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

[复制链接]
查看6112 | 回复0 | 2021-9-8 0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人很幸运,能在第一份工作时就选择正确了,而更多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都一直走在发现的路程上。  2 N; [3 B* G: p1 W
针对在此路程上寻找到自己兴趣职业的人们,你们是如何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职业且是如何转至自己兴趣职业这行的呢?
逝水流年年i | 2021-9-8 13: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属于那种鼓励人们follow your heart的人。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做的,而且也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  v9 X9 l! A2 k- M

9 d9 J3 a& e! u7 Y关于幸运,我觉得努力、方法和队友比幸运更重要5 v3 H. k) _/ }: }, q% K
+ d+ v& ^4 D+ B1 o! a9 M
从概率来讲,第一次就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就像恋爱一样,青梅竹马一见钟情就白头偕老的事情,有是有,只是很小很小。
, j$ o, ]: o3 k5 U# }/ i2 ?- y- h- O" n; P# C6 G1 S; B
我们总是需要去尝试,去体验,去了解,从失败和成功的片段中去学习,去成长。
" |/ i9 [( c9 [
  T: l8 Z  v+ T- X; {除了少数的幸运儿,如果缺乏足够的尝试,很难找到社会需求和内心动力的真正交集。% M2 d. k. g) |7 I

! k# y' P6 r$ `! r' R: g  P我觉得这个就像点菜。我如果去一个餐厅,哪怕已经来过,知道哪些更好吃。我还是总会点部分从没有吃过的。
4 s: h, i3 W* i) N* W. M+ K/ O: y3 o; a0 n  x3 S/ X) [5 v
恩,往往大多数,是不那么美味的,甚至很难吃。( d% g/ t9 N( q9 C7 J

" F) _) \: H( R# A  f但这就是探索的代价。如果我总是去点那些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我也许永远不会发现惊喜。% g0 j$ m: U6 J
. c. U% u! V5 }: p; c
我的理念是:承认自己并不高明,无法一枪命中;承认从最终结果而论,自己的探索大多数会失败。但还是充满了对于探索的热情,就像一条小狗,看见一个新鲜的东西,就上去嗅一下一样。哪怕它可能是泡屎。7 H# n1 y1 s% l2 C( y5 P4 D

3 F# I5 g. W4 B* U' B5 D2 n这个牵扯到了好奇心。恩,保持好奇心。1 q& i* F7 a" t0 x

' P& |4 H8 `0 Q: U! p我喜欢跟充满好奇心的人在一起,分享这个好玩那个有趣的话题。和觉得这也乏味那也乏味的人在一起,真是乏味。/ b& P/ E5 ^$ A5 v! W

' ^$ `& r  f' {概率上讲,你探索的东西多了,发现兴趣的几率也更大。
/ P5 o9 L$ T3 J+ R# M6 v5 e' }( f! t' E: |3 L# X, s
另外一个经验是,全力以赴的投入,提升职业和人生体验的深度
: F3 U3 o/ Q2 Z. B( U& [' S# \: P2 e1 P" B9 A0 R9 w8 I
前几天和一位耶鲁的毕业生,聊起职业选择的话题。
( M! f& R# z2 a/ |; D0 N5 q9 S' a6 P5 w# C
他说:很多人是因为觉得职业发展的限制,才去读MBA,考虑换个方向。但发现换了之后,还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 h0 d0 f0 f+ u3 {" V
4 I+ T# \4 U0 S也就这几天,一位好友要出国读MBA,他问我说:”你有考虑过去读MBA吗?“
6 }6 Y  v$ b" W2 V' F& M# k* M+ j我说:”不回去。“
0 U5 u4 m! R7 Z7 r6 @/ b* n他问:”为什么不会?“/ r2 u9 G1 V  ~2 g# @
我问:”为什么要去?“
9 K2 l0 v; V  N+ m" e他说:”可以提升视野啊?“7 l4 {4 I) k& F. B; Q/ n: w

2 Y! L5 S" v% M9 L2 E+ L. L" ]我的看法是:提升自己的视野,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升认知的广度,一种是提升认知的深度。9 P0 T! l) x! C7 W5 G; e

3 Q! _( ^0 N6 N# ^% ?. }而我所发现的,提升认知的深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去实现高挑战性的目标,而不是读书。哈,往往通过这种方式,也同时提高了认知的广度。
* H9 d: ~, D. U: D( h. h( i2 x. i6 D& K! S0 D: x% e% w6 a$ Z
提升职业体验的深度,有一个重大的障碍:打酱油心态。
4 s3 k, ~" Q9 \# j, ^. ]  I, `7 y7 |6 X  J' D
在和学生做交流的时候,我发现问起他们的实习经历,大多数人最后会说:”其实我只是在打酱油。“
9 y; }: D" B3 K$ x& R* ]9 [/ a: Y) F: V1 I4 ?& d( }
不久前看到一个名词,叫做尿尿团。说的是那些走到哪里,就拍张照片,然后下一站的旅行方式。6 F) w3 @8 i6 r) A/ M; l# m

+ x" P4 e- w; w) Q  I2 }# d职业是关于人生的旅行。
, v# Q4 Q9 U  @7 }' w+ i$ j0 Y" ^) D5 \  _! o# J" e
深层次的体验和愉悦往往来自于发现、探索、交互与创造,来自于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撒泡尿写个到此一游。; ]" @0 i/ C' n& A6 B, t

3 S) n- ]7 w( e/ d% }. \浅尝则止常常还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不会喜欢工作这个游戏。
+ i. W( Z$ B: z" l3 r( m, G5 @7 t! i# M6 k" {; b8 S
我们的心理是:如果我们擅长一个游戏,我们更有可能会喜欢它。2 O1 R& p- H5 y( O  ^

3 |% _) j: Y# Q. N' A在大学时候,我不喜欢玩星际,因为经常被人痛扁;我喜欢玩帝国,因为经常把别人打得到处乱跑。( k, G3 x& V  r; T7 }

% h% w1 [  i8 p' o* |* t大多数人都不够热爱工作,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潜意识里有对工作的恐惧,觉得自己玩不好这项游戏。
0 _0 C3 F" {$ f5 B7 m0 N+ e/ S
* m/ K" j4 {3 ]; f% f6 \. M" x这会妨碍我们的投入,而越是缺乏全身心投入,你越是玩不好游戏。8 H* N% l; P* W* u' E6 b& g
+ R' I' O5 ^( k$ k# e7 {( b& A
恶性循环。6 V# K' A; Q0 M0 w1 T& C, ^. i

3 I" M% d4 ]) z$ |结果是很多人假装自己不在意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假装自己只是为钱工作。
9 G8 R- z6 e" t  [7 ^/ |& \
& M% g- d$ Z& u7 b1 {9 c4 r( }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剧。; [+ O' X0 I  R  \
: s6 G; y( |' ~8 H( R
巴菲特说:年轻时选择热爱的工作,否则就像把性生活留到老年用一样。3 T0 ?* \- z  l8 {  m! A$ O

9 }% ?* L) P# v: H5 G* ?2 @不少人说:赞成这句话,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 `( U5 \6 B4 V: F4 k
5 i6 l  A  Y% B! m6 H/ @* U* y. ]& }. C
如果你没有全身心的尝试过,我觉得很可能短时间内,难于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 s* ^- G6 k& k' W0 }2 ]

, D3 c( H& }# i$ d3 b+ n所以重点不是立刻的发现,而是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才能更加靠近这个目标。0 _$ z9 A; m+ X& U' K
2 B  ~" ], [- W1 B
分享资源:% E4 H7 C+ H. h3 p* J& e! `4 Q
1 n* B  v* n0 b  g5 @- v
大学生如何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 - 如何做你所爱 - 知乎专栏7 S" J" \! f/ w$ D% @+ R( ?( W
大学生30天让雇主倒追你
2 [7 {" s+ X* |% E4 m

; Z* E( S! h  t7 ^' Z3 Z=====倒追关系学电子书免费下载=====+ v+ g* ?3 {! v% j" y( m0 l) G) V6 t
) Z1 X. S4 W3 }. z$ N# C4 L3 Z; g. y
* 情场:《单身女人,让男神倒追你》:关注公众号“倒追学堂"获取
, p7 N2 }* m- b9 @6 c* 职场:《求职者,让雇主倒追你》:关注公众号”让雇主倒追你“获取
9 ~4 q3 g7 a4 `; q; o* 商场:《销售员,让客户倒追你》:关注公众号”让客户倒追你“获取
小格佳人 | 2021-9-8 21: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 非常不赞同“把兴趣当成工作来做就毁了”的观点  5 o* @# z1 M1 I# h& h1 F
我呢 是个坚定的“always follow ur heart”拥护者,总是向我的朋友们极力游说要“追寻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 s% \) |, m8 L
第一次认认真真思考这个问题大概是我高二高三的时候吧,毕竟面临着选择大学选择专业的问题,想了很久想了很多,发现——我TM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那咱就排除法搞起!于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真的就拿着单子一个一个划掉,会计法律投资金融保险这些文科生热门专业通通不是我要的,我讨厌政府讨厌国企讨厌事业单位,就算在商业领域我也肯定不适合去卖电脑卖建材卖生物化学制品,慢慢的,我的大致方向就清晰一些了,外企比较是我的菜,比如酒店管理啦,时尚杂志啦,动物或者文化保护NGO啦,旅游节目啦,珠宝设计啦,这些看起来就并不是飘在高空中的浮云了,这些和现实都有对应的东西可以去选择和学习,再加上考虑到家里人对我异想天开的接受程度,最后选了“工商管理”这个万精油的专业……说到这可能要被教训“晕死你这么多思想斗争就选了个这啊” 但是,要知道,最后上的哪个学校读了哪个专业其实不重要,这一段思想的过程才是我收获最多的。
5 s6 i! A0 g, N6 W/ J" D$ S% @2 k/ y1 O5 J* \4 l" x# |5 v
上了大学,在不断了解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继续排除法=,=   兴趣可以有很多,但问问你自己,哪几个是你愿意当作终身事业去奋斗的?对于我而言,地质大学珠宝设计专业不招文科生,PASS;旅游节目我也没念成播音主持,PASS; 瞧瞧国内NGO的现状,拯救地球的愿望还是等我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了再来进行吧,PASS; 酒店管理我依然很有兴趣特别是那段时间深受星级酒店主题英剧和美剧的影响;至于时尚杂志,我一不会拍片二不会写稿三不会公关,在这个行业我更感兴趣的是商业的运作,而不是赶着场子昧着良心捧明星捧品牌。这样一来我就把自己定位到酒店管理和奢侈品管理这个领域里了,大的方向定下来,轻松不少,慢慢有靠谱的感觉了。  2 m( `$ h( m) M) F, q5 @( M7 l7 c- i3 B5 \

9 h4 ?* o7 D2 f- {5 s# I插入一段,职业的规划有两个途径:  
6 x/ |5 x; ]0 W 1. 定位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然后再深入了解这个领域后明确自己在其中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比如我热爱奢侈品这个行业,但像我之前说的我不适合进入时尚杂志工作,也不像是个靠写时尚博客而受邀去看各大时装周的人,我当然喜欢名牌包包和鞋子,但我会为奢侈品的商业运作着迷,比如店铺的选址装修,运营制度和规范,产品线的调整,和那些设计师合作推出一季性产品,为什么酒会这样的形式在国内受到这么大阻力,等等这些都与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连上了线。那知乎里面最广泛的Geek群体,假定你们最初定位在IT行业,那么然后呢,也许你适合选择不同的语言环境然后安心码代码,也许你钟情分享产品的评测并且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你创意不断适合去策划产品的推广,也许你善于判断创业团队的潜力和研究资金的流通去做一个出色的投资人,anyway,懂我意思了吧? 不是说喜欢踢球就一辈子踢球,那可以去做球探呀,运动器材零售呢,研究足彩呢,足球场的设计呢,建一个球迷论坛呢或是销售球票的平台呢(还可以定期组织球迷和酒吧的线下活动)?同样不是说喜欢跳舞就要跳一辈子的舞啊亲,OPEN YOUR EYES !!!   (抱歉 无冒犯之意)  4 t. f$ n3 A1 e" L
2. 定位一个职业然后再让自己去适应不同的行业。比如做会计,比如做HR,比如做广告,比如做翻译,你在中粮油做HR和你在知乎做HR肯定不一样,那这,便是和你兴趣相匹配的表现了。不多解释。
  e# c+ Z! \- ]+ g" J
' w  A6 H9 v9 I( b; }4 N3 w. D  ~# ?回到我的故事中来,有了这个目标,就每天看相关的网站,普及各种知识,看很多书,去学我想学的东西,当然也会很现实的去招聘信息,不断调整和摸索,也从来没有谁告诉过我怎样进入这个行业啊!不管怎样,当我看到我现在这份工作的招聘信息后,激动的几天睡不着觉,因为我知道“That's the one”, 我只申请了这一份工作,并且得到了它,从始至终都非常明确。很不能理解那些一天到晚晒面经晒offer的人,哎呀昨天去面了四大,今天去参加强生的笔试,后天去宝洁的终面,然后哗啦啦收到好多500强的offer选哪一个好呢,这只能说明你从一开始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呀亲,当然我不是说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但这样广撒网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啊。  3 X  x9 W: g, W, Y
: A0 D0 q+ P! j& h$ d9 r
好吧扯远了,啰啰嗦嗦了这么多,总结就是! 不要自欺欺人! 除了你自己没有谁能掌控你的人生! No Excuse !乔帮主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大前提是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 p) C+ @3 D3 m
0 L) D4 n9 g, I- ~$ k4 ^8 I+ a' D===============   2013 Oct.16   Update   ==============" h$ u, m  x2 W  U9 Q2 t5 W

0 }4 Y' U. L1 p* U7 c我上个月辞职了喵。
) v) r) D: }2 Z7 g
) ~* {, X5 p4 w" V" v: g每次推送过来有新朋友赞这个回答我内心就都很纠结啊……3 o4 V, p& n( u* J
! p( Z7 d) k& {3 m1 H
我辞职前挣扎的那几个月就一直在怀念我写下这篇回答的状态(现在再看都觉得也太打鸡血了哈哈)我同样推想了很多,不高兴,要辞职,那么
8 e) y+ b$ a3 C1 Q6 B
    是这个行业的问题吗?不想再在奢侈品行业混下去了?    No是这个公司的问题吗?换个公司是否就解决了?         No    是所在部门的问题吗?       No, well...kind of...是工作内容的问题吗?不想再做目前这样的事情?     Yes那解决方案是升职?or  申请不同的任务负责不同的项目? or  申请去其他的部门?
    ( o3 M# U4 X4 S( f
基本上这个思路,我思前想后很久,咨询了不同的人,很遗憾,我可以留下来做我开心的擅长的事情,但那只占到工作的10%,其他的90%在消磨的我激情消磨我的创造力。
# ^$ F$ Q1 G4 ?7 A0 Z3 x$ ~6 ~: W* O6 m/ A6 R2 u
所以我就走啦,做好决定的一瞬间,想着辞职之后我可以去做的,各种各样的possibility一下子又被打鸡血了。6 ~7 h; p; X; o( X. x- [
8 N) R  ?; E, o* h$ E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你认定的工作并全身心的投入了,也有可能在途中发现偏离了最初的追求。这是会出现的情况呀!当你无法再享受你的工作,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没有成就感的时候,你需要勇敢的承认——我不会一辈子,做这件事情。但是会一辈子,都从这段经历中收益。如果你像我一样用了足够的时间尝试了调整了尽力了,但是这份工作还是没有办法成为你想要的样子,那么,这不是你的错。6 {& J& l3 [$ D; X3 [' h% W" h3 R: V. s

+ o6 w, G" L$ J+ D' I你只是需要换一种方式去实现你的梦想。
) l0 C- D! o+ ]' a/ B% @( l; X9 w% b6 s1 K
当然,那还是一份很棒的工作,但是自然会有比你更真心享受它的人。
/ l, N1 n4 z6 D8 ?" E$ d# m: Y5 A8 w/ ?  v* W
大多数人会十分尊敬那些坚持某个行业几十年的人,但是那些敢于放下自己的积累,轻装上阵投入全新领域的人有着更难得的魄力。所以我现在的状态是,依然关注行业新闻,能比以前更理性成熟并且全面的去思考,但 let's face it,刷科技新闻就是比刷时尚新闻更让人激动好么!所以我开始执行新的学习计划,设计&前端,听起来很怪吗?这完全是两个世界啊!但我每天都享受着创造有趣的东西,清晰的感受到自己技能条的增长。所以我会更加坚定的,努力用我自己的方式,把兴趣和职业转换的更纯粹更自由一些,不带附加条件的,不被公司老板绑架的,实现想要的生活。
: J" b( {* M3 ~7 |
3 d, c9 u9 r- n我初中的时候在英语报(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all you can possibly be.- ?' S. I# `  E( V' v+ D) R

" l0 M  x8 H" r=============== 2014 Oct.05 Update ==============" T0 D6 {1 M2 u1 b! {, X

9 G2 b/ t9 F; p: t) a% u+ t1 ^似乎欠大家一个交代呢
$ x5 M8 M, Z- u4 P' t3 Z7 @+ ~3 O) g" s2 I
我的现状啊……  一直自己折腾,然后7月份被哄骗来了阿里,never been happier.
! a  O1 g5 k/ i5 V5 @5 l7 _其实辞职的时候也完全没想过自己一年之后可以胜任一份 UI Designer 的工作,也更没有想过能加入 BAT 的 UED 。+ s6 s% \8 G, q0 Y

+ V, m' j6 f: ~6 DCall me lucky? Guess so,但幸运并不是全部,因为,
( S. y! c. ]( h) m我,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 q. @! R% X# x8 b( e5 d. w, j% n$ f7 u9 V
现在偶尔刷刷朋友圈,一半是以前 Luxury + Fashion 圈子的朋友,一半是现在科技圈子的朋友,而我最大的感慨,倒不是庆幸自己的离职,而是庆幸每次的决定和用功,让我认真的 dive in 到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也丰富了我的人森阅历嘛,最大的收获呢,则是有了一种,任何事情,只要我想学想做,都一定能做好的信心。以后有天不想做设计也完全没关系,还有好多人生成就等待我去解锁呀。
8 ~- o7 F" k2 Z* U
5 i8 |  j, Z: G5 f再次回顾这个职业和兴趣的命题,除了“工作就是用来enjoy的,要坚定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大前提没错,我更多的会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 和 “工作在自己生活中的角色”,现在会很清晰,工作就是工作,没必要强硬的在平台/团队的产品中去突显自己的设计,因为一致性和延续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追求鲜明的个人印记,告诉全世界你的品位和兴趣的话,那投入在自己的小项目上就好啦,并不矛盾的呀。大概很多人感受到职业和兴趣的冲突是在这里吧,觉得工作中的项目不能契合到自己的发展,那身边的朋友或者自己老大做再多的 pep talk 也没用呀,因为你从来都觉得 “It's not my battle to fight.”
5 K  m% R' E% V
" p/ @* J) E0 W- n$ o' Q所以,也请理性的考虑看看,职业和兴趣,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的关系,针对不同的情景或任务,开启对应的模式吧~
依波路盖 | 2021-9-9 06: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朋友问我:「我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你说我能做绘本画家吗?」; \# k+ I& k/ t
我问他:「你了解过绘本画家这个职业的收入情况吗?如果市场上 5% 的绘本画家占据了整个行业 90% 的收益,而其余 95% 的人都在争夺那剩余的 10%,你还愿意去做吗?」3 K" F" x; X' C  Z4 N2 }
他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把画画当作业余爱好。
: g# Z: b  Q" }% y& B, ~8 h那我们到底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才算好工作?: X( t5 H. R3 Z2 D: R% l% O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调侃式回答是这样的:「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 D2 \1 K' X! j. m真实的好工作并不是这样的。  g* S! M) v1 T' n- Z$ Q1 N  D
我认为, 好工作 = 高胜任力 × 高意愿度 × 高商业价值。: R- ^. x: v/ d6 u
1.胜任力
" H7 {, U0 j8 z" ?$ a
; F3 ~, m$ E; R胜任力是指你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满足这份工作的要求的程度。* d. R  P7 Y0 I% ~/ @' l8 Z" v
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或许能够胜任销售的工作,却未必见得能够做一名设计师;一个擅长写代码的人,或许能够胜任程序员的工作,却未必见得能做一名好的保险顾问。
- v% _  B( F# H, @! m8 R& H: L大多数人对于不同工作的胜任力是不一样的。
, b: q/ ^  W6 b5 ~( h' s要想评估自己对某项工作的胜任力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了解这项工作的工作要求。其次,看看自己的能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些要求。6 c) y- ^4 {$ Q* C
2.意愿度- P4 l/ |. Y3 {% o# V( H5 {
9 w# M- _6 \4 A; f6 \. L/ U$ |
意愿度主要指的是你对这份工作的投入程度,这种投入是一种享受工作的过程的状态。" p( }* C" y4 q) W3 K' P: r
一名意愿度高的老师,一定享受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一名意愿度高的设计师,一定享受将想法用色彩和图案等呈现出来的过程。
5 @4 [* p" @+ n/ ]- Q, k. Z换句话说,你越能在一份工作中找到全情投入的感觉,那就意味着你对这份工作的意愿度越高。
$ ?/ l; o( p0 n  s' z" p拿涵盖 了解客户和产品、邀约客户、建立关系、业务谈判、跟踪服务 等的销售工作来说,如果一名销售人员很享受销售工作的某一项或者几项工作任务,那么,在从事销售工作的过程中,他接到此类任务的次数越多,他对销售工作的意愿度越高。) [. u4 Q  I% L5 \9 I4 S
3.商业价值
  z, l4 _; g+ l: i0 B/ O5 e
$ ?1 C- _8 f* U5 a; u商业价值是什么?如果简单用是否能赚很多钱来衡量商业价值的多寡,似乎不够完备。要知道,做一名绘本画家可以赚很多的钱,但是绘本画家的商业价值明显低于广告设计师、程序员和新媒体运营者。
( B$ Z/ o  s8 Z在这里,我要给出一条衡量标准, 一项工作的商业价值的高低,通过从事该项工作的人群中高收入者的数量来体现。4 B+ j: m  A! K- J9 U' O
如果说一份工作的商业价值高,那就意味着, 在从事该项工作的人群中高收入者比较多。
7 j$ w. f7 c4 H2 C1 t& P3 I5 C; U由此,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工作的商业价值有一个直观的判断。
5 c3 h$ l6 o. l0 X1 L比如,9 D$ `) J1 z5 h# _$ w1 a3 p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 |2 s. U2 P- r
我的建议是:做你擅长做的事情,去能发挥你长处的领域。所谓“选对路,比做对事重要100倍”这句话指的就是这个,而不能简单理解成去“去风口站着”。
6 [. t( r# u% J4 S" ~+ `7 T9 \  E
2 E% q2 S2 i& S/ I, ^每个人都是有天生擅长的领域的,野比大雄这样的废柴在翻花绳领域还是全日本第一呢。很多人在问,到底怎样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其实好好回忆一下,你从小到大有哪些事情、技能、经历是你随便搞搞就比周围其他人努力了都要做的好的,或者别人都说难但你觉得一点也没啥的,这些基本就是了。
/ s% a' R* j% Y
$ B1 F. k% Y( p- T1 F只要待在这种领域,你不可能会有“兴趣和职业如何取舍”的困境,因为你总比别人强,正向激励越来越多,你对这个领域只会越迷越深。
; Y! B* q& E* w% w+ X
6 G  x8 V, {& g1 D最怕是什么?在某个领域你就算拼上老命也比不上别人随便做做。非要在这种领域混,你是自己选择hard模式作死。就算这个领域本身是“风口”,你迟早也会崩溃到自己离开的。
6 w& S$ ]/ ~5 s/ Z1 }7 E, w0 l2 _' T6 |: m& N5 v1 w8 f$ [
比如我在中学里就发现作文这东西我随便写写也比其他人强,后来艺高人胆大,喜欢在作文里埋一些只有学生懂的段子,这样每次考完,全年级老师读我的范文都会引发爆笑,还有人专程跑到我班上向我致敬。在写作上我几乎没花过什么额外精力,却得到了不成正比的回报。毕业后好多年没写过工作以外的东西,今年过年后才开始写知乎,一写就得到了大量的正向反馈,说明写作就是我的天赋。
; v: g1 M2 i5 v1 y8 z( N, d6 ]2 i' ]7 D2 u
但我也有弱项,我是个特别缺乏细节注意力的人,如果让我从事校对工作那简直要我的命。有时候一份商业文件我逼着自己比别人多检查好多遍,还是会有诸如大小写标点符号错误等等。说明在我不擅长的技能上,我努力再多也都很难达到其他人的平均水平。所以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我只写东西,另有个天生特别细心的人帮我检查。这样总效率最优化。4 _7 `  G& \" I  M; u
- K; f* B6 r' M, j1 _
职业分两种,一种是DPS型的,一种是奶妈型的,前者往往是收入部门,评价标准是长板,后者往往是后台部门,评价标准是短板。前者容错率高,后者容错率低。逼着比如我这样的人去做容错率低的事情,最终我估计老板和我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看。
& g3 o9 [  g1 U! z+ L7 `+ v& c2 N; ]8 J" D8 m
但我现在看到的是,大量的人在并不适合自己的领域,做着并不适合自己的事情。搞得他们很痛苦,自信每天都在被打击。但没准换个舞台他们就是是天生好手,他们自己却意识不到,这真令人惋惜。还有一些人,连自己擅长做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他们随便填了个看似热门的志愿,毕业后做了一个和专业毫不沾边的工作,又因为一些浮云的理由当中跳过那么一两回,人到30了,一事无成,浑浑噩噩。7 p" B  z8 L7 |( W6 t3 W: Y, Y

2 m! q9 C" O' D9 p我还是要说这是“校园思维”的后遗症。学校里的评价体系是短板评判,短板越少越好,只要考试总分高,你有什么特别出挑的长处也并没有什么卵用,所谓“反正又不考”。而社会的评价体系是长板评判,哪怕一个满身缺点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养活自己,若是有点天赋,就可以衣食无忧。
3 p9 S( f9 i0 h, J
1 P! y# k  X6 U2 y; Q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有从学校思维转变到社会思维,毕业那么多年了,还不懂得扬长避短的意义。非要在自己明明不擅长,没天赋,无兴趣的领域里折磨自己,还美其名曰“锻炼自己的弱点”、“磨练自己的心性”。把这种老板给你的兴奋剂当补药吃,不用别人忽悠,自己先把自己蒙傻了。
  Z3 ~; G8 ~9 d- ]
. [( A/ P, L; H在你的短板领域工作,这是徒然消耗你的生命力和自信心。现在这个时代,成功和失败的周期都被缩短了,只要选对了方向,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出头。' L' t- Y, g9 y4 E  z

: t3 z4 U7 F+ i  X+ C1 ?' \还是那句话,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
向阳花QQ | 2021-9-9 22: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过来人经验给你两段本人转行经历  (解开你心中疑惑)
/ r. `4 W# m1 O年轻时如何避免走弯路?
: M4 d; J" x7 H2 C. a* y- t毕业初期你的心情一定是踌躇满志,准备在职场上大展拳脚一番,当然,这个时候是年轻时候的状态(当你到了而立之年,你没有某个领域牛拜能力,你心理的想法是(我猜你很想找到更快通往成功的方法,平步青云). V2 M( W& v2 Z: F, Z/ l7 y1 @( x+ u! ^
背景说起:' o- d# J' L9 E8 k6 Q8 l% S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美术教师,所谓的体制内工作,在别人的眼中是“铁饭碗”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冯巩老师说过的话,这个观点我十分赞同。
2 @0 e! {: t- B$ n3 R( ~2 W第一次转行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所谓的“兴趣”,我离开了学校,我不想当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家)我也不想,为了下一代奉献我的一生,更不想每天和孩子打交道,而不去看看外边的世界是不是更精彩,是成或败都不失于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W  n  T: l$ C$ B+ K
于是我决定了辞职,找到了外边的培训机构,做教学工作,因为过去的教学经验,这是我,可以胜任的岗位。: z4 y* `8 P, h. \
当你的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都是弯路1 o$ N& q0 _0 f- ^# ?$ d4 h! Q
经历了几年以后,我把宝贵的时间都用来怀疑人生、困惑未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身边的朋友已经一个一个的混起来了,而我基本好像还是原地踏步,就这样我带着扑朔迷离的兴趣完了最有精力的时期。
( B9 E$ S/ o5 S# m& I  Y零经验的人都是怎么转行的?彼时已过而立之年,到18年的时候,是我解开谜底的一个转折点,随着时代迅猛的发展,一方面害怕现在的行业不行,另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行。
. H( S- \  V5 k+ S在几经波折之后,我找到新媒体行业,这是我最终的定位,整个过程我有失败,也有学习的苦恼,然后在回头问问,自己真的适合这个行业吗? 说到这里,对比我的经历,我开始分析给你听。
; C- O4 F1 [3 {- _
1、如何辨识“伪兴趣” 2、先有兴趣,还是现有职业 3、兴趣的选择
1,识别你的“伪”兴趣
& o' f9 V1 P) Q, I6 W5 W2 _7 T1 P; w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职业的光环,并非职业本身,就好像,同样的道理就好像,你在选择职业之前,你看到的只是工作的好处对比,但是,你根本没有看到一些隐形的实事,又或者你看过好多草根逆袭的故事,但是,背后的努力与成功的多重因素,是你可以办法的吗?当这个职业不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经济需求,你还会坚持下去吗?(我觉得大部分不会坚持下去)
" p) G7 Y7 P5 V. r举个例子,好比让一头大象过桥,但是大象害怕桥下面的河水,迟迟不敢过,为了转移大象注意力,让它顺利过桥,我可以用一根香蕉引着它往前走。( I9 g, A" s, G$ O2 c+ D+ d
$ L: m. i" ~  L; A. c
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1.jpg - j& X/ _- p( B$ e; t; E
在这里,香蕉就是“兴趣”,“过桥”才是目的。, e6 e  O  h, H* v0 L( ~% \3 J/ S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为了吃香蕉忽视了过桥的困难)
$ V. r& U+ ?( O: X" ~' @: M8 L% F所以,当你对现状不满想要逃避,同时又迷茫无措,不知道想做什么,只是在意识层面渴求一份感兴趣的工作,不妨按照以下思路进行梳理:; ]' w- w0 {3 Q  _& V
1、深挖兴趣本身,看看这些兴趣的背后,是哪个价值观在起作用;- G6 U6 g, q2 l' h
2、看看如今的痛苦与纠结,到底是价值观的哪个层面出现了冲突;+ d% O" j0 j7 D# N6 L7 a7 c
3、从过往经历中,发掘自己的成就动机,找到自己巅峰体验,并结合现实,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8 M& r" n  S) ^( a9 @5 o0 F! }
2,先有职业,还是先有兴趣
3 |1 m  a5 Q! F& }0 ?) l5 d% Q针对职业与兴趣的选择上,先有职业还是先有兴趣,看起来好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道理)/ y5 X% n, o/ ?4 b& d, L
理想主义者喜欢谈兴趣,遇到一份工作谈感觉,有兴趣的工作才去做,可是往往坚持不了几天,一旦这份工作内容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不感兴趣了,换一份工作,做不了几天,遇到个“不和谐”的上司,又不感兴趣了,换,继续换,换到最后,可能会发现,折腾一圈下来没有任何收获和成就。
0 j8 Z& H% R5 I4 K先定职位再选行业,第一次就找到一份内心热爱的工作,就像恋爱一样,从初恋牵手走到白头的事情是有,但很少。我们总是需要去尝试,去体验,去了解,从失败和成功的片段中去学习,去成长。
: o0 J9 L* v( l! \# p' r关于尝试
7 _1 D% X7 t: V: I0 O: M$ E  N7 K* {多维度尝试、从“心”出发,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
4 U! f6 V, {( T, R8 n深入了解行业,寻找与兴趣相符的职位4 D; D4 ^" C- j" s6 {1 M+ ^
比如你热爱招聘行业,除了了解该行业在市场中的份额,运营模式以及创造的社会价值,更重要的是逐一分析各个岗位的需求及发展潜力等,从不断的思考、分析、总结中碰撞思维,找到与你兴趣相符的工作。, j  P$ b! b  ^+ A3 @
岗位认知(以下为挑选部分岗位举例,仅代表个人观点):
1 D, g. x' p% U. \% P$ c- x) U产品/技术/财务/设计等:对专业有严格的要求,如非自己所学专业,注定难以争夺一席之地
/ r! G2 u8 W" |9 K) f人事行政/秘书/助理/文职等:入门容易,平实稳健,以事务性工作内容为主,如擅于沟通,喜欢协调及不求波澜只求平静工作状态的你,不妨可考虑;9 o% w0 c2 O- {$ t$ z# c
运营/策划/文案等:此类岗位通常被企业看作公司“核心大脑”,发展空间大,富有创新及挑战性,适合思维活跃,自信世界因你而改变,将能在此类岗位得到更好的历练及提升。
% f/ t6 o5 |- j" g, ~仍徘徊在决择路口的你,不妨深思,可对号入座,也可逐一尝试不同的职位,善于发掘自己的优势及兴趣点,结合行业、职位的发展,最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6 _: A8 v+ ^) }8 r! g
同一个岗位在不同的行业也有得大不同的区别;比如HR职位,互联网行业的HR与工厂HR相比较,虽说同岗,但在管理模式及质效考核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偏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而后者较为偏向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喜欢什么样的行业,一比较过便明朗许多。这最终的选择便是你兴趣相匹配的行业及职位了。; I* d6 c: _! H2 c# i
3,成就兴趣比“一见钟情”更重要5 @8 s& z6 X9 e1 v
当你对一件事情感觉到好奇,对一份工作有点期待,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总是喜欢反复问:“这份工作能不能长久做下去,能不能稳定呢?”难道你在见到姑娘第一面就开始想能不能结婚,能不能一起过日子,生孩子了吗?你行,姑娘恐怕也不干吧!
* C2 W5 u7 \' t* \3 B首先,请回忆一段中学背过的课本
; y8 y( L6 t; w0 J  M0 ?1 @# Z2 g当你对一件事情感觉到好奇,对一份工作有点期待,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总是喜欢反复问:“这份工作能不能长久做下去,能不能稳定呢?”难道你在见到姑娘第一面就开始想能不能结婚,能不能一起过日子,生孩子了吗?你行,姑娘恐怕也不干吧!
- v9 \, {! r0 ^% h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
- d- R' N$ e0 c所以衡量兴趣爱好的第一关键因素就是:你是否已经为这个兴趣爱好付出努力
9 G# J4 `+ N: A: i$ c# w你说你喜欢摄影?希望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师?光喜欢没有用,你是否已经为这个爱好付出了什么?
6 S" Q3 X; m6 u5 I4 V8 R+ m你是否曾为了拍一张照片,凌晨三点起床?
; @& D# O+ n4 s: h# j8 Z& D' W你是否曾在人来人往大街上,忽然趴下来,以一个很奇怪的角度,完成一个意想不到的构图?
. u2 ^" T# _5 ]2 c你有没有光顾着取景,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下来的经历?  P! u2 S9 S) K: K
别告诉我你已经买了一堆昂贵的镜头,花钱谁不会啊。3 v# W. M( A! j
有的人想当艺术家,但是这个梦想距离你实在是太遥不可及,这个过程,你会因为买不起车,而羡慕朋友,然后放弃做艺术家的梦想吗?
9 m) m2 t1 Z* H% x, a如果一个念头在你的心中有好几年了,却没为之付出任何的真正努力,那就不是兴趣,只是“拥有一项兴趣爱好”的那种感觉而已。- S  K( A, _1 o
任何事情,做到先做到“业余中的专业”,再谈兴趣转化为职业的问题也不迟。
! B1 E2 Y, z3 p衡量兴趣爱好的另一个更关键的因素就是:你能不能为此克服职业的无聊感。
7 [% ?# H- P6 F. E' }* E6 H" Z5 X如果我们仅仅因为钱而选择一个职业,这种无聊感就比较容易克服——看在钱的份子上,自己选择的方向,含着泪也要走完。但当我们因为兴趣爱好而选择一个职业,这种心理落差就比较难克服了。
& a, J2 T# S& u: D* k8 S如果不能做到,与其毁了一个兴趣,不如只把它当兴趣,继续玩下去,说不定到了四十多岁,你还能“修成正果”。8 K: z4 N+ w' z# Y& H
最后,点个赞呗,关注我的公众号   屹立老男孩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如何转行,这里也有你需要的职业测评,霍兰德兴趣测评,还有新媒体学习资料,统统抱走,不谢。
aptechbeida | 2021-9-10 06: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太会指导别人,我就从职业和爱好匹配的角度写写我自己的经历啊!我有四个爱好:看书、看电影、攒钱、做饭。很多人说我没爱好,什么都不喜欢,其实我觉得不是没爱好,是没发现或者说没试过而已,我个人觉得爱好和兴趣的定义就是连续做三个小时以上,连着三天都不烦,就可以了。我有个同学爱烤羊肉串,每天都烤,每天下午五六点就开始烤串,烤到半夜十一点都没事。现在他是5家连锁烤串店老板了。不好意思扯远了,回到问题。( e4 \" v& j% Q% i! H# M1 D

/ I" I$ }7 G! U% N5 D5 J# \首先是找到职业和兴趣的匹配点,我的建议是大学多试,大学打工期间多换工作,不耽误你工作以后的事。我自己是物流专业的,记得报考之前老师放了一个各行业的介绍视频,说好让大家报专业的时候有个方向,放物流专业的时候,放了日本自动化分拣系统和文物运输和保护的视频,我当时就决定报物流了。在这推荐《地理学与生活》,是外国大学的教材,最好在高考前读,非常系统的书,读完对树立世界观,行业观,提高地理成绩,报志愿都有帮助。高考结束之后就开始尝试各种打工,先去了某急送,发现不是自动化分拣,而是在快递山里把不同地方快递放在不同的筐里。我当时的感受就是三九天兜头一盆凉水怀里抱着冰呀!!回家跟我爸哭诉,我爸说“闺女你这后悔是来不及了,不过现在毕业对口找工作的太少了,这都不算大事。”5 E7 m+ x: d$ m! V
' p' _+ e8 q: U
我就开始各种跟我爱好相关的工作,一方面赚生活费,一方面寻找合适的工作,大二的时候我开始每周去一个证券杂志实习两天,在这推荐《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讲工作思维逻辑的书,可以迅速帮你适应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习其实就是各部门的打杂的,我一直很想去编辑部,但是大家都说我文笔不好。大家说我是学物流的,让我去发行,结果暑假搬杂志暴瘦20斤,我妈说“你这不是实习,你这是当苦力去了。”* C! M9 Q) Y( P' ~* V

  d9 i6 A1 r* u我发现营销部听理财课免费,我就去了营销部,每周去蹭听理财课程,回到宿舍没事我就把这些课程心得整理出来,放在博客上,没多久就有个理财杂志让我写个理财专栏。当时的编辑给我推荐了红皮的《文案创作完全手册》,真是一本好书,指出文案书写的三个要点:吸引注意力;完成沟通;说服消费者。当然看完很多都不懂,比如题目的章节就不懂,好在我的领导人特别好,给我讲解。当时艳照门正流行,我和领导中午吃饭路上,他一直给我讲题目的事,这个时候天桥底下卖盗版光盘的大姐跟一男的扬扬手里的光盘说“先生!这个!大明星。”那男的刷的拿出十块钱,就买了一张。领导说“你看大姐这句话,就是个经典题目,把内容都说出来了,又吸引了眼球。”7 h& G: M# x3 Y! H# \
5 l& P4 L' A, N, x
写理财专栏半年以后,理财杂志组织各专栏作者聚会,我听说书评版作者就看书写书评。正好我缺钱,我就开始写书评给一些航机杂志(因为稿费高)投稿,写得多,用得少,用不了的也没关系,我都放在博客上,也会有一些其他媒体转载,给一些稿费,上了几期以后,就有出版社编辑主动给我寄书。
# {1 I  _, F8 F- \( q7 O
( b* X# Q/ w0 \2 U过了一段就有固定的约稿了,有一天约稿编辑跟我说,能不能替他写篇影评,他给我电影票,稿费多加100,我就去了,后来就经常写影评。我实习的杂志女的多内斗非常严重,弄的我特别烦,我就想不干了,自己写书评,影评,理财专栏挣钱,算了一下挣的钱太少,没舍得辞职。在这推荐《交办的技术》是关于团队合作的书,里面教你一些方法能跟奇葩同事们合作,把工作完成。工作了一段,领导觉得大家都找他告状我没去,就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我想去研发部,我喜欢看研究报告,领导就同意了。名片上给我印了一个研究员,其实我还是打杂的。每天就是打杂、看书、看报告、看股票、看债券、写评论、写书评、写影评、写理财专栏。后来还出了本书。
' `9 M1 N6 R2 R$ B" V: c% E! a2 @
对于没有什么行动力的,推荐特立独行的猫的书《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打鸡血的。
空極似澀酶 | 2021-9-10 08: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邀答。               
- Y0 w, Z: W1 w. e8 m. [, D/ k( a 很少有人在上学和工作的时候看清自己,等我们慢慢了解了自己,身上多了很多责任,又少有人能抛开责任只顾自己洒脱,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身不由己啊!可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做着喜欢做的事,少数人成功了,多数人一点不光鲜,甚至穷困潦倒,但是他们活的很自我,很自由,这是我最羡慕的一类人。我做不到。                7 n( P7 V6 a+ X5 p$ }

# F) i: @1 V& t* a职业讲求的是尽职胜任,兴趣讲求的是怡然自得,如果两者能结合起来,是很理想的。                4 r. r: K7 S% E
6 U3 E/ d* _$ E: H# w
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我讲段小故事:我有个亲戚从小就喜欢打电玩,整天泡在游戏厅里,学习成绩很差。从大航海时代、三国志开始迷上了电脑游戏,立志想开发一个这样的国产游戏,我们当时只当作笑话听听。后来他勉强上了大学,这家伙疯狂地喜欢上了代码,大学几年完全靠自学,毕业时像模像样地写了几个小游戏出来,从此让我刮目相看。毕业之后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到上海一家当时很牛的游戏公司求职,结果因为算法基础不好没被录取。然后辗转来到北京,从一般的网络公司做起,先后做过运维、音乐软件开发、语音软件开发、网页游戏开发、网络安全产品开发。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我的朋友一起创业做网游,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对网游这个行业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一支开发团队,后来他认识到水平需要继续提升才能做出好的游戏来,所以他辞职又找了一份工作,进入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网游公司,开始了正式的游戏生涯,不到一年从程序员成为了公司的技术主管,撑着公司重要的经营任务。而这个成绩不仅仅是靠天分,更多的是靠勤奋,除了吃和睡觉,全部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工作上, 很少上网。每次和他聊天我都受刺激,他的野心能把我烧一阵。              
2 H7 M7 h& c) z' ~; t) D! v- F" C, I! u4 i
这个故事想告诉你的是,只要你不放弃梦想,永远都有机会,早晚你会找到职业和兴趣的结合点。而我们,早早地没有了目标,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就过过小日子得了。
小毛港湾媒 | 2021-9-10 19: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较于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并逐步转至自己的兴趣职业来说,我更好奇,为什么题主会对匹配职业和兴趣这个话题产生兴趣,并且认为,“能在第一份工作时就选择正确的人很幸运,而更多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都一直走在发现的路程上。”* ]( L* W2 X2 j  A$ g9 T

' [# C: V& s9 z& P9 {" B7 @; p这背后似乎有一个假设是:我一定要找一个与自己兴趣想匹配的职业,最好第一份工作就找到,这样就是正确的,如果找不到或者走在寻找的路上,我的人生就是不幸的,事实是这样的吗?7 ]8 d( l1 ^- E" j+ |/ N9 j

& N* U% p+ ~% C% z9 Q此外,关于兴趣与职业,我们也总是听到一些这样的声音:假如我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我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成功?我工作之所以没有动力,是因为我的兴趣不够?$ ?) ~2 U9 I' p  Q4 K
5 E+ {3 |  \( L. L4 t
似乎兴趣是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了。
/ D" i( x4 X! k& Y( a<hr/>其实兴趣与职业匹配是个伪命题,常常是我们用来掩盖自己不努力的挡箭牌。$ w$ E6 l8 g" k! F* Y) ]5 Q4 L& B
# J6 s9 F. V+ x* O# ^8 D* S
原因一:兴趣是会发生变化的' ?! F. N, S* n* \4 V/ H

, Q4 m- b6 u+ D
兴趣是人们以特定的事物或活动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 w4 v( U% x; w4 x1 x
从兴趣的定义就可以看出,要有兴趣,就一定得有客体,要么是一件事物要么是一种活动,人们永远无法判断对未知的事物或活动是否存在兴趣。
+ m0 o2 w; k  J) ?' e, W9 f+ J$ k& Q6 x' j  T6 v8 _& [
比如以前没有狼人杀游戏,我们就无法判断对其是否喜欢。随着我们接触到的事物和活动的增多,兴趣也会发生变化。
; ^4 r& Z. V! M4 k3 r8 z" w  e* R9 v2 I
* p2 B" j5 ~0 U% L' u0 w那些第一份工作就能在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也许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对工作世界的了解,也会发现其他感兴趣的职业。. f4 C9 k# [! O4 n. Y' [

' c: P0 ~' y2 o那些一直走在发现自己兴趣的人,他们一直都走在发现自己兴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澄清,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是自己不喜欢的,这些体验和过程本身也很不错,不存在幸运与不幸运。
* M+ ?# Y- `& q3 l4 H& U8 P9 V9 S1 Z, R: f3 Y4 _0 J; H. m
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去体验和感受,并澄清自己每一次职业变动都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兴趣不够,还是能力不足,还是价值观不匹配。
6 O2 H$ m/ B/ R6 q7 i
$ q& d) [1 q4 F原因二:常常不是有兴趣了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 _2 i( e; m; U
' X. V, h1 G% g  b% l+ f
$ S' z3 L2 i% S& f兴趣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4 u  R' D( t; |- L" M& Q( z
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比如,有人喜欢玩乐高,在玩的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3 d, ^1 k3 U1 h) I8 N$ \
  w- \8 k! C! Q$ I
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比如,有人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极大兴趣。

9 a3 @; i  u- U" W. Q2 e我们日常很多的兴趣都是间接兴趣,而对于间接兴趣,如果最后的结果不好,那我们也很难说自己有兴趣。几乎没有人会喜欢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比如我不喜欢唱歌,不是因为我不喜欢音乐,那是因为我唱歌几乎没有一句在调上。
7 S% A5 `, S, m8 v! N( e  i1 R  z6 q0 C% G& r
因此,对我们来说,一定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我做某件事情没有动力,是不是仅仅因为这件事我没有做好?
! k, R1 J; ^6 z: K" ]  J; D' C  x8 O- t& P1 S
如果是,那我们可能得再问问,我们能不能选择不做?对于不做的结果,我们能承担吗?如果可以承受,那我们就可以选择放弃;可是如果不可以承受,可能就要努力做好,而不是考虑感不感兴趣了。" q+ F; h( p1 M4 V

4 j' y: S  G1 t5 M" f3 E如果不谈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关系是什么呢?" {3 v8 H, p; w6 a7 i

: X8 _$ M  T8 z; B1 I7 O4 S兴趣是可以发展成职业,但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要发展成职业。
# s3 S+ D! T3 x5 L
' ~% h3 n1 w5 r: ~7 G1 ]. s兴趣有分类和有层次的,+ g0 Z  w8 P5 M, M* D3 A. U
1.有一类兴趣是感官的兴趣,人们仅仅是可以作为欣赏者、消费者存在。
* m" ~5 Q! i2 w/ v/ {9 u- K4 c% S! l' W2 ?4 {+ z6 b) u: z$ B
追求的单纯的感官刺激和其带来的新鲜感,比如有人喜欢听音乐、运动健身、看书和咖啡,但是不会把这些发展为职业,只是喜欢而已。
( L! C5 j7 d8 b3 Y1 I7 `( k. h1 @8 `: x( ?
2.这其中一些兴趣,我们并不仅仅满足于感官刺激,还愿意投入精力时间学习,不过也并不准备成为专门以此为生的人,我们称之为自觉兴趣! j+ u, J0 K; n2 w
+ g( u5 \( R1 F" H' h+ ?  k
比如有人喜欢运动健身,可能不仅仅局限在办个健身卡,请个私教,还愿意研究研究健康饮食和身体肌肉群分布等等,偶尔也能指导新人和同事。不过,也并不必纠结要做到什么程度,因为对于回报没有要求,标准也就不会特别高,投入相应也不会很大。
* p# S9 l# E7 e2 x$ n4 G* l6 y4 {6 u. S( d) ]& N
3.那更少数的兴趣,就要把喜欢的事情发展为职业了,我们称之为志趣。这类兴趣经过一定时间的投入,自己依旧喜欢不说,你还能找到相应的人认可你的能力,愿意为此买单。  `/ R1 j) x: p2 d

) X, u/ Q( k. |2 `/ U! Z/ d6 U继续拿运动健身举例,在这个阶段你可能自己已经身材很好,也有人找你愿意付费请你当TA的私教,你也愿意做这件事,那这个时候健身这件事就可以作为你的志趣,考虑发展成为你的职业了。

2 U% a& E, \. Z9 e因此兴趣是可以发展成职业。但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要发展成职业。不要一开始就以“有用”我目的去发展兴趣,兴趣最重要的是先要新鲜、有趣。
: X8 r' E# o  s* _$ j1 i综上:
7 V. k2 N( v) N; Q9 K& E1、兴趣与职业匹配是个伪命题,因为①兴趣是会发生变化的;②常常不是有兴趣了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2 c2 L) a3 Y% }8 P
2、兴趣是可以发展成职业,但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要发展成职业。) w4 s: D) B& Z3 H8 F7 L0 c8 y

' c1 r+ o& c% M5 m 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1.jpg
! L) N) G) \7 U  T3 T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生涯研习社(公众号ID:xjysyyxs)6 Q+ p/ Q7 u4 _# {
寻求专业的职业生涯服务请戳:新精英生涯
123472923 | 2021-9-10 2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职场人而言,比起「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可能是更多人更难回答的问题。
; M: a& t, N9 O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有不少烦恼。似乎我们从少年时期开始,就已经在苦苦寻觅答案。但是其实职业选择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刻意上升到人生那样的高度,把问题复杂化。
0 j% {- ]( s4 e% v! J要梳理好这个问题,建议大家从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以及理想和使命三个维度做些细化讨论:
% P6 J2 i  l% O第一、职业价值观0 a/ Y3 L) h% e# K
价值观听起来可能很虚,但它却会直接左右职业选择上的很多维度。「价值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但在市场化的职业发展上,我们可以更简化地概括一下,最常见的,其实主要是六种。 " \) r% c1 w2 f! |8 u3 [( U7 m
第一是财务回报,第二叫权力地位,第三叫安全平衡,第四是声望名誉,第五个叫作自我实现,第六叫社会价值。: F8 a: o3 n8 a9 u; P- y
如果一个同学优先考虑的是「财务回报」,那给得起高薪水的行业和公司就是他的首选,比如咨询公司的薪水较高,但出差很多,几乎很难照顾到家里,所以他优先满足了「财务回报」,但在「安全平衡」的维度上就会损失一些;
7 Y; B6 }. i& v/ d! b1 v6 h8 u这么看来,几个职业价值观之间,是不是完全互斥的呢?' @0 M# \9 W" {0 `6 Y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4 F* w# F+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