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W9 s3 q# _ |/ W+ h* Y# b2 T
【康红舒专栏】
* d' W! h- b) U, A: M. t/ q% l% W9 E r' O
原创作者|康红舒
, [; b( L3 M9 w# E一
6 Y* v/ o& x- U$ v7 h4 V `教育发展到今天,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一是孩子早教现象越来越普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家长冲锋的旗号;二是急功近利越来越严重,家长竞相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逼着孩子做着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而这样的教育产生很多不良反应:孩子们学着学着就跑不动了,就厌学了,不少孩子不知道人生的意义,迷茫苦闷。现代人出现大量的玻璃心和空心病,都是时代教育下的产物。2 {* M7 C1 a" w$ o$ s3 i3 _
学习没有动力,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是孩子教育的悲哀。( `7 ]5 c) J* ~, I
教育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分数和考试,那应该是学习的阶段检验。教育应该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完整的心灵,培育追求美好幸福的能力,所以教育是唤醒,是激发,是鼓舞,是引导,教育最终的生发应该是自主教育和自主学习,这才是教育之道,真正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3 q% c( Y9 x8 _6 i
3 g0 @# Q& C, m3 I
$ |- A. X$ ~' ~6 z: p二
/ C j. ?9 u' Z; S显然,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0 X9 h. \& G! u5 @) o" b5 c问题出在了哪里?就是教育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8 u8 ]8 p, B# U* |$ L现在,我们早早对孩子进行早教,早早把孩子交给学校,让孩子加速奔跑在应试教育的竞争跑道上,不能停歇。在孩子身心没有发育好的时候,我们把孩子关在学校,榨取孩子的身体,让他们拼命学习;在孩子习惯和性格没有养成的时候,我们让孩子一味地读书,只知道读书;在孩子没有发现自己兴趣天赋的时候,我们让所有孩子接受一样的枯燥管理和灌输教育,培养千人一面的“人才”;在孩子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没有人生梦想的时候,我们逼迫着孩子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好出路而奋力拼搏。
) h5 b8 {* j: l# ], L. i: e; v我们的教育是空心教育,是功利教育。我们培养出了少数“人才”,却戕害了大部分孩子。我们的孩子,包括“人才”在内,大多是人格不健全,对人生和社会没有抱负。; ]* c u" j, f3 C$ `$ R
4 P& h, ^. b: Y [- M' X3 G
* q0 B+ W9 z |7 x4 y. ?三
+ I1 z" ~9 i k教育本应该是让人变得更好,让人有追求幸福的能力,让人生命舒展,成为身心完整的人,而不是身心俱疲、千疮百孔、迷茫无措,空心无聊。" }) F# D( D& V) ^6 u/ d/ D9 g
所以,我们不能把教育搞反了,不能舍本逐末,教育首先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P+ J1 Z7 J4 O5 p
怎么遵循这个教育规律呢?
# Z/ _" x+ h; Z6 D* j首先是教育时间方面,不宜在幼儿和小学包括初中阶段让学生在学校呆太长时间,因为这个时候还是孩子身心发育阶段,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或者有更多的时间自己玩耍。所以教育时间要调整,0—7岁大部分时间要和家人在一起;8—15岁,约一半时间和家人一起或个人支配或和小朋友一起;15—18岁一小半时间和家人或个人支配或和朋友一起;18岁以后自己独立发展,这样遵循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发展规律。$ ~& h# A7 U P
第二是教育责任方面,家庭应该主要负责孩子习惯、性格和品质养成,学校应该主要负责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拓展,社会则负责做人和规则塑造,要有公平公正的奖惩环境。
! ^# f9 o& L/ e+ x$ Z) W! [. b! I$ \3 A x% W5 a
" y1 _5 O4 d0 z* v$ H5 u
四 ! e0 V( D9 J/ c2 P/ ]
认识了教育孩子的基本发展规律,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身心发展培育呢?
0 a _8 H8 H+ ]7 t7 Z9 o( k(一)养育阶段,积极和孩子互动和玩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x0 |& P2 h: U; B* d0 _6 J( l
(二)从孩子能说会走的时候,就要开始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包括四肢和躯干,以及各自的功能;然后慢慢了解自己的长相和身形,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接纳不一样的自己,珍惜自己。* q4 B- E6 |8 h* w% f) p" b+ z& W
(三)从小进行健康教育。饮食上包括晨起要喝杯温水,睡前喝杯牛奶,运动后不喝冷饮,少喝或不喝饮料;吃饭先吃什么,后吃什么,什么季节吃什么,注意营养均衡等。睡觉要规律作息,要早睡早起,睡前不作剧烈运动和玩耍,可看看书或听听轻音乐;睡觉要向右侧卧,起床后要通风洗漱等;还要教会孩子对大便小便的识别,小便什么颜色健康或不健康,大便什么形状健康或不健康。很多人都是因为对健康的无知而形成一些不健康的习惯,最后导致身体各种问题。健康教育对生命来说非常重要。
) a% G2 P p2 y0 ?$ [(四)让孩子参与做家务事。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要积极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包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的坐立走姿势,整理房间,打理背包,扫地、做饭、洗衣、垃圾分类等,这是最基本的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家是孩子最好的培养实践基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件事,喜欢大包大办,等孩子大了什么都不会时再后悔埋怨。
# m e3 F6 w0 j- C* z(五)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让孩子与同伴多交往和玩耍,自己处理彼此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家长不要干涉,可以引导,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这些关系到孩子生活的幸福指数。. j. a o: J# D) Q' _
(六)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不要把孩子局限在家庭、学校里,也不能只带孩子到游乐园和动物园,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见识五彩缤纷的世界。你告诉孩子世界的模样,远不如让他亲身经历。$ s6 S3 I l4 p" x# A% |, g
(七)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培养各种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热爱、包容、坚韧、感恩和独立、自强的品质。这些品质可以让孩子走得更远。
' q- U2 h3 Q7 w& B2 s(八)不断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和质疑探索能力。想象让他丰富,思维让他独立,质疑探索让他创新,这些能力可以让孩子登得更高。
/ C% S4 N/ q2 H q/ X" g(九)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这是家长必须要做到的。所有的孩子并不都是一样的材料,适合一样的教育,做一样的事情。不是所有树木适宜山顶,不是所有的鸟儿适合苍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不同的禀赋,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作不同的体验,尽早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的兴趣和方向。
4 r, f" k0 v" u9 j2 G- |7 i
- \$ j! B1 P- G7 b8 j6 a8 p) P0 g q
五 ' X1 t. q- d/ h4 B
遵循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孩子有了美好的童年,有了健康的身体,开发了心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趣向,就有了前行的动力和航标。孩子在接受了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后,在大学及以后就会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努力了,教育和学习自然发生。
0 w# r2 t: ~1 y$ I K6 E- p4 H3 c) h从身心出发,根固而行远。0 w% X$ j" Y, f G
作者简介:康红舒(1974——),男,汉,本科,副高,阳光教育集团,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y& e3 }! r% J. Q
(本文为康红舒校长原创投稿)
0 O' v6 z: y5 i4 \5 O$ |+ A, N- V; u' { C6 _% Z/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