作,但进入职业学校后,对于技能的选择或许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通过学习技术,在未来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可以表现得更好。8 s. f& v! i5 g' z$ p0 m8 S
8 [' k! ?/ y( p2 `
6 C% y4 j" O. O9 y第二点,教育行业绝不能被资本所掌控。当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壮大时,资本介入教育行业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试想一下,一位北京海淀区的金牌名师,教出过许多优秀的毕业班,在公立学校里教书一年的各种工资加在一起可能是20万。这时,如果一个培训机构决定挖角,出资50万,或许老师有自己的情怀和职业操守会选择拒绝。可一旦价格加价到200万,能够抵御住诱惑的人还是在少数。于是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培训机构越来越兴盛并且完全被资本所掌控,中国的公立学校就会变成帮培训机构培训金牌教师的“培训机构”。孩子为了提高成绩,会去报这些名师的“辅导班”,而培训机构又会赚到更多的钱去继续挖角,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成为对中国家长和孩子的绑架。最终,资本会掌控中国的教育。但这是一件绝对不能发生的事情。
# J& t. m& `" U2 T: x
% t r' |! ]& B1 A1 [1 Z# U, x0 W) s* y! k) V! @6 A
第三点,纯粹应试不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中国教育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在这个社会生存,除了分数之外,综合能力是必需的。当辅导班挤压了孩子们发展兴趣和休息的时间,他们又怎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呢?当辅导班停止,孩子有空余的时间挖掘天赋、寻找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时,谁又能说他们不会成为苏炳添、梵高、爱因斯坦呢?
* p( w1 R; c* a& x: H' D' V4 S b. W6 k. U$ w# l- Y+ z6 F+ A& A. y4 X
8 e, g7 s8 R+ i5 u# k: B3 X#双减##教育微头条##教育那些事##高考#/ X& f9 k6 H' S7 S# W
资料来源:@清北学霸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