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j( M9 N! G, R0 l+ t+ l8 U" X' V
. k( H5 H- O7 F( e
7 @0 b* }2 O6 Y中国娱乐圈中,有很多明星走红之后加入外国国籍。比如陈冲,她扮演的小花深入人心万人追捧,成名后却加入美国国籍,被人一骂十年。0 A, x7 k* U0 m( ?3 |, u3 }
1 F. G* p4 r; F- `* r
但是有一个人,她是美国人,来到中国后爱上中国,为中国奉献一生;她先后11次出国探望子女,谢绝亲人挽留,选择回中国安度晚年直到终老。
$ X! T( U, C# F, P3 o. h7 W& `( ]
9 _5 o7 {2 l8 H o5 ?
7 G+ w4 E% d# @! E: _" I1 @" u6 W1 c. |! \6 m6 h, ^; m- C
5 M# C" F. F' U1 \ o1 @/ t. C/ G# Q% {: T( n' {+ u
& V. c; @* h; y8 i/ j她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 ]" G1 N8 z. x
+ o) i. S5 F" h, ^9 D9 y1 V8 T3 R她就是陈必娣,历任中国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外国专家局英语专家。她是充满魅力的钢铁玫瑰,金发碧眼中国心的外国专家。+ p0 l* k8 w) e8 `. ?
6 j, r: V# M7 u( o' r
/ M0 B; p! C6 [3 a% R2 M* h; p$ v% S5 R J7 l: \8 M
, Z* ~. I* M6 x$ d) H. r6 T# v
; @/ J( Y* t; W. V& M( V. X. O
7 W0 O. n) \) ~0 }: `$ F
2 z* D4 `9 ?) O& F1 m9 u对中国“一见倾心”的外国美女
: s7 c1 y% V/ e1 B6 |6 Y& c/ b" p. i0 u4 k$ a
' i# Y$ e2 a" G2 M9 T6 G0 P陈必娣,原名是“Betty Chandler”,陈必娣是她的中文名。她1915年5月6日出生于加拿大,7岁移民到美国俄勒冈州。. e" A* K+ D1 t$ X( x" s7 O3 {- j
5 ]7 K3 c- ?/ P. u/ D
陈必娣是一个热情开朗、个性鲜明的女孩子,从小品学兼优,成绩出众。在俄勒冈州顺利读完小学和中学,1934年她入读俄勒冈州立大学读营养学专业。, Y/ V$ r9 S% }. {
5 A0 t+ f( n- }这个在美国长大的姑娘,天生有一股冒险精神,对万里之外充满东方魅力的中国充满憧憬和向往。1936年她只身一人来到中国,以交换生身份到广东岭南大学留学。& t: M; `9 h/ P& W9 K! G2 Z( I4 f7 |
# _; m1 `% c! Y# { H, j
她万没想到这一年留学,改变了她的一生,更是改变了她的国籍。3 w: K. Z1 P: w# N+ H
3 p( y' R( D. ?1 r8 z w) i8 F5 @4 U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也从各个角度接触中国文化,关心着周围一切。慢慢地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钟情中国这个文化灿烂却贫穷落后受人欺侮的国家。
7 i7 p* _7 W. i: p$ r4 Z8 P; Z 3 D+ L2 a; ~" z' _5 P' t4 k3 N
有一次出门,她遇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国小男孩,这个孩子又累又饿,将一只脏兮兮的小手伸到了她的口袋扒窃。) B. M9 U1 @; ]/ l6 E
' Z6 d( m- _1 c d. D( V/ T$ p- ?但是口袋太紧,小男孩的手抽不出来,陈必娣发现了。3 y. \' ~- c7 y4 B' {* L
8 W1 X) z' X( @% v4 n那个男孩吓得瑟瑟发抖,陈必娣默默抽出小男孩的手,两个人谁也没说什么,各自走开了。2 y9 f: l* h6 h) z$ W
1 D& [# c. I, F
陈必娣没有揭发,因为她打心里觉得,小男孩不是坏,而是太可怜了。5 i K' J* E; e
2 F6 O) h6 I3 B1 [+ i7 K3 N# x0 ]她说:“看到那些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哪怕是有一丝人情的普通人都不会熟视无睹,都会下意识地给予一定的怜悯和同情。”
" C' M* U: f* D( |& A! l
* \" n5 W. Q' }4 ~相比当时的贪官污吏欺压鱼肉百姓,她一个外国大学生,却有着慈悲心肠,愿意担起责任,去为苦难的人民减轻痛苦,去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7 h" Y% q- `4 U9 h
* S1 B. f( ]; x8 W有一次她和同学结伴到上海和北平旅游。在北平战乱的街头,她看到伤员和无辜的小贩被炸伤无人护理,那惨不忍睹的画面触目惊心,让她深深地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 c* q: M6 @) V0 s0 s/ L v
% T0 q2 ~5 X( m8 f/ P1 O: }
/ S& a7 z- L0 g$ v; q% G- v2 |* H
9 ^1 G3 @- n# d* K0 ~" H. I/ F
1 L2 ?' P) P, E* w+ _
0 e) n4 C8 x2 q$ \8 l( x& A
# P, d* l0 T9 J! g. ~* h; R5 T/ i
她决定立刻投入行动。她走出保护侨民的兵营,参加外国团体组织的浆洗、卷纱布、缠绷带等护理工作,她顾不上白皙稚嫩的手被腥臭的血水泡得变样,还亲自把缠好的绷带送到中国医院,去帮助护理伤员。1 S( F3 k6 b1 J6 a3 s; K3 q, D* z1 ?' v7 _
! H7 E& a P/ s0 Z杜特斯说,“仁慈和正义是并辔齐驱的。”她是一个心有正义、怜悯苍生的人,就是因为对生命苦痛的感同身受,对一切生灵的深切同情,让她忘记养尊处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对残暴匡扶正义的行列中。2 O+ m. @$ K" P( P
8 t& F: f* }) {* y; h+ m) e; x8 u
中国,没有给她绮丽浪漫的异国艳旅,反而是几千年的沧桑和深重苦难,唤起她深深的怜悯和关怀。她忘我助人,而她的情感和灵魂也在血雨腥风的洗礼中得到升华和净化。
5 t. M- K% Y2 \( b6 h 6 Q+ }9 X2 m9 [! u( @# m
她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胸怀,跨越国界,选择责任和奉献,愿意用一生与中国人民相守同行。
4 N( Q8 Y/ @. @ A
: D3 }7 W9 H9 P
0 w/ G: |- ~9 Y5 G# t0 ?/ o" \6 F
% H& u4 J1 e$ W/ V6 c9 l9 o4 N! W
6 F; B/ [. c2 `+ p7 B
9 G7 w; t# t2 a$ j
, f7 ]. J1 U- h% p; _( I! ^6 M/ q0 G: E v4 k
战地的钢铁玫瑰,心怀大义的坚强女子
/ J( `. S4 W& D6 M( W+ S
% K6 q% t( R. O7 \ 9 }& C7 l+ }( B7 O2 S& `
作为一个外国友人,她已经做得太多,但是她觉得还不够。1 s) b* o9 |# c8 K R0 h
4 y! e! P" B) K; n
她在中国亲眼目睹了太多日军的暴行,这激起了她深深的愤恨。她偷偷地买下外国记者在沦陷区拍摄的日军残杀中国人民的照片,冒着生命危险带出日军关卡送到美国。2 M! q$ I$ r: W, ?( ]+ a3 d2 B
# B% ?; j8 j' U
日军的残暴她不是不知道,如果藏在身上的照片被发现,那她即将受到怎么样的折磨和残害,可想而知。
+ U# F' H6 E+ r# g3 e9 X8 m4 J / O4 Y7 ]7 F' J, |8 B( F8 V. c
但是这个姑娘为了正义,豁出去了。她说:当时“紧张得心里直跳,要知道,一旦发现这些照片,那是要杀头的。”- f& [5 {- o# i7 A. S2 j
& J* v0 {& S( i# y% y5 Z$ `. f6 k
! D* @. m5 B3 d- E" K
) i1 |& }& p2 F2 m( R2 S3 L
1 C1 K7 X4 b, i- e! W* U. ]
: j+ q, B, @, i
% l/ T" p4 g# s/ r1 u6 f& @上天似乎有意保护这个姑娘,日军看她是地道的美国人,没有仔细搜查,只是拿起信封对着亮处照了照,看看是否有毒品,就放她出境了。
% n- N+ v: E. y7 V
8 X9 i7 E0 J9 L7 O {, u; q; h作为一个反法西斯暴行的勇敢女战士,她像电影中的谍战英雄一样,机智地走过生死关卡,把情报带出去,然后给日军致命的一击。0 r# _8 Y7 T. x- h9 v
4 s% @. v+ x1 |6 K
回美国后她联系多家报社,把这些照片刊登出来,向全世界披露日军的罪恶和暴行。3 b' U# w4 T" Q9 |% X4 B) t& M
* C, ^* O& E; p" N1 Z6 L
她作为战争“前线”的反战勇士,美丽的照片被登在报纸的显眼处。照片中的她大眼睛金头发,风采迷人,比任何一位电影明星都不逊色。& I0 ~% R# E9 L( {$ a" ?! X
+ }, }, L1 M* l3 O4 I; @
陈必娣冒死带出去的信息在当地反响极大,引起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强烈关注。4 ]3 u" A' V1 x+ E, S
: c/ _; e5 q) g陈必娣回到美国后完成学业取得文凭。毕业后她到密执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实习,就在这里,她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中国留学生张纪正。' J8 A% h5 D9 G5 S7 z
: l' n) C4 B; m# f" W- Y* e
7 x2 v1 b, j3 o2 m: L
: V; J# i. @( ~; v) P! j) O
9 g8 v: E; j* P# s4 e
* h w' ?3 Z, s2 K/ c) S
# v" y: k7 c! R( _5 s/ A# o因为有了在中国的经历,她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善良优秀的中国人。两人又有着共同的医学志趣,很快坠入爱河。) D9 \5 s4 j( @
1 L9 ? L1 B/ [' R1941年她又回到中国,不同的是这次回来的是两个人,她和张纪正在北京完婚,安家在天津。
5 p1 h) y( Z ]
+ C% D& Q3 l$ o8 L: g c9 I1942年,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一家子非常甜蜜,陈必娣觉得满足和幸福。
4 B. o, s, j1 M/ H$ T+ v" L : S2 C; S- K/ {% o% D, C
她过起相夫教子的生活,空闲为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写文章,后来当上了上海《中国周刊》的记者。
7 t: f7 w- ^/ T& Z8 C n0 q/ k$ Q 6 e% F4 X( {+ P8 G
优秀的她不断进步。60年代初,陈必娣成为北京外文出版社的英文专家。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工作起来很拼。+ @. G" a0 E! v, o; ^3 ?( z
, K( _; l* o' m. y% [
她撰写英文稿件兼英文校对。工作时要用英文打字机,那时候带键盘的打字机,打字要用力敲。每天不停打字,她的中指严重变形。1 c+ ]8 {3 G, n! Z
& t& d, `- ]# ~9 b3 @她醉心工作,经营着幸福小家庭,却心怀大义不忘报效国家。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打响,并不富裕的她毫不犹豫地捐了l000元人民币。在抗美援朝期间,她变卖首饰,把全部积蓄都捐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 b C- G+ ]3 _/ a3 }% T
- B9 J/ M- n) t; z1 @
\4 O, y% m3 G# B5 N* E: q/ r0 b' ~ j: w: R/ j
7 g( [* O! U* p' F: R
. i) ^. p- z( J5 \" ?9 q# M# o$ q
) B. m( n' T, X# J5 M; \4 ?这位异国的姑娘心无国界,怜悯苍生;大义凛然,敢爱敢恨。为了正义奋不顾身,认定了真理坚守一生。! @7 q8 c4 @# k
' O; z" H) Z, w3 H) ]* \6 d她是敢作敢为的钢铁玫瑰,心怀大义的慷慨女子。* F, L& t5 u, Q: a* o
+ g3 I1 o; b, y1 ~: Z4 a( W" g, f
% m! m: r8 b" s0 _ K f9 E( n4 L8 s; @8 i8 ~! Q3 i$ q
" j B3 ]/ {* Z1 I3 E
$ k+ D4 M% d. U
, P2 @2 i( ~) ^0 y) N' I
, r# x5 ]3 ~+ n6 q# E4 h一朝爱上终生做个“中国人”
4 Q: Q6 J' N/ j- D u7 B7 h8 Y& m& n7 u( }2 I8 |( o+ l, z8 V
* g* W: ?+ O: z0 h, y# A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她度过了美好的青春,迎来了充实的中年。如果说这一生,有哪个时刻是最让她难忘和铭记于心,那就是1949年10月1日。
! _' B6 ]5 D% j# q3 x
. j4 x- _; X* @" d1 V那是新中国宣布成立的好日子。她跟很多中国人一起,在天津外国租界“法国公园”的公共小广场上聆听广播,当喇叭里毛主席用庄严的声音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g: _2 Z" E3 c4 e3 q- k. S- J4 d5 a% K& R' h
! i3 q. Z' X9 \$ y
j. N$ x4 [5 H/ M b S7 ]; |8 @
0 S- H! e7 i& A, o5 }
; G, ?0 E; y I3 i, ?0 \- p/ a4 y: b+ [# z4 B/ I/ Q) b
这声音,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长期以来笼罩在中国人心头的阴霾和黑暗,带来了光明的曙光。
% [. M2 F- x) A- r; ?" _* V( T. y
+ ?( G2 J: M& b6 n5 F. _全国人民振奋了,热血沸腾。陈必娣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 w) u6 Q9 l) {* p( ? , E, R+ L6 v! S7 U
解放了,很多美国人纷纷回国。陈必娣接到美国领事馆请她全家撤回的通知。, R! `8 S6 G. l, b; E
( E1 c- G! A/ a3 b; }
她和丈夫商量后,平静地告诉美国领事馆,他们不回去,要留在中国。
9 K$ M6 T$ e! S) c
2 O$ e: d% J7 }: m; @这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而是一个对往后人生慎重的抉择。
) f- p+ K6 n4 F* f ! p2 T9 Q4 ^- _0 m
在中国生活多年,她早已与中国血肉相连。战乱中她与中国人生死与共,到了新时代,更要一起用汗水和智慧去创造新纪元。. b& d# R! K* H( c' E4 \
4 x$ |+ m* Z4 z! ?7 C" F% ^山河滚烫,热血依旧。余生仍然要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6 i- n0 O$ z0 N/ s. t3 l$ Y
( l3 u) E8 v: G% ?- n4 [8 z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像以往一样给远在美国的友人写信,把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讲给他们听。
( ?, g) T/ k( q# V. U% `7 N
7 F+ R" }4 ?8 m' {" A/ o6 s% _遇上三年自然灾难,她拖着5个孩子同中国人一起忍饥挨饿,苦度岁月。$ v* y4 w6 d' p# [" l
" c" b% a4 y' a( ^$ x; R% |+ i
1966年史无前例的特殊运动开始了。在颠倒黑白的日子里,陈必娣她一直以做中国人为荣,却被打成“坏人”、“特务”强行被遣送到农村“劳动改造”。# S( c) z' {% O5 K# T$ ]
6 }& e1 m, J- j, P$ }3 g9 Y
最艰难最灰暗的日子里,陈必娣始终心怀光明,这些巨大的磨难从来没有改变她爱中国的决心,她依然一片赤忱热爱中国,用力生活,无怨无悔。
/ Q% _. \, o) Q, W( E5 [ 7 @+ B# F2 o; a8 `2 W2 i8 ~" Q$ ?
恢复工作后她依然是拼命三郎,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专业上精益求精,她经手的稿件都让人放心,她所改的稿件都难度大、专业性强。她完成了大工程《中国针灸学概要》,这本书推出后在全世界深受好评,成为重要的医学文献。- a) g( n3 p& X* l# D( q2 P
% @) h& z6 i1 V& ~3 c她对待敌人如怒目金刚,对身边的人和同事却呵护备至,温柔热情。+ P' y% U1 |. g* a4 P
$ C/ h6 O5 `- e7 I1 {) J那时没有互联网,但她友人遍天下。她喜欢写信,与世界各地的人通信。她热情待客,中外友人都喜欢去她家。4 w! o6 j+ Y/ z$ g q; k! C+ y
3 s# I- a; U' b
海外友人喜欢找她。有一对美国夫妇来中国都住她家。女友人晚上不睡觉,生活自理差,影响了陈必娣正常休息。
0 j$ N( o _) n0 X: | * N0 r$ w2 Z" ]7 D b g# ]
别人想让这对夫妇找宾馆住,善良的陈必娣却怕他们住宾馆不方便。她总是多为别人考虑,自己一个月无法好好休息却不放心上。
3 i7 j3 _4 z) r( s! w
6 J/ Y# Y0 ?/ E: T; C# n& Z
! {$ P0 Z) l+ e: f8 N" C# \) b
4 R* b2 \6 R- I5 ~# C
. U6 W. M: ^# ~. e
8 u6 {8 A5 ~$ u$ T; `9 Z, {# Z! E1 u; j" m& K) g
她的重情重义、胸怀宽广、敢作敢为为她积累了很高声望,1983年她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连任五届。在任时她不辱使命,敢于为民请命,成为政协委员里的硬茬。5 }' g# ^0 d& z% l
: X4 x' ^8 d& C& y" L% `9 W这位热爱生活,为中国鞠躬尽瘁的外文专家,她如赤子般热爱着中国,如飞蛾扑火般在中国滚烫生活奉献毕生风华。
2 t$ h; \$ |) @+ w
) S0 W; a5 D+ t i; ]
! N& @9 U, l) S1 k4 ?( E0 T ^7 T; H
/ K; M( ?+ D ~" L% C/ g w
6 ^( K( |9 A9 n9 v) V
8 m) w3 f. e8 Y6 s4 q3 X1 E1 ]
, y" ?8 z. r7 K. I; ]9 _赤胆忠心中国魂
, Z9 m% ]! s. [6 M% t4 D% Z4 N, {' X! m6 r+ r' C4 J% r" n6 O/ U
/ A8 [" X- u! F N8 t几十年血雨腥风里,她为正义敢于孤胆闯虎穴,为建设中国沐风栉雨不辞辛苦;她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以做一个中国人为最大的荣耀。8 N3 v6 q7 g3 }. k
$ E9 J2 E5 N1 P4 r& O4 T7 M
晚年的陈必娣枝繁叶茂,5个儿女皆已成才,热爱生活的她曾11次飞往美国探亲,却每次都谢绝子女和亲友的挽留,坚持回到她的“第二故乡”中国。4 k$ r1 K+ G- x c# j
2 }9 {' T F. g/ B3 f: t! V7 [/ M S
" q# Y/ E# E3 b t+ P' L+ J0 ^5 ?2 }' B, u
& |( A) E, O8 S/ s1 q7 s
; B p$ O" Q; d- z2 v. f6 L/ x' Z6 ]" O) G. }- O/ u
别人问她,“您为什么如此热爱中国,以至于在随时可以回美国定居并与子女团聚的今天,仍然一个人留在这里呢?”
% g2 Y7 q' G N- B* @
+ f7 F% u( q! g& q5 }/ _陈必娣就会讲1949年10月1日那个庄严激动的时刻。当听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个雄壮宣告,她觉得好像回到了家,心有了依靠。
9 h7 }/ x# z) j* h# S ; {' a! P/ F1 [0 R6 J' N3 T
她的忠贞和赤诚不由得让许许多多中国人汗颜,抚心自问: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有没有如陈必娣般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忘我纯粹报效祖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有没有如她般以中国为荣,不忘初衷,终身无悔?* F# l! E. ^( v
; o1 o- j Y9 `# m2006年5月3日,91高龄的她逝世于北京,长眠中国八宝山。
% H! B( u! a; R2 q6 G9 K6 t ' T# f* F- ^( E& b& T8 D4 D& K
2 c. L# u. \! z% O/ F& c
& D4 Y3 V7 Z6 h' V) d) e/ R
, Y1 U# v7 d# V% |" J/ M6 C7 {1 ~, N) o9 p+ U6 m
7 k& n) d, t: K# @$ G8 r+ X21岁踏入中国,70年相爱相守,她比很多中国人更像中国人;70年前看一眼就是一生,一生忠心赤胆,她流着异国的血,却是最真的中国魂。+ \# _8 ^& t; Q: h( i
0 q U# K2 S% v% V' z8 {8 Q
8 l' d6 E6 K0 k. K4 _. END . _0 Z' @9 n. _2 D. w+ K' U+ L" b
5 g* L! {# p" a7 b【文| 云淡风轻 】* W0 Z4 h5 \5 l* o3 D
【编辑| 丹尼尔李】) z$ P- S* \& ?; J( W
【排版 | 毛毛雨】 |