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4 \' z* F/ X0 [2 @0 ^' G" A- j# Z$ |: y/ U. `
+ e C. }! ^, k! j
; C! J' r3 I2 i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村一教育机构,两名学生上完课后,准备离开培训班。 南都资料图
8 a7 D g) L6 e5 I7 A% |) d% S4 w ~ F8 p
9 n& k) r/ E9 ?" M8 R6 }9 _( V. l* V( O3 A6 J7 ~! W5 p
毫无疑问,家长们的矛盾心态由来已久,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也是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的有效途径。但让家长们适应新政策、转变教育心态,还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
& o2 T6 f% S4 X; o+ Y. r2 ]5 w5 A d" E8 r
作为补课最大推动者和“金主”的家长们,同样面临纠结。有人试图寻找其他的补课方式,有人把目光转向素质教育培训,有人决心“躺平”开始家庭教育……“双减”下家长众生相,无疑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社会百态,有“内卷”与“反卷”的拉锯,有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担忧,亦有对孩子健康成长空间被忽略的反思。
% W" |4 B/ @, H2 C! S
3 I( ], p+ T% u0 A- f7 w& q: r9 c家长群讨论& B A; o' @) ?% v: p# Y2 y, k
) t0 [6 g' f; n# g N) ^ S
如何约老师上门补课
3 x6 X7 \/ L2 c$ s% J" _$ D& J, u1 K* G. O
手机里被各大媒体推送“双减”落地消息的时候,广州的曾女士正等女儿从英语培训班下课。凑巧的是,这天刚好是女儿校外培训英语课包中的最后一节课。她之所以早早过来接孩子,也是因为想要借此机会和培训机构老师沟通续课的计划。不过眼下,是否续课显然是要先观望一下了。
- f( X! z9 ]" o6 ~' a, w
7 P& Y; y; w* V' k5 K F在近期女儿培训班的微信群里,众多家长讨论的头条话题从来没有离开过“双减”。消息真正落地的时候,400多人的群还是瞬间炸锅了。但急着要求培训机构退费的家长并不多。他们中问机构老师最多的问题反而是:如果培训班不能办,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私下补课?在这种未雨绸缪的“内卷”气氛下,曾女士也迅速添加了经常给女儿补课的老师微信。群里已经有人开始讨论以后如何约老师上门补课,甚至想好了老师上门的访客登记:不填老师,而是填“钟点工”。6 T. w# O& p9 ~/ J* R/ x8 g& l
0 S# Y1 F/ t1 k) j' o) a7 t0 R事实上,曾女士并不像群里的一些家长,早早购置了优质学校附近的房子。由于对口的公立小学口碑、升学率并不是很好,她和爱人一早就规划好让女儿就读家旁边的民办小学。不过,从去年开始,民办学校也不能组织考试,开始实行摇号,摇号让民办学校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学校需要付出更高成本提升教育资源,因此学费也上涨了大概30%。" ?" Y/ J) G: x ?
3 R" K$ m% n, m. v3月16日,广州市番禺区发改局官网公布了6所学校的收费标准批复。相关统计显示,近一年来广州至少14所民校涨价,其中最多的价格甚至涨了135%。除此之外,多家民校已经向发改委上报了涨价申请,正在等待批复,接下来的几个月个别民校或将陆续公布学费上涨。
- x, a. W' I h+ g! P0 T9 c% a
& |% A! a/ @/ w8 `: z7 U先是民办学校政策、学费的变化,再是“双减”真刀真枪地推行。曾女士意识到,以往被灌输的给孩子画好起跑线的观念似乎要被淘汰了,大环境把大家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短时间让家长们都产生了不知道该往哪用力的彷徨感。尤其是在未来孩子的成长空间中,家长要付出更多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对于一线城市的多数家长来说,这可能是更奢侈的投入成本。
- H8 u3 _; i; I9 M- F
5 Z" ]& a7 p# Z若不能参加课外培训
# o5 J$ p$ @4 W+ X# d0 Q
0 P$ Y2 y V4 k就轮流给孩子补课8 ?, x9 V; V& a0 p) n/ `
2 \" P% ]$ k ]6 B5 G' o6 Y
“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当初在培训机构外看到这样的标语的时候,王先生虽然心里有些不适,但着实被戳中了。毕竟前一天,平时在班级排名中上的儿子才因为考试没考好大哭。5 v; ^5 r" T! |" u9 A1 \
6 O; G; N, l" P4 }打听了培训机构的费用,一对一辅导,一节课800元,一天2节课,王先生来不及和妻儿商量就在冲动之下给孩子报了课外补习班。事实上,目前就读初中的儿子所在的学校已经是深圳的八大名校之一。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考试,考场按上一次月考排名划分。75个人一个考场,第一考场能进四大,第二考场能进八大。* i6 w6 W {2 u) D$ X4 {
2 n/ I. {; g0 H. u0 P3 u3 g以儿子的成绩几乎能稳定在第二考场,但想要冲击四大(尤其是深中),还有一定的距离。除此之外,身边的朋友很多都是清华北大名校出身,甚至还有很多博士,朋友的孩子基本都收到深圳一流学校或国际很好学校的offer,在这种圈层里,伤害都是对比出来的。由于去年疫情期间有很长的居家办公时间,王先生当时给儿子辅导了一个月功课,很快在成绩上看到了成效。但随着恢复办公之后,他和妻子就很难再腾出时间给孩子补课。; Z# o) w/ R, A8 v
: O& l ~- h6 k; b D( X/ n: [/ _$ y
让王先生没想到的是,刚刚决定“鸡娃”,“双减”政策就来了。不过,因为深圳还不算是试点城市,目前孩子的一对一补课并未受到影响。但未来政策落地的深度和速度不可预知,这让他时常陷入焦虑,后悔没有早点给孩子报班。9 _: {( p u6 x/ F7 M6 I" d
3 H" A+ v6 b$ D- j
在和妻子探讨了“双减”未来可能产生的冲击力之后,王先生和妻子决定如果以后不能参加课外培训,就轮流上阵给孩子补课,重点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毕竟,以前大家都冲得太猛,不想跑的还裹挟着跑。以前家长被要求给孩子提前画个起跑线,现在大家都不知道该画在哪里,反而轻松一些。
% |. l: S2 g3 T& M5 `+ A+ O1 |: K* X1 f5 O; D9 [8 G
家长普遍忧心0 H3 i7 k4 e" k3 h7 a& a; g* ?
& P, X3 R* O7 D
“快乐童年”是奢侈的
7 S& T5 Q- U4 E; R/ E( C1 Y% A- h- I' o+ _* }/ J2 B
今年7月,郑渊洁接受了《人物》的采访。采访中,这届父母被这位“童话大王”称之为“史上最焦虑的一代父母”,并直言:“孩子的压力都是父母造成的,如果某一个学校不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家长就不干了,他觉得别的学校留了,升学的时候他的孩子就会吃亏。”
! D B7 @: d5 D+ ^5 Z3 n6 ~
% o A9 X$ G& D5 V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打工人”的家长对挣钱难的体会很深刻。当把这种感受代入给下一代,就会产生“面对激烈竞争,唯有能力更强才会有更多生存空间”的想法,因此“鸡娃”的家长层出不穷。如果因为“双减”,孩子们不用再写繁重的作业,也不需要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那么如何追上“优秀”的同龄人?家长们普遍担心,“快乐童年”是格外奢侈的。$ y. f3 E9 [* l7 A( v* L- ~. A
- I. t: H% i$ W' k4 l- K7 t不过,正如曾女士的设想一样,家长们不得不转变思维,花费更多时间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康、素质教育甚至是体能教育。当然真正让父母放下担忧、减少给孩子施压,更多要看后续系列教育政策的落地和教育资源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减”并不完全是为了给孩子“减负”,同时也是为了助推教育去资本化、教育公平化以及降低教育成本。% [/ ^; I% S: B
, S) u, @, z# s. t# v
现在,不仅自己,周边家长的心态都开始“佛系”起来,虽然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只是表面佛系,但至少都明确表明将花更多时间陪孩子玩。
5 i4 p; |) J2 w' k- ]) x2 S
; ~% i1 h( I$ }* h6 n9 R: J牵一发而动全身,“双减”或许是个起点,当下政策的直接利好表现在国家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要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而未来,中高考改革、教学方式转变、学业评价方式优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或许都将陆续到来。, ^* d) h6 }/ G; M+ B4 N' ?2 ^# L
9 N3 E6 z) W0 ~! R) E/ O+ F8 M' z9 _变化% _1 A$ R- P! j9 q8 s# b6 e; r' }$ e) X
4 W" T3 M/ q4 X4 V, s6 Q( @家教市场悄然升温3 s$ J; y; k: Z- w. Z2 w) ^* B
- v! \$ H( Q# N) N; q/ S5 l“太忙了,要求上门家教的学生多到安排不过来。”广州某高校大三学生林健一边整理备课资料,一边告诉记者。林健是一名大学生家教老师,趁着暑期,一口气接了三个家教。“今年找家教的家长明显变多了。”林健说。“家教信息发布群里每天都有好几条需求,去年暑假没这么多的。”上周日,林健刚从小区电梯走出来的时候,一名陌生的家长忽然喊住了他:“你是8楼的家教老师吗?我的孩子也需要家教,你有没有空?价格你定。”1 z( d/ t$ P/ H7 {
0 A* p/ k) A7 v$ R6 [家教中介比授课老师更直观地感受到市场的升温。一名专职发布家教信息的中介告诉记者,受“双减”政策影响,不少家长从报辅导班改成找上门家教。但具体升温了多少,该中介表示不便透露。“我只能跟你说,比之前多了一些。”& f/ I% \! w* i( j9 K! J) b
据央视新闻最新调查,若校外培训机构假期不能开课,有超过一半的家长会拼班请名师辅导或一对一家教。市场也嗅到了香味,在天眼查上以“家教”为关键词检索,显示7月24日“双减”政策发布后,一共新增了118家教育咨询、教育培训相关企业,多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教育培训、校外托管等服务。记者留意到,多数企业在经营项目一项显示“不包含涉许可审批的教育培训活动”。
' ^8 s2 H( C" U b& R& W% V j; H W
家长称会看情况安排补习2 {9 ^# C5 k X# o. f! P' l7 }
* e: P/ f2 z1 X; V6 `, T4 X' w3 j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家长表示补课的需求仍在,不会因政策落地放弃补课。也有家长表示,“双减”政策有助于减轻孩子、家长的负担,未来会考虑让孩子从学科类培训班转向兴趣班。“作为家长,我们也明白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广州番禺区一名家长告诉记者。“但中考跟高考卡在那里,现在不加把劲学,怎么提成绩呢?只要能补习,我还是会给孩子报补习班。”% s4 [5 B* ^2 O8 V3 ?$ j
! S0 k6 i+ M" t0 d, r“如果机构取消补课,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找私人家教补习,这种既没有监管,也没有把关,家长天天盯着,也是很麻烦。”另一名家长说。) z- m9 @* S* S; {+ U1 p) \
) V5 j2 c+ p" H0 a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相比培训机构,家教市场更为分散和无序,监管的难度也更大,并且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提供家教服务的机构参与者,其实已经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此外,由于市场信息透明度低,需要家长有更高的辨别能力、付出更高成本才能寻找到合适的家教。
0 A& S6 K* y' r$ f# I7 J) F: \: L: n- x d4 n
有不少家长对“双减”表示支持。“个别教培机构以贩卖焦虑的形式宣传课程,家长负担大,孩子也学得痛苦,现在出了政策,对孩子、家长来说都是好事。”家住广州黄埔区的林先生说。
! w/ \' H! c$ z) j8 v' F/ n; @' x) \7 U+ R0 @ ]
声 音
t/ q0 G% O5 g* H% B4 j, _, M! q* C# H6 A
相比培训机构,家教市场更为分散和无序,监管的难度也更大,并且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提供家教服务的机构参与者,其实已经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此外,由于市场信息透明度低,需要家长有更高的辨别能力、付出更高成本才能寻找到合适的家教。——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