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双减政策的出台在宝爸宝妈中掀起了一阵风浪。但这只是影响到学科类培训班,艺术类培训班的趋势依旧是有增无减。) u3 ~+ u' A3 }4 @8 _: L
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各类培训班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是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全面提升素质。
# f$ [/ V& e% v4 |$ V
: u' R3 x1 i6 |9 \# i9 `4 W- 从最初的文化知识班,到如今的贵族名媛班;
* q, ]) F2 R4 h8 A0 t ?, E% t ? - 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到风华正茂的学生,涉及范围之广,年龄分布之全令人咋舌。
- O, K/ r+ C# w5 y 培训班的影响力不可不谓是街谈巷议,见面打招呼都是:你家孩子在哪补课呢,效果怎么样?由此可见一斑。" v* G5 O7 J- Q. g; `
1 _6 [) f; |6 ^# T! Q# Y4 S. r- I, ?" D t" }7 z
那么难道培训班真是无所不能,yyds么? U' G( X8 |+ P9 i6 g+ _* n8 J
+ e# L" o6 f' c4 _面对动辄几千的培训费,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多家长都谈培训色变。
- i. x4 J! b: A0 @- m4 Z7 _# O, B尽管这样,家长们依旧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8 Z' ?$ Q0 g% a% r5 k2 c
& h, z2 D5 K" a# u" }, G" H/ w- 一是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仅追求单一的物质生活,更加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便成为判断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2 F* U9 ?/ |+ I/ v4 J - 二是攀比心理在作祟,无论是现实中还是一些视频号上,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天才。$ O0 f1 I. w$ i5 W
% _: y4 ], y7 j3 \ y* ^; N
+ q* F& k, O# X: a8 C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急功近利,特别是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盲目自信,甚至演变成一种病态的心理,对于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大。5 V" h' n' b2 q( r5 _
稍微活跃点就感觉能当明星,抓周抓个毛笔就认为能当书法家,因此就不遗余力将孩子向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去引导培养。
; ?# w3 C( A& I) x9 Z: }2 Z
* ?2 e+ ]; v( b- V1 A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没点才艺都不敢结婚,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也是这样。4 O7 P5 u, T$ ]8 p$ h
逢年过节的总要亮亮相,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要发表发表意见,谁的节目引来的掌声越大,那么谁家孩子就越优秀,谁家父母脸上越有光。
0 [- f. `0 X8 q7 V2 [1 g/ D$ I7 e3 `* [% o
2 m' ?) I% T% L( j \最为出彩的大家都会拿出手机拍上一段发到朋友圈上,再加上几句表扬赞美的话语,父母也都在这无数点赞和褒奖的话语中变得飘飘然忘乎所以了。7 b M% L) W( {$ u& I1 n, S3 E2 B/ |
对于此类见惯不怪的现象网友们也大加抨击,认为应该把假期还给孩子,并表示家长可以让孩子动手做做家务,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父母的不易,孩子也会变得更加体贴、懂事,而不是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吹嘘着自己的虚荣。' h6 _ S5 `5 K4 E
尽管如此,培训班依旧势如破竹,席卷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T, C- ?0 P0 P# W" g2 J& v; m" e! l! v( F9 O- I
% }7 ?) u9 ~( M$ @, v8 F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对于这样近乎畸形的培养心态,反倒美其名曰投资,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是否可行,大有商榷的余地。从大多数孩子的现状来看,不仅没有培养出兴趣爱好,反倒使之成为一种负担。
6 n2 V, u1 H0 A* K生活仿佛除了培训班就再无其他可言,每天像是赶集一样东跑西颠,背上画板穿着球服去学街舞,忙忙碌碌的生活看似很有意义,到头来却是碌碌无为,反而极大的伤害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3 Z% n+ v! a, Z+ b( Y' z
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双减政策,来进一步为家长和孩子减负,相信不久的将来对于艺术类的培训也会有相应的政策加以正规,不再让兴趣变成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