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客观地评价我国的教育体制?

[复制链接]
查看6971 | 回复20 | 2021-9-17 23: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底蕴差,每每提及中国文化时只会喊口号却从来拿不出真东西。好教员极少,而且平均来看思想水平曾经有过下滑,保守势力有抬头趋势。3 h4 H7 |# p0 d4 z
2.教条多,无时无刻不在规训,却拿不出靠谱的理由,精神冲击不小。轨道单一化,按一个模子捏人,模子刻的又不咋地。- y) y! L- ^) |7 M* \  H. F& x+ d0 Z
3.注重筛选而不是塑造,而且筛选的手法过于笼统粗糙(学的、考的东西太破,又是一考定终身),即使筛出来也塑不好(全靠胚子自救),浪费了很多高质量生产力。卷倒未必特别卷,关键是内耗严重;换别的国家,筛选强度也很高,筛选本来就应该是残酷的。
8 _) N9 R% a( e3 P- R4.结构设置的不自然。有苏联式的不适应当代现实的因素,没有苏联的严格;有美式的本-硕-博年限设置,没有美式的博雅-专业、淘汰制;很难明白这种结构(在教育角度)的目的所在。
4 |* Q* u) O( L& \! z9 I) h% `4 m5.教学内容陈旧不切实际,文、理、工皆如是。缺乏艺术、体育方面的训练,欠下的课程早晚得在其他地方补回来。一直在改革,但95左右的一代人似乎被当做实验品废掉了。
/ g3 A5 g/ X5 p5 J/ U6.便宜,真的便宜!在如此巨大的体量下实属不易。
千禧茉莉佬 | 2021-9-18 0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底蕴差,每每提及中国文化时只会喊口号却从来拿不出真东西。好教员极少,而且平均来看思想水平曾经有过下滑,保守势力有抬头趋势。# V3 R: k1 U* ^3 s- n- r4 f
2.教条多,无时无刻不在规训,却拿不出靠谱的理由,精神冲击不小。轨道单一化,按一个模子捏人,模子刻的又不咋地。( @7 ?+ x+ o* |' {4 L! v: f! g9 n4 p
3.注重筛选而不是塑造,而且筛选的手法过于笼统粗糙(学的、考的东西太破,又是一考定终身),即使筛出来也塑不好(全靠胚子自救),浪费了很多高质量生产力。卷倒未必特别卷,关键是内耗严重;换别的国家,筛选强度也很高,筛选本来就应该是残酷的。! P0 u1 S, A) ]& w" k7 F1 v4 e. F
4.结构设置的不自然。有苏联式的不适应当代现实的因素,没有苏联的严格;有美式的本-硕-博年限设置,没有美式的博雅-专业、淘汰制;很难明白这种结构(在教育角度)的目的所在。, E. z6 j7 V" n; ^& a
5.教学内容陈旧不切实际,文、理、工皆如是。缺乏艺术、体育方面的训练,欠下的课程早晚得在其他地方补回来。一直在改革,但95左右的一代人似乎被当做实验品废掉了。$ f1 f9 n" J7 Q& ~% B7 c
6.便宜,真的便宜!在如此巨大的体量下实属不易。
悄然飞过爬 | 2021-9-18 02: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论截止2021年8月的现状,希望教育改革能往正面引导,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4 b5 v6 U, y; v$ u7 Y7 j4 Y4 ?硕博研究生
. f; C* y0 k! R% }0 }4 P! J1、硕士教学既不专业也不实用。硕士论文批量制造学术垃圾。0 \, Z" m/ d  U
2、博士教学包身工化、家奴化。博导资本家化。4 y+ [9 T. y2 x, [: J4 e6 |
大学
9 C, \; M! Y  K& Q5 R1、学费普惠便宜。大学比多数幼儿园便宜。! G& m: S9 t' Q: x% k) s/ a, P; w
2、产学研严重脱节。教学跟不上工作需求。
$ U3 W' x2 D/ E  E高考6 g3 S7 a8 _6 Q' [
1、地域歧视。各地区招生名额差别大。
' @0 a" o2 |, B; _5 e2 Y; f2、权贵化趋势。自主招生操作空间大。
, P# K% P7 ?6 S8 Q" Y中小学
3 w' Y( v4 Q4 w9 L1、官方学费便宜。老师私下收补课费,不去被孤立、排挤。
% r/ _" x- @0 S8 @2、校园霸凌普遍。老师学校和稀泥普遍,没有是非对错,一刀切。
  J  a1 V1 G6 q# J幼儿园$ E" O6 m' s( w
1、公立基本轮不到。
. q1 o2 B/ M* ~2、私立基本读不起。3 O( w5 m! ~& y5 f; B- k$ m
结论
- C- a: M* ]" J. n/ A目前的教育体系让普通人不敢生孩子,生育率还会创新低。
傲傲傲傲然 | 2021-9-18 10: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中国的教育体制本质上就像你提出的问题一样,非常的“不具体,大,空,高度总结,实则在忽略细节”。
9 }. e& c' Y1 w  ^: C3 U/ M" H客观讨论中国的教育体制——谁会客观?需要谁的客观?如何定义客观?* I' m& W, _) w% t& ?
别强调“中国”的教育体制,本质上所有国家的教育体制都是区分成不同的模块的,简单的分为幼儿教育,学前教育,K12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不同的系统怎么可能简单的总结?
, ]( {/ j# @. C! ^; B9 r$ \中国很大,从经济热度高教育资源丰富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到一些常年缺少教师的西北地区,你要把两者如何归类讨论?
5 ]& g$ x% E* v9 k, w& _. f: b8 p宏观切入视角对于教育研究来可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你单拿出来任何一个省,省会城市和边缘乡村对于教育模式的实践,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从业者的个人素质,是完全不同的。这些情况根本不是知乎上的小孩子们凭借着自己在学校的体会可以回答出来的——需要在不同地区的各个系统工作,需要了解大量的教育部门的文件,需要了解很多学校的教学特点,需要考虑到教育资源分配后,才可以稍微讨论一些。
9 d2 o9 K1 |5 j4 t2 ^% C% g* o真要客观的讨论,把中国的教育放在国际中对比的去讨论,我觉得中国的教育系统被赋予了太多不属于自己职能的责任——太多太多的国人对教育有很高的期望,比如:“高考是穷人翻身的机会”,“教育是改变人生命运的起点”,有些话听着很鸡汤,很励志——但其实离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如果一种教育可以淘汰一个国家百分之六十的年轻人,客观上造成他们被社会歧视,那么就很难轻易的说这种教育制度是好的。中国的中考,高考,加在一起,让超过中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年轻人去了中职,高职,三本,从此社会给他们贴上了可以被“歧视”的标签,然而你却在这里的各个社交下面看见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的肯定,这很有意思。9 r; n0 e# Y6 @! n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人成功,而不是社会区分人的标签。3 ]( G1 @' t' ]* C" ~
你打开中国的教育学科学核心学术期刊——很负责的告诉你,百分八十以上的研究内容都是跟你提问的性质差不多的研究方向,XXX制度的对比,XXX制度的改革,都是教育理念的讨论,教育制度的分析,都是一些假,大,空的概念性质——但是很少有人去做实证研究——长期跟踪学生,了解学生心理,了解学生需求,了解教育与学生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
, o/ w8 a3 M5 W3 h这种风气已经是很多很多很多年了,想批判一个人,至少你要全面了解——要批判一种制度,也得先了解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部每年都改,每年都有人骂——众口难调,动了谁的蛋糕,都是要骂你的,说真的,有一天你通过努力站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位置上,你会发现,位置不好坐。
蓝实2017 | 2021-9-18 21: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古代应试教育的内容换成现代知识,然后把这个应试教育起名叫素质教育。
月满西楼73 | 2021-9-19 05: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观的说法:融德意志教育体系、苏式教育体系和美式教育体系为一体的,立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而服务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建设任务,承载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发包培养-筛选-管理行政体系
导向和寄托壁 | 2021-9-19 14: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下面,你敢客观么?没等你说几句了,禁言套餐就上了.% F) n6 p' }0 w2 h
要客观可以,但是首先你要又客观的头脑,能分辨真假,知道自己去用正确的逻辑想问题.
" X/ k5 i6 c( T  v9 y你说客观的评价教育体制,我说教育体制要评价,就避免不了刨根问底,最后一定是更大更深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一个是可以客观评价的?8 U6 {+ t* v( P3 b) F. w2 Q
所以,还是建议,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教育问题还不是最根上的问题.
FoHawK | 2021-9-19 23: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接地气。
- s$ ?* P9 q- E$ F' r( o一方面延续了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心气,文科喜欢“附庸风雅”,理科喜欢“智力游戏”,讲究以“脑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0 ^9 ^( r! o' A0 a另一方面,培养出来的人走向社会后,大多只能做些基层岗位,甚至重复性劳动,学到的那些“书呆气”的东西,不但派不上用场,还容易让人产生“怀才不遇”的挫败感。
7 S7 Z3 T" N8 J$ g. T不然说怎么那么多“小镇做题家”呢?即便是好不容易考上了双一流大学,甚至读研、读博…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大多根本不需要用到学校里教的那些东西。) M' R- v) W, E' _
为什么需求脱节?
1 G* }0 n' `9 b4 k, t
4 U- D& p9 k: Z0 g/ C+ G# E古代读书,目的是科举,哪怕中个秀才都可以不用交税了不用拜官老爷了,那才是真正的精英选拔、阶级跃迁。; e* P( k2 B# Y
现代读书,目的只是为企业机构培养“员工”而已(不好意思,我不想用“人才”这个虚伪的词)。! F' M2 k- j. S2 g8 W/ y* w
我们社会有这么多人要养,加上基础薄弱,必须依赖劳动力密集的中低端制造业才能发展。+ W) z4 n. c  Y2 N
这个事实,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 [7 O4 y0 P) d! _( s  q$ |$ ~: v
所以大部分岗位所需要的“员工”,只需能够做些重复劳动,具备简单的逻辑组织能力就行,其次社交能力也很重要。+ `+ J7 @% }* w' a3 p+ E
而我们的教育系统,却严重偏离的社会需求,过度继承古代那套“精英”选拔的模式,忽略了最大盘的基层劳动力教育。
  y( c0 ?- o$ M6 N结果呢?教出一大堆不接地气的“小镇做题家”,能力不满足工作需要,心气却不低。
0 l" k. ?0 o2 D% _- q这样“不接地气”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损耗。' L. t) L9 {" e0 t- e- x
为什么损耗巨大?
' o9 U5 v7 w  z8 C! h1 A  D; R" L7 d2 K
大学生宁愿当低薪白领都不想做高薪蓝领。" r4 i* @. W9 V% W$ V6 K. [; S% {" y
例如前段时间名校硕士去烟草厂做操作工就成了新闻,即便是那么好的单位了。如果不是大家普遍认为读了书就不该做蓝领,这种事情又怎么会成新闻呢?
, P4 [; {9 U( S% g: n与之对比的是,欧美国家的蓝领社会地位就明显比东亚高一些。* _8 i* |7 L. W8 W
于是稍微好点的白领工作,由于竞争太大,直接导致高度内卷,不用老板开口,员工主动996。
$ r9 ?0 O" ~# [5 M2 X) `如果教育不能“世俗化”,适应社会需求,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就真的是少生点人口,才能减少白领岗位的内卷竞争了。
2 P& z- J  [2 z2 j为什么近年才暴露出问题?
, g/ h  O0 ]" I' @6 c$ M3 s$ `+ x% L: ]6 r( v0 m
这个问题,过去没有暴露出来,那是因为有太多人没读过书了,他们去做蓝领,读书人做白领,看着还算合理。
  v! B, Z; d& \% N6 }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原本只能做蓝领的人,现在也能够上大学了,而且他们上完大学后,哪怕是大专、三本,也都不愿意当蓝领了。
. y6 N9 |% Q' s; U2 p, M* r. e如果没找到满意的工作,还可以去考研、读博,甚至留学…一直拖着。
- e& \% n1 j& ]9 W; G( v8 P" _于是你会发现大学生就业的挫败感越来越高,白领岗位的需求远大过供给。; z% f: t- F: V9 I" W/ L- t  z) i
另一方面,又说劳动力不足,好多蓝领岗位又招工困难。
8 e( B: a3 C0 c$ n3 B1 {年轻人都耗在教育系统里搞“军备竞赛”了,开放三胎都没用啊。
1 t8 P7 }1 ^- P现在出台的政策想通过限制补习班、降低录取率的方法,来提高教育门槛, 就是想把更多的人赶去蓝领岗位,让就业市场的供给平衡些。
! J0 j4 ~5 i: V3 B3 S2 {然而这种暂时的解决办法,还是无法弥补“世俗教育”的缺失。
会笑嘀眼睛 | 2021-9-20 1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说明我们时代在进步,更多人意识到问题,也希望找到解决办法。跟知乎网友也聊过一些话题,再补充几点:
- W. u$ b. G+ R8 ]! H" e5 J1、教育体系是一个基础平台,要做到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乃至未来的就业发展的一贯设计,让更多的人能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要过分重视智力能力筛选,毕竟学生还不到创造社会财富的阶段。职校和企业也做好对点培养。$ g% N4 j' J3 {' H8 z7 _; h
2、教育过度内卷除了解决内部问题外,还要解决大量就业岗位问题。一方面是全球性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大量学生无就业,打个比方,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就可以解决大量的学生就业问题,就好比英美的英语外教,走遍全球。之所以做的这么烂,是因为我们真的没做好,蛋糕还没做起来,就让大量利益方占满了坑。5 t( ~# `" j2 A' K; h! |) |) U' g
3、教育部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大家都知道是对的,但都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你刹不住这辆失控的车,就算你把方向扭过了,他也会往其他方向偏的,这么多年的教改就算最好的例证。# k% u% z$ e8 u
4、教育需要张力,把各学科的知识张力延展开,分门别类归正好,每个模块再到细分领域都要有足够详实踏实的探索,知识积累,还有就是知识(特别是数学、物理)的横向探索,拓宽人类的认知边界。西方文明在所有领域碾压其他文明也正是如此,科学、技术、军事,甚至包括考古都完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而我们仅仅追热点是不够的。现有的技术突破和边界创新很多都是从细小的领域横向拓展开始的,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研究理论,研究人与社会关系,更要研究自然,研究动植物,研究一切未知的领域。把知识的张力和人的张力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福利,给更多的人以切实利益。
9 ]# L0 D. c1 o4 V9 m4 _% h5、说点政治问题,某些方面来讲教育是大国博弈的一个附属品。我国的发展还是政府联合国际资本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就像很多前殖民地国家意义,大量的人才没有合适的岗位(特别是我们中西部地区)。如果哪天中美博弈成功了,我们可以在全球搞经济贸易拓展,不需要“南方血汗工厂”做资本积累了,我们的资本可以对外攻城略地,人才也可以出国(待遇真的很高),那么我国的教育也能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底层人民也不要这么辛苦了。' k& [* l0 z5 D7 v
<hr/>也算半个圈子内人士,来回答下:
2 Y, }; F9 Q$ X" B: I6 \0 c1、高校教育研究只会做中外对比研究,把国外的教育理论照搬到国内,无论是教育理念改革还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政策制定者又没深入一线,深入农村地区的勇气和担当,在一线发达城市搞一搞形式上的教育调研就结束了,所以我们的教育政策远远偏离中国的基层社会;
8 |1 I  [8 \" F) G) b2 ?  g2、教材编写极烂,毫不客气的讲,我们的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要推倒重来,学生要回炉再造,成绩好的不过是适合筛选原则的,并不代表学科知识的基础扎实和未来的延展能力,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优秀学生第一选择出国,国内的成长太慢,水平太次(包括清北)。
" x# m* K, L: T: f( K3、教育工作者学习能力差,知识面太窄。小镇做题家是成为不了教育家的,知识没有经历过各维度的处理、加工,直接塞给学生,这样的老师就只能算技工培训者,远称不上教育工作者。绝大部分老师对本学科的完整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没有掌握,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的水平缺乏基本了解,还存在于几十年前的自我认知之中,教师水平真的需要极大的提升了,不然误国误民。
, R( a0 X! r+ y: g# F9 ]  [4、教育整体机制吧,缺乏鼓励创新和突破。整体来说,跟社会大维稳和规训机制一样,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高压状态,说实话每次去学校看到学生哭丧着脸毫无生机的表情,心里都很难受。我们中华民族这么优秀的民族,聪明智慧、勤劳刻苦,什么样的人才都不缺,什么样的伟业都能做到,最大的枷锁往往是自己人戴上的,这是一种悲哀。
% [5 N0 P+ g" Q' z% c( v5、如果真想做中外对比的话,西方也是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才走到今天,思想的解放和社会平台对有想法有能力的人的全方位支持,充分释放人的张力和知识的张力,才造成他们在社会所有领域对其他文明的碾压。我们虽然经历过土地革命,但教育革命还没真正触及,需要更多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努力,给国家未来创造更自由更顺畅的发展平台~
低掉的帅 | 2021-9-20 15: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体制……' {; }0 Y) O* i7 A$ l
有成绩有贡献,在文教思想某些方面做到蓝星第一这个不能细说哈。* d0 K1 P: k! l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觉得由于思路和人才两大原因,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
% g) Q" O& e' i$ s- H' n6 a一则是教育本身的效果。以前可能不是,但是现在应该说教育主要任务,是就业。( G% G6 b7 d+ w' y$ m' s
二则是具体的教育分流,这个不能全部怪教育体制了,是一个国策层面的问题了。
9 H, K7 `- J; }. i+ t" ?" ^啥是分流解释一下,大白话就是,不应该让211本科成为就业不饿死普通人有点希望的起步要求。现在这种所有人不211985就可能堕入底层的体制是不正常不健康的。# z" c+ P% U+ O) E+ ^4 \4 f, t
如果,只是如果产业工人到操作工程师也能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服务人员,操作性岗位也可以有合理的经济地位,才是健康正常的分流——分工体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