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是中美人文交流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纽带一定程度上缩小中美两国脱钩的可能性,这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有助于减缓中美冲突: m, {0 Y" }5 e- v* \4 V* K
. A9 d! O8 w* U/ U- V: c, ]- w) i8 N* `- {" @. `
文|《财经》记者 王晓枫7 J" h* q+ u% `; i- r( v
编辑|郝洲4 h' \) M5 h' J0 P7 V% W! A" C
K5 e% Q' A2 _$ j
* B1 V/ x9 w1 {( [! F
美国国务院最新数据显示,共有8.5万名中国留学生获得赴美留学签证,这个数字与流传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认知和观点并不相符。疫情和中美关系的变化并未造成中国留学生赴美人数断崖式下滑,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排队1000米值机赴美留学生和一票难求的国际航班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个事实。
' y! o! |! @2 ~# `( W7 M8 t$ z' G& n' ^* T
3 M' d* q2 U- a3 O4 o3 Y- N/ }+ z8月25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公布赴美留学签证数据,自5月以来,美国驻华使团向中国留学生签发8.5万张学生签证,这一数字与疫情前2019年数据基本相符,2019年5月-8月签证数量为84898万张。该声明表示,美国是全球接收中国留学生的首要目的地,来自中国的学生和学者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多元化,美国随时准备向包括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发放签证。# u% Q) u- N" f
K. m! h& a! N7 p
# K" E% t: M. ?/ ^' o' |+ t# e' E( s5 F9 ?2 p! y3 ? G# F5 d
. [! w/ V8 E- J5 z5 ]6 l
, _1 y& g" F: B& P+ H: T
7 [2 R/ v$ p: e: u& p( i$ ~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声明(此图仅用于展示声明内容信息,不代表本刊及本文作者支持美国政府的立场)
( ]# G4 Y: ?5 W
7 Q. f/ Q, R5 x& c/ {- b9 \
3 A# S$ g* z9 U" q: g“美国驻华大使馆前临时代办傅德恩曾在会面中告诉我,要在这个夏天给中国留学生签发十几万学生签证。”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对《财经》记者表示。王辉耀从事人才引进和留学问题研究多年,他认为,这样的签证数量表明美国人才引进基本国策并没有改变,还是希望中国留学生赴美。* P; H. O: a- a/ w# k7 z' n( @
; f- o+ U" N# }/ a# }
* E$ V, r0 F: ?2 E签证数量回升至疫情前水平证明赴美留学人数并未如外界预期出现急剧下滑。对此,王辉耀解释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崛起,教育多元化是必然趋势,再加上高考人数逐年增加,这就使留学群体成为一个必然的存在,很多家庭为孩子出国留学策划多年,这种惯性和动力不会因为疫情和两国关系出现波动而被打消。
; R0 J v) I, {; l7 d$ z0 t6 K U9 t, j8 @+ H# W9 c% ?/ s
, ]- |/ ~, i' M虽然绝对数量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但赴美人数的增幅却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出现大规模下滑。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的《2019门户开放报告》指出, 2018/2019学年,中国赴美留学继续保持增长,连续十年位列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但增幅已缩小至1.7%。同年,英国留学权威机构Study in UK网站也公布调查指出,在过去一年时间内,英国首次替代美国,成为中国留学生群体最大意向国。20.14%中国留学生将英国视为留学首选,而将美国作为首选的比例锐减至17.05%。
5 w1 c( ?1 @; j7 k6 w8 B5 j/ B- e4 k0 W
; a; A% c- V. c8 D' s+ |2 d ?. m
这些数据不难理解,因为受到地缘政治和疫情等因素,赴美留学人数增幅不可避免呈现下滑趋势。与此同时,这种趋势也让公共话语体系中产生很多对赴美留学持批评和怀疑态度的声音,最普遍的就是“留学无用论”,这些观点普遍认为:为什么美国疫情那么严重,美国那么歧视华人,你们还要去留学,留在祖国不好吗?
0 z7 t1 [% X" b+ R( a: [9 \5 T4 e
" H; E+ P8 z2 z/ O. H+ N6 o
8 N: y' t# o2 z- p G( i; C《财经》记者采访过的留学生都表示不能认同这种观点,在他们看来,美国拥有全世界顶尖的科研环境,只有去那里学习才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接受最专业的研究训练,这是其他国家大学所不能提供的。正因如此,他们才克服一切困难赴美读书。
! ]; o# E- C0 I. r- D' Y: C; z
3 B0 w6 H M7 \, a9 H2 G
& j! I6 x5 j4 P! s+ H- w, m7 s除了对卓越科学知识的追求,一些留学生也在微信群交谈中表达出这样的担忧,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国内竞争压力太大,他们才选择出国留学。一名985高校数学专业的学生对《财经》记者说,他已经拿到美国名校硕士项目录取通知书,他不会因为疫情和其他因素而放弃去美国读书,因为国内竞争太激烈,他的一个数学系的朋友也是在国内考研两年没考上(才选择赴美国留学)。5 z; ?$ j; A1 L5 I I5 g0 a
& d! w; v1 l% E) ^% d" D8 |9 S
) W6 a9 s; U" c |8 w
主观和客观因素让这些为赴美留学筹划多年的中国学生不会放弃自己的选择,但他们同样面临来自美国政策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最明显的案例就是特朗普发布的10043号总统令仍未被取消(可阅读:特稿 | 梦断10043号令:被拒签中国留学生拟起诉美国政府),就读某些理工科院校中国学生因此无法赴美就读研究生课程。$ M. j1 k8 \" G3 `8 m, D
. y& _5 Y: w/ {" H3 K( C& \8 W
5 a3 ~3 {4 r- `* _9 X. h* r
4 M, l6 `: O+ }
% l* X. k3 T8 _# E4 m" B. W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
! `) q+ y4 f% d9 {$ }
?2 B/ x B3 G; k' x7 j& s0 O P E) N& x1 R. |7 c9 V3 `5 q
在王辉耀看来,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不会轻易取消10043号总统令,因为美国两党已在遏制中国发展问题上形成共识,必然会限制一些中国留学生将就读相关敏感专业。但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并未改变吸引人才政策大方向,从今夏签发签证数量就可以看出,因此拜登政府未来几年不太可能出台新的限制中国留学生政策。
6 k6 V, O- | N/ i
7 t8 U9 H5 Q( ?3 I8 u0 }8 G2 E1 X) Y# o) h
在这种大环境下,王辉耀建议应该从更大格局来看待出国留学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即没有必要像以往一样扎堆留学美国,而应该将眼光投向其他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因为随着中国成长为面向全球发展的大国,需要能够了解欧美之外世界的人才。就像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很多西方人来到中国学习,这些人日后成为中国通,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并且在中国与世界建立纽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7 f. x! N1 ^/ u3 n, Y! C4 F8 y
, D- K1 a* { N; K) G6 B8 r
' M& K0 l# l, r( P; ^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留学,王辉耀还认为,在推进中国学生走出去的当下,也应该积极引进人才。以美国为例,中美留学生人数差距悬殊,我们应该吸引更多美国留学生来华,特别是在疫情的当下也要鼓励他们来华学习。不仅是美国学生,我们也要让那些因疫情中断在华学业的外国留学生尽快回到中国继续学业,因为这种中断可能会导致我们损失一批知华派和友华派国际人才,而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这些人才。
7 K& T3 D- E; T
% A. e# u/ \# W, u9 P2 H) S2 k* ~: l& p: m
以下是《财经》记者采访王辉耀实录。
( B/ X4 W) J: Q0 B6 w* ~; }7 `2 n( Z- n, E' p/ e3 k& Y# \8 T+ r
4 j1 K1 P, j" D/ G
《财经》:自中美建交以来,留学生在中美两国关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9 u9 l" {, p; C/ I9 T- W
9 P+ x1 t# k f
3 G Y: q/ v- D' ?
王辉耀:从国家角度看,出国留学是中国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也是中美人文交流重要的组成部分,双方都很看重。在当下语境中,这个纽带一定程度上缩小中美两国脱钩的可能性,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对减缓中美冲突有帮助。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七八百万人去美国留学,最新美国人口普查显示美国华裔人口已经增长到近600万,是美国亚裔最大族群,这种增长有不少来自毕业后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3 |2 }) H+ ?% A
( s9 L% ^, D7 C' T8 k/ K/ H- \, n' y2 ?
《财经》:虽然疫情和中美关系对赴美留学造成很大影响,但从美国国务院签证数据来看赴美人数与疫情前相仿,为什么没有出现外界曾经预计的断崖式下滑?/ s8 p% t+ X# A0 D. [& G% T
5 c! e' z, k, t, v$ m) r/ p, A' l: R) p' u2 C% \
王辉耀: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增幅可能没有以往那么大,以往中国每年赴美留学生数量增幅是两位数,从2019年开始,中国留学生赴美人数增幅大幅下降。但绝对基数很大,根据美方统计,仍然有38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读书和研究,这说明下降幅度没有一些观点所想象的那么大。8 ]" k7 u4 u# s3 M" }- Q" s- X
! T/ A0 \& ]2 T% B' U; t4 {' @/ k5 p6 z
另外,随着中国中产阶级阶层崛起后,教育选择日益多元化,有几十万人出国留学很正常,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参加高考人数连年破千万,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8万,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也是中国高考历史上第二次连续三年过千万报名人数,在这种趋势下,留学生这个群体不会轻易减少。" H- ~) _# b0 ~& C
- k) h4 X3 u7 c- V. a6 E! T0 x
5 H/ |+ T- `% [当然,美国是世界上科研最先进国家,这一点很吸引中国留学生。还有一点,那就是留学是一个长期准备的行为和计划,而不是一时兴起而为之,很多中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学就开始计划孩子出国留学,时间跨度甚至长达十年,家庭为此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不可能因为出现变化就打乱一切计划不留学了,因此这个惯性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 Y! n# U& J% S# G3 o0 U- ]% J; x
V+ ^: u N$ M: B( W/ W' @1 \
: J" ?# v, s( g1 y. w, L《财经》:在两国关系出现问题当下,美国政府依然为中国留学生签发如此众多数量签证,这说明什么问题?0 O. |+ l6 C. Y
0 O8 f# P# B" A: C5 l9 ]
' R0 G# c! P s! H* B% c O
王辉耀:虽然中美之间出现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博弈,但美国在全球广泛吸引人才这个国策是没有改变的,拜登政府不但取消特朗普政府设立的不利于吸引留学生政策,并且加大全球吸引人才力度,他们知道中国是人才来源最好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中美关系的当下,美国人依然能给中国留学生发出那么多签证,其吸引人才策略可见一斑。+ `2 I* I0 ]) ?( f+ U
) }! m; r: ]* g* r
- c8 n' e/ m5 a6 k《财经》:不同以往,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多了很多政治风险考量,仍有一些美国议员认为应全面禁止中国留学生签证,这种不利因素的存在会否导致留学被突然中断?7 o2 X, b, r5 c
5 r% `' e. i' w% i/ }- v2 _! H# K. h$ z( {4 s+ h
王辉耀:美国要按照国际惯例行事,美国不仅要吸引中国留学生,还要吸引其他国家留学生,因此不会让两国关系导致中国学生不能去美国留学,这不利于其实施在全球吸引人才的战略。拜登政府应该不会再出台新的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政策,因为他们还是想吸引人才。发了那么多签证,不太可能紧接着出台新措施限制,他们希望让大部分中国留学生赴美,美国大学也需要中国留学生带来的经济收入。
- t: W. n) H5 E8 ~7 t( v- J+ O+ F2 j) p
; q8 B8 ~8 F- v8 c. \与此同时,美国有国内政治需要,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华问题上形成共识,拜登政府必须有姿态,再加上美国考虑到中国发展很快,所以他必须要做些什么,他不会轻易取消10043号总统令这种现存的限制中国留学生措施。
. |9 b/ u% m5 q& l; O; |9 Z$ q: }$ c8 e/ N, t" J6 Q" K
- I9 G, p7 U' b& c' E6 |- X# M
《财经》:如今的两国关系已经让赴美留学在中国公共话语体系中成为负面叙事体,你怎么看待这种声音,例如“留学无用论”和“留学吃亏论”,也就是导致人才流失?
7 Y. x/ t# M/ D( V: V! d% Z2 Z4 F) ~
7 ?6 [& O1 t" L0 K
王辉耀:曾经有人认为美国因为疫情会暂停中国留学生签证更久,但你看这一下子发出这么多。美国是限制一部分中国理工科留学生,但大部分中国留学生还是拿到了签证。我们不能光听网上的声音,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y3 x: o h, e: ]+ W& W+ U8 j8 H
" {/ z* ^' b$ q9 O
1 i X6 f6 |2 m" W1 ?$ _2 D留学会带来人才流失,但我们应该秉持更开放心态。因为邓小平说的对,留学生要成千上万地派,即使一部分没有回来也没有关系。我们如今有7000万海外华人华侨,在海外也和祖国联系密切,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达,回国比例逐渐增加。人才总是流动的,会有流出,也会有收获,我们可以大量吸引西方国家人才来中国。
1 f8 W' Y0 ?; j: f6 i3 d/ J4 U
0 d- g+ h# z" k/ n4 z! k/ r' ~% Z: X0 i. O" U
《财经》:一些留学生家长担忧因为疫情等因素在美国形成歧视华裔情绪和伤害华裔行为,这会使留学美国变得不安全,你认为留学美国还安全吗?2 H; G9 i2 [( h: j
. l% g" T3 _0 F6 n
7 V5 Q: t/ B1 Z, ?# C王辉耀:出国留学当然要安全第一,对上述行为危险性应该提起高度重视,但这些行为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发生在美国大学中,很多美国大学拥有大比例国际留学生,例如,哈佛大学国际学生比例达到20%-30%,其教授团队中也有40%-50%是国际人才。一流美国大学一直秉持包容开放,对少数族裔学生有特定招生比例,不用过度担心这种歧视行为蔓延到校园,留学总体还是很安全的。数十万在美留学生每天都在传递关于在美国生活的信息,留学的意愿并非是网络传言就能改变的。6 }2 W9 z: m; v
3 {% F: U/ K7 P( o7 i
5 N' e# _: A1 V0 p7 o《财经》:虽然赴美留学大趋势不会出现总体改变,但也有观点认为,两国关系变化会为赴美留学带来某种意义上的拐点和变化,你认为会是怎样的变化?
( E" r2 g( d( K& I* ?+ ^
, D6 _* a: w8 g/ C: x, F. S7 P. B. k% t, P
王辉耀:中美关系摩擦所带来的风险会导致留学多元化,虽然美国是科技强国仍会吸引大批中国留学生,但风险因素会让一些人分流到英国等欧洲国家去留学。其实,去美国并不是留学唯一出路,我建议可以把留学的定义和眼界放得更开阔,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出国留学不能只抱持学习先进知识这一种思维,我们可以尝试去一些不发达国家留学,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也有很多机遇。在国际局势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国家的人才。例如,我们需要了解包括印度在内的重要邻国,但并没有多少中国人去印度留学,巴西等拉美国家也没有很多中国人去留学。这应该成为中国未来留学新方向,国家政策应该鼓励去这些地方留学。
1 k M! M& g% @4 j% l Y7 X1 k5 R2 a* x
6 J6 u& A3 Q7 {9 b《财经》:私人自费去不发达国家留学,应该不会有人选择这么做吧,这种留学应该主要还是靠政府资助吧?/ z: d% Q: A# P" ?' {
) A' S5 P( E# l: r) Q4 N+ R. T/ K: R3 [; \$ R
王辉耀:我不这么认为,我认识很多自费去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去这些国家留学价钱便宜,掌握当地语言和社会关系会有很大助益,甚至可能比去美国有更大发展。这不是天方夜谭,我再举一个例子,就像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很多美国人来中国学习,了解中国。这些人日后很多成了中国通,他们的职业发展很好,一些人甚至成为美国国务院高官。我们中国人也应该有这种心态,去国际上发展,特别是可以去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中国学生去那里留学后,可以成为中国与那些国家发展关系的纽带,甚至可以影响那些国家。中国目前在这个方面相当薄弱,我们成为大国后,人才在世界分布也要多元化,不能只抱持老思维,即留学就是为了摆脱落后,赶超先进。9 w( u5 f6 S/ k9 Q7 U1 d0 l; A
- F% R% D4 A# V5 d
% h$ c" p3 B8 @* h7 M《财经》: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多元化留学人才,如何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 e' k5 D5 r0 O
2 ]3 R' z0 A; m+ v$ D0 D: \* }& r* y& ?
王辉耀:我们需要对人才吸引持开放态度,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华,包括吸引发达国家优秀学生来中国留学,特别是美国人。疫情之前,美国在华留学生人数不到一万,而我们在美国有将近40万留学生,中美留学生比例悬殊太大了,这都和两国人口差距不成比例了。
" E: i9 q9 U5 [; }& |7 Y; }
( L" i5 F( R0 B% v" Q8 F# t
, [& }( y: O B* R我还建议应该让那些因疫情无法回到中国继续学业的外国留学生尽快回来,可以采取相应隔离防控措施。从长远利益来看,他们如果中断学业这是很大问题,可能导致我们损失一批知华派和友华派,我们需要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解中国的国际化人才。美国历届政府中那些对中国秉持理智态度的外交官很多曾在中国学习或工作,他们大多会讲中文,有中国经验,熟悉两国国情,客观看待分歧,这批人对促进中美关系发挥着良性作用。我们必须也培养会跨文化沟通了解中国的国际交往人才,这样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