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2+2项目,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我的跨国留学生活

[复制链接]
查看1899 | 回复0 | 2021-8-12 09: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首发于官方公众号【留学咖啡馆】,关注获取更多留学资讯~
6 s' |$ J) c- n+ Q+ f: \6 f0 Q4 o" A& o; }5 u

7 T6 P( U# W9 L$ T. H! f: J
3 c. c' `9 q- \% j: i7 w: m+ I1 S0 v* q! @+ o" j* Z

6 l5 H- e* S, v# D1 v
3 N  E7 N+ w. s# l/ b! [
" D! n. n3 n  s! M1 {' |% k* p+ Y
( O. U3 i: k, k; k- z0 M
( ~/ [6 p' [6 z7 B
& a4 ~, H% r3 k/ t* g! \) j  X
本期访谈人物:Lorraine Jiang
0 y+ R0 q4 c: e5 g2 [! P0 [
. U( O3 g( i9 I1 R6 Z$ B; i3 L( p; K2 r( O  F& ]
背景介绍:% T7 e: X) X' ^8 ?7 c
0 ~8 B8 q- m" C  ^7 S) |

" r* {# n: G* K/ s: v● 本科中美2+2项目:国内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 (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金融专业
' E1 g3 B6 x% C# R. O9 F$ y2 w' D
5 {! A: f! m. n7 I0 }
( S( ]7 Z  r7 e. K4 U● 研究生: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金融专业
4 r/ {, J& U1 k: k+ V) t0 G. }% t! `  C
2 a* x2 E8 E) }; k3 R
● 2020年6月回国' m5 @6 G; ?& K6 m" G

& @: D# ]8 }+ Q: e
: Y& A, k! q3 U% K! z6 B0 G
, t. z, A% m7 K. F! \
6 u5 M6 p, J, W  ]
/ \+ o! L1 _) s6 b) s

+ H4 O$ s% ]8 B9 u# u( l4 i) x$ ]+ O. D. N. y- S8 G
) r( U5 T9 a$ q

% ?9 u, K3 ?- ]0 C. ^. O$ {6 E, _
5 z! ~, ?6 L7 O7 {2 L: v; U6 g, O
留学:从懵懂到坚定

3 J7 f3 `3 i! N  T9 |6 u4 C" W- [. Z0 l$ L+ v
0 v6 z; c, M' a1 V9 f
第一次接触“出国留学”这个话题是在初中,室友告诉我她的姐姐在加拿大留学,她的朋友也计划要去美国读高中,她自己也很向往美国,希望去美国的新泽西州读书。后来到了高中,身边的许多朋友都陆陆续续晒出了来自英国、美国各个高校的Offer,于是渴望去国外学的想法在我心中扎了根……
0 `2 b/ [3 x) |" u1 G) {9 u6 f. h! r! @  P

7 s! l) k0 ~4 Z( @- H! ?  |2 W- H再后来看到学校有2+2的留学项目,前2年在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金融学专业学习,完成规定课程并符合相关条件后,赴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赫伯格商学院完成后2年的学习,可以拿国内国外双学位。当时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和父母商量后决定参去美国留学。因为是学校项目,全程跟着学校走,就简单很多。
* |$ j# n5 H2 R# P* u
% `; q* _7 ^0 `$ |8 e0 k
! i: U1 s1 b3 n可以说,本科留学去美国完全是懵懵懂懂、误打误撞。但后来硕士选择去英国,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1 a1 |# ^/ Z) a' P5 j8 n' i

1 C( {$ G/ P% G3 P
7 R6 q  P% l) d" b! E本科出国的时候,因为是学校项目,全程跟着学校走,没有申请经验。后来申研究生的时候,时间也比较紧张,所以找了留学中介。大三过度到大四的那个暑假,疯狂咨询留学机构,拼命刷绩点,时刻关注着申学信息以及相关考试信息,重新刷了雅思,自学了GMAT,只了硕士可以申一个更好的学校!+ S+ O: I4 O3 t
3 p; H( `$ O; `0 V, ]2 i0 q; t
1 @+ A& D+ Q, n, m, }+ W
在选择国家的时候和父母商量:- A2 @) J$ `) X- M! Y$ L

& M! W: q- v) s1 ?, V" J/ Q: \, N. m) H6 V$ b# d
● 如果选择美国,我是奔着在美国读完硕士后继续在美工作,甚至可能会长留在美国(如果顺利)的想法而去;
3 T% j0 k6 a- K6 e. V
6 T" g( t- o# w9 m" N0 w& q
9 [1 ^  ~! u+ _# R- e, m2 U● 而如果选择英国,那在英国读完硕士后,我计划工作一两年后就回国。/ i  k& }6 c$ g! S$ U

/ e2 B2 Y5 \5 B
/ v- j; h' n7 L$ ^+ M8 y9 a因为父母不愿意让我一直留在国外,希望我读完书能够尽快回国,同时我也综合对比了两边能申请到的学校质量,考虑到可以有两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经历,还可以完成当初想要去英国留学的愿望(其实,我在高中时最渴望去的国家是英国),于是我便去了英国读研,虽然那时候国内已经开始有了较强的留学地域鄙视链——北美>英国>澳洲>亚洲>没出国。
1 i; W( ]: j8 d( `' X/ Y6 y& Y0 m2 a: E0 @9 X
: t4 ?( G2 b+ f9 i" J5 m2 o1 S

' S, N* @0 O  y9 w2 G' @
* |1 a4 T: l! K! ]9 t) G  z7 a! k; I0 Q4 F; D1 A; ~

% D$ l. x! o* `9 G
) ~* {" D, h" U  F8 l' p1 _7 }: Y, }$ n2 D
5 |% `+ z: I6 n1 n* p( s

+ `6 L  y  l0 a  V# e
理想与现实中的落差

6 m. g8 \$ n* w+ S# c) s( @% F6 @  T  F& k2 y. G

/ ~9 {0 ]( L3 I& c* V刚到美国时,一切都是极度陌生的环境。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会因为词汇量匮乏而一个一个查询物品上的单词;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坐公共交通而不得不忍痛咬牙打 Uber(美国 Uber 很贵,但公交不用花钱);会因为口语和听力不好而不敢一个人去银行办业务;也会因为第一次出国,而无止境地想家……. k7 B7 N5 k" V

, [# A0 J: w! r1 R# h- Q
& d, o) L5 k0 l; J- K# E后来到了英国,英美口音、表达方式的不同对我又是一番考验;靠左行驶的规则我足足花了一个月才真正适应;永远分不清英镑的硬币;预约警察局办理身份信息注册、预约银行卡开户、预约医生等预约问题永远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英国的公交真的很贵;英国真的总是下雨;英国的冬天又臭又长……
$ i- T2 z6 v; R& [  l7 [- J
( i6 v% v8 h8 n& W/ T; l- b
, o' f# J  c% A! S
因为他们,逐渐适应国外生活
- Z8 s0 B5 L" Z; ^# a8 N

% {! W4 K2 X" K0 v! c* k8 V" r: Y# v* `9 s$ L- o/ [" a$ D& X
我的读写课老师
' |2 J- n# W0 u2 D9 b; b  J5 r, g# |$ ^( i

2 [; N+ J, N3 G( ]- z; b, h刚去美国时,参加了言语类课程,主要是强化听说读写。记忆最深的是教我读写课的老师 Mr. Kim。
3 r! q# t5 [: ~- S9 y) J1 C. C/ l/ Z, k4 X5 _" ^

) _8 [7 p; }8 V/ G3 q( G$ r她来自韩国,已过知天命之年,最擅长语言类、教育类的教学。她原本是研究生导师,但因为想了解来自美国以外国家的学生在初学美国语言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她便破格来教了新生语言班。
5 a0 \+ o6 p4 n. Q* ]- L/ ^6 t! ~9 E* ^, z; A% g( }
- H5 k  Z% P7 G7 \! |
私下里,我经常找她沟通我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惑。她也会就中国语言、中国的文化向我请教。每次寒暑假我有旅游计划时,她都会给我很多实用的旅游建议。
9 J- F# z2 Q+ P5 |, s; V: q: h/ ^' p' a0 h; r2 D

* P$ P: v9 q% }4 s9 ]( x/ ]- F% x9 y9 {7 t; D# H
. l5 O: V0 _3 R2 ?

6 n) K( f* u' a

) o; i& `/ I2 ~, k
圣地亚哥

  k0 r/ _, r( ?8 e) a
: ]/ L. Y) J7 E9 Q% D7 @
& J- b6 C" w& b, D
纽约自由女神像
  o$ g+ V! r/ {3 V' z4 R. g
3 I+ m5 A) R$ ?  D" t, V2 l
$ z# {8 F  C( s" ]+ t, p+ H. M( T2 h
布鲁克林大桥
/ Z' [7 a3 X2 {3 y
' E4 s0 l5 ~. l
1 A! }) S! m" o* A
美国1号公路的起始点

3 c% }1 [9 ]( ]
: g7 r8 P3 ]* I3 g

6 j4 |' i7 S7 K/ x' `4 e
霉霉的演唱会

% y  F  R% Z0 v! u& U2 I
2 S& @) r; j9 U( R$ e9 R" i: _: E0 }2 s1 H, |! r- D0 g$ Z
# h, f1 F; m  \  ~/ \1 f6 B
$ ^( S, Y9 |; @; ?  M" C

- s9 ~7 Y1 P( }
, y& E; [% s) V7 M9 w- r" c6 U  S去美国的第一年,她邀请了我们一起过感恩节,从准备到布置,到制作美食,到最后收尾,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美国感恩节的氛围。在国外留学的三年里,我从未遇见比她更能带给我温暖和指引的人了。6 F) q7 k& ]7 @" {, ]+ C

  l. h; t* i9 R5 g* `: @3 b5 r5 K  ^& {& e: d! X, l
我可爱的美国舍友4 H/ s9 f3 G3 y/ R' g7 V8 R  B/ M2 Y

# J" `3 z+ X3 L: h5 A- \* t+ `; E7 ?7 o& k. b  v8 o
因为学校有规定,新生必须要住在学校里,住满一年后才能在外面租房子,所以我索性选择本科期间一直在学校宿舍住。宿舍里分别两个美国舍友,一个中国舍友(两个美国舍友是发小,从小就认识,一起长大,关系很好很好。我和另一个中国舍友是本科2+2的同学,在中国两年就是舍友,感情也很好)。6 ~& q$ F# Y7 |2 U* N- j
" l( `% d5 B5 Y0 \

! e6 e! N$ p; A" V& H刚开始的时候和美国舍友不敢多说话,总觉得她们像怪物一样,偶尔也会在自己的屋子里闻到她们做的奇奇怪怪的食物的味道,偶尔她们晚上会叫一些朋友来喝酒,我和另一个中国舍友就会在微信上吐槽和猜测她们到底在做什么。" ~# V# ~+ U, I  y
0 f5 w8 l5 w7 a6 P2 y! J4 N$ W

/ J- K0 s5 q8 J3 [7 `! f7 D/ z2 @在之后的某一天晚上,她们在寝室公用的厨房和客厅里喝酒。我先悄咪咪出去倒水看了一眼她们到底在干什么,然后鼓起勇气,试探性地询问她们,我们(我和另外一个中国舍友)是否可以加入,想不到她们欣然同意。. |9 `; G2 a! k& Q  ?0 l
1 e- m0 U  H( f" d0 d
: V: i" |9 G: B! v
在聊天中我们才知道,这因为是她们第一次接触国际学生,其实她们也早就想认识我们,只是担心我们不愿意一起玩,就迟迟不敢发出邀请,没想到我们也很渴望和她们一起玩耍。
- d4 E4 M& F( s1 P4 q8 K/ k$ a: ?! K7 Y# l

. |* i3 t! k# A" d后来秋假时,她们就邀请了我们去家里玩,和她们家人一起吃饭、看电影,带我们去湖边钓鱼,带我们去遛狗(其中一个美国舍友 Kaley,有一只很大的金毛犬,她带着我们去专门遛狗狗的地方一起和狗狗玩),去当地的果园采摘苹果,回家后教我们做苹果派;还带我们去了最大的 Mall of America……6 n' ~1 [" f! z! ]9 I

% P/ d  ?5 r7 `  v1 e6 K5 V9 U& H5 d8 D6 \' H

; Q- G4 l9 f; ~0 G( ]1 v, c( h! Q5 L- ?! o

1 Z; [6 ]( d. ?0 q

  Q# m6 G8 t% w6 A; N% b
Mall of America

1 ?" z+ H6 D, C- T4 t% R
1 M( T' n) }7 g1 M4 x2 i4 V% T  |5 Z0 _! s6 E$ b- X$ [+ O# E

. m$ D5 [# C% g" S4 `" U9 [' y& g
& u! O9 ~4 e4 b* i
& g' X! @; J: ^0 X: @  k3 {0 y" h
这是我们最难忘的一个秋假,也让我们真正体验了一把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y4 ^! z5 v9 M% `# \: C
+ L  ~* p7 P2 d6 B

2 V5 @. L. h5 Q: A4 @
我眼中的英美差异

" B, p2 Y/ ~8 Q! [
" \% r$ x7 q. n+ p( u- K
0 S0 K9 T' h8 }5 b7 Y6 z# h. L“紧张”的美国,“躺平”的英国
3 A1 V' A& K8 E2 E; Z
1 o5 }9 X% c3 G" C6 u
. W% Q$ W9 \& X% Z+ u从选课开始,英国教育的差异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4 G0 J: O1 \! t4 }4 Q! W& C/ \; C: |# [: X

/ S5 K3 w: j  X  E7 y3 k美国教育更偏人性化,课程选择较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授。学生在选课时可谓是费尽心血,蓄谋已久——9 b+ l7 O3 M/ s+ h
$ z2 g! H1 j) L

% W% p# G+ a7 u# K2 v/ f/ q' b6 r先仔细阅读一遍自己的毕业要求,然后再选择自己相对感兴趣的领域,再去RateMyProfessor.com 或者 Koofers.com上挨个儿教授“尽调”一遍,询问前辈们的真实上课感受以及讨要过往的 Syllabus,敲定最喜欢的时间段后,在开放选课的那一秒钟,用颤抖的右手一举拿下,欢呼雀跃,微笑度过一整个学期。
. O2 H  K" E; d) W! I7 g. ]" s- N' {7 L& q( j1 b3 E7 K" h  {5 R3 k
) `% v0 ?8 Y9 r1 S4 T9 i
而在更为“躺平”化的英式教育中,如同命运的安排、神的指令一般,会被随机分配导师、教授以及上课时间,每每在学期开始前,我们都需要先烧香拜佛、暗暗祈祷一番。7 v4 i, B+ j9 z5 d" e) q
% a  V, ?- \% \
+ @( s; G0 J% L6 i3 m
  W& I: x7 o' r- v

* ~( R# t4 p7 w: i* T; J+ ^' H/ x# a7 Q( ^* r7 ^  b
5 s0 l0 ?* X9 b4 r; T
8 k. s) c  F0 P3 b- p) O
3 r: \+ E+ b+ b* U. n6 w

2 z4 G; q0 C, Z, s; A4 T# f% o
美国的教育节奏更为紧张和有节奏感,而英国可能更加需要自己的自驱力。
9 q/ t5 G% q: m
- Q$ r1 @* g9 D9 }7 v7 e! E! c- o6 n
相比起英国 Lecture上一两百人的体量,美国10到30人不等的专业课教学体验仿佛是VIP待遇。无限的上课互动,小组化讨论,不定时的 Pre 和 Quiz 会让大家随时都神经紧绷,但每一次小的 Group Work、Case Study、Exam 等都能为 Final 减轻一点压力(美国考核 Final 只占15%~20%,平时的 pre、test、exam、quiz、group work、case study、paper 等都要重视)。# B/ M% o  X: @3 s: ^. q& E

0 J# E5 k) D! s9 w, J; T( a9 d0 I* C9 T) i

! k! r; X; ]2 I, g2 |7 d# \9 B6 x2 M9 A0 Y0 O
, b" I2 ^% s5 k

  |( {& \& n% A% A
Group Work

& {& v# i, ~) O3 B- U/ y3 |6 n( q0 f% I8 R1 d

8 J- |  Q2 P/ p- q& W- N. l  D+ U
0 S, t! |" Z' w' J& x" u
7 }2 t) X: F% y. p# ?: p6 p: P& W* Y% F8 L/ U7 p
0 `1 J# e: m$ g7 x0 M/ A* F( _
而在“躺平”的英国课堂上,感觉偶尔调皮打个盹儿,似乎也能蒙混过关,但是“平日不努力,期末徒伤悲”的教训,在 Final 分数出来的那一刻上演(英国考核 Final 的比重很大,约占70%)。. K4 M: g2 U! F+ s
) u9 G0 c5 X0 i3 I/ c$ u$ o* ~9 q7 t

, `! d# v9 f- ^& O整体而言,我会更加喜欢美国教育模式。
7 I% K9 B* W/ e, d* I/ }* P1 H  B' |, }3 I# q, K4 U0 m
) D- F. I5 i' t3 Y
自由热情的美国,严肃高冷的英国* w& r, Q/ Q8 x

8 D# B& a! R, c9 V, P* O, q! L) L  b, U
3 X8 |( Z+ @* k美国的留学生活更为自由。因为美国地广人稀,很多同学会选择自己买车,为留学生活添加便利性,经常会有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会经常凑在一起聚餐,一起做饭串屋子。: w- @" T7 r3 x* ~
$ x0 `$ B% T3 ]! b/ s

6 V! {0 p$ M6 A1 Z6 ]明尼苏达到了冬天会经常大暴雪,气候寒冷,时不时会因为极寒天气被停课,我们就会一起在屋子里做饭聚餐,很有家庭的温暖氛围。
- h! T: J2 P. S. b/ ^5 ~! q
3 O' c+ L* `' r+ B7 W: c% s; z6 N6 e9 J$ D1 G

1 j7 Z) E1 j4 j8 h# Q0 Y0 Y" |3 R, ]* k- \; ]5 A- H( B

* q' t4 l6 T* a) N

2 C; C# q7 D4 q; W8 A9 ?
明尼苏达的暴雪天

* X1 f4 k' x. U0 Z
$ L/ a; y# u% k
, t" r6 g5 |' }- }& Y
9 O& R4 {9 a* w# ^: i  l
! z. p/ q  c; ^# D! b% v' a
2 g" S7 \& a0 T2 r" A# a; v  S
; O. k) Q1 O# f( u" t7 }
但是在英国,留学生总体比较分散。英国交通比较便利,地方较少,人也相对高冷,所以彼此之间保持距离偏多,也因为留学生比较多,和本地人接触会比较少。- z5 {) H9 Q: P5 y" h7 H, g! Z1 ?

4 J$ f/ }" Q  E* L4 y# F4 J: Q2 x, F/ ?9 n
如果说美国让我难忘的是她的自由与热情,那么英国便利的交通和极具文化底蕴的建筑令我留恋,当然,还有伦敦的话剧、约克的下午茶、班戈的山丘……
; l4 c- d  B" |3 [# Q( N2 f# c6 v( |( q
2 h/ R8 G: g+ j! @( `. ~
# P/ t9 F1 ]2 i& e" u( |9 P

& e* i1 ]: a: |' {. }6 _2 o, o8 Q% P8 z2 y' ?* \/ b6 ?

. _5 S$ _7 K7 N: R; Y/ \
伦敦桥
5 W! |5 }+ `3 n, _0 w

; ^8 W/ ?7 z) ^+ r6 {2 n4 @
* @8 f6 A3 C" S! c! s
英国伦敦剧院
" C6 q( ~/ i+ d5 _: x4 k1 e
/ i' x* S7 n5 m  z! X% |: S

- V/ ]8 @' W6 p# A
/ K1 N. Z: x! t  u* k- w' i! D% P! O6 H; Y; c: g

" p- U* F4 r# b5 p4 k, ?: j" I" u
4 C# H& K# Q$ T9 l: W5 [' A9 @
疫情爆发后……

7 b, i: {4 U8 T4 f6 M: X$ i9 c6 l. J# r: y! u) p7 E
. g7 l* z8 B: U
介于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几乎大部分来英国留学的同学都会去周边国家游玩一下。起初我也打算毕业前来个欧洲游的,甚至已经办理好了德国签证,也买了去德国的飞机票。结果疫情全面爆发,欧洲游不了了之。
3 }2 k: p- _7 U( g" Y% Y( w7 Z
' y: d3 j1 E& z
2 M, g- w- U, h( [! A英国全面 Lock down,除了基础的超市没有关闭以外,全部的商店酒店都关闭,课程也全面变成线上课程。出门购物时,都需要全副武装。& a. y+ _/ L# [0 B% Z
) w( z8 E7 A7 W# F4 F5 X, R

0 X7 V6 _1 B; a- l5 U8 p+ R" ]

3 F/ H1 N; _) x- F
5 u% e$ C' s# O, W, ]6 a
  a; O7 [1 X8 J8 ^# j
. b8 R1 y+ _) t
5 _4 K0 ]& B1 N$ x! t0 P
' J* a6 P. m2 t

3 w# y, Y' S; T0 c每次出去采购,都会拿回来满满好几袋,一次买够一两个月的食物。那时候囤积最多的就是泡面了,因为实在不太敢经常出门,而泡面可以储存超久。我整整吃了三个月的泡面,每天都变着花儿的给自己做不一样的泡面,最终胖了十几斤......
; F' l9 n) L( T0 j3 A! ]
* O" H* b8 [, u7 _4 R: k3 M& C$ `4 j0 ]7 H1 v+ p+ V- F* c
! n4 R( h' u6 Q0 [8 s% l# A) J

" \# k- f  W' Y, l* O9 Z) c: ?" L4 Z& y2 c5 q7 n& w
5 G9 K& {( \: y9 r  g
, z* v/ D+ I1 v
' C; _$ n; v# i3 v: a( [% ]# P

- Q' G  z$ O, S; x
6 F2 O$ C+ J! s后来,实在憋久了,也会一个人带着口罩,去海边走走。海边人很少,出去放风,短暂地享受一下春天阳光灿烂的日子。6 @% s+ I5 g: u
, ?1 N7 w7 o1 M4 u- r

1 |' q: L1 I* ]) V除了对病毒的恐惧,最难熬的就是孤独感了。只能经常找朋友电话视频,或者一直刷各类视频,Bilibili 是陪伴我最多的平台了(吃饭必看)。那个时候,父母怕我出事更是每日两次准时发来问候。
+ _" f; D8 d5 c) A9 {4 ]  X8 I& N0 E( M

1 V7 W% Z3 K! r+ Y  p疫情爆发后,国际航班供不应求,机票价格水涨船高。起初,我和朋友一起在官方售票渠道上买了一些日子比较靠后,但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回国机票,但每次临近起飞,就被告知航班取消,心里防线也被一步步攻破。
* c" H+ k* W% O4 {
% A! Q2 Z2 v! _. t6 v) D5 N" b8 {
0 `4 o. k* @# c0 o9 b$ F& E终于,在多次航班被取消后,我们开始寻找其他售票渠道,在各种中间方之间辗转,最后花费近6万元,在“黄牛”手里买到了一张从伦敦到青岛的机票。9 w7 I5 V* j0 C  U

: u( ?' x5 V7 B; _
/ ~# s( H( C; @. w! A/ w' I: |6 }( L1 ^3 X( m, K0 x

: [9 [& t& v* n1 k' _
5 m4 I! _* f, l; j* ]/ ?0 }' ]8 G9 r
0 q( u' x) z* Y- o
来之不易的机票

/ H1 }3 x: c  m' E
4 [8 M( ~  ~+ ?
, o- Q7 o4 V; a2 ]7 T% ^; u
0 @6 _1 N7 q- I7 k5 B% h0 q5 U5 X, T* q' |+ i

- }/ n* O) ]- r, e那时候回国前还不用在英国核酸检测,直接做好一系列的防护准备即可。+ f1 a. ]! i! D+ |
* s0 \8 H+ V" Q7 R

6 l' g% o; O  A# b8 m( p5 [, B
1 U* r# g* A8 j0 L# v1 b2 J0 |
; R! @: X# g, r  h9 X0 n6 p+ C6 I! z3 A# n" x
. h! P  H/ U9 u1 A4 X# D1 V
希思罗机场

8 d& w# r% ]! J6 P2 p7 d
% |$ k# h* Q6 f. k+ ~; o7 d
1 E# l+ O5 Z& |% B8 q0 c# y) X
排队登机中
5 I+ S2 p  \; C/ Q, s& [. G

, y9 O0 Q! M4 `& S$ m2 e  j

% K3 o4 P$ b* q  U' I( t# q' ]" f3 E

0 s. M% o( j! O$ e
) u# b" x6 {5 Y. n% l% j
1 q# ]  s' p) c$ E落地后,热泪盈眶,终于回来了……
8 d8 L* C3 K% W; X1 i% O! I! ?! V/ w# [9 |8 a7 c! S9 R

2 t5 f( E+ o  Q% v( w0 |$ D& S! S' Z) t% b

7 Y3 m* f, y6 U! }& u! R  i" a$ {2 _3 f

' u8 V" N& S4 L: q. Q9 U
+ I  b3 }: L! v: N8 X9 C- U% N' P* A4 e, W0 b( f' ~* [" d% J; S3 W

/ ?3 Q7 E+ F; _! M6 \- r$ [+ b8 l: K/ i
写在最后
# e& f6 b7 J, I
0 X! ~& [4 Y$ `

  J- t+ _% i& v- A/ f! x( c最后,想跟准备出国的学弟学妹们说:- y$ [- O1 b4 j" m! W% E- V  z
" R+ s8 }' l& \% w. v! Q5 S; g) H0 r
8 x1 ^$ w( \* H8 |# [3 j; S2 s
1. 申请要趁早,申请越早机会越多。: O2 D4 d" s  m$ W, h; X  y: [

3 s# i# k9 d4 `7 e* h% a  E8 s& k% o( f* X8 m- I0 D2 P
2. 留学时间毕竟短暂,尽可能争取各种机会多去和当地人交流、多体验、多看、多说、多做,学习和游玩并进,真的会通过不一样的体验去获得不一样的经历。1 D- ]) L* I. {+ j2 d5 o! I
& X& k9 O5 w& d! y- X0 p. g: h/ [
6 }& x! J5 [& e* K
3. 尝试打工。我的遗憾就是没有在国外兼职过,当时没有那个意识。大家可以选择在学校里申请做助教,可以去餐饮店里体验,可以去当志愿者等等。
" C: X! K9 m# A
% T" D+ d9 y. l. X' F/ U! t" q5 @" O2 b" o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留学那段日子,我还是非常感激的。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独立,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局限以及独立的重要性,也让我认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很强大!' {3 {! W1 O  Z- l; h) |# q0 j
. F& K9 M8 c& y" x% D4 X
- q: A) X% r7 W% {
- v( Y4 l( a3 p4 _

) V8 k$ O" N$ Z! s9 e+ r) n. C# ~9 x2 J6 p" g

# u4 R9 |+ J2 v

4 O% W& U  i) [' ?* q+ B

5 J, G6 e3 G' }9 u; f
2 C6 V; J  G3 Q" P/ h& R" e% L# c! O8 J- w% I+ I+ @: |* V# K
如果你也想说说自己的留学故事,
, X2 b8 S+ c$ B8 L1 n
请一定联系我们!
% T  V% n- e& f5 U% }
为这段回忆留个纪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