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如果当初去了哈佛大学再回来,会怎么样?

[复制链接]
查看5740 | 回复20 | 2021-7-21 12: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问题:
, p& \9 f$ U' j如题,最近北大韦东奕提馒头的视频火了,他拒绝了哈佛选择留本校读博,毕业之后又留校,学校给了他个助理教授(好像相当于讲师),突然想到,如果他当初去了哈佛大学再回来,会是什么职称?
+ O( @- f( G+ J高校招老师要求“海外经历”不是一天两天了,像他这种天才,拒绝哈佛本校读博又留校,学校却只给他个助理教授。他当初如果选择哈佛读博,毕业后再回来,学校又会给他个什么职称?
端虽资 | 2021-7-22 0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清的助理教授,已经是能给还没国家帽子的新科博士最高的职位了。
兼碧能mbq | 2021-7-22 10: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韦神牛逼,去哪里都是牛逼的。而且,助理教授和讲师完全是不同的职位。' y, Q5 }, X$ H3 Q4 R8 O
然后,去哈佛深造回国的,让我想起来李思老师(有幸上过他的线性代数课)。5 p& L$ X9 y- Z. m7 z. }
个人主页:教授; M' y+ x: {1 q8 H! e
李思老师是哈佛数学系博士毕业的,在西北大学一年博后,波士顿大学两年助理教授,现在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正教授(一来清华就是正教授)。
. Q/ Q! T" k1 _7 x. y  M回答只是给个参考,二位都是巨巨巨佬,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德降发 | 2021-7-22 20: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哈佛耽误的优秀人才又不是一个两个,北大年轻一辈中目前做得最好的几个,有Princeton博士毕业,有mit,有berkeley,有columbia,唯独没有哈佛毕业的,恽之玮当年申请哈佛还被Yau说要发配去Boston。韦去了哈佛还真未必做得比现在好。+ ~' q% b6 Y: S
一个个都装腔作势替韦惋惜,连韦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看了几篇网文就大放厥词。有连数学研究的门都没迈入只能转而搞证券投资的,有对数学一窍不通只能靠八卦来显示自己博学的,纷纷跑来对韦指手画脚,还有说韦拿不了fields浪费天赋,自己不觉得尴尬脸红,不觉得羞耻么?你真有这么厉害能对韦指点江山,何不自己下个崽,把他培养成fields奖得主?
Aylin25499 | 2021-7-22 22: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对于美国生活以及对于韦神的了解:如果他当时选择去哈佛大学读博的话,大概率成绩是不如现在的。) I3 t8 H6 ]3 _% q8 \
我们来细数一下美国留学的优点和缺点' I. H3 s  M% V
优点:更加广阔的视野,(绝大多数情况下)更好的指导;分散精力的事情少一些。$ u$ O; U3 U; h6 Z3 w, c3 ?- K! N# u
缺点: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在生活自理上;和国内的network会相对少一些; {/ ^( M2 _7 w. p5 U$ q3 C2 X

% [8 C& J2 G9 X' ~- E9 Y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优秀的学生会选择留学美国,而我又为何断言如果韦神留学美国的话成绩不如留在北大?
' j1 ~& R( R/ m; O视野和导师的指导——对于韦神,近乎平局
/ }; B9 d  I+ `: F5 A* D% F( z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留学美国获得的指导会更佳。——比如我的科研方向,国内还很欠缺(国内的科研发展,不同领域之间不均衡)。
: H- e- t1 T$ T  f5 ~虽然北大清华的排名还行,但是北大和清华的博士生数目基本上是远远多于美国高校的。但是对于韦神来说,他留在北大,本身就会获得很多的关注,而且导师一定也是放之世界也是一流的。所以这一点上,对于韦神基本是平局。
, x2 [9 h" O* L& G% ?5 j2 k
: [& U/ o, e& a/ g7 w精力分散问题——对于韦神,近乎平局& Z2 H* D# x+ p* ]9 }% j" I
在美国留学,大部分时候你会发现很无聊。比如我在加州,平时学校周围也没什么玩的,大家的周末娱乐活动基本就是打打牌之类的,不像国内灯红酒绿的。所以国内的学生,平时的精力更容易被分散。# K- g: ^" }2 l1 w
另外,国内很多研究生,基本都需要帮导师做账之类的,这些都会消耗国内研究生的精力。而在美国,系里会给导师配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账目这些,不需要学生去做这些事。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美国留学更有利。' E$ X) Z: w2 G7 L' C
但是韦神不一样,他的世界没有那些灯红酒绿,学校肯定也是舍不得让他去浪费精力在做账上。所以,对于他来说,这方面依然是近乎平局。
4 ]" j$ T0 |# N8 e4 Q) j/ H8 Y3 [' z9 k! c
生活自理问题——对于韦神,北大强太多
! P8 a9 K+ V; {- s- u, Y6 g来了美国后,发现生活不如在国内便利,很多生活自理方面都需要消耗时间。比如我住北大时,学校宿舍到实验室很近,骑车10分钟就能到,非常方便。哪怕做实验到半夜12点,也能自己骑车回宿舍,而且在校园里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北京市的地铁、公交系统也都非常发达。
' Y8 E. ~0 E5 C1 w8 K早饭、午饭或者晚饭,也都能在学校里很方便地解决——物美价廉,哪怕不是正常的饭点,也有小白房可以吃麻辣烫或者炒饭的。而且哪怕是假期,也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大伙儿想吃顿好了,就一起步行到西门外,来到畅春园步行街吃一顿,离宿舍也就步行5分钟的距离。
+ S0 A+ a' m* T1 Y( C  P" ~0 k. {但是在美国,先就要消耗很多精力在租房子上:需要找室友,而且很可能会有人退出,这样还要额外再去找人。距离学校很近的房子都很贵,所以一般大家都会住得比较远。另外,这里的交通系统不太发达,经常会在通勤上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加州对于行人非常不友好。比如我刚来时,所住的地方,离学校虽然不是特别远,但是基本没法步行过去。坐公交,高峰期我曾等了半小时的公交车;在公交车上也需要接近20分钟。后来住得远了一些,上学时有小区shutter,大概15分钟就能到学校,但是回去时得花上接近一个小时。可能有人问我为何不开车,因为当时学校停车位不足,研究生停车位基本永远处于爆满的状态。总而言之,在通勤和住宿方面,每天就会消耗不少时间。
. u$ Y# c! ?; B2 ~此外,美国大学学校食堂,那就是又贵又不太好吃,而且还经常休息。比如有次假期做实验,结果午饭时找遍全校发现全都关门了,这时候就无限怀念国内食堂了。
% N2 b# z0 r' Z' x% n而如果在家的话,就需要自己做饭了。这样就需要去超市买食材,然后自己择菜、洗菜、各种前处理然后炒菜。如果想在外面吃,也是得开车出去。另外,什么水电网这些,也都是需要自己去搞定的。我觉得,对于韦神来说,这些事情肯定会让他觉得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了——毕竟人家是为了学习可以一个月不洗澡的。我在大四时听说,北大在学校附近帮韦神租了一间房,让他家人可以过来照顾他。
7 r, W. }$ k2 R/ W) I& {
' R8 x( e% y" D/ I3 ]: v  |和国内的Network——对于韦神,北大强' ?, u' C5 o4 d/ n4 S  E+ w$ r
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留在国内肯定是和国内有更多的联系。" e9 l# o& @2 R' ]

: V3 I! B* G; g总的来说,对于韦神来说,留学美国的优势基本被消除,而劣势则非常明显。所以留在北大对于他来说,应该对于他的科研更好。
% \5 D3 `- T) t% I* }' x6 z4 o+ g" u/ V# b0 S" w+ ]# |
最后我再说说为何只给了韦神助理教授。有些人都列出了一些例子,说谁谁谁之前直接给了教授。那只是因为是以前。现在国内厉害的高校,基本都和国际接轨了,采用Tenure Track制度。总的来说,就是都得从助理教授AP做起,经过至少5年的考核期再转成终身教职。这个应该至少是16、17年之后开始实施的。所以,哪怕韦神去美国取得了和如今类似的成就,也是只能获得AP的。
去了哈佛回不了北大了。
3 y6 W) ~/ C5 h哈佛数学是丘成桐说了算,去了哈佛不去拜老丘码头,他动动手指头就捏死你。
" F$ F4 S5 s4 a* [- f如果拜老丘码头,那肯定回不了北大了,派系斗争。
' J$ f2 N& k% Q$ F; e9 y最后,他发的文章可以上一个档次,四大稳了,然后凭借老丘的推荐信,Top 20学校数学系毫无压力,Top 10、Top 5都有可能的。
/ s7 W0 t8 j/ e# y3 T黄金一代都是麻省理工正教授,韦神的资质尚在黄金一代之上。2 }( `/ L& Y. A5 n" ]/ R& J
但可惜在北大,没有太多牛人指导,发展不会太好。
- M: y# ?: f! w( S: U: @- H9 `别以为丘成桐只靠陈省身,实际上他在伯克利跟很多大师学了不少东西,陈省身给他的指导是让他证明黎曼猜想,那是大坑,好在没听。
& X- F3 J* w6 P! t0 U. C& s韦神在北大缺乏这些指导,也会限制了发展。只靠一个田刚,很难。
0 Q$ o4 ?, P$ L3 ~  b4 C不过我觉得如果他去了哈佛丘成桐会喜欢他的,因为丘成桐就喜欢那种出身贫寒的人,不喜欢富家子弟。比如丘成桐、钟开莱、华罗庚都是出身贫寒的人,他们价值观差不多,算是一路人;但陈省身、项武忠、项武义之类的本来家庭背景比较优越,丘成桐跟他们在一起反而格格不入。( D( b) v2 ^& ?5 J
丘成桐当了大佬之后很多举动也跟其他大佬不大一样,可以看出他更像是自成一派,只是自己太牛逼,把其他派都压下去了。比如丘成桐会各种炮轰中国院士制度、科研体制,炮轰华为所谓700个数学家是胡说八道;但一般他这种级别的人物或者比他还小一两个级别的人物都不会这样炮轰。官场也好,名利场也好,讲究对内团结,特别是在普通老百姓面前要展现出和和气气的局面。但丘成桐把这些都撕破了。特别是自传《我的几何人生》,把华人数学界所有恩怨情仇都暴露于普罗大众面前,这样可能也会让大众对这些数学大佬缺乏神秘感,也自然缺乏了敬畏和尊重。
- K* d& g; @& N" C7 V$ l5 A4 n; [也可能丘成桐没有当官,所以也不必要讲究官场和气。院士在美国只是荣誉称号,没有权力、待遇挂钩,跟中国很不一样。中国院士制度的问题在于跟权力、待遇高度捆绑,有院士就有权力,有了权力就能有影响力,有了影响力就能有钱。但美国的院士没有这些。因此,在美国不会有人削减脑袋搞旁门左道去评一个院士,你付出的成本压根收不回来,得不偿失。但在中国肯定会,送钱送礼跑关系,因为当了院士这些肯定都能加倍收回来。有人在中国评三次评不上去美国反而评上了,就是这个道理。毫无人脉关系的佩雷尔曼可以拿菲尔兹奖,但屠呦呦哪怕拿了诺贝尔奖也当不了院士,就是这个道理。
8 ^  R  q- T  K  v而且,中国院士的一个问题是已有的院士投票选出新的院士,于是一个大学的都选自己学校的,然后自己学校的多了自然每次都是自己学校的上,久而久之就完全垄断了,哪怕80岁以上不参与投票,但退一个补一个,世代皆院士。我没说中南工业大学。美国虽然也是老院士选新院士,但由于没有跟利益捆绑,如果有谁敢抱团,人家不服气的话,可以自己新成立一个学院。比如计算机,机器学习的人不服原来的ACM体制,自己弄一些会议自己玩。但在中国,由于院士可以有官方待遇,跟这些高度捆绑,自己成立的组织不被官方承认,所以人们挤破头当院士。
$ L( e" N! x+ d" Y韦神现在厉害,以后需要评院士的话也会遇到这些问题。祝他一路安好。
1起好吗 | 2021-7-23 11: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博士立马回来正常也是讲师
清风相伴921 | 2021-7-23 16: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是在人事部工作过就知道,每年教职有多少哈佛,MIT的在排队。
7 @% R3 h+ j+ l# }7 K如果韦去了哈佛,十有八九现在还在一期博后,回来的时候早就没坑了,只能去其他弱一档的学校。他在北大,博士4年,博后一年就直聘了,就教职市场而言反而是有利的
一休609 | 2021-7-23 2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回来在北大也是助理教授…
wd3858747 | 2021-7-24 04: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加想讨论的是,网上最近有很多言论,是关于韦东奕拒绝哈佛留国与那些出国留学的天才相比,是不是更爱国,是不是更值得推崇。关于这一点,我想说为什么中国的天才就必须留在中国,为什么一定要用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去绑架一个个天之骄子,先说明,我并不是反对天才留国,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相反我很欣赏他们,例如袁隆平,钱学森,钟南山等等,他们都是我国科技的拓荒者,但是我讨厌以一切道德观或其他xx观去约束别人选择的人
! m5 }- d% N) b& j2 q! w
$ N$ u% s- x, Q( s我们是不是更多应该想的是,为什么天才我们留不住,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0 R2 u- M* O2 f
5 u) H* ?4 _( m3 N$ T. L
韦东奕般的天才,其实他们的想法是纯粹的,是科学家那般的纯粹,眼里只有自己喜爱的科学,韦东奕眼里也只有数学,可是我们国家有没有给予这些天才一个安逸的科研空间,一个只有科学的世界,不掺杂其他的纷纷扰扰呢?答案是在现价段的中国很难,华夏民族最为崇尚人际交往以及讲究各种礼仪,这并非不好,恰恰因为我们讲究礼仪,所以礼仪之邦的称号,可谓名声在外。可再好的东西也不可能百分百完美,我们礼仪至上就意味着许多东西不可以理性处之,一切当以人的感受为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乃是要讲人情世故的,但韦东奕般的天才他们往往是不善于交际的,眼里只有科学。那么试问一个人情世故的江湖怎么能容下不善言辞的天才们,他们就算试着去融入也显得格格不入,到最后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纯粹也许根本不在中国,这时生出远走他国的想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 L) U6 O4 T+ e+ i. g' o2 o# V  _( j3 L# i6 F9 R4 t
前段时间习近平主席在两院大会上说的,让科研者回归最为纯粹的科研环境,不要让科研人员花太多无谓的时间在应酬,在迎来送往上,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最纯粹的科研空间才会让他们心无旁贷去搞科研,连钟南山院士也发声,现在的科研人员应该回归科研本身,自己也身不由己做了许多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情,这就是目前我们科研人员面临的环境,急需改变8 B( C% n# K. }4 [: R

; m* U2 Y/ Y8 M9 [韦东奕般的天才,往往把自己的研究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国家要留着人才,不能想的是单纯在金钱或名利这些待遇上满足他们,他们中间许多人是淡泊名利的存在,他们更为注重的是梦想,是自己的研究能否突破,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国家有没有能力提供很好的科研器械去帮助他们追梦,如果国外有领先我们一大步的科研机器,可以快速缩短科研时间,韦东奕们会不会选择更好的国外去追梦,这就不得而知了。那个号称比韦东奕更牛掰的物理天才尹希,去了美国留学,之后更是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众矢之的的他,当初也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器械,改国籍这个只是另外的讨论点,无关我们讨论的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因为这是留不住的果,不是因
$ K2 M: t( i5 e6 c# k- B, n  b! C% C4 Q# y# }* A) `# ?/ N
其实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他们把我们普通人的时间花在了并不普通的事情上,我们就不要要求他们再去做许多普通的事了,让他们静静的思考,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一个尊重英雄的民族才会有英雄的出现,人才也是如此,只有尊重他们,给予他们一个舒适的科研空间,另外努力追赶国外,缩短与国外科研软硬件的差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信心留着人才,那时如果还有尹希们,我们也更加有资格说,国家提供了如此的科研环境,为何还要离国而去,爱国之心在哪$ m% b1 X) N4 ?! [! b! S" C8 z9 J5 L

8 N4 N& Z5 ?/ _, a$ }/ h另外我想说,我们中国人的神经是不是有些过于敏感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回答一个问题,如果韦东奕是美国人,来到中国留学,并且留在了北大任教,那美国人会不会骂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