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是劝人远离学习、虚掷光阴、轻视教育,更不能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
3 c7 C& B; z5 d; X8 S& O
4 U& h! d% i$ e% r$ `9 Z“双减”意见的直观影响是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增加了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要把这些时间利用好,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 J; B/ ~# }! a! Y* V f$ B
" r' j0 L( Q, F* j4 m& c只要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课程和教学、最有成就感和挑战度的考试竞赛都汇聚在学校之内,就能把孩子从校外培训班“争”回来。
, ` O5 l; w8 |5 I8 _
9 F4 L( v: p1 ^+ T! o0 t! @# J4 m; k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伟、郑天虹、吴振东、赵琬微* r: @6 v# ~* M- b- `
* `/ Y* @: y# ~* n0 o- H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家长的负担会大幅降低吗?社会的教育焦虑会迅速消除吗?学生能“吃饱”“吃好”吗?……“双减”意见发布后,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 u- h2 ]9 X8 d7 H) a, G9 L
# U% L4 ^" k6 Y( W( k6 o! l
“双减”意见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受访者看来,这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重磅文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 F7 b* Z5 ?0 [0 O" f- t7 s* y! B3 u* m1 a( _$ j
为深入解读“双减”意见,回答公众疑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多位研究或从事基础教育的专家教师。他们表示,“双减”意见以空前力度打到校外培训机构的“七寸”,对缓解教育焦虑,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深远。
6 G( G* i; v; J$ _8 P% [7 ~1 p
9 }: z6 t) l6 `. J U家庭教育负担会大大减轻吗
8 {/ S8 G0 w6 X+ {7 `5 X. G/ Z4 X/ L6 `' e% e
《瞭望》:有担心认为,“双减”意见堵住了校外学科类培训,可有需求的家长会请昂贵的私教,加剧教育负担,这一担心合理吗?
' N3 [% J5 u+ h7 y# K6 p0 e
) ^3 `7 D2 x/ @: O7 Q付卫东:短期看不无道理。一方面“双减”政策落地到学校,让学生、家长切实感受到负担减轻,还需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学校课后服务的配套措施尚未及时、完全到位的时候,质量也很难令所有家长满意。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通过“一对一”私教或拼班培训给孩子补课,其费用甚至可能超过原来的培训费用。但从整体占比看,这部分人群会大大降低。
4 x4 N+ ~) p" A5 c5 G, o8 `* t/ z/ N) Y9 I( q% W# J ]4 b7 V
张志勇:长期看,随着国家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提升校内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越来越多家长将会让孩子返回校内学习,到那时,家长负担就会明显减轻。
( B0 L x3 [- S) F( O. a$ n$ h4 D- Y4 ]5 X
社会教育焦虑会迅速消除吗6 Q- s5 d( m2 E) \
5 o. ~+ D M5 N3 s0 m" Y) e5 }( h0 p
《瞭望》:“双减”政策落地后,社会的教育焦虑情绪会快速消除吗?/ o4 l0 i( e% m4 W
8 @+ y6 Y' V* v# J% o% e付卫东:造成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复杂多元。
: L( h1 B% v S& I" o8 P+ B9 N4 x9 o3 e6 [. Q
一是对文凭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简单工作也要高校本科甚至硕士博士以上文凭。这在一些知识劳动密集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更为严重。学生需要付出更高成本获得高学历。8 o3 A1 [: ~# a0 d
; _$ ]2 h2 ^8 r! ?$ s二是随着我国中高等收入阶层人员日益增多,他们渴望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进而维持优质阶层地位的意愿愈加强烈,现实中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充分和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
3 m2 X- v- \! A; l
7 t" X5 N3 N- C" `三是家长对小孩期望值过高。
8 Y; F) }* y! S: U3 Y! X: a# l/ f8 v, V
四是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为获取更多商业利润,不少校外培训机构人为制造教育焦虑。如宣扬校外培训指标有限,迷惑家长,编造校外培训成功案例和没有参加培训的严重后果,让家长高度紧张。1 w* T3 p! f& q4 ~$ ^2 V. P
7 b9 {2 O0 O) j2 m+ k
“双减”政策落地,削减的主要是教育培训机构制造的焦虑,还不能彻底消除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9 F0 J# q( z) r5 ^& q6 z H
$ n* O1 k) Z, t' h. }
张志勇:“双减”意见通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恢复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功能,优化了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的关系,还通过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扩大了优质教育机会公平,另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这些措施得到深入实施后,相信未来会逐步降低家长的教育焦虑。0 g; p6 L" O: { ~% e+ \ X. a1 s
% N; O9 g6 i. ?
校外培训仍是刚需吗" d# _% c" a) }' r
5 R. [) G# e* y m, V《瞭望》:“双减”意见是不是意味着学生将来不再需要去校外补习?
1 v$ {1 Q$ A4 l F
1 k8 v) B1 h) b1 ]( N/ `# y |陈先哲:在职业教育尚未得到更加充分和高质量发展之前,进行教育分流可能导致很多家长仍然不太希望孩子进入职业教育轨道。他们会在中小学竞相上补习班提高分数,所以这个刚需短期看不会消失。要淡化这一刚需,既要通过大力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把学生从校外培训机构吸引回来,还要切实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从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并提升认同感。3 r. d& e( I, i+ u# T% c8 t
, `! h; N- P( x
《瞭望》:怎么才能吸引学生回归校内?
: C, h- l5 a+ E! y @
- n7 d: T0 V4 i6 A9 T/ c. q3 a% k! M9 G付卫东:学校要千方百计保证课后服务内容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前提下,由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艺体、科技、拓展训练等特色课程。并且,学校要将校内课后服务拓展到校外,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甚至企业、车间和街道社区等。鼓励学校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开发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s' s) F2 }: K+ P; @7 n2 H$ E! Y6 e4 N
要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效应,通过校际联盟、组团发展、学区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等形式,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互助,集聚学区、集团内各学校课程资源;探索学区、集团智力资源优势,开发特色课程,最终达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效果。校内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就能把孩子从校外培训班“争”回来。
x8 j5 l6 C7 F J6 G
9 X7 N X1 L0 U0 a/ M2 x2 m5 l1 [' ^; [$ U丁凤良:从学校角度,课后服务关键得让学生“吃饱”“吃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学校要分层分类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将组织安排答疑解惑作为重点,让这部分学生“吃饱”;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将动手实践、拓展提升作为重点,让这部分学生“吃好”。4 j! A0 B l$ r% w# L0 y
2 g% w$ ]8 ?. ?' X1 h l- G6 k
还需完善哪些配套措施7 U- p1 ^6 q. Y( }" v6 w% r4 P6 T
# X& i' A; M% z# v- e/ ^2 B
《瞭望》:“双减”意见要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这对学校的压力大吗?' _7 O! k4 C3 S4 X
$ W1 |& j/ Y! r1 i% ]0 E: E
丁凤良:一个突出挑战是,学生回归校园势必带来教师工作时长增加。如果按早上7:00上班,晚上6:00下班,老师在校工作时长将达11个小时。未来如何既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又保证教师有充沛的精力从事教学任务,还得学校想办法。# Q* P Q8 ^/ O2 ^: l' u
$ ]) j) _7 @( N* y' J! C
“双减”意见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是个办法,但是进入落实层面还有难度。小学面临的难度可能更大。因为小学生的课后服务过去基本是班主任承担主要工作,实行“弹性上下班”意味着至少有正副班主任轮流负责照看、指导学生。由于小学生自控力弱,不是任何老师都能胜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所以如何应对小学提供课后服务的师资压力还有待探索。 n4 p/ z9 R ^4 T' W; Q
! ^: \2 Q( Y0 H" e
《瞭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对学校提出哪些要求?
: X) n2 a" a0 I5 {8 r, f5 v5 h4 K& g- N ^9 X6 L# ]8 u8 V) U
付卫东:“双减”政策落地,关键是教师,而教师待遇则是学校教育和课后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要依法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的平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公务员工资收入的平均水平,保证中小学教师安心从教。认真落实偏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行定期递增计划,鼓励更多优秀年轻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长期任教。在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考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因素;学校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时,要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精力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范畴。学校在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对于校外专业技术人员,由双方协议确定劳务报酬,通过专款专用的方式保证按时到位。
4 Y0 x% u- N* n+ _4 N7 C7 p; n1 w4 O1 @+ x
张志勇:学校要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构学校课程和课后课程体系,不断满足学生对课外个性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还要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促进家庭学校协同科学育人。3 O- v8 s3 W, K; u2 F
. c6 V- N( _# [$ I) [
丁凤良:在推进和实施课后服务过程中,学校既要明确应该做的任务和工作,还要明晰不能做的边界和范围。学校要坚决防止使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要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必须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